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吳欣怡
Wu, Hsin-Yi
論文名稱: 王蕙玲電視連續劇《人間四月天》劇本之研究
The Study of Wang, Hui-ling's television drama script“Ren Jian Si Yue Tian”
指導教授: 石光生
Shi, Kuang-Sheng
劉梅琴
Liu, Mei-Chi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文學院 - 藝術研究所
Institute of Art Studies
論文出版年: 2006
畢業學年度: 94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21
中文關鍵詞: 連續劇人間四月天電視劇文學劇文學戲劇王蕙玲八點檔電視劇本徐志摩
外文關鍵詞: literary drama, television drama, Wang, Hui-ling, Xu, Zhi-mo, Ren Jian Si Yue Tian
相關次數: 點閱:135下載:2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電視扮演著傳播媒體的工具之一,由於操作便利,在多元的電視節目中,電視劇作為一種戲劇型式的傳播,比起戲劇、電影更接近一般大眾,但是電視劇的屬性一直未被戲劇領域所重視,或許是因為電視劇長期以來,被歸類為通俗文化藝術的一部份,娛樂性質過高,以致在藝術領域中長期被忽視。
    近年來有許多精緻電視劇深受好評,特別是公共電視台標榜的一系列文學大戲,其中大多是改編已出版的文學著作,而筆者研究的《人間四月天之徐志摩的愛情故事》劇本書,並非改編自現有的文學作品,而是編劇王蕙玲的原創,在市面上更是少見以劇本原型出版,而非電視小說形式的的電視劇著作,這是筆者選擇此劇最主要的原因。
    本論文試著找出電視劇本的獨特性與時代意義,透過分析研究《人間四月天之徐志摩的愛情故事》結構內容的塑造,以及進一步瞭解編劇王蕙玲的戲劇風格。希望透過本文的研究,能夠找出電視劇除了文化工業的傳播性外,更是現代戲劇藝術重要的一個環節。

    Television is one of the community media in our life. The program of television is multiform, and it is more convenient and easier for audience to watch than drama or movie. The genre of television drama is seldom to be attending to. Perhaps the television drama is always to be considering as popular culture and it is lack of artistry, so that it is to banish from art filed.
    In these year produced many exquisite television drama in Taiwan, especially for Public Television Service station. PTS brag about their characteristic that is literary of television drama, most of their productions is reform from literature work. My study is about the television drama program “The Love Story of Xu, Zhi-mo-Ren Jian Si Yue Tian” this is not reform from literary work. It is writing by Wang, Hui-ling. This script is published before it performs. Generally most of the script is been published as the novel style but not the original script style. That is why I choose this television program to be my subject.
    I am trying to find out the unique and meaning in the television script. Through the study I analyzed the structure of its content and to understand that the writing style of Wang, Hui-ling’s drama. Beside I would like to point out that the television drama is not just a media of culture industry but also an art of modern society.

    緒論………………………………………………………………………………… 1 第一章 當代台灣電視連續劇的特色…………………………………………… 8 第一節 電視劇特質……………………………………………………………… 8 第二節 電視劇類型……………………………………………………………… 13 第三節 公共電視台……………………………………………………………… 19 第四節 文學劇特色……………………………………………………………… 23 第二章 王蕙玲的創作風格與歷程……………………………………………… 29 第一節 作者介紹………………………………………………………………… 30 第二節 作品風格分析…………………………………………………………… 32 第三節 《人間四月天》電視劇本……………………………………………… 41 第四節 《人間四月天》製作播出……………………………………………… 44 第三章 《人間四月天》的結構與情節特色…………………………………… 49 第一節 結構分析………………………………………………………………… 49 第二節 情節安排………………………………………………………………… 54 第三節 編寫方式………………………………………………………………… 65 第四節 劇本特色………………………………………………………………… 68 第四章 《人間四月天》的人物與主題………………………………………… 75 第一節 主要人物………………………………………………………………… 76 第二節 次要人物………………………………………………………………… 84 第三節 社會價值觀……………………………………………………………… 90 第四節 主題特色………………………………………………………………… 94 結論………………………………………………………………………………… 99 參考文獻……………………………………………………………………………105 附錄…………………………………………………………………………………114

    中文書目
    文木、郁華,《徐志摩新傳》,台北:新潮社,1996年8月初版。
    方慧,《百年家族:徐志摩》,台北:立緒文化,民國91年2月初版。
    王方曙、朱白水、姜龍昭、趙琦彬、魯稚子、鍾雷,《電視編劇的理論與實務》,台北:中視出版部,民國70年3月1日初版。
    王蕙玲,《人間四月天之徐志摩的愛情故事》,台北:三品,2000年3月。
    王蕙玲,《她從海上來:張愛玲傳奇》,台北:天下遠見,2004年1月。
    王蕙玲,《飲食男女—電影劇本與拍攝過程》,台北:遠流,1994年7月。
    王蕙玲、王明霞,《夜奔》,台北:天下遠見,2000年10月。
    王蕙玲、詹姆斯‧夏慕斯、蔡國榮,《臥虎藏龍》,台北:天行國際文化,民國89年6月。
    何貽謀,《台灣電視風雲錄》,台北:台灣商務,2002年1月初版。
    宋炳輝,《新月下的夜鶯:徐志摩傳》,上海:上海文藝,1993年12月第一版。
    李彥春等合著,張健主編,《影視藝術欣賞》,台北:五南,2002年5月初版。
    周華斌,《廣播‧電視‧戲曲研究》,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1998年6月。
    林徽音著,梁從誡編選,《林徽音文集》,台北:天下遠見,2000年3月第一版。
    姜龍昭,《電視劇編寫與製作》,台北:黎明文化,民國65年7月1日出版。
    徐志摩,《我所知到的康橋》,台北:國家,1989年5月。
    徐志摩,《徐志摩全集》,台北:開今文化,1994年10月初版。
    徐志摩,《徐志摩全集—詩集(全五集)》,台北:商務,1983年10月初版。
    徐志摩,《徐志摩情詩》,北京:作家出版社,1990年9月第一版。
    徐志摩著,馬森編,《徐志摩情詩》,台北:駱駝,1998年12月初版。
    徐志摩著,蔣復璁、梁實秋編,《徐志摩全集第一輯》,台北:傳記文學,民國69年8月再版。
    徐志摩著,蔣復璁、梁實秋編,《徐志摩全集第四輯》,台北:傳記文學,民國69年8月再版。
    秦俊香,《電視劇的戲劇衝突藝術》,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1997年3月初版。
    秦賢次編,《雲遊:徐志摩懷念集》,台北:蘭亭,民國75年4月15日。
    張邦梅著,譚家瑜譯,《小腳與西服》,台北:智庫,1996年11月第一版。
    梁啟超,《梁啟超給孩子的信》,台南:南開,民國58年4月。
    梁錫華,《徐志摩新傳》,台北:聯經,民國71年10月。
    陳玉通編輯,《電影的文學性討論文選(中國當代電影理論叢書二)》,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1987年10月。
    曾慶瑞、盧蓉,《中國電視劇的審美藝術》,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1977年6月。
    湯禎兆,《日劇最前線》,台北:商業周刊,2000年2月1日初版。
    虞坤林編,《別為我唱悲傷的歌:徐志摩為看日記首度披露》,台北:未來書城,2004年2月。
    蔡琰,《電視劇:戲劇傳播的敘事理論》,台北:三民,民國89年5月。
    鄭樹森,《文化批評與華語電影》,台北:麥田,1995年10月1日。
    應鳳凰編選,《感人的日記》,台北:希代書版,民國74年5月初版。
    謝冕,《徐志摩名作欣賞》,北京:中國和平,1993年6月初版。
    顧永棣,《風流詩人‧徐志摩》,台北:新潮社文化,1992年11月初版。
    Edward A. Wright著,石光生譯,《現代劇場藝術》,台北:書林,民國81年5月。

    期刊報紙
    王怡棻,〈王蕙玲追尋劇作的傳奇〉,《遠見》,台北:天下遠見,民國93年3月,第213期,頁270-273。
    王建宇,〈誰扮徐志摩‧徐立功賣關子〉,《民生報》,民國86年4月30日。
    王雲怡,〈好萊塢包裝迷惑寶島〉,《亞洲週刊》,香港:亞洲週刊,2001年4月,第15卷第14期,頁35-36。
    王蓉,〈「人間四月天」追憶徐志摩〉,《中國時報》,民國88年2月16日。
    王蓉,〈劉若英決定嫁給黃磊〉,《中國時報》,民國87年8月14日。
    王蕙玲,〈張愛玲睡了嗎?〉,《中國時報》,民國93年1月10日。
    王蕙萍,〈徐立功‧最忙的十一月天〉,《民生報》,民國88年11月19日。
    吳東權,〈連續劇影響深遠〉,《幼獅文藝》,台北:幼獅文化,民國74年12月,第384期,頁95-101。
    吳東權,〈電視連續劇的題材〉,《幼獅文藝》,台北:幼獅文化,民國75年11月,第395期,頁191-197。
    吳知賢,〈國內八點檔連續劇的價值意涵分析〉,《視聽教育雙月刊》,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民國92年12月,第45卷第3期,頁15-24。
    吳琦幸,〈專訪《臥虎藏龍》導演李安:中華民族的藝術結晶〉,《亞洲週刊》,香港:亞洲週刊,2001年4月,第15卷第14期,頁34。
    吳琦幸,〈進軍好萊塢的新里程碑〉,《亞洲週刊》,香港:亞洲週刊,2001年4月,第15卷第14期,頁33。
    吳琦幸,王雲怡,〈臥虎藏龍站起來了〉,《亞洲週刊》,香港:亞洲週刊,2001年4月,第15卷第14期,頁30-32。
    呂雅菁,〈和不看看他們怎麼演〉,《新觀念》,台北:華崴葛瑞,1993年6月,第56期,頁50-51。
    宋穎鶯,〈電視劇的反省:走出電視劇的加工業〉,《文訊》,台北:文訊雜誌社,1993年5月,第45期,頁18-19。
    李安君,〈韓劇經典對白‧網友條列登錄〉,《中國時報》,民國90年4月9日。
    李安君,〈「人間四月天」出版劇本‧劉若英笑稱差點瘋了〉,《中國時報》,民國89年3月15日。
    李安君,〈「魁星獎」揭曉‧王蕙玲雙冠王〉,《中國時報》,民國89年11月7日。
    李安君,〈劉若英和讀者面對面〉,《中國時報》,民國89年2月25日。
    李安君,〈黃磊情定張小燕‧徐立功:我有點傷心呀〉,《中國時報》,民國89年3月15日。
    李安君,〈公視人間結束‧人生開始〉,《中國時報》,民國89年2月29日。
    李安君,〈王蕙玲、丁亞民‧把冷的炒成熱的〉,《中國時報》,民國89年2月21日。
    李安君,〈王蕙玲:戲終究是戲〉,《中國時報》,民國89年5月10日。
    李安君,〈電視劇的新主流‧文學劇〉,《中國時報》,民國89年2月10日。
    李安君,〈黃磊想重演徐志摩〉,《中國時報》,民國90年1月9日。
    李慧馨,〈電視劇製播與收視率:一個情境和結構取向的探討〉,《藝術學報》,台北: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民國91年12月,第71期,頁115-123。
    昔言,〈喜劇的追妻‧漂亮的追擊〉,《民生報》,民國79年6月22日。
    林奇伯,〈擦亮八點檔招牌:台灣電視劇逢春〉,《光華》,台北:光華畫報雜誌社,民國91年12月,第27卷第123期,頁80-87。
    林奇伯,〈八點檔連續劇小傳〉,《光華》,台北:光華畫報雜誌社,民國89年1月,第25卷第1期,頁94-95。
    林芳玫,〈《阿信》連續劇觀眾研究:由觀眾詮釋模式看女性與社會規範的互動關係〉,《台灣社會研究季刊》,台北:?,1996年4月,第22期,頁153-193。
    林彥伶,〈八點檔連續劇魅力無法擋〉,《廣電人》,台北:財團法人,民國88年9月,第57期,頁38-41。
    林美璱,〈伊能靜和徐志摩談戀愛〉,《中國時報》,民國88年2月13日。
    邱家宜,〈《臥虎藏龍》中文編劇王蕙玲:李慕白這個角色其實是李安的自我投射〉,《新新聞》,台北:新新聞文化,2001年2月,第729期,頁97。
    邱家宜,〈四月摩咒破了收視神話〉,《新新聞》,台北:新新聞文化,2001年2月,第675期,頁17。
    雨路,〈剎那間交會的光芒:探看《人間四月天》的情愛世界〉,《張老師月刊》,台北:張老師文化事業,2000年3月,第267期,頁36-41。
    施如芳,〈翻攪一筆輪迴的糊塗帳〉,《表演藝術》,台北:國立中正文化中心,2005年5月,第113期,頁25-30。
    夏士芬,〈連續劇內容之社會價值觀分析〉,《民意》,台北:民意測驗協會,民國83年7月,第189期,頁98-129。
    徐紀琤,〈四月天‧紅透世界半邊天〉,《中國時報》,民國89年1月28日。
    徐紀琤,〈劉若英:願為這種男人當丫環〉,《中國時報》,民國89年1月28日。
    徐賢淑,〈徐志摩有愛‧網友最愛〉,《民生報》,民國89年1月20日。
    張寧,〈人間四月天徐志摩林徽音北京再相逢〉,《民生報》,民國88年3月23日。
    張守一,〈周迅、黃磊上節目〉,《中國時報》,民國88年12月13日。
    張潔宇,〈你是人間四月天:林徽音愛與被愛的故事〉,《歷史月刊》,台北:歷史月刊雜誌,民國89年4月,第147期,頁42-49。
    陳子善,〈漫談人間四月天〉,《明道文藝》,台中:明道文藝社,民國89年4月,第289期,頁65-67。
    陳文芬,〈梁從誡來訪‧歎惋四月天〉,《中國時報》,民國89年5月9日。
    陳希林,〈張愛玲母女情緣‧劇本作者王蕙玲印象深〉,《中國時報》,民國93年1月12日。
    陳念慈,〈王蕙玲—“追妻”行大運〉,《民生報》,民國79年5月27日。
    陳念慈,〈名編劇王蕙玲‧揮別三台〉,《民生報》,民國86年5月12日。
    陳淑美,〈回首《人間四月天》:徐志摩永遠的追尋〉,《光華》,台北:光華畫報雜誌社,民國89年3月,第25卷第3期,頁42-51。
    陳惠心,〈人間四月天‧今晚完結篇〉,《中國時報》,民國89年2月3日。
    陳惠心,〈人間四月天再增午夜重播〉,《中國時報》,民國89年1月17日。
    陳惠心,〈又見人間四月天〉,《中國時報》,民國89年2月13日。
    粘嫦鈺,〈林憶蓮、江美琪「摩」因驚豔‧原聲帶水漲船高〉,《聯合報》,民國89年2月2日。
    粘嫦鈺,〈與觀眾再一次浪漫相約「人間四月天」間今晚重播〉,《聯合報》,民國89年2月30日。
    彭芸,〈連續劇的反省〉,《文訊》,台北:文訊雜誌社,1993年5月,第45期,頁16-17。
    曾昭旭,〈誰來解這愛情隱衷:從《人間四月天》談起〉,《文訊》,台北:文訊雜誌社,2000年3月,第173期,頁18-19。
    曾昭旭,〈戀愛是談出來的:在談《人間四月天》〉,《文訊》,台北:文訊雜誌社,2000年4月,第174期,頁4-5。
    曾麗容,〈給大家一個經得起信賴的電視台〉,《公視之友》,台北:中華民國公共電視台,民國87年6月,第1期,頁4-5。
    曾寶璐,〈《人間四月天》橫掃全球華人圈〉,《商業周刊》,台北:商周文化,2001年1月,第684期,頁104-105。
    童清峰,〈台灣霹靂火燒紅香港編劇〉,《亞洲週刊》,香港:亞洲週刊,2003年9月,第17卷第37期,頁44-46。
    項貽斐,〈編劇王蕙玲樂於中英文字遊戲〉,《聯合報》,民國90年2月15日。
    黃文正,〈「人間四月天」音化品質媲美電影‧徐立功打算縱橫電視〉,《中國時報》,民國87年8月31日。
    黃文正,〈王蕙玲眼裡的李安‧是個大頑童〉,《中國時報》,民國90年2月15日。
    黃文正,〈徐立功繼續尋找陸小曼〉,《中國時報》,民國88年1月17日。
    黃文正,〈「人間四月天」原班人馬改拍電影輕喜劇「候鳥」〉,《中國時報》,民國89年7月12日。
    黃白雪,〈《人間四月天》驚奇叫座,志摩的抉擇炒熱愛情市場〉,《新新聞》,台北:新新聞文化,2000年1月,第675期,頁122-129。
    黃麗濱,〈人間四月天的幕後英雄—編劇家王蕙玲的工作人生〉,《工商時報》,民國89年2月28日。
    趙喬,〈單元連續劇與女性意識:從中日連續劇比較談起〉,《輔仁學誌文學院之部》,台北:輔仁大學,民國86年6月,第26期,頁239-259。
    劉子鳳,〈王蕙玲的雨‧丁亞民拼命下〉,《聯合報》,民國89年2月21日。
    劉子鳳,〈摩情熾熱‧伊能靜發婚‧若英要找志摩第二〉,《聯合報》,民國89年1月28日。
    劉孔伏,潘良熾,〈平大陸電視連續劇紅樓夢〉,《明道文藝》,台中:明道文藝社,民國82年12月,第213期,頁137-143。
    劉藝,〈電影編劇漫談:人物與情節〉,《國魂》,台北:新中國,民國69年4月,第413期,頁62-63。
    劉藝,〈電影編劇漫談:詭術的運用〉,《國魂》,台北:新中國,民國69年6月,第415期,頁65-67。
    劉藝,〈電影編劇漫談:寫實與戲劇性〉,《國魂》,台北:新中國,民國69年7月,第416期,頁74-75。
    蔡秀玲,〈八點檔連續劇行銷戰:風雲再起〉,《廣電人》,台北:財團法人,民國88年11月,第59期,頁54-57。
    鄭士榮,〈劉若英要當黃磊的‘大老婆’〉,《民生報》,民國87年8月14日。
    鄧如佁,〈詩化的武學聲中擊西〉,《亞洲週刊》,香港:亞洲週刊,2001年4月,第15卷第14期,頁37。
    盧悅珠,〈老幹新枝誰出頭‧評審費思量〉,《中國時報》,民國81年7月5日。
    盧悅珠,〈編劇大爺我們給您跪下了〉,《中國時報》,民國80年11月13日。
    謝鵬雄,〈不如肥皂劇〉,《文訊》,台北:文訊雜誌社,1993年5月,第45期,頁20-21。
    蘇雍倫,〈對三台演藝生態的觀察〉,《文訊》,台北:文訊雜誌社,1993年5月,第45期,頁20-22。

    英文書目
    Bentley, Eric. Thinking about the playwright. Evanston: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press, 1991.
    Bernard, Ian. Film and Television Acting. Boston: Focal Press, 1993.
    Berry, Chris. Perspectives on Chinese Cinema. London: British Film Institute, 1991.
    Bignell, Jonathan. Writing and Cinema. New York: Pearson Education , 1999.
    Fiske, John and Hartley, John. Reading Television. London: Methuen, 1988.
    Grant, Barry Keith. Film genre readerII. Austin: University of Texas, 1995.
    Milliam, William Charles. Screenwriting for narrative film and television. New York: Copp Clark, 1980.
    Sheldon Lu, Hsiao-peng. Transnational Chinese cinemas: identity, nationhood, gender.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97.

    網站資料
    公共電視網站留言版
    http://www.pts.org.tw/php/_utility/search/search.php?FIRST=2&HTM=HTM&TAG=HTM&ROW_SIZE=20
    公共電視網站
    http://www.pts.org.tw/
    http://www.pts.org.tw/~web01/chang/p3.htm
    榮格心理學
    http://www.twbbs.net.tw/810053.html
    王蕙玲相關網站
    http://www.epochtimes.com/b5/3/12/9/n426977.htm
    http://www.epochtimes.com/b5/3/6/16/n329384.htm
    http://issue.udn.com/ENTERTAINMENT/2001OSCAR/news010314_05.htm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2/new/nov/8/today-show1.htm
    http://news.sina.com.tw/articles/13/28/22/13282269.html?/ent/20051016.html
    http://movie.starblvd.net/cgi-bin/movie/euccns?/film/2000/FeelingByNight/FeelingByNight-2.html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1/new/feb/20/today-show4.htm
    http://blog.sina.com.tw/archive.php?blog_id=11329&md=entry&id=1125
    http://issue.udn.com/ENTERTAINMENT/2001OSCAR/news010314_05.htm
    《京城四少》相關網站
    http://www.ettoday.com/ettv_drama/events/city/
    http://www.cts.com.tw/ctsmuseum/c1-8001.htm
    《追妻三人行》相關網站
    http://home.pchome.com.tw/web/sunnyfield/3a5.htm
    華視台史館
    http://www.cts.com.tw/ctsmuseum/c1.htm
    《第一世家》相關網站
    http://www.eracom.com/groupnews/p1.asp?f_no=35
    《四千金》相關網站
    http://www.ttv.com.tw/member/specialevent/dramacontest/03.htm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205081001882

    下載圖示 校內:立即公開
    校外:2006-02-10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