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洪崇凱
Hong, Chong-Kai
論文名稱: 國機國造與軍購的差異分析研究
Assessment on Military Aircraft Indigenous-development to Foreign Procurement
指導教授: 林清一
Lin, Chin-E.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工學院 - 航空太空工程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Department of Aeronautics & Astronautics (on the job class)
論文出版年: 2017
畢業學年度: 10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98
中文關鍵詞: 國機國造航空工業發展SWOT分析
外文關鍵詞: Homemade fighters, aviation industry development, SWOT analysis
相關次數: 點閱:194下載:1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臺灣的航太產業發展由中華民國空軍的航發中心與貝爾公司合作生產UH-1H 直昇機展開序幕,歷經F-5合作生產與初級教練機、中級教練機、中型運輸機、噴射教練機的自行研發、設計、生產的學習階段,在政府決定自行研發經國號戰鬥機及生產250架量的投資下,將發展的能量推向高峰,之後於民國八十年代年更將發展航太工業列為十大新興策略產業,意圖建立臺灣航太工業在世界舞台上的一角,為臺灣經濟發展貢獻一臂之力,可惜十多年的努力,在國際產業環境的變化之下,以及臺灣自身產業廠商的經營下,結果不如當初的期望。
    原計畫生產250架的IDF戰鬥機在「國防預算」被瓜分的情況下縮水至130架,在IDF經國號戰機停產後,漢翔公司每年減少150到180億元新臺幣的收入,由於缺少後續項目持續展開,漢翔好不容易培養的研發與製造能量慢慢散去,IDF提前停產後,漢翔每年數百億新臺幣的收入,只能靠生產零件、維修等生意苦撑,連年虧損造成了大量研發人員的流失,而導致韓國研發T-50時,將很多從事IDF項目研發的臺灣工程師挖走。
    中華民國空軍高級教練機籌獲案甚為國人關心,然而有關「國機國造」的解讀則是眾說紛紜,「國機國造」是建立在「自研自製」的基礎上,才得以實踐,更是國防自主的精義所在,舉凡由中華民國公民營機構所設計、製造、測試驗證完成的飛機,均可稱之為國造的飛機,在此定義下,自研自製的飛機必然擁有原始的設計藍圖和設計規範、製程規範、測試驗證報告等文件,將來要進行飛機性能的提升或研改才能有所依據,這一點是只在國內執行最後組裝的飛機所無法辦到的。
    鑑於國防預算緊縮已成趨勢,中華民國空軍軍機F-5戰鬥機及AT-3教練機分別從1965及1989年服務迄今均面臨機齡老舊、汰換需求,中華民國空軍原計畫將向義大利採購M-346型高級教練機66架,合計新臺幣691億元。
    因國家政策因素,改採國機國造、軍機自製方針,為促進我國航空業之發展,本研究係探討軍機國外採購及自製的差異分析,並從台灣實存的歷史脈絡中,瞭解「軍用航空工業發展」政策制訂過程、戰機研製成果,與全球化趨勢下軍機自製的困境,並藉由義、韓兩國高級教練機與外國合作生產及自力研發的經驗,來反觀我國國機國造與軍購之SWOT差異分析。

    The development of aeronautical engineering in Taiwan is manufacturing UH-1H helicopter, which is R.O.C Air Force cooperated with Bell helicopter Textron in U.S.A, uncovering the prologue. After cooperating with Northrop Corporation to product F-5 fighters and primary trainer, middle-level trainer, transport aircraft, jet trainer, which is indigenous-development by Taiwan. According the experience, the Government decided to develop the F-CK-1 fighter and invested to product 250 fighters that pushed the height of development energy. In 1990s, the aeronautical engineer is classified as ten new strategic industries, the Government intented to build the aeronautical engineer in Taiwan would be the power in the world, it also contributed the development of Taiwan economic. Unfortunately, the result is not as expected because of changing in interanatinal industry and operating of industry in Taiwan after more than decade effort.
    Keyword: Homemade fighters;aviation industry development;SWOT analysis

    中文摘要 I 英文延伸摘要 III 誌謝 IV 目錄 V 表目錄 VIII 圖目錄 IX 第一章 緒論 1 1.1 研究動機 1 1.2 主要構想 4 1.3 研究對象與範圍 4 1.4 論文撰寫大綱 4 第二章 文獻回顧 7 2.1 我國軍機發展背景 7 2.1.1 F-84戰鬥機(服役年代1953 - 1964) 7 2.1.2 F-86戰鬥機(服役年代1950 - 1977) 7 2.1.3 F-100戰鬥機(服役年代1960 - 1984) 8 2.1.4 F-104星式戰鬥機(服役年代1959 - 1998) 9 2.1.5 F-5自由鬥士戰鬥機(服役年代1965 - 迄今) 10 2.1.6 F-CK-1經國號戰機(服役年代1992 – 迄今) 10 2.2 世界各國軍機自製的演進 11 2.2.1義大利 11 2.2.2韓國 16 2.3 國機國造政策的發展 19 2.4 漢翔公司軍機自製的演進 22 2.5效益後勤發展背景 24 2.6 效益後勤定義與範疇 26 第三章 各國軍機自製技術調查 28 3.1 義大利軍機自製技術調查 28 3.1.1 軍用航空工業政策 30 3.1.2 軍用航空工業自主研發的經驗 30 3.1.3義大利國防自主的效益 32 3.2韓國軍機自製技術調查 33 3.2.1 軍用航空工業政策 33 3.2.2 軍用航空工業自主研發的經驗 36 3.2.3韓國國防自主的效益 38 3.3義、韓兩國經驗對我國之啟示 39 第四章 國機國造與軍購差異分析 45 4.1國機國造效益分析 45 4.1.1經費對於航空工業發展之影響 46 4.1.2技術能力對航空工業發展之影響 46 4.1.3專業人才對航空工業發展之影響 50 4.1.4工業能量提升對航空工業發展之影響 54 4.1.5接軌國際對航空工業發展之影響 55 4.2 軍購效益分析 57 4.2.1首在獲得先進武裝 58 4.2.2折舊裝備性能翻新 58 4.2.3精算成本價格相當 58 4.2.4國際政治現實主義的觀點 59 4.2.5強調與供應商進行策略聯盟 59 4.3小結 60 4.4國機國造與軍購之SWOT分析 61 4.4.1 國機國造之SWOT分析 64 4.4.2 軍購之SWOT分析 7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90 5.1結論 90 5.2建議 94 參考文獻 96

    [1]從 美 軍 效 益 後 勤 論 國 軍 精 進 方 向,李惠湘, 青年日報 97年12月31日 第7版,網站: http://www.youth.com.tw/db/epaper/es001008/m980319-b.htm.
    [2]國軍主要武器裝備標準妥善率作業規定,台北,國防部,95 年 1 月 26日修訂頒佈。
    [3]馬松群,從美軍效益後勤探討國軍飛機後勤維持之研究─以空軍A聯隊為例,國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2012。
    [4]國軍武器系統與裝備整體後勤支援教則,國軍準則,台北,國防部,6.29.2004。
    [5]聯合新聞網,國防部臉書首度公開35年前墜機慘案,2014年8月28日新聞。
    [6] Knaack, Marcelle Size. Encyclopedia of US Air Force Aircraft and Missile Systems: Volume 1 Post-World War II Fighters 1945-1973. Washington, DC: Office of Air Force History, 1978. ISBN 0-912799-59-5.
    [7]宋玉寧, F-104星式戰機雲皓出版社, 1998,P.96。
    [8] Ready to be re-assembled at the Museum - the F-5/E and F-5/F Fighters arrive from Taiwan - June 14, 2012.
    [9]楊葆芝著,《台海翔鷹--IDF研發的故事》;記載IDF戰機研發過程。出版社:雲皓,出版日期:1997年,ISBN 978-957-8902-20-6,171頁,《尖端科技》特刊。
    [10]華錫鈞著,《戰機的天空-從U2、雷霆到IDF》;記載IDF研發到成軍過程。出版社:天下文化,出版日期:1999年1月23日,ISBN 978-957-621-622-0,336頁。
    [11] United States Patent:4,746,081 (patent), US : US Patent Office, 24 May 1988, 4746081.
    [12] "Italian Air Force's C-27J Spartan deployed to the Philippines for humanitarian assistance." Alenia Aermacchi, 20 December 2013.
    [13] "State aid: Commission agrees with Italy amount of subsidies Augusta Westland needs to reimburse for projects that have civilian uses", States News Service, 12 January 2011.
    [14] "Helicopter market eyes civilian tilt-rotor models" . Financial Times, Retrieved 30 October 2015.
    [15]Osborne,Tony (6 March 2015)."Podcast: Exciting And Strange Developments From Heli-Expo", Aviation Week & Space Technology, Retrieved 8 March 2015.
    [16] McKenna, J. T., March 15, 2008, "Are the S-92 and Light Jets Shrinking the BA609 Market?", Rotor & Wing, Retrieved 9 March 2015 – via High Beam Research.
    [17] Huber, M., June 30, 2011, "AgustaWestland Buys Bell's Stake in BA609 Tiltrotor", Aviation International News, Retrieved 11 April 2015.
    [18]“Panavia龍捲風” 維基百科,網站:https://translate.googleusercontent.com/translate_c?depth=1&hl=zh-TW&prev=search&rurl=translate.google.com.tw&sl=en&sp=nmt4&u=https://en.wikipedia.org/wiki/Panavia_Tornado&usg=ALkJrhgBlUVLoGlT6YlO1lJGJWDp12YqWQ.
    [19] Pocock, Chris. "Italian Jet Trainer Finds New Cost-Saving Roles", AIN Online, 13 February 2016.
    [20] "Alenia Aermacchi M-346", Alenia Aermacchi, 2014.
    [21] Anwonjun, 1號國產機復活叫再飛,環球時報,2010年4月19日。
    [22] "Directory: military aircraft " Flight Global, 25 May 2004, Retrieved: 24 July 2014.
    [23] 國內輕型攻擊機,韓國時報,2008年12月30日。
    [24]對駐韓美軍直升機發動機修理和大修服務,2009年。
    [25]GE -航空:F404 。 Geae.com(2011-05-25)。 檢索時間:2011年6月5日。
    [26]韓國防衛事業單位將向空軍交付國產輕型攻擊機,中國新聞網, 2013年8月18日。
    [27]韓FA-50戰機首次成功完成空對地導彈射擊訓練,環球網,2014年10月9日。
    [28]韓國國產FA-50輕型攻擊機首飛成功,網易,2011年5月6日。
    [29]韓國FA-50戰機正式投入實戰部署演示優秀性能,新浪,2014年10月31日。
    [30]揭秘韓國FA-50戰鬥機:能同時追蹤10個目標並攻擊其中2個,中商情報網,2014年10月31日。
    [31]劉培林,「從科技觀點探討我國國防政策發展」,國立交通大學管科系,博士論文,2007年。
    [32]張家揚,軍轉民政策之探討-以政府扶植漢翔公司轉型為例,國防大學管理學院資管所,碩士論文,2010年。
    [33]Achieving Knowledge-Enabled Logistics, Department of Defense Logistics Transformation Strategy, December10, 2004, P.3.
    [34]歐陽為,「空軍戰機效益後勤認知及其關鍵因素分析-以經國號戰機為例」,立德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
    [35]葉麗秀、游志仁,「國軍效益後勤的策略與可行的執行方案」,國防大學運籌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14年。
    [36]Andrea Ungari, The Italian Air Force from the Eve of the Libyan Conflict to the First World War, University Luiss-Guido Carli, Faculty of Political Science, Rome, Italy.
    [37]柯永森,「台灣國防自主政策之政治經濟分析-以軍用航空工業發展為例」,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系,碩士論文,2013年。
    [38]姜魯鳴、羅永光譯,《國防經濟學》Todd Sandler & Keith Hartley,(The Economics ofDefense ),北京理工大學出版,2007年。
    [39] B. Udis, “Offsets and International Industrial Participation,” in Richard A. Bitzinger ed., The Modern Defense Industry: Political,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Issues (Santa Barbara: Praeger, 2009), 262.
    [40]大紀元10月20日報導,網站:http://www.epochtimes.com/b5/8/10/20/n2303211.htm.
    [41]蘋果即時新聞|20160828,網站: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60828/937404/ .
    [42] 洪勝堯,當前我國國防預算籌編與實際執行差異之探討,立法院全球資訊網,第44卷第8期,P.72-94。
    [43]中國隱身轟炸機急需一種特殊材料:日本宣布禁止出口違者罰10億,網站:https://read01.com/54nLL4.html.
    [44]振興台灣核心國防產業,國防政策藍皮書第7號報告,2014年10月,P.30。
    [45] William D. Bajusz and David J. Louscher, Arms Sales and the US Economy, West View Press, 1988, P.14.
    [46]軍事新聞館:早衰的國軍幻象2000,自由電子報,網站:http://www.mesotw.com/bbs/viewthread.php?tid=4262.

    無法下載圖示 校內:2022-07-08公開
    校外:不公開
    電子論文尚未授權公開,紙本請查館藏目錄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