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 |
駱宜凰 Lo, Yi-Huang |
|---|---|
| 論文名稱: |
跨域治理機制之研究:高高屏區域合作聯盟的分析 Research on Governance of Cross-boundaries Institution:An Analysis of Kao-Kao-Ping regional alliance |
| 指導教授: |
丁仁方
Ting, Jen-Fang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 系所名稱: |
社會科學院 - 政治經濟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Political Economy |
| 論文出版年: | 2011 |
| 畢業學年度: | 99 |
| 語文別: | 中文 |
| 論文頁數: | 160 |
| 中文關鍵詞: | 跨域治理 、高高屏 、區域聯盟 |
| 外文關鍵詞: | cross-boundaries governance, Kao-Kao-Ping, regional alliance |
| 相關次數: | 點閱:133 下載:4 |
| 分享至: |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面對當前國際政經發展的全球化與台灣社會變遷的加速,台灣除了努力提升本身的競爭力,也必須兼顧轄內區域的均衡發展。因此地方政府無法繼續封閉固守於單一行政區域的事務,複雜多元的議題焦點隨著資訊發達擴散到各個區域,如資源、交通、環境、經濟發展等,其涵蓋範圍早已超越單一縣市,成為跨部門、跨區域的政治或經濟社會議題。因此,在學理上有關地方政府的研究已逐漸聚焦在「跨域治理」之上,此即地方政府必須基於區域的互利與共榮,採取協力合作邁向共同目標。具體做法便是藉由成立區域合作聯盟的溝通平臺,推動共同治理,透過跨域治理機制來處理跨區域合作中行動者眾多、議題脈絡複雜多元而產生的問題和衝突。因此本文的研究著重於如何透過治理架構整合跨區域資源、消除區域衝突、增加合作誘因,進一步帶動區域整體的均衡發展,這將是台灣縣市合併規劃後期盼達成的願景之一。本文擬以南台灣的「高高屏區域合作聯盟」進行個案研究分析,深入理解與探討其跨域機制之架構規範內容、運作概況、和各行動者之間的競合模式,並推導出高高屏跨區域合作機制的概況與面臨的障礙,以及未來跨域治理在體制規劃、規範建構、和網絡治理上的發展策略,以供未來縣市之間推動跨域治理機制的經驗規範。
Facing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 and the speeding social change in the country, Taiwan’s government must not only improve the competitiveness, but also takes the balance of every region into accounts. The regional governments can’t keep focusing on the affairs of one city because the complex issues such as resources, traffic,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spread to every region with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upgrading. The scope of these issues exceeds one single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and that means political and economic problems change into cross-department and cross-region topics. Hence, some researches on local government gradually focus on the theory about “Cross-boundaries governance”. “Cross-boundaries governance” represents that local governments basing on the mutual dependence should take collaborative actions moving forward to their common goals. The specific method is to establish a communication platform for the region alliance and to promote the cooperative governance. Local governments can deal with the conflicts coming from numerous stakeholders and complex issues by setting the cross-boundaries institution. As a result, the research concentrates on how to integrate resources, how to eliminate regional conflicts, how to increase the inducement of cooperation, and how to drive an overall balanced development within a region. That would be an important perspective after consolidation between city and county in the end of the year. The author would analyze the case of “Kao-Kao-Ping region alliance” in the south Taiwan. The procedures are first, to understand the structure, normative regulations, and operations of the case, second, conclude the general situation and barriers of this institution, third, propose the strategy of organizational planning, standard formulating, and network governance for “Kao-Kao-Ping region alliance”. Finally, the experiences of Kao-Kao-Ping cooperation can also provide a guideline for other regions planning their cross-boundaries institution in the future.
壹、中文部份
一、專書
林水波、李長晏:《跨域治理》,(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
趙永茂、孫同文、江大樹:《府際關係》,(臺北:元照出版社,2001年)。
趙永茂:《中央與地方權限劃分的理論與實際:兼論台灣地方政府的變革方向》,(臺北:翰蘆,增訂三版,2002)。
黃鉦堤:〈德國區域公署制度之研究:兼論其對我國地方自治之啟示〉,《地方政府論叢:薄慶玖教授榮退論文集》,(臺北:五南,1999),頁377-417。
林文清:《地方自治與自治立法權》,(臺北:揚智出版,2004)。
North, D. G.原著,劉瑞華,《制度、制度變遷與經濟成就》 (臺北:時報文化,1994)。
二、政府資訊
全國法規資料庫:〈中華民國憲法〉,網址: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A0000001 (瀏覽日期:2010年11月22日)。
全國法規資料庫:〈地方制度法〉,網址: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A0040003(瀏覽日期:2010年11月22日)。
全國法規資料庫:〈行政程式法〉,網址: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A0030055(瀏覽日期:2010年11月22日)。
全國法規資料庫:〈財政收支劃分法〉,網址:
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G0320015(瀏覽日期:2010年
11月22日)。
全國法規資料庫:〈區域計畫法施行細則〉,網址:
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D0070031(瀏覽日期:2010
年11月22日)。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推動縣市改制,落實區域均衡發展>,網址:http://www.ey.gov.tw/ct.asp?xItem=55730&ctNode=2313&mp=1 (瀏覽日期:2010年6月12日)。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花東區域發展與跨域治理論壇>,網址: http://www.rdec.gov.tw/ct.asp?xItem=4529656&ctNode=14639&mp=100(瀏覽日期:2010年10月10日)。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國土空間發展策略計畫(核定本) 摘要〉,網址:http://www.cepd.gov.tw/m1.aspx?sNo=0011780&key=&ex=%20&ic= (瀏覽日期:2010年9月27日)。
臺北市政府:<臺北市年鑑2004>,網址:http://tcgwww.taipei.gov.tw/ct.asp?xItem=55554&ctNode=5836&mp=100038 (瀏覽日期2010年10月5日)。
北臺區域發展推動委員會:<北臺區域發展推動委員會辦理情形說明>,網址:http://www.ntdc.org.tw/1-1.php (瀏覽日期:2010年5月3日)。
台北市政府:《北臺灣區域合作推動經驗》,(台北市:台北市政府,2006),頁26-27。
北臺區域發展推動委員會:<北臺區域發展推動委員會辦理情形說明>,網址:http://www.ntdc.org.tw/1-1.php (瀏覽日期:2010年9月22日)。
臺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北臺領航-北臺區域整合發展二部曲》,(臺北:臺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2009),頁26-33。
台中市政府:〈臺中縣市業務聯繫會報實施要點〉,網址:http://www.tccg.gov.tw/law/upload/13-3-24-02.doc (瀏覽日期:20109月29日)。
台中縣政府計畫處:〈縣市業務聯繫會報提案辦理情形彙總表〉,網址:http://www.taichung.gov.tw/planning_o/download/download.asp?bid=62 (瀏覽日期:2010年6月19日)。
台中市政府新聞局:〈中部縣市研商區域合作,推動產業發展〉,網址:http://www.tccg.gov.tw/sys/msg_control?mode=viewnews&ts=45a5e4a6:1736&theme=tccg&layout (瀏覽日期:2010年10月24日)。
鄭宗惠:〈台中縣市業務聯繫會報達成多項協議〉,台中日報(台中縣),2009年12月31日。
高雄縣政府計畫處:<八十五年第一次高高屏交換意見紀錄>,網址:
http://plan.kscg.gov.tw/index.asp (瀏覽日期:2010年5月16日)。
高雄市政府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高高屏首長暨主管會報發展>,網址:
http://rdec.kcg.gov.tw/cooperation/cooperation.php (瀏覽日期:2010年5月16日)。
高雄縣政府:〈高高屏三縣市96年第1次首長暨主管會報紀錄〉,網址:http://plan.kscg.gov.tw/01Aboutus/2/record_word/96-1kkp.doc (瀏覽日期:2010年10月19日)。
內政部營建署市鄉規劃局:《96年度國土規劃總顧問技術報告》,(臺北:內政部營建署,2008),頁13-2。
三、期刊、研討會論文
王瑞峯:<我國區域合作聯盟建構之現狀與未來:美國區域議會(RCs)發展經驗的啟示>,第三屆地方自治與民主發展:2009 年縣市長選舉與地方發展學術研討會,2009。
江岷欽、孫本初、劉坤億:<地方政府間策略性夥伴關係建立之研究>,臺北市政府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委託,市政專題研究報告第333輯(2003)。
呂育誠:〈高高屏府際合作制度建構與整合之研究〉,高雄市都市計劃委員會主辦:高高屏永續治理研討會,2008。
林水波:<提升台灣地方政府能動力之研究-以建立區域治理機制之觀點>,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2002)。
林慈玲,〈日本的廣域行政〉,《研考雙月刊》,第32 卷第5 期(2008),頁56。
李宗勳、鄭錫鍇:<知識經濟時代的新治理模式─歐陸新治理(modern governance)的觀點>,知識經濟與政府施政學術研討會,2001。
李長晏:〈全球化治理:地方政府跨區域合作分析〉,《研考雙月刊》,第28卷第5期(2004):頁55-65。
李長晏、詹立煒:<論地方自治團體跨區域管理協議之可行性>,臺灣公共行政與公共事務系所聯合會(TASPAA 第二屆年會)主辦《多元環境下公共治理的新定位學術研討會》,2004年6月。
李長晏主持:<府際合作制度之規劃研究>,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2006年)。
李長晏:<英國跨域治理的制度發展>,《研考雙月刊》,第32卷5期(2008),頁32-45。
李長宴、曾淑娟:<北臺與高高屏區域聯盟治理營運之比較>,《臺灣民主季刊》,第6卷第2期(2009),頁1-60。
曾淑娟:《區域聯盟治理運營之比較:以北臺與高高屏區域聯盟為例》,國立中興大學國家政策與公共事務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
曾淑娟:〈北臺與高高屏區域合作機制比較〉,《研考雙月刊》,第267期(2008),頁69-84。
吳英明:《公私部門協力關係之研究:兼論公私部門聯合開發與都市發展》,(高雄:麗文,1996)。
吳介英、紀俊臣:<地方自治團體跨區域事務合作之研究>,內政部委託研究報告(2003)。
吳松林:〈臺灣跨域治理發展前瞻探討:全球在地化契機〉,《研考雙月刊》,第32卷第5期(2008),頁16-25。
吳濟華、柯志昌、葉晉嘉:〈區域治理與治理機制探討-高高屏地區個案分析〉,地方自治與民主發展:台灣經驗的省思研討會,台中東海大學,2007。
吳濟華、柯志昌:<雅典新憲章對高高屏區域治理之啟示>,2008高高屏區域永續治理研討會,高雄,2008。
吳濟華、柯志昌:〈高高屏區域治理機制建構之研究--都會發展憲章之探討〉,高雄市政府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2007)。
紀俊臣,〈中央與地方夥伴關係之建構與推展〉,《考銓》,第32 期(2006),頁24。
紀俊臣:<英、美、日對跨域自治事務之處理機制與經驗評析>,《國政研究報告》,2003年,網址: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CL/092/CL-R-092-030.htm (瀏覽日期2010年8月28日)。
紀俊臣:〈地方自治團體跨區域事務合作〉,《研考雙月刊》,第28卷第5期(2004),頁25-38。
紀俊臣:<由地方治理論區域政府可行性>,《國政評論》(2004),頁2,網址:
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IA/093/IA-C-093-005.htm (瀏覽日期2010年10月13日)。
紀俊臣:〈地方制度法對跨區域事務合作之規範分析〉,《中國地方自治》,第56 卷第9 期(2003),頁4-25。
彭光輝:<英國地方永續發展推動策略、機制與現況>,《研考雙月刊》,第248期(2005),頁53-65。
趙永茂:<台灣府際關係與跨域管理:文獻回顧與策略途徑初探>,《政治科學論叢》,第18期(2003),頁51-69。
劉坤億:〈台灣地方政府間發展夥伴關係之制度障礙與機會〉,《台灣民主季刊》,第3卷第3期(2004),頁1-34。
廖俊松、張力亞:〈區域治理的策略方案研究:以北臺區域治理為例〉,澳門大學當代中國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主辦,「提昇公共管治能力,強化區域行政合作」研討會,2009。
魯俊孟、曾建元、李長晏:〈未來我國跨域治理機制之建構〉,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推動跨域管理機制公共論壇,新竹:中華大學,2004。
藍玉春:〈歐盟多層次治理:論點與現象〉,《政治科學論叢》,24 期(2005),頁49-76。
陳愛娥:<行政上所運用契約之法律歸屬-實務對理論的挑戰>,《行政契約與新行政法》,(台灣行政法學會主編,2002年),頁126。
陳麗紅:<跨域合作治理機制形式之探討-高高屏跨域合作治理>,高高屏區域永續治理研討會,2008。
陳家聲、戴士嫻:〈創業家社會網絡行為之質性研究〉,《創業管理研究》,第二卷第四期(2007),頁1-24。
四、碩士論文
林耿弘:《國土法(草案)體制下臺灣地區都會管理機制建立之研究》,逢甲大學建築與都市計劃所碩士論文,2003。
林錫銓:《疆界之隱現-跨界永續治理之體制演化研究》,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詹立煒:《台灣跨域治理機制之研究-理論、策略與個案》,中華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鍾燦年:《跨域合作治理機制之研究:以高高屏為例》,成功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2007。
王德興:《我國地方府際合作:高高屏跨域合作個案研究》,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2004。
貳、英文部份
Bache, I. “Europeanization and Britain: Towards Multi-level governance“, the EUSA 9th Biennal Conference, Austin, Texas, March 31 – April 2 and 2005.
Downs, Anthony, Inside Bureaucracy.(Boston: Scott, Foresman and Company, 1967), pp.211-222.
Gerring, J., “What Is a Case Study and What Is It Good for?”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Vol. 98, No. 2(2004), pp.341-354.
Hoover, E.M. , The Location of Economic Activity(New York:McGraw-Hill Book Company Press,1948)
Hudson, B. Hardy, B. Henwood, M. and Wistow, G., Inter-Agency collaboration: final report Leeds( Nuffield Insitute for Health Community Care Division,1997)
Hudson, B., “Integrated Team Working Part II: Making the Inter-Agency Connections”, Journal of Integrated Care,Vol. 14. No2(2006) pp. 26-36.
Huxham, C. and Macdonald, D, “Introducing collaborative advantage: Achieving inter-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 through meta-strategy.”, Management Decision, No. 30(1992), pp. 50-56.
Horgan, G. W., ” Devolution and Intergovernmental Relations: The Emergence
of Intergovernmental Affairs Agencies”, Public Policy and Administration,
Vol. 18, No. 3(2003), pp.12- 24.
Jones, M. and MacLeod, G., “Towards a regional renaissance? Reconfiguring and rescaling England’s economic governance”, Transactions of the Institute of British Geographers, Vol. 24, No. 3(1999), pp.295-313.
Kooiman, J.(ed.), Modern Governance: New Government-Society Interactio.(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1993).
Kirkert. W, Klijn, E-H, and Koppenjan, J, Managing complex Networks: Strategies for the Public Sector (London: Sage, 1997), pp.40-42.
Lowndes, V. and Skelcher, C., “The Dynamics of Multi-Organisational Partnerships: An Analysis of Changing Modes of Governance“, Public Administration, Vol. 76(1998), pp. 313-333.
Marks, G. “Structural policy and Multi-level governance in the EC”, The State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y: The Maastricht Debate and Beyond (1993), pp.391-411.
McDwell, B. D.,“The ISTEA Model of Region Building“, The Regionalist, Vol.3,No.1/2(1998), pp.55-63.
Mattessich, P.W. and Monsey, B.R., Collaboration: What makes it Work ( St. Paul, Minnesota: Amherst H. Wilder Foundation, 1994).
Newman, Janet, Modernising Governance:New Labour, Policy and Society (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2001).
OECD, Local Partnerships for Better Governance (Paris: OECD, 2001).
Pollitt, C., “Joined–up Government: a Survey, “ Political Studies Review, Vol.1(2003), pp. 34-49.
Rhodes, R.A.W., Understanding Governance: Policy Networks, Governance, Reflexivity and Accountability (Buckingham: Open University Press, 1997), pp.15-19.
Sullivan and Skelcher, Working across boundaries: Collaboration in public services (Basingstoke: Palgrave, 2002).
Stoker, Gerry, “Governance as Theory: Five Propositions”, International Social Science Journal, No. 115(1998), pp.17-28.
Stoker, Gerry, “Public Value Management: A New Narrative for Networked Governance?” American Review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Vol. 36, No. 1, (March/ 2002), pp. 41-47.
Simon Hix, ”The EU as a New Political System”, in Comparative Politic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8), pp. 573-601.
Salamon, L, The Tools of Government: A Guide to the New Governance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2), pp.35-47.
UN-HABITAT, “Urban Governance Index(UGI)A tool to measure progress in achieving good urban governance”(2009). Website: http://www.unhabitat.org/downloads/docs/2232_80907_UGIndex.doc (viewed on May 13,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