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 |
郭宗南 Kuo, Tsung-Nan |
|---|---|
| 論文名稱: |
蘇轍史論文研究 |
| 指導教授: |
張高評
Chang, Kao-Ping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 系所名稱: |
文學院 - 中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
| 論文出版年: | 2003 |
| 畢業學年度: | 91 |
| 語文別: | 中文 |
| 論文頁數: | 183 |
| 中文關鍵詞: | 宋代史學 、史論 、蘇子由 、蘇轍 |
| 相關次數: | 點閱:117 下載:15 |
| 分享至: |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當前兩岸古文研究,遠較其他文類稀少,史論文之探討則更為單薄,而在三蘇學術領域中,有關蘇轍之專論亦遠不及蘇軾豐富,其深度與廣度仍有待開發。本篇即針對以上薄弱環節予以補強,嘗試建立蘇轍古文作品中,史論一隅之特色。研究材料主要以《欒城後集•歷代論》四十五篇,《欒城應詔集•進論》二十五篇、〈試論〉一篇,以及《古史》八十篇論贊,共計一百五十一篇史論為核心,研究範圍主要針對作者家學淵源、社會發展脈絡、傳統史學流變、古文運動演進、政治制度改革、學術文化潮流、歷來研究成果等層面進行相關彙整詮釋。透過歷史研究、思維模式、史學方法、背景調查、理論建構、文獻評論等角度予以剖析。主要呈現蘇轍史論之經史思想、哲學體系、政治理念、社會關懷、人文精神等特徵。從中可釐清史論淵源及其發展,探索蘇轍史學與經術之成就,深究三蘇思想之傳承與異同,塑造北宋社會之面相與影響。由於前人於蘇轍史論之文學藝術、形式技巧已有具體研究成果,故本篇將側重義理評述與史學主張,進而為蘇轍個人風格、三蘇學術比較、宋代文化解讀乃至中國傳統思想等提出部分側面,以供讀者參考。
一•清朝以前之文獻(依標題順序,成書年代排列)
經學、諸子與思想
周易正義 (魏)王 弼、(晉)韓康伯注 (唐)孔穎達疏 台北 藝文印書館 1976年
尚書正義 (漢)孔安國傳 (唐)孔穎達疏 台北 藝文印書館 1976年
毛詩正義 (漢)毛 亨傳、(漢)鄭 玄箋 (唐)孔穎達疏 台北 藝文印書館 1976年
春秋左傳正義 (晉) 杜 預注 (唐) 孔穎達疏 台北 藝文印書館 1976年
春秋左傳注 (晉) 杜 預注 楊伯峻編 高雄 復文圖書出版社 1991年9月
春秋公羊注疏 (漢)何 休注 (唐)徐 彥疏 清朝江西南昌府學阮元重刊本 台北 新文豐出版社 2001年6月
論語注疏 (魏)何 晏注 (宋)邢 昺疏 四部備要本 台北 藝文印書館 1976年
孟子正義 (清)焦 循撰 台北 藝文印書館 1976年
禮記正義 (漢)鄭 玄注 (唐) 孔穎達疏 台北 藝文印書館 1976年
春秋集傳 (宋)蘇 轍撰 叢書集成初編 北京 中華書局 1985年
詩集傳 (宋) 蘇 轍注 四庫全書珍本 台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76年
孟子解 (宋) 蘇 轍撰 四庫全書本 台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65年12月
論語拾遺 (宋) 蘇 轍著 四庫全書本 台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65年12月
四書章句集注 (宋) 朱 熹注 台北 大安出版社 1994年11月
老子解 (宋) 蘇 轍注 四庫全書本 台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65年12月
朱子語類 (宋) 朱 熹著 (宋)黎靖德編 台北 文津出版社 1986年12月
莊子集解 (清) 郭慶藩編撰 台北 天工書局 1989年9月
荀子集解 (清)王先謙撰 台北 藝文印書館 1994年1月
宋元學案 (清) 黃忠羲著 (清)全祖望補修 台北 華世出版社 1981年9月
孫子兵法集注 江蘇廣陵古籍刻印館社編 南京 江蘇古籍出版社 1999年
龜山集 (宋)楊 時著 四庫全書本 台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73年
史籍、史學論著
史記會注考證 (漢) 司馬遷撰 日人瀧川龜太郎考證 台北 文史哲出版社 1993年8月
漢書 (漢) 班 固撰 (唐) 顏師古注 北京 中華書局 1990年9月
後漢書 (南朝宋)范 曄撰 (唐) 李 賢等注 北京 中華書局 1990年9月
魏書 (齊) 魏 收撰 北京 中華書局 1990年9月
華陽國志 (晉)常 璩著、劉 琳校注 台北 新文豐出版社 1988年11月
晉書 (唐) 房玄齡等撰 北京 中華書局 1990年9月
梁書 (唐) 姚思廉撰 北京 中華書局 1990年9月
新唐書 (宋) 歐陽修、宋祁等撰 北京 中華書局 1990年9月
名家評點資治通鑑 (宋) 司馬光等編 陳 晉、張 鳴等編訂 樊善國點校 北京 九洲圖書出版社 1998年1月
蘇氏易傳 (宋) 蘇 軾撰 四庫全書本 曾棗莊、舒大剛主編《三蘇全書》 北京 語文出版社 2001年11月
古史 (宋) 蘇 轍撰 四庫全書本 曾棗莊、舒大剛主編《三蘇全書》 北京 語文出版社 2001年11月
龍川略志 (宋) 蘇 轍著 俞宗憲點校 北京 中華書局 1997年12月
龍川別志 (宋) 蘇 轍著 俞宗憲點校 北京 中華書局 1997年12月
蜀鑑 (宋)郭允蹈撰 台北 中華書局 1968年11月
宋史 (元)脫 脫撰 北京 中華書局 1990年9月
史通通釋 (唐)劉知幾著 (清)浦起龍釋、白玉崢校點 台北 藝文印書館 1978年4月
春秋五論 (宋)呂大圭著 真州吳氏傳鈔范氏天一閣藏本(縮影微捲版) 台南 成功大學圖書館縮影室 出版年代不詳
歷代兵制 (宋)陳傅良撰 台北 藝文印書館 1969年
續資治通鑑長編 (宋)李 燾撰 楊家駱主編 台北 世界書局 1974年6月
宋會要輯稿 (清)徐松纂輯 台北 新文豐出版社 1976年10月
宋論 (明)王夫之著 台北 九思出版社 1977年8月
文史通義 (清)章學誠著 台北 漢聲出版社 1973年11月
宋代之金石學 (清)王國維著 《王國維遺書》 上海 上海書店 1983年
文學理論、文人別集、選集與總集
文心雕龍讀本 (南朝梁)劉勰著 王更生注譯 台北 文史哲出版社 1991年9月
蘇學士文集 (宋)蘇舜欽著 台北 中華書局 1981年
濟北晁先生雞肋集 (宋)晁補之著 台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67年
范太史集 (宋)范祖禹著 上海 商務印書館 1935年
嘉祐集 (宋)蘇 洵著 曾棗莊、金成禮箋註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3年3月
曾鞏集 (宋)曾 鞏著 北京 中華書局 1998年12月
蘇軾文集 (宋)蘇 軾著 孔凡禮點校 北京 中華書局 1992年9月
欒城集 (宋)蘇 轍著 陳宏天、高秀芳點校 北京 中華書局 1990年7月
欒城後集 (宋)蘇 轍著 陳宏天、高秀芳點校 北京 中華書局 1990年7月
欒城應詔集 (宋)蘇 轍著 陳宏天、高秀芳點校 北京 中華書局 1990年7月
朱子文集 (宋)朱 熹著 陳俊民校編 台北 德富文教基金會 2000年2月
唐宋八大家文鈔 (明)茅 坤撰 高海夫主編 西安 三秦出版社 1998年9月
筆記、工具書
涑水紀聞 (宋)司馬光著 鄧廣銘、張希清點校 北京 中華書局 1989年
愧郯錄 (宋)岳 珂著 叢書集成初編 北京 中華書局 1985年
建炎以來朝野雜記 (宋)李心傳著 北京 中華書局 2000年7月
澠水燕談錄(宋)王闢之著 呂友仁點校 北京 中華書局 1997年12月
黃氏日抄附古今紀要 (宋)黃 震撰 台北 大化書局 1984年12月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清)永 瑢等撰 台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71年7月
二•民國以後之論著(依標題順序,以出版時間先後排列)
蘇洵、蘇軾、蘇轍與三蘇綜合研究
蘇洵言論及其文學之研究 謝武雄著 台北 文史哲出版社 1981年4月
蘇軾評傳 劉維崇撰 台北 黎明文化出版公司 1978年
蘇軾論稿 王水照著 台北 萬卷樓圖書公司 1994年12月
蘇軾思想研究 唐玲玲、周偉民著 台北 文史哲出版社 1996年2月
蘇軾史論散文研究 謝敏玲著 台北 萬卷樓圖書公司 2000年5月
蘇轍年譜 曾棗莊著 西安 陝西人民出版社 1986年
文章力學談蘇轍 金固永著 台北 莊嚴出版社 1991年
蘇轍 呂晴飛主編 台北 錦繡出版社 1992年
蘇轍評傳 曾棗莊著 台北 五南圖書公司 1995年6月
蘇轍傳 蔣立文著 長春 吉林文史出版社 1998年
蘇轍學術思想述評 陳正雄著 台北 文史哲出版社 2000年12月
蘇轍年譜 孔凡禮著 北京 學苑出版社 2001年6月
三蘇著述考 易蘇民著 台北 大學文選社 1969年
三蘇及其散文之研究 陳雄勳著 台北 文史哲出版社 1991年11月
三蘇文藝思想 曾棗莊著 台北 學海出版社 1995年
三蘇傳——理想與現實 曾棗莊著 台北 學海出版社 1996年
三蘇研究——曾棗莊文存之一 曾棗莊著 成都 巴蜀書社 1999年10月
三蘇全書(共20冊) 曾棗莊、舒大剛主編 北京 語文出版社 2001年11月
《蘇氏易傳》研究 金生楊著 成都 巴蜀書社 2002年1月
經學與思想
國父全集 孫 文著 台北 中央委員會編訂 1973年6月
思維心理學 英國羅伯特湯姆生著 廖元輝譯 台北 五洲出版社 1988年1月
政治哲學 鄔昆如著 台北 正中書局 1990年11月
中國思維偏向 張岱年、成中英等著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院 1991年5月
北宋中期儒學復興運動 劉復生著 台北 文津出版社 1991年7月
六祖壇經箋註 丁福保撰 台北 新文豐出版社 1993年12月
中國倫理精神的歷史建構 樊 浩著 台北 文史哲出版社 1994年10月
我們如何思維 美國杜威(John Dewey)著 姜文閔譯 台北 五南圖書公司 1995年1月
中華民族價值導向的選擇——先秦義利論及其現代意義 張國鈞著 北京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1995年7月
宋代蜀學研究 胡昭曦等著 成都 巴蜀書社 1997年3月
中國封建社會——周代社會組織 瞿同祖著 台北 里仁書局 1997年4月
中國思維形態 吾淳先生著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8年2月
朱熹與宋代蜀學 粟品孝著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年10月
中國禮文化 鄒昌林著 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0年5月
中國思想研究法 蔡尚思著 上海 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1年4月
宋元老學研究 劉固勝著 成都 巴蜀書社 2001年9月
史書、史論與歷史學
歷史解釋——歷史哲學文選第一輯 許冠三選譯 香港 震旦圖書公司 出版年月不詳
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 錢 穆著 台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57年
中國古代禮教史 周林根著 台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66年
歷史之科學與哲學 施亨利著•黎東方譯 台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人人文庫》 1967年
史學方法大綱 陸懋德著 台北 陽明出版社 1969年
唐代藩鎮與中央關係之研究 王壽南著 台北 嘉新水泥公司文化基金會 1969年11月
中國兵制史 孫金銘編 台北 國防研究院 1970年10月
宋遼金史 金毓黻著 台北 樂天出版社 1972年8月
歷史哲學 羅光著 台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73年5月
宋遼關係史研究 陶晉生著 台北 聯經出版社 1975年1月
中國通史綱要 白壽彝編著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0年
唐代藩鎮之亂 余衍福編 台中 聯邦書局 1980年9月
金明館叢稿二編 陳寅恪著 台北 里仁書局 1981年3月
中國歷代兵役制度 陳寶秋著 台北 華世出版社 1981年3月
劉知幾的實錄史學 許冠三選編 香港 中文大學出版社 1983年
中國政治思想史 楊幼炯著 上海 上海書局 1984年3月
清代史學與史家 杜維運著 台北 東大圖書公司 1984年8月
史學方法論 杜維運著 台北 三民書局 1985年3月
宋史叢考 聶重歧著 台北 華世出版社 1986年
史料與史學 翦伯贊著 台北 木鐸出版社 1987年1月
中國軍事史 中國軍事史編寫組撰 北京 解放軍出版社 1987年10月
中國歷史精神 錢 穆著 台北 東大圖書公司 1988年2月
宋代修史制度研究 蔡崇榜著 台北 文津出版社 1991年6月
中國政治思想史 蕭公權著 台北 聯經出版社 1991年10月
北宋文化史述論 陳植鍔著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2年3月
陳寅恪史學論文選集 陳寅恪著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2年7月
宋代史學思想史 吳懷祺著 合肥 黃山書社 1992年8月
史通的歷史敘述理論 彭雅玲著 台北 文史哲出版社 1993年6月
中國民族史 江應梁主編 北京 民族出版社 1993年7月
中國科舉考試制度 張希清著 北京 新華出版社 1993年12月
中國宋遼金夏政治史 趙紹銘著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4年1月
中國古代兵制 黃水華著 台北 台灣商務印書館 1994年7月
左傳之文韜 張師高評著 高雄 麗文文化事業出版公司 1994年10月
宋代科舉 賈志揚著 台北 東大圖書公司 1995年6月
北宋文化史 姚瀛艇主編 台北 雲龍出版社 1995年9月
中國科舉制度史 李新達著 台北 文津出版社 1995年9月
宋代官員選任和管理制度 苗書梅著 開封 河南大學出版社 1996年6月
北宋進士科考試內容之演變 甯慧如著 台北 知書房出版社 1996年10月
中國史學思想史 吳懷祺著 合肥 安徽人民出版社 1996年12月
宋代地域文化 程民生著 開封 河南大學出版社 1997年8月
宋朝周邊民族政策研究 安國樓著 台北 文津出版社 1997年8月
科舉史話 王道成著 北京 中華書局 1997年10月
宋夏關係史 李華瑞著 石家莊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8年8月
燕趙文化志 杜榮泉等編 上海 人民出版社 1998年10月
唐代政治史述論稿 陳寅恪著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9年7月
中國文學史 袁行霈著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年8月
中國黨爭實錄 齊濤主編 濟南 齊魯書社 1999年9月
中國歷史研究法 梁啟超著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0年1月
中國歷史研究法補編 梁啟超著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0年1月
中國通史 白壽彝主編 上海 人民出版社 2000年1月
中國史學史 金毓黻著 石家莊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2年1月
千年仕進路——古代科舉制度 李新達著 台北 紅螞蟻圖書公司 2000年4月
中國古代史學批評縱橫 瞿林東著 北京 中華書局 2000年6月
濯錦清江萬里流——巴蜀文化的歷程 段 渝、譚洛非著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1年8月
春秋書法與左傳學史 張師高評著 台北 五南圖書公司 2002年1月
中國史學思想通史——宋遼金卷 吳懷祺著 合肥 黃山書社 2002年2月
文學評論、古文運動
兩宋文史論叢 黃啟方著 台北 學海出版社 1985年10月
北宋古文運動探究 黃春貴著 台北 八德教育出版社 1987年3月
北宋的古文運動 何寄澎著 台北 幼獅文化事業 1992年8月
兩宋文學史 程千帆、吳新雷著 高雄 麗文文化出版公司 1993年
中國散文史 郭預衡著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3年10月
文氣論詮 張靜二著 台北 五南圖書公司 1994年
唐宋八大家文說 陳祥耀著 福州 福建教育出版社 1995年5月
宋代文學史 常國武、孫 望編 北京 人民文學出版社 1996年
北宋詩文革新研究 程 杰著 台北 文津出版社 1996年12月
宋代文學通論 王水照著 開封 河南大學出版社 1997年6月
中華大典:宋遼金元文學分典 中華大典委員會編纂 南京 江蘇古籍出版社 1999年9月
宋代文藝理論集成 蔣述卓等編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0年1月
宋學與宋代文學觀念 李春青著 北京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1年10月
宋代文學研究 張 毅主編 北京 北京出版社 2001年12月
宋代散文研究 楊慶存著 北京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02年9月
三•期刊論文(依出版時間先後排列)
三蘇
穎濱遺老蘇子由 張樸民著 反攻月刊 第398期 1974年8月 頁8~11
三蘇父子 黃偉達著 文藝復興 第98期 1978年12月 頁41~44
三蘇學養之關連性 謝武雄著 臺中師專學報 第10期 1981年6月 頁2~3
蘇東坡的母親 陶晉生著 歷史月刊 第90期 1995年7月 頁110~111
三蘇三篇同名作比較 李 李著 中國文化大學中文學報 第3期 1995年7月 頁135~140
蘇轍之仕宦及其政績 吳武雄著 興大中文學報 第9期 1996年1月 頁265~267
蘇軾兄弟考制科(一)王窓賢著 國文天地 13卷5期 1997年10月 頁116~120
紡觳紗裡訪三蘇:蜀中記遊之一 陳雪丹著 明道文藝 第268期 1998年7月 頁58~62
蘇洵「六經論」次第與經學思想探析 陳致宏著 孔孟月刊 37卷3期 1998年11月 頁25~34
蘇洵「六國論」篇旨探析 錢玉蘭著 國文天地 15卷10期 2000年3月 頁98~104
蘇轍研究綜述 李冬梅 許昌師專學報 21卷3期 2002年5月 頁111~114
史論與歷史學
宋代史學的發展(上) 日人內藤虎次郎著 蘇振申譯 文藝復興 1 卷7期 1970年7月 頁58~59
左傳史論 莊雅州 孔孟學報 第21期 1971年4月 頁161~172
略論安史之亂暨其影響 洪 治著 復興崗學報 第15期 1976年6月 頁101~116
北宋對西夏的和市馭邊政策 廖隆盛著 大陸雜誌 62卷5期 1981年4月 頁18~29
北宋對四川的經營 葛紹歐著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學報 第27期 1982年6月 頁473~477
余靖與宋遼夏外交 陶晉生著 食貨月刊 13卷7期 1983年11月 頁12~18
宋遼關係的歷史背景 陶晉生著 食貨月刊 13卷7期 1983年11月 頁285
中國古代兵制沿革略論:以漢、唐、宋、明四朝為比較 蘇啟明著 中國歷史學會史學集刊 第20期 1988年5月 頁20~22
從藩鎮之選任看安史之亂後唐中央政府對地方之控制 王壽南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 第6期 1988年9月 頁1~18
傳統史論與歷史教學 張 元著 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 2卷5期 1992年2月 頁6~11
從史家論贊看我國之史學精神 張麗珠著 中國國學 第21期 1993年11月 頁203~222
宋與西夏的關係 王民信著 國立歷史博物館館刊 4卷3期 1994年7月 頁12~19
宋代學術與宋學精神 宋 晞著 華岡文科學報 第20期 1995年4月
宗法、保甲、鄉約——兩宋時期的鄉村社會控制 鍾 年著 歷史月刊 4卷22期 1996年2月 頁125~129。
論北宋的重文輕武政策 張學舒著 歷史月刊 第99期 1996年4月 頁88~92
從唐代對外政策和府兵制的變化論玄宗朝由盛轉衰的關鍵及其影響 曾肅良著 臺南家專學報 第15期 1996年6月 頁59~64
中國史學史的研究與展望——宋代篇 王德毅著 臺大歷史學報 第20期 1996年11月 頁488
李德明時代的西夏政權 區靜飛著 華岡文科學報 第21期 1997年3月 頁247~262
北宋時期的西北區域強權:西夏 劉振志著 歷史月刊 第119期 1997年12月 頁28~30
北宋政治的得失與「儒術治國」的尷尬 賈海濤著 人文學報 4卷22期 1998年7月頁35~55
論「史記」的論斷方式 張玉芳著 中國文學研究 第14期 2000年5月 頁73~114
1042年:富弼與宋遼談判 陶晉生著 歷史月刊 第156期 2001年1月 頁94~96
論富弼與仁宗嘉祐時期推行的政策 周蓮弟著 中國歷史學會史學集刊 第33期 2001年7月 頁71~98
其他
當代哲學的思維方法 沈清松著 通識教育季刊 3卷1期 1996年3月 頁61~89
韓柳「古文運動」內涵源於文心雕龍「原道、徵聖、宗經」之探討 張瑞興著 國立虎尾技術學院學報 第3期 2000年3月 頁9~18
四•論文集、碩博士論文(按時間先後排列)
單篇論文
宋代一個國策的檢討 蔣復璁著 宋史研究集第一輯 台北 國立編譯館出版 1980年12月 頁407~449
宋初四川王小波李順之亂 張蔭麟著 宋史研究集第一輯 台北 國立編譯館出版 1980年12月 頁253~254。
義利之辨對兩宋社會的影響 周寶珠著 中日宋史研討會中方論文選編 鄧廣銘、漆俠主編保定 河北大學出版社 1991年5月 頁329~343
論宋學精神及相關問題 李裕民著 宋代歷史文化研究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0年6月
學位論文
蘇轍文學研究 高光惠著 國立台灣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1988年
三蘇散文研究 李 李著 文化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 1992年
蘇轍古文研究 王素琴著 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6年6月
蘇轍「古史」中的歷史思想 王治平著 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6年
蘇轍「古史」研究 桑海風著 四川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1年4月
宋代史論研究 孫立堯著 南京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 2001年4月
蘇轍史論散文研究 吳淑樺著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教學碩士論文 2002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