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 |
楊書琴 Yang, Shu-chin |
|---|---|
| 論文名稱: |
胚胎幹細胞研究之憲法容許性 Constitutionality of Methods of Generating Embryonic Stem Cells |
| 指導教授: |
蔡維音
Tsai, Wei-In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 系所名稱: |
社會科學院 - 法律學系 Department of Law |
| 論文出版年: | 2007 |
| 畢業學年度: | 95 |
| 語文別: | 中文 |
| 論文頁數: | 147 |
| 中文關鍵詞: | 全能性幹細胞 、胚胎幹細胞 、生命權 、胚胎 、人性尊嚴 、研究自由 |
| 外文關鍵詞: | embryo, totipotent stem cells, embryonic stem cells, freedom of research, right to life, human dignity |
| 相關次數: | 點閱:131 下載:4 |
| 分享至: |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胚胎幹細胞研究由於其高度發展可能性與倫理爭議而受到廣泛的重視,然而相較於其他各國如德國、美國,有明確的法規範管制胚胎幹細胞研究,我國只有法規草案與倫理委員會的決議,惟胚胎幹細胞研究涉及了研究者的研究自由與胚胎的權利或利益,法規草案或倫理委員會的決議顯係不足。
傳統取得胚胎幹細胞之方式之所以備受批評,就是因為研究者取得胚胎幹細胞之同時,也會摧毀胚胎,進而引發胚胎是否為人?胚胎是否享有憲法權利如人性尊嚴、生命權與人格權?這些問題或許不是那麼容易回答,但本文試圖提出回答。而面對各式各樣的質疑,研究者也試圖去找出新的取得胚胎幹細胞之方法,例如提早在胚胎之八細胞期時取出胚胎幹細胞,或者自以核轉植技術製造、並關閉Cdx2基因之胚胎取出胚胎幹細胞。然而是否這些新方法就無憲法上的疑慮呢?
本文試圖從建構胚胎的保護體系開始,並且將焦點放在現有的取得方式上,包括傳統的與新的。以取得胚胎幹細胞之方式作類型化,依據憲法所規定之基本權利與本文提出之胚胎保護體系,檢驗胚胎幹細胞研究之憲法容許性。
Because of potentiality of embryo development and ethical disputes, researches on embryonic stem cells are paid much attention extensively. Comparing with some other countries, such as Germany and United Kingdom, it is obvious that there are clear regulations to regulate researches on embryonic stem cells, but only draft bills and decisions of ethical committees in Taiwan. Since it is involved with researcher’s freedom of research and embryo’s rights or interests, hence only draft bills and decisions of ethical committees will not enough to regulate these related activities.
Conventionally, while fetching embryonic stem cells, donor embryo is often damaged to unable keep alive, and this is the reason why this method is so highly criticized. Is an embryo a human being? Does an embryo have constitutional rights, such as human dignity, right to life, and right of personality? These questions are hard to be answered. Facing these different challenge and dilemma, researchers also try to find out some other new methods to acquire embryonic stem cells. For example, these cells could be obtained from earlier 4-cell stage, and generated from nuclear transfer-derived pluripotent embryonic stem cells originated from cloned Cdx2-deficient blastocysts.
However, with these newly developed methods, if there would be no more concerns or doubts on related constitutional principles? Efforts here are made on constructing a protection system for embryos, including focusing on the methods of harvesting embryonic stem cells with either conventional or newly developed ones. According to the constitutional rights and protection system of embryos constructed here, plus categorized methods of obtaining embryonic stem cells, constitutional permission of research on embryonic stem cells are examined in this thesis.
一、中文(依作者姓氏排列)
(一)專書
田蔚城主編,《生物技術的發展與應用》,九州,台北,1998.2。
吳庚,《憲法的解釋與適用》,修訂版,自刊,2003.9。
李惠宗,《憲法要義》,元照,台北,2001.8。
李震山,《人性尊嚴與人權保障》,元照,台北,2002。
李震山,《多元、寬容與人權保障—以憲法未列舉權之保障為中心》,元照,台北,2005.10。
林子儀、蔡明誠主編,《基因技術挑戰與法律回應:基因科技法律研討會論文集》,學林,台北,2003。
林山田,《刑法各罪論(上)》,自刊,1999。
林火旺,《倫理學》,五南,台北,1999。
法治斌、董保城合著,《憲法新論》,元照,台北,2004.10。
施啟揚,《民法總則》,自刊,1996.4。
翁岳生,《行政訴訟法逐條釋義》,初版,五南,台北,2003.5。
許育典,《法治國與教育行政》,高等教育,台北,2002。
葉俊榮、雷文玫、楊秀儀、牛惠之、張文貞等合著(12),《天平上的基因》,元照,台北,2006.7。
路易斯.波伊曼著,江麗美譯,《生與死:現代道德困境的挑戰》,桂冠,台北,1995。
裴雪濤,《幹細胞技術》,五南,台北,2003。
蔡維音,《社會國之法理基礎》,正典,台南,2001。
蔡墩銘,《生命與法律》,翰蘆,台北,2000。
德沃金著,《生命的自主權》,商周,台北,2002。
劉幸義主編,《多元價值、寬容與法律:Arthur Kaufmann教授紀念集》,五南,台北,2003。
顏厥安,《法與實踐理性》,允晨文化,台北,1998。
顏厥安,《鼠肝與蟲臂的管制 : 法理學與生命倫理論文集》,元照,台北,2004。
Arthur Kaufmann著,劉幸義等合譯,《法律哲學》,五南,台北,2000。
Keith L. Moore, T. V. N Persaud著,邱美妙、王淑慧編譯,《Moore 人體胚胎學:以臨床為導向的胚胎學》,合記,台北,2004。
(二)碩士論文
林維信,《論基因技術之法律管制—以國際規範、立法例及法意識分析為中心》,文化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6。
吳宗憲,《複製人法制化之研究》,東海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7。
邱玟惠,《臍帶血幹細胞及其衍生物之法律地位》,東吳大學法律學系法律專業碩士班碩士論文,2005.7。
周振宇,《人類胚胎幹細胞研究規範之合憲性探討》,台北大學法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7。
孫玉苓,《人類胚胎幹細胞研究之法律管制及發明之專利保護》,交通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7。
蔡瑞傑,《胚胎幹細胞治療複製可專利性之研究》,輔仁大學法律學系研究所論士論文,2005.6。
廖哲宏,《論研究自由基本權之保障與限制—以榮陽團隊執行人類第四號染色體定序計畫為中心》,成功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7。
劉承慶,《生物科技智慧財產權歸屬之研究—以人體組織所衍生之權利為中心—》,成功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1。
劉端鈺,《人類胚胎基因治療之法許可性》,成功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7。
謝孟儒,《從憲法保障人民基本權利之觀點論死刑之存廢》,天主教輔仁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05.7。
顏見璜,《論我國幹細胞法之建構》,文化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
(三)期刊
王富仙,〈受精卵法律地位之探索〉,法學叢刊46卷3期,2001.7。
王富仙,〈生殖細胞法律地位之探索〉,月旦法學雜誌138期,2006.11。
牛惠之、雷文玫,<生物科技發展脈絡下之胚胎議題—一個法規範穩定思維的觀點>,律師雜誌285期,2003.6。
艾立勤,〈研究胚胎幹細胞之道德爭議〉,應用倫理研究通訊20期,2001.10。
艾立勤,〈四倫理原則在胚胎幹細胞議題中之不足〉,應用倫理研究通訊22期,2002.4。
甘添貴,<人工流產與殺害嬰兒>,台灣本土法學19期,2001.2。
石凱元,〈研究與倫理—淺談胚胎幹細胞之規範〉,萬國法律140期,2005.4。
朱世霓,〈英國有關複製人立法及胚胎幹細胞研究爭議發展始末及評析〉,科技法律透析14卷3期,2002.3。
伍偉華,〈人類胚胎幹細胞之利用與胚胎基本權之保障—以憲法比例原則為中心〉,憲政時代31卷3期,2006.1。
李素楨,〈胎兒生命權和生存價值的案例分析〉,應用倫理研究通訊17期,2001.1。
李建良,<論學術自由與大學自治之憲法保障—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380號解釋及相關問題之研究>,《憲法理論與實踐(一)》,台北;學林,1999。
李震山,<個人研究基因科技法律問題逼遇之難題與未來研究方向—向以基本權利保障為研究範圍>,生物科技與法律研究通訊9期,2001.1。
李震山,2002,<胚胎基因工程之法律涵意—以生命權保障為例>,台大法學論叢31卷3期,2002.5。
李震山,〈人性尊嚴〉,法學講座17期,2003.5。
吳秀瑾,<人類胚胎研究的倫理課題>,應用倫理研究通訊18期,2001.4。
吳秀瑾,<人類胚胎幹細胞研究的道德課題:女性主義觀點>,應用倫理研究通訊,22期2002.4。
吳明義,〈胚胎幹細胞之認識與應用〉,生物醫學新知12期,2002.3-4。
何建志,〈胚胎植入前遺傳診斷的倫理與法律問題〉,生物科技與法律研究通訊3期,1999.7。
何建志,〈反反胚胎商品化的一些法律論證〉,律師雜誌285期,2003.6。
周志宏,<學術自由之過去、現在、未來>,收於《台灣憲法之縱剖橫切》,台北:元照,2002。
洪士杰,〈成人幹細胞:骨髓間葉幹細胞的研究與應用〉,生物產業14卷2期,2003.6。
許育典,<學術自由作為大學法制的核心建構—二一退學憲法爭議的省思>,收於《當代公法新論(上):翁岳生教授七秩誕辰祝壽論文集》,台北;元照,2002。
徐佐銘,<醫療、倫理與政治的角力:人類幹細胞研究的論戰>,應用倫理研究通訊18期,2001.4。
陳文吟,〈由胚胎幹細胞研究探討美國專利法上「道德」實用性因應生物科技的必要性〉,台北大學法學論叢49期, 2001.12。
陳宜中,〈人類胚胎幹細胞研究的倫理課題〉,國家發展研究2卷1期,2002.12。
陳婉昕,〈人類胚胎幹細胞的應用潛力與研發現況〉,生物產業14卷2期,2003.6。
陳英鈐,<人類胚胎幹細胞研究的法議題>,政大法學評論67期,2001.9。
陳英鈐,<德國對胚胎幹細胞研究的管制:幹細胞法的意義>,應用倫理研究通訊22期,2002.4。
陳英鈐,<胚胎植入前基因檢測的憲法問題>,生物科技與法律研究通訊14期,2002.4。
陳英鈐,<人類胚胎幹細胞研究的法問題—胚胎的基本權利地位>,律師雜誌285期,2003.6。
陳英鈐,<人類胚胎幹細胞研究的憲法問題>,台北大學法學論叢56期,2005.6。
陳英鈐譯,〈生物學與生殖醫學的憲法界限〉,台大法學論叢33卷3期,2004.5。
陳英鈐譯,〈人類胚胎幹細胞研究:跨文化的觀點〉,清華科技法律與政策論叢2卷3期,2005.9。
陳敏慧,〈複效性幹細胞與多效性幹細胞的應用〉,生物醫學報導5期,2001.1。
陳堂麒,〈通向幹細胞產業—臍帶血銀行當跳板〉,生技時代12期,2002.10。
陳堂麒,〈打開生命之源—幹細胞完全解讀〉,生技時代12期,2002.10.
陳瑤華,<人類胚胎幹細胞研究的道德爭議—從德國教育及研究部最新的觀點說起>,應用倫理研究通訊18期,2001.4。
陳愛娥,<憲法對未出生胎兒的保護—作為基本權保護義務的一例來觀察>,政大法學評論58期,1997.12。
張立明,〈人類胚胎幹細胞的倫理考量〉,醫學教育8卷2期,2004.6。
張昇平,<胚胎實驗道德倫理與應用>,應用倫理研究通訊18期,2001.4。
黃效民,〈幹細胞之研究與應用〉,國家衛生研究院研簡訊6卷4期,2001.7。
彭瓊芳,<幹細胞移植與管理>,律師雜誌285期,2003.6。
曾叔瑜,<人類胚胎在法律上之地位及其保護>,法令月刊54卷6期,2003.6。
程明修,<胎兒與生命權保障主體性間之憲法論證難題>,東吳大學法律學報13卷2期,2002.2。
程明修,〈遺傳基因工程之公法規制--以人工生殖技術(無性生殖,asexual reproduction)為中心〉,全國律師2卷3期,1999.3。
程明修,〈歐洲「人權暨生物醫學公約」與人類胚胎幹細胞之研製管制〉,月旦法學65期,2000.10。
雷文玫,<解構我國胚胎保護規範體系—發現父母生育自主的地位>,台大法學論叢33卷4期,2004.7。
蔡宗珍,〈人性尊嚴之保障作為憲法基本原則〉,月旦法學雜誌45期,1999.2。
蔡宗珍,〈人體基因科技研究自由及其界限〉,台灣法學會學報20期,1999.11。
蔡維音,<人體基因實驗所涉及之法益侵害>,生物科技與法律研究通訊9期,2001.1。
蔡維音,<「擬似權利主體」之法律意涵—重新建構人類基因之法律定位>,成大法學2期,2001.12。
蔡維音,<德國基本法第一條「人性尊嚴」規定之探討>,http://myweb.ncku.edu.tw/%7Eweintsai/socialfarm.html。
蔡維音,<「人性尊嚴」作為人類基因工程之基礎法律規範理念--「人性尊嚴」作為法律概念其內涵開展之可能性>,http://myweb.ncku.edu.tw/%7Eweintsai/socialfarm.html。
蔡維音,<人類基因科技下之法益保護--「擬似權利主體」之提案與相關法制雛型>,http://myweb.ncku.edu.tw/%7Eweintsai/socialfarm.html。
蔡瑞芳,〈成人幹細胞之擴展(體外培養)及臨床應用,生物產業14卷2期,2003.6。
歐永銘,〈人類胚胎幹細胞之研究發展與法學省思〉,法官協會雜誌6卷2期,2004.12。
鍾芳樺、黃舒芃,<德國與奧地利基因科技法之初步比較>,生物科技與法律研究通訊5期,2001.5。
魏汎娟,<胚胎幹細胞研究所引發爭議之討論>,生物科技與法律研究通訊11期,2001.7。
二、外文
(一)英文
Chung, Y. et al. Embryonic and extraembryonic stem cell lines derived from single mouse blastomeres. Nature, Vol 439, 12.1.2006.
Hurlbut, W.B. Ethics, Public Policy and Law: The Stem Cell Debate in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nd the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 22 J. Contemp. Health L. & Pol’y 458.
Meissner, A. & Jaenisch, A. Generation of nuclear transfer-derived pluripotent ES cells from cloned Cdx2-deficient blastocysts. Nature, Vol 439, 12.1.2006.
(二)德文
Iliadou, Ekaterini: Forschungsfreiheit und Embryoenschutz: eine verfassungs- und europarechtliche Untersuchung der Forschung an Embryonen, Berlin: Duncker und Humblot, 1999.
Keller, Rolf/ Günther, Hans-Ludwig/ Kaiser, Peter: Embryonenschutzgesetz: Kommentar zum Embryonenschutzgesetz.
Klopfer, Karsten: Verfassungsrechtliche Probleme der Forschung an humanen pluripotenten embryonalen Stammzellen und ihre Würdigung im Stammzellgesetz, Berlin: Duncker und Humblot, 2006.
Maurer, Hartmut: Staatsrecht, München 1999.
三、網站
1.http://bundesrecht.juris.de/,造訪日期:2006.12.16。
2. http://dohlaw.doh.gov.tw/Chi/Default.asp,行政院衛生署衛生法令查詢系統,造訪日期:2006.12.19。
3. http://www.sciscape.org/,造訪日期:2006.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