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林炯良
Lin, Chuang-Liang
論文名稱: 彩色濾光片之ITO透明導電薄膜的電阻率改善
Resistivity Improvement on ITO Transparent Conductive Film in Manufacturing Process of Color Filter
指導教授: 趙隆山
Chao, Long-Su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工學院 - 工程科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Department of Engineering Science (on the job class)
論文出版年: 2015
畢業學年度: 10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80
中文關鍵詞: ITO電阻率真空Sputter彩色濾光片薄膜應力田口方法
外文關鍵詞: ITO, resistivity, Sputtering, Color filter, film stress, Taguchi method
相關次數: 點閱:137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銦錫氧化物(ITO)是一種透明導電氧化物,它具有很高的可見光、穿透率同時又擁有實用的導電率。本研究以ITO作為研究主題,ITO真空濺鍍是使用直流磁控濺鍍機進行實驗,直流磁控濺鍍技術可以大面積生產且品質可靠度高,總製造成本相對低廉,而直流濺鍍技術已被廣泛運用在常溫下產出高品質的ITO薄膜。
    本論文主要研究主題為:透明導電薄膜(ITO)電阻率改善,在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的電路設計及彩色濾光片畫素排列越來越窄趨勢,導致三原色畫素(紅、綠、藍),會緊密排列甚至重疊在一起,目前產品設計一般的TN品與廣視角AHVA品,兩者皆用於桌上型電腦顯示螢幕與筆記型電腦產品中,TN產品的BM線幅約在25m左右,而在高PPI的產品BM線幅到15m左右,另一種AHVA產品設計,BM線幅則設計在7~8m此時AHVA品因BM線幅窄小,加上微影曝光製程如果在曝光機位置稍微精度偏差時畫素就有可能會重疊在一起,當畫素重疊在一起時,在電阻率表現會有超出規格50 Ω·cm的異常情況產生,當我們將電阻率異常的基板,位置MARK起來,使用光學顯微鏡(OM)觀察微觀下成像,之後在進行掃描式電子顯微鏡(SEM),則會發現ITO薄膜有Crack情況發生。
    本研究內容利用田口方法進行製程實驗,提出可能改善Crack的組合參數,找出解決ITO透明導電層電阻率異常的方法。而在薄膜製程方式有許多種,薄膜微結構在複雜沉積過程中,大多會與基板介面處產生殘留應力,應力過大時容易造成基板彎曲變形而導致薄膜破裂損壞。
    在實驗過程中,我們先比較了A與B兩種不同型號的真空Sputter,取出其差異性,利用田口方法進行製程實驗,其結果想得出改善ITO電阻率的關鍵因子及ITO Crack造成的原因。在進行田口實驗後結果得出在Sputter參數中的,搬送速度(Speed)與功率(Power),相互搭配下,可以有效降低電阻率,從改善前的電阻率80~90 Ω·cm,最後實驗出最佳的電阻率43.8 Ω·cm。
    另外在Sputter後及Oven(退火)後電阻率現象關係實驗中,發現到在A型號Sputter實驗設備中,ITO Sputter後實際量測電阻率無法測得(超過100 Ω·cm),而在B型號Sputter後實際測量電阻率約70~80 Ω·cm,再將這A與B型號Sputter基板分別放置到A型號的OVEN(退火),其結果發現A型號原本Sputter後超過100 Ω·cm下降到80~90 Ω·cm,而在B型號原本Sputter後約70~80 Ω·cm下降到40 Ω·cm左右。
    這樣的結果與理論一樣,在Oven(退火)後確實會將電阻率降低,但因為在A型號Sputter ITO膜質狀況不佳,會將ITO膜烘烤到Crack的情況而造成電阻率異常,而在B型號Sputter在薄膜成膜前有Heater裝置將基板加熱,使得沉積在基板的原子擴散能力增加,而形成緊密堆積之均勻直徑柱狀組織,可藉由提升吸附粒子在表面移動率。便能形成更均勻的薄膜,在ITO製程中,熱(Heater)除了可以降低水氣之外還可以增加表面移動率,使成核數量增加,ITO薄膜是由ITO粒子成核之後再互相反應結合成長為晶粒,當基板本身溫度如果不足,晶粒就不容易反應成長。如果將玻璃基板加熱至150℃以上時,可以使沈積膜與基板間形成良好的鍵結成長而不容易剝落,因此若能利用成膜前增設的加熱(Heater)裝置將基板預烤加熱,即可濺鍍出較均勻、結構更穩定的ITO膜,降低ITO Crack的發生,便可得到較佳的電阻率。

    Because of the tendency of increasingly narrow pixels array of color filter and the design of monitor circuit, trichromatic pixels will be tightly arranged or even overlapped. In terms of product design, the ordinary type, twisted nematic (TN) product and the wide viewing angle type, advanced hyper-viewing angle (AHVA) product are both used for the monitors of desktop and laptop products. With regard to TN product, the black matrix (BM) linewidth is approximately 25μm while it is approximately 15μm for high pixels per inch (PPI) product. As for the design of AHVA product, BM linewidth is devised at 7-8μm. Such narrow BM linewidth might have pixels overlapped when the slightest precision deviation of aligner position happens in the lithography exposure process. Consequently, the resistivity will encounter an out-of-spec deviation of 50Ω·cm. Mark the position on the substrate whose resistivity is anomalous and observe its microscopic image by using optical microscope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It can be found that cracks are on the ITO (Indium Tin Oxide) film. In the thesis, Taguchi method was adopted for the experimental study and the results from the work propose the design parameters improving the crack situation to solve the anomalous resistivity of the results from the work propose the design parameters improving the crack situation to solve the anomalous resistivity on ITO transparent conductive film.

    中文摘要.......I 英文摘要.......III 誌謝.......IX 目錄......X 表目錄......XIII 圖目錄.......XIV 符號說明......XVII 第一章 緒論......1 1.1 研究動機與目的......1 1.2 研究現況.文獻......6 第二章 基礎理論.....9 2.1 TFT-LCD......9 2.2 彩色濾光片(Color filter)構造及用途....10 2.2.1 彩色濾光片(Color filter)製造方法...11 2.2.2 研磨製程(化學機械研磨)...13 2.2.3 ITO製程原理....14 2.3 薄膜沉積理論.....15 2.3.1 薄膜之成長樣式....18 2.3.2 熱氧化(thermal oxidation)...24 2.4 薄膜應力......25 2.4.1 內應力成因.....25 2.4.2 外應力成因.....26 2.4.3 熱應力成因.....26 2.5物理氣相沉積(PVD)....27 2.5.1 真空蒸鍍(evaporation)....27 2.5.2 濺鍍(Sputtering)法...28 2.5.3 濺鍍原理.....29 2.5.4 直流濺鍍.....30 2.5.5 射頻濺鍍.....30 2.5.6 磁控濺鍍.....31 2.6 銦錫氧化物(ITO)之應用與製造...34 2.6.1 ITO膜特性....36 2.6.2 ITO膜電阻率....37 2.7 真空技術......40 2.7.1 真空的產生.....41 2.7.2 真空的定義與壓力的單位...41 2.7.3 產生超高真空.....42 2.7.4 迴轉油墊幫浦(Rotary oil-sealed pump).43 2.7.5 迴轉吹送幫浦(Rotary blower pump)...44 2.7.6 機械式冷凝幫浦(Cryo pump)...46 2.7.7 排氣速率.....48 第三章 實驗設備與方法.....49 3.1直流式磁石真空濺鍍系統(DC Sputter)實驗設備...49 3.1.1 A型號(Sputter)介紹(2003年)...49 3.1.2 B型號(Sputter)介紹(2006年)...51 3.1.3 A型號與B型號差異....52 3.2 真空製程設備配置(A型號).....53 3.2.1 Cleaner.....54 3.2.2 Oven(退火)....55 3.3 量測設備......56 3.3.1 電阻率.....56 3.3.2 四點探針.....58 3.3.3 光學顯微鏡(OM).....59 3.3.4 掃描式電子顯微鏡(SEM)...59 3.4 實驗材料......60 3.4.1 基板尺寸.....60 3.4.2 Color filter BM線幅規格....60 第四章 實驗設計與結果討論....61 4.1 實驗規畫流程.....61 4.2 田口實驗設計法.....62 4.2.1 固定因子選定....63 4.2.2 變動因子選定....64 4.3 田口實驗(6因子、3水準)....65 4.4 選出關鍵因子進行效果驗證.....69 4.5 驗證結果......70 4.6 Sputter及Oven(退火)電阻率現象關係實驗..73 第五章 結論與未來研究.....75 5.1 結論.......75 5.2 未來研究......77 表目錄 表 2.1 ITO的基本物性.....36 表 2.2 真空壓力換算表 [20] ....42 表 3.1 A型號(sputter)與B型號(sputter)差異比較...53 表 4.1 田口實驗設計表......65 表 4.2 L18實驗組合表.....66 表 4.3 S/N比因子反應表.....66 表 4.4 Predicted effect表....68 表 4.5 Original design表.....68 表 4.6 Best design表.....68 表 4.7 功率及搬送速度搭配驗證表....69 表 4.8 功率及搬送速度電阻值變化表(7枚實驗數據)...70 表 4.9 功率及搬送速度電阻值趨勢圖....71 表 4.10 功率及搬送速度電阻值變化表(20枚小量試)..72 表 4.11 功率及搬送速度電阻值趨勢圖(20枚小量試)..73 圖目錄 圖 1.1 解析度表示 [2].....3 圖 1.2 PPI每一英吋的像素量 [3].....4 圖 1.3 RGB三原色畫素(紅、綠、藍) [4]...4 圖 1.4 畫素排列線寬減少 [5]....5 圖 1.5 AHVA品與傳統VA品比較 [2].....5 圖 1.6 TN.AHVA.4K Pixel比較 [2]....6 圖 2.1 TFT-LCD液晶顯示器 [8]....9 圖 2.2 彩色濾光片 [8]......10 圖 2.3 彩色濾光片剖面圖 [10]....11圖 2.4 常見彩色濾光片排列法 [11]....12 圖 2.5 電場中加速的正離子 [8].....14 圖 2.6 薄膜的形成過成 [13].....17 圖 2.7 薄膜沉積機制。(a)長晶;(b)晶粒成長;(c)晶粒聚結;(d)縫到填 補;(e) 沉積薄膜之成長 [13]....18 圖 2.8 濺鍍條件對沉積膜影響的結構理論圖 [15]...18 圖 2.9 薄膜之三種成長樣式 [7].....19圖 2.10 薄膜成長時之表面、界面能 [7]....22 圖 2.11 Stranski-Krastanov 成長時之表面、界面能 [7]..24 圖 2.12 溫度階梯圖[13]......27 圖 2.13 磁控濺鍍圖......32 圖 2.14 磁石濺鍍圖......32 圖 2.15 磁控濺鍍種類圖 (左) 磁控濺鍍磁力線中央 (中) 磁控濺鍍將磁石 左右移動 (右) 多磁石磁控濺鍍....33 圖 2.16 真空定義的概念圖 [20]....41 圖 2.17 齒輪型油回轉幫浦的結構圖 [21]...43 圖 2.18 齒輪型油回轉幫浦排氣的機制 [21]...43 圖 2.19 迴轉油墊幫浦(Rotary oil-sealed pump)..44 圖 2.20 機械增強幫浦的8字形的轉軸 [21]....45 圖 2.21 機械增強幫浦的排氣機制 [21]...45 圖 2.22 魯氏幫浦(Roots pump).....46 圖 2.23 冷凍幫浦(Cryo pump) [22]...47 圖 2.24 冷凍幫浦(Cryo pump)壓縮機 [22]....47 圖 3.1 真空濺鍍機(Sputter) A型號...50 圖 3.2 A型號真空濺鍍設備平面圖....50 圖 3.3 真空濺鍍機(Sputter) B型號...51 圖 3.4 B型號真空濺鍍設備平面圖....51 圖 3.5 真空製程設備配置流程圖....54 圖 3.6 Cleaner設備......54 圖 3.7 非結晶轉變成多結晶溫度變化[19]....55 圖 3.8 Amorphous及Poly-crystalline...55 圖 3.9 二維系統.....56 圖 3.10 四點探針量測機......58 圖 3.11 四點探針頭......58 圖 3.12 四點探針電壓圖......59 圖 4.1 田口實驗流程圖......61 圖 4.2 應力實驗流程圖......62 圖 4.3 S/N比因子反應圖.....67 圖 4.4 ITO透明導電膜SEM Crack圖....71 圖 4.5 ITO透明導電膜SEM圖....72 圖 4.6 ITO透明導電膜SEM 90度圖(未經過Oven)..74 圖 4.7 ITO透明導電膜SEM 45度圖(未經過Oven)..74 圖 5.1 電阻率改善前(6枚實驗)....75

    [1] 洪文進 許登貴 萬明安 郭書瑋 蘇昭瑾,“ITO透明導電薄膜:從發展與應用
    到製備與分析”,台北科技大學有機高分子研究所, 中華民國九十四年第六十
    三卷第三期

    [2] 友達光電網址 : http://www.auo.com/?sn=15&lang=zh-TW

    [3] TFT-LCD圖
    http://printscreen.hu/felbontas-joval-az-emberi-szem-
    kepessegein- tul-mi-ertelme-van

    [4] 達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網址:http://www.daxinmat.com/?
    sn=762&lang=zhtw&c=199&s=203&p=210

    [5] TFT-LCD圖
    http://electroiq.com/blog/2012/01/top-10-lcd-
    manufacturing-trends-of-2012/

    [6] 蔡宗典,“超薄ITO 透明導電膜應用在觸控面板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
    光電科學研究所,2008年6月

    [7] 白木靖寬,“薄膜工程學”,全華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2008年6月

    [8] 台灣凸版國際彩光股份有限公司網址 :
    http://www.tpncfi.com/product01.php
    [9] 游孟潔,“TFT 彩色液晶顯示器”,全華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2008

    [10] 彩色濾光片剖面圖
    http://www.moneydj.com/kmdj/report/reportviewer.aspx?
    a=35fdb9e7-1637-40cf-903a-96c0de0c926e

    [11] 常見彩色濾光片排列法
    http://www.fpdisplay.com/news/tech/content-134127.aspx

    [12] 林明智,“化學機械研磨的微觀機制探討”,國立中央大學化學工程研究
    所, 2000年6月

    [13] 田民波,薄膜技術與薄膜材料,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2007年

    [14] Thornton, J.A.,“Influence of apparatus geometry and
    deposition conditions on the structure and topography
    of thick sputtered coatings”,The Journal of Vacuum
    Science and Technology,Vol.11,No4,pp.666(1974)

    [15] 郭益南,“反射性射頻磁控濺鍍氧化鋅薄膜之光機發光特性之研究”國立中山
    大學碩士論文, (高雄)2004年

    [16] 羅吉宗,“薄膜科技與應用”,全華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2004年9月

    [17] 陳光華, 鄧金祥 “新型電子薄膜材料”,臺北市:曉園出版社, 2006年

    [18] 蔡錫鐃,董雅清,“以薄膜沉積厚度探討晶相結構及內應力臺灣”,台北聖約翰
    科技大學, 2006年12月

    [19] 金原燦,R.V STUART“薄膜製作工藝學”國發印刷廠, 1987年4月

    [20] 蘇青森,“真空技術精華”,五南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2004年1月

    [21] 小宮宗治,“真空技術入門”,世茂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2010年8月

    [22] 日本ULVAC 網址:
    http://www.ulvac.co.jp/products_e/components/vacuum-
    pump/cryo-pump

    [23] 陳孟科,“應用GIXRD 量測薄膜殘留應力與化學機械拋光的影響分
    析”,國立台灣科技大學機械工程系碩士學位論文,2008

    [24] 林宛盈,“雙階段濺鍍技術之氧化鋅薄膜殘留應力分析”,國立台灣科技大學
    機械工程系, 2010年7月

    [25] 李岳勳,“不同製程ITO導電薄膜之殘留應力分析”,國立成功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 2012年6月

    無法下載圖示 校內:2025-07-01公開
    校外:不公開
    電子論文尚未授權公開,紙本請查館藏目錄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