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蕙玲
Chen, Hui-Ling
論文名稱: 陶元慶書籍裝幀封面設計研究
The Research of Book design for Tao Yuanqing
指導教授: 吳奕芳
Wu, Yi-Fa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文學院 - 藝術研究所
Institute of Art Studies
論文出版年: 2021
畢業學年度: 10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87
中文關鍵詞: 陶元慶書籍裝幀魯迅苦悶的象徵民族性
外文關鍵詞: Tao Yuanqing, book design, Lu Xun, The Symbol of Depressed, nationality
相關次數: 點閱:91下載:2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陶元慶(1893-1929),字璇卿,浙江紹興人,中國早期書籍裝幀設計者,陶元慶從小習畫,一路上吸收的藝術薰陶,內化運用於設計書籍裝幀上。陶元慶在1924年結識魯迅,為魯迅的翻譯著作開始書籍裝幀設計之路。他的圖案風格有新穎的裝飾性,而他的作品也影響中國裝幀藝術走向現代化的標誌。代表作《苦悶的象徵》,還有《徬徨》、《墳》、《朝花夕拾》等,由此衍伸出一批中國新文藝書籍封面的經典之作。
    民國初年的五四運動時期,外來文化帶來一股潮流,陶元慶的書籍裝幀最大的特色是西方藝術形式的美感融合中國傳統意象,魯迅認為在多元借鑒中應突出民族性,陶元慶的民族性與時代的融合,魯迅也多次表示讚揚,他們從1924年到1929年的來往和設計合作直到陶元慶過世,也見證到中國近現代書籍裝幀發展。
    本文探討民國時期陶元慶所處的歷史背景,整理他的生平與裝幀設計文獻,分析他的裝幀設計題材、藝術思維、風格特點,藉此梳理他在中國書籍裝幀史上的藝術成就。

    Tao Yuanqing, whose courtesy name was Xuanqingand born in Shaoxing, Zhejiang Province, was a pioneering book cover designer in China. He studied painting in the childhood and internalized the artistic enrichments along the way and apply to designing book covers. Tao Yuanqing met Lu Xun in 1924 and began designing book covers for Lu Xun's translated collections. His graphic style was innovative and decorative and thus influenced 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ese book cover art. His masterpiece“Symbols of Boredom”,“Panghuang”,“The Grave”, and“Dawn Blossoms Plucked at Dusk”,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the flourishing development of the novel book cover design.
    During the May Fourth Movement in the early years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foreign culture set a trend.Thus, the most distinctive feature of Tao Yuanqing'sbook covers was traditional Chinese imagery fused with the aesthetics of Western art forms, which Lu Xun believed it highlighted the nationalism in the diverse references.The combination of Tao Yuanqing's nationalism with modernity was praised by Lu Xun on many occasions, and their design collaboration from 1924 to 1929 until Tao Yuanqing's death also shows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Chinese book cover design.
    This paper examines Tao Yuanqing's book cover design, explores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Tao Yuanqing in the early years of Republic of China, organizes his life and book cover design literature, analyzes his book cover design themes, artistic thinking, and style characteristics, and thus sorts out his artistic achievements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book cover design.

    緒論 1 一、研究動機與目的 1 二、文獻回顧 1 (一)民國時期的新文化運動發展背景文獻 1 (二)中國書籍裝幀相關文獻 2 (三)陶元慶的藝術生平與書籍裝幀文獻 4 三、研究方法與步驟 6 (一)歷史研究法 6 (二)藝術社會學研究 6 (三)造形風格研究法 7 四、研究範圍與限制 7 (一)研究範圍 7 (二)研究限制 7 第一章 陶元慶的時代背景 8 第一節 民國時期的新文化運動與近代書籍的產生 8 第二節 民國時期書籍裝幀設計發展 17 一、民國時期書籍裝幀設計思想 19 二、文人參與 20 三、國際性藝術風格 22 第三節 魯迅的開拓 23 第二章 陶元慶的生平與交遊 37 第一節 陶元慶的藝術養成歷程 37 第二節 陶元慶的藝術教育生涯 42 一、浙江六中時期 49 二、立達學園時期 50 三、杭州國立藝專時期 52 第三節 陶元慶與其他同時期裝幀的代表作品 54 第三章 陶元慶的書籍裝幀設計分析 69 第一節 陶元慶書籍裝幀外在形式 69 一、色彩表現形式 69 二、幾何的圖形構成 72 三、留白 74 四、動感 76 五、字體運用 77 第二節 陶元慶書籍裝幀的時代意義 81 一、裸體 83 二、西方流派 91 三、受日本影響 100 四、中國古代元素 105 第三節 開創新的局面 115 一、陶元慶書籍裝幀的形與色 116 二、民族性與現代性融合 118 結論 124 參考文獻 127 附錄一、陶元慶的作品編冊 133 附錄二、陶元慶生平與時代大紀事 144 附錄三、圖片清冊 149

    一、中文書目
    陳之佛。《圖案法ABC》。上海:世界書局,1932年。
    林辰。《魯迅事蹟考》。上海:新文藝出版社,1954年。
    李霽野。《魯迅先生與未名社》。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
    上海魯迅紀念館。《魯迅與書籍裝幀》。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81年。
    邱陵。《書籍裝幀藝術簡史》。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
    呂清夫。《造型原理》。臺北: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84年。
    朱金樓、袁志煌。《劉海粟藝術文選》。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87年。
    賈植芳。《中國現代文學社團流派》。南京:江蘇教育出版,1989年。
    魯迅。《而已集》。臺北:風雲時代出版,1989年。
    魯迅。《朝花夕拾》。臺北:風雲時代出版,1989年。
    包忠文。《魯迅的思想和藝術新論》。南京:南京出版社,1989年。
    李樸園。《近代中國藝術發展史》。上海:上海出版,1989年。
    周策縱。《五四運動史》。臺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89年。
    賈植芳。《中國現代文學社團流派》。全兩冊。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發行,1989年。
    包忠文。《魯迅的思想和藝術新論》。南京:南京出版社出版,1989年。
    李有光、陳修範。《陳之佛研究》。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1990年。
    吳漢英。《卷軸心事─中國書籍裝幀藝術》。臺北:書泉出版社,1992年。
    錢君匋。《錢君匋裝幀藝術》。香港:商務印書館,1992年。
    阮榮春、湖光華。《1911-1949中國近代美術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7年。
    陳安湖。《中國現代文學社團流派史》。武昌: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1997年。
    王受之。《世界現代設計》。臺北:藝術家出版社,1997年。
    邱陵,張守義。《中國現代美術全集書籍裝幀藝術》北京:人民出版發行,1998年。
    楊毅。《中國新文學圖志》。全兩冊。北京:人民出版發行,1998年。
    姜德明。《書衣百影—中國現代書籍裝幀選(1906—1949)》。北京:生活讀書新
    知三聯書店,1999年。
    王受之。《世界現代平面設計1800-1999》。臺北:藝術家出版社,2000年。
    廚川白村著,魯迅譯。《苦悶的象徵》。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發行,2000。
    姜德明。《書衣百影續編:中國現代書籍裝幀選(1901-1949)》。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2001年。
    夏燕靖。《中國藝術設計史》。瀋陽:遼寧美術出版,2001年。
    潘耀昌。《中國近現代美術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
    陳瑞林。《中國現代藝術設計史》。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年。
    徐昌酩。《上海美術志》。上海:編纂委員會編, 2004年。
    唐弢。《晦庵書話》。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7年。
    郭恩慈、蘇珏。《中國現代設計的誕生》。香港:三聯書店出版,2007年。
    呂澎。《20世紀中國藝術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
    劉運峰。《魯迅書衣百影》。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7年。
    楊永德。《魯迅最後十二年與美術》。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7年。
    韓琦、米蓋拉。《中國和歐洲:印刷術與書籍史》。北京:商務印書館,2008年。
    劉瑞寬。《中國美術的現代化︰美術期刊與美展活動的分析(1911—1937)》。北京:三聯書店,2008年。
    蕭東發。《中國出版圖史》。廣州:南方日報出版社,2009年。
    蕭振鳴。《魯迅美術年譜》。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10年。
    張黎。《民國設計文化小史——日常生活與民族主義》。江蘇:江蘇美術出版社,2016年。
    高信。《民國書衣掠影》。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2010年。
    陳星。《豐子愷評傳》。山東:山東畫報出版社,2011年。
    李婷。《書衣華彩:中國早期藝術期刊的封面設計研究》。上海:上海錦繡文章出版社,2011年。
    趙健。《范式革命:中國現代書籍設計的發端(1862-1937)》。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11年。
    張偉。《西風東漸:晚清民初上海藝文界》。臺北 : 要有光出版,2013年。
    錢君匋。《鐘聲送盡流光》。北京:地震出版社,2014年。
    劉娟綾。《裝幀之道》。合肥: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2017年。
    呂敬人。《書藝問道:書籍裝幀十講》。臺北:果禾文化,2017年。

    二、西文博士論文
    Lin, Su-Hsing. Feng Zikai's art and the Kaiming Book Company: Art for the people in early twentieth-century China.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2003。
    W. Ren,The Writer's Art: Tao Yuanqing and the Formation of Modern ChineseDesign (1900-1930).The Harvard University, 2015。

    三、中文論文
    王金笛。《論魯迅的書籍裝幀藝術及其對現代書籍裝幀的影響》。東北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6年。
    高華。《魯迅的書籍裝幀藝術研究》。西北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6年。
    朱紅紅。《民國書籍裝幀設計研究》。江南大學,碩士論文,2007年。
    古梅芳。《陶元慶的繪畫藝術與裝幀設計研究》。華南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7年。
    歐詠梅。《中西合璧-民國時期書籍裝幀的藝術風格研究》。華中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8年。
    王寅寅。《民國時期書籍裝幀設計思想探討(1911~1937)》。南京航空大學藝術學院,碩士論文,2012年。
    光亞平。《草露易晞--陶元慶個案研究》。江西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2年。
    徐燕。《衝突與融合−民國時期書籍裝幀設計研究》。浙江工商大學,碩士論文,2013年。
    談佳潔。《文人墨客與民國書籍裝幀設計研究》。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設計學院,碩士論文,2014年。
    吳勝男。《新文學作品封面的“語-圖”互文研究》。江蘇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14年。
    張曉紅。《新的形,新的色-論民國時期書籍封面設計》。太原理工大學,碩士論文,2015年。

    四、日文書目
    竹久夢二。《夢二画集. 春の巻》。洛陽堂,明治43年,1910年。
    伊木忠愛。《伊木図案集》。深田図案研究所出版部,大正5年,1916年。
    杉浦非水。《非水一般応用図案集》。平安堂書店,大正10年,1921年。

    五、日文期刊
    宮島久雄。〈アーティスト・デザイナー杉浦非水の図案法〉。《デザイン理
    論》,2014。

    六、中文期刊
    劉海粟。〈二十年代圍繞著模特兒問題的一場斗爭〉。《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版)》,(1978年),頁3-13。
    劉承智。〈話說陶元慶的藝術〉。《美術》,第9期,(1979年),頁12-13。
    黃可。〈陶元慶與新文藝書裝幀〉。《讀書》,第1期,(1980年),頁151-154。
    邱陵。〈陶元慶生平及其裝幀藝術〉。《美術》,第11期,(1993年),頁36-45。
    邵凱雲。〈陶元慶在台州中學、他的畫及與魯迅的交往〉。《台州師專學報》,第1期,(1996年),頁84-86。
    蘇華。〈陶元慶、“錢封面” 與“畫例”時代〉。《新文學史料》,第2期,(2002年),頁189-197。
    吳方正。〈裸的理由——二十世紀初中國人體寫生問題的討論〉。《新史學》,第15期第2卷,(2004年),頁55-113。
    趙峰。〈陶元慶書籍裝幀設計的意象裝飾形式〉。《現代裝飾(理論)》,第9期,(2010年),頁78-79。
    宋憲章。〈魯迅與“永眠于湖濱”畫家陶元慶〉。《杭州(生活品質)》,第3期,(2010年),頁61-62。
    林素幸。〈移動的美術館:20世紀初中國的書籍裝幀設計與商業美術〉。《文化研究》,第13期,秋季,(2011年),頁163-228。
    孫麗瑩。〈1920年代上海的畫家、知識份子與裸體視覺文化-以張競生〈裸體研究〉為中心〉《清華中文學報》,(2013年),第10期。
    劉瑞寬。〈從美術機制看二十世紀初期日本對中國的影響〉。《臺灣美術館》,(2015年)。
    譚小飛:〈時報館對陶元慶書刊裝幀的影響:兼及《國學季刊》第二卷封面畫創作者考證〉,《裝飾》,第8期,(2020年),頁82-85。

    七、電子資源
    陶元慶生平及其裝幀藝術:http://bbs.tianya.cn/post-books-47195-1.shtml
    (檢索時間 2020/5/16)
    什麼是新文化運動?新文化運動的發起人
    https://kknews.cc/culture/g9rxv9.html
    (檢索時間 2020/5/16)
    上海魯迅紀念館http://www.luxunmuseum.cn/study/article/id/38.html
    (檢索時間 2020/5/16)
    京都文化博物館,生誕140周年津田青楓と京都
    https://www.bunpaku.or.jp/exhi_shibun_post/140th_tsudaseifu/
    (檢索時間 2021/6/30)

    八、報刊
    全國報刊索引。
    申報。

    下載圖示 校內:立即公開
    校外:立即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