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黃莉珺
Huang, Li-Chun
論文名稱: 顏水龍原住民題材畫作研究
指導教授: 高燦榮
Kao, Tsann-Ro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文學院 - 藝術研究所
Institute of Art Studies
論文出版年: 2003
畢業學年度: 9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60
中文關鍵詞: 顏水龍原住民題材畫作題材內容風格分析原住民殖民政策畫作意涵轉變
相關次數: 點閱:72下載:7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顏水龍因為長期從事台灣本土工藝推廣的工作,和同期的前輩畫家比較起來,他並不算是一位多產的藝術家,但是,以原住民題材的繪畫創作,卻佔了他的作品很大的比例,此一題材的作品數量,也較其他日據時代的前輩畫家多了許多。他這一系列原住民題材的繪畫創作,不但是最令人印象深刻、且最具獨特性的作品,也為其繪畫生涯中的重要代表作,更是他聞名藝壇的頂尖之作。而顏水龍這種長期持續不斷、獨自默默的從事原住民題材的創作現象,是十分特殊的,他以原住民題材為創作主題,在台灣美術界本土化運動,是佔有前瞻性地位的,他以原住民題材來創作的歷史淵源及所受的影響,亦值得後人的留心和研究。顏水龍原住民畫作的題材內容及風格的分析,為本論文的重點,而他原住民題材畫作的創作義涵的轉變,更值得大家的注意。本文中,筆者嘗試著從各種不同角度及用不同的理論,將顏水龍的原住民題材畫作,做出深入的解讀與分析。期望後人能以一份更包容及寬闊的眼界,去欣賞顏水龍的原住民題材畫作,也能在欣賞他的原住民畫作時,認識其作品中跨文化美學的原住民藝術與文化之美。

    none

    目 錄 緒論...................1 第一章 顏水龍原住民題材創作背景和與原住民互動歷史探討...9 第一節 原住民創作題材的萌芽(1903~1929年)..........9 一、台灣原住民題材興盛的啟發...............10 二、日本藝術教育對顏水龍的影響..............16 第二節 留學法國原住民題材的醞釀(1929~1932年)........19 一、 野獸派健將鄧肯的引導.................20 二、原始主義的影響...................21 第三節 原住民題材的創作和與原住民的互動歷史(1933~1997年)....24 一、 顏水龍與原住民的互動歷史...............24 二、 顏水龍原住民題材創作的介紹..............29 第二章 顏水龍原住民畫作之題材內容分析.........37 第一節 原住民人物畫的分類................37 一、數量眾多的胸像...................38 二、各異其趣的半身像..................45 三、畫風繁複的膝上像..................50 四、姿勢多變的全身像..................53 第二節 原住民儀式畫的分析................57 一、泰雅族儀式....................58 二、阿美族儀式....................58 三、魯凱族儀式....................59 四、雅美族(達悟族)儀式.................60 第三節 蘭嶼系列的分析..................62 一、抽象畫系列....................63 二、蘭嶼夕陽系列....................63 三、反污染及蘭嶼舟系列.................64 四、出航系列 ..............66 第四節 原住民風景畫的分析...........67 一、蘭嶼風景畫..............68 二、霧台風景畫..............68 第三章 顏水龍原住民題材畫作之風格分析......70 第一節 顏水龍畫作的主要特色..........71 一、帶有野獸風味的後期印象主義.........71 二、簡潔又單純的創作原則..........74 三、平面的單純上色............78 四、一點透視的構圖............85 五、多視點的光源............87 六、相同構圖及題材的重複創作.........88 第二節 原住民題材畫作的特殊風格.........89 一、明顯的線性風格............89 二、樸質的原始風味............90 三、強烈的裝飾性 ............92 四、多以自然景色為背景...........94 五、裝飾性與單純化的和諧結合.........94 第三節 其他台灣藝術家原住民畫作的簡評........95 一、日據時代的藝術家...........96 二、當代的藝術家............100 三、顏水龍與其他藝術家原住民畫作風格之比較......102 第四章 顏水龍原住民題材畫作意涵之轉變......105 第一節 日據時代的創作.................105 -、原住民題材提倡的背景.................106 二、從原住民殖民政策看原住民題材意涵的轉變..........109 三、顏水龍以原住民為題材的意涵..............112 第二節 台灣光復到60年代的創作..............113 一、日本殖民影響的消逝.................114 二、成功結合多元藝術的創作................115 三、台灣原住民題材的前驅.................116 第三節 70年代到90年代的創作...............117 一、原住民畫作做為社會文化批評..............118 二、原住民文化認同的提升.................119 三、原住民畫作之文化保存意義...............121 結論........................124-125 參考書目......................126-131 附表........................132-140 年表.......................141-142 圖版........................143-160

    參考書目
    (一)書籍部分
    王行恭編,《臺展府展 臺灣西洋畫家圖錄》,台北:自行出版,1992(1)。
    王行恭編,《臺展府展 臺灣東洋畫家圖錄》,台北:自行出版,1992(2)。
    王秀雄,〈日據時代台灣官展的發展與風格探釋〉,《中華民國美術思潮研討會文集》,台北:台北市立美術館,1992,頁281-291。
    王秀雄,《台灣美術發展史論》,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1995。
    王秀雄,《日本美術史-下冊 》,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2000。
    王林,《美術形態學》,台北:亞太圖書出版社,1993。
    王家誠,〈台灣地區前輩美術家油畫作品風格的演變〉,《台灣地區前輩美術家作品特展(三)-油畫專集》,台中:台灣省立美術館,1996,頁7-21。
    王嵩山,《當代台灣原住民的藝術》,台北: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2001。
    台灣省立美術館編輯,《顏水龍九五回顧展》,台中:台灣省立美術館,1997。
    台灣美術研討會,《何謂台灣?近代台灣美術與文化認同論文集》,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6。
    伊能嘉矩著.楊南郡譯註,《平埔族調查旅行》,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6。
    何恭上規劃,《印象派繪畫》,台北:藝術圖書公司,1994。
    李欽賢,《台灣美術歷程》,台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1992。
    李欽賢,《日本美術的近代光譜》,台北: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3。
    李欽賢,《台灣美術閱覽》,台北:玉山社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6。
    李渝,《族群意識與卓越風格》,台北: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1。
    林保堯,《台灣美術全集7-楊三郎》,台北:藝術圖書公司,1992。
    林保堯,《百年台灣美術圖像》,台北:藝術圖書公司,2001。
    姜博智主編,《顏水龍1990-1994油畫集》,台南:台南縣立文化中心,1995。
    財團法人台南市文化基金會,《台南市藝術人才技團體基本史料彙編(造型藝術)》,台南市:財團法人台南市文化基金會,1996。
    涂瑛娥,《蘭嶼.裝飾.顏水龍》,台北: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8。
    國立歷史博物館編輯委員,《顏水龍畫集》,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1992。
    張艾茹等編輯,《西潮東風-印象派在台灣》,高雄:高雄市立美術館,1997。
    張豐吉,《台灣編織植物纖維研究》,台中縣:台中縣立文化中心,2000。
    莊素娥,《台灣美術全集6-顏水龍》,台北:藝術圖書公司,1992。
    陳奇祿,《台灣土著文化研究》,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2。
    陳炎鋒編輯,《顏水龍素描集》,台中:印刷出版社,1997。
    陳英德,《台北-巴黎:旅法前輩藝術家作品展》,台北:臺北市立美術館,1994。
    彭吉象,《藝術學概論》,台北:淑馨出版社,1994。
    童春發,《高砂春秋-台灣原住民之文化藝術》,台北:立虹出版社,1996。
    黃光男,《台灣美術全集13-李澤藩》,台北:藝術圖書公司,1994。
    楊孟哲,《日治時代台灣美術教育》,台北:前衛出版社,1999。
    潘燔譯,《藝術學手冊》,台北:藝術圖書公司,1996。
    蔡昌吉等編著,《現代美術鑑賞》,台北:文京圖書有限公司,2001。
    蕭瓊瑞,《島民.風俗.畫》,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9。
    謝里法,《台灣美術運動史》,台北:藝術圖書公司,1998。
    謝東山,《殖民與獨立之間:世紀末的台灣美術》,台北:台北市立美術館,1996。
    韓瑞屈.沃夫林著,曾雅雲譯,《藝術史原則》,台北: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8。
    簡明大英百科全書編輯部,《簡明大英百科全書》,台北:台灣中華書局,1988。
    顏水龍,《台灣工藝》,台北:光華印書館,1952。
    顏水龍,《台灣第一廣告人-顏水龍》,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公司,1997。
    顏娟英編著,《台灣近代美術大事年表》,台北: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8。
    顏娟英譯,《風景心境(上)-台灣近代美術文獻導獨》,台北: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1。
    蘇珊.伍德福特著,羅通秀譯,《劍橋藝術史(1):繪畫欣賞》,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0。

    (二)論文期刊部分
    王淑津,《南國虹霓-鹽月桃甫藝術研究》,國立台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
    王筱君,《台灣原住民賽夏族編器研究》,國立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林育淳,《進入世界藝壇的先驅-日據時期留法畫家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歷史研究所中國藝術史組碩士論文,1991。
    林福全,《台灣早期西畫家風俗畫之研究》,國立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
    陳玉燕,《台灣美術本土化批評意識之研究:1990-1999年》,國立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
    彭建銘,《顏水龍的工藝振興工作研究(1936~1997)》,雲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碩士班,2001。
    劉美芳,《日治時期台灣東洋畫家的女性題材畫作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
    蕭文杰,《顏水龍的藝術研究》,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美術組碩士論文,2002。
    呉鴻滄,〈李澤藩繪畫之研究-台灣鄉土情懷〉,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美術組碩士論文,1999。
    王淑津,〈鹽月桃甫的莎勇畫像〉,《歷史文物》,6:4,1996,頁52-69。
    王福東,〈理性向前看:序「展望台灣新藝術」〉,《雄獅美術》,241期,1990,頁136-142。 
    尾崎秀真,〈台灣蕃人的原始藝術〉,《南方美術》,創刊號,1941年8月,頁8-9。
    李進發,〈日據時期台灣官辦美術展覽會實施背景的探究〉,《現代美術》,45期,1992,頁54-59。
    李進發,〈日據時期官辦美展下台灣繪畫發展中的鄉土意識〉,《現代美術》,61期,1995,頁55-69。
    辛晚教著,〈文化與商業〉,《文化產業研討會暨社區總體營造中日交流展論文集》,台北:文建會,1995,179-185。
    周俊宏,〈蝴蝶效應與愛的教育〉,《教育社會學通訊》,37期,2002,頁23-25。
    林玉山,〈萬賴無聲聽海濤〉,《雄獅美術》,75期,1977,頁59-60。
    近藤正己,〈霧社事件後的「理蕃」政策〉,《當代》,30期,1988,頁40-55。
    施叔青,〈陳奇祿談蘭嶼風物〉,《雄獅美術》,75期,1977,頁100-105。
    施翠峰,〈一段被遺忘的歷史--臺灣原始藝術之研究與收藏〉,《典藏藝術》,62期,1997,頁144-149。
    張建隆整理,〈顏水龍的繪畫風格-黃才郎與蘇新田的對談〉,《雄獅美術》,168期,1985,頁92-98。
    莊伯和,〈為鄉土奉獻心血的藝術家-顏水龍〉,《雄獅美術》,168期,1985,頁99-101。
    莊伯和,〈鄉土藝術的推動者-顏水龍〉,《雄獅美術》,97期,1979,頁6-35。
    許功明,〈「原始藝術」與「原始主義」〉,《現代藝術》,60期,1995,頁18-23。
    陳小凌,〈鄉土藝術的園丁-顏水龍〉,《中央月刊》,15:9,1983,頁86-90。
    陳炎鋒,〈顏水龍與花都半個世紀的戀情〉,《藝術家》,127期,1985,頁170-175。
    陳長華,〈顏水龍公開半世紀作品 周士心畫裡洋溢書卷氣〉,《聯合報》,1983年6月23日。
    陳政雄,〈生活即藝術力行者-顏水龍百歲誕辰〉,《藝術家》,325期,2002,頁316-319。
    陳柔茲,〈體諒互助營造更美好的蘭嶼〉,《源》,39期,2002,頁19-21。
    黃土水,〈出生台灣〉,《東洋雜誌》,25期,1992年3月。
    黃光男,〈乘上時代之翼-藍蔭鼎其人其畫〉,《台灣畫家評述》,台北:台北市立美術館,1998,頁9-24。
    黃光男,〈開拓台灣水彩畫本土化新頁的李澤藩〉,《藝術家》,39:2=231,1994,頁208-222。
    黃金財,〈以藝載道的藝術人生-畫壇耆宿顏水龍〉,《台灣月刊》,165期,1996,頁62-65。
    黃貴潮,《阿美族傳統文化》,臺東:交通部觀光局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出版,1998。
    新井英夫著、邱彩虹譯,〈鹽月桃甫論〉,《藝術家》,41:6=247,1995,頁310-315。
    楊智富,〈巨匠的足跡-訪談台灣前輩美術家顏水龍〉,《雄獅美術》,245期,1990,頁184-189。 
    楊照,〈捨棄傳統象牙塔,顏水龍回歸庶民生活〉,《新新聞週刊》,558期,1997,頁80-81。
    詹前裕,〈從丹青到膠彩〉,《臺灣美術》,1:4=4,1989,頁11-18。
    雷田,〈孤獨而堅強的顏水龍〉,《藝術家》,第309期,1975,頁87-95。
    廖瓊芳,〈原始出發‧意象台灣〉,《藝術家》,第309期,2001,頁404-405。
    劉文三,〈顏水龍爲台灣畫像〉,《山藝術》,85期,1997,頁55-57。
    劉維公,〈全球文化與在地文化的「連結」(connection)關係:論日常生活取向的文化全球化研究〉,《台大社會學刊》,28期,2000,頁189-228。
    賴傳艦,〈少女、蘭嶼、鄉土情-顏水龍的繪畫藝術〉,《山藝術》,85期,1997,頁58-71。
    謝繼昌,〈大南魯凱族的神靈觀念〉,《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50期,1985,頁1-12。
    顏水龍,〈台灣區造型文化〉,《國立歷史博物館館刊》,7:9,1997,頁44-51。
    顏水龍,〈期待一塊永久的樂土〉,《雄獅美術》,75期,1977,頁66-68。
    顏娟英,〈台灣早期西洋美術的發展〉,《藝術家》,168期,1989,頁146-163。
    顏娟英,〈台灣畫壇上的個性派畫家-鹽月桃甫〉,《藝術家》,309期,2001,頁322-333。
    蘇啟明,〈顏水龍的藝術風格〉,《國立歷史博物館館刊》,8:1,1998,頁12-16。
    蘇意茹,〈顏水龍筆中公主的容顏〉,《幼獅文藝》,584期,2002,頁29-32。 
    荘坤良,〈迎/拒全球化〉,《中外文學》,第30卷,第4期,2001,頁8-25。
    荘萬壽,〈台灣本土文化之理論建構(上)〉,《北縣教育》,7期,1995,頁15-21。

    (三)報紙部份
    〈卒業生要何處去?〉,《台灣民報》,1923年3月25日。
    大澤貞吉(毆亭生),〈第一回台展評〉,《台灣日日新報》,1927年10月27日,版4。
    石川欽一郎,〈塔塔加的回憶〉,《台灣時報》,1929年11月,頁121-129。
    秋如錦,〈以藝術美化生活-顏水龍〉,《聯合報》,1985年2月10日。
    王玉燕,〈台陽美展摻入政治色彩〉,《聯合報》,1996年5月22日。
    何政廣,〈一位「生活」藝術家-顏水龍〉,《自由時報》,1997年9月28日。

    (四)網路資料
    http://ccsun57.cc.ntu.edu.tw/ ~museum/ino/hu_1.html
    http://edu.ocac.gov.tw/taiwan/native/b/main_b13.htm
    http://home.kimo.com.tw/hemiolapei/Music/thesis/chap3/3-2-4.htm
    http://www.aerc.nhctc.edu.tw/8-0/twart-jp/html/ca-795a.htm
    http://www.art-trend.com.tw/artist/wang_chung_li/g_care_wcl.htm
    http://www.nmp.gov.tw/d/d2-c2b.htm
    http://www.tacp.gov.tw/english/art/artist/artist2.htm

    下載圖示 校內:立即公開
    校外:2003-08-27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