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許偉庭
Ting, Hsu-Wei
論文名稱: 國家角色、職能與新興產業--以台灣TFT-LCD產業興起為例
State Role, Capacity and New Emerging Industry:The Case of Taiwan TFT-LCD Industry
指導教授: 王慶輝
Wang, Chin-Fei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社會科學院 - 政治經濟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Political Economy
論文出版年: 2005
畢業學年度: 9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64
中文關鍵詞: 產業特性鑲嵌性自主性理論群聚效應液晶薄膜平面顯示器政策網絡管理互賴理論國家-社會連結
外文關鍵詞: Industrial Characteristic, Cluster Effect, Embedded Autonomy Theory, Thin-Film-Transist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State-Society Connection, Policy Network
相關次數: 點閱:167下載:2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在台灣TFT-LCD產業發展歷程中,本文觀察政府與民間主要企業對於TFT-LCD產業之發展主軸,無論在政府與民間之直接投資、間接投資、技術研發或是人才培育項目上,均已投入鉅額資源與資金,以進行擴張國際市場之戰略佈局;其中政府角色與此『新興產業』發展之『國家-社會連結』關係,可能存在著策略依存之關係,解釋這關係連結程度,便成為本文的研究核心。
    本文將以TFT-LCD本身基本產業特性導入台灣TFT-LCD產業現狀分析,進而解析台灣在發展TFT-LCD產業過程中所面臨之困境與挑戰;在理論架構方面,將引用學者Peter Evans架構出的『鑲嵌自主性理論』用來描述產業發展時期過程中之國家角色轉變與解釋國家與市場關係為主要架構,之後對於國家職能性之解釋與國家與企業互動模式上,輔以學者Linda Weiss所建構之『管理互賴理論』來補充國家自主性是否有陷入過度隔離(under-insulated)或過度鑲嵌(over-embedded)的危機之可能,並以該理論對於國家機關與產業發展關係提出之兩項重要假設來討論台灣TFT-LCD產業政策以科學工業園區群聚效應(cluster effect)應用於TFT-LCD產業之政策適切性;
    在研究方法方面,本文主以『歷史結構分析法』為主要分析架構,另一方面,實証資料則以『深入訪談法』對於國家機關與民間企業互動過程中之政府產業、科技政策制訂與執行單位、民間面版製造廠商、官民性質之產業技術核心主導單位與中介協調單位與園區管理單位所形成之政策網絡進行實証資料收集,並再以結合『文獻分析法』(documentary analysis)之次級資料引用為研究參考素材。
    結果顯示,在台灣TFT-LCD產業發展過程中,國家與企業之間的資源、訊息、決策交換以及政策、計畫之執行連結過程中確實存在著官民垂直連結管道以配合產業不同階段性需求,但是對於結合上中下游產業整合之水平鏈結卻以民間力量為主導,政府角色轉以提供整體優惠投資條件、法治環境與管理系統為主要政策施行方向,並應用於技術、人力、資金、土地四種產業要素之強化;但是產業本身依然存在一些關鍵問題,例如因應國際技術專利權維護與開發、人力資源供需失調、公部門資金有限與民間籌資風險程度提升、設廠土地取得模式改變,這些均成為過去現在、與未來台灣政府扶植TFT-LCD產業之主要政策方向差異性與考量重點,本文期望以這種差異性與政策重心轉移過程來理解公部門與私部門在科技產業發展與政策之間互動模式與關聯性,和台灣TFT-LCD產業政策之適切性。

    During Taiwan TFT-LCD industry emerging history, this article observes the government and the main enterprise inside the industry developing the main axle to regard of the TFT-LCD industry, regardless of the direct and indirect investment or the technic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human resource of the government and the society, in order to expand international market ,large amount of resources and funds had been cultivated in this project. Besides, the role play of government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the “New Emerging Industry” has become the “state -society " relationship, and beyond this relation has possibly exit the strategy depending on each . Try to explain this connec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then become the major mission of this article. The article will analyst Taiwan TFT-LCD industry character within TFT-LCD basic characteristic, and how it proceed the difficulties and challenging on Taiwan of this industry.
    In the aspect of theory construction, it will quoting the "Embedded Autonomy theory" which created by the scholarship named Peter, Evans, and then operating it to describe the role play transformation process of the state, and explaining the relations of the state and the market within 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process as the main overhead construction, then borrowing the" Governed Interdependence theory " which was written by Linda Weiss , explaining the state capacity and the state-enterprise interaction pattern model , and constructs into supplement whether the national independency does have falls into “under-insulated” or “over-embedded” crisis possibility, And according to the two main assumption of this theory regarding the state agency and 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relations discussing Taiwan TFT-LCD industrial policy “cluster effect” which was applying to the cluster effect of the scientific industry garden policy, and wonder if is it well fitness to TFT-LCD industry.
    In the aspect of the research method, the main analytical construction will adapt the” historical structure analytical methodology ” of this article, in another way, it would use the empirical data with the “the survey interviewing method “ to discover the state agency and the enterprise interaction process within the government industry, the technical policy decision making ,the enforcement ability, the major leadership unit of technology of the industry, the intermediary coordinated unit, the garden are of the administrative unit and the main TFT-LCD manufacture merchant at the same time, of course the policy network within the official and society is important too: all these raw data would be the key material of this research.
    The final result of the research would be like that: There are plenty of problems need to be solved immediately during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aiwan TFT-LCD industry, and there are some combination tube of the nation’s and the enterprise's resources which including the information, the policy-making exchange, the process of policy and plan execution. In the fact of that, It is actually work of having the vertically linkage between the official and the private, which also coordinate the industrial different gradual demand at all, the state actually transfers itself into the role of providing the overall preferential benefit investment condition, and then the primarily policy execution direction will be well governed environment by the law of property right of acknowledgement and the health management system. Finally, the state would use it strength to solve the four industries essential factors needs by the industry, we call these as technical, manpower, fund, land.
    For now,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sections of this chain, only conformity ties regarding the union by the social strength itself. There are remain some minority problems inside the industry need to dell with, for example, the maintena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technical knowledge property rights and researching and unbalance of human resources offered and demanded , the limit finances fund of the public department and the increasing risk of the private fund , the factory land obtained pattern changing, all of these will become the major policies navigator target by the state of Taiwan TFT-LCD industry, no matter in the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This article expected a fine understanding of the shifting process of policy center and the differences of it, and in the mean time, it will help to understand that how is the pattern following between the public department and the private department actually reciprocation , and how the technical industry development and the policy are connection with each other, and is that well-suite of Taiwan TFT-LCD industrial policy.

    目錄 第一章 緒論(page01-41) 第一節 研究背景…………………………………….…….…………..………1 第二節 研究動機……………………………………………………….….…..5 第三節 研究目的…………………………………………………………..….10 第四節 研究問題………………………………………………………..….…13 第五節 研究方法………………………………………………………..…….14 第六節 研究性質與訪談計………………………………………………..….17 第七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20 第八節 章節安排………………………………………………………..….…22 第九節 科技政策與產業發展相關文獻探討……………………………....…23 第二章 理論基礎與研究架構(page 42-87) 第一節 從社會中心論到國家中心論………………………………..………..42 第二節 理論基礎與研究架構…………………………………...…...………69 第三章 TFT LCD產業概析(page 88-135) 第一節 TFT-LCD產業特性……………………………………………….....…88 第二節 TFT-LCD產業發展現狀與產品應用趨勢……………………….....…98 第三節 TFT-LCD產業國際競爭環境…………………………..………....…110 第四節 台灣TFT-LCD產業發展歷程與趨勢…………………….……....…121 第四章 國家機關與政策網絡(page 136-162) 第一節 科技政策與產業政策模式………………..………………….……..136 第二節 科技政策網絡模式—光電聚落形成………………………..……...139 第三節 產業政策網絡模式…………………………………..……………...148 第四節 產業發展前期國家角色之轉變…………………..…………..……157 第五章 國家職能、社會團體與產業發展(page 163-199) 第一節 技術協調性質之官僚系統………………..………………………...164 第二節 國家與產業之鏈結………………………………………..…..….…176 第三節 TFT-LCD產業投資誘因建構………...…………….……..……..…182 第四節 光電產業聚落形成…………………………………..……..………192 第六章 結論(page 200-264) 第一節 研究發現 ……………………………………………..…………..200 第二節 研究建議…………..…………………………………..……………208 第三節 結語……………………………………………………..…………..211 附錄(一) 參考書目……………………………………..………………...212 附錄(二) 科學園區設置管理條例及補充條文………………………...…227 附錄(三) 訪談紀錄……………………………………………………...…233 (1)奇美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中華映管股份有限公司.……..……….………233 (2)台灣平面顯示器材料與元件產業協會T.D.M.D.A…..……...…...…...239 (3)中華民國台灣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產業協會 T.T.L.A訪談紀錄......242 (4)經濟部工業局顯示器推動辦公室訪談紀錄…..………………..……....246 (5)工業局技術處第七科,業界專科推動辦公室…..…………….....…...252 (6)南部科學園區管理局環工組…..……………………………………….….257 (7)科學園區協調小組訪談紀錄…..…………………………………….….…261

    參考書目
    一、中文專書部分
    1. 丁仁方、王慶輝合著:《政府與企業》,(台北:國立空中大學,2版,2001年)。
    2. 工研院經資中心:《半導體工業年鑑 2000 》,(台北:工研院經資中心,2001年)。
    3. 王耀生:《新制度主義》,(台北:揚智,1997年)。
    4. 王淑珍:《台灣邁向液晶王國之秘》,(台北:中國生產力中心,初版,2003年)。
    5. 朱允方:《中華民國八十一年工業發展年報--策略性技術應用推廣輔導計畫》,(台北:經濟部,工業局,1992年)。
    6. 全球產業研究中心:《光電產業專論》,(全球電子報:初版,2002年3月)。
    7. 江亮演、賴保禎、張德聰、紀俊臣、江林英基、吳永猛、杜正榮:《社會科學概論》,(台北:商鼎,初版,1997年6月)。
    8.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中華民國技術統計要覽2001》,(台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2001年)。
    9. 余致力、郭昱瑩、陳敦源:《公共政策分析的理論與實務》,(台北:韋伯文化,2001)。
    10. 吳俊雄:《液晶顯示器產業專題報告》,(新竹:工研院光電工業研究所,1998年)。
    11. Truman, M.L. & O’Reilly C.A.,周旭華:《勇於創新》(Winning Through Innovation),(台北市:天下文化,1998年)。
    12. 柯三吉:《公共政策與政治經濟論叢》,(台北,時英,1993年)。
    13. 宋鎮照:《發展政治經濟學-理論與實踐》,(台北:五南,1995年)。
    14. 宋鎮照:《東協國家之政治經濟發展》,(台北:五南,1996年)。
    15. Ranjit Kumar, 胡龍騰、黃瑋瑩、潘中道:《研究方法-步驟化學習指南》(Research Methodology)(台北,學富,初版,2000年)。
    16. 洪世章,呂巧玲:《台灣液晶顯示器產業之發展》,科技發展政策報導,2001年3月)SR9003。
    17. 徐嵐德:《台灣18項重點高科技工業發展政策—台灣顯示器工業全球競爭力之發展願景與策略》,(台北:嵐德,2000年)。
    18. 徐作聖、陳仁帥:《產業分析》,(台北:全華科技圖書,初版,2004年)。
    19. 徐作聖、邱奕嘉,、許友耕:《高科技產業策略與競爭》,(台北:全華科技圖書,初版)。徐作聖:《科技政策與企業策略》,(台北:全華科技圖書,初版,2003年)。
    20. 吳俊雄:《光電工業綜論》,(新竹:工研院光電工業研究所,1998年)。
    21. 許禎元:《政治研究方法與統計-SPSS for Windows的實例操作》,(台北,五南,民86)。
    22. 彭懷恩:《台灣發展的政治經濟分析》,(台北:風雲論壇,1990年)。
    23. 孫克難:《台灣產業科技發展中的財政支持》,(台北:中華經濟研究院,2001年)。
    24. 陳泳丞:《台灣的驚嘆號》,(台北市:時報文化,初版,2004年7月)。
    25. 經濟部技術處編製:《2003平面顯示器年鑑》,(台北:經濟部技術處,初版,2003年)。
    26. 張世賢、陳恆鈞:《公共政策--政府與市場的觀點》,(台北:商鼎文化,1997年)。
    27. 經濟部影像顯示產業推動辦公室編製:《影像顯示產業投資優惠手冊》,(台北:經濟部影像顯像產業推動辦公室,2004年)。
    28. 經濟部技術處編製:《2004 平面顯示器年鑑》,(台北:經濟部技術處,初版,2004年)。
    29. 楊日清、李培元、劉兆隆、林文斌:《政治學新論》,(台北:韋伯文化,2002年3月)。
    30. 楊玟萍、王昭琪:《TFT-LCD產業之競合與經營型態分析》(台北市: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產業經濟與資訊服務中心,初版,2002年8月)。
    31. 楊玟萍、王昭琪:《TFT-LCD產業之競合與經營型態分析》(台北: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產業經濟與資訊服務中心,初版,2002年8月) 。
    32. 蕭全政:《台灣地區的新重商主義》,(台北:桂冠,1989年)。
    33. 蕭全政:《政治與經濟的整合》,(台北:桂冠,二版,1991年)。
    34. 龐建國:《國家發展理論》,(台北:巨流,1993年)。
    35. North Douglass C.著,劉瑞華譯:《制度、制度變遷與經濟成就》,(台北:時報,1994年)。
    二、學位論文部分
    1. 吳良旭:《國家機關鑲嵌自主性與中小企業的發展》,台灣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論文,1999年6月。
    2. 邱奕邦,《研究機構發展衍生公司關鍵成功因素研究—以聯華電子台機電世界先進三家半導體衍生公司為例公司》,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6月。
    3. 秦正宇:《我國促進TFT-LCD產業研發政策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論文,2004年12月。
    4. 陳芳雯:《國家機關與高科技產業政策發展之研究》,淡江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12月。
    5. 黃宜華:《資源、技術與產業:工研院模式之分析》,國立清華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5月。
    6. 詹孟樵:《關國家機關與產業發展之關係—以液晶顯示器LCD為例》,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6月。
    7. 鄭秋玉:《金融風暴前後我國政府與中小企業的關係(1988-2000):鑲嵌自主性觀點》。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治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6月。
    8. 張家麟,《台灣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產業核心能力與競爭優勢分析》,國立交通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6月。
    三、中文期刊文獻部分
    1. 王慶輝:〈新馬克斯主義的低度發展理論〉,《成功大學社會科學學報》,3期(1990年12月),頁152-162。
    2. 王信陽:<全球LCD市場與產業發展趨勢>,《光連:光電產業及技術情報》,47期(2003年9月),頁10-17。
    3. 王信陽:<LCD-TV搶攻大尺寸電視市場>,《光連:光電產業及技術情報》,47期(2003年9月),頁22-35。
    4. 江雪嬌:<我國鼓勵中小企業技術創新政策之研究>,《經濟情勢評論》,7卷2期(2001年9月),頁17-21。
    5. 江雪嬌、林浩鉅:<我國產業技術發展之研究—如何從技術追隨者走向技術創新者的發展歷程>,《經濟情勢評論》,9卷1期(2003年6月),頁269-287。
    6. 光電科技:〈大尺寸LCD 面板設備技術之新挑戰〉,《光電科技》,55期(2004年2月),頁63-4。
    7. 呂正華:<以TOWS情勢分析方法解讀台灣產業科技發展競爭優勢與發展策略>《經濟情勢評論》,10卷1期(2004年6月),頁100-115。
    8. 洪世章,呂巧玲,《台灣液晶顯示器產業之發展》,科技發展政策報導,(2001月3月)SR9003。
    9. 洪世章,黃欣怡:<產業、還境、競爭力台灣薄膜電晶體顯示器工業分析>,《科技管理》,8卷1期(2003年3月),頁02-31。
    10. 徐基生、李宗耀、史欽泰、洪志羊、曾國雄:<工業技術研究院各研發組織屬性以及研發譏笑之研究>,《科技管理學刊》,8卷1期(2003年3月)頁33-60。
    11. 林雪麗:〈台灣液晶顯示器產業之初探〉,《產業金融》,110期(1990年10月),頁47-61。
    12. 林雪麗:<台灣液晶顯示器產業發展之初探>,《產業金融》,110期(1999年10月),頁47-61。
    13. 林新吾:<解析企圖獨走的亞洲小龍—南韓未來十年的產業發展規劃及策略>,《經濟情勢評論》,10卷1期(2004年6月),頁16-34。
    14. 陳茂成、金美敬:<臺、日、韓影像顯示產業競爭力分析>,《經濟情勢評論》,10卷1期(2004年6月),頁1-6。
    15. 馬維揚,<我國高科技產業在動盪經營環境下之策略探討>,《臺灣經濟金融月刊》,35期6卷:413(1999年6月),頁28-42。
    16. 莊朝榮,<非」一般產業.「常」不按「業」理.是「非常業」--大尺寸TFT-LCD產業景氣循環之探討>,《臺灣經濟研究月刊》,22卷7期:259(1999年7月),頁56-61。
    17. 黃仁德,姜樹翰:<高科技產業發展策略:高科技中心的發展經驗>,《經濟情勢評論》,6卷2期(2000年9月),頁41-68。
    18. 袁偉昌:<液晶顯示研究>,《產業調查與技術》,131期 (1999年),頁2-15。
    19. 黃朝義:<韓國TFT-LCD產業分析>,《光連:光電產業及技術情報》,25期(2000年1月),頁7-14。
    20. 馬維揚:<TFT-LCD產業重大投資之產業關聯分析>,《產業金融季刊》,1 卷11期 (2001年6月),頁40-57。
    21. 陳茂成:<從歷史發展觀點看我國大型TFT-LCD產業動向>,《企銀季刊》,26卷3期(2003年7月),頁1-7。
    22. 陳錫楨:<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TFT-LCD)產業>,《產業經濟》,253期 (2002年9月),頁36-44。陳錫楨:<產業動向:TFT-LCD業>,《產業經濟》,260期(2003年4月),頁68-73。
    23. 陳錫楨:<產業動向:TFT-LCD業>,《產業經濟》,263期(2003年7月),頁66-78。
    24. 陳婉如:<科學園區LCD產業發展的優勢欲挑戰>,《光連:光電產業及技術情報》,第47期(2003年9月),頁36-41。陳茂成,金美敬:<台、日、韓影像顯示產業競爭力分析>,《經濟情勢評論》第10卷1期(2004年6月),頁03-14。
    25. 曹玲玲:<分散國外群聚比重,鞏固國內產業聚集—專訪台灣智庫陳博志董事長>,《台灣經濟研究月刊》,27卷9期(2004年9月),頁35-37。
    26. 曾怡仁:<Embedded Autonomy: State and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鑲嵌自主性:國家與工業轉型」>,《亞太經濟管理評論》,2卷2期(1999年3月),頁109-110。
    27. 張世賢:〈國家機關相嵌自主性理論之探討:國家機關與中小企業相嵌關係之分析〉,《經濟情勢評論》,六卷2期(2000年9月),頁41-68。陳和順:評<Embedded Autonomy: States and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by Peter Evans,《香港社會科學學報》,12期(1998年8月),頁175-181。
    28. 張世賢:<國家機關鑲嵌自主性理論之探討>,《行政暨政策學報》,2期(2000年10月),頁147-194 。
    29. 劉佳明、莊瑞嬌:<TDMDA成立對於台灣平面顯示器產業推動之期許>《工業材料雜誌》,199期(2003年1月),頁102-122。
    30. 劉孟俊:<日、韓與我國半導體產業經營環境之比較>,《經濟前瞻》,72期(2000年11月),頁66-70。
    31. 譚大純、陳正男:<麥可波特『鑽石模式』在高科技產業競爭力衡量之應用—以5台灣-南韓半導體產業為對象之量表設計及實證研究>,《科技管理月刊》,5期3卷(2000年12月),頁70-104。
    四、中文報紙
    1. 金麗萍:<LCD 投資案相關計畫敲定,新公司取名寶晟光電,投資十億,初期研發目標為STN」>《工商時報》(台北),1990年7月18日,18版。
    2. 於念鋆:<LCD 發展經費由百億遽減為五億元,工研院「抽腿」廠商惶恐>《經濟日報》(台北),1991年3月16日,6版。
    3. <TFT-LCD產業之巨大吸金效應>,《工商時報》(台北),2000年7月24日,第四版。
    4. <東元控告夏普求償6000萬台幣>,《蘋果日報》(台北),2005年4月13日,B1版。
    5. 陳泳丞:〈李焜耀:TFT七代線無限期延後〉,《工商時報》(台北),2004年9月15日,6版。
    五、西文專書部分
    1. Amsden. H, The State and Taiwan’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Bring the State Back in. eds. by B. Peter Evans, Dietrich Rueschemeyer, and Theda Skocpol. (London, Cambridge, Univ, 1985).
    2. Amsden. H, Asia Next Giant: South Korea and Late Industrialization (New York, Oxford Univ, Press, 1989).
    3. Abernathy W. & Utterback J, Mastering the Dynamics of Innovation, 1994( Boston, Harvad School Press,1994).
    4. Bentley, Arthur, The Process of Government: A Study Pressure (Evanston, IL, The Principia Press of Illinois,1935 ).
    5. Burgelman, R. & Rosenbloom, R, Technology Strategy : An Evolutionary Process Perspective, Managing Strategic Innovation and Change (Oxford Univ. Press, 1997).
    6. Berger, Peter L. and Hsin-Huang Michael Hsiao(eds), In Search of an East Asian Development Model (New Brunswick, NJ: Transaction Book).
    7. Cornoy, Martin, The State and Political Theory (Princeton, NJ: Prentice Hill, 1991).
    8. Dahl, R. A, Morden Political Analysis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ill,1991).
    9. Edquest, C. (ed), System of Innovation: Technologies, Institutions and Organization (London, Pinter, 1997), pp.28.
    10. Evans, Peter B., Freeman, J. Leiper, The Political Process: Executive Bureau-Legislative Committee Relations (New York, Random House,1955).
    11. Evans, Peter, Embedded Autonomy: State and Industry Transformation (Princeton, NJ: Univ, Press, 1995).
    12. Gereffi, Gary,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and Dependency in the Third World (Princeton, NJ: Univ, Press, 1995).
    13. Kjeld Erik Brodsgaard and Susan Young, State capacity in East Asia :Japan, Taiwan, China, and Vietnam ( New York:Oxford univ Press , 2000),pp.1-7.
    14. Nordlinger, E, On the Autonomy of the Democratic State (London , Cambridge, M.A. Havard Univ Press).
    15. O’Connor, J, The Fiscal Crisis of the State (New York: St. Martin Press, 1973).
    16. Poulantzas, Nicos, State, Power, Socialism (London:Verso).
    17. Rhodes, Rad A.W, Beyond Westminister and Whitehall: The Sub-Central Governments of Britain (London, Unwin and Hyman, 1988).
    18. Rhodes, Rad A. and David Marsh, Policy Network in British Politics (Oxford, Clarendon Press, 1992).
    19. Thomas Herzog, Research methods and data analysis in the social science (New York: Addison Wesley Longman Publishers Inc, 1996).
    20. Porter Michael E,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 (New York, The Free Pass, Micmillan, 1990).
    21. Skocpol, Theda. D Rueschemeyer, and P Evans.(eds.), Bring The State Back In (New York: Cambridge Univ, Press, 1985).
    22. Smith, M.J, Pressure, Power and Policy (Hemel Hempstead, Harvester Wheatsheaf, 1993).
    23. Thomas Herzog, Research Methods and Data Analysis in the Social Science (New York: Addison, Wesley Longman Publishers Inc, 1996).
    24. Williamson, Peter, J, Corporatism in Perspective: An Introduction Guide to Corporatist Theory (London, Sage, 1989).
    25. Wade, Robert, Governing the Market: Economic Theory and the Role of Government in East Asia Industrialization (NJ: Princeton Univ, Press,).
    26. Weiss, Linda and Hobson, John.. State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 Comparative Historical Analysis (Cambridge, MA: Polity Press, 1995 ).
    六、西文期刊論文
    1. Amond, G., ”Corporatism, Pluralism and Professional Memory,” World Politics, Vol. 35 No.2(1983), pp.245-260.
    2. Anchordoguy, M., “Japan’s Software Industry : a Failure of Institutions?,” Research Policy, Vol.29(2000) , pp.391-408.
    3. Badosevic, S, “Defining System of Innovation : A Methodological Discussion ,”Technology in Society, Vol.20(1998), pp.75-86.
    4. Economist “Business: The big picture;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The Economist. (London),Vol.372(July 24,2004), pp. 61.
    5. Economist “Battle for the big screen” The Economist. (London), Vol. 368(Sep 6, 2003), pp.22.
    6. Hamilton, Richard “Effects of Contrast Ratio and Text Color on Visual Performance with TFT-LCD”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nomics, Vol 31, (2003), pp.65-72.
    7. Choi, H.S,”Piance and Technology Policies for Industrialization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cience Change, Vol 36(1988), pp.209-215.
    8. H J Shin,V J Leon, “Scheduling with product family set-up times: an application in TFT LCD manufactur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London), Vol.42 ( Oct 15, 2004), pp.4235.
    9. Dror, “Technology Innovation Indicators,” R&D Management, Vol.19 No3(1989), pp. 243-249.
    10. Evans, Peter B, “Predatory, Developmental, and Other Apparatuses: A Comparative Political Economy Perspective on the Third States,” Sociological Forum, Vol.4 No.4 (1989), pp.61-87.
    11. Evan, Ramstad, “Fighting Flat-Out.” Far Easton Economic Review (Hong Kong), Vol. 167, No. 23 (2004), pp.32.
    12. Fisher, J.C& Pry, R.H, “A Simple Substitution Model of Technical Change,”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 Vol3 (1971), pp.75-78.
    13. Krasner, Stephen D, “Approach to the State: Alternative Conceptions and Historical Dynamics, ”Comparative Politics, Vol 16.(1986), pp223-246.
    14. Kim, L & Dahiman, C.J, “Technology Policy for Industrialization: An Intergrative Framework and Korea’s Experience,” Research Policy, Vol 21 (1992), pp.437-452.
    15. Kim, Linsu., “Changes and Strategies for Technology Innovation in Korea, ” The Dynamics of Industrial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Its Comparative Advantages among Asia-Pacific Economies Conferences Proceedings (Korea), (Jun, 2002), pp.131-147.
    16. Hamilton, Clive, “Capitalist Industrialization in the Asia’s Four Little Tigers,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Asia,Vol.6 No.1(1983), pp.119-131.
    17. Hill, C.W, “National Institutional structures, transaction cost economizing and competitive advantage: the case of Japan,” Organization Science, Vol.6 No.1(1995), pp.119-131.
    18. Lindblom, C, “The Science of Muddling Through,”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Vol. 19 No.9 (1960), pp.88.
    19. Mathews, J.A, , ”A Silicon Valley of The East: Creating Taiwan’s Semiconductor Industry, ”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Vol.39,No.4(1997), pp.26-36.
    20. Prahalad, C.K. and Hamel. G, “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May, 1990), pp.79-91.
    21. Sabtier, Paul A, “Knowledge, Policy-Oriented Learning, and Change,” Knowledge: Creation, Diffusion, Utilization, Vol. 8 No. 4 (1987), pp.649-692.
    22. Schmitter, P. C, “Still in Century of Corporatism? ,” Review of Politics, Vol. 36.(1974), pp.85-131.
    23. Weiss, Linda,“Governed Interdependence : Rethinking the Government ¬Business Relationship in East Asia.,”The Pacific Review Vol.8, no.4 (1995) pp.589-616.

    七、網際網路資源
    1. 工研院ITIC電子資訊研究組:<梁素真:台灣大型TFT-LCD產業現況 >,網址:http://www.itic.org.tw/ (瀏覽日期:2004年10月12日)。
    2. 工研院ITIC電子資訊研究組:<台灣TFT-LCD 新世代投資領先全球 創造關鍵零 >,網址:http://www.itic.org.tw/ (瀏覽日期:2004年10月13日)。
    3. 工研院ITIC電子資訊研究組:<台幣升值對國內TFT-LCD產業的影響 >,網址:http://www.itic.org.tw/ (瀏覽日期:2004年10月30日)。
    4. 工研院ITIC電子資訊研究組:<2004年大尺寸TFT-LCD面板市場需求分>,網址:http://www.itic.org.tw/ (瀏覽日期:2004年10月30日)。
    5. 工研院ITIC電子資訊研究組:<金美敬:2004年大尺寸TFT-LCD面板市場需求分>,網址:http://www.itic.org.tw/ (瀏覽日期:2004年11月11日)。
    6. 工研院ITIC電子資訊研究組:<梁素真:2004年台灣平面顯器及關鍵零組件產業回顧與未來展望 >,網址:http://www.itic.org.tw/(瀏覽日期:2004年11月11日)。
    7. 工研院ITIC電子資訊研究組:<陳茂成:2000年平面顯示器產業產品及應用趨勢研究>,網址:http://www.itic.org.tw/( 瀏覽日期:2004年11月13日)。
    8. 工研院經資中心ITIS計畫,金美敬:<剖析LTPS-TFT-LCD未來展望四大趨勢>,網址:http://www.itic.org.tw/(瀏覽日期:2004年11月14日)。
    9. 工研院經資中心ITIS計畫:<陳嘉荔:萌芽中的台灣PDP產業>,網址:http://www.itic.org.tw/(瀏覽日期:2004年11月14日)。
    10. 工研院經資中心ITIS計畫:<金美敬:剖析LTPS-TFT-LCD未來展望四大趨勢>http://www.itic.org.tw/(瀏覽日期:2004年11月14日)。
    11. 工研院經資中心ITIS計畫:<綜合論壇:TFT-LCD價格快速下跌與廠商因應之道>http://www.itic.org.tw/(瀏覽日期:2004年11月14日)。
    12. 史欽泰:<我國IC產業發展史與未來展望>,網址:http://nr.stic.gov.tw/ejournal/scipolicy/Sr9008/SR9008T3.HTM(瀏覽日期:2004年12月12日)。
    13. 工研院ITIC電子資訊研究組,陳茂成:<2004-12-31 台灣面板業成長動能不足 人才資源稀缺成關鍵>,網址:http://www.itic.org.tw/(瀏覽日期:2004年12月31日)。
    14. 倍力國際證券經濟研究總部:<尋找下一個市值十倍速成長之!(上)誰是新時代產業主流?下一個台積電、華碩、廣達與鴻海何處尋?>,網址: http://www.otc.org.tw/prints/doc/ (瀏覽日期:2005年3月21日)。
    15. 倍力國際證券經濟研究總部:<尋找下一個市值十倍速成長之!(下)誰是新時代產業主流?下一個台積電、華碩、廣達與鴻海何處尋?>,網址:http://www.otc.org.tw/prints/doc/ (瀏覽日期:2005年3月25日)
    16.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關於國科會>,網址:http://www.nsc.gov.tw/nsc_mission_list.asp(瀏覽日期:2005年3月26日)
    17. 南部科學園區管理局網站,〈園區設立源由〉,網址:http://www.stsipa.gov.tw/web/WEB/Jsp/Page/(瀏覽日期:2005年3月26日)
    18. 經濟部工業局,〈工業局簡介〉,網址:http://www.moeaidb.gov.tw/idy/idb/pdf/index.htm(瀏覽日期:2005年3月26日)。
    19. 經濟部工業局,〈組織架構〉,網址:http://www.moeaidb.gov.tw/idy/idb/organize/chang_organize.htm(瀏覽日期:2005年3月29日)。
    20. 經濟部工業局影像顯示器產業推動辦公室,〈組織架構〉,網址:http://www.display.org.tw(瀏覽日期:2005年4月2日)。
    21. 經濟部技術處,<技術處組織>,網址:http://doit.moea.gov.tw/01intro/organization.asp(瀏覽日期:2005年4月2日)。
    22. 經濟部技術處,<認識科技專案— 九十二年度總評報告>,網址:http://doit.moea.gov.tw/03know/evalu.asp (瀏覽日期:2005年4月2日)。
    23. 經濟部技術處,<認識科技專案>,網址:http://doit.moea.gov.tw/index.asp (瀏覽日期:2005年4月2日)。
    24. 經濟部技術處,<93年度施政重點—平面顯示器重大計劃>,網址:http://doit.moea.gov.tw/index.asp (瀏覽日期:2005年4月11日)。
    25. 財團法人工業研究院,<組織>,網址:http://www.itri.org.tw/chi/about/organization/organization.jsp(瀏覽日期:2005年4月13日)。
    26. 財團法人工業研究院,<各所/中心研發重點>,網址:http://www.itri.org.tw/chi/rnd/research_area. jsp?tree_idx=0200(瀏覽日期:2005年4月13日)。
    27. TTLA ,<TTLA 組織任務簡介>,網址:http://www.ttla.org.tw/about/index.htm(瀏覽日期:2005年4月13日)。
    28. 工研院電子所,<研發歷程>,網址:http://www.itri.org.tw/chi/rnd/rnd_index.jsp(瀏覽日期:2005年4月13日)。
    29. 工研院電子所,<世界最大尺寸-工研院電子所開發奈米平面背光源技術>,網址:http://www.erso.org.tw/news(瀏覽日期:2005年4月13日)。
    30. 工研院電子所,<工研院電子所與AKT簽訂合約 合作開發下世代TFT-LCD應用製程>,網址:http://www.erso.org.tw/news(瀏覽日期:2005年4月13日)。
    31. 國家科學委員會,〈法規資料庫查詢系統--科學園區設置管理條例〉,網址:http://www.nsc.gov.tw/ls/LS0000S.ASP(瀏覽日期:2005年4月13日)。
    32. 南部科學工業園區,〈設立沿革〉,網址:http://www.stsipa.gov.tw/web/WEB/Jsp/Page/cindex.jsp?frontTarget=DEFAULT&thisRootID=32(瀏覽日期:2005年4月13日)。
    33. 南部科學工業園區,〈組織架構〉,網址:http://www.stsipa.gov.tw/web/WEB/Jsp/Page/cindex.jsp?frontTarget=DEFAULT&thisRootID=97(瀏覽日期:2005年4月13日)。
    34. 南部科學工業園區,〈獎勵優惠為措施〉,網址:http://www.stsipa.gov.tw/web/WEB/Jsp/Page/cindex.jsp?frontTarget=DEFAULT&thisRootID=19(瀏覽日期:2005年4月13日)。
    35.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組織〉,網址:http://web.nsc.gov.tw/ct.asp?xItem=13537&CtNode=2074(瀏覽日期:2005年4月13日)。
    36. 南部科學工業園區〈簡介〉,網址:http://www.itri.org.tw/chi/southern_branch/about_02.jsp(瀏覽日期:2005年4月13日)。
    37. 奇美電子,〈關於奇美電子〉,網址:http://www.cmo.com.tw/cmo/t-chinese/about/about_01.htm(瀏覽日期:2005年4月14日)。

    八、西文資料庫
    1. ABI/INFORM Global 全文資料庫 ,網址:http://proquest.umi.com/login?COPT=SU5UPTAmTEE9ZW4mVkVSPTImREJTPTM@&clientId=23853 (瀏覽日期:2005年6月7日)。
    2. ABI/INFORM Trade & Industry 全文資料庫 ,網址:http://proquest.umi.com/login?COPT=SU5UPTAmVkVSPTImREJTPTE2QkM@&clientId=23853 (瀏覽日期:2005年6月18日)。
    3. SSCI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 網址:http://www.isinet.com/cgi-bin/jrnlst/jloptions.cgi?PC=J (瀏覽日期:2005年6月18日)。

    下載圖示 校內:2008-07-05公開
    校外:2010-07-05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