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張晉榮
Chang, Chin-Jung
論文名稱: 日治時期圖像史料應用於修景之研究-以臺南赤嵌地區為例
The Application of Using Historical Visual Materials in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for Landscape Enhancement: A Case study of Chihkan District, Tainan
指導教授: 曾憲嫻
Cheng, Hsien-Hsi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規劃與設計學院 - 都市計劃學系
Department of Urban Planning
論文出版年: 2022
畢業學年度: 11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06
中文關鍵詞: 景觀維護修景圖像史料歷史景觀赤嵌
外文關鍵詞: Landscape Conservation, Landscape Enhancement, Historical Visual Materials, Historical Landscape, Chihkan
相關次數: 點閱:152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隨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於2011年通過〔歷史性都市景觀建議文(Recommendation on the Historic Urban Landscape)〕,國際間許多城市開始思考都市發展與歷史景觀保存並重的方法,也開始嘗試一些新的景觀維護與管制手法,如法國《保存區段》法令、日本《景觀法》制度及韓國《歷史文化景觀管理規範》等,逐步將保存的觀念擴及文化資產與其在歷史上共同發展出的空間脈絡。
    操作地區景觀維護與修景整備時,為了避免僅從現況環境分析中便產出與地方脈絡脫節的景觀計畫,全面了解都市本身的歷史脈絡和景觀特徵是相當關鍵的要點。本研究嘗試解析圖像史料作為景觀維護與修景操作的依據,補足現存歷史景觀元素之欠缺,選擇以圖像史料作為研究分析資料,因其呈現的最直接且客觀的紀錄,並協助我們了解地區景觀變遷及呈現出往昔的歷史景觀風貌。
    赤嵌地區為全臺國定古蹟最為密集之區域,如赤嵌樓、祀典武廟、大天后宮等文化資產均坐落於此,相關圖像史料紀錄的數量也相對豐富。本研究首先以圖像史料所呈現之視覺內容,分析日治時期赤嵌地區的景觀構成,接著歸納出重要歷史景觀元素,並指認出景觀地區內重要的景觀軸與景觀據點,根據現況調查與重複攝影的手法進行實景紀錄,與歷史景觀特徵相互比對分析後提出景觀維護的課題,最後運用彙整出之歷史景觀元素與參考日本修景整備操作手法,對應出相關景觀維護與修景對策之初步建議,並以視覺景觀模擬提供修景對策效果與觀覽品質之對照檢視。藉由此修景操作的嘗試,期能讓赤嵌地區以「歷史景觀」的視角來識別重要的歷史場域,作為未來整體歷史風貌營造的核心價值。

    With the adoption of UNESCO Recommendation on the Historic Urban Landscape in 2011, many cities around the world have begun to consider the parallel approaches of urban development and historic landscape preservation, and have begun to experiment with new approaches to landscape conservation and control. For example, France " Secteur sauvegardé ", Japan "Landscape Law", and Korea "Regulation on the Management of Historic Urban Landscape", have gradually extended the concept of conservation to the spatial context of historic sites and their development in history.
    In order to avoid a landscape plan that is out of touch with the place context by merely analyzing the existing environment, it is crucial to understand the historic texture and landscap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ity. This study attempts to analyze historical visual materials as a basis for landscape conservation and enhancement operations, and to supplement the lack of existing historical landscape elements.
    The Chihkan district is the most densely populated area of historical sites in Taiwan, such as the Chihkan Tower, Guan Gong Temple, and the Tainan Grand Matsu Temple are all located here, and the number of related visual records are relatively abundant. This study first analyzed the landscape composition of the Chihkan district in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by using the historical visual materials, then summarized the important historical landscape elements, and identified the important landscape axes and landscape spots in the landscape area, and then proposed the landscape conservation issues by comparing with the historical landscape features through realistic documentation based on the current survey and repeated photography. Finally, by using the historical landscape elements and referring to the Japanese landscape enhancement operation, the preliminary suggestions for landscape conservation and enhancement strategies were made, and visual landscape simulation was used to provide a comparative view of the effect of enhancement strategies and viewing quality. Through this attempt of landscape enhancement, we hope to identify important historical sites in the Chihkan distri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istorical landscape", which will be the core value of the overall historical landscape design in the future.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壹、研究背景與動機 1 貳、研究目的 3 第二節 、研究對象與範疇 4 壹、研究對象與範圍 4 貳、研究時間 5 參、研究限制 6 第三節 、名詞解釋 7 壹、歷史景觀 7 貳、圖像史料 7 參、景觀維護與修景 8 第二章 、文獻回顧 9 第一節 、景觀維護與修景相關研究 9 壹、國際景觀維護的趨勢 9 貳、日本景觀維護實際操作 10 參、國內景觀維護相關研究 19 第二節 、圖像史料運用方法 21 壹、圖像史料的範疇與價值 21 貳、攝影與繪葉書史料 21 參、圖像史料的運用 23 第三節 、赤嵌地區歷史景觀相關研究 27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方法 29 第一節 、研究設計 29 第二節 、研究方法 31 壹、歷史文獻分析 31 貳、圖像視覺解析 31 參、現況景觀調查 33 肆、研究流程 34 第四章 、赤嵌地區形成歷史與景觀特質 35 第一節 、赤嵌地區圖像史料的分類與運用 36 壹、靜態圖像史料 36 貳、動態圖像史料 40 參、圖像史料盤點成果 41 第二節 、赤嵌地區的形成與脈絡 45 壹、赤嵌地區的濫觴 45 貳、商業繁盛時期 47 參、市區計畫的實施 50 肆、小結 55 第三節 、赤嵌地區歷史景觀特質 56 壹、地域結構 56 貳、街道 65 參、建築型態 95 肆、小結 99 第五章 、修景概念之應用 100 第一節 、重要歷史景觀指認 100 壹、景觀軸 101 貳、景觀據點 103 第二節 、重要歷史景觀元素萃取 105 第三節 、景觀變遷與現況課題 111 壹、景觀軸 111 貳、景觀據點 125 參、小結 132 第四節 、景觀維護與修景對策 133 壹、景觀維護與修景概念 133 貳、景觀地區修景對策 136 參、景觀軸修景對策 146 肆、景觀據點修景對策 152 伍、視覺景觀修景模擬 153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156 第一節 、研究結論與貢獻 156 壹、日治時期赤嵌地區歷史景觀構成 156 貳、圖像史料在景觀維護與修景上之應用方法 157 參、赤嵌地區未來景觀維護與修景之對策 158 第二節 、後續研究建議 159 壹、圖像史料之延伸 159 貳、視覺評估方法之應用 159 參、眺望景觀取景點位之潛力 160 附錄I、參考文獻 161 附錄II、赤嵌地區圖像史料總表 167

    1.中文文獻
    書籍
    王佐榮(2018)。看見李火增。台北市:蒼璧出版。
    王維周(2016)。寶石與戒座:法國舊城區保存中的《保存區段》法令、制度與操作實務。臺北市:柿子文化。
    王耀東(2014)。赤嵌樓。台南市:台南市政府文化局。
    吳秉聲譯(2017)。維護計畫(原作者:James Semple Kerr)。台中市: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李乾朗(2008)。臺灣建築史。台北市:五南。
    李乾朗等(2017)。圖解台灣民居。新北市:楓書坊文化。
    李欽賢(2003)。臺灣的風景繪葉書。臺北市: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周菊香(2003)。府城今昔。台南市:台南市政府。
    林美吟譯(2010)。歷史街區與聚落的保存活化方法。臺中市:文建會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
    邱齊滿譯(2010)。區域環境之景觀保存與活化。臺中市:文建會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
    洪敏麟(1979)。臺南市市區史蹟調查報告書。台中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孫全文(1991)。臺南市赤嵌地區古蹟特定專用區劃定之研究。臺北市:行政院國科會。
    孫全文(2000)。特地區域周邊建築與景觀風格標準之研訂-赤崁文化園區都市景觀計畫為例。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孫全文(2000)。特定區域周邊建築與景觀風格標準之研討-以臺南立赤嵌古蹟周邊都市景觀計畫為例。臺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國家圖書館閱覽組(2007)。日治時期的臺南。臺北市:國家圖書館。
    張玉璜等(1998)。舊臺南州廳建築生命史筆記書。台南市: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籌備處。
    張良澤等(2013)。日治時期(1895-1945)繪葉書:臺灣風景明信片全島卷(上)。新北市:國立臺灣圖書館。
    張良澤等(2014)。日治時期(1895-1945)繪葉書:臺灣風景明信片臺南州卷。臺南市:台南市政府。
    張耘書(2017)。臺南府城舊街新路。台南市:台南市政府文化局。
    許淵富(2008)。聚焦府城-台南市攝影發展史及史料。台南市:台南市政府。
    傅朝卿(1995)。台南市日據時期歷史性建築。台南市:台南市政府。
    傅朝卿(1999)。日治時期臺灣建築1895-1945。台北市:秋雨文化。
    傅朝卿(2002)。國際歷史保存及古蹟維護:憲章、宣言、決議文、建議文。台南市:台灣建築與文化資產出版社。
    曾憲嫻(2021)。國定古蹟赤嵌樓、祀典武廟及大天后宮保存計畫案計畫書。臺中市: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黃才郎(1992)。臺灣美術全集10 郭柏川。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黃才郎(2012)。郭柏川:鳳凰城-台南一景。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黃秉珩譯(2007)。昨日府城 明星台南:發現日治下的老台南。(原作者:加藤光貴)。台南市:台南市文資協會。(原著出版年:1939年)
    黃恩宇(2020)。臺南市赤嵌文化園區相關歷史場景調查考證及虛擬模型建置計畫。臺南市:臺南市文化局。
    楊仁江(2003)。原臺南合同廳舍調查研究與修護計畫。台南市:台南市政府。
    葉澤山(2013)。圖像府城:臺南老照片總覽簡本。台南市:台南市文化基金會。
    詹伯望等(2005)。三五風華造府城-紀念台南建城280週年特展圖錄。台南市:台南市文資協會。
    臺南市政府(2017)。臺南市府城歷史街區一期案計畫書。臺南市:臺南市政府。
    臺南市政府(2018)。變更臺南市中西區細部計畫(第二次通盤檢討)案計畫書。臺南市:臺南市政府。
    趙子元譯(2013)。公共場所與都市空間-都市設計面面觀(原作者:Matthew Carmona, Tim Heath & Taner Oc)。台北市:六合。(原著出版年:2007)
    鄭道聰(2013)。大臺南的西城故事。台南市:台南市政府文化局。
    鄭道聰(2016)。歷史散步鄭荷交戰古蹟導覽。臺南市:臺南市文化協會。
    賴志彰(1997)。蓬萊舊庄-台灣城鄉聚落。台北市:立虹出版社。
    薛燕玲(2016)。官宣傳播-日治時期美術繪葉書之意涵探析。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館刊,12,79-110。
    謝金鑾等(1977)。續修臺灣縣志。台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簡永彬等(2019)。凝視時代:日治時期臺灣的寫真館。台北市:左岸文化。
    史料
    小山榷太郎(1930)。台南市大觀。發行地不詳:南國寫真大觀社。
    小谷文一(1915)。臺灣寫真帖。發行地不詳:臺灣寫真會。
    太田猛(1935)。臺灣大觀。臺南市:臺南新報社。
    加藤光貴(1939)。臺南市讀本。台南市:臺灣教育研究會。
    田代安定(1920)。臺灣行道樹及市村植樹要鑑上卷。發行地不詳:臺灣總督府營林局。
    安齋源一郎(1901)。臺灣土產寫真帖。發行地不詳:臺灣週報社。
    社團法人臺灣教育會(1934)。臺灣教材寫真集教科書。臺北市:社團法人臺灣教育會。
    勝山吉作(1931)。臺灣紹介最新寫真集。台北市:勝山寫真館。
    臺南市勸業協會(1934)。臺南市商工案內。臺南市:臺南市勸業協會。
    臺灣總督府(1912)。臺灣統計要覽。發行地不詳:臺灣總督府。
    臺灣總督府鐵道部(1908)。臺灣鐵道名所案內。台北府:江里口商會。
    臺灣總督府鐵道部(1913)。臺灣鐵道案內。發行地不詳:發行單位不詳。
    期刊論文
    王立武(2012)。十七世紀荷蘭東亞殖民城市的空間規劃-以巴達維亞城與熱蘭遮市的比較為例。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詩慧(2017)。從視覺景觀觀點探討居民偏好之歷史巷弄構成-以台南市赤崁文化園區周邊為例。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
    白適銘(2014)。記憶、被記憶與再記憶化的視覺形構-臺灣近現代攝影的歷史物質性與影像敘事。雕塑研究,12,53-84。
    沈敏華(2005)。歷史教學中的圖像史料及其運用。歷史教學問題,5,109-111。
    洪傳祥(1996)。巴黎的近代化改造(1853~1870)。建築學報,16,93-113。
    洪傳祥(2005)。荷蘭人統治下赤嵌市街的空間規劃。都市與計劃,32(3),303-331。
    胡宗雄、徐明福(2003)。日治時期台南市街屋亭仔腳空間形式之研究。建築學報,44,97-115。
    張恩凱(2005)。歷史街區景觀管制與保存計畫之研究。輔仁大學景觀設計學系碩士論文。
    張鴻銘(2013)。國史館臺灣文獻館文獻史料採集概述。檔案季刊,1,4-27。
    曹洪錫(2019)。韓國遺產保存區(歷史文化環境)管理制度。發表於國際文化資產講座:台中市。
    陳坤毅(2016)。圖像史料應用於哈瑪星地區景觀維護之研究-以日治時期繪葉書為據。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柏文(2012)。眺望景觀應用於都市景觀管制之研究─以安平傳統聚落為例。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憲嫻(2005)。臺灣都市景觀保存計畫體系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未出版。
    曾憲嫻(2008)。日本景觀維護的觀念與制度應用於區域性保存之研究。文資學報,4,95-117。
    曾憲嫻等(2012)。以職業別明細圖探討1930年代台南傳統產業分布特性之研究。第十六屆國土規劃論壇,台南市。
    黃冠智(1998)。都市歷史景觀構成之研究-以台南市孔廟周圍地區為例。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國正(2009)。用老照片閱讀臺灣歷史-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藏寫真帖之利價值。臺灣學研究,3,57-65。
    黃國誌(2005)。赤嵌文化園區都市景觀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雯娟(2014)。命名的規範:臺南市街路命名的文化政治。臺灣史研究,21(4)。
    楊善堯(2014)。影像史料・影視產學・歷史紀錄-「從影像看十世紀中國」系列活動綜述。國史研究通訊,6,19-23。
    楊鈞文(2016)。歷史街區街道景觀之設計準則研擬-以〈大稻埕歷史風貌特定專用區〉為例。中原大學景觀研究所碩士論文。
    盧沛文(2005)。歷史性都心區建物改建量體管制研究-以台南市赤崁文化園區大天后宮街廓為例。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盧嘉興(1968)。〈徹除舊赤嵌樓與興建新赤崁樓的沈受謙〉,臺灣研究彙集,5,19-24。
    2.外文文獻
    Arreola, D. D., & Burkhart, N. (2010). Photographic Postcards and Visual Urban Landscape. Urban Geography, 31(7), 885-904.
    Brian Doucet (2019). Repeat photography and urban change, City, 23:4-5,411-438.
    Carol F. Sawyer & David R. Butler (2006). The Use of Historical Picture Postcards as Photographic Sources for Examining Environmental Change: Promises and Problems, Geocarto International, 21:3, 73-80.
    Chen Yang, Jeannie Sim & Gillian Lawson. (2016) Deciphering Historic Landscapes: A Case Study of Slender West Lake in Yangzhou, China, Landscape Research, 41:1,95-112.
    Council of Europe. (2000). European Landscape Convention, Florence.
    Daniel D. Arreola(2001). La Cerca y Las Garitas de Ambos Nogales: A Postcard Landscape Exploration. Journal of the Southwest,43(4),505-541.
    Foote, K. E. (1985). Velocities of Change of a Built Environment, 1880-1980 Evidence from the Photo archives of Austin, Texas. Urban Geography, 6(3), 220-245.
    Karol Weis & P. Hronček (2017). Using historic postcards and photographs for the research of historic landscape in geography and the possibilities of their digital processing. European Journal of Geography, 8(5), 77-85.
    Manal, G., Claudine, H. & Jacques, T. (2019) The Historic Urban Landscape approach to urban management: a systematic review,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ritage Studies, 25:10, 999-1019.
    Mosler, S. (2019). Everyday heritage concept as an approach to place-making process in the urban landscape. Journal of Urban Design, 24(5), 778-793.
    Pérez, J., & Siguencia, M. E. (2017). Historic urban landscape: an approach for sustainable management in Cuenca (Ecuador). Journal of Cultural Heritage Manage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7.
    Schwartz, J. M. (1996). The geography lesson: Photograph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imaginative geographies. Journal of Historical Geography, 22, 16–45.
    Shamsuddin, S., Ahmad, B. S., Rohayah, C. A. (2012). Urban Landscape Factors That Influenced the Character of George Town, Penang Unesco World Heritage Site. Procedia -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50, 238-253.
    Trudi Smith (2007). Repeat Photography as a Method in Visual Anthropology, Visual Anthropology, 20:2-3, 179-200.
    UNESCO. (2016). The hul guide book - Managing heritage in dynamic and constantly changing urban environments. Austria.
    Wang, S. & K. Gu. (2020). Pingyao: The historic urban landscape and planning for heritage-led urban changes. Cities, 97, 102489.
    William stone. (2003). New Mexico: then & now. Englewood, Westcliffe publishers.
    下村泰彥、山崎寛朗、加我宏之、増田昇(2011)。斑鳩らしい景観の継承性に与える景観構成要素の変化特性に関する研究。日本造園学会全国大会研究発表論文集抄録,2011,76。
    小樽市建設部新幹線・まちづくり推進室(2009)。小樽市景観計画。日本:小樽市役所。
    札幌市まちづくり政策局都市計画部地域計画課(2011)。札幌市景観計画。日本:札幌市役所。
    坂井猛、出口敦、萩島哲、朴鍾澈、菅原辰幸(1994)。広重の浮世絵風景画にみる景観分類に関する研究。日本建築学会計画系論文集,59(461),165-174。
    那須將、樊磊、深町加津枝、下村彰男(2016)。20世紀前半の絵葉書にみる大堰川周辺域の景観構成。ランドスケープ研究,79(5),715-720。
    京都市都市景観部景観政策課(2020)。京みやこの景観ガイドライン-広告物編。日本:京都市都市計画局。
    京都市都市景観部景観政策課(2020)。京みやこの景観ガイドライン-建築デザイン編。日本:京都市都市計画局。
    和歌山市都市建設局都市計画部(2020)。和歌山城周辺修景整備ガイドライン。日本:和歌山市役所。
    岡村佑、野原卓、中島直人、鳥海基樹(2005)。我が国における眺望景観保全プログラムの提案-47都道府県庁所在都市における眺望景観調査に基づいて-。日本建築学会総合論文誌,3,120-126。
    岡村祐(2013)。東京における眺望景観の過去・現在・未来。地学雑誌,122(6), 1056-1069。
    青森県文化スポーツ振興課編(2003)。景観づくりの手引き。日本:青森県文化スポーツ振興課。
    宮本雅明、西山德明(2000)。萩市浜崎伝統的建造物群保存対策調查報告書。日本:萩市教育委員会。
    島瑞穗、嘉名光市、佐久間康富(2013)。歴史的市街地における地域資源の可視化手法に関する研究-大阪市住吉区住吉大社周辺地区を対象として。日本都市計画学会関西支部研究発表会講演概要集,11,65-68。
    高山市都市政策部・都市計画課(2006)。高山市景観計画。日本:高山市役所。
    深町加津枝、奥敬一(2004)。天橋立における歴史的景観の変遷と地域住民の景観評価に関する研究。ランドスケープ研究,67(5),813-818。
    飯田晶子、石川幹子(2008)。幕末・明治期の横浜旧居留地・外国人遊歩道における文化的景観に関する研究「横浜写真」・「横浜絵葉書」を用いた景観分析を通して。都市計画論文集,43.3,541-546。
    関口敦(2015)絵画史料を用いた歴史景観再現と地域景観デザインへの検討。日本デザイン学会研究発表大会概要集,62,24。
    篠原修(1998)。景観用語事典。東京都:彰国社。
    3.網路資料
    Lafayette College Library research tool,Lafayette College Library,取自https://library.lafayette.edu/researchtools-az/a/
    文獻檔案查詢系統,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取自https://onlinearchives.th.gov.tw/index.php?act=Archive
    日治時期期刊影像系統,國立臺灣圖書館,取自http://stfj.ntl.edu.tw/cgi-bin/gs32/gsweb.cgi/login?o=dwebmge&cache=1637204954351
    日治時期圖書影像系統,國立臺灣圖書館,取自http://stfb.ntl.edu.tw/cgi-bin/gs32/gsweb.cgi/login?o=dwebmge&cache=1637205020890
    台江內海研究資料集,中央研究院,取自https://taijiang.tw/
    研修[アセス支援ネット]-環境省,環境アセスメント用語集,取自http://www.env.go.jp/policy/assess/4-5kensyu/h25.html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典藏網,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取自https://collections.nmth.gov.tw/
    荷蘭國家檔案館檢索系統 (National Archives),荷蘭國家檔案館,http://www.nationaalarchief.nl/
    莊溪認識植物網,莊溪,取自http://kplant.biodiv.tw/
    黑人集郵部落格,取自https://blog.xuite.net/c0916439966/twblog
    意象.台灣影像資料庫,取自http://www.insighttaiwandb.com.tw/
    圖書資訊查詢系統,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取自https://library.th.gov.tw/opac890/index.aspx
    漢珍知識網:報紙篇 (台日新+漢日新),漢珍數位圖書,取自https://elib.infolinker.com.tw/login_rrxin.htm
    聚珍台灣,點子貓科技有限公司,取自https://www.gjtaiwan.com/new/
    臺大圖書館數位典藏館,國立臺灣大學,取自https://dl.lib.ntu.edu.tw/s/ntu_digital/page/all
    臺南市再現赤崁「署」光-文化部再造歷史現場專案計畫資訊,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取自https://www.rhs-moc.tw/index.php?inter=project&did=38
    臺南市百年歷史地圖,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取自http://gissrv4.sinica.edu.tw/gis/tainan.aspx
    臺南市制定「臺南市廣告物管理自治條例」法規,臺南市政府,取自http://law01.tainan.gov.tw/glrsnewsout/NewsContent.aspx?id=445
    臺南老照片。日據時代,陳一鳴,取自https://www.pinterest.com/andyyimingchen/
    臺南研究資料庫,臺南市政府,取自https://trd.tnc.gov.tw/cgi-bin/gs32/gsweb.cgi/login?o=dwebmge&cache=1637203383425
    臺灣學數位電子資料庫,國立臺灣圖書館,取自http://tebook.ntl.edu.tw/default.aspx
    臺灣舊照片資料庫,國立臺灣大學,取自https://dl.lib.ntu.edu.tw/s/photo/page/Home
    薰風 台日の絆,風月襟懷文化事業,取自https://www.kunputw.com/

    無法下載圖示 校內:2027-02-07公開
    校外:2027-02-07公開
    電子論文尚未授權公開,紙本請查館藏目錄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