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李佳穎
Lee, Chia-Ying
論文名稱: 住宅開發案配置對基本品質及周邊環境影響
The Influence of Housing Layout on Residential Quality and the Surroundings
指導教授: 吳玉成
Wu, Yu-Cheng
陳世明
Chen, Shih-Mi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規劃與設計學院 - 建築學系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論文出版年: 2018
畢業學年度: 10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84
中文關鍵詞: 建築配置住宅環境品質地區紋理
外文關鍵詞: housing layout, residential quality, regional fabric
相關次數: 點閱:147下載:16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在現實環境中常常發現兩個基地相鄰且受相同法律的管制,卻一個開發透天一個開發公寓,兩種開發形成的開放空間差異很大,形成的公共與私人關係不相同,與周邊環境的關係也不同;另外也發現相似的建築設計,開發在不一樣地區如市地重劃區或是巷弄裡面,兩者形成的住宅環境品質也會不同,以上顯示建築配置以及地區紋理皆是住宅環境品質的影響原因,本研究希望尋求一個客觀的方式去衡量住宅開發案的基本品質,透過比較案例的建築配置與地區紋理差異,藉以得知建築配置與地區紋理對於基本品質的影響層面。
    本研究以台南市北區為主要範圍,首先調查地區紋理、常見的建築組合形態以及建築配置,選擇適當的代表案例為研究對象。透過文獻回顧了解建築配置時留設空間需體對於建築實體的影響以及空間虛體的功能,整理出基本品質架構,並參考文獻定義各項目的標準值,不只以建築基地內部角度也以周邊環境友善程度檢視代表案例。首先將案例以建築組合形態分類,檢視因尺度形成的基本品質差異,了解建築形態、建築配置尺度以及基本品質的關係,後續比較各個案例的配置形式,了解建築配置形式、建築設計與基本品質的關係以及對於周邊環境的影響。
    本研究認為透過建築配置、地區紋理以及建築設計的配合,可以幫助維持基本品質包括1.依據建築組合形態、基地大小、法規以及街道寬度初步確定空間虛體的距離,進而了解基本品質表現包括採光、通風、隔音、防火、汽車通行、隱私感、社交距離以及圍合感2.透過配置人車動線形成綠化較高且安全、舒適活動的開放空間3.透過建築配置形式的調整以及建築設計,改善或調整空間虛體距離形成的基本品質或是對於周邊環境的影響

    The cases we research in our studies focus on the northern area of Tainan City. We started from the investigations of regional fabric, common housing morphology, and housing layout, selecting appropriate and representative cases as research objects. Through literature review, we can understand the functions of virtual space and its influence on real space, and then get to know the framework of basic quality. Using the definitions of standard values from references, we view the cases not only from inside(building lot itself) but also from outside(surrounding environment). First of all, we separate the cases into different groups by their building types, viewing the differences of basic qualities caused by different scales, and knowing the relationship of building type, housing layout, and basic quality. Second, we compare the housing layout of each case, revealing its influences on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building design and basic quality.

    This study shows that through the collocation of housing layout, regional fabric, and building design, it’s easier for us to make sure basic quality levels, including: 1. lighting, ventilation, noise insulation, fire prevention, car access, privacy, and social distance, defining by building type , morphology, size of building lot, street width, and distance of virtual space; 2. creating green and safe open spaces for relaxing activities by arranging traffic flow; 3. basic qualities formed from the adjustments to housing layout, design, and virtual space, or their influences on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範疇 2 第三節 研究方法 3 第四節 研究流程 4 第二章 社區優質環境品質理論 5 第一節 住宅開發 5 一、 建築形態 5 二、 建築類型 5 三、 開發型態 6 第二節 社區虛體空間的定義及功能 6 一、 外部空間與開放空間 6 二、 社區虛體空間的角色 8 三、 社區虛體空間的功能 9 第三節 環境品質 10 一、 評估方式 10 二、 虛體空間品質文獻 11 三、 小結 11 第四節 社區基本環境品質檢視架構 12 一、 社區基本環境品質檢視項目及標準參考 12 (一) 社區建築實體 12 (二) 社區虛體空間 13 (三) 住宅基本環境品質檢視項目統整 19 二、 檢視角度 20 第三章 研究案例選擇與住宅基本品質現況 21 第一節 現況調查 21 一、 常見開發型態 22 (一) 透天 22 (二) 公寓 24 二、 地區紋理現況及建築形態關係 26 第二節 案例概況與品質檢視 30 一、 透天案例 31 (一) 沿街建築社區 31 (二) 雙開口形態社區 38 (三) 單開口形態社區 45 二、 公寓案例 48 (一) 建築基地內部角度檢視社區基本環境品質 50 (二) 社區與周邊環境友善程度 52 第三節 小結 55 第四章 開發型態與後續使用影響住宅環境品質 59 第一節 建築配置與住宅基本環境品質關係 59 一、 建築配置影響鄰棟間隔尺度 59 (一) 基地深度、法規與居住環境品質關係 59 (二) 陽台 62 二、 建築設計調整居住環境品質 64 (一) 增加隱私感 64 (二) 降低壓迫感 65 三、 建築配置影響社區虛體空間機能 66 (一) 較少人車衝突的外部空間 66 (二) 較少汽車停放的社區虛體空間 67 (三) 較多綠化的社區虛體空間 70 四、 小結 72 第二節 建築配置與周邊環境關係 73 一、 降低壓迫感 73 (一) 配合現況樹列情形退縮建築形成遮蔽效果 73 (二) 配合道路寬度退縮建築以及降低樓層 74 二、 開放空間圍合方向朝向街道 75 三、 降低建物陰影影響周邊 76 四、 面鄰街道處理 76 第三節 後續使用與住宅環境品質變化 77 一、 二次建築改變建築配置 77 (一) 封閉前院及車庫 77 (二) 改變建築配置-包圍騎樓 78 (三) 增加壓迫度-頂樓加蓋 79 二、 乘載人數與社區虛體空間使用密度 80 第五章 結論 81 參考文獻 83

    1. Alexander, C;王聽度, 周序鴻譯,1991,《建築模式語言》,六合出版社
    2. Leupen, B.,Mooij, H.,2012,《Housing Design: A Manual》,nai010 publishers
    3.Clawson, M. ,1969,.《Open (uncovered) space as a new urban resource. In H. S. Perloff (Ed.), The Quality of the urban environment : essays on new resources in an urban age(pp. 139–175)》. Washington: Resources for the Future.
    4. Carmona, M、Tiesdell,S、Heath,T、Oc,T;趙子元譯,2013,《公共場所與都市空間》,六合出版社
    5. Hall, E. T.;關紹箕譯,1972,《隱藏的空間 : 人類的領域行為》,三山文庫
    6. Lynch, K. ,1995, The Openness of Open Space. In T. Banerjee & M. Southworth (Eds.),City sense and city design: writings and projects of Kevin Lynch (pp. 396–412).
    Cambridge: MIT press.
    7. Leupen, B.,2012,《Housing Design: A Manual》,nai010 publishers
    8. Simonds, J. O.;張效通譯,2002,《環境規劃設計導論》,六合出版社
    9. 王明蘅,1996,類型設定:一種住宅設計方法,住宅學報第四期p31-49
    10. 王明蘅,1997,住宅社區規劃設計準則之研究,內政部營建署
    11.上野宏等人;孫鐵齋譯,1989,《外部空間細部構造之計畫手法》,明文書局
    12. 三村浩史等著,1991,住環境を整備する(改善生活環境),彰國社
    13.朱家瑾等人,2007,居住區規劃設計,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14.李敏瑜,2004,坡地住宅社區開放空間規劃指標之研究─以台北市木柵二期重劃區為例,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建築與都市設計研究所
    15. 何晨筠,2012,住宅社區的類聚分析,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
    16. 谷口汎邦等人;崔征國譯,1998,集合住宅用地及社區計畫,詹氏書局
    17. 吳翊安,2014,由周邊地區居民角度探討都市更新對居住環境品質的影響,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
    18.胡紋等人,2007,居住區規劃原理與設計方法,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19. 夏鑄九,1983,《都市開放空間的概念及台北地區之相關問題》,建築與城鄉研究學報
    20. 陳聰亨,2011,《集合住宅規劃設計》,詹氏書局
    21. 彭一剛,1990,建築空間組合論,地景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出版部
    22. 程皖琨,2013,都市計畫農業區農舍建築型態設計準則之研究─以台南市安南區為例,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
    23. 黃世孟、杜功仁、張智元、卜遠程、王順治、楊詩弘,2008,物業管理名詞彙編,台灣:麗文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4. 曾國雄,1992,都會區環境品質及其改善策略之研究--多評準則決策之應用,國科會專題研究
    25. 楊光甫,1978,台北市住宅區外部空間之研究,文化大學實業計劃(工學組)研究所
    26. 張金鶚等人,1983,台灣住宅實質環境規劃設計及評估原則,詹氏書局
    27. 鄭森毅,1999,《台灣傳統街屋構造類型變遷之初探》,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技術研究所
    28.蕭家興,2008,社區規劃學,唐山出版社
    29.蘆原義信;王錦堂譯,1973,外部空間的構成,臺隆書店

    無法下載圖示 校內:2022-07-01公開
    校外:不公開
    電子論文尚未授權公開,紙本請查館藏目錄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