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 |
李悟 Lee, Wu |
|---|---|
| 論文名稱: |
日常科技應用與人類生活互動關係探討 Investigation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Daily Technology Applications and Human Life |
| 指導教授: |
林軒丞
Lin, Hsuan-Cheng 宋立文 Sung, Li-Wen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 系所名稱: |
規劃與設計學院 - 科技藝術碩士學位學程 Master Program on Techno Art |
| 論文出版年: | 2024 |
| 畢業學年度: | 112 |
| 語文別: | 中文 |
| 論文頁數: | 88 |
| 中文關鍵詞: | 科技依賴 、互動式投影 、人類行為 、科技藝術 |
| 外文關鍵詞: | Technological Dependence, Interactive Projection, Human Behavior, Technological Art |
| 相關次數: | 點閱:26 下載:5 |
| 分享至: |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論文透過創作一個互動式投影作品,深入探討人類在科技快速發展的現代,手機如何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並進一步探究科技與人類的關聯、科技對人類行為和心理的影響以及科技依賴所引發的問題。
本創作內容透過科技在藝術創作中的應用及創新,創作互動視覺藝術體驗,結合了科技、行為、聲音、空間、藝術等元素,讓手機作為一個互動媒介,在創作體驗流程中,體驗者會使用自己的手機來體驗互動,控制空間中投影的影像變化,從而實現資訊傳遞的抽象概念視覺化。
本創作探索了人類與科技互動的現況,並模擬了人類依賴手機的行為,同時也引導體驗者在互動過程中,對自身科技依賴進行深刻反思,進而探討科技與人類的關聯和人類行為的意義,並且對當代科技依賴現象進行了藝術性的回應和思考。
This thesis delves into the creation of an interactive projection artwork, thoroughly exploring how smartphones have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our lives in the rapidly advancing technological era. It further investig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chnology and humanity, the impact of technology on human behavior and psychology, and the issues arising from technological dependence.
The project leverages the application and innovation of technology in artistic creation to develop an interactive visual art experience. It integrates elements of technology, behavior, sound, space, and art, with smartphones serving as interactive media. During the interactive experience, participants use their own smartphones to engage with the artwork, controlling the projected images in the space, thus visualizing abstract concepts of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This creation examines the current state of human-technology interaction and simulates behaviors associated with smartphone dependence. It also guides participants through a reflective process on their technological dependence during the interaction, 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chnology and humanity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human behavior. Additionally, it provides an artistic response and reflection on contemporary phenomena of technological dependence.
Donna J. Haraway唐娜‧哈拉維, 張君玫譯《猿猴、賽伯格和女人:重新發明自然》,群學出版,2010。
Nancy Katherine Hayles南希‧凱薩琳‧海爾斯,賴淑芳、李偉柏譯《後人類時代:虛擬身體的多重想像和建構》,時報出版,2018。
Andy Clark安迪‧克拉克,李艷鴿、胡水周譯《放大心靈:具身、行為與認知延展》,商務印書館,2022。
Sherry Turkle雪莉‧特克,洪世民譯《在一起孤獨:科技拉近了彼此距離,卻讓我們害怕親密交流?》,時報出版,2017。
楊欣育、郭芳智、張世其,《智慧型手機對使用者人際與心理影響之研究》,《管理資訊計算》 3卷特刊 (2014/10) Pp. 272-291,2014。
Robert M. Sapolsky 羅伯.薩波斯基, 吳芠譯《行為:暴力、競爭、利他,人類行為背後的生物學》,八旗文化,2019。
Peter Scott-Morgan彼得.史考特-摩根,孟令函譯《我是賽伯格--彼得2.0:從漸凍進化到終極自由,全球首位完整半機器人回憶錄》,臉譜,2022。
Kenneth S. Bordens, Bruce B. Abbott,呂以榮、張子祥中譯,《研究設計與方法(第五版) 》,六合出版社,2005。
酒井隆,賴虹燕中譯,《問卷設計、市場調查與統計分析實務入門》,博誌文化,2004。
Christopher Wylie,劉維人譯,《Mindf*ck 心智操控【劍橋分析技術大公開】:揭祕「大數據AI心理戰」如何結合時尚傳播、軍事戰略,深入你的網絡神經,操控你的政治判斷與消費行為!》,野人,2020。
張斌,《青少年手機依賴及其協同治理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21。
維克‧華德瓦(Vivek Wadhwa), 亞歷克斯‧沙基佛(Alex Salkever),譚天譯,《科技選擇:如何善用新科技提升人類,而不是淘汰人類?》,經濟新潮社,2018。
Cliff Kuang, Robert Fabricant,趙盛慈譯,《我們的行為是怎樣被設計的:友善設計如何改變人類的娛樂、生活與工作方式》大塊文化,2020。
Gustave Le Bon,周婷譯,《烏合之眾:為什麼「我們」會變得瘋狂、盲目、衝動?讓你看透群眾心理的第一書》臉譜2023。
Gordon Allport,郭曉燕譯,《偏見的本質:人格心理學之父深度剖析,一切人類敵意行為的生成與消解》,一起來出版,2023。
Leonard Mlodinow,鄭方逸譯,《潛意識正在控制你的行為》,天下文化,2021
Anders Hansen,葉小燕譯,《拯救手機腦:每天5分鐘,終結數位焦慮,找回快樂與專注力》,究竟,2022
舒婭,《為什麼事情做不完,你還在滑手機?:心理諮商師教你,改善拖延,先從照顧情緒開始》,時報出版,2022。
安藤美冬,林美琪譯,《離線練習:每個月關掉手機一次,就能改變人生》,幸福文化,2022。
Paul Bloom,陳岳辰譯《人的心:耶魯大學最受歡迎的心理學公開課,探索人性的心智旅程》,商周出版,2024。
Diane Ackerman,莊安祺譯,《人類時代:我們所塑造的世界》時報出版,2021。
Reza Aslam,吳煒聲譯,《造神:人類探索信仰與宗教的歷史》衛城出版,2020。
김상균,金學民譯,《AI × 人類演化未來報告書:從智人升級為超人類的我們,如何適應人機共生時代的社會與生活?》,高寶,2024。
Don Ihde(1990),《Technology and the Lifeworld: From Garden to Earth》,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Albert Borgmann(1987),《Technology and the Character of Contemporary Life: A Philosophical Inquiry》,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Adam Alter(2017), Irresistible: The Rise of Addictive Technology and the Business of Keeping Us Hooked.
《創意攝影作品「Removed」,讓你感受人類沉迷手機的荒謬病態》,https://photoblog.hk/134732/創意攝影作品「removed」,讓你感受人類沉迷手機的荒/,檢索日期:2024年6月5日。
《法國攝影師的影像藝術呈現「手機成癮」視覺化效果》,https://photoblog.hk/137404/法國攝影師的影像藝術呈現「手機成癮」視覺化效/,檢索日期:2024年6月5日。
mvp – work in progress,https://margavp.wordpress.com/tag/alexei-shulgin/,檢索日期:2024年6月5日。
Karoline Hinz Sculptural Work,http://karolinehinz.com,檢索日期:2024年6月5日。
《Venice Biennale 2012: i-city / Russia Pavilion》,https://www.archdaily.com/267138/venice-biennale-2012-i-city-russia-pavilion?ad_medium=gallery,檢索日期:2024年6月5日。
《摸不到手機就焦慮!4個影響打擊身心》,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76897,檢索日期:2024年6月5日。
擺脫手機依賴不困難,https://counsel.site.nthu.edu.tw/p/406-1250-218156,r9419.php,檢索日期:2024年6月5日。
你有「手機失智症」嗎? 過度依賴手機恐腦部功能退化!,https://tw.news.yahoo.com/你有-手機失智症-嗎-過度依賴手機恐腦部功能退化-144806970.html,檢索日期:2024年6月5日。
當人類變成混種怪物,Gucci 用一場秀告訴你什麼是「賽博格」!,http://tw.mixfitmag.com/m/trend-news-details.php?id=5872,檢索日期:2024年6月5日。
在科技之後,人與機器的一線之隔:從忠泰美術館「未來的生命,未來的你-數位、機器與賽博格」看生命演化之可能,https://artemperor.tw/focus/5653,檢索日期:2024年6月5日。
科技讓人類失去技能——但有那麼嚴重嗎?,https://blog.hungching.com/2020/03/technology-and-the-loss-of-skill.html,檢索日期:2024年6月5日。
一篇就要讓你懂什麼是「賽博龐克」(Cyberpunk),https://www.inside.com.tw/article/15190-what-is-cyberpunk檢索日期:2024年6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