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楊明澤
Yang, Ming-Tse
論文名稱: 民主政治選舉合併政策之研究--以2014年地方選舉為例
Combined Election Policy In Democratic Society – The Case Of 2014’S Local Election
指導教授: 楊永年
Yang, Yung-nane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社會科學院 - 政治經濟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Graduate Institute of Political Economy(on the job class)
論文出版年: 2016
畢業學年度: 104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91
中文關鍵詞: 合併選舉政策2014地方選舉
外文關鍵詞: Combined Elections Policy, 2014 Local Election
相關次數: 點閱:89下載:6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論文針對2014年地方選舉合併辦理選舉政策進行研究,從政策形成、政策規劃、政策執行三個層面,探討本次合併選舉在妥適性及公平性之影響。主要在瞭解本次合併選舉是否達到原先預估之政策效益,其內涵包括合法化、經費節省與提高投票率、政黨與政策對於政策成效之影響。同時也在探究選務人員對於合併選舉政策運作感受,以及選民對於本次合併選舉之滿意程度。本研究係採用文獻分析法及深度訪談法,研究結果發現,本次合併選舉之政策形成,各界咸認回應消除選舉過於頻繁問題;政策規劃過程藉由地方制度法之修正,將地方公職人員之就職日予以一致,授予地方選舉合併辦理之法理依據;政策執行結果具有成效,至少節省難以估計的社會成本。本次合併選舉在縣市如預期提升投票率,但直轄市投票率卻略微下降,這推估與地方派系動員與民眾對施政績效感受有關聯性。針對研究發現,作者提五項建議,包括政策形成部分考量調整全國行政區;政策規劃部分,取消地方首長民選改官派、變更投票方式、改善選舉經費補助方式;政策執行部分,限制選舉投票前一天停止選舉活動等。

    This research explores the effectiveness of Taiwan's 2014 Local Election Policy. Three phases including policy formation, policy planning, and policy implementation were studied through the impacts of propriety and equity of the combined elections. Documentary analysis and in-depth interview were the main research methods for this study. There were three important findings. Firstly, policy formation was driven by the question of frequent election. It was believed that combined elections can reduce the frequency. Secondly, for policy planning, based on the amendment of Local Government Act, different political representative positions can take office on the same day. Thirdly, policy stakeholders’ satisfaction was increased based on the policy implementation process. No important dispute and defect was aroused. However, it was unexpected that the voting rate for the county/city election was higher than before. The voting rate for the special municipality city Election was lower than before. Maybe it is because of local factions mobilization and government performance. There are five suggestions for this study. First, policy formation: election districts should be adjusted. Second, mayor of township/city should be appointed instead of going through popular election. Institutional reform should be conducted for local election. Thirdly, election activities should be banned for the specific day before election.

    目 錄 目錄 i 表目錄 ii 圖目錄 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 3 第三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10 第四節 名詞解釋 11 第五節 研究架構 1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6 第一節 相關文獻 16 第二節 政策形成 30 第三節 政策規劃 39 第四節 政策執行 49 第三章 研究設計 70 第一節 研究方法 70 第二節 訪談對象 72 第三節 問題設計 75 第四章 研究發現與分析 78 第一節 合併選舉政策形成 79 第二節 合併選舉政策規劃 86 第三節 合併選舉政策執行 92 第五章 結論 101 第一節 研究結果 101 第二節 研究建議 107 參考文獻 113 附錄 120 表目錄 表1-1:2000年至2012年各項選舉一覽表 9 表2-1:我國合併選舉制度變革一覽表 21 表2-2:簡併地方公職人員選舉期程任期調整情形一覽表 41 表2-3:調整後之各項地方公職人員選舉期程一覽表 44 表2-4:五都基本資料統計 68 表3-1:深度訪談對象、人數與訪談代號一覽表 75 表4-1:98年及103年縣轄市長選舉人口數與投票人數統計表 93 表4-2:99年及103年直轄市長選舉人口數與投票人數統計表 94 圖目錄 圖1-1 研究架構 15

    一、專書
    a.中文書籍
    1、王業立,2015,《比較選舉制度》,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2、丘昌泰,2000,《公共政策:基礎篇》,臺北市:巨流圖書有限公司。
    3、丘昌泰、李允傑,2003,《政策執行與評估》,臺北市:元照出版公司。
    4、朱敬一、林全,2002,《經濟學的視野》,臺北市: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5、吳定,2003,《政策管理》,臺北市:聯經出版社。
    6、吳定,2009,《公共政策》,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7、吳文程,1996,《政黨與選舉概論》,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8、余致力等著,2008,《公共政策》,臺北市: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9、余致力,2002,《民意與公共政策-理論探討與實證研究》,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10、林水波,2001,《公共政策新論》,臺北市:智勝出版社。
    11、洪永泰,2014,《誰會勝選誰能凍蒜》,臺北市:天下文化。
    12、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13、張世賢,2009,《公共政策分析》,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14、彭百顯、紀俊臣等,2010,《現代學術研究專刊-五都體制變革與台灣發展》,臺北縣: 財團法人現代學術研究基金會。
    15、黃紀等著,2008,《如何評估選制變遷:方法論的探討》,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16、楊永年,2006,《組織行為》台南市:自版。
    17、劉文仕,2012,《地方分權改革新趨勢》,新北市:晶典文化事業出版社。
    b.英文書籍
    1、Anderson,C.W.,1979,“The Place of Principles in Policy Analysis,"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73(3):
    2、Cox,Gary W., 1997,Making Votes C0unt:Strategic Coordination in the world's Electoral Systems,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Dahl,R.A.,1971,Polyarchy,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
    4、Down,A.,1957,An Economic Theory of Demecracy,N.Y.:Harpe&rRow.
    5、Dunn, W. 1994. Public Policy Analysis: An Introduction. N.J: Prentice-Hall.
    6、Dye, T. 1976. Understanding Public Policy. 8thed.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7、Easton, D. 1953. The Political System. New York: Knopf.
    8、Heineman,R.A.,W.T.Bluhm,S.A.Peterson,& E.N.Kearny,1997,The world of the Policy Analyyst:Rationality, Values,and Politics,2nded.Chatham,N.J.:Chatham Housw Publishers,Inc.
    9、Jones, C. 1984.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Public Policy. 2nd ed. Belmont. Calif : Wadsworth.
    10、Kerlinger, F. 1985. Foundations of Behavioral Research. Tokyo: CBS Publishing Japan Ltd.
    11、Key Jr., V. O.1961. Public Opinion and Democracy.New York:Knopif.
    12、Kingdon, J. 1995. Agendas : Alternatives and Public Policies, 2nd ed. New York: Harper Collins.
    13、Marsh, D., & Rhodes, R. A. W. 1992. Policy Networks in British Government. Oxford : Clarendon press..
    14、Mayer, R. 1985. Policy and Program Planning: A Developmental Perspective.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15、Pal, L. 1992. Public Policy Analysis: An Introduction. Ontario: Nelson Canada.
    16、Riker,William H., 1986,“ The Duvergers Law Revisiyed ",in Bernard Grofmam,and Arend Lijphart,eds., Electoral Laws and Their Political Consequences, New York:Agathon Press, pp.19-42.
    17、Sakamoto,T.,1999,Building policy Legitimacy in Japan: Political Behavior beyond Rational Choice. N.Y.:St.Martin's Press.
    18、Sartori,G.,1976,Parties and Party Systems:A Framework for Analysi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二、期刊
    1、盛治仁,2006,〈單一選區兩票制對未來臺灣政黨政治發展之可能影響探討〉,《臺灣民主季刊》3(2):63-86。
    2、詹中原,2004,〈公共政策新右派哲學研究途徑趨勢〉,《考銓月刊》,37:95-112。
    3、劉義周,2005,〈典型的回顧型投票—2005年三何一選舉結果分析〉,《臺灣民主季刊》2(4):147-153。
    4、劉義周、田弘華,2005,〈政黨合作與杜瓦傑法則:連宋配、國親合的賽局分析〉《台灣政治學刊》,9(2):3-37。
    三、博碩士論文
    1、王業立,1998,〈選舉、民主化與地方派系〉,《選舉研究》,5(1):77-97。
    2、石文君,2015〈2014年我國地方公職人員合併選舉政策成效之研究-以南投縣為例〉。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
    3、高永光,2008,〈地方治理與地方民主〉,《研習論壇月刊—理論與實務》,74期:1-6。
    4、許慈倫,2013,〈2012年總統與立法委員合併選舉政策成效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政治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四、翻譯書籍
    1、朱柔若譯,W. Neuman著,2000,《社會研究方法—質化與量化取向》,臺北市:揚智。
    2、何景榮譯,Paul Pennings Jan-Erik Lane等著,2006,《比較政黨制度變遷》,臺北市:國立編譯館與韋伯文化國際出版有限公司合作翻譯發行。
    3、林鐘沂、柯義龍、陳志瑋等譯,Michel Hill著,2003,《現代國家的政策過程》,臺北市:韋伯文化。
    4、胡龍騰、黃瑋瑩、潘中道譯,Ranjit Kumar著,2000,《研究方法:步驟化學習指南》,臺北市:學富。
    5、陳育含譯,Steinar Kvale著,2010,《訪談研究方法》,臺北市:韋伯文化。
    6、張明貴譯,Robert A.Dahl著,1989,《多元政治》,臺北市:唐山出版社。
    7、彭宗超等譯,Paul A. Sabatier編,2004,《政策過程理論》,北京:新華。
    8、詹中原主編,David C. Kozak/John D. Macartney著,1993,《權力遊戲規則-國會與公共政策》,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9、劉明德譯,Charles E. Lindblom著,1991,《政策制定過程》,臺北市:桂冠圖書有限公司。
    10、劉瑞華譯,North, Douglass 著,1994,《制度,制度變遷與經濟成就》,台北:時報文化。
    11、羅清俊,陳志瑋譯,Thomas Dye著,1999,《公共政策新論》,臺北市:韋伯。
    五、網路資源
    1、張孟湧,2008,(地方公職人員選舉合併辦理之效益及可行性分析),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國政分析:http://www.npf.org.tw/post/3/4814,檢索日期:2015年10月27日。
    2、彭堅汶,2004,(從民主選舉到專業選務行政的省思),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國政評論:http://www.npf.org.tw/post/3/4814,檢索日期:2015年10月27日。
    3、隋杜卿,2008,(我國公職人員選舉合(簡)併舉行之研析),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國政研究: http://www.npf.org.tw/post/2/4518),檢索日期:2015年10月27日。
    4、蘋果日報,2010年3月10日,〈臺灣良心,楊志良敢嗆:頻繁選舉,禍國殃民〉,果日報網址: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00310/32
    350633,檢索日期:2015年12月5日。
    5、今日新聞網,2010年3月9日,〈楊志良探頻繁選舉,江宜樺:民國103年七合一選舉省5.4億,今日新聞網網址:http://www.nownews.com/2010/03/09/10844-257
    8128.htm,檢索日期:2015年12月5日。
    六、政府文件
    1、監察院調查報告,2011,〈李委員炳南、周委員陽山調查,自民國88年以來,我國為減少選舉次數與重新劃分行政區,已多次研擬修訂中央及地方自治團體之選舉法規,然卻未見成效,選舉依舊過度頻繁,造成國家機器虛耗、資源浪費,相關權責機關,對於推動選舉制度精簡化是否仍有精進之空間;另,公民參政權受憲法之保障,相關法規及行政措施對該基本權利之實踐是否已足;均認有深入瞭解之必要乙案。
    2、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2005年3月21日,〈「民眾對縣市長、議員及鄉鎮市長合併選舉的看法」民意調查〉,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網址:http://www
    .rdec.gov.tw/public/Data/761515344671.pdf,檢索日期:2015年12月12日。
    3、行政院研發發展考核委員會,2008,〈投開票電子化作業之規劃 〉,行政院研發發展考核委員會編印。
    4、台南市選舉委員會,2015,<台南市第2屆市長、議員暨里長選舉實錄>,台南市選舉委員會編印。
    5、屏東縣選舉委員會,2014,<103年地方公職人員選舉屏東縣選舉實錄>,屏東縣選舉委員會編印。
    6、立法院公報,2008,〈委員會記錄〉97(53):420。
    7、<立法院議事日程>,2005,〈第六屆第2會期第16次會議〉,第06屆02期16冊:67-70。
    8、<立法院議事日程>,2005,〈第六屆第2會期第7次會議〉,第06屆02期07冊:185-186。
    9、國家發展委員會,<國土空間發展策略計畫>,國家發展委員會網址:http://www.ndc.gov.tw/cp.aspx?n=6BB60D1AAEF70918&upn=226CAF0DC5F39EF8,檢索日期:2016年2月12日。

    下載圖示 校內:2021-07-01公開
    校外:2021-07-01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