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 |
蔡文健 Tsai, wen-chien |
|---|---|
| 論文名稱: |
從通訊傳播基本權檢討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的建構 A review of establishment of Nation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 from the freedom of communication |
| 指導教授: |
許育典
Hsu, Yue-Dian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 系所名稱: |
社會科學院 - 法律學系 Department of Law |
| 論文出版年: | 2009 |
| 畢業學年度: | 97 |
| 語文別: | 中文 |
| 論文頁數: | 204 |
| 中文關鍵詞: | NCC 、數位匯流 、獨立行政委員會 、文化基本權 、基本權功能 、言論自由 、廣電自由 、通訊自由 、司法院大法官釋字613號解釋 、通訊傳播基本權 |
| 外文關鍵詞: | Judicial Yuan’s Interpretation No. 613, Digital Convergence, Fundamental Right in Communication and Telecommu, Freedom of Communication, Independent Administrative Commission, NCC, Cultural Fundamental Right, Freedom of Radio and Television, Freedom of Speech, Functions of Fundamental Rights |
| 相關次數: | 點閱:253 下載:17 |
| 分享至: |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通訊傳播自由是一個現代社會中,重要的基本權利,但是學說上,卻少有人去強調通訊自由及傳播(廣電)自由間之差異,縱使是司法院大法官釋字613號解釋亦同,本論文主要是由通訊傳播基本權出發,去探討NCC的組織問題,所以是一篇針對NCC組織的論文,但是本論文卻希望以被管制的基本權利出發,因為本論文認為,NCC的組成必須以保障人民的通訊傳播基本權作為其中心目標,才能合乎通訊傳播基本權,基本權功能的要求,特別是客觀法功能的部分。
NCC被設計作為一個獨立的行政委員會,以保障其在個案上的決策獨立,必須要面對的挑戰就是,此種新興的組織型態,是否可容於我國憲政的框架底下,尤其是來自於權力分立與責任政治原則的挑戰,另外,NCC並未被賦予補助的權力,對於其行使職權上,是否將造成一定的影響,也是本論文嘗試釐清的部分,最後,雖然NCC已經設立,但是在獨立性及利益迴避上,似乎可以有一定的改進空間。
Freedom of Communication and Telecommunication is an important Fundamental Right in modern society; however, only few academia literatures ever stressed the distinctions between “Freedom of Communication” and “Freedom of Telecommunication (Radio and Television),” so did Judicial Yuan’s Interpretation No. 613. This thesis is started from the Fundamental Rights in Communication and to discuss the organization of Nation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NCC’). Hence, it’s a thesis focuses on the organization of NCC, but the author expects to begin with the regulated fundamental righ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is thesis, NCC is existed for protection of Fundamental Rights in Communication, and NCC’s existence therefore corresponds to demands of functions of Fundamental Rights, in Communication, especially the objective ons.
NCC is designed to be one independent administrative commission granting it autonomy to make impartial policy for each single case. The unavoidable question is whether such a newly-developed organization is constitutional under Taiwan’s constitution structure, especially to survive the examinations of the Principle of Separation of Powers and the Principles of Politics of Accountability. Besides, NCC has no right to grant subsidization, and this thesis tries to figure-out whether it would cause influences on NCC’s authority to some extend. Finally, although NCC is organized, there still is room for NCC to improve its impartiality and conflicts-of-interest avoidance.
中文資料
Carl Schmitt 著,劉鋒譯,《憲法學說》,台北:聯經,2004年。
C. Edwin Baker著,馮建三譯,《傳媒、市場與民主》,台北:巨流,2008年1
月。
H. Maurer著,高家偉譯,《行政法學總論》,台北:元照,2002年。
James Lull等著,邱進福、陳錦玉、黃靖瑜、林佳樺、韓享能、陳玉箴、藍晨英
等譯,《傳播時代的文化》,台北:韋伯文化,2005年1月。
Robert L. Hilliard着,宋永福譯,《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台北:財團法人廣
播電視事業發展基金會出版,1997年6月。
王文宇,《公司法論》,台北:元照,2005年8月。
王碧芳,《廣播電視自由與廣播電視組織─以德國法制為中心》,國立台灣大學
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年6月
王瑜玲,《論新聞從業人員的拒絕證言權》,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
文,2006年7月。
王碩禧,《人權教育作為友善校園的建構與實踐》,國立成功大學法律研究所碩
士論文,2008年1月。
石世豪,〈從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三六四號解釋:論廣播電視自由之客觀法與基本權利雙重性質〉,《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用》,第2輯,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山社會科學研究所,2000年,377-405頁。
─,〈建立以4C產業為核心之競爭秩序〉,收於范建得主編,《電信法制新紀元》,台北:元照,2003年4月,301-324頁。
─,〈傳播部門的憲法初探〉,收於蘇永欽主編《部門憲法》,台北:元照,2006年1月,459-481頁。
─,〈通傳管制機關立法實驗喊停:釋字第六一三號解釋待續〉,《台灣本土法學》,第87期,2006年10月,80-83頁。
石世豪,〈從管制轉向競爭之德國新電信法(上)〉,《國會》,第35卷第3期,2007年3月,8-29頁。
米塞斯著,夏道平譯,《人的行為(上)》,台北:遠流,1991年。
行政院,〈「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組織法」釋憲案聲請書〉,《台灣本土法學》,第82期,2006年5月,60-88頁。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組織法」釋憲案補充理由書〉,《台灣本土法學》,第82期,2006年5月,117-136頁。
朱敬一、李念祖著,〈什麼是言論自由〉,收於,朱敬一、李念祖,《基本人權》,
台北:時報文化,2003年。
江宜樺,《自由民主的道路》,台北:聯經,2001年。
江耀國,〈我國有線電視第二次管制革新〉,收於《有線電視市場與法律》,台北:元照,2003年,177-237頁。
─,〈1998年美國有線電視新市場─從結構管制的觀點分析〉,收於《有線電視
市場與法律》,台北:元照,2003年,79-112頁。
─,〈通傳會組織法違憲案鑑定意見書暨釋字613號解釋評析〉,《世新法學》,第1卷,第2號,2008年6月,38-74頁。
─,〈英國2003年通訊傳播法之研究─兼論我國通訊傳播匯流立法〉,《東吳法律學報》,第20卷第3期,2009年1月,141-190頁。
何日生,〈新聞專業自主及限制〉,《千禧傳播法制的回顧與前瞻》,台北:政
治大學傳播學院研究暨發展中心、理律法律事務所,2002年1月,45-50頁。
汪平雲,〈照妖鏡與魔戒傳奇-釋字第六一三號解釋的深度解讀〉,《月旦法學》
雜誌,第137期,2006年10月,75-87頁。
李鴻禧,〈淺談價值相對主義與政治的寬容〉,《憲法與人權》,台北:元照,
1999年12月,171-198頁。
李筱苹,〈電信自由化與科技匯流時代的電信普及服務政策〉,《律師雜誌》,
第296期,2004年5月,25-32頁。
李惠宗,《憲法要義》,台北:元照,2006年9月。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組織法違憲性的探討-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六一三號
解釋評釋〉,《台灣本土法學》,第86期,2006年9月,58-78頁。
─,〈推定、擬制與法律漏洞─從法學方法論簡評大法官釋字第六三七號解釋─〉,
《台灣本土法學》,第104期,2008年3月,315-327頁。
李震山,〈人性尊嚴的憲法意義〉,收於,《人性尊嚴與人權保障》,台北:元
照,2000年,3-25頁。
─,〈憲法未列舉權保面貌─以憲法第二十二條為中心〉,《多元、寬容與人權
保障─以憲法未列舉權之保障為中心》,台北:元照,2005年10月,3-65
頁。
─,〈憲法意義下之寬容理念〉,《多元、寬容與人權保障─以憲法未列舉權之
保障為中心》,台北:元照,2005年10月,69-91頁。
李震山等,「釋字第六一三號解釋與NCC違憲」座談會,《月旦法學》,第137
期,2006年10月,88-103頁。
李建良,〈民主政治的建構基礎及其難題〉,收於《憲法理論與實踐(一)》,
台北:學林文化,1999年,7-54頁。
─,〈基本權利理論體系之構成及其思考層次〉,《憲法理論與實踐(一)》,
台北:學林文化,1999年,55-101頁。
─,〈大學自治與公立大學法人化〉,《憲法理論與實踐(二)》,台北:學林
文化,19991年,頁235-298。
─,〈基本權利與國家保護義務〉,收於,李建良、簡資修主編,《憲法解釋之
理論與實務(二)》,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2000年,352-376
頁。
─,〈基本權的理論變遷與功能:從耶林內克身分理論談起〉,收於《憲法理論
與實踐(三)》,台北:學林文化,2004年7月,1-71頁。
李建良等,「解讀釋字第六一三號解釋」題議討論,《台灣本土法學》,第
87期,93-120頁。
李志強,〈淺析我國公務員利益迴避規範〉,《人事月刊》,第47卷第2期,
2008年8月,4-12頁。
─,〈淺析公務員旋轉門條款(上)〉,《標準與檢驗》,2008年9月,84-89
頁。
─,〈淺析公務員旋轉門條款(下)〉,《標準與檢驗》,2008年10月,64-72
頁。
李惠圓,《台灣文化資產保存的法律分析─以私有文化建築保存為核心》,國立
成功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6月。
杜玲玲,《我國金融監理機關獨立性分析》,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
文,2005年7月。
吳志光,《行政法》,台北:新學林,2006年10月。
吳庚,《憲法的解釋與適用》,台北:自版,修訂三版,2004年6月。
─,《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台北:自版,增訂九版,2005年8月。
林子儀,〈美國總統的行政首長權與獨立行政管制委員會〉,《權力分立與憲政發展》,台北:元照,1993年5月,123-141頁。
─,〈言論自由之基礎理論〉,《言論自由與新聞自由》,台北:元照,1999年,1-59頁。
─,〈新聞自由的意義及其理論基礎〉,《言論自由與新聞自由》,台北:元照,
1999年,59-103頁。
─,〈論接近使用媒體權〉,《言論自由與新聞自由》,台北:元照,1999年,195-223頁。
─,〈言論自由導論〉,收於,李鴻禧等合著,《台灣憲法縱剖橫切》,台北:
元照初版,2002年12月,103-179頁。
林子儀、葉俊榮、黃昭元、張文貞編著,《憲法:權力分立》,台北:新學林,
2008年9月。
林信華,〈文化現象與政策〉,收於蘇永欽主編《部門憲法》,台北:元照,2006
年1月,563-593頁。
林桓,〈電信、傳播、及資訊媒介匯流下法制發展方面的芻議〉,《電信法制新
紀元》,台北:元照,2003年4月,195-220頁。
─,〈媒體匯流與法律人的挑戰〉,《律師雜誌》,第312期,2005年9月,2-4頁。
林麗雲,〈新聞自由的矛盾:論其貢獻與侷限〉,《千禧傳播法制的回顧與前瞻》,台北:政治大學傳播學院研究暨發展中心、理律法律事務所,2002年1月,7-26頁。
林明鏘、蔡茂寅,〈公務員法〉,收於翁岳生主編《行政法(上)》,元照,2006
年10月,299-337頁。
林明鏘,〈論基本國策〉,收於《現代國家與憲法─李鴻禧教授六志華誕祝壽論
文集》,月旦,1997年,1465-1504頁。
─,〈正當性與相當性原則下之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組織法-評大法官釋字第六
一三號解釋〉,《台灣本土法學》,第86期,2006年9月,79-83頁。
林欣慧,《獨立行政委員會在我國憲法上的合憲性-美國獨立管制機構與我國獨
立行政委員會之比較》,國立台北大學法律學院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年6月。
周泰維,《文化國家與文化政策之租稅優惠》,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院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7月。
周志宏,〈談NCC委員產生與任命的憲法問題〉,台灣法學會座談會之發言紀錄,2006年2月15日。
─,〈釋字613號解釋與獨立機關的未來〉《月旦法學》,第137期,2006年10月,5-24頁。
周慧蓮,〈我國電信普及服務制度之評析與展望〉,收於彭心儀主編,《資訊通
信法律論文精選》,國立清華大學,2004年3月,97-153頁。
邱家宜,〈從英美傳播管制經驗思考台灣NCC的制度與使命〉,《廣播與電視》,第26期,2006年1月,1-28頁。
松井茂記著,蕭淑芬譯,《媒體法》,台北:元照,2004年11月。
法治斌/董保城,《憲法新論》,台北:元照,2004年。
柯芳枝,《公司法要義》,增訂五版,台北:三民,2005年10月。
洪泉湖、劉若蘭、陳慧萍、陳昭宇、古慧貞,〈族群與多元文化〉,《台灣的多
元文化》,台北:五南,2005年3月。
洪信旭,《有線電視法中有關營運許可基準及頻道經營管制之合憲性探討》,國
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6月。
洪淳琦,《從多元文化觀點論多元藝術之補助─以台北市文化局組織驗證為例》,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院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7月。
施能傑,〈行政院組織改造向前行〉,《研考》,第29卷第2期,2005年4月,
86-104頁。
威爾‧金里卡著,鄧紅風譯,《少數群體的權利:民族主義、多元文化主義與公民權》,左岸文化,2004年10月。
高凱聲,〈論電信普及服務制度之設立〉,《經社法律論叢》,第21期,1998
年1月,105-131頁。
高玉泉,〈全球數位落差:一個超國界法的新議題〉,《中華國際法與超國界法評論》,2卷1期,2006年6月,1-25頁。
徐正戎,〈法國第五共和總統權限之剖析及其演變〉,《法學叢刊》,第40卷第2期,1995年4月,93-108頁。
─,〈「左右共制憲政體制之初探」〉,《台大法學論叢》,第30卷第1期,2000年1月,1-43頁。
徐佳士,〈資訊時代的文化適應〉,《資訊爆炸落塵─今日傳播與文化問題探討》,
台北:三民,1997年4月。
─,〈我國大眾傳播媒介的文化表現〉,《資訊爆炸的落塵》,台北:三民,1997年4月。
徐振雄,《憲法學導論》,台北:高立,2004年6月。
涂楷玲,《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組織法爭議之研究》,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
政策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5年。
翁岳生,〈行政的概念與種類〉,收於翁岳生主編《行政法(上)》,元照,2006年10月,1-29頁。
翁祖立,〈通傳匯流從基本法到組織法:NCC組織法的認識與立法紀要〉,《律師雜誌》,第312期,2005年9月,48-56頁。
翁曉玲,〈新聞報導自由與人格權保護〉,收於《當代公法新論(上):翁岳生教授七秩誕辰祝壽論文集》,台北:元照,2002年,85-113頁。
張嘉尹,〈基本權理論、基本權功能與基本權客觀面向〉,收於《當代公法新論
(上):翁岳生教授七秩誕辰祝壽論文集》,元照,2002年,29-70頁。
─,〈失序媒體與鐵腕行政〉,《台灣本土法學》,第74期,2005年9月,63-67
頁。
張永明,〈大眾傳播自由的憲法基礎〉,《新聞傳播之自由與界限》,台北:永然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1月,13-89頁。
張家洋、陳志華、甘國正編著,《行政組織與救濟法》,台北:國立空中大學,修訂三版,2000年2月。
張培倫,《泰力克論自由主義與多元文化論》,宜蘭縣:佛光人文社會學院,2005年7月,頁59。
孫德至,《論國家通訊委員會之建置與設計─期盼促進公共討論的NCC─》,國
立台灣大學法律學院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1月。
張宏榮,《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獨立性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
士論文,2007年7月。
張立群,《數位匯流下通訊事業的通訊傳播自由的保障與管制》,國立成功大學
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1月。
許宗力,〈基本權的功能與司法審查〉,《憲法與法治國行政》,台北:元照,
1999年3月,153-178頁。
─,〈論法律保留〉,《法與國家權力》,台北:元照,1999年8月,117-213
頁。
─,〈權力分力與機關忠誠─以德國聯邦憲法法院裁判為中心〉,《憲政時代第
27卷4期》,2002年4月,3-32頁。
─,〈基本權功能〉,《月旦法學教室》,第2期,2002年12月,72-80頁。
─,〈談言論自由的幾個問題〉,收於李鴻禧等合著,《台灣憲法之縱剖橫切》,
台北:元照,2002年12月,239-267頁。
─,〈基本權之保障與限制(上)〉,《月旦法學教室》,第11期,2003年9
月,64-75頁。
許慶雄,《憲法入門Ⅱ政府體制篇》,月旦出版社,1998年7月。
許志雄/ 陳銘祥/ 蔡茂寅/ 周志宏/ 蔡宗珍:《現代憲法論》,元照,2002年10月。
許育典,《法治國與教育行政:以人的自我實現為核心的教育法》,台北:高等教育,2002年。
─,〈文化差異、多元文化國與原住民較育權〉,《成大法學》,第4期,2002
年12月,37-70頁。
─,〈多元文化國〉,《月旦法學教室》,第6期,2003年4月,36-39頁。
─,〈民主共和國〉,《月旦法學教室》,第9期,2003年7月,32-36頁。
─,〈基本權的本質〉,《月旦法學教室》,第14期,2003年12月,32-36頁。
─,〈國家目標條款〉,《月旦法學教室》,第30期,2005年4月,38-39頁。
─,〈從憲法多元文化規定檢討網咖管制的立法〉,《政大法學評論》,第84
期,2005年4月,1-87頁。
─,〈多元文化國下色情管制的憲法正當性:以中央大學性/別研究室動物戀網
頁案為例〉,《東吳法律學報》,第17卷第2期,2005年12月,1-87頁。
—,《宗教自由與宗教法》,元照,2005年。
—,《憲法》,元照,2006年1月。
─,〈教育憲法的建構〉,蘇永欽主編《部門憲法》,元照,2006年1月,507-561
頁。
—,《文化憲法與文化國》,元照,2006年6月。
─,《教育法》,五南,2007年7月。
─,〈文化國與文化公民權〉,《東吳法律學報》,第18卷,第2期,2006年
12月,1-42頁。
─,〈多元文化國下通訊傳播自由的建構〉,《東吳法律學報》,第20卷,第
1期,2008年 7月,1-60頁。
許志雄,〈國民與主權〉,收於,許志雄等合著,《月旦法學教室(1)公法學
篇》,元照,2000年9月,2-3頁。
郭任昇,《以憲法觀檢討獨立點行政機關:以設置必要性、職權與組織為中心》,
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院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8月。
郭兆軒,《青少年網咖熱的憲法爭議探討:以青少年的基本權保障為核心》,國
立成功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昭元,〈九七憲改後我國中央政府體制的評估〉,《台大法學論叢》,第27
卷第2期,1998年1月,183-216頁。
黃菁甯〈通訊傳播基本法之概述與未來展望〉,《律師雜誌》,第296期,2004
年5月,15-24頁。
黃錦堂,〈我國中央政府體制的現況與展望〉,《月旦法學》,第108期,2004
年5月,9-36頁。
─,〈行政組織之基本問題〉,收於翁岳生主編《行政法 (上)》,2006年10
月,241-298頁。
黃維幸,〈獨立委員會委員的任命與政黨比例〉,《月旦法學》,第149期,2007
年10月,121-138頁。
黃秀瑞,〈中央政府體制改革的選擇(政治篇)〉,收於葉俊榮等著《憲改方向
盤》,五南,2006年4月,97-136頁。
陳敏,《行政法總論》,台北:自版,第5版,2007年10月。
陳慈陽,《憲法學》,台北:元照,二版,2005年。
陳清秀,〈憲法上人性尊嚴〉,收於《現代國家與憲法─李鴻禧教授六志華誕祝壽論文集》,台北:月旦,1997年,93-122頁。
陳素秋,〈多元文化主義〉收於,洪泉湖等著,《台灣的多元文化》,台北:五
南,2005年3月。
陳志龍,《法益與刑事立法》,台北:自版,1990年。
─,〈誹謗罪與言論自由之界線─二個憲法權利衝突:「言論自由權」與「名
譽權衝突」〉,《月旦法學教室》第2期,2002年12月,12-13頁。
陳克允,〈公務員服務法旋轉門條款之研究〉,《人事月刊》,第37卷第1期,
2003年7月,6-25頁。
陳耀祥,〈論廣播電視自由〉,《法學講座》,第28期,2004年7月,1-12頁。
─,〈論廣播電視的節目自由與人性尊嚴的保護〉,收於《黃宗樂教授六秩祝賀
─公法學篇(一)》,台北:學林文化,2002年,77-105頁。
─,〈論廣播電視中犯罪事實報導與人格權保障之衝突─以德國聯邦憲法法院之
雷巴赫裁判為討論核心〉,收於《當代公法新論(上):翁岳生教授七秩誕
辰祝壽論文集》,元照,2002年,115-142頁。
─,〈論國家對於通訊傳播之管制─從德國之規範取向論我國通訊傳播基本法之
基本議題〉,《銘傳大學法學論叢》,第2期,2004年6月,47-75頁。
─,〈論大眾傳播媒體報導SARS疫情與人格權保障之衝突〉,《台灣海洋法學
報》,第3卷第2期,119-162頁。
陳雍之,〈電信市場自由化及其管制之研究─以歐洲法與德國法為中心〉,收於《當代公法新論(中):翁岳生教授七秩誕辰祝壽論文集》,台北:元照,2002
年,657-692頁。
陳春生〈司法院大法官解釋中關於制度性保障概念意涵之探討〉,《憲法解釋之
理論與實用》,第2輯,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山社會科學研究所,2000年8
月,273-324頁。
陳愛娥,〈基本權做為客觀法規範─以「組織與程序保障功能」為例,檢討其衍
生的問題─〉,《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第2輯,台北:中央研究院中
山社會科學研究所,2000年8月,235-272頁。
─,〈「釋字613號解釋與NCC違憲」座談會發言紀錄〉,《月旦法學》,第
137期,2006年10月,88-103頁。
陳新民,〈論「社會基本權利」〉,《憲法基本權力之基本理論(上)》,台北:
元照,2002年7月,95-128頁。
─,〈論「憲法委託」之理論〉,《憲法基本權力之基本理論(上)》,台北:
元照,2002年7月,37-93頁。
─,《憲法學釋論》,台北:自版,2005年8月。
─,〈試論NCC組織法的違憲性問題〉,《台灣本土法學》,第83期,2006
年6月,1-30頁。
陳淑芳,〈機關組織權與依法行政原則〉,《政府再造─政府角色功能的新定
位》,台北:新台灣人文教基金會,2002年,113-128頁。
─,〈獨立機關之設置及其人事權-評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六一三號解釋〉,《月
旦法學》第137期,2006年10月,41-59頁。
─,〈文化憲法〉,收於蘇永欽主編《部門憲法》,台北:元照,2006年1月,
595-623頁。
陳淑芳,〈「釋字613號解釋與NCC違憲」座談會發言紀錄〉,《月旦法學》,
第137期,2006年10月。
陳淳文,〈憲法與主權:由修憲觀點淺談兩個公法學上的基本概念〉,收於劉孔
中/陳新民主編,《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第3籍(下冊),台北:中央
研究院中山社會科學研究所,2002年,155-204頁
陳明仁,〈獨立機關之推動與檢討〉,《研考》,第29卷第6期,2005年12月,
43-56頁。
陳長榮,《通訊傳播複合行政法制建構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碩士在職
專班碩士論文,2007年6月。
莊國榮,〈數位化時代廣播電視、電信及資訊產業之新管制架構〉,劉孔中、施
俊吉主編,《管制革新》,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2001年4
月,205-249頁。
─,〈廣播電視產業的集中化及其管制〉,《千禧傳播法制的回顧與前瞻》,台
北:政治大學傳播學院研究暨發展中心、理律法律事務所,2002年1月,51-96
頁。
─,〈獨立機關的合憲性與建制原則〉,《政府再造-政府角色功能的再定位》,
台北:新台灣人文教基金會,2002年,101-112頁。
程明修,〈禁止過度侵害與禁止保護不足〉,《月旦法學教室》,第17期,2004
年3月,頁10-11。
彭芸,《各國廣電政策初探》,台北:財團法人廣播電視事業發展基金出版,1994
年11月。
彭心儀,〈由資訊通信法制之發展趨勢論述為落差之消弭〉,《WTO服務貿易
與通訊科技法律》,台北:元照,2005年9月,183-229頁。
彭心儀、陳俊榮,〈對於通訊產業技術中立原則管制原則的反省與批判〉,《月
旦法學雜誌》,150期,2007年12月,92-114頁。
曾淑芬,〈技能與社會階級流動之初探〉,《資訊社會研究》,第1期,嘉義縣:南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2001年7月,179-200頁。
─,〈數位落差〉,《資訊社會研究》,第2期,嘉義縣:南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2002年1月,234-237頁。
游美惠,〈多元文化女性主義〉,《婦女與兩性研究通訊》,第54期,2000年
3月,30-36頁。
湯德宗,〈九七憲改後的憲法結構─憲改工程的另類選擇〉,《權力分立新論 卷
一》,台北:元照, 2005年,1-58頁。
─,〈新世紀憲改工程─弱勢總統制改進方案〉,《權力分立新論 卷一》,台北:
元照,2005年,59-108頁。
─,〈美國權力分立理論與實務─我國採行總統制可行性的初步考量〉,《權力
分立新論 卷一》,台北:元照,2005年,385-419頁。
─,〈三權憲法、四權政府與立法否決權〉,《權力分立新論 卷一》,台北:
元照,2005年,421-494頁。
─,〈大法官有關「權力分立原則」解釋案之研析〉,《權力分立新論 卷
二》,台北:元照,2005年,305-425頁。
馮建三,〈傳播部門─社會科學的分析〉,收於蘇永欽主編《部門憲法》,台北:
元照,2006年1月,435-458頁。
葉俊榮,《環境行政的正當法律程序》,台北:作者自版,1993年4月。
葉乃靜,《多元文化下的資訊行為研究》,台北:文華圖書館管理資訊股份有限
公司,2005年1月。
漢寶德,〈建立文化組織的合理架構〉,《研考》,第29卷第6期,2005年12
月,24-33頁。
─,《漢寶德談文化》,台北:典藏藝術家庭,2006年10月。
劉崇堅、莊懿妃,〈網路互連與電信產業之發展〉,《經社法律論叢》,第21
期,1998年1月,83-111頁。
劉靜怡,〈釋字613號解釋後的獨立機關:NCC傳奇簡評〉,《月旦法學》,
第137期,2006年10月,25-40頁。
─,〈有了釋字六一三,我們可以怎麼看待獨立行政機關?〉,《台灣本土法學
雜誌》,第87期,2006年10月,245-248頁。
劉靜怡、石世豪,〈朝野政黨都放手NCC才好上路〉,聯合報民意論壇,2005
年10月8日。
劉紹樑,〈電信、資訊、傳播跨業整化下的監管組織再造〉,收於范建得主編《電
信法制新紀元》,台北:元照,2003年4月,223-300頁。
詹婷怡,〈台、英網路互連規範比較〉,《通訊》,第69期,1999年10月,
35-38頁。
詹文凱,〈新聞自由與隱私權之界限〉,《月旦法學教室》第2期,2002年12
月,108-119頁。
詹鎮榮,〈半總統制下政府雙重信任基礎之維繫與難題─以威瑪經驗為借鏡〉,《月旦法學》,第108期,2004年5月,37-52頁。
─,〈德國法中「社會自我管制」機制初探〉,《民營化法與管制革新》,
高雄:自版,2005年9月,143-179頁。
─,〈民營化後國家影響與管制義務之理論與實踐〉,《民營化法與管制革新》,
高雄:自版,2005年9月,103-142頁。
─,〈德國電信法上頻率釋出與業務執照分離發照制度之研究〉,《民營化法與管制革新》,高雄:自版,2005年9月,181-218頁。
蔡維音,〈德國基本法第一條「人性尊嚴」規定之探討〉,《憲政時代》,第18卷第1期,1992年,36-48頁。
─,〈財產權之保護內涵與釋義學結構〉,《成大法學》,第11期,2006年6月,31-74頁。
蔡英文,〈人權之議題:人之主體權利、國家之政治權力與文化差異性〉,收於
瞿海源、顧忠華、錢永祥等主編《法治、人權與公民社會》,台北:桂冠圖
書,2002年,123-160頁。
蔡茂寅,〈政策統合機關、獨立機關定位及設立原則探討〉,《國家政策季刊創
刊號》, 2002年9月,23-38頁。
─,〈獨立機關之研究:以中央行政機關組織基準法為檢討對象〉,《研考》第
28卷第6期,2004年12月,71-80頁。
蔡秀卿,〈又是權力鬥爭的犧牲品-試評大法官釋字第六一三號解釋〉,《月旦
法學》第137期,2006年10月,60-74頁。
蔡宗珍,〈中央政府體制改革的選擇(法理篇)〉,收於葉俊榮等著《憲改方向
盤》,台北:五南,2006年4月,73-96頁。
蔡志方,〈訴願制度〉,收於翁岳生主編,《行政法(下)》,元照,2006年,
10月,265-349頁。
─,〈從人性尊嚴的具體化,論行政程序及行政救濟之應有取向〉,《行政救濟
與行政法學(一)》,台北:三民,1993年3月,351-414頁。
蔡德揚,《從憲法廣電自由論我國公共電視之組織與財政制度》,國立中正大學
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1月。
廖元豪,〈論我國憲法上之行政保留─以行政、立法兩權為中心〉,《東吳法律
學報》,第12卷第1期,2000年2月,1-41頁。
─,〈「畫虎不成」加「歪打正著」─從美國經驗評真調會與釋字第五八五號解
釋〉,《台灣本土法學》,第71期,2005年6月,33-50頁。
─,〈市場等同自由?政府即是公共?─從「公共的言論自由」評衛星頻道換照
爭議─〉,《台灣本土法學》,第74期,2005年9月,68-74頁。
─,〈NCC,告訴我們願景〉,刊登於中國時報,2006年2月25日A15版。
─,〈釋字六一三後,獨立機關還剩多少空間?〉,《台灣本土法學》,第87期,
2006年10月,87-92頁。
潘秀菊,《公司法》,元照,2008年9月。
謝穎青、劉志祥,〈NII概念下有線電視與電信事業互跨的另類思考〉,《月旦
法學》,第46期,1999年2月,25-35頁。
謝佩穎,《我國獨立行政機關法制與實踐之研究─「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
國立海洋大學法律學院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7月。
薛化民,〈中華民國憲政藍圖的歷史演變─行政權為中心的考察〉,《月旦法學》,
第26期,1997年,10-22頁。
戴豪君,〈因應數位匯流資訊通訊法制革新之研究〉,收於范建得主編《電信法
制新紀元》,元照,2003年4月,149-194頁。
魏玓,〈監理之外::初探NCC在媒體產業輔導與媒體文化發展的角色〉,《廣
播與電視》,第26期,2006年1月,29-49頁。
蘇永欽,〈正視立法院的全方位擴權〉,《走向憲政主義》,台北:聯經,1994
年6月,231-235頁。
─,〈電子媒體法賦予立院新角色的疑慮〉,《走向憲政主義》,台北:聯經,
1994年6月,236-239頁。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組織法的合憲法〉,《台灣本土法學》,第82期,
2006年5月,89-116頁。。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組織法」釋憲案補充意見書〉,《台灣本土法學》
第82期,2006年5月,137-147頁。
─,〈沒有方法的解釋只是一個政治決定-簡評司法院第六一三號解釋〉,《月
旦法學》第136期,2006年9月,6-20頁。
─,〈獨立機關的憲政功能與危機:NCC運作一年半的初體驗〉,《法令月刊》,
第58卷第8期,2007年7月,4-15頁。
─,〈我國憲政體制下的獨立行政機關(上)〉,《法令月刊》第59卷第1期,
2007年1月,4-30頁。
─,〈我國憲政體制下的獨立行政機關(中)〉,《法令月刊》第59卷第2期,
2007年2月,4-24頁。
─,〈我國憲政體制下的獨立行政機關(下)〉,《法令月刊》第59卷第3期,
2007年3月,4-25頁。
─,〈獨立行政機關委員的停職問題〉,《台灣本土法學》,第96期,2007年
7月,141-175頁。
蘇宏杰,〈憲法第22條規定之解釋與適用〉,《萬國法律》,第157期,2008
年2月,72-82頁。
蕭文生,《自程序、組織與救濟觀點論基本權力之保障》,嘉義市:自版,2000
年12月。
─,《國家法(Ⅰ)─國家組織法》,台北:元照,2008年8月。
顧肅,《自由主義基本理念》,台北:左岸文化,2001年。
專案計劃或政府公報及網路資源: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修正「獨立機關與行政院關係運作說明」〉,
網址:
http://www.rdec.gov.tw/ct.asp?xItem=4068251&ctNode=10816&mp=130。最後瀏日,2009年2月22日
政府改造委員會,《獨立機關之建置原則》,網址:
http://www.president.gov.tw/2-special/innovation/t6-5-1.html。最後瀏覽日,2008年12月2日。
「族群與文化發展會議」,總統府新聞稿,2004年10月16日,網址:http://www.president.gov.tw/php-bin/prez/shownews.php4?issueDate=&issueYY=93&issueMM=10&issueDD=16&title=&content=&_section=3&_pieceLen=50&_orderBy=issueDate%2Crid&_desc=1&_recNo=1,最後瀏覽日,2009年,1月22日。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教育部網址:http://dict.revised.moe.edu.tw/cgi-bin/newDict/dict.sh?cond=%A4%E5%A4%C6&pieceLen=50&fld=1&cat=&ukey=-68582880&serial=1&recNo=54&op=f&imgFont=1,最後瀏覽日,2009年1月22日。
黃厚銘,〈資訊社會中教育的變與不變〉,網址:http://www.inpr.org.tw/publish/pdf/175_1.pdf,最後瀏覽日,2009年1月27日。
《論語》,憲問第十四,網址:http://www.amtbtc.org.tw/lun/LunYu_all.htm,最後瀏覽日,2009年2月21日。
外文資料
德文部分:
Maurer, Hartmut: Staatrecht, München 1999.
Robert Alexy, Theorie der Grundrechte, 2.Aufl. Frankfurt a.M.,1994.
Yue-dian Hsu, Selbstverwirklichungsrecht im pluralistischen Kulturstaat. Zum Grundrecht auf Bildung im Grundgesetz, Berlin 2000.
日文部分:
塩野宏,《行政法三》,《行政組織法》,有斐閣,1999年3月。
和田英夫,《行政委員會と行政爭訟制度》,弘文堂,1985年12月。
英文部分:
Peter L Strauss, The place of Agencies in Government:Separation of Powers and the
Fouth Branch, 84 Colum. L. Rev.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