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 |
沈鈺峰 Shen, Yu-Feng |
|---|---|
| 論文名稱: |
住宅設施之開發者及需求者對住宅永續性質取捨之研究-以台灣四大都市公寓大廈式集合住宅為例 The study of housing sustainability trade-off between developers and users for housing facilities |
| 指導教授: |
張珩
Zhang, Heng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 系所名稱: |
規劃與設計學院 - 建築學系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
| 論文出版年: | 2004 |
| 畢業學年度: | 92 |
| 語文別: | 中文 |
| 論文頁數: | 103 |
| 中文關鍵詞: | 住宅永續性質 、取捨評估法 、永續發展 、住宅特性取捨 |
| 外文關鍵詞: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ousing sustainability, housing attributes trade-off, trade-off evaluation |
| 相關次數: | 點閱:98 下載:12 |
| 分享至: |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現階段欲提升住宅的永續發展理念必然面臨各向度的阻力,而無法同時全面提升所有住宅永續性質之永續程度,因此訂定住宅永續性質的優先發展面向,將使永續理念的推廣更具效率性。在此種背景之下,一般民眾如何看待各種住宅性質中的永續特性,而在限制之下又如何取捨?是極具時代性的議題。
本研究嘗試由「開發者-需求者」、「開發者及需求者對永續居住特性的認知」、「住宅永續性質取捨」等三方面,探討公寓大廈式集合住宅的規劃方向。主要目的期望釐清開發者及需求者對住宅永續性質的取向及重視程度,以提供未來規劃公寓大廈式集合住宅之參考。
本研究以取捨評估法(trade-off evaluation)為主要的研究方法,此方法須先訂定各評估項目之「花費」(cost),作為取捨之參考依據。因此本研究先行以專家AHP法,獲得各評估項目之相對權重值,再將之轉換為參考價值,以進行限制下之取捨。
由研究分析結果發現,需求者均較重視「經濟效率面向」的住宅永續性質,並且其重視的範圍多為居住者自身利益及私領域空間方面。但另一方面專家權重分析結果與目前開發者著眼的住宅規劃方向卻可發現較為重視「環境人文面向」的提升。如果就開發效益的角度,在發展永續居住環境的同時,開發者致力的方向能符合居住者需求,一方面增加住宅商品賣點,另一方面又能有效提升居住者滿意度。因此本研究建議,在開發公寓大廈式集合住宅時,應以居住者居住效益及私領域永續特徵的滿足為優先考量,社區公領域環境永續特徵為輔助,以有效提升開發者及需求者住宅永續性質的滿意度。
There will be some resistances on advancing hous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can’t promote all-around housing sustainability. So making a priorit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ill be more efficient for advertising. How do generalities consider about sustainability of housing aspects, and how to trade-off them?
The case tries to explore the planning direction of collective housings by “developers and users”, “the cognition of sustainable housing between developers and users”and “sustainable housing trade-off”, and distinguish the sustainable housing trade-off and care of degree between developers and users to provide for collective housing planning.
The research method of this case is trade-off evaluation, and need to set up the cost of each evaluated item for trade-off standard. First we use AHP to get the values of each item, and translate into cost, then trade-off.
From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ing, users expect to get more sustainable value on the aspect of economic effects of housing sustainability, and attach importance to personal benefits and private realm. But from the results of analyzing the values of developers, it shows to stress on the aspects of environment and culture. From the attitudes of developers, if they can catch what citizens want, meanwhile develop sustainable housing environments, one thing it can crease more valuable housing production for sale, and it also can promote the satisfacation of users.
In sum, this studying suggests that first it should consider the housing benefits and satisfying sustainable attributes in private realm for citizens then cooperates the environmental sustainable attributes in public realm of community before developing collective housings, so it can be more effective to promote the satisfaction of housing sustainability to professors and users.
【期刊】
1. 王順治,從NEXT21近未來型集合住宅思考台灣未來的集合住宅設計方向,空間雜誌 81 期,p.67-71,1996年。
2. 王明蘅,住宅設計之議題與開放式營建方法論,住宅學報第2期,p.1-23,1994年1月。
3. 李永展、何紀芳,社區環境規劃之新範型,建築學報12期,p.113-121,1995年4月。
4. 近年日本與台灣住宅發展之比較座談會,空間雜誌 70期,p.18-23,1995年。
5. 吳明修,台灣住宅社區規劃設計問題探源,空間雜誌 96期,p.112-119,1997年。
6. 吳明修,現階段集合住宅之類開放式居住方式,空間雜誌 73期,p.52-57。1995年
7. 於幼華、張益誠,永續發展指標,環境教育季刊37期,p.53-74,1999年2月。
8. 胡海豐,住宅面積與環境寧適性需求的取捨,建築學報39期,p.51-62,2002年2月。
9. 姚仁喜,集合住宅的社會姓考慮,建築師雜誌,p.8-11,1981年1月。
10.陳彥仲、王建陽,高雄市不同住戶層級對住宅屬性需求之研究,規劃學報23期,p.25-43,1996年12月。
11.陳建良、林祖嘉,財富效果、所得效果、與住宅需求,住宅學報第七期,p.83-99,1998年8月。
12.陳覺惠,台灣地區集合住宅型態發展趨勢與當前社區經營管理議題,東海學報41卷,p.97-113, 2000年7月。
13.黃瑞茂、丁致成,台中中庭式集合住宅之探討(1982-1991),建築師雜誌,p.68-80。
14.張珩,生態建築-人與環境共生共存的理念,土木技術第三卷第三期,p.124-129,2000年6月。
15.張珩、邢志航,社區環境共用設施之性能評估研究-以傳統市零售市場為例,建築學報43期,p.87-103,2003年6月。
16.鄧振源、曾國雄,層級分析法(AHP)的內涵特性與應用(上),中國統計學報27卷6期,p.5-22,1989年6月。
17.鄧振源、曾國雄,層級分析法(AHP)的內涵特性與應用(下),中國統計學報27卷7期,p.1-16,1989年7月。
18.鄭文英,分析層級程序法中的問卷資料統計分析,管理與系統第七卷第三期,p.433-442,2000年7月。
19.蕭家興,永續住宅發展策略,空間雜誌 120期,P.121-128。
20.謝靜琪、黃俊凱,台中市居民對住宅環境需求偏好之分析,台灣土地金融季刊第35卷第3期,p.173-195,1998年9月。
21.Stephen Kendall,開放式住宅在美國住宅工業的前景,空間雜誌 73期,p.43-46。
22.D E Dowall、J B Juhasz,Trade-off Surveys in Planning:Theory and Application,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A, 1978, volume 10, pages 125-136。
【論文】
1. 王秀芳,永續都市建築物理環境因子之研究-以亞熱帶氣候台灣地區為例,成功大學建築 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6月。
2. 中華明國建築協會,施宣光、簡聖芬,開放建築整體規劃與發展之研究,2000年 9月。
3.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蕭江碧、陳瑞鈴、林憲德,綠建築規劃設計技術彙編之研究,2000年 6月。
4. 財團法人中華建築中心,張珩、林憲德,國外綠建築技術比較之研究-各國綠建築評估系統探討,2000年 12月。
5. 陳裕益,永續發展理念下都市住宅設備現況調查分析,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7月。
6. 詹世州,探討「台灣二十一世紀議程」生態理念於社區環境落實之研究-以台南縣生態社區之發展為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2003年1月。
7. 張珩,台灣地區居住品質訴求重點變遷及其趨勢之研究,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1987年6月。
8. 張正瑜,住宅商品化設施之研究-以台南市集合住宅銷售案為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6月。
9. 張哲凡,光復後台灣集合住宅發展過程之研究,成功大學碩士論文,1995年10月。
10.張湘揚,台灣地區公寓式集合住宅的起居室餐室及臥室空間使用現況調查與建築空間計畫之研究,成功大學碩士論文,1993年6月。
11.黃建勝,台南市民對住宅需求特性之研究,成功大學工業管理研究所,1988年6月。
12.黃鐘聖,永續發展理念下公寓大廈式集合住宅空間規模之研究,成功大學碩士論文,2003年 7月。
13.羅良岡,消費者對住宅環境之偏好分析,成功大學工業管理研究所,1984年6月。
【書目】
1. 王俊秀、李玲玲、施文真、孫志鴻、黃書禮、葉俊榮、蔡慧敏、劉錦添、駱尚廉合著,永續台灣向前指,詹氏書局,2003年11月。
2. 李永展,永續發展-大地反撲的省思,巨流圖書公司,2000年1月。
3. 林憲德,熱濕氣後的綠色建築計畫,1996年4月。
4. 陳順宇、鄭碧娥,統計學三版,華泰書局,1998年7月。
5. 黃書禮,台北市都市永續發展指標與策略研擬之研究,1996年6月
6. Dianna Lopez Barnett with William D. Browning,永續建築入門,田園城市,1999年 3月。
7. Robert B. Bechtel, Robert W. Marans and William Michelson,Methods in environmental and behavioural research,VAN NOSTRAND REINHOLD COMPANY,1987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