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吳馥旬
Wu, Fu-Hsun
論文名稱: 由1923年裕仁皇太子臺灣行啟看都市空間之變化
The Study of Urban Spaces Variation Caused by the Imperial Visit to Taiwan of the Crown Prince Hirohito in 1923
指導教授: 傅朝卿
Fu, Chao-chi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規劃與設計學院 - 建築學系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論文出版年: 2005
畢業學年度: 9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31
中文關鍵詞: 奉迎臺灣行啟裕仁皇太子日治時期
外文關鍵詞: Crown Prince Hirohito, imperial visit to Taiwan
相關次數: 點閱:94下載:7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大正12(1923)年裕仁皇太子「臺灣行啟」(視察臺灣之行為)為日本皇室皇太子代表天皇巡視殖民地之首例,亦是日治時期臺灣島內接待日本皇室之最高層級。為了達到皇室宣化皇權而安排進行各項儀禮外,總督府亦相當注重各項工程準備及施工,以表現統治階層對於盛事的奉迎態度,同時提供後續殖民屬地奉迎準備之範本。

      日治時期大正年間,臺灣於行政、司法、教育、衛生、交通、產業等各方面之發展,除表現出日人統治臺灣之階段性成就,也提供皇族視察行為需求之基礎;此外,首位文官出任總督之時代意義,驅使總督在完成教育擴充及地方制度改革等重要治績下,奏請日本皇太子視察臺灣之要求,以檢核殖民地治理成果;而在世界民主風潮下,臺灣住民民族自覺性抬頭,促使日本皇室欲藉由皇太子之皇權身分,於視察臺灣之過程中與各階層民眾進行儀禮,以達到統治之目的。

      由於事件本身具有上述兩項重要目的,故本論文分別研究總督府如何選擇都市空間以向上呈現治理政績,及如何改造都市空間以配合皇太子身分及行啟需求;並將行啟之都市空間對照原有都市空間,觀看都市空間和建築空間之變化。

      配合行啟過程之儀禮需求,執行單位在建築空間中設立了御休所、拜謁式場、授業教室等專屬空間;而在都市空間中則產生了三項元素,包括奉迎門、街町奉迎裝飾和集會空間。本文分別探討其空間選擇、空間裝飾及設置意義,並觀看此事件在實質空間的變化對臺灣住民有何影響。

    In 1923 (Taisho Era 12th), Crown Prince Hirohito of Japan set off to tour to Taiwan, which was the first imperial visit, as a representative on Japanese emperor, to inspect the Japanese colonies. For the Japanese colonial authority in Taiwan, this was the highest level reception to the Japanese imperial family. To proclaim the imperial power, the office of the Taiwan governor-general carried out many constructions in order to show its courteous toward the emperor and this occasion also set up a reception sample for the other colonies.

    There were three main reasons caused this crown prince’s visit to Taiwan. First of all, during the Taisho period under Japan’s control, all the social and political systems in Taiwan developed well, including bureaucracy, jurisdiction, education, public hygiene, transportation and industries. On the basis of these constructions, the government could manage this imperial visit in a grand manner. Secondly, the first civilian governor-general aggressively invited the crown prince traveling to Taiwan to review these establishments. Besides, due to the worldwide democracy movement, the Taiwanese nationalist movement arose and could shatter Japanese emperor’s power. Through all the ceremonies of this crown prince’s visit, the Japanese royalty could protect its ruling structure and monarchy in Taiwan.

    Focusing on this event’s historical and architectural significations, this thesis studies how the governor-general chose the urban spaces/architectures to show its administrative achievement, probes how the governments to reconstruct the cities space to meet the imperial tour’s requirements and preparations, and analyses the space changes after this event within the cities and buildings, in comparison with the original regions.

    In this thesis, the writer chooses six specific ceremonials that were built up by the authorities for this loyal visit - the Reception Hall, the ceremonial halls for public audience and the inspection classrooms, each with its peculiar architecture characters, and the torii (ceremonial arch), the streets greeting decorations and the assembly squares which changed among the cities space, not only to study each determination, decoration and construction issue, but also investigate how these spaces variation influenced Taiwanese residents.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1 第二節 名詞釋義…………………………………………………………………1-1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對象…………………………………………………………1-2 第四節 相關研究文獻回顧 1-4-1 相關研究文獻……………………………………………………………1-3 1-4-2 本研究引用文獻介紹……………………………………………………1-4 第五節 研究方法與流程 1-5-1 研究方法…………………………………………………………………1-5 1-5-2 研究流程…………………………………………………………………1-6 第二章 裕仁皇太子臺灣行啟之歷史背景 第一節 促成臺灣行啟之時代背景 2-1-1 殖民政權穩定……………………………………………………………2-1 2-1-2 基礎建設大抵完成………………………………………………………2-4 2-1-3 經濟發展起步……………………………………………………………2-6 第二節 臺灣總督的奏請 2-2-1 前期佐久間總督奏請臺灣行啟…………………………………………2-7 2-2-2 後期田健治郎總督奏請臺灣行啟………………………………………2-8 第三節 日本皇室「行幸」、「行啟」之目的與意義 2-3-1 行幸行啟目的……………………………………………………………2-9 2-3-2 行幸行啟記錄……………………………………………………………2-10 2-3-3 行幸行啟規制及儀禮……………………………………………………2-12 第四節 行啟動員概況……………………………………………………………2-14 第五節 小結………………………………………………………………………2-15 第三章 臺灣行啟之行都市空間之使用 第一節 行啟之都市空間選擇 3-1-1 五大都市的選擇…………………………………………………………3-1 3-1-2 視察類型與建物的選擇…………………………………………………3-3 3-1-3 街町視察與路線串聯……………………………………………………3-5 第二節 行啟之都市空間運用 3-2-1 臺灣行啟都市空間內之儀禮順序………………………………………3-7 3-2-2 臺灣行啟都市空間運用方法……………………………………………3-9 第三節 配合行啟對都市空間之改造 3-3-1 改造過程都市空間之變化………………………………………………3-10 3-3-2 改造過程都市內建築空間之變化………………………………………3-10 3-3-3 改造過程都市空間與建築空間工事……………………………………3-13 第四節 視察機構內爲行啟所設置之專屬空間 3-4-1 御休所……………………………………………………………………3-15 3-4-2 拜謁式場…………………………………………………………………3-17 3-4-3 集會場所與御座所………………………………………………………3-20 3-4-4 授業教室…………………………………………………………………3-22 第五節 小結………………………………………………………………………3-24 第四章 臺灣行啟所植入都市空間新元素之觀察分析與比較 第一節 都市入口意象的營造--奉迎門之設置 4-1-1 奉迎門之擇址……………………………………………………………4-1 4-1-2 奉迎門之構成……………………………………………………………4-8 4-1-3 奉迎門之裝飾……………………………………………………………4-15 第二節 都市整體氣氛的呈現--街町奉迎裝飾 4-2-1 街町裝飾之擇址…………………………………………………………4-21 4-2-2 街町裝飾之構成…………………………………………………………4-26 4-2-3 街町裝飾之特性…………………………………………………………4-31 第三節 活動場所的安排—集會空間形塑 4-3-1 集會空間之擇址…………………………………………………………4-35 4-3-2 集會空間之構成…………………………………………………………4-43 4-3-3 集會空間之裝飾…………………………………………………………4-47 第四節 小結………………………………………………………………………4-49 第五章 結論 第一節 研究結論…………………………………………………………………5-1 第二節 後續研究…………………………………………………………………5-3

    (一)中文部分

    王詩琅
    1980,《日本殖民地體制下的臺灣》,台北:眾文圖書。
    王振惠、游醒民
    1979,《台南市志》卷5教育志,台南:台南市政府。
    中華大學建築與都市計畫學系
    1999,《古蹟新竹州廳再利用及修復計畫書》期中報告,新竹市:新竹市政府民政局。
    台中市立文化中心
    1997,《台中市珍貴古老照片專輯 第一集》,台中:台中市立文化中心。
    呂月娥
    2001,《日治時期基隆港口都市形成歷程之研究》,中原建築碩論。
    余和祥
    1996,《皇室禮儀 規天矩地貴賤明》,臺北市:文津。
    林一宏
    2002,〈日本時代臺灣的貴賓館建築〉,《臺灣美術》50,台中:臺灣省立美術館。
    周文柏
    1992,《中国礼仪大辞典》,北京:中国人民大學出版社。
    松本曉美、謝森展
    1990,《臺灣懷舊》,台北:創意力文化事業。
    李乾朗主持
    2000,《桃園縣第三級古蹟桃園忠烈祠調查研究》,桃園縣:桃園縣孔廟忠烈祠聯合管理所。
    施淑宜
    1996,《見證 台灣總督府 1895-1945》,臺北市:立虹。
    吳美華
    2002,《日治時期臺灣溫泉建築發展歷程之研究》,中原建築碩論。
    徐明福計畫主持
    2001,《原台南州廳建築生命史文物蒐集及展示計畫》,臺南市:國立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籌備處。
    莊永明
    1996,《臺灣鳥瞰圖》,臺北市:遠流。
    陳清敏、黃昭仁、施志輝
    1996,《認識臺灣》,台北:黎明文化事業。
    陳佩琪
    2000,《日治時期台灣新式製糖工廠空間之研究》,成大建築碩論。
    張嘉玲
    2004,《台中都市空間體系的建構與擴張》,成大建築碩論。
    張永堂
    1996,《新竹市志》,新竹:新竹市政府。
    張玉璜建築師事務所
    2004,《原「台灣總督府專賣局台南支局安平分室」暨周圍環境調查研究與修復計畫》,台南:台南市政府。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2002,《直轄市定古蹟草山御賓館實測記錄》,台北市:台北市政府文化局。
    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
    2002,《台南市市定古蹟原台南州知事官邸調查研究與修復計畫》,台南:台南市政府。
    傅朝卿主編
    2002,《閱讀臺灣的孔子廟》,臺南市:南市文資協會。
    黃士娟
    1998,《日治時期臺灣宗教政策下之神社建築》,中原建築碩論。
    黃昭堂著;黃英哲譯
    1994,《台灣總督府》,台北:前衛出版社
    楊碧川
    1988,《臺灣歷史年表》,臺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
    遠流台灣世紀回味編輯小組
    2000,《總統府的故事》,台北市:遠流
    蔡榮任
    2001,《一種傅科權力技術的歷史性建構—從臺灣日治時期神社到戰後忠烈祠》,成大建築碩論
    劉舜仁
    2001,《台灣七大經典車站建築圖集》,南投市:文建會中辦室
    劉俐伶
    2004,《臺灣日治時期水道設施與建築之研究》,成大建築碩論
    薛琴計畫主持
    2003,《國定古蹟總統府修護調查與研究》,臺北市:內政部。
    鍾淑敏
    1997,《殖產方略》,臺北市:立虹

    (二)日文部分

    アイデア寫真館
    1924,《高雄州行啟記念寫真帖》,高雄:アイデア寫真館。

    不詳
    不詳,《皇太子殿下奉迎臺湾教育展覽會記念寫真帖》,不詳。
    不詳
    1923,《皇太子殿下臺湾行啟寫真帖》,不詳。
    不詳
    不詳,《皇太子殿下臺灣行啟記念写真帖》,不詳。
    太田猛
    1923,《皇太子殿下臺灣行啟記念寫真帖》,臺南:臺南新報社。
    吉川精馬
    1923,《皇太子殿下臺灣行啟記念光榮ありし日》,臺北:實業之臺灣社。
    芝原仙雄
    1923,《皇太子殿下行啟記念帖》,臺北:臺北第一高等女學校校友會。
    村上重良
    1993,《皇室辞典》,東京:東京堂。
    若林正丈
    1992,〈一九二三年東宮台湾行啟と「內地延長主義」〉,《近代日本と殖民地2帝國統治の構造》,東京:岩波書店。
    岡本鉦吉郎
    1941,〈明治時代の思ひ出〉,《臺灣建築會誌》13輯5號,臺北市:臺灣建築會。
    長谷川寅三
    1916,《臺灣勸業共進會記念寫真帖》,臺北:長谷川寅三。
    原武史
    2001,《可視化された帝國 近代日本の行幸啟》,東京:みすず書房。
    荒木傳
    1923,《東宮殿下行啟實記》,臺北:商工獎勵會。
    宮崎健三
    1923,《鶴駕奉迎之記》,臺中:臺灣新聞社。
    酒卷芳男
    1994,《皇室制度講話》,東京:岩波書店。
    柴辻誠太郎
    1914,《大正三年討蕃軍隊記念寫真帖》,臺北:臺灣日日新報社 。
    淺井新一
    1932,〈臺灣陸軍建築の沿革概要〉,《臺灣建築會誌》第4卷,臺北市:臺灣建築會。
    野尻一郎
    1942,《皇室の儀制と敬語》,東京:新光閣。
    臺北市役所
    1923,《行啟記念寫真帖》,臺北:臺灣日日新報社。

    臺法月報
    1923,〈皇太子殿下行啟記念號〉,《臺法月報》特別號,臺北:臺法月報發行所。
    臺灣日日新報社
    1907,《兒玉總督凱旋歡迎記念寫真帖》,臺北:臺灣日日新報社。
    臺灣時報
    1923,〈東宮殿下の臺灣行啟〉,《臺灣時報》5、6,臺北:東洋協會臺灣支部。
    臺灣經世新報社編
    1938,《台灣大年表》臺北四版,臺北市:南天。
    臺灣教育會
    1919,《北白川宮殿下台臨紀念寫真帖》,臺北:臺灣日日新報社
    1937,《臺灣行啟記錄》,臺北市:臺灣教育會
    臺灣勸業共進會
    1917,《臺灣勸業共進會紀念寫真帖》,臺北:臺灣勸業共進會。
    臺灣總督府
    1985,《臺灣省臺灣事情大正十一年版》影印本,臺一版,臺北:成文。
    臺灣總督府、臺灣日日新報社合編
    1999,《新舊對照管轄便覽》,臺北市:成文。
    臺灣總督府博物館
    1939,《創立三十年記念論文集》,臺北:臺灣博物館協會。
    臺灣警察協會
    1923,〈皇太子殿下行啟記念號〉,《臺灣警察協會雜誌》6,臺北:臺灣警察協會。
    橋本白水、加納久夫
    1923,《東宮殿下奉迎記念臺彎島》,臺北:臺灣時論社
    《臺南新報》
    《臺灣日日新報》

    下載圖示 校內:立即公開
    校外:2005-08-23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