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 |
何宥昀 Ho, Yu-Yun |
|---|---|
| 論文名稱: |
公司經營權爭奪與董事忠實義務 - 以委託書徵求為中心 Contests for Corporate Control and Directors' Fiduciary Duties: Focusing on Proxy Solicitation |
| 指導教授: |
陳俊仁
Chen, Chun-Jen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 系所名稱: |
社會科學院 - 法律學系 Department of Law |
| 論文出版年: | 2012 |
| 畢業學年度: | 100 |
| 語文別: | 中文 |
| 論文頁數: | 168 |
| 中文關鍵詞: | 公司治理 、公開收購 、委託書制度 、委託書規則 、股東名冊 、股東會紀念品 、徵求費用 、忠實義務 |
| 外文關鍵詞: | corporation governance, tender offer, proxy system, regulations of proxies, shareholder’s list, souvenir of shareholders’ meeting, expense of proxy solicitation, fiduciary duty |
| 相關次數: | 點閱:157 下載:7 |
| 分享至: |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 要
近年來國內外公司弊案頻傳,如何透過內外部的監控機制使公司體制健全,並同時兼顧經營效率便是公司治理所關注之議題。就經營權之變動,美國法上往往係透過公開收購的方式為之,而我國除了以公開收購為之外,實務之運作上亦常配合委託書之行使以取得公司經營權。就委託書制度之本質,乃係為便利股東行使表決權而設,因此妥善使用委託書能汰換不良的經營者,達到變動經營權之效;但若被有心人士濫用時,亦可能造成掏空公司等弊案,羅斯教授曾言道:「如放任委託書的使用,其將成為經營者永保權位並濫用經營權之工具;如加以管理,則將成為挽救現代公司制度之良藥。」是以,委託書之使用及制度之設計便成為影響公司制度良莠的關鍵因素。
就我國股東會實務觀察,現行實務對於委託書之使用機率頻繁,惟現行法對於委託書規則之相關規範卻仍有亟須改進之處,諸如現行法委託書規則之中立性疑慮、股東名冊之交付或委託書徵求費用負擔等。因此本文藉由美國法對委託書制度之規範,檢視我國法得加以借鏡之處,並對董事藉由委託書為經營權爭奪之行為時,是否有忠實義務違反之疑慮加以說明,最後將前幾章所探討的議題,透過我國曾發生的公司法實際案例加以評析,透過比較法及實際案例之檢討,點出我國尚須改進之處,使委託書之制度能更為妥善,有助於公司治理之落實。
Abstract
Due to the scandals of corporations in Taiwan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se years, it becomes more important to know how to balance between monitoring mechanism and efficiency. And that’s why the concept of “corporation governance“ is well discussed all over the world. In the United States, One usually takes over the corporation by tender offer; however, one in Taiwan uses tender offer as well, but other than that, proxy is another way to get to the same purpose. By the use of proxy, in the good way, one could replace the improper incumbents; but on the other, one could also abuse the power of proxy, and do harm to the corporation. Prof. Loss said that “Unregulated, it is an open invitation to self-perpetuation and irresponsibility of management. Properly circumscribed, it may well turn out to be the salvation of the modern corporate system.”, therefore how to regulate the use of proxy becomes a major issue which needs to be discussed.
The use of proxy is quite often In Taiwan, but the regulation still has some improvement to be done, such as the neutral of proxy rules, the shareholder list, and the expense of proxy solicitation. Therefore by introducing the regul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we will know which concepts could be improved in Taiwan, and can also look into the fiduciary duty of directors at the same time. Last by these real cases happened in Taiwan, we can apply the theory mentioned above in order to examine the possibility of applying same rule.
Keywords: corporation governance, tender offer, proxy system, regulations of proxies, shareholder’s list, souvenir of shareholders’ meeting, expense of proxy solicitation, fiduciary duty
參考文獻
一、中文書籍
1. 王文宇,新公司與企業法,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3年1月,初版。
2. 王文宇,公司法論,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8月,二版。
3. 王志誠、邵慶平、洪秀芬、陳俊仁合著,實用證券交易法,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10月,二版。
4. 余雪明,證券交易法,財團法人中華民國證券暨期貨市場發展基金會,2003年4月,四版。
5. 易明秋,公司治理法制論,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2月,初版。
6. 林國全、劉連煜,股東會書面投票制度與證券集中保管,元照出版公司,1999年12月,初版。
7. 邵慶平,公司法-組織與契約之間,翰蘆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8年12月,初版。
8. 柯芳枝,公司法論(上),三民出版,2004年3月,增訂三版。
9. 陳彥良,公司治理法制-公司內部機關組織職權論,台灣財產法暨經濟法研究協會,2007年1月。
10. 陳春山,董事責任及獨立董事,學林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2年6月,一版。
11. 陳春山,證券交易法論,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1月,八版。
12. 曾宛如,公司管理與資本市場法治專論(一),學林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2年10月,一版。
13. 曾宛如,證券交易法原理,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6年8月,四版。
14. 曾宛如,公司管理與資本市場法治專論(二),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8年1月,初版。
15. 曾宛如,公司之經營者、股東與債權人,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8年12月,初版。
16. 黃銘傑,公開發行公司法制與公司監控-法律與經濟之交錯,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1年11月,初版。
17. 黃銘傑,公司治理與企業金融法制之挑戰與興革,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6年9月,初版。
18. 廖大穎,公司法原論,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6月,修訂3版。
19. 廖大穎,公司制度與企業組織設計之法理,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1月,一版。
20. 劉連煜、林國全、洪秀芬、曾宛如,股東會委託書之管理,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7年5月,初版。
21. 劉連煜,公司法理論與判決研究(四),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2006年4月,初版。
22. 劉連煜,現代公司法,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8年2月,增訂三版。
23. 劉連煜,新證券交易法實例研習,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2010年9月,增訂八版。
24. 賴英照,股市遊戲規則-最新證券交易法解析,自版,2009年10月,再版。
二、中文期刊
1. 王文宇,評新修訂公司法—兼論股東民主法制,台灣本土法學雜誌,73期,2005年8月。
2. 王文宇,論董事會、常董會與委員會之權責劃分,收錄於「現代公司法制之新課題」-賴英照大法官六秩華誕祝賀論文集,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8月,再版。
3. 王文宇,非合意併購的政策與法制—以強制收購與防禦措施為中心,月旦法學雜誌,125期,2005年10月。
4. 王文宇,從股權結構論公司治理法制,月旦民商法雜誌,10期,2005年12月。
5. 王文宇,股東會與董事會共享之權利,月旦法學教室,44期,2006年6月。
6. 王文宇,法律移植的契機與挑戰-以公司法受託、注意與忠實義務為中心,月旦民商法雜誌,19期,2008年3月。
7. 王志誠,我國公司治理之實務及檢討,收錄於「現代公司法制之新課題」-賴英照大法官六秩華誕祝賀論文集,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8月,再版。
8. 王志誠,董事會功能性分工之法制課題,政大法學評論,92期,2006年8月。
9. 王志誠,股東之一般提案權、特別提案權及臨時動議權-最高法院九十六年度台上字第二○○○號判決之評釋,月旦法學雜誌,185期,2010年10月。
10. 王育慧,股東董事候選人提名制度與股東提案權之交錯,台灣法學雜誌,113期,2008年10月。
11. 余雪明,收買委託書之法律與政策問題,台大法學論叢,25卷3期,1996年4月。
12. 何曜琛、方元沂,論公司治理與獨立董事之受任人義務,華岡法粹,50期,2011年7月。
13. 吳光明,公開發行公司股東會委託書之管理,收錄於賴源河主編,「商事法爭議問題研究」,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0年10月,初版。
14. 吳志光,股東不得因徵求委託書而抄錄名簿,理律法律雜誌雙月刊,2005年5月號,2006年1月。
15. 林仁光,論經營者誠信、內部控制、內部稽核制度與公司治理,月旦法學雜誌,106期,2004年3月。
16. 林仁光,董事功能性分工之法制課題-經營權功能之強化與內部監控機制之設計,台大法學論叢,35卷1期,2006年1月。
17. 易明秋,美國聯邦委託書規則逐條說明,集保月刊,56期,1998年7月。
18. 林國全,股東會決議成立要件之研究,收錄於「現代公司法制之新課題」-賴英照大法官六秩華誕祝賀論文集,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8月,再版。
19. 林國彬,董事忠誠義務與司法審查標準之研究-以美國德拉瓦州公司法為主要規範,政大法學評論,100期,2007年12月。
20. 邵慶平,商業判斷原則的角色與適用-聯電案的延伸思考,科技法學評論,8卷1期,2001年1月。
21. 邵慶平,董事受託義務內涵與類型的再思考-從監督義務與守法義務的比較研究出發,臺北大學法學論叢,66卷,2008年6月。
22. 洪秀芬,董事會與股東會權限之爭議,月旦法學教室,31期,2005年5月。
23. 洪秀芬,董事會獨立經營權限及董事注意義務,政大法學評論,94期,2006年12月。
24. 高靜遠,公司經營權爭奪問題之公司法修正方向,會計月刊,1997年4月。
25. 章友馨,從解決核心代理問題角度思考兩岸公司治理未來發展方向,法學新論,23期,2010年6月。
26. 莊太平,淺論股東會委託書專業平台之設置,證券暨期貨月刊,23卷3期,2005年3月。
27. 許家銘,敵意併購在我國法制之問題與攻防策略實例,康寧學報,9期,2007年6月。
28. 郭大維,公司經營者的傀儡遊戲-論公司治理下幕後董事之規範問題,月旦法學雜誌,184期,2010年9月。
29. 郭宗雄,由開發金控董監事改選看委託書制度,實用稅務,351期,2004年3月。
30. 陳俊仁,由企業併購法第五條與第六條論我國忠實義務規範的缺失,華岡法粹,33期,2005年6月。
31. 陳俊仁,論公司治理的發展趨勢-企業弊案後之反思,律師雜誌,310期,2005年7月。
32. 陳俊仁,論股東於公司之地位-超越「企業所有與企業經營分離」之迷思,華岡法粹,35期,2006年7月。
33. 陳俊仁,論股東於公司之地位-股東於公開發行公司角色與功能之檢視,成大法學,12期,2006年12月。
34. 陳俊仁,忠誠義務-論公司負責人之競業禁止規範,月旦民商法雜誌,15期,2007年3月。
35. 陳俊仁,論公司本質與公司社會責任-董事忠實義務之規範與調和,台灣法學雜誌,94期,2007年5月。
36. 陳俊仁,董事之積極作為義務-論我國公司法第一百九十三條之規範缺失,成大法學,13期,2007年6月。
37. 陳俊仁,公司治理與股東權益維護-論股東會章訂專屬決議權限之規範缺失,月旦法學雜誌,184期,2010年9月。
38. 陳彥良,董事義務責任的解構與建構-德國法治之借鏡,月旦法學雜誌,198期,2011年11月。
39. 陳錦旋,公開發行公司股東會委託行使股權之規範(上),集保月刊,97期,2001年12月。
40. 陳錦旋,公開發行公司股東會委託行使股權之規範(中),集保月刊,98期,2002年1月。
41. 陳錦旋,公開發行公司股東會委託行使股權之規範(下),集保月刊,99期,2002年2月。
42. 曾宛如,董事忠實義務之內涵及適用疑義-評析新修正公司法第二十三條第一項,台灣本土法學雜誌,38期, 2002年9月。
43. 曾宛如,我國公司法待決之問題-以公司法制基礎理論為核心,月旦法學雜誌,181期,2010年6月。
44. 曾宛如,董事忠實義務於台灣實務上之實踐-相關判決之觀察,月旦民商法雜誌,29期, 2010年9月。
45. 游啓璋,公司法的功能、問題與法律策略,收錄於「現代公司法制之新課題」-賴英照大法官六秩華誕祝賀論文集,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8月,再版。
46. 黃銘傑,公司法七十二變!(四),下一階段公司法修正方向之芻議,月旦法學教室,3期,2003年1月。
47. 廖大穎,公司負責人之注意義務與商業判斷原則的適用-台北地院九十三年度重訴字第一四四號民事判決,月旦裁判時報,1期,2010年2月。
48. 趙德樞,由美國股東提案權制度談兩岸股東提案權制度之缺失,政大法學評論,118期,2010年12月。
49. 劉連煜,股東表決權之行使與公司治理,收錄於「現代公司法制之新課題」-賴英照大法官六秩華誕祝賀論文集,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8月,再版。
50. 劉連煜,公司社會責任理論與股東提案權,台灣本土法學雜誌,93期,2007年4月。
51. 劉連煜,董事責任與經營判斷法則,月旦民商法雜誌,17期,2007年9月。
52. 劉連煜,敵意併購下目標公司董事的受任人(受託)義務-以開發金控的敵意併購金鼎證券為例,政大法學評論,125期,2012年2月。
三、技術報告類
1. 王文宇研究主持,公司股東使用委託書與投信事業行使表決權法制之研究,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1996年12月。
2. 王文宇,董事選舉制度之研究,台灣集中保管結算所股份有限公司 委託研究計畫,集保叢書77,2007年11月。
3. 公開發行公司出席股東會使用委託書規則問答集,集中保管結算所,2011年12月修訂。
四、學位論文
1. 張婉婷,美國防禦措施「毒藥丸」之研究-以敵意併購下目標公司董事之受任人義務為中心,國立臺北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11年6月。
2. 彭成翔,公開發行公司委託書規則之研究—以徵求費用之分配為中心,國立中央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1月。
3. 葉鼎煜,金融監理行政中立問題之研究-以開發金經營爭奪戰法令形成為例,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5月。
4. 鄭植元,董事忠實義務之研究-以企業併購為中心,國立成功大學法律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08年6月。
五、英文書籍
1. CHOPPER, COFFEE & GILSON, CASES AND MATERIALS ON CORPORATIONS (6TH ED. ASPEN PUBLISHERS 2004).
2. CLARK, ROBERT CHARLES, CORPORATE LAW (1ST ED. ASPEN PUBLISHERS 1986).
3. EISENBERG, MELVIN ARON, CORPORATIONS AND OTHER BUSINESS ORGANIZATIONS: STATUTES, RULES, MATERIALS, AND FORMS (THOMSON WEST 2007).
4. GEVURTZ, FRANKLIN A., CORPORATION LAW (1ST ED. WEST GROUP 2000).
5. HAZEN, THOMAS LEE, THE LAW OF SECURITIES REGULATION (5TH ED. THOMSON WEST 2005).
6. LOSS, LOUIS & SELIGMAN, JOEL, FUNDAMENTALS OF SECURITIES REGULATION (5TH ED. ASPEN PUBLISHERS 2004).
六、英文期刊
1. Bebchuk, Lucian Arye & Kahan, Marcel, A Framework For Analyzing Legal Policy Towards Proxy, 78 CAL. L. REV. 1073 (1990).
2. Black, Bernard S., Shareholder Passivity Reexamined, 89 MICH. L. REV. 520 (1990).
3. Block, Dennis J. Et Al., The Duty Of Loyalty And The Evolution Of The Scope Of Judicial Review, 59 BROOK. L. REV. 65 (1993).
4. Brudney, Victor, Contract And Fiduciary Duty In Corporate, 38 B.C. L. REV.595 (1997).
5. Brudney, Victor, Fiduciary Ideology In Transactions Affecting Corporate Control, 65 MICH. L. REV. 259 (1966).
6. Eisenberg, Melvin Aron, Access To The Proxy Machinery, 83 HARV. L. REV. 1489 (1970).
7. Friedman, Daniel M., Expenses Of Corporate Proxy Contests, 51 COLUM. L. REV. 951 (1951).
8. Gordon, Jeffrey N., Proxy Contests In An Era Of Increasing Shareholder Power: Forget Issuer Proxy Access And Focus On E-Proxy, 61 VAND. L. REV. 475 (2008).
9. Holland, Randy J., An Introduction To Delaware Corporation Law Directors’ Fiduciary Duties, 11 U. PA. J. BUS. L. 675 (2008).
10. Jarrow, Robert A. & Leach, J. Chris, The Relevance Of Fiduciary Conflict-Of-Interests In Control Versus Issue Proxy Contests, 26 J. FIN. & Q. ANAL. 533(1991).
11. Jensen, Michael C. & Meekling, William H., The Theory Of The Firm: Managerial Behavior, Agency Costs And Ownership Structure, 3 J. OF FIN. ECON. 305 (1976).
12. Laudano, Erica, One Man’s Junk Mail Is Another Man’s Treasure: Proxy Contests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3 CONN. PUB. INT. L. J. 430 (2004).
13. Manne, Henry G., Mergers And The Market For Corporate Control, 73 J. POL. ECON. 110 (1965).
14. Marvel, C. C., Expenses Incurred By Competing Faction Within Corporation In Soliciting Proxies As Chare Against Corporation, 51 A. L. R. 2D 873.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1957, weekly addition of relevant new cases)
15. Mcdonnell, Brett H., Setting Optimal Rules For Shareholder Proxy Access, 43 ARIZ. ST. L. J. 67 (2011).
16. Roe, Mark J., Delaware’s Competition, 117 HARV. L. REV. 588 (2003).
17. Sharfman, Bernard S., Why Proxy Access Is Harmful To Corporate Governance, 37 J. CORP. L. 387 (2012).
18. Verret, J. W., Defending Against Shareholder Proxy Access: Delaware’s Future Reviewing Company Defenses In The Era Of Dodd-Frank, 36 J. CORP. L. 391 (2011).
19. Zanglein, Jayne Elizabeth, Pensions, Proxies And Power: Recent Developments In The Use Of Proxy Voting To Influence Corporate Governance, 7 LAB. LAW. 771 (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