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穆虹嵐
Mu, Hung-Lan
論文名稱: 《同文鐸》音系研究
指導教授: 李添富
Li, Tian-Fu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文學院 - 中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論文出版年: 2003
畢業學年度: 9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39
中文關鍵詞: 《同文鐸》《音韻日月燈》呂維祺明末官話近代音
相關次數: 點閱:58下載:1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同文鐸》,明末呂維祺音韻學著作《音韻日月燈》三種書之一,成書於
    明崇禎癸酉六年(A.D.1633)。呂維祺希望藉著這套韻書建構一套標準的語音系統,以期達成語音統合的目的。然而這套音系的內容與性質究竟為何?目前尚未見有全面性的研究,是以本文即將《同文鐸》作一全面性的剖析與討論,釐清《同文鐸》的音系內容,確認《同文鐸》的音系性質,並透過此書的討論,增加對明代音韻學研究狀況及明末官話的認識。本文共分五章論述:

    第一章 緒論
    敘述本文的研究動機、研究主體、研究方法、研究價值和前人研究成果。
    第二章 《同文鐸》概述
    本章對《同文鐸》的作者、成書年代和撰著目的、版本問題、編纂體例,以及《同文鐸》的反切來源、韻學歷史概念等相關問題進行討論,並對《同文鐸》內的等韻理論作一番梳理與論述。
    第三章 《同文鐸》的聲母系統
    本章專門討論《同文鐸》的聲母系統,除了概述《同文鐸》所列三十六字母的內容外,更著重於將《同文鐸》反映出來的語音變化,做深入的探究與分析,並於本章最後擬測其音值。
    第四章 《同文鐸》的韻母及聲調系統
    本章討論《同文鐸》的韻母、聲調系統,首先就《同文鐸》所列出的一百零六韻和十二個另分讀法略加論述,然後就其中反映出來的語音現象加以分析與討論,最後亦擬測韻母之音值。聲調方面,就《同文鐸》表現出來狀況略加討論。
    第五章 結論
    本章分為兩小節,第一節將本文對《同文鐸》音系的探討結果歸納為幾項特徵。第二節則對本文尚可再延續與開展之處作一簡要說明。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 7. 一、研究動機 7. 二、研究主體 8. 三、研究方法 9. 四、研究價值 11. (一)音韻學的研究價值 .11. (二)文字學的研究價值 13. 第二節 前人研究成果 15. 第二章 《同文鐸》概述 第一節 《同文鐸》的作者、成書年代與撰著目的 25. 第二節 《同文鐸》的版本問題 29. 一、版本概述 29. 二、版本比較 30. 第三節 《同文鐸》內容概說 60. 一、《同文鐸》的編纂體例 60. 二、《同文鐸》的反切來源 63 三、《同文鐸》對韻學歷史的概念. 64. 第四節 《同文鐸》的等韻理論與分析 74. 一、四等說 74. 二、清濁說 77. 三、開合說 83. 四、內外說 84. 五、通廣侷狹說 86. 第三章 《同文鐸》的聲母系統 第一節 《同文鐸》聲母概說 89. 一、《同文鐸》的聲母 89. 二、《同文鐸》聲母的來源 90. 三、《同文鐸》聲母的排列順序 92. 四、《同文鐸》的聲母分析 93. 五、聲母的辨讀及語音的發展與變化 96. 第二節 《同文鐸》聲母所反映的語音現象 100. 一、泥、娘、三母的相混 100. 二、非、敷、奉的合流 106. 三、知、照、精三系的問題 111. 四、零聲母的擴大 118. 五、濁音清化 124. 第三節 《同文鐸》聲母音值的擬測 137. 一、《同文鐸》聲母音值之擬測 141. 二、明末時音聲母音值之推擬 148. 第四章 《同文鐸》的韻母及聲調系統 第一節 《同文鐸》韻母概說 157. 一、《同文鐸》的韻目 157. 二、《同文鐸》另分讀法的依據 158. 三、《同文鐸》的韻類 160. 第二節 《同文鐸》韻母所反映的語音現象 163. 一、通、曾、梗三攝的合併 163. 二、江攝和宕攝 165. 三、止攝和蟹攝 165. 四、效攝 170. 五、假攝 171. 六、流攝 172. 七、遇攝 172. 八、臻、山、深、咸四攝 174. (一)攝內各韻的混同 174. (二)﹝-n﹞和﹝-m﹞尾的合流 176. 九、入聲韻的消變 178. (一)入聲韻的消失 178. (二)音變的先後 183. 第三節 《同文鐸》韻母音值的擬測 185. 第四節 《同文鐸》聲調的討論 207. 第五章 結論 第一節 《同文鐸》的音系特徵 213. 一、兩套音系 213. 二、缺乏語音歷史發展的觀念 214. 三、反映時音部分與官話系統相近 215. 四、非《洪武正韻》、《洪武通韻》的賡續之作 219. 第二節 論文的延續與開展 221. 一、《同文鐸》的古韻系統 221. 二、《音韻日月燈》全書 222. 三、《切法正指》 223. 參考書目 224.

    參考書目
    (依作者姓氏筆劃為序)

    (二劃 ~ 三劃)
    丁邦新 〈十七世紀以來北方官話之演變〉 《近代中國區域史研討會論文集》 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1986
    《丁邦新語言學論文集》 北京商務印書館 1998
    丁度 《集韻》 臺北學海出版社 1986

    丁鋒
    《琉漢對音與明代官話音研究》 北京中國科學院 1995
    于志培 〈中古禪母類變管測〉 《遼寧師範大學學報》社科版第23卷第5期 2000

    (四劃 ~ 五劃)
    王力
    《漢語史稿》 臺北泰順書局 1970
    《漢語音韻》 北京中華書局 1991
    《漢語音韻學》 臺北藍燈文化事業 1991
    《中國語言學史》 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1996
    《漢語語音史》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8
    《王力語言學論文集》 北京商務印書館 2000

    王士元
    〈聲調發展方式一說〉(劉漢成、張文軒譯) 《語文研究》第一期 1988
    〈聲調的音位特徵〉(劉漢成、張文軒譯) 《國外語言學》第一期 1987

    王世中
    《葉秉敬《韻表》研究》 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8
    王松木 《《西儒耳目資》所反映的明末官話音系》 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4
    《明代等韻之類型及其開展》 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1999

    王碩荃 〈韻會與七音〉 《河北學刊》第六期 1997

    王曉萍 《《四聲領率譜》音系研究》 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9

    孔仲溫 《韻鏡研究》 臺北學生書局 1989
    〈《韻鏡》的特質〉 《孔仲溫教授論學集》臺北學生書局 2002
    〈「敦煌守溫韻學殘卷」析論〉 《孔仲溫教授論學集》臺北學生書局 2002

    中國科學院圖書館
    《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北京中華書局 1993
    方日昇
    《韻會小補》(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明萬曆三十四年周士顯刻本)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臺南莊嚴文化事業 1997

    方以智
    《切韻聲原》 《四庫全書珍本》 1972
    方環海 〈二十世紀《中原音韻》研究方法論述評〉 臺北商務書局《贛南師範學院學報》第1期 2001

    北京大學
    《漢語方音字彙》第二版 北京文字改革出版社 1989

    (六劃)

    李師添富
    〈《古今韻會舉要》反切引集韻考〉 《輔仁國文學報》第4集 1988
    《古今韻會舉要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 1990
    〈《古今韻會舉要》疑、魚、喻三母分合研究〉 《聲韻論叢》第三輯臺北學生書局 1991
    〈談語音的變化〉 《輔仁學誌-文學院之部》第21期 1992
    〈《古今韻會舉要》聲類考〉 《輔仁國文學報》第8集 1992
    〈《古今韻會舉要》同音字志疑〉 《輔仁學誌-文學院之部》第22期 1993
    〈《古今韻會舉要》與《禮部韻略七音三十六母通考》比較研究〉 《輔仁學誌-文學院之部》第23期 1994

    李方桂
    〈論開合口—古音研究之一〉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五十五本第一分 1984
    李壬癸 〈語音變化的各種學說述評〉 《幼獅月刊》第四十四卷第六期 1975
    李延壽
    《南史》 北京中華書局 1997

    李昱穎 《《音聲紀元》音系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0
    李葆嘉
    〈論漢語的原初音節証音法與反切法的產生〉 《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期 1998

    李新魁
    《漢語等韻學》 北京中華書局 1983
    《古音概說》 臺北崧高書社 1985
    《漢語音韻學》 北京北京出版社 1986
    《李新魁語言學論集》 北京中華書局 1994
    《李新魁音韻學論集》 廣東汕頭大學出版社 1999

    李新魁、麥耘
    《韻學古籍述要》 陜西人民出版社 1993

    李榮
    《切韻音系》 臺北鼎文書局 1973
    江永
    《四聲切韻表》 北京中華書局 1985
    《音學辨微》 《音韻學叢書》臺北廣文出版社 1987
    (七劃)
    辛世彪
    〈濁音清化的次序問題〉 《海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19卷第1期 2001
    何大安
    〈近五年來臺灣地區漢語音韻研究論著選介〉 《漢學研究通訊》第2卷第1期 1983
    《規律與方向---變遷中的音韻結構》 臺北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1988
    〈送氣分調及相關問題〉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六十本第四分 1989
    〈「濁上歸去」與現代方言〉 《聲韻論叢》第二輯 1994
    〈聲調的完全回頭演變是否可能〉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六十五本第一分 1994
    《聲韻學中的觀念和方法》 臺北大安出版社 1996

    何九盈
    《中國古代語言學史》 廣東教育出版社 2000
    呂斌
    〈淺談等韻圖產生的背景以及 《切韻指南》的特點及優點〉 《許昌師專學報》第18卷第3期 1999

    呂維祺(撰)、呂維袺(詮)
    《音韻日月燈》六十四卷(天津圖書館藏崇禎六年楊文驄刻本影印) 《續修四庫全書》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5
    《音韻日月燈》六十四卷(明崇禎甲戌七年A.D.1634重定本)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臺南莊嚴文化事業 1997
    《音韻日月燈》六十卷(明崇禎甲戌七年A.D.1634重定本) 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室
    《音韻日月燈》六十卷(明崇禎癸酉六年A.D.1633原刊本) 中研院傅斯年圖書館
    《同文鐸》三十卷(明崇禎甲戌七年A.D.1634重定本) 中研院傅斯年圖書館

    宋瑉映
    《《等韻精要》音系研究》 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4
    宋韻珊
    《《韻法直圖》與《韻法橫圖》音系研究》 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4

    (八劃)

    林尹(著)、林炯陽(注釋)
    《中國聲韻學通論》 臺北黎明文化事業 1996
    林平和
    〈明代等韻學之研究〉 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1975

    林炯陽、董忠司
    《臺灣五十年來聲韻學暨漢語方音學術論著初稿》1945-1995(和合編) 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1996

    林慶勳
    〈如何由反切推定幾等韻〉 《華岡文科學報》14卷 1982
    《音韻闡微研究》 臺北學生書局 1988

    林慶勳、竺家寧
    《古音學入門》 臺北學生書局 1999

    竺家寧
    〈《四聲等子》音系蠡測〉 《國文研究所集刊》第17期 1973
    《近代音論集》 臺北學生書局 1994
    《古音之旅》 臺北萬卷樓出版社 1998
    《聲韻學》 臺北五南書局 1999
    〈論近代音研究的現況與展望〉 《第十四屆全國聲韻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新竹師院 1996

    金薰鎬
    〈《西儒耳目資》的成書及其體制〉 《河北學刊》第4期 1994
    〈《西儒耳目資》非山西方言辨析〉 《語文研究》第2期 1996

    邵榮芬
    〈《韻法橫圖》與明末南京方音〉 《漢字文化》第3期 1998
    周法高
    〈古音中的三等韻兼論古音的寫法〉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十九份 1954
    《中國音韻學論文集》 香港中文大學 1984

    周美慧 《《韻略易通》與《韻略匯通》音系比較研究---兼論明代官話的傳承與演變》 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8

    周祖謨
    〈齊梁陳隋時期詩文韻部研究〉 《文字音韻訓詁論集》北京大學 2000
    〈關於唐代方言中四聲讀法的一些資料〉 《問學集》上冊臺北知仁出版社 1976
    〈宋代汴洛語音考〉 《問學集》下冊臺北知仁出版社 1976
    〈讀守溫韻學殘卷後記〉 《問學集》上冊臺北知仁出版社 1976

    (九劃)

    柯師淑齡
    〈試論上聲字根諧聲現象〉 《木鐸》第8卷 1979
    《黃季剛先生之生平及其學術》 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1982

    紀昀、陸錫熊、孫士毅
    《欽定四庫全書總目》 北京中華書局 1997

    胡從曾
    〈三十六字母與等韻—兼論古聲十九紐〉 《浙江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版)第4期 1987

    (十劃)

    高本漢
    《中國音韻學研究》 臺北商務印書館 1982
    《中國聲韻學大綱》 臺北國立編譯館 1990

    高明
    《高明小學論叢》 臺北黎明文化事業 1980
    〈論韻的四等〉 《輔仁學誌---文學院之部》 1980
    第9期
    康世統
    〈廣韻韻類考正〉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集刊》第20卷 1976
    耿振生
    《明清等韻學通論》 北京語文出版社 1992
    〈論近代書面音系研究方法〉 《北京大學百年國學文萃‧語言文學卷》北京大學 1998
    〈明代學術思想變遷與明代音韻學的發展〉 《聲韻論叢》第九輯 臺灣學生書局 2000

    耿振生、林苨
    《聲韻學》 臺北三民書局 2001

    袁子讓
    《字學元元》(上海圖書館藏明萬曆三十一年刻本影印) 《續修四庫全書》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5

    袁家驊
    《漢語方言概要》 北京語文出版社 2001

    徐通鏘 《歷史語言學》 北京商務印書館 2001
    孫強、江火
    〈等韻學基本規則---內外轉〉 《徐州師範大學學報》 1999
    哲社版第25卷第4期

    (十一劃)

    陳欣儀
    《《切韻樞紐》研究》 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2

    陳彭年
    《廣韻》(林景尹校訂) 臺北黎明文化 1996
    《廣韻》(李師添富校訂) 臺北洪葉文化 2001

    陳新雄
    《六十年來之聲韻學》 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1973
    《中原音韻概要》 臺北學海出版社 1976
    〈陳澧切韻考系聯廣韻切語上下字補充條例補例〉 《國文學報》第16期 1987
    《鍥不舍齋論文集》 臺北學生書局 1990
    《音略證補》 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1993
    《文字聲韻論叢》 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1994
    《古音研究》 臺北五南圖書 1999
    《等韻述要》 臺北藝文印書館 2000

    陳新雄、姚榮松、孔仲溫、竺家寧、羅肇錦、吳聖雄
    《語言學辭典》 臺北三民書局 1990
    陳師梅香
    《章太炎語言文字學研究》 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1991
    〈《皇極經世解起數訣》「清濁」現象探析〉 《聲韻論叢》第六輯 1997
    〈國語ㄖ聲母例外來源考〉 第二十屆全國聲韻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2002
    張玉來
    〈近代漢語共同語的構成特點及其發展〉 《古漢語研究》第2期 2000

    張世祿
    《中國音韻學史》 臺北商務印書館 1986
    〈中國語音系統的演變〉 《張世祿語言學論文集》上海學林出版社 1984
    張美玲
    《《等切元聲》音系研究》 高雄師大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1
    張啟煥
    《河南方言研究》 河南大學出版社 1993

    張鈞(修)、李希白(纂)
    《河南省新安縣志》(四) 臺北中國地方文獻學會 1974

    張麟之
    《等韻五種》 臺北藝文印書館 1996

    曹述敬
    《音韻學辭典》 長沙湖南出版社 1991

    崔玲愛
    《《洪武正韻》研究》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 1975

    許世瑛
    〈從詩集傳及韻考中古聲母併合情形〉 《許世瑛先生論文集》第一冊臺北弘道文化 1974
    許寶華
    〈論入聲〉 《音韻學研究》第一輯 1984
    北京中華書局
    許寶華、潘悟雲
    〈不規則音變的潛語音條件---兼論見系和精系聲母從非顎音到顎音的演變〉 《語言研究》第1期 1985

    麥耘
    〈西儒耳目資沒有ㄦ化音的記祿〉 《語文研究》第4期 1994
    郭錦桴
    《漢語聲調語調闡要與探索》 北京語言學院 1993

    都興宙 〈漢民族共同語入聲韻尾消失軌跡說〉 《青海大學學報》 1994

    莫友芝(著)、陳振寰(注評)《韻學源流注評》 貴州人民出版社 1988

    (十二劃)

    黃笑山
    〈利瑪竇所記的明末官話聲母系統〉 《新疆大學學報》(哲社版)24卷3期 1996
    黃公紹(編輯)、熊忠(舉要)
    《古今韻會舉要》 京都中文出版社 1990

    黃景湖
    《漢語方言學》 廈門大學 1987
    黃學堂
    《方以智《切韻聲原》研究》 高雄師大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1988
    曾曉渝 〈《西儒耳目資》的調值擬測〉 《語言研究》第2期 1992
    〈對《中原音韻》音系-m尾韻的一點認識〉 《古漢語研究》第3期 1993

    閭繼福
    〈《切韻指南》的列字和空圈---切韻指南研究之一〉 《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第4期 1995
    〈《洪武正韻》支微齊灰分並考〉 《古漢語研究》第3期 1998

    游汝傑
    〈吳語的音韻特徵〉 《遊汝傑自選集》 1999
    廣西師範大學
    馮蒸
    《漢語音韻學論文集》 北京首都師範大學 1997

    (十三劃)

    楊耐思
    〈近九年來近代漢語語音論著簡目〉 《近代漢語研究》 1992
    北京商務印書館
    〈近代漢語-m的轉化〉 《語言學論叢》第七輯 1979
    北京商務印書館
    〈漢語“知、章、莊、日”的八思巴譯音〉 《近代漢語音論》 1997
    北京商務印書館
    楊秀芳
    〈論《交泰韻》所反映的一種明代方音〉 《漢學研究》5卷2期 1987
    〈音位中的互補跟互補有關的問題〉 《大陸雜誌》79卷3期 1989
    〈論漢語方言中全濁聲母的清化〉 《漢學研究》7卷2期 1989

    葉秉敬
    《韻表》(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明萬曆三十三年刻本影印) 《續修四庫全書》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5
    葉寶奎
    〈《洪武正韻》與明初官話音系〉 《廈門大學》(哲社版)第1期 1994
    〈關於漢語近代音的幾個問題〉 《古漢語研究》第3期 2000
    《明清官話音系》 廈門大學 2001

    董同龢
    〈等韻門法通釋〉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十四本 1949
    《中國語音史》 臺北華岡出版社 1978
    《上古音韻表稿》 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1997
    《漢語音韻學》 北京中華書局 2001

    廉載雄
    《喬中和《元韻譜》研究》 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0
    (十四劃)

    趙元任
    《語言問題》 臺北商務印書館 1992
    《趙元任語言學論文集》 北京商務出版社 2002

    趙蔭堂(憩之)
    〈中原音韻研究〉 《國學季刊》3卷3期 1932
    《等韻源流》 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1985
    趙恩梃
    《呂坤《交泰韻》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8
    趙誠
    《中國古代韻書》 北京中華書局 1980

    趙德華
    《《全明傳奇》合韻現象研究》 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4
    (十五劃)

    翦伯贊
    《中外歷史年表》 北京中華書局 1985
    魯國堯
    〈明代官話及其基礎方言問題---讀《利瑪竇中國劄記》〉 《南京大學學報》(哲社版)第4期 1985

    樂韶鳳、宋濂
    《洪武正韻》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239冊臺北商務印書館 1983
    鄭再發
    〈漢語音韻史的分期問題〉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三十六本 1996
    鄭錦全
    〈明清韻書字母的介音與北音顎化源流的探討〉 《書目季刊》14卷2期 1980
    蔡幸憫
    《《四聲均和表》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7
    鄧興鋒
    〈明代官話基礎方言新論〉 《南京社會科學》第2期 1992
    〈《南京官話》所記南京音系音值研究---兼論方言史對漢語史研究的價值 〉 《南京社會科學》第4期 1994
    潘重規,、陳紹棠
    《中國聲韻學》 臺北東大圖書 1995

    潘悟雲
    《漢語歷史音韻學》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

    劉一正
    《馬自援《等音》音系研究》 高雄師大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0
    劉文錦
    〈《洪武正韻》聲類考〉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三本第二份 1931
    劉英璉
    《《重定司馬溫公等韻圖經》研究》 高師大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1988

    (十六劃 ~ 十七劃)

    賴金旺 《《字學元元》音系研究》 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0
    橋本萬太郎
    〈古代漢語聲調調值構擬的嘗試及其涵義〉 《語言學論叢》第十六輯 1991
    應裕康
    〈《洪武正韻》反切之研究〉 《國立政治大學學報》第5期 1962
    〈《洪武正韻》聲母音值之擬訂〉 《中華學苑》第6期 1970
    〈《洪武正韻》韻母音值之擬訂〉 《漢學論文集》 1982
    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薛鳳生
    〈論入聲字之演化規律〉 《屈萬裏先生七秩榮慶論文集》臺北聯經出版社 1978
    〈論支思韻的形成與演進〉 《書目季刊》14卷2期 1980
    《漢語音韻學十講》 北京華語教學出版社 1999

    蕭泰芳
    〈古全濁聲母演變說質疑〉 《山西大學學報》哲社版第3期 1997

    (十八劃以上)

    魏徵
    《隋書》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88
    羅燦裕
    《《類音》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6
    羅常培
    〈耶穌會士在音韻學上的貢獻〉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一本第三份 1930
    《羅常培語言學論文選集》 臺北九思出版社 1978
    《漢語音韻學導論》 臺北里仁書局 1982
    《唐五代西北方音》 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單刊甲種 12 1991
    謝雲飛
    《中國聲韻學大綱》 臺北學生書局 1985
    〈音變的過程〉 《中國語文》70卷6期 1992
    〈濁音清化與清音濁化〉 《中國語文》71卷5期 1992

    謝啟昆
    《小學考》 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1997

    龍宇純
    〈陳澧以來幾家反切系聯法商兌並論切韻系韻書反切系聯法的學術價值〉 《清華學報》14卷1-2期 1982
    〈從臻櫛兩韻性質的認定到韻圖列二四等字的擬音〉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五十四本第四份 1983
    《韻鏡校注》 臺北藝文印書館 1989

    韓道昭(著)、閭繼福(校訂)
    《校定五音集韻》 北京中華書局 1992

    釋真空
    《新編篇韻貫珠集》(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明弘治十一年刻本)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臺南莊嚴文化事業 1997
    權淑榮
    《《書文音義便考私編》音系研究》 臺大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9

    下載圖示 校內:立即公開
    校外:2003-07-18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