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 |
王詩韻 Wang, Shih-Yun |
|---|---|
| 論文名稱: |
以投資損益論合併報表與母公司報表之相對資訊內涵 |
| 指導教授: |
張福星
Chang, Fu-Sing 葉誌崇 Yeh, Chih-Chung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 系所名稱: |
管理學院 - 會計學系 Department of Accountancy |
| 論文出版年: | 2003 |
| 畢業學年度: | 91 |
| 語文別: | 中文 |
| 論文頁數: | 82 |
| 中文關鍵詞: | 合併報表 、投資損益 、業外盈餘 、盈餘反應係數 、資訊內涵 |
| 相關次數: | 點閱:87 下載:2 |
| 分享至: |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擬從業外盈餘方面開始,藉由探討營業淨利、營業外損益及其組成成份中之投資損益項目與股價報酬之間的關係,以瞭解盈餘資訊的接受者在國內企業從事轉投資事業趨勢增加之際是如何看待業內及業外活動所產生的利益。並且更進一步探討原本於母公司報表列為營業外損益中採權益法的轉投資損益是否可透過合併報表編製方式將其改歸類為營業內損益而使報表使用者更加清楚瞭解,以驗證合併報表真的較母公司報表更能減少會計分類不適當的問題,亦即合併報表較母公司報表相對來說更具有資訊內涵。
本研究樣本來源為台灣經濟新報社資料庫(TEJ),為先探討母公司報表是否有會計分類失當的問題,故選取有編製母公司報表之公司,自1996年至2001年為止共得1873筆樣本﹔另為了探討比較合併報表與母公司報表相對之資訊內涵,故選取同時有編製母公司報表及合併報表之公司為研究樣本,自1996年至2001年為止共得1072筆樣本。藉由四個盈餘及其組成成份與股價累積異常報酬之關聯性迴歸模式來驗證本研究之假說。本研究所獲得的實證結論如下:
1. 母公司報表之營業淨利與營業外損益兩者盈餘反應係數間沒有顯著差異,即報表使用者在使用母公司報表時的確是不區分業內盈餘與業外盈餘﹔又,合併報表之營業淨利與營業外損益兩者盈餘反應係數具有不等性,其營業淨利盈餘反應係數如預期顯著大於營業外損益盈餘反應係數,且有合併報表的營業淨利盈餘反應係數較母公司報表者為大,及其營業外損益的盈餘反應係數較母公司報表為小的情況,故驗證合併報表真的較母公司報表能減少會計分類不適當的問題,即合併報表相對於母公司報表更具有資訊內涵。
2. 將營業外損益再解構為投資損益與非投資損益之其他營業外損益兩項盈餘組成成份之實證結果顯示投資損益具有增額資訊內涵,且投資損益之盈餘反應係數顯著大於非投資損益之其他營業外損益的盈餘反應係數。並將所有母公司報表按年度別加以分析發現六個年度的研究期間中有四個年度的營業淨利與投資損益之盈餘反應係數間無顯著差異,由此可知報表使用者對於投資損益視同營業淨利一般。此外,將投資損益併入營業淨利後所得之實證結果顯示母公司報表在調整後的盈餘組成成份對股價報酬之解釋力比未調整前還要來得高,即表示將投資損益項目金額從營業外損益項目中抽出,而將其併入營業淨利項目之做法可增加對股價報酬的解釋力,且報表使用者將因投資損益併入營業淨利中後,而會區分業內盈餘與業外盈餘的情況。
none
一、中文部分
1. 王月玲,1994年,「會計資訊內涵之研究-報酬預測模式與盈餘組成分子之關聯性」,國立台灣大學會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 王佑民,1995年,「年度盈餘資訊內容之研究-以台灣股票上市公司為實證」,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3. 何俞萱,1998年,「長時期盈餘與其組成因素和股價之關聯性研究」,國立中興大學會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4. 余尚武,1986年,「台灣證券市場股票上市公司盈餘宣告時所含資訊內涵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5. 李華玉,1992年,「台灣股票價格資訊內容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會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6. 林炳滄,2001年,「業外盈餘,必也正名乎?!」,會計研究月刊第192期,頁93-98。
7. 林嬋娟、蔡彥卿、李文智,1993年,「財會實證研究之探討─簡介盈餘資訊內涵」,會計研究月刊第88期,頁129-132。
8. 林嬋娟、蔡彥卿、李文智、陳建中,1993年,「資訊內涵研究之探討─簡介增額資訊內涵」,會計研究月刊第89期,頁123-127。
9. 金成隆、鄭丁旺,1999年,「持續與非持續盈餘反應係數之研究」, 會計評論第31期,頁19-42。
10. 孫幸琪,1994年,「營業淨利、淨利及綜合淨利於解釋股票報酬有用性之比較-台灣股市之實證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會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1. 徐淑卿,1993年,「台灣股票市場『營業外所得』增額資訊內涵之研究」,私立東吳大學會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2. 張仲岳,1998年,「盈餘持續性與股價之關聯性研究」,會計新環境國際研討會論文集,頁909-944。
13. 張鈞惠,2001年,「保險業盈餘及盈餘組成因素資訊內涵之探討」,國立台灣大學會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4. 張福星,1997年,「合併財務報表與母公司財務報表盈餘組成成份相對資訊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會計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15. 陳志愷,1992年,「盈餘反應係數探索性之研究-臺灣股票市場之實證分析」,國立政治大學會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6. 馮志卿,1999年,「營運活動現金流量、應計項目、業外損益之盈餘持續性及市場效率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會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7. 黃于慎,2001年,「會計盈餘資訊內涵之研究-資訊元分析法的應用」,私立朝陽科技大學財務金融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8. 黃全宏,2001年,「投資損益持續性及市場反應效率分析」,國立台灣大學會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 黃秀珍,1995年,「盈餘組成因素增額資訊內涵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會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0. 黃秀敏,1993年,「評價模式、盈餘與股票報酬關係之探討-台灣股市之實證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會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1. 楊智堯,1998年,「盈餘與股價之資訊內涵─ 聯立方程式法」,國立台灣大學會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2. 劉志明,1994年,「交易量面之合併報表資訊內涵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會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3. 蔡秀麗,1999年,「季營業外淨利增額資訊內涵之研究」,私立東海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24. 蘇敏賢,2000年,「合併財務報表、母公司財務報表之比較及其與企業風險之關聯性」,國立台灣大學會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5. 蘇煥文,2000年,「關係企業合併財務報表、合併財務報表與母公司財務報表之盈餘組成成份資訊內涵研究」,私立東吳大學會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二、英文部分
1. Ball, R., and P. Brown. 1968. An empirical evaluation of accounting income numbers.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Autumn): 159- 178.
2. Beaver, W. H. 1968. The information content of annual earnings announcements.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6 (Supplement): 67-92.
3. Beaver, W., R. Clarke, and W. Wright. 1979.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unsystematic security returns and the magnitude of earnings forecast errors.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316- 340.
4. Beaver, W., R. Lambert, and D. Morse. 1980. The information content of security prices.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3- 28.
5. Beaver, W., R. Lambert, and S. Ryan. 1987. The information content of security prices: a second look.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139-158.
6. Chu, E. L. 1991. Market-based accounting research: an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and new evidences. Ph. D. Dissertation New York University.
7. Chu, E. L. 1996. Reconsideration fo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rnings and stock returns in Taiwan. NTU Management Review: 163-186.
8. Easton, P.D., and T.S. Harris. 1991. Earnings as an explanatory variable for returns.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143-181.
9. Gore, R., and D. M. Stott. 1998. Toward a more informative measure of operating performance in the REIT industry: Net income vs. funds from operations. Accounting Horizons 12: 323-339.
10. Hoskin, R. E., J. S. Hughes, and W. E. Ricks. 1986. Evidence on the incremental information content of additional firm disclosures made concurrently with earnings.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24 (Supplement): 1-32.
11. Jennings, R. 1990. A note on interpreting incremental information content. The Accounting Review 65: 925-932.
12. Lev, B. 1989. On the usefulness of earnings lessons and directions from two decades of empirical research.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Supplement): 153-192.
13. Lipe, R. C. 1986. The information contained in the components of earnings.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24 (Supplement): 37-64.
14. Ramakrishnan, R., and J. Thoms. 1991. Valuation of permanent, transitory and price-irrelevant components of reported earnings. Columbia University.
15. Roll, R. 1981. A possible explanation of the small firm effect. Journal of Finance 36: 879-888.
16. Swaminathan, S., and J. Weintrop. 1991. The information content of earnings, revenues, and expenses.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29 (Autumn): 418-427.
17. Wild, J.J. 1992. Stock price informativeness of accounting numbers: evidence on earnings, book values, and their components.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Public Policy 11: 119-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