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涂靖銘
Tu, Ching-Ming
論文名稱: 協力義務的違反與漏稅罰之檢討-參考德國立法例
A Study on the Violation Effects of the Cooperative Obligation in Taxation and the Punishment for Tax Evasion - with reference to German Legislation Example
指導教授: 柯格鐘
Ko, Ke-Chu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社會科學院 - 法律學系
Department of Law
論文出版年: 2017
畢業學年度: 10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88
中文關鍵詞: 協力義務推計課稅推計處罰漏稅罰
外文關鍵詞: cooperative obligation, obligation of assistance, tax estimation, penalty according to the estimation results, punishment for tax evasion
相關次數: 點閱:156下載:1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協力義務類似民法附隨義務,在公法上協力義務的發生在於法律規定,不同於民法上的附隨義務係因契約上幫助主給付義務實現,基於誠實信用關係而發生的。
    稅捐上協力義務的違反,產生的第一個效果係推計課稅,但是否及於行政處罰程序,新訂公布之納稅者權利保護法第14條第4項規定「納稅者已依稅法規定履行協力義務者,稅捐稽徵機關不得依推計結果處罰。」,基本上把協力義務當作是否推計處罰之判斷標準,是否妥適,值得商榷。其次,違反稅捐協力義務的第二個效果則產生相關之租稅制裁,我國在租稅制裁體系上,一向係以漏稅罰為中心,定位上是把漏稅罰當作行為罰的加重結果犯,這跟德國法從逃漏稅捐罪出發,以重大(輕率)過失之漏稅罰處罰補充逃漏稅捐罪,並且明文無法成立漏稅罰之下,才有就其在預備階段對稅捐造成危險之行為處以行為罰,有所不同。最後,在處理行政罰間之競合,討論行政罰所強調的特殊考量目的,如司法院釋字第503號解釋的行政目的、裁罰種類、法益及義務等,並探討不同處罰間的關係。
    本文援引比較德國法相關規定,對於推計裁罰、漏稅罰要件以及競合方面,檢視現行法之缺失,認為納稅者權利保護法以未盡協力義務為前提之推計處罰應有不妥,漏稅行為之構成要件應予明確化,漏稅結果應採具體危險犯觀點來衡量,而司法院釋字第503號解釋之併罰判斷標準仍不明確,行政罰特殊性考量也非單一因素。

    The cooperative obligation of taxpayers is incorporated into tax laws because of tax authorities’ difficulties in proof. There are two violation effects of the breach of the duty to act, tax estimation and tax-related punishments. If taxpayers have already carried out their obligation of assistance, tax authorities shall not demand penalty according to the estimation results pursuant to Subparagraph 4, Article 14 of the Taxpayer Rights Protection Act. The regulation is not only theoretically debatable, but also ambiguous in the concept of the performance of the obligation. In addition, with reference to German laws, the tax-related penal punishment is the center of the tax-related punishments and there is a supplementary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unishment for tax evasion and penal punishment. But differently, the administrative penalty for tax evasion in our own country is taken as a center of the tax-related punishment system, and its nature is regarded as the aggravated consequence of the punishment for misconduct. This difference makes this article to discuss the punishment for tax evasion in our country from the angel of the behavior of tax evasion, the results of tax evasion, legal effects and subjective elements. The concrete elements in tax laws to determine the constitution of behavior of tax evasion clearly is needed. And it is acceptable to evaluate the result of tax evasion with the crime of concrete danger. As for concurrence, the special consideration of the administrative penalty seems not the only factor involved.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問題意識 1 第二節 文獻回顧與展望 3 第三節 研究範圍及方法 5 第四節 研究架構 6 第二章 協力義務 8 第一節、租稅義務人 8 第二節 協力義務之內容 10 壹、憲法及法律層次的意義 12 貳、協力義務大意 13 叁、依內容區分 14 一、主要給付義務(繳納義務)與附隨義務(行為義務) 14 (一)意義 14 (二)區別實益 15 二、真正義務與不真正義務 16 (一)意義 16 (二)性質 16 (三)區別實益 16 三、直接協力義務與間接協力義務 17 (一)意義 17 (二)性質 17 (三)區別實益 19 四、涉外稅捐事務的協力義務—對協力義務的擴張 19 (一)意義 19 (二)內涵 20 五、常規交易 21 (一)意義 21 (二)常規交易爭議 22 六、依協力義務的強度 23 肆、協力義務的界限 27 第三節 稅捐協力義務相關內容及規定 28 壹、申報 28 一、概說 28 (一)自動報繳 29 (二)查定開徵 29 (三)申報核課 29 二、法律性質 30 (一)私人之公法上準法律行為或法律行為 30 (二)誠實申報__僅限於事實,不及於法律見解 31 貳、登記 32 一、稅捐主體之設籍:營業登記、廠商登記 32 二、稅捐客體之設籍:貨物稅之產品登記、財產稅之財產申報 32 叁、帳證及會計紀錄之保持義務以及憑證之取得、給予及保存義務 33 肆、接受調查 34 第四節 小結 34 第三章 違反協力義務之效果—推計課稅及制裁 36 第一節 推計課稅 36 壹、意義 36 貳、法律地位及分類 37 叁、推計課稅要件 39 一、形式要件 40 (一)違反協力義務 40 (二)應先進行調查 41 二、實質要件 42 三、要式 42 肆、我國相關規定 42 一、概述 43 (一)營利所得的推計 43 (二)執行業務所得的推計 43 (三)租賃所得的推計 44 (四)財產交易所得的推計 44 (五)自力耕作所得的推計 44 (六)銷貨收入的推計 44 (七)其他 44 伍、納稅者權利保護法規定 44 第二節 推計與裁罰 45 壹、推計課稅尚非行政罰 46 貳、推計處罰 48 一、實務及學界意見 48 (一)肯定說 48 (二)否定說 49 二、納保法規定、爭議及評析 52 (一)納稅者權利保護法規定 52 (二)爭議 53 (三)評析 54 三、小結 57 第三節 租稅制裁 58 壹、漏稅罰與行為罰 58 一、我國 58 二、德國 59 三、違反協力義務應罰爭議 60 貳、刑罰與行政罰 62 一、我國 62 (一)質的區別說 62 (二) 量的區別說 63 (三)質量混合說 63 (四)區別實益 64 二、德國 66 叁、滯怠報金 69 一、意義及定性 69 二、立法型態 70 肆、滯納金 71 一、意義及定性 71 二、滯納金的成立要件 72 (一)發單核課 73 (二)自動報繳 73 第四節 小結 73 第四章 論漏稅罰之構成要件 75 第一節 意義(定位) 75 壹、概論 75 貳、行為義務與繳納義務的關係 77 一、概述 77 二、立法型態的觀察 78 叁、小結 84 第二節 客觀構成要件 84 壹、我國規定之概述 84 一、行為主體 85 二、行為要件 85 三、結果要件 85 四、各稅法規定之客觀要件 86 (一)所得稅 86 (二)營業稅 86 貳、德國法 87 一、行為主體 87 二、行為要件 88 (一)積極行為 88 (二)消極行為 90 三、漏稅結果 92 (一)租稅之短漏 92 (二)不當租稅利益之取得 93 四、因果關係 94 第三節 主觀構成要件 94 壹、主觀要件介紹 95 一、故意 97 二、過失 98 貳、主、客觀之不一致--錯誤 100 一、我國刑法規定 100 (一)構成要件錯誤 100 (二)禁止錯誤 100 二、我國實務見解 102 (一)法院裁判之檢討 102 (二)稅捐法令爭議之不知或違反 104 三、行政罰錯誤理論之架構 108 四、小結 110 第四節 漏稅罰構成要件之評析 110 壹、漏稅行為 111 一、可能爭議 112 (一)法律見解的不同 112 (二)已申報未繳納 114 二、小結 117 貳、漏稅結果 117 一、客觀構成要件的基礎 117 二、漏稅結果的認定 118 三、實害犯或危險犯的定性 122 (一)德國法 122 (二)國內學者意見 123 四、定性(實害結果、具體危險或抽象危險)與既未遂的關係 127 五、小結 130 叁、法律效果及主觀構成要件-情輕罰重 131 一、概述 131 二、評析 131 三、揉合型態 132 四、檢討與建議 133 第五節、結論與建議 133 第五章 行政罰競合理論探討 136 第一節、前言 136 第二節、本案爭點 137 壹、案例 137 貳、判決結果 137 叁、主要爭點 138 肆、釋憲結果 139 第三節 一行為不二罰之內涵 139 壹、概念內涵 140 一、違反秩序之行為 140 (一)內在之意志決定 140 (二)有意志之對外表露活動 140 (三)法規範之評價 141 二、一行為標準 141 (一)內在意志決定之多寡 141 (二)對外表露活動之數量 141 (三)法規範對該行為之評價 141 貳、法律地位 143 叁、相關之大法官解釋 145 一、司法院釋字第327及337號解釋 145 二、司法院釋字第356號解釋 146 三、司法院釋字第604號解釋 147 (一)肯定說 147 (二)否定說 148 肆、刑罰的競合理論 149 一、概述 149 二、競合理論 149 三、刑罰競合理論在行政秩序罰之適用 150 伍、一行為與是否得併罰(兩罰) 151 一、一行為 151 (一)自然單一行為 151 (二)法律上單一行為 151 (三)法條競合(或稱法律單數) 152 二、是否得併罰(兩罰) 154 (一)行政目的 154 (二)構成要件 154 (三)保護法益 155 (四)義務 155 三、不同適用範圍之實務見解 155 (一)行為罰與漏稅罰 155 (二)刑罰與行政罰 161 第四節、評析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503號解釋 162 壹、是否得併罰之判斷標準 162 一、503解釋主要認定標準在於行政目的 162 (一)行為之態樣 163 (二)處罰之性質、種類及目的 163 (三)行政目的 163 二、判斷標準之討論 164 (一)行政目的 164 (二)處罰目的、種類及性質 165 (三)構成要件 165 (四)保護法益 166 (五)義務 167 (六)行為態樣 167 三、學者提出之輔助判斷標準 167 四、個人意見 168 (一)尚難以裁罰種類為唯一判斷標準 168 (二)對於不同稅目似乎是難以跨越之藩籬 169 貳、對釋字第356解釋的「補充解釋」,其實是變更見解 171 叁、漏稅罰之立法設計 171 一、德國法 172 (一)行為罰與漏稅罰 172 (二)漏稅罰與逃漏稅捐罪 173 二、我國法 174 (一)主觀要件及法律效果 174 (二)立法設計 176 三、小結 178 (一)主觀要件及法律效果 178 (二)立法設計 179 第五節 結 論 180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181 一、以未盡協力義務為前提之推計處罰應有不妥 181 二、漏稅罰之構成要件評析 181 (一)漏稅行為之構成要件應予明確化 181 (二)漏稅結果應採具體危險犯 182 (三)主觀要件之提高與法律效果之設限 182 三、行為罰與漏稅罰之競合 182 (一)行政罰的特殊性考量標準仍不明確 182 (二)我國漏稅罰構成要件重疊、範圍多樣且廣、涵攝過於抽象 183 參考文獻 184

    一、專書
    1.李惠宗著,行政罰法之理論與案例,元照出版,2版,2007年10月。
    2.吳德豐、郭宗明、徐麗珍總策劃,跨國移轉訂價策略及風險管理--管理稅務風險 嶄新企業思維,財團法人資誠教育基金會出版,4版,2013年9月。
    3.吳金柱,租稅處罰法釋論—以營業稅所得稅之租稅行政罰為範圍,初版,五南出版,2010年9月。
    4.邱晨及何錦屏合著,推計課稅之要件—推計課稅與漏稅罰成立要件是否應分別認定--最高行政法院96年判字第871號判決,收錄於納稅人協力義務與行政法院判決,葛克昌主編,翰蘆出版,2011年4月,頁365-401。
    5.林恆鋒、黃恩旭著,如何準備移轉訂價報告(一),收錄於理律稅法文集,三民書局,2006年7月,頁69-71。
    6.林東茂著,刑法綜覽,一品文化出版社,修訂5版2007年9月。
    7.林山田著,刑法通論(上),元照出版,增訂10版,2008年1月。
    8.林錫堯著,行政罰法,元照出版,2版,2012年12月。
    9.林鈺雄著,新刑法總則,元照出版,5版,2016年9月。
    10.洪家殷著,行政法院裁判中有關違反秩序行為態樣之檢討,收錄於行政法實務與理論(一),元照出版,2003年3月,頁3-38。
    11.洪家殷著,行政罰法論,增訂2版,五南圖書出版,2006年11月
    12.柯格鐘著,稅改專欄論文集,元照出版,2014年3月。
    13.許澤天著,刑總要論,2版,元照出版,2009年2月。
    14.許澤天著,刑法各論(一)財產法益篇,新學林出版社,2017年2月。
    15.陳敏譯,德國租稅通則,司法院出版,2013年5月。
    16.陳文貴著,行政罰競合理論與實務—雙重處罰禁止論,元照出版,2012年9月。
    17.陳清秀著,行政罰法,修訂2版,新學林出版,2014年9月。
    18.陳清秀著,稅法各論(上),元照出版,2016年3月。
    19.陳清秀著,稅法總論,9版,元照出版,2016年9月。
    20.黃茂榮著,虛報銷項稅額之罰則,收錄於氏著:稅捐法專題研究(各論部分),植根法學叢書,增訂2版,2007年11月,頁661-766。
    21.黃茂榮著,稅法總論-稅捐法律關係(第三冊),2版,植根法學叢書,2008年2月。
    22.黃茂榮、葛克昌、陳清秀主編,稅法各論,新學林出版,2015年3月。
    23.黃茂榮著,稅法解釋與司法審查(稅法總論 第二冊增訂三版),植根法學叢書,2015年12月。
    24.黃源浩著,營業稅法上的協力義務及違反義務的法律效果,收錄於氏著:稅法學說與判例研究(一),翰蘆圖書出版,2012年7月,頁33-65。
    25.黃俊杰著,行政罰法,翰蘆圖書出版,2006年3月。
    26.廖義男著,行政處罰之基本爭議問題,收錄於台灣行政法學會論文集(1999),社團法人臺灣行政法學主編,元照出版,頁273-300。
    27.葛克昌著,所得稅與憲法,台大法學叢書(112),翰蘆圖書出版,1999年2月。
    28.潘英芳著,納稅人權利保障之建構與評析-從司法保障到立法保障,初版,翰蘆圖書出版,2009年5月。

    二、學位論文
    1.王瓊敏著,論逃漏稅捐罪,國立成功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年7月。
    2.江彥佐著,稅捐行政罰之研究—以德國法制之比較為中心,東吳大學法律學系博士班博士論文,2014年12月。
    3.柯格鐘著,稅捐稽徵協力義務與推計課稅,台灣大學法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5月。
    4.陳中為著,稅捐核課處分之信賴保護-以稅捐稽徵法第21條第2項為中心,中正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6月。
    5.蕭明正著,論營業稅虛報進項稅額之處罰與裁量,國立成功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102年5月9日。

    三、期刊文章
    1.朱漢寶著,論稅捐罰則之構成要件(上),植根雜誌7卷12期,1991年12月,頁28-40。
    2.江彥佐著,論稅捐債務及稅捐處罰案件於稅務訴訟之舉證責任--最高行政法院96年度判字第1556號判決評釋,東吳法研論集第4卷,2008年4月,頁33-89。
    3.江彥佐著,德國及歐盟關於跨國交易逃漏營業稅之現狀與防制,財稅研究第45卷第4期,2016年7月,頁47-76。
    4.李惠宗著,一行為不二罰的判斷基準論,東吳公法論叢,第五卷,2012年7月,頁473-510。
    5.吳東都,行政法院關於舉證責任判決之回顧與展望,台灣本土法學雜誌,34期,2002年5月,頁1-22。
    6.洪家殷著,對營業人漏進、漏銷及逃漏營業稅之處罰-行政法院八十九年度判字第三六四號判決及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五○三號解釋評釋,台灣本土法學雜誌,2001年4月,頁25-40。
    7.洪家殷著,租稅秩序罰上之行為罰與漏稅罰,財稅研究第34卷第6期,2002年11月,頁44-60。
    8.洪家殷、江彥佐合著,漏稅處罰訴訟案件舉證責任之研究,月旦財經法雜誌,第11期,2007年12月,頁1-42。
    9.洪家殷著,行政罰一行為與數行為問題的探討—以行政法施行後之實務見解為中心,月旦法學雜誌,155期,2008年4月,頁5-22。
    10.洪家殷著,論行政罰之禁止錯誤-以行政罰法第8條之評析為中心,東吳法律學報第20卷第4期,2008年12月,頁1-51。
    11.柯格鐘著,行為罰、漏稅罰與逃漏稅捐罪-評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503號解釋,2010年12月,月旦裁判時報,第6期,頁14-24。
    12.柯格鐘著,未依規定取得進項憑證之禁止扣抵與裁罰—補稅、行為罰與漏稅罰關係之探討,稅務行政救濟研討會會議實錄,2011年10月7日,主辦單位:財政部訴願審議委員會、法規委員會、台灣大學法律學院財稅法學研究中心,頁133-161。
    13.柯格鐘著,論漏稅罰,東吳公法論叢第6卷,2013年7月,頁399-424。
    14.柯格鐘著,有限合夥之稅負負擔分析,月旦法學雜誌,第248期,2016年1月,頁39-52。
    15.柯格鐘著,借名行為之課稅與制裁--兼論我國稅捐稽徵法第41條的規範與法律適用問題,2016年府城稅捐法論壇--不法所得之課徵與沒收研討會,2016年12月,頁1-30。
    16.黃士洲著,限定繼承、遺產稅協力義務與漏稅處罰-評最高行政法院94年度判字826號判決評析,東吳法律學報第18卷第3期,2006年11月,頁247-276。
    17.黃茂榮著,論稅捐罰則(下),植根雜誌第21卷第10期,2005年10月,頁1-40。
    18.黃茂榮著,加值型營業稅之漏稅罰的結果要件(上),植根雜誌第26卷第五期,2010年5月,頁12-40。
    19.黃俊杰著,稅捐之逃漏(上),稅務旬刊,2021 期,2007 年11 月,頁37-39。
    20.陳敏著,租稅法之連帶債務,政大法學評論,第28期,1983年12月,頁93-115。
    21.陳敏著,租稅稽徵程序之協力義務,政大法學評論第37期,1988年6月,頁37-78。
    22.陳敏著,租稅債務關係之成立,政大法學評論第39期,1989年6月,頁369-396。
    23.陳清秀著,德國之租稅罰則(下),植根雜誌8卷第1期,1992年1月,頁13-29。
    24.陳靜慧著,論稅捐行為罰之規範方式—以帳簿籍憑證相關義務為中心,植根雜誌第20卷第12期,2004年12月,頁21-40。
    25.陳衍任著,跨國事務對稅捐程序法的挑戰(上),稅務旬刊2287期,2015年4月10日,頁13-18。
    26.許澤天著,未申報不法所得的逃漏稅捐的制裁,2016年府城稅捐法論壇—不法所得之課徵與沒收研討會,主辦單位國立成功大學法律學系、社團法人中華法務會計研究發展協會、刑事法研究會,2016年12月16日,頁87-101。
    27.盛子龍著,租稅法上舉證責任、證明度與類型化方法之研究—以贈與稅課徵要件上贈與合意之證明為中心,東吳公法論叢第24卷第1期,2012年1月,頁41-85。
    28.莊義雄、封昌宏,論逃漏稅行為的犯罪既遂,臺灣法學雜誌第173期,2011年4月,頁18-32。
    29.葛克昌著,漏稅罰之所漏稅額可否推估—最高行政法院九八年八月第二次庭長法官聯席會議決議評析,台灣法學雜誌,145期,2010年2月1日,頁241-247。
    30.劉宜人,淺論租稅秩序罰之充實與整備,財稅研究,41卷3期,2009年5月,頁187-205。
    31.蔡孟彥著,稅法上之一事不二罰—以日本法為比較對象,月旦法學雜誌,236期,2015年1月,頁210-220。

    無法下載圖示 校內:立即公開
    校外:不公開
    電子論文尚未授權公開,紙本請查館藏目錄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