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蔡詠丞 Tsai, Yung-Cheng |
---|---|
論文名稱: |
核能安全地方治理之研究─以核三廠變壓器失火為例 Research on Local Governance of Nuclear Power Safety-the Case of the Transformer Fire at the Third Nuclear Power Plant |
指導教授: |
楊永年
Yang, Yung-nane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社會科學院 - 政治經濟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Political Economy |
論文出版年: | 2011 |
畢業學年度: | 99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30 |
中文關鍵詞: | 核能安全 、地方治理 、資訊共享 、公眾參與 、公私協力 |
外文關鍵詞: | Nuclear Power Safety, Local Governance, Information Sharing, Public Participation, Public-Private Cooperation |
相關次數: | 點閱:164 下載:5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由於2011年3月11日日本福島發生嚴重核安事件,引發國人對核能安全的重視。本論文針對核三廠於2009年6月12日發生變壓器失火事件進行研究,雖其最初判定為異常事件,但後續的處理卻未讓民眾充份理解,因而造成不安。本研究結合科技治理和地方治理的概念,以政策利害關係人的觀點切入,使用資訊共享、公眾參與和公私協力三個面向來分析變壓器失火事件的處理;研究範圍則限定為鄉鎮層級,故政策利害關係人為電廠、鎮公所及當地社區民眾;研究方法主要以焦點團體座談法進行個案研究,藉此了解核安地方治理是否發揮應有成效,所謂成效是指民眾的感受,及對生命財產的保障程度。本論文發現儘管民眾在生命財產上無損失,但對於火警事件卻存有不安全感。整體而言,資訊的提供和傳遞都存有問題,民眾非資訊提供的首要對象,且民眾過去對核安議題不熟悉、不參與,恆春鎮公所則缺乏人力、能力以及意願來處理核安議題,各政策利害關係人缺乏信任的基礎來面對問題。研究建議未來電廠內有事故發生時應將民眾視為資訊提供的對象之一,傳遞管道則應以電子看板、廣播系統為主,並透過教育或成立社區常態性組織給予民眾參與的空間,並鼓勵參與及提升民眾的能力和意願,公部門則可透過法規的增訂和強化民眾對核安的訴求,將能使其有壓力或誘因與電廠和民眾為核能安全共同努力。最後,民眾對於核電議題應以理性待之,以信任作為治理的基礎,各政策利害關係人共同努力提升核能安全地方治理的成效。
Because of the serious nuclear power safety incident in Fukushima on March 11, 2011, people took account of nuclear power safety. There was a transformer fire incident occurred at the Third Nuclear Power Plant on June 12, 2009, determined for an unusual event originally, but the subsequent treatment brought about public unrest. The research combined the concept of technological and local governance, applying information sharing, public participation, and public-private cooperation for analyzing the dispose of the transformer fire by the viewpoint of policy stakeholders. The scope is limited to township level, so policy stakeholders are composed of the power plant, the town hall, and the local community residents. The thesis use focus group interview to understand the case whether local governance of nuclear power safety played the effectiveness, which refers to people’s feelings and the level of protection of lives and property. It was found that people were no loss of life and property, but were full of insecurity for the fire incident. As a whole, there were problems on both provision and delivery of information, and people were not the primary object of information providing; Local resident were not familiar with nuclear power safety issue, didn’t participate in, either; Hengchun Town Hall was lack of human power, ability, and aspiration to deal with the nuclear power safety, and policy stakeholders confronted the issue with the basis of trust. Recommended when accidents occur at the power plant, information should be provided for people, and transmission should be based on nuclear radiation signboard and local radio system, then give the public participation and encourage participation by the establishment of community organization as well as education. Furthermore, if the regulation updated and strengthened people’s aspiration for nuclear safety, which will enable the public sector under pressure or incentive to strive for nuclear power safety with the nuclear power plant and people. Eventually, people should be rational for the issue of nuclear power, governing should be on the basis of trust, each policy stakeholders will work together to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local governance of nuclear power safety.
一、英文部份
(一)專書
Kooiman, Jan, Modern Governance: New Government-Society Interactions (London: Sage, 1993)
Maccoby, E. & Maccoby, N., The Interview: A Tool of Social Science (Massachusetts: Addison-Wesley, 1954)
Rhodes: Understanding Governance: Policy Network, Governance, Reflexivity and Accountability (Buckingham: Open University Press, 1997)
United Nations, Words Into Action: A Guide for Implementing the Hyogo Framework (Switzerland: United Nations, 2007)
(二)期刊論文
Col, J. M., “Managing disasters: The role of local government” Public Administrative Review. Vol.67 (Dec 2007), pp. 114-124.
Comfort, Louise K., “Integrating organizational action in emergency management: strategies for change,”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Vol. 45 (Jan 1985), pp. 155-164.
Culley, Marci R. & Anegelique, Holly, “Nuclear Power: Renaissance or Relapse? Global Climate Change and Long-Term Three Mile Island Activists’ Narratives,” American Journal of Community Psychology, Vol.45 (Jun 2010), pp.231-246.
Jurkiewicz, C. L., “Roots of Administrative Failure.” Public Administrative Review. Vol.67 (Dec 2007), pp. 23-32.
Maslow, A.H., “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 Psychological Review, Vol.50 (Jul 1954), pp. 370-396.
Peters, “Managing horizontal government: The politics of coordination,” Public Administration, Vol.76 (summer), pp. 295-311
Stoker, G., “Governance as theory: five propositions”, International Social Science Journal, No. 155(Apr 1998), pp.119-131.
Thomas & Perry, “Collaboration process: Inside the black box,”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Vol. 66(June), pp. 20-32
Whitfield, S. C., Rosa, E. A., Dan, A., & Dietz, T., “The Future of Nuclear Power: Value Orientations and Risk Perception,” Risk Analysis, Vol 29, No.3 (2009), pp. 425-437.
Wilkinson, W. L., “Science and Policy: Challenges to Nuclear Power in the UK,” Chemical Engineering Research and Design, Vol. 84 (April 2006), pp. 261-264.
(三)網路資料
BBC, “Germany: Nuclear power plants to closed by 2022”, 30, May, 2011. Website: http://www.bbc.co.uk/news/world-europe-13592208 (viewed on 6, Jun, 2011)
BBC, “Nuclear power in Germany: the reasons behind Chancellor Markel’s U-turn”, 30, May, 2011. Website: http://www.bbc.co.uk/news/world-europe-13595171 (viewed on 6, Jun, 2011)
FEMA(U.S. Feder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 Website:http://www.fema.gov/index.shtm (view on Dec 15, 2010)
FEMA, Project Impact: Building A Disaster-Resistant Community, Nov 22, 1999. website: http://www.fema.gov/news/newsrelease.fema?id=8895, (viewed on 20, Apr, 2011)
GEOGRAPHIC, “Inside Chernobyl” (April, 2006) Website: http://ngm.nationalgeographic.com/2006/04/inside-chernobyl/stone-text. (viewed on May 1 2011)
U.S. NRC, Website:http://www.nrc.gov/ (viewed on Dec 27, 2010)
U.S. NRC, “Backgrounder of the Three Miles Island Accident” (August 11, 2009) Website:http://www.nrc.gov/reading-rm/doc-collections/fact-sheets/3mile-isle.html (viewed on Dec 27.2010)
二、中文部份
(一)專書
M. Kaku & J. Trainer著,陳晴美譯:《核能兩面觀:核能發電的正反意見大辯論》(Nuclear Power: Both Sides)(台北市:遠流出版,第二版,1990年1月)。
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臺灣核能史話》,(台北市: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初版,2001年8月)。
江大樹、廖俊松編著,《府際關係與震災重建》,(台北:元照出版公司,初版,2001年)。
江大樹:《邁向地方治理─議題、理論與實務》,(台北市:元照,初版,2006)。
呂育誠:《地方政府與自治》,(台北市;一品文化,初版,2008)。
林淑馨:《日本型公私協力:理論與實務》,(台北市:巨流圖書,初版 2010年5月)。
胡湘玲:《核工專家VS反核專家》,(台北市:前衛出版社,初版,1995)。
孫同文:《從威權政府到民主治理─台灣公共行政理論與實務之變遷》,(台北市:元照初版公司,2003)。
曾旭正:《台灣的社區營造》,(台北:遠足文化,2007)。
葉至誠、葉立誠:《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台北市:商鼎文化出版社,第二版,2005年3月)。
鄧子正、沈子勝:〈民間與社區防救災教育之建立與推動分析〉,內政部消防署委託研究報告,2002年12月。
歐信宏、史美強、孫同文、鍾起岱,府際關係,《政府互動學》,(台北縣:國立空中大學用書,初版,2004年8月)。
賴沅暉:《新興科技發展中的民主與治理:基因科技政策過程中的風險圖像》,(新北市永和:韋伯文化國際出版有限公司,第一版,2005)。
薄慶玖:《地方政府與自治》,(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社,第五版,2001)。
(二)期刊論文
丘昌泰:〈從「鄰避情結」到「迎臂效應」:台灣環保抗爭的問題與出路〉,《政治科學論叢》(台北市),第17期(2002),頁33-56。
史美強、王光旭:〈台灣府際財政治理的競合關係:一個網絡分析的實證研究〉,《公共行政學報》(台北市),第28期(2008年9月),頁39-83。
江大樹,張力亞:〈社區營造中組織信任的機制建構:以桃米生態村為例〉,《東吳政治學報》,第26卷第1期(2008),頁87-142。
呂育誠:〈中央與地方夥伴關係的省思與展望〉,《中國行政》,第75期(2004),頁29-56。
呂育誠:〈地方治理意涵及其制度建立策略之研究:兼論我國縣市推動地方治理的問題與前景〉,《公共行政學報》(新北市),第14期,頁1-38。
李長晏、林煥笙:《中央與地方協力夥伴關係之分析─以台中縣潭子段旱溪整治工程為例》,《公共行政學報》(台北市),第31期(2009),頁49-100。
李長晏:〈從協力治理模式探討淡水河流域的管理〉,《中國地方自治》(新北市),第62卷第10期(2009年10月),頁3-19。
李長晏:〈中台灣跨域治理案例探討:以大甲溪流域管理為例〉,發表於《地方制度改造與跨域治理及地方治理學術研討會》。台中:行政院內政部、東海大學都市暨區域發展研究中心聯合主辦。
李宗勳:〈公民社會與社區參與─從心態期待到空間讓渡〉,《公共行政學報》(台北市),第三十期(2009年3月),頁131-148。
林志信、楊永年、林元祥:〈桃芝颱風地方政府救災組織體系運作之探討─以水里鄉與鹿谷鄉為例〉,《中央警察大學災害防救學報》(桃園縣),第三期(2002年9月),頁143-176。
林金定、嚴嘉楓、陳美花:〈質性研究方法:訪談模式與實施步驟分析〉,《身心障礙研究》,第三卷第二期(2005年6月),頁123-128。
周傳興:〈屏東縣政府辦理好茶社區防災輔導與執行〉,《消防月刊》(新北市),(2006年4月),頁82-89。
徐輝鴻:〈新能源開發利用中的安全機制立法研究〉,《南京工業大學學報》(中國南京市),第6卷第3期(2007年9月),頁21-25。
曾華璧:〈臺灣的環境治理(1950-2000):基於生態現代化與生態國家理論的分析〉,《臺灣史研究》(台北市),第十五卷第四期(2008年12月),頁121-148。
楊永年:〈建立以地方政府為主體之救災組織體系─以九二一大地震與八掌溪兩案比較〉,《中央警察大學警學叢刊》(桃園縣),第三十二卷第三期(2001年11月),頁245-268。
楊永年:〈核能安全體系之研究─以核三廠變壓器失火為例〉,「府際關係的新興議題與治理策略」學術研討會,台灣大學集思會議中心洛克廳,2010年11月12-13日。
趙永茂:〈地方與區域治理發展地區域與挑戰〉,《研考雙月刊》(台北市),第32卷第5期(2008年10月),頁3-15。
廖俊松、張文昌:〈南投縣社區防災之經驗分析〉,《社區發展季刊》(台北市),第117期(2007年8月),頁265-280。
劉坤億:〈地方治理與地方政府角色職能的轉變〉,《空大行政學報》(新北市),第13期(2003),頁233-268。
劉坤億:〈臺灣地方政府間發展夥伴關係之制度障礙與機會〉,《臺灣民主季刊》(台北市),第3卷第3期(2006年),頁1-34。
蔡明發:〈土石流自主防災社區推動成果〉,《農政與農情》(台北市),第208期(2009年10月),頁45-50。
蕭伯桓、孫志鴻、莊睦雄、潘日南:〈社區災害管理資訊系統之研究─以汐止城中城社區為例〉,《臺灣警察專科學校警專學報》(台北市),第四卷第一期(2007年10月),頁223-248。
謝儒賢,〈在盟約共識下重建福利提供部門間「理想夥伴關係」之初探:以社會服務民營化政策為例〉,《台灣社會發展研究學刊》(台中市),第四期,頁75-105。
羅億田、施邦築:〈淺談防災社區之推動〉,《消防月刊》(新北市),(2006年4月),頁18-25。
(三)碩博士論文
吳祥碧:《以核能安全為台電核能系統核心文化之個案研究》,國立海洋大學航運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2年。
何淑萍:《核能安全體系之研究─以核三廠變壓器失火為例》,國立成功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
梁景聰:《救災組織體系之研究─以九二一大地震南投縣政府為例》,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1年。
張建興:《我國災害防救體系之研究─以地方政府核子事故緊急應變為例》,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陳德奎:《我國災害防救體系中第三層級(鄉鎮市公所)運作機制之探析》,中央警察大學消防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劉學仁:《我國核能電廠緊急應變機制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社會科學院行政管理碩士學程碩士論文,2003年。
(四)網路資料
Hinet新聞網:〈「中央輕報災情」 林聰賢砲轟中央〉,2010年10月22日。http://times.hinet.net/times/article.do?newsid=4129911&option=politics&isGraphArticle=true。(瀏覽日期:2010年12月2日)
TVBS:〈核三廠火警 火球濃煙嚇壞居民〉,2009年6月12日。網址:http://www.tvbs.com.tw/news/news_list.asp?no=aj100920090612155541。(瀏覽日期:2011年1月15日)
TVBS:〈變壓器起火惹禍 台電人員核三廠勘驗〉,2009年6月13日。網址:http://www.tvbs.com.tw/news/news_list.asp?no=ghost20090613131645。(瀏覽日期:2011年5月11日)
大紀元時報:〈台灣原能會裁定核三3A事故二級違規 要求經濟部懲處〉,2001年4月2日。網址:http://www.epochtimes.com/b5/1/4/2/n71639.htm。(瀏覽日期:2010年12月17日)
中央社:〈杜絕疑慮與預警 核三廠:與鎮公所通報熱線〉,2009年6月12日。網址:http://tw.money.yahoo.com/news_article/adbf/d_a_090612_1_1jcc7。(瀏覽日期:2011年5月10日)
中央社:〈日本高估本身能力 造成核安危機〉,2011年3月19日。網址:http://udn.com/NEWS/WORLD/WORS4/6221790.shtml。(瀏覽日期:2011年3月19日)
中央社:〈屏東縣長曹啟鴻不同意核三廠延長除役,建議儘快研究乾淨再生能源〉,2011年4月27日。網址:http://www.cna.com.tw/postwrite/cvpread.aspx?ID=81599。(瀏覽日期:2011年5月10日)
中華民國國防部:〈核安十六演習今核三廠演習 強化核災應變能力〉,2010年9月15日。網址:http://www.mnd.gov.tw/publish.aspx?cnid=67&p=43159。(瀏覽日期:2011年3月19日)
中時電子報:〈六輕善後 蘇治芬跪政院 吳揆:地方有其角色〉,2010年7月30日。網址:http://forum.chinatimes.com/default.aspx?g=posts&t=1507。 (瀏覽日期:2010年8月11日)
中時電子報:〈朱立倫:核安透明化 提高核四安全〉,2011年3月16日。網址:http://news.chinatimes.com/domestic/11050608/112011031600487.html。(瀏覽日期:2011年3月16日)
中時電子報:〈核能危機 催生輻射健康門診〉,2011年3月18日,網址:http://news.chinatimes.com/domestic/11050612/112011031800072.html。(瀏覽日期:2011年3月18日)
中時電子報:〈溫馴的日本人民 易讓執政者沉睡〉,2011月3月21日,網址: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2/112011032100311.html。(瀏覽日期:2011月3月21日)
中時電子報:〈歐巴馬:興建新安全核電廠〉,2011年3月31日。網址:http://news.chinatimes.com/world/50405901/132011033100593.html。(瀏覽日期:2011年4月21日)
日本文部科學省原子力安全課:〈原子力災害體制圖〉。網址:http://www.bousai.ne.jp/vis/taisei/010101.html。(瀏覽日期:2010年12月15日)
今日新聞網:〈潮寮毒害事件 地方要求釐清責任歸屬〉,2009年1月8日。網址:http://www.nownews.com/2009/01/08/11477-2392244.htm。 (瀏覽日期:2010年12月2日)
今日新聞網:〈核電廠延役可大幅節省成本 核二廠預計12月申請延役〉,2010年1月18日。網址:http://www.nownews.com/2010/01/18/320-2560033.htm。(瀏覽日期:2010年11月28日)
今日新聞網:〈林聰賢批漠視人命 公路總局澄清指控〉,2010年10月23日。網址:http://www.nownews.com/2010/10/23/138-2657494.htm。(瀏覽日期:2010年10月23日)
台灣電力公司:〈歷史與發展〉。網址:http://www.taipower.com.tw/。(瀏覽日期:2010年6月30日)
台灣電力公司核能資訊透明化資訊系統:〈核能反應爐〉。網址:http://wapp4.taipower.com.tw/nsis/Introduction.asp#topic3。(瀏覽日期:2010年6月30日)
自由時報電子報:〈小檔案:核電廠啟動變壓器 僅供備用〉,2009年6月13日。網址: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9/new/jun/13/today-fo8-2.htm。(瀏覽日期:2011年1月15日)
自由時報電子報:〈核安演習 有人吐槽 有人搶鏡頭〉,2010年9月16日。網址: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sep/16/today-south17.htm。(瀏覽日期:2011年5月11日)
自由時報電子報:〈菊駁治水差 強調八成責任在中央〉,2010年9月22日。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sep/22/today-p2-2.htm (瀏覽日期:2010年12月2日)
自由時報電子報:〈日核災衝擊 各國重新審視核能政策〉,2011年3月29日。網址: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mar/29/today-fo5-4.htm。(瀏覽日期:2011年4月21日)
行政院災害防救委員會:防災社區指導手冊。網址:http://homepage.ntu.edu.tw/~lcchen/index.files/page0002.htm。(瀏覽日期:2011年4月21日)
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網址:http://www.aec.gov.tw/www/control/emergency/index_01_1-2.php。(瀏覽日期:2010年7月30日)
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核三廠起動變壓器MC-X04故障失火事件調查報告〉,2009年7月23日,網址:www.aec.gov.tw/upload/1248404362NRDNPP9815.pdf。(瀏覽日期:2011年5月14日)
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核三廠起動變壓器MC-X04故障失火事件之後續改善情形第一次查證報告〉,2009年10月15日。網址:www.aec.gov.tw/upload/1263948613NRDNPP9832.pdf。(瀏覽日期:2011年5月2日)
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主題視察報告 核三廠緊急柴油發電機激磁迴路之檢討〉,2006年10月5日。網址:www.aec.gov.tw/upload/1164599926MS951127.pdf。(瀏覽日期:2010年12月17日)
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核子事故緊急應變問與答〉,網址:http://www.aec.gov.tw/www/service/qna/index_05_1.php。(瀏覽日期:2010年8月31日)
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99年核安第16號演習,網址:http://www.aec.gov.tw/www/99/index.htm。(瀏覽日期:2010年9月18日)。
全球中央:〈「核」各言爾志〉,2011年4月15日。網址: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MAIN_ID=76&f_SUB_ID=1356&f_ART_ID=311139。(瀏覽日期:2011年4月21日)
全國法規資料庫:〈災害防救法〉。網址: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D0120014。(瀏覽日期:2010年9月30日)
全國法規資料庫:〈核子事故緊急應變法〉。網址: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J0160056。(瀏覽日期:2010年9月30日)
希望之聲:《德國核能新政策 一石激起千層浪》,2010年9月8日,網址:http://big5.soundofhope.org/programs/775/168780-1.asp。(瀏覽日期:2010年12月13日)
恆春鎮公所全球資訊網。網址:http://www.hengchuen.gov.tw/。(瀏覽日期:2010年12月18日)
旺報:《複合式災難 人民自律 政府封閉無能》,2011年3月18日。網址: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50108336/112011031800125.html。(瀏覽日期:2011年3月18日)
看守台灣:〈車諾比核電廠災變〉。網址:http://www.taiwanwatch.org.tw/issue/nuclear/SAVE/save026.htm。(瀏覽日期:2010年10月30日)
施純寬:〈核三廠318事件過程與檢討〉,《核能資訊中心》,第70期(2001年5月)。網址:http://www.nicenter.org.tw/modules/tadbook2/view.php?book_sn=42&bdsn=229。(瀏覽日期:2010年12月17日)。
財團法人核能資訊中心:〈日本低放最終處置場地方溝通與回饋〉,2009年3月18日。網址:http://www.nicenter.org.tw/modules/tadbook2/view.php?book_sn=&bdsn=661。(瀏覽日期:2010年11月11日)
財團法人核能資訊中心:《比利時 非核不可》,2010年1月11日,網址:http://www.nicenter.org.tw/modules/news/article.php?storyid=122。(瀏覽日期:2010年7月5日)
楊永年:〈核安體系的四大漏洞〉,《蘋果日報》,2009年6月15日。網址:http://tw.nextmedia.com/applenews/article/art_id/31708984/IssueID/20090615。(瀏覽日期:2010年12月17日)
楊永年:〈核安管制的五大困境〉,中國時報,2011年3月16日,網址: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1/112011031600447.html。(瀏覽日期:2011年3月16日)
聯合新聞網:〈核三廠火警駭人 禍首版本多〉,2009年6月17日。網址:http://www.coolloud.org.tw/node/41857。(瀏覽日期:2011年5月11日)
聯合新聞網:〈安全記錄造假 福島核電廠曾隱瞞事故〉,2011年3月13日。網址:http://udn.com/NEWS/WORLD/WORS4/6207522.shtml。(瀏覽日期:2011年3月13日)
聯合新聞網:〈核電史首次!引海水毀爐 日本壯士斷腕〉,2011年3月15日。網址:http://udn.com/NEWS/WORLD/WORS4/6211334.shtml。(瀏覽日期:2011年3月19日)
聯合新聞網:〈我3座核電廠 不會停止運轉〉,2011年3月16日。網址:http://udn.com/NEWS/WORLD/WORS5/6214010.shtml。(瀏覽日期:2011年3月16日)
聯合新聞網:〈核安演習當成演戲?民眾領千元裝昏〉,2011年3月19日,網址: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2/6221118.shtml。(瀏覽日期:2011年3月19日)
聯合新聞網:〈蘇貞昌:核四不能說停就停〉,2011年3月25日。網址: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2/6233463.shtml。(瀏覽日期:2011年3月25日)
聯合新聞網:〈廣播系統不足 核三居民心慌〉,2011年3月26日。網址: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2/6235603.shtml。(瀏覽日期:2011年3月26日)
聯合新聞網:〈蔡英文提非核 李登輝:要怎麼非?〉,2011年3月28日。網址: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2/6238417.shtml。(瀏覽日期:2011年3月28日)
聯合新聞網:〈東電弄錯數據 官房長官怒〉,2011年3月28日。網址:http://udn.com/NEWS/WORLD/WORS4/6239078.shtml。(瀏覽日期:2011年3月28日)
聯合新聞網:〈核三居民焦慮「只要說安不安全」〉,2011年3月30日。轉引自網址:http://lanyutao.pixnet.net/blog/post/28483018。(瀏覽日期:2011年3月30日)
聯合新聞網:〈福島核災 日檢討上修至7級〉,2011年4月12日。網址:http://udn.com/NEWS/WORLD/WORS4/6267725.shtml。(瀏覽日期:2011年4月12日)
聯合新聞網:〈電表密度冠全台 恆春終結怪象〉,2011年4月27日。網址: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6300281.shtml。(瀏覽日期:2011年5月10日)
聯合新聞網:〈核電弔詭:徳國不要法國要 都是民意決定!〉,2011年6月7日。網址: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6382696.shtml。(瀏覽日期:2011年6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