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丁敬修
Ting, Ching-Hsiu
論文名稱: 從企業營利追求論國營企業排除政府採購法圍標罪之適用-以圍標罪保護法益的範圍與界限為中心
The Exemption of Punishment Against Bid-rigging in the Government Procurement Act for State-Owned Enterpris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rporate Profit-Seeking –Focusing on the Scope and Limitations of the Protection of Legal Interests in Bid-rigging Offenses
指導教授: 葉婉如
Yeh, Wan-Ju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社會科學院 - 法律學系
Department of Law
論文出版年: 2023
畢業學年度: 11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77
中文關鍵詞: 政府採購法圍標營利追求自由競爭法益去刑化
外文關鍵詞: Government Procurement Act, bid rigging, profit-seeking, free contention, legal interests, decriminalization
相關次數: 點閱:101下載:1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政府採購法係行政法的一環,然而有關圍標、綁標等條文卻有刑罰的規定,這種行政法特別刑法化,是近年來世界各國法制的趨勢,舉凡環保法規、食安法規都有大量刑法化的趨勢,這種將國家、社會法益攀上關係就直覺認為對人民有利,而先驗的舉起國家、社會利益的大旗予以保護的方式,容易使執政者找到侵犯人民權利的工具,因此為本文所反對,本文所持的立場為任何以刑法處罰的規定,即使披著國家或社會的外衣,仍應細究其所保護的法益內函是否與個人法益的保障有實際的關連?政府採購法有關圍標的規定,其保護的法益究係為何,若係「公平競爭原則」的話,究該歸類為何種法益?若係歸類為非個人法益,那麼該非個人法益與個人法益是否有密切的關連性。
    當法益定位確定後,從政府採購法的規範主體觀察,國營企業除從事營利行為外,尚肩負平抑物價的政策任務,雖國營企業每年由政府撥付預算供其生產運作,但也背負著每年必需繳出稅前盈餘達到法定預算目標的任務,最好能達到超盈餘目標(超出預算目標10%)的高水準任務以增裕國庫收入,因此其性質與政府機關單純推動政策的執行,不用考量每個行政行為的經濟效益是截然不同的,在這種差異下國營企業除了考慮善用預算外,還要積極利用商機創造更高的營收,但政府採購法的訂定目的是為了建立公平的採購環境,透過自由競爭的手段,建全市場經濟及企業發展,在防弊為前題的法規設計伴隨而來的是一連串繁雜的行政程序及數不完的稽查監督,因而限制了國營企業快速反應市場變化的能力,其中又以特別刑法的相關條文讓參與該程序的人員不敢勇於任事積極進取,故基於政府機關與國營事業本質上的差異,於政府採購法的圍標規定是否可以用不同的標準給予差別對待,讓國營企業的營利行為於政府採購法上適度對鬆綁,以利其反應商機追求營收。
    本文認為國業企業不應適用政府採購法,但在修法不易的前題下透過法律解釋將國營企業排除圍罪的適用係一可行的方式,其理由不外圍標罪的保護法益競價制度不因排除政府採購法之後即無法可管,目前尚有公平交易法及刑法可適用,而國營企業面對競爭品牌的挑戰,如何快速回應競爭品牌的挑戰,並提高毛利率,是自由開放的市場上國營企業不可規避的一大課題,在快速變化的商業環境中,快速反應市場的變化並做出正確的判斷,是國營企業面對時代挑戰存活下來的不二法門,因此於法規面適度的鬆綁是有必要的。公平競爭原則談的是實質的平等而不是形式的平等,因此基於政府機關與國營企業本質的不同於法規面適度給予不同的對待,讓國營企業辦理採購業務之時能擁有更自由的空間迅速反應市場瞬息萬變的商機,使其能立於近似民營企業的經營條件上,彼此於平等的競爭條件上公平競爭,為國營企業創造更高的毛利率,才能為國庫創造更豐厚的收入;反之若因採購法規不必要的捆綁,必因採購程序僵化而延誤商機致民營的競爭品牌利用國營企業的先天弱勢,而一再攻城掠地最後則吞下絕大多數的市場。本文認為國營企業為提供服務以供轉售目的之採購行為,在無侵犯圍標罪所保護的法益前題下,立法上應可思考予以放寬採購法上圍標的限制。

    The Government Procurement Act is considered a component of administrative law in Taiwan. However, provisions related to bid-rigging and collusive bids contain criminal penalties. The trend of special criminalization of administrative law has been observed in various countries worldwide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justification of protecting national and societal interests for the benefit of the people. Nevertheless, this approach can potentially provide the ruling government with tools to infringe upon the rights of the people.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scrutinize and evaluate the legitimacy of special criminalization. In relation to the regulations on bid-rigging in the Government Procurement Act, the prevailing view is that the protected legal interests are aimed at safeguarding the integrity of the bidding system, and therefore should be considered as national interests. However, state-owned enterprises, which are the main entities subject to the Government Procurement Act, are treated as commercial entities. In spite of the government’s shareholding, they do not possess public authority. Hence, there is room for discussion on whether penalties should be imposed on state-owned enterprises conducting bid-rigging activities in procurement projects. This paper first explores the positioning of protected interests in bid-rigging activ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egal interests - whether they are personal, national, or social in nature. Then, it examines whether the inclusion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as regulated entities in the Government Procurement Act aligns with the principle of free trade, whilst drawing insights from the economic trends influenced by free trade. Finally, this paper draws contrasting views from court rulings and academic discussions in Taiwan, in hopes of raising awareness among the legal and academic communities regarding the application of the Government Procurement Act to state-owned enterprise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一項 研究動機 1 第二項 研究目的 5 第二節 文獻回顧 7 第一項 學術專書 8 第二項 期刊論文 9 第三項 法院判決 15 第四項 小結 17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方法 17 第一項 研究範圍 17 第二項 研究方法 18 第四節 論文架構 19 第二章 政府採購法下的圍標及其類型 21 第一節 經濟制度的轉變影響立法 21 第一項 經濟制度的變遷 22 第二項 採購法適用的主體 28 第三項 特別法的例外規定 34 第二節 政府採購法適用主體再檢討 35 第一項 政府機關與國營企業目的不同 35 第二項 政府採購法是否適用於國營企業? 40 第三節 小結–圍標行為適用國營企業之再思考? 47 第三章 圍標罪的類型及實務應用現況 55 第一節 政府採購法第87條類型 55 第一項 何謂圍標行為(含陪標) 55 第二項 強制圍標 56 第三項 詐術圍標 58 第四項 合意圍標 59 第五項 陪標行為 60 第六項 借牌投標 61 第二節 我國法院及學界見解評釋 62 第一項 法院見解評釋 62 第二項 學界見解評釋 73 第三節 小結 82 第四章 政府採購法上圍標保護的法益 87 第一節 法益理論 87 第一項 法益保護的意義 88 第二項 法益保護的效用 91 第三項 法益的種類 96 第四項 圍標的保護法益之類型 98 第二節 從個人法益面向之檢討 100 第一項 個人法益的意義 100 第二項 以自由及財產為保護法益的可行性 101 第三節 從國家法益面向之檢討 109 第一項 國家法益的發展與其意義 109 第二項 國家法益的類型化 112 第四節 從社會法益面向之檢討 122 第一項 社會法益的內涵–經濟犯罪是否侵犯社會法益? 122 第二項 國營企業是否肩負維護競價制度的義務 127 第三項 國家有維持競價制度的義務 132 第五節 小結 135 第五章 結論與展望 143 第一節 結論 143 第二節 展望 146 參考文獻 151 附件1 164 附件2 166 附件3 174

    (一)專書

    1. 王澤鑑,民法總則,作者自版,臺北市,修訂版,2009年。
    2. 甘添貴,刑法體系各論(第一卷),作者自版,臺北市,1版,1999年9月。
    3. 吳庚,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作者自版,臺北市,12版,2012年。
    4. 吳庚,行政爭訟法論,作者自版,臺北市,6版,2012年。
    5. 李建良,行政法基本十講,元照,臺北市,4版,2013年。
    6. 周添城,台灣產業組織論,二十一世紀基金會,臺北市,1991年。
    7. 林山田,刑法特論,作者自版,臺北市,5版,1993年。
    8. 林山田,刑法通論(上),作者自版,臺北市,10版,2008年。
    9. 林鈺雄,新刑法總論,元照,臺北市,2006年。
    10. 林鴻銘,政府採購法之實用權益,永然文化,臺北市,13版,2019年。
    11. 林家棋,政府採購法,新學林,臺北市,4版,2019年。
    12. 柯耀程,刑法構成要件解析,三民書局,臺北市,2010年。
    13. 高金桂,利益衡量與刑法的犯罪判斷,元照,臺北市,2003年。
    14. 唐克光,美國聯邦政府採購法規要論與我國政府採購法之比較,五南,臺北市,1版,2019年。
    15. 陳櫻琴,論政府採購犯罪–刑與思:林山田教授紀念論文集,元照,臺北市,1版,2008年11月。
    16. 陳志龍,法益與刑事立法,作者自版,臺北市,2版,1992年。
    17. 陳敏,行政法總論,作者自版,臺北市,8版,2013年。
    18. 陳錦芳主編,由法院判決看政府採購法,長昇法律事務所,臺北市,2023年。
    19. 張麗卿,刑法總則理論與應用,五南,臺北市,2版,2008年。
    20. 黃鈺華、蔡佩芳,政府採購法解讀–逐條釋義,元照,臺北市,5版,2014年。
    21. 植草益(著),邱榮輝(譯),產業組織論,台灣經濟研究院,1990年。
    22. 曾淑瑜,刑法分則實例研習–國家、社會法益之保護,三民書局,臺北市,2009年。
    23. 最高法院判例要旨(上)(民國16-92年民事部分),1994年。
    24. 鄧湘全、洪國華主編,政府採購之爭議處理與救濟,元照,臺北市,2022年。
    25. 鄧湘全、洪國華主編,政府採購之刑事及停權實務解析,元照,臺北市,2023年。
    26. 廖義男,公平交易法之釋論與實務第一冊,作者自版,臺北市,1996年。
    27. 管歐,法學緒論,三民書局,臺北市,65版,1991年。
    28. 潘秀菊,政府採購法,新學林,臺北市,2009年。
    29. 蕭華強,圖解知識六法–政府採購法,新學林,臺北市,7版,2019年。
    30. 謝哲勝、李金松,政府採購法實用,元照,臺北市,2版,2019年。
    31. 羅伯特.T.清崎,富爸爸有錢人為什麼越越來越有錢,高寶國際,臺北市,1版,2019年。
    32. 羅昌發,政府採購法與政府採購協定論析,元照,臺北市,3版,2008年。

    (二)期刊論文

    1. 王立達,國際卡特爾、競爭法跨國管轄與足以影響市場功能–光碟機圍標案行政法院判決評析,月旦法學雜誌,255期,2016年8月,頁187–208。
    2. 王玉全,淺介德國刑法第298條招標中的限制競爭協議行為–以保護法益與構成要件類型區分為中心,月旦刑事法評論,8期,2018年3月,頁149–169。
    3. 朱景鵬、張筵儀,國營事業經營績效、政策定位與考成問題之探討–以中油公司為例,國土及公共治理季刊,3卷3期,2015年9月,頁55–64。
    4. 李建良,從公共工程弊端談公平交易委員會之行政調查權,月旦法學雜誌,18期,1996年10月,頁13–21。
    5. 李建良,公法與私法的區別(上),月旦法學教室,5期,2003年2月,頁38–49。
    6. 李旭銘,政府採購圍標案件案例評析–以政府採購法第101條第1項第1款為中心,全國律師,9卷1期,2005年1月,頁80–90。
    7. 周漾沂,從實質法概念重新定義法益:以法主體性論述為基礎,台大法學論叢,41卷3期,2012年9月,頁981–1053。
    8. 林東茂教授,圍標的刑法制裁問題,刑事法雜誌,37卷5期,1993年10月,頁1–16。
    9. 林誠二,期待利益的保護,月旦法學教室,77期,2009年3月,頁14–15。
    10. 林麗瑩,招標中的限制競爭行為–德國刑法第298條與會對談紀錄,月旦刑事法學評論,7期,2017年12月,頁99–110。
    11. 洪偉修,論詐術圍標罪之可罰性極限,裁判時報,85期,2019年7月,頁85–97。
    12. 高金桂,刑事政策上關於犯罪化與除罪化的問題,東海法學研究,10期,1996年3月,頁177–204。
    13. 許恒達,刑法法益概念的茁生與流變,月旦法學雜誌,197期,2011年10月,頁134–151。
    14. 陳忠五,論契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的保護客體:「權利」與「利益」區別正當性的再反省,台大法學論叢,36卷3期,2007年,頁51–254。
    15. 陳麗娟,歐盟政府採購法改革之研究,貿易政策論叢,21期,2014年10月,頁153–183。
    16. 黃榮堅,侵害財產法益的貪污犯罪?–評最高法院99年台上字第3號及100年台上字第459號等刑事判決,法令月刊,63卷9期,2012年9月,頁1–13。
    17. 黃惠娟、蔡雅雯,論圍標行為之行政調查,中央警察大學行政管理學報,第13期,2017年05月,頁23–38。
    18. 黃應貴,新自由主義浪潮下台灣困境,全球客家研究,3期,2014年11月,頁230–244。
    19. 張向昕,公平交易法、政府採購法與工程招標–從交平會實務見解談政府採購行為,公平交易季刊,7卷3期,1999年7月,頁1–31。
    20. 張祥暉,政府採購之綁標、圍標防治研究及建言,立法院院聞,31卷4期,2003年4月,頁68–87。
    21. 張南薰、黃立,政府採購法上認定不良廠商及追缴押標金之時效及其起算問題,月旦法學雜誌,223期,2013年12月,頁159–173。
    22. 張世雄,自由主義在台灣成長及其問題,二十一世紀雙月刊,68期,2001年12月,頁26–31。
    23. 蔡聖偉,政府採購法第87條第3項之非法影響投開標–評台中地院九十七年訴字第二六號判決及高等法院台中分院九十七年上訴字第一五三五號判決,月旦法學雜誌,176期,2010年1月,頁243–252。
    24. 楊家駿,公平會目前處理圍標、綁標案例實務報導,公平交易季刊,4卷4期,1996年10月,頁95–129。
    25. 劉華美,德國營業競爭限制法–第六次修正,公平交易季刊,9卷1期,2001年1月,頁39–53。
    26. 劉華美,德國營業競爭限制防止法有關政府採購規範之發展,公平交易季刊,10卷1期,2002年1月,頁159–167。
    27. 鄭瑋寧,新自由主義之經濟結構下的社會實踐,人文與社會科學簡訊,12卷3期,2011年6月,頁50–58。
    28. 蕭宏宜,借牌陪標行為的刑事責任問題,法學叢刊,59卷3期,2014年7月,頁47–66。
    29. 韓忠謨,妨害國家法益及社會公安之罪的比較研究(上),法學叢刊,11卷3期,1967年,頁16–29。
    30. 謝明振,台灣公營事業民營化之研究,商學學報,14期,2006年7月,頁1–210。
    31. 謝煜偉,風險社會中景抽象危險犯與食安管制,月旦刑事法評論,1期,2016年6月,頁70–90。
    32. 魏杏芳、完善公平交易案件調查程序及法規修正倡議,月旦法學雜誌,327期,2022年8月,頁115–139。
    33. 蘇明通,政府採購法草案決標制度評議,月旦法學雜誌,31期,1997年,頁55–65。
    (三)學位論文

    1. 王正嘉,卡片犯罪立法中的經濟刑法與立法機能,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法律研究所博士論文,2009年。
    2. 白忠志,論聯合行為之刑事處罰,國立臺北大學法學系碩士論文,2004年。
    3. 宋昌國,政府採購法第101條停權制度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法律學系碩士在職班碩士論文,2018年。
    4. 吳志強,經濟刑法之背信罪與特別罪信罪的再建構,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
    5. 林勇麒,從保護法益論政府採購法之刑事責任,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14年。
    6. 徐兆承,政府採購行為之競爭法管制–以圍標與綁標為中心,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22年。
    7. 陳柏涵,政府採購法圍標罪之研究–以實務判決為中心,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20年。
    8. 陳欣怡,公務員政府採購弊案之研究–以2018–2020年地方法院判決為例,南臺科技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22年。
    9. 陳怡君,違法投標之民刑事責任–以政府採購法第87條為中心,開南大學人文社會學院法律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20年。
    10. 莊定凱,黑道圍標犯罪偵防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刑事警察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11. 曾福安,我國菸酒專賣制度之演進,國立政治大學財政學系碩士論文,2001年。
    12. 黃榆楹,競爭法與政府採購法對於圍標、綁標行為規範之比較研究,國立臺北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13. 黃國源,兩岸政府採購法之比較研究,中國文化大學法律學研究所在職班碩士論文,2008年。
    14. 馮世墩,公共工程採購刑事責任之研究–以圍標與綁標行為為核心,東吳大學法律學系碩士在職專班法律專業組碩士論文,2018年。
    15. 廖傳賀,圍標犯罪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年。
    16. 劉伍珮,合意圍標之法律責任分析:以廠商違反政府採購法第87條第4項為例,國立臺北大學犯罪研究所碩士論文,2019年。
    17. 鍾宏彬,法益理論的憲法基礎,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四)研究報告
    1. 行政院研考會編印,國營事業是否適用政府採購相關法規之研究,2010年2月,頁1–107。
    2. 行政院國家發展委員會編印,國營事業110年度工作考成總報告,2021年,頁1–66。

    (五)網路資料

    1. 王定傳,台塑採購弊案 3人判賠9746萬,自由時報,2017年3月15日,https://ec.ltn.com.tw/article/paper/1085885, 最後造訪日:2021年9月26日。
    2. Nagao Kunaw (2021)。〈CPTPP是什麼?五個QA快速了解〉,《公視新聞網》: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46236 ,最後造訪日:2022年6月23日。
    3. 孔渠(2021)。〈當年加入WTO竟讓米酒價格狂飆9倍!揭秘台灣30年來的經貿談判血淚史〉,《風傳媒》:https://www.storm.mg/lifestyle/3539587?page=1 ,最後造訪日:2022年6月21日。
    4. 孔渠,電子業「護國神山」是怎麼來的?四十多年前蔣經國一句話改變台灣命運,風傳媒,2021年12月22日,https://www.storm.mg/lifestyle/4112164?mode=whole ,最後造訪日:2023年2月12日。
    5. 丘采薇(2021)。〈蔡英文:cptpp成員國皆開放美豬 將檢視台灣是否有決心〉,《聯合報》:https://udn.com/news/story/12539/5895488 ,最後造訪日:2022年2月2日。
    6. 布魯斯帕迪,李平譯。〈法律上兩種平等無法調和與共存〉,《多倫多大紀元時報》:https://www.epochtimes.com/b5/20/4/23/n12055762.htm#:~:text=根據憲章,實質平,人享受這種優待%E3%80%82,最後造訪日:2022年12月26日。
    7. 朱漢崙(2021)。〈張兆順、胡光華續任兆豐金董總〉,《工商時報》:https://ctee.com.tw/news/finance/444696.html ,最後造訪日:2021年10月25日。
    8. 行政院國情簡介(2022)。〈行政院〉:https://www.ey.gov.tw/state/6A206590076F7EF/8b5032af-1a67-4c02-bd16-8791aa459cd2 ,最後造訪日:2022年6月21日。
    9. 李昱菫,拉法葉弊案新進展 北檢追回軍火商汪傳浦不法所得3.2億,TVBS新聞網,2023年2月2日,https://tw.news.yahoo.com/拉法葉弊案新進展-北檢追回軍火商汪傳浦不法所得3-2億-091541523.html ,最後造訪日:2023年2月9日。
    10. 李建興、許秀惠、黃家慧,義美憑什麼紅,今周刊,2015年3月25日,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80408/post/201503250001/ ,最後造訪日:2022年7月3日。
    11. 吳奕辰譯(2014)。〈國際:縮短貧富差距?新自由主義(neo-liberalism)簡史〉,《公益交流站》:https://npost.tw/archives/6338 ,最後造訪日:2021年10月15日。
    12. 林哲良(2007)。〈皇田勇闖原廠供應鏈,嘗盡甜頭〉,《今周刊》: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183008/post/200705310027/ ,最後造訪日:2022年6月19日。
    13. 姚惠珍,獨家揭密 王瑞瑜肅貪 台塑總座24天下台 集體收賄 20人免職,蘋果日報,2015年7月27日,https://tw.appledaily.com/headline/20150727/4ARW3E2BUZ5RMGR4HQG5RR7HRQ/, 最後造訪日:2021年9月26日。
    14. 財政部統計處全球資訊網(2019)。《108年財政統計年報》:https://www.mof.gov.tw/singlehtml/285?cntId=55d36c8da8f44a158ba3e800b46c2488, 最後造訪日:2020年12月6日。
    15. 高希均(1984)。〈市場經濟〉,《天下雜誌33期》:https://www.cw.com.tw/article/5103531 ,最後造訪日:2021年10月4日。
    16. 張升星,司法改革的「加法」與「減法」,ETTODAY雲論,2018年7月9日,https://forum.ettoday.net/news/1207402 ,最後造訪日:2023年1月29日。
    17. 張正修,習近平走回計劃經濟?,2020年9月21日,民報,https://tw.news.yahoo.com/專欄-習近平走回計劃經濟-031000510.html ,最後造訪日:2023年2月14日。
    18. 陳蔚銘(2021)。〈星巴克真正釀的不是咖啡,而是這個?!看三間傳統產業如何善用科技改善體驗、起死回生!〉,《創新拿鐵》:https://startuplatte.com/2021/05/20/big-data-starbucks/ ,最後造訪日:2022年6月19日。
    19. 陳璽鈞 盧松佑 張書堯,修正刑法一百條 "解放"台灣言論自由,華視新聞網,2021年11月13日,https://news.cts.com.tw/cts/society/202111/202111132062251.html ,最後造訪日:2023年3月22日。
    20. 康文柔(2014)。〈郭台銘:民主不能當飯吃〉,《中國時報》: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509000782-260102?chdtv ,最後造訪日:2022年7月3日。
    21. 華舜嘉、林明達,酒精國家隊!6大酒廠超團結抗疫 貢獻酒瓶、停產金雞母,三立新聞網,2020年3月8日,https://www.setn.com/News.aspx?NewsID=703567 ,最後造訪日:2023年1月17日。
    22. 曾學仁(2021)。〈特別預算多靠舉債 每人國債負擔攀升至 24.9 萬〉,《HINET 生活誌》:https://times.hinet.net/news/23517482, 最後造訪日:2021 年 9 月 26 日。
    23. 黃大衛、何正鳳(2022)。〈海尼根併購維士比酒廠!成台灣首家國際釀酒商〉,《三立新聞網》:https://tw.news.yahoo.com/海尼根併購維士比酒廠-成台灣首家國際釀酒商-022041147.html ,最後造訪日:2022年8月24日。
    24. 黃以敬(2013)。〈塑化劑事件始末〉,《自由時報》:https://news.ltn.com.tw/news/focus/paper/722936 ,最後造訪日:2022年7月3日。
    25. 黃裕元,故事》模糊不清、卻深深震懾臺灣社會四十餘年的巨靈——戒嚴法,自由評論網,2018年1月30日,https://talk.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2326833,最後造訪日:2023年3月22日。
    26. 費良勇,日本的三次脫亞入歐,大紀元,2019年2月17日,https://www.epochtimes.com/b5/19/2/16/n11050067.htm ,最後造訪日:2023年1月8日。
    27. 董美琪,「酒精國家隊」來了!蘇貞昌FB:我下令農委會加入 每月再產400萬瓶,ETtoday新聞雲,2020年3月28日,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200328/1678999.htm ,最後造訪日:2023年1月21日。
    28. 葉臻,桃園2偵查隊長與黑道宴飲未報備 記過調非主管職,中央社,2023年1月27日,https://tw.news.yahoo.com/桃園2偵查隊長與黑道宴飲未報備-記過調非主管職-162411216.html ,最後造訪日:2023年1月28日。
    29. 楊應超,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永不滿足,別懼失敗,遠見雜誌,2019年8月29日,https://www.gvm.com.tw/article/68012 ,最後造訪日:2023年2月12日。
    30. 楊芙宜(2019)。〈中國民企被迫姓黨經濟動能熄火〉,《自由時報》:https://news.ltn.com.tw/news/focus/paper/1268185 ,最後造訪日:2022年7月3日。
    31. 廖梓翔(2020)。〈這裡很重要!《富比士》專文介紹稱台為「近代的地理樞紐」〉,《yahoo!新聞》:https://tw.news.yahoo.com/這裡很重要-富比士-專文介紹-稱台為-近代的地理樞紐-004254519.html ,最後造訪日:2022年6月21日。
    32. 遠見編輯部(2021)。〈「龐氏騙局」主謀馬多夫過逝!他如何玩出兩兆元的世紀詐欺案?〉,《遠見雜誌電子報》:https://www.gvm.com.tw/article/78975 ,最後造訪日:2022年6月16日。
    33. 劉俞青(2013)。〈黑新油風暴崩解頂新五千億食品帝國?〉,《今周刊》: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80392/post/201311070020/ ,最後造訪日:2022年7月3日。
    34. 謝錦芳,名人真心話2》從全球供應鏈談企業佈局 吳中書:台積電怎麼可能鎖在台灣?,風傳媒,2023年1月7日,https://www.storm.mg/article/4686043 ,最後造訪日:2023年1月8日。
    35. 鄭琪芳(2021)。〈稅收成長 中央政府總預算可望連4年未舉債〉,《自由時報》: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3680367, 最後造訪日:2021年9月26日。
    36. 蘇嘉維,多路並進 創惟大啖Type-C商機,2023年2月13日,工商時報,https://ctee.com.tw/news/tech/806567.html ,最後造訪日:2023年2月16日。
    37. George,淨零轉型被忽視的重要拼圖:只佔總政府公共採購金額0.6%的「綠色採購」,2022年10月30日,The News Lens關鍵評論網,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75558 ,最後造訪日:2023年2月16日。

    (六)行政函釋

    1. 立法院公報第86卷第24期委員會紀錄。
    2. 立法院院會紀錄,立法院公報第90卷,第5期,3139號第2冊,2001年。
    3.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87)工程企字第8711552號函。
    4.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88)工程企字第8805761號函。
    5.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88)工程企字第8809834號函。
    6.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88)工程企字第8810394號函。
    7.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88)工程企字第8811260號函。
    8.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88)工程企字第8812604號函。
    9.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88)工程企字第8813028號函。
    10.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89)工程法字第89023741號函。
    11.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100)工程企字第10000303050號函。
    12.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工程企字第10200014330號函。
    13.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111年12月23日工程企字第1110100798號函。
    14. 法務部101年3月1日法律字第10103101400號函。

    (七)司法解釋與裁判

    1. 大法官第297號解釋。
    2. 大法官第448號解釋。
    3. 大法官第540號解釋。
    4. 行政法院27年裁字第22號判例。
    5. 行政法院88年度裁字第234號裁定。
    6. 行政法院五十八年判字第二七0號判例。
    7. 行政法院六十一年裁字第一五九號判例。
    8. 最高法院19年台上字第18380號判例。
    9. 最高法院61年台上字第1672號判例。
    10. 最高法院94年度台上字第1000號刑事判決。
    11. 最高法院97年度台上字第1430號刑事判決。
    12. 最高法院94年度台上字第2365號刑事判決。
    13. 最高法院97年度台上字第5633號刑事判決。
    14. 最高法院97年台上字第6855號刑事判決。
    15. 最高行政法官97年5月分庭長法官聯席會議(二)。
    16. 最高法院99年度上訴字第1771號刑事判決。
    17. 最高法院99年度台上字第3425號刑事判決。
    18. 最高法院99年度台上字第6983號刑事判決。
    19. 最高法院100 年度臺上字第224號刑事判決。
    20. 最高法院100年度台上字第3058號刑事判決。
    21. 最高法院100 年度臺上字第6650號判決。
    22. 最高法院101年度台上字第1125號刑事判決。
    23. 最高法院101年台上字第4597號刑事判決。
    24. 最高法院101 年度臺上字第5879號判決。
    25. 最高法院101年度台上字第6035號刑事判決。
    26. 最高法院102年度台上字第70號刑事判決。
    27. 最高法院102年度台上字2066號刑事判決。
    28. 最高法院102年度台上字第3567號刑事判決。
    29. 最高法院103年度台上字第414號刑事判決。
    30. 最高法院103年度台上字第2473號刑事判決。
    31. 最高法院103年度台上字第2754號刑事判決。
    32. 最高法院104年度台上字第1255號刑事判決。
    33. 最高法院104年度台上字第1739號刑事判決。
    34. 最高法院104年度台上字第1801號刑事判決。
    35. 最高法院105年度台上字第2609號刑事判決。
    36. 最高法院105年度台上字第3245號刑事判決。
    37. 最高法院107年度台上字第823號判決。
    38. 最高法院108年台上字第2983號刑事判決。
    39. 最高法院110年度台上字第3617號刑事判決。
    40. 最高法院110年度台上字第4735號刑事判決。
    41. 最高法院111年度台上字第4264號刑事判決
    42.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91年上訴字第2064號刑事判決。
    43. 臺灣高等法院93年度上易字第1957號刑事判決。
    44. 臺灣高等法院95年度重上字第258號判決。
    45. 臺灣高等法院95年度上訴字第1648號刑事判決。
    46.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110年上訴字857號刑事判決。
    47. 臺灣高等法院101年度上訴字第510號刑事判決。
    48. 臺灣高等法院102年度上訴字第2238號刑事判決。
    49.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103年度上更(一)字第40號刑事判決。
    50. 臺灣高等法院104年度法律座談會刑事類提案第18號。
    51. 臺灣高等法院花蓮分院104年度上訴字第139號刑事判決。
    52. 臺灣高等法院107年度上字第1373號判決。
    53.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108年度上易字第85號刑事判決。
    54. 臺灣高等法院108年度上訴字第1690號刑事判決。
    55.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109年度上訴字第917號刑事判決。
    56.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93年度易第794號刑事判決。
    57. 臺灣南投地方法院96年度簡上字第1號刑事判決。
    58.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98年度訴字第417號刑事判決。
    59.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98年度訴字第393號刑事判決
    60.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98年度訴字第939號刑事判決。
    61.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99年訴字第1801號刑事判決。
    62.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101年訴字第947號刑事判決。
    63.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102年度上易字第538號刑事判決。
    64.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104年度訴字第2340號刑事判決。
    65. 福建高等法院金門分院107年度上易字第12號刑事判決。
    66. 臺灣宜蘭地方法院111年度訴字第429號刑事判決。
    67. 臺灣台中地方法院111年度簡字第1393號刑事簡易判決。
    68.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111年度嘉簡字第990號刑事簡易判決。
    69.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111年度簡字第2465號刑事簡易判決。
    70. 臺灣台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緩起訴處分書108年度偵字第9692號。
    71. 臺灣台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緩起訴處分書110年度偵字第24506號。
    72. 臺灣台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緩起訴處分書111年度偵字第3554號。

    下載圖示 校內:立即公開
    校外:立即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