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何昀瑋
Ho, Yun-Wei
論文名稱: 台南市中西區計畫道路解編對原巷道的影響
The influence of the rescission of urban planning road on the original streets of west central area in Tainan city
指導教授: 吳玉成
Wu, Yu-Che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規劃與設計學院 - 建築學系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論文出版年: 2018
畢業學年度: 10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95
中文關鍵詞: 計畫道路解編歷史街區都市設計管制歷史特質保存
外文關鍵詞: rescission of urban planning road, historical district, urban design regulations, historical traits, preservation
相關次數: 點閱:112下載:2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台南市作為文化古都,長期以來存在著都市發展與歷史保存間的矛盾,這樣的衝突在近20年來大量的體現在「計畫道路開闢」之上,107年中西區通盤檢討終於正視此課題,並以「歷史保存」之名解編了區內20條6米計畫道路。

    本研究欲探討計畫道路解編後所面臨的問題:解編後,若地主陸續重建其屋,巷道是否仍可保有其歷史特質?研究以Habraken的「轄制理論」及行之有年的三個歷史街區保存案例,建構調查既有歷史特質的理論框架。而後,根據府城歷史街區調查結果統整出重要特質和影響這些特質的關鍵因子,並對應目前的政府規範,藉由3D量體模擬比較歷史巷道和一般巷道重建後的差異。

    一般巷道因沒有任何關於歷史特質的管制,只須遵循一般建築法,重建後,近幾完全無法保有原特質;歷史巷道則因有都市設計審議及土管規定,對原有特質的掌握較佳。然而,不論一般巷道抑或歷史巷道對建物「沿街的使用行為」都沒有著墨,本研究也將以模擬及實例說明即使形式管制的再好,沿街面沒有相應的規範也將功虧一簣。

    解編雖然是為保存府城歷史紋理的美意,但倘若沒有進一步思考其後將面臨的問題,並做預先的防範或規劃,恐怕善意最後反倒會成為抹煞紋理的劊子手。

    Conflicts between the “developments of roads” and “historical preservation” have been lasted in central Tainan for a long time. This thesis is intended to explore the problems faced by the rescission of the road after the plan: if the landlord rebuilds his house one after another, will the streets still be able to retain its historical characteristics? 3D simulation is used 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reconstruction of “historical streets” and “general streets”. At last, the results show that “general streets” can’t retain the original characteristics due to its lack of urban design control. “Historical streets” have better mastery of the original characteristics by urban design review and plan regulations. However, no matter whether the “general streets” or the “historical streets” have no control over the surface between buildings and streets, which is a subtle but crucial factor that affects the energy of streets.

    第一章、緒論 1 1-1.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1-2. 研究範疇 2 1-3. 研究架構與方法 4 1-3-1. 研究架構 4 1-3-2. 研究方法 5 1-4. 名詞定義 6 第二章、研究理論與文獻回顧 7 2-1. 研究理論建構 7 2-1-1. 歷史城區保存理論 7 2-1-2. 轄制理論 9 2-2. 案例回顧—歷史城區保存策略與設計管制 11 2-2-1. 中國揚州 11 2-2-2. 台灣鹿港 13 2-2-3. 台灣安平 17 2-2-4. 歷史城區保存的策略比較 19 2-3. 文獻回顧—台灣計畫道路開闢之衝突與影響 21 第三章、計畫道路開闢與解編於府城都市發展脈絡下的定位 24 3-1. 府城都市發展歷程 24 3-1-1. 都市計畫之前—荷據至清領時期 25 3-1-2. 都市計畫之始—日治時期 25 3-1-3. 戰後都市計畫之延續 28 3-2. 府城歷史保存發展歷程 30 3-2-1. 1980年代前的歷史保存政策 30 3-2-2. 民間保存力量的興起 31 3-2-3. 台南市文化立都,保存地位提升 32 3-3. 府城都市成長與歷史保存間的衝突—計畫道路開闢爭議 33 3-3-1. 計畫道路開闢衝突起點 33 3-3-2. 8米以下計畫道路開闢爭議 34 3-3-3. 中西區通盤檢討,解編計畫道路 40 第四章、中西區計畫道路解編的現實與挑戰 42 4-1. 中西區都市涵構 42 4-1-1. 空間結構 42 4-1-2. 生活型態 45 4-1-3. 空間與生活特質總結 46 4-2. 中西區通檢中之計畫道路解編內容 47 4-2-1. 計畫道路解編緣起與課題 47 4-2-2. 計畫道路解編檢討程序與原則 50 4-3. 中西區計畫道路解編後面臨的挑戰 52 4-3-1. 公共設施及交通系統 52 4-3-2. 都市消防 53 4-3-3. 都市設計審議及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 54 4-4. 府城歷史巷道保存於計畫道路解編後將面臨的挑戰 59 第五章、解編後街道模擬與分析 61 5-1. 模擬基地的特質分析 61 5-1-1. 基地選擇說明 63 5-1-2. 「信義街西段」特質分析 65 5-1-3. 「開山路三巷」特質分析 70 5-1-4. 基地之空間與生活特質總結 74 5-2. 模擬原則與方法說明 76 5-2-1. 模擬原則 76 5-2-2. 模擬方法 78 5-3. 歷史巷道重建模擬—信義街西段 79 5-3-1. 歷史巷道模擬條件設定 79 5-3-2. 現況與重建模擬比較 80 5-3-3. 歷史巷道管制建議 83 5-4. 一般巷道重建模擬—開山路三巷 85 5-4-1. 一般巷道模擬條件設定 85 5-4-2. 現況與重建模擬比較 86 5-3-3. 一般巷道管制建議 89 第六章、結論與建議 91 6-1. 結論 91 6-2. 後續研究與建議 93 參考文獻 94

    王旭斌 (2001),《類型管制之都市設計方法》
    王柏昇 (2013),《台南市萬昌街街道開闢(拓寬)後沿街建築立面形式之研究》
    尹培桐译 (2006),街道的美学 (原作者:芦原义信),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王淑宜譯 (2002),街道設計:街道與廣場 (原作者: Cliff Moughtin),台北:創興出版社
    王華琪 (2007),《近代都市街道規劃對台南府城總爺街區空間開發的衝擊》
    沈元祺 (2000),《建成地區之建築類型管制—以台南市大天后宮周邊為例》
    吳岱容 (2018),《舊活—歷史街廓新型態:以台南大天后宮街廓為例》
    李建新、李岚 (2003),历史街区保护中的适应性消防对策,城市规划,(12),
    頁55-59。
    林政達 (2017),開放建築的觀念起源及其演變,台灣建築學會會刊雜誌,(85),頁8-13。
    范勝雄 (1979),台南市都市計畫志(上),台灣文獻季刊,30(2),頁229-282。
    范勝雄 (1979),台南市都市計畫志(下),台灣文獻季刊,30(3),頁131-183。
    林瑜婷 (2014),《非營利組織政策倡議之研究-以2008-2014年台南老屋欣力為例》
    孫全文 (2000),《特定區域周邊建築與景觀風格標準之研訂—以台南市赤崁古蹟周邊都市景觀計畫為例》
    翁金山 (2002),從歷史街區的重塑探討都市保存理念的實踐之道—以台南市三級古蹟開基靈佑宮與B-11號都市計畫道路衝突之解為例。建築學報,(40)
    夏鑄九、林鍬、顏亮一 (1992),《古市街與傳統聚落保存方式之研究》
    陳文辤 (2007),《台南市歷史性都心區建物改建量體管制之研究—以總爺老街街區為例》
    張士霖 (2001),《類型管制之兩種型式:以馬祖地區為例》
    张仲军、张卫、侯姗姗 (2010),传统街道空间界面尺度与比例解析。小城镇建设,(05),頁92-95
    梁俊仁 (1997),《日劇前後台南市街廓型態之構成與變遷》
    陳珉蓉 (2004),《建築文化資產修護觀念之進程以台南市古蹟為例》
    陳皓偉 (1998),《從紋理的觀點建構都市空間設計的原則性規範》
    曹婷婷 (2014),大台南文化叢書—公路文化專輯—府城․老時光,台南市:台南市政府文化局
    張譽騰 (1996),生態博物館的規劃理念與個案之解析。博物館學季刊,(10)
    黃世孟
    傅朝卿 (2002),國際歷史保存及古蹟維護:憲章、宣言、決議文、建議文,台南市:國立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籌備處
    傅朝卿 (2013),當代社會中遺產的保存價值與維護,建築學報,(84),頁77-96。
    楊璨寧 (2006),《近代都市街道規劃對台南府城城西地區的衝擊─以普濟里與三合里市區為例》
    鍾佩樺 (2006),《從柱子行街到府中街:一個台南都市歷史街道空間變遷之研究》
    謝國興總纂 (1996),續修台南市志,台南市:台南市政府
    顏亮一 (1992),《都市保存之政治過程—三峽民權街個案》
    成大研究發展基金會、成功大學建築系 (2000),《孔廟文化園區都市設計綱要計畫—未來發展策略研究》,
    續修台南市志

    英文部分:
    Cohen, Nahoum (2001). Urban planning conservation and preservation. New York: McGraw-Hill
    Jacobs, Jane (1961). The death and life of great American cities. New York: Random House
    Kropf, Karl (1996). Urban tissue and the character of towns. Urban Designs International, 1(3), 247-263.
    Lo, T.T. , Schnabel, M.A., Gao, Y (2015). ModRule: A User-Centric Mass Housing Design Platform.
    Habraken, N.J., 1972, Support: an Alternative to Mass Housing. London: The Architectural Press (原荷文版發表於1961)
    Habraken, N.J., Boekholt J.Th., Thijssen A.P., Dinjens P.M.J. (1976). Variations: the systematic design of supports. Cambridge: The MIT Press
    Habraken, N.J., 1998, The Structure of the Ordinary. Cambridge: The MIT Press
    Moughtin, Cliff (1999). Urban Design:Street and Square

    下載圖示 校內:2020-01-01公開
    校外:2020-01-01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