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曾國鈞
Tseng, Kuo-Chun
論文名稱: 降雨引致地下水位變動對公路邊坡穩定影響之研究
Investigating on the Influence of Groundwater Variation Induced by Rainfall on the Stability of Highway Slope
指導教授: 李德河
Lee, Der-Her
共同指導教授: 林宏明
Lin, Hung-Mi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工學院 - 土木工程學系
Depart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
論文出版年: 2015
畢業學年度: 10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17
中文關鍵詞: 邊坡穩定降雨量地下水位變動
外文關鍵詞: Slope stability, Rainfall, Groundwater variation
相關次數: 點閱:79下載:5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近年來全球暖化現象快速惡化,並造成全球氣候變遷,極端氣候發生頻率升高使得臺灣的降雨型態亦產生改變。為了瞭解降雨行為而改變對我國南部山區邊坡防災工作之衝擊,本研究以進入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的公路(台18線)和連結台灣東西向的南部橫貫公路(台20線)上的代表性邊坡做為研究對象,探討降雨對公路邊坡穩定性的影響,兩路段都是台灣南部山區重要的路線,其暢通性和安全性是道路使用人和公路單位所嚴重關心的。
    本研究選擇台18線公路之崩積層邊坡和台20線公路之泥質砂岩、砂頁岩互層邊坡做為研究對象。除了收集相關的雨量、地質資料外,並進行地層鑽探及地電阻探測,用以瞭解邊坡的地層分佈。同時也設置傾斜觀測管、地下水位計以觀測邊坡變動及地下水的變化等。經由觀測得知試驗邊坡的地層構造、岩盤滲透性以及邊坡變動方向及地層變動深度等,最後透過有限元素法耦合極限平衡法對邊坡作穩定分析。
    由台18線試驗邊坡模擬麥德姆颱風之降雨量引致地下水位變動關係,模擬的36時階中因入滲造成地水位變動,在第10個時階該邊坡穩定之安全係數達臨界值1之下,成果確知降雨引致地下水位變動對於邊坡穩定性的影響。
    台20線試驗邊坡則是模擬由常時地下水位線(262m)以等變動量(1m)來增加水位高程,進而模擬地下水位變動量對邊坡穩定之安全係數的影響。模擬結果中變動量8m至20m呈現線性變化,以此段線性變化進行回歸分析,推估求得該試驗邊坡之安全係數達臨界值,地下水位須上升23.6m。
    由研究成果確知降雨如何影響在台18和台20線之崩積層與砂頁岩互層邊坡地下水位變動對於邊坡穩定性的影響。

    The rainfall patterns in Taiwan changed in recent years due to the impact of global warming and climate change. In this study, groundwater variation at colluvium slope located in Taiwan Highway No. 18 and alternating sandstone and shale slope located at Taiwan Highway No. 20 were investigated. Besides collecting the local precipitation and geology information, borehole drilling and electrical resistivity tomography test were performed toclarify the depth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underground geologic formations. In addition, monitoring devices, such as inclinometers and ground water level meters, were installed to monitor the slope and ground water level. Finally, the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was conducted to integrate the results from observed geology soil layer structure, permeability of bedrock, slope sliding direction, and depth of sliding to the result of limit equilibrium method.

    摘要 I ABSTRACT II 誌謝 VI 目錄 VII 表目錄 XI 圖目錄 XIII 照片 XVI 第一章 緒論 1 1-1 研究背景及動機 1 1-2 研究內容 1 第二章 文獻回顧 4 2-1 邊坡崩塌 4 2-1-1 崩塌定義 4 2-1-2 崩塌原因 6 2-1-3 崩塌分類 7 2-2 降雨對邊坡穩定之影響 10 2-3 邊坡穩定分析法 12 2-3-1 極限平衡法 13 2-3-2 有限元素分析法 17 第三章 研究區域概述 20 3-1 研究區域-阿里山公路(台18線) 20 3-1-1 地理位置與地形概述 20 3-1-2 地質與地質構造 21 3-1-3 水系概述 23 3-1-4 降雨 23 3-2 研究區域-南橫公路(台20線) 25 3-2-1 地理位置與地形概述 25 3-2-2 地質與地質構造 25 3-2-3 水系概述 27 3-2-4 降雨 28 第四章 野外現地調查監測 33 4-1 試驗邊坡選定 33 4-1-1 台18線試驗邊坡 33 4-1-2 台20線試驗邊坡 34 4-2 地質鑽探結果 35 4-3 監測儀器 38 4-3-1 地電組 38 4-3-2 自記式水位計 38 4-3-3 傾斜觀測儀 40 4-4 地電阻調查 42 4-4-1 18線試驗邊坡 42 4-4-2 台20線試驗邊坡 44 4-5 雨量站監測 46 4-5-1 台18線試驗邊坡之降雨記錄 46 4-5-2 台20線試驗邊坡之降雨記錄 48 4-6 地下水位監測及滲透係數量測 50 4-6-1 台18線試驗邊坡地下水位變動情形 51 4-6-2 台20線試驗邊坡地下水位變動情形 54 4-7 傾斜管觀測 55 4-7-1 台18線試驗邊坡 55 4-7-2 台20線試驗邊坡 61 第五章 室內試驗與數值軟體介紹 64 5-1 基本物理試驗 64 5-1-1 試驗方法 64 5-1-2 試驗結果 66 5-2 直接剪力試驗 68 5-2-1 試驗方法 68 5-2-2 試驗儀器 69 5-2-3 試驗結果 71 5-3 GEOSTUDIO軟體簡介 76 5-3-1 邊坡穩定分析(SLOPE/W) 76 5-3-2 滲流分析(SEEP/W) 77 5-3-3 分析方法與流程 78 第六章 結果與討論 80 6-1 台18線試驗邊坡 80 6-1-1 數值模型建構與參數設定 80 6-1-2 地下水位分析結果 86 6-1-3 安全係數分析 89 6-1-4 不同雨型分析 90 6-2 台20線試驗邊坡 92 6-2-1 數值模型建構與參數設定 92 6-2-2 地下水位變化與安全係數關係 96 第七章 結論與建議 100 7-1 結論 100 7-2 建議 102 參考文獻 103 附錄A 地質鑽探紀錄表 108 附錄B 岩心箱照片 114 附錄C 岩心參數 117

    1. 王鑫、李光中,「中橫公路道路邊坡的地貌分析(太魯閣段)」,國科會防災科技研究報告78-30號,第11-13頁,1989。
    2. 王金山,鍾明劍,冀樹勇,「降雨誘發崩塌地滑動之監測回饋分析與預警應用探討」,中興工程季刊,第110期,第27-40頁,2011。
    3. 行政院農委會水土保持局,水土保持手冊,2005。
    4.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2015。
    5. 吳偉特,「邊坡穩定之分析方法與應用」,兆林出版社,1980。
    6. 吳秉晃,「集集地震後阿里山地區公路邊坡之崩壞行為與熱紅外線影像特性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土木工程學系碩士論文,2002。
    7. 何春蓀,「台南竹頭崎油田之中新世地層」,台灣省地質調查所彙刊,第八號,第7-38頁,1956。
    8. 李現君,「台南縣179 縣道沿線崩塌地之調查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土木工程學系碩士論文,2005。
    9. 林德貴,張國欽,蘇苗彬,「颱風降雨期間梨山地滑區邊坡穩定性之數值評估」,中華水土保持學報,第39卷,第1期,第57-81頁,2008。
    10. 林德貴、林永欽、吳正義、游繁結,「降雨誘發坡地土砂災害之危險度評估模式」,中華水土保持學報,第43卷,第2期,第139-157頁,2012。
    11. 青山工程顧問有限公司,「台20線52k+150路基保護工程委託地滑掉查、測量及設計服務工作建議書」,2014。
    12. 徐鐵良,「地質與工程」,中國工程師學會出版,1992。
    13. 陳時祖,「阿里山公路沿線公路邊坡崩塌與雨量關係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防災科技研究報告83-14 號,1994。
    14. 陳樹群,「土砂災害與深層崩塌機制探討」,行政院中央災害防救會報,2010。
    15. 耿文溥,「台灣南部民生及甲仙之地質」。台灣省地質調查所彙刊,第16期,第3-16頁,1965。
    16. 唐昭榮、胡植慶、羅佳明、林銘郎,「遽變式山崩之PFC3D 模擬初探-以草嶺與小林村為例」,地工技術雜誌,第122 期,第143-153 頁,2009。
    17. 國立成功大學公共工程中心,「阿里山公路86K+950m無框加勁工法邊坡監測成果報告」,2014。
    18. 許正輝,「降雨入滲對集水區邊坡穩定之影響探討」,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河海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19. 張錫齡、鍾振東,「台南縣竹頭崎構造之地質」,中國石油公司成立十周年紀念「臺灣石油地質討論會論文專輯」,第231-249頁,1957。
    20. 張耕逢,「地下水引致曾文水庫集水區公路邊坡安全係數變化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
    21. 張勝堤、陳威翔、洪勝雄、林德貴,「九份地滑地在降雨條件下之穩定性評估」,財團法人中華水土保持學會,2013。
    22. 張育誠,「地下水壓對頁岩邊坡穩定影響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
    23. 曾志豪,「降雨對阿里山公路邊坡破壞模式分析之影響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24. 曾惠蒂,「變形分析法應用於邊坡穩定分析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資源工程研究所博士論文,2004。
    25. 楊辰技術顧問有限公司,「台20線52k+260附近委託鑽探間測工作總結報告書」,2011。
    26. 經濟部,「南化水庫防淤隧道工程計畫-基本設計檢討及施工監造-水土保持計畫報告」,2013
    27. 鄧子榆,「以有限元素法進行邊坡穩定分析之研究」,中原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28. 鄭斯元,「降雨引致基質吸力變化對紅土台地異質性邊坡穩定性之影響」,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
    29. 鄭佳元,「降雨誘發淺層坡地崩塌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資源工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
    30. 蔡明君,「以降雨特性研究阿里山公路邊坡崩塌預警管理」,國立成功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31. 劉桓吉、方中權、莊德永,「台灣新中橫公路嘉義觸口至塔塔加鞍部沿線地質」,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彙刊,第5號,第19-29頁,1989。
    32. 蕭沛佳、顧承宇、謝平城,「不連續變形分析法於礫石型土石流之應用」,中華水土保持學報,第39卷,第1期,第29-47頁,2007。
    33. 謝正興,「南部橫貫公路甲仙-天池段公路 邊坡崩壞與降雨量關係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土木研究所論文,2003。
    34. 薛名琄,「降雨入滲與地震對邊坡穩定之影響研究」,國立成功大學資源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2014。
    35. 謝承均,「利用有限元素法探討莫拉克颱風降雨引致獻肚山崩塌機制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
    36. 鍾明劍、譚志豪、陳勉銘、蘇泰維,「以定率法評估邊坡山崩臨界雨量—以南勢坑為例」,中華水土保持學報,第44卷,第1期,第66-77頁,2013。
    37. 羅鴻傑、許世孟、鄭道隆、柯建仲、蘇泰維、李錦發,「降雨入滲對崩塌地邊坡穩定之耦合分析」,The 13th conference on current researches in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in Taiwan,2009。
    38. 羅鴻傑、許世孟、顧承宇、蘇泰維、李錦發,「降雨特性對坡地穩定性影響之關聯性研究-以義興鄉崩塌地為例」,中興工程季刊,第106期,第17-25頁,2010。
    39. Bromhead, E. N., “The Stability of Slopes”, 2nd edition BlackieAcademic and Professional, London, 1992.
    40. Chang, S. K., Lee, D. H., Wu, J. H., Juang, C. H., “Rainfall-based criteria for assessing slump rate of mountainous highway slopes: A case study of slopes along Highway 18 in Alishan,” Engineering Geology, Vol. 118, pp. 63–74, 2011.
    41. Culmann, K., Die Graphische Statik , Von Meyer & Zeller,Zurich,Switzerland, pp. 547-562, 1866.
    42. Chen, R., Chen and H.Zhung, “Simulation of a slope failure induced by rainfall infiltration”. Environmental geology, Vol. 58, No. 5, pp. 943-952, 2009.
    43. Edwards, L. S., “A Modified Pseudosection for Resistivity and IP,” Geophysics, Vol. 42, No. 6, pp. 1020-1036, 1977.
    44. Fredlund, D. G., and Krahn, J., “Comparison of Slope Stability Methodsof Analysis,” Candian Geotechnical Journal, Vol. 14, pp. 429-439, 1977.
    45. Google, Google Earth, 2015
    46. Geo-Slope International LTD., “Seepage Modeling with SEEP/W”, Users Manual, Alberta, Canada, 2012.
    47. Geo-Slope International LTD., “Stability Modeling with SLOPE/W”, Users Manual, Alberta, Canada, 2012.
    48. RST Instruments Ltd. ,Digital Inc1inometer System Instruction Manual, 2008.
    49. Taylor , Donald W. , Fundamental of Soil Mechanics., 1948.
    50. Tsaparas, I., Rahardjo, H., Toll, D. G., and Leong, E. C. “Controlling Parameters for Rainfall-Induced Lanslides ,” Computers andGeotechnics, Vol. 29, No. 1, pp. 1-27, 2002.
    51. Tumer, A. K. and Schuster, L. R., Landslide: Investigation and Mitigation, Special Report 247, Chapter 11, TRB,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Washington, D. C., pp. 278-316, 1996.
    52. Varnes, D. J., “Slope Movements and Types and Processes”,In:Landslides: Analysis and Control,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Board Nat.,Ac. Sci. Washington Special Report, Vol. 176, pp. 11-13, 1978.
    53. Yeh H. F., Lee C. C., and Lee C. H., “ A Rainfall-Infiltration Model for Unsaturated l Soil Slope Stability,” Journal of Enviromental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Vol. 18, No. 4, pp. 261-268, 2008.
    54. 山田剛二、渡正亮、小橋澄治,「地すべリ,斜面崩壞の予知と對策」,山海堂,1977。
    55. 日本地滑對策技術協會,「地滑對策技術設計實施要領」,第1卷,第2期,1978。

    參考網站:
    1.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網站,http://www.cwb.gov.tw,2015。
    2. 交通部公路總局第五區養護工程處網站,http://thbu5.thb.gov.tw,2015。
    3. 阿里山鄉公所網頁,http://www.alishan.gov.tw,2015。
    4. 經濟部水利署網站,http://www.wra.gov.tw,2015。
    5. 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網站,http://www.moeacgs.gov.tw,2015。
    6. British Geological Survey Web Site, http://www.bgs.ac.uk, 2015.

    無法下載圖示 校內:2020-09-03公開
    校外:不公開
    電子論文尚未授權公開,紙本請查館藏目錄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