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 |
鄭育安 Cheng, Yu-An |
|---|---|
| 論文名稱: |
商標法與臺灣社會─從清治至日治時期的變遷 Trademark Law and Taiwan society ─ The transition from the Qing Ruled Period to the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
| 指導教授: |
高淑媛
Kao, Shu-Yuan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 系所名稱: |
文學院 - 歷史學系 Department of History |
| 論文出版年: | 2016 |
| 畢業學年度: | 104 |
| 語文別: | 中文 |
| 論文頁數: | 109 |
| 中文關鍵詞: | 商標 、商標法 、清治與日治時期 、臺灣法律史 、臺灣社會 |
| 外文關鍵詞: | Trademark, Trademark Law, Qing Ruled Period and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Legal History of Taiwan, Taiwan Society |
| 相關次數: | 點閱:185 下載:13 |
| 分享至: |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商標,一個具有現代性意義的概念,係以文字、圖形、記號等元素所組成之標誌,主要功能用於表彰自己之商品,並與他人商品相區別。這個具有現代性概念的事物,隨著日本政府的殖民統治,被以商標法制度的方式帶入臺灣社會。然而,當臺灣社會首次面臨到這個具有現代性意義的事物以及法律制度時,臺灣社會反應究竟為何?而臺灣社會又產生什麼轉變?此即本論文所要探討之重點。故本論文乃將研究的時期,鎖定於清治至日治時期之間,以探討商標以及商標法二概念,在進入臺灣社會的前後,為臺灣所帶來之改變以及影響。
本文透過文獻研究的方式,首先,逐步還原清治臺灣時期,傳統中國社會中「商標」概念的原貌,以及清朝政府對商標事務之態度。接著,時序進入日治時期,本文除說明現代商標法之概念外,並以商標法施行於臺灣初期所發生之茶葉商標案為例,進行社會轉變的探討。最後則以日治臺灣時期,時常發生於臺灣社會中的幾個商標仿冒案例為主軸,討論政府與民間對商標以及商標法的互動情形以及解決模式。
Trademark, a modern concept, using elements such as: figures, symbols, and text, to distinguish one’s commodity from others’. This modern concept was brought to the Taiwanese society by establishing and applying the trademark law during the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This thesis was aimed to discuss what the reaction of the Taiwanese society was like when this modern idea and law was first introduced and how the society changed because of this new concept. This thesis will mainly focus on how trademark and the trademark law affected the Taiwanese society during the time between the Qing ruled period and the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First of all, the thesis reconstructed the idea of “trademark” in traditional Chinese society and how the Qing government dealt with related events. Then the scene will be brought to the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This thesis not only explains the concept of modern trademark law, but also discusses the change in society by using a case involving trademarks of tea leaves companies which had taken place in the time when this modern concept was first introduced to the Taiwanese society. Lastly, by discussing cases of trademark counterfeiting which had taken place in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we get to understand how the government and people interact and solve problems by using the new concept and new law.
一、史料
《日治法院檔案》
《臺灣日日新報》
《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
內閣官報局編,《明治年間法令全書 第二一卷ノ一 明治21年》,東京都:株式會社原書房,1978。
內閣官報局編,《明治年間法令全書 第十七卷ノ一 明治17年》,東京都:株式會社原書房,1976。
內閣官報局編,《明治年間法令全書 第三二卷ノ二 明治32年》,東京都:株式會社原書房,1982。
內閣官報局編,《明治年間法令全書 第四二卷ノ二 明治42年》,東京都:株式會社原書房,1990。
內閣印刷局編,《大正年間法令全書 第一O卷ノ三 大正一O年》,東京都:株式會社原書房,1992。
杉本良,《專売制度前の台湾の酒》,東京市:杉本良發行,1932。
林獻堂作、許雪姬編註,《灌園先生日記(三)》,臺北市: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2001。
張炎憲、曾品滄主編,《楊雲萍藏台灣古文書》,臺北縣:國史館,2003。
臺灣慣習研究會原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編譯,《臺灣慣習記事》第四卷下,南投縣: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7。
臺灣總督府專賣局,《臺灣酒專賣史 下卷》,臺北:臺灣總督府專賣局,1941。
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臺灣私法 附錄參考書》第三卷上,臺北市:南天書局,1995。
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臺灣私法》第三卷上,臺北市:南天書局,1995。
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第二部 調查經濟資料報告》上卷,東京市: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第二部,1905。
藤崎濟之助,《臺灣史と樺山大將》,東京:國史刊行會,1926。
二、專書
(一)、中文
Conrad Phillip Kottak著,徐雨村譯,《文化人類學》,臺北市:麥格羅希爾,2009。
Douglass C. North著,劉瑞華譯,《經濟史的結構與變遷Structure and Change in Economic History》,臺北市:時報文化,1995。
上海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編寫、徐新吾主編,《江南土布史》,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2。
王泰升,《台灣法律史的建立》,台北市:王泰升發行,2006。
王泰升,《台灣法律史概論》,臺北市:元照,2012。
王泰升,《具有歷史思維的法學:結合台灣法律社會史與法律論證》,臺北市:王泰升出版,2010。
左旭初,《中国商标法律史(近现代部分)》,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05。
行政院國際經濟合作發展委員會編譯,《各國商標法規簡介》,臺北市:行政院國際合作經濟發展委員會,1964。
余俊,《商标法律进化论》,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1。
吳豪人,《戰鬥的法律人:林山田教授退休祝賀論文集》,臺北市:林山田教授退休祝賀論文編輯委員會,2004。
呂紹理,《展示臺灣:權力、空間與殖民統治的形象表述》,臺北市:麥田出版,2005。
李伯重,《江南的早期工业化(1550-1850)(修订版)》,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那思陸,《清代中央司法審判制度》,臺北市:文史哲出版社,1992。
林滿紅,《茶、糖、樟腦與臺灣之社會經濟變遷》,臺北市:聯經,1997。
林熊祥主修,《臺灣省通志稿 政事志制度篇》,臺北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54。
邱澎生、陳熙遠主編,《明清法律運作中的權力與文化》,臺北市:中央研究院、聯經,2009。
姚村雄,《圖解臺灣製造:日治時期商品包裝設計》,臺中市:晨星,2013。
施翠峰,《施翠峰回憶錄》,臺北縣:北縣文化局,2010。
范雅鈞,《台灣酒的故事》,台北市:貓頭鷹出版,2002。
高淑媛,《臺灣化工史─第一篇 臺灣近代化學工業史(1860-1950):技術與經驗的社會累積》,臺北市:台灣化學工程學會,2012。
梁治平,《清代习惯法:社会与国家》,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6。
梁治平,《尋求自然秩序中的和諧: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研究》,臺北市: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1。
許賢瑤,《臺灣包種茶論集》,臺北市:樂學,2005。
陳柔縉,《台灣西方文明初體驗》,臺北市:麥田出版,2005。
陳慈玉,《臺北縣茶業發展史》,臺北縣:稻香,2004。
曾陳明汝著;蔡明誠續著,《商標法原理》,臺北市:新學林,2007。
黃金麟、汪宏倫、黃崇憲主編,《帝國邊緣:台灣現代性的考察》,臺北市:群學,2010。
黃靜嘉,《春帆樓下晚濤急:日本對台灣殖民統治及其影響》,臺北市:臺灣商務,2002。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臺灣之工業論集卷一》,臺北市:臺灣銀行,1958。
鄭政誠,《臺灣大調查: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之研究》,臺北縣:博揚文化,2005。
戴炎輝、蔡章麟纂修,《臺灣省通志稿 政事志司法篇》第一冊,臺北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編纂組,1955。
(二)、日文
小野昌延,《商標法概說(第2版)》,東京都:株式會社有斐閣,1999。
日本化学会,《日本の化学百年史: 化学と化学工業の步み》,東京都:東京化学同人株式會社,1978。
味の素株式会社內味の素沿革史編纂会,《味の素沿革史》,東京都:味の素株式会社,1951。
三、期刊論文
葉德輝,〈台灣日據時期商標法與案例評析〉,《智慧財產權月刊》第73期,臺北市,2005。
孟如,〈光復以來本省味精工業之發展〉《台灣經濟月刊》第六卷第四期,臺北市,1952。
四、網路資源
中國國家博物館網站,http://www.chnmuseum.cn/。
日本国立公文書館「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http://www.jacar.go.jp/。
大正~昭和の紙ラベル博物館,http://paperlabel.blog74.fc2.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