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許玉珍
Hsu, Yu-Chen
論文名稱: OH卡融入高中寫作教學——以某高中體育班學生為例
Study on Integrating the OH Cards of the Writing Course in High School—Investigate in One of the Athletic Class Students at High School
指導教授: 仇小屏
Chou, Hsiao-Pi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文學院 - 中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論文出版年: 2019
畢業學年度: 10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68
中文關鍵詞: OH卡寫作教學體育班跨領域素養
外文關鍵詞: OH-Cards, writing instruction, Athletic Class, cross discipline, literacy
相關次數: 點閱:118下載:2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寫作涵蓋核心素養中「溝通互動」的面向,可表達自我經驗與情意,亦是國語文教學綜合能力的展現。另一方面,寫作亦是情緒的一個出口,可藉此抒發個人見解與感懷,達到「心至筆隨」的效果。但在成長過程之中,學生對於寫作常保持負面態度,難以就此作為情緒出口,基礎遣詞造句方面亦有待加強,無法正確表達自我情意。
    OH卡為世界上最早的一套潛意識投射卡,每一張視覺圖像的解讀與敘述,都為喚醒敘述者的獨特視角與生命經驗。以圖表式作文為基底,將OH卡融入寫作教學,一方面運用圖卡降低學生對於寫作的排斥並且激發他們的好奇心,改變其寫作態度;同時也讓學生透過圖卡刺激喚醒過往經驗進行書寫,在圖像中解喻具體事物與抽象情感。除此之外,亦可使用字卡於旁輔助,進一步提升其寫作能力。
    本研究採用行動研究法,以高中一年級體育班的學生為研究對象,自一下跨度到二上,進行為期一年,總共6次的OH卡融入寫作教學。研究者分別進行3次圖卡、3次字卡加圖卡的OH卡寫作,以散文、歌詞、小說等不同形式呈現,有時搭配修辭教學或者採用集體創作,以多元方式進行寫作教學。本論文依次呈現6次OH卡融入寫作教案、學生高中低學習表現之作品與教學省思,研究結果如下:
    一、 OH卡寫作教學可增進體育班學生的寫作能力。
    二、 OH卡寫作教學能幫助體育班學生抒發個人之情緒經驗。
    三、 OH卡寫作教學讓體育班學生抱持較正面的寫作態度。
    綜上研究結果,研究者所提出的建議如下:
    一、 善用引導學習單,實施鷹架式寫作。
    二、 善用場景醞釀,給學生更多臨場想像
    三、 運用多種文體,拓展寫作範疇。
    四、 可與其他學科跨領域開課,提升學生素養。
    五、 除寫作技巧回饋,亦應重視情感向度。
    六、 OH卡寫作為引導與奠基,不適合長期使用,以一學期或一學年為佳;若能穿插搭配其他心靈課程,亦可延長教學時程。
    以上研究結果與建議,供日後有志於OH卡寫作教學研究者參考。

    Writing covers “ communication and interaction” of core competencies and literacy, which expresses the personal experience and affection, and a demonstration of the comprehensive ability of Chinese language. In addition, writing is an expression of the emotion to show the personal insights and deep feelings. In the growing stage, students usually have an negative attitude toward writing, resulting writing couldn’t be a release of emotion. Regarding to ability of utilizing the basic vocabulary and sentence, it should be improved to truly and exactly express the personal emotion.
    The OH Cards are the first form of projection of the unconscious in the world, and the interpretation and description of each visual card arouse the reader’s unique perspective and life experience. Based on the graphic composition writing, using the OH card in the writing course can reduce students' rejection of writing and also stimulate their curiosity further to change their attitudes toward writing. At the same time, the specific things and abstract emotions on the cards can help to stimulate and arouse their past experience for writing. In addition, the cards can be an assistance for students to further improve their writing ability.
    Based on the above points, the author decides to integrate the OH cards of the writing course so as to changing student’s attitude and ability in writing.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n as below:
    1. The OH cards integrated of the wiring course enhances student athletes’ the wiring ability.
    2. The OH cards integrated of the wiring course helps student athletes to express the personal emotion and experience.
    The OH cards integrated of the wiring course makes the student athletes have more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 writing.

    The previous research results may serves as a guide for the writing educators who would like to integrate the OH card of their course.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一、 寫作教學之必要性 1 二、 寫作情感之真實性 3 三、 教學現場之困境 6 四、 OH卡寫作教學之可行性 8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10 一、 研究目的 10 二、 待答問題 10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11 一、 研究範圍 11 二、 研究限制 11 第四節 名詞界定 14 一、 OH卡 14 二、 高中體育班與寫作教學 1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7 第一節 OH卡融入寫作的原理與功能 17 一、 潛意識(Subconscious)相關理論 17 二、 投射(Projection)技術 26 三、 視覺圖像與意象連結 28 第二節 OH卡之相關研究 34 一、 專書 34 二、 學位論文 37 三、 期刊論文 38 第三節 圖像寫作教學之相關研究 42 一、 專書 42 二、 學位論文 44 三、 期刊論文 45 第四節 高中體育班教學之相關研究 47 一、 學位論文 47 二、 期刊論文 50 第三章 研究方法 53 第一節 研究情境 53 一、 研究參與者 53 二、 研究場域 54 第二節 研究設計 55 一、 研究方法 55 二、 研究工具 56 第三節 研究流程 63 一、 準備階段 63 二、 發展階段 63 三、 教學實施階段 63 四、 分析階段 63 第四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 65 一、 資料蒐集 65 二、 資料整理 65 三、 資料分析 66 第五節OH卡寫作教學設計 67 一、 教學步驟 67 二、 教學寫作時程 67 第四章 教學歷程分析與檢討 69 第一節 OH卡結合引導式寫作教學——〈錯誤〉 70 一、 教學簡案 70 二、 教學材料 71 三、 課程說明與檢討 78 四、 評分標準 81 五、 學生作品 82 六、 分析與省思 89 第二節OH卡寫作教學——自由寫作 92 一、 教學簡案 92 二、 教學材料 93 三、 課程說明與檢討 96 四、 評分標準 97 五、 學生作品 98 六、 分析與省思 105 第三節OH卡聯想與修辭寫作教學——自由寫作 110 一、 教學簡案 110 二、 教學材料 111 三、 課程說明與檢討 114 四、 評分標準 115 五、 學生作品 116 六、 分析與省思 123 第四節OH卡寫作教學——歌詞創作 129 一、 教學簡案 129 二、 教學材料 130 三、 課程說明與檢討 141 四、 評分標準 149 五、 學生作品 149 六、 分析與省思 163 第五節OH卡寫作教學——小說創作 170 一、 教學簡案 170 二、 教學材料 171 三、 課程說明與檢討 177 四、 評分標準 183 五、 學生作品 184 六、 分析與省思 195 第六節OH卡寫作教學——自己的語錄 200 一、 教學簡案 200 二、 教學材料 201 三、 課程說明與檢討 209 四、 評分標準 215 五、 學生作品 216 六、 分析與省思 221 第七節 教學歷程綜合檢討 226 一、 為貼近學生程度,可先練習段落造句 226 二、 可根據學生狀況選用更貼近的OH卡引導教材 226 三、 主題次序安排可依難易循序漸進 226 四、 分組寫作可先選出組長,再抽籤決定組員 226 五、 研究者可以適時介入與回應 227 第五章 研究結果與分析 228 第一節 學生寫作分析 228 一、 題旨發揮與材料掌握 235 二、 情意抒發與結構字句 237 三、 綜合論述 240 第二節 學生自評表分析 241 一、 OH卡有助於觀察判斷、自我覺察,重塑生命經驗 244 二、 OH卡有助於學生思考,增進其寫作能力 246 三、 OH卡讓學生對寫作抱持較正面態度 247 四、 對於此次OH卡寫作紀錄,學生願意好好保存 249 第六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 251 第一節 研究結論 251 第二節 研究建議 253 一、 對OH卡寫作教學的建議 253 二、 對未來研究方向的建議 255 參考文獻 257 近人論著 257 報章網路 262 附錄一:學測與指考國文作文分項式評分指標 264 附錄二:國寫作文各題等第能力說明 266 附錄三:國語文寫作能力評分標準 268

    一、 近人論著
    (一)專書
    1. OH卡相關文獻
    Ely Raman、Moritz Egetmeyer:《OH Cards》,臺北:神奇塔羅出版社,2008。
    陳盈君:《OH卡教學工作坊講義》,未出版。
    紫蝶:《OH卡創意引導書》,臺北:神奇塔羅,2013。
    陳盈君:《OH卡圖卡完全使用手冊》,臺中:左西心創藝有限公司,2015。
    張航、楊力虹、王小紅:《OH卡與心靈療癒》(臺北:百善書房,2016)。
    黃喬伊:《歐卡,翻轉你的命運》,臺北:靛藍出版,2017。
    曹春燕:《OH卡讀心術》,新北:賽斯文化,2018。
    黃喬伊:《歐卡經典玩法101》,臺北:靛藍出版,2018。

    2. 寫作相關文獻
    仇小屏:《詩從何處來:新詩實作教學指導》,臺北:萬卷樓,2002。
    陳滿銘主編,仇小屏等著:《新式寫作教學導論》,臺北:萬卷樓,2007。
    周慶華:《語文與語文教育的展望》,臺東:臺東大學,2009。
    黃淑真:《作文老師.作文100向前衝》,臺北:新學林,2009。
    潘麗珠編:《情境式創意作文》,臺北:五南,2009。
    許榮哲:《小說課》,臺北:國語日報,2010。
    李華:《李華老師作文集(五版)》,臺北:陳偉文化,2016。
    第九屆聯合盃全國作文大賽優勝同學、焦桐、周姚萍、施教麟、李清筠、王
    聰威、呂佳燕:《趨勢寫作:圖表「稿」什麼》,臺北:聯經出版,
    2016。
    蔡淇華:《寫作吧!你值得被看見》,臺北:時報出版,2016。
    陳銘磻:《情緒作文——活用60種情緒,作文從此感動人》,臺北:聯合文
    學,2017。
    3. 心理學相關文獻
    楊清:《現代西方心理學主要派別》,遼寧:遼寧人民出版社,1980。
    C.S.Hall、V.J.Nordby著,馮川譯:《榮格心理學入門》,北京:三聯書局,
    1987。
    袁之琦、游恒山編譯:《心理學名詞辭典》,臺北:五南圖書,1988。
    張春興:《張氏心理學辭典》,臺北:東華書局,1989。
    Carl Gustav Jung著,馮川、蘇克譯:《心理學與文學》,北京:三聯書局,
    1992。
    劉雨:《寫作心理學》,高學:麗文文化公司,1994。
    Worringer, Wilhelm著,魏雅婷譯:《藝術風格的心理學——抽象與移情》,
    臺北:揚智文化事業,1994。
    黃堅厚:《人格心理學》,臺北:心理出版社,1999。
    Michael Jacobs著,于而彥譯:《佛洛伊德:精神分析之父》,臺北:生命潛
    能文化出版,2000。
    何介富:《敲開被壓縮的記憶:潛意識與人生管理》,臺北:正中書局,
    2000。
    常若松:《人類心靈的神話:榮格的分析心理學》,臺北:城邦文化,
    2000。
    Carl Gustav Jung主編,龔卓軍翻譯:《人及其象徵》,臺北:立緒文化,
    2001。
    申荷永:《心理分析入門》臺北:心靈工坊,2004。
    陳書凱:《一次讀完15位心理學大師經典講義》,臺北:靈活文化,2004)。
    沈得燦:《精神分析心理學》,臺北:東華書局,2005。
    李燕玲等編:《心理治療大師——生平與貢獻》,臺北:天馬文化事業有限
    公司,2005。
    Jane Milton、Caroline Polmear、Julia Fabricius著,施琪嘉、曾奇峰主譯:《精
    神分析導論》,臺北:五南圖書,2007。
    鍵人(林育聖):《每天來點負能量:失落的壞話經典,負負得正的人生奧
    義》,臺北:時報出版,2011。
    張道祥:《當代普通心理學》,臺北:崧博出版,2017。

    4. 視覺藝術與文學相關文獻
    Thomas L. Bennett著,旦明譯:《感覺世界:感覺和知覺導論》,北京:科學
    出版社,1983。
    吳曉:《詩歌與人生——意象符號與情感空間》,臺北:書林出版,1995。
    袁行霈:《中國詩歌藝術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
    毛正天:《中國古代詩學本體論闡釋》,臺北:五南圖書,1997。
    Robert H Mckim著,蘇子瑋譯:《視覺思考的經驗》,臺北:六合出版社,
    2002。
    謝東山:《藝術概論》,臺北:華都文化,2004。
    鄧國軍:《中國古典文藝美學「表現」範疇及命題研究》,成都:巴蜀書社,
    2009。

    5. 其他相關文獻
    張愛玲:《紅玫瑰與白玫瑰》,臺北:皇冠,2010。
    王文科、王智弘:《教育研究法》,臺北:五南圖書,2017。

    (二)學位論文
    1. OH卡與心理相關論文
    洪紫琁:《OH卡自我圖像引發之自我聯想與自我覺察》,彰化:彰化師範大
    學美術系藝術教育碩士班碩士論文,2014。
    黃淳浩:《內在徒步:我的積極想像學習歷程》,花蓮:東華大學諮商與臨床
    心理學系碩士論文,2014。
    陳瑜慧:《藝術介入失智症家庭照顧者之個案研究:以圖卡作為圖像對話媒
    介》,臺北:臺北市立大學藝術治療碩士論文,2017。

    2. 寫作相關論文
    侯玉芳:《國民中學實施「看圖作文」寫作教學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
    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2007。
    呂佳樺:《國中詩圖文寫作創意教學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
    學系碩士論文,2012。
    黃茹敏:《數位合作說故事之學習活動結合圖像教學對於高中生寫作創造力自
    我效能之影響》,桃園:國立中央大學網路學習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2018。
    蔡佳霖:《看圖作文及電腦輸入對國中學習障礙學生寫作表現之差異》,臺
    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2011。

    3. 體育班相關論文
    魏玉珍:《臺北市高中體育班學生學習動機與課程滿意度之研究》,臺北: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碩士論文,2010。
    林典澄:《雲林縣高中體育班學生學習歷程之研究》,桃園:國立體育大學
    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4。
    湯子葳:《一個高中體育班學生的經驗課程》,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
    育學系碩士論文,2014。
    陳靜子:《一個高中體育班學生英文學習經驗之探究》,臺中:國立中興大
    學教師專業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2017。
    曾祥瑞:《為難相間:高中體育班教學實踐與學生學習差異之敘事研究》,
    臺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2017。

    (三) 單篇論文
    1. OH卡與輔導相關期刊論文
    楊淑貞、黃宗堅:〈藝術塔羅:以圖卡進行自成長團體之經驗初探〉,《藝
    術治療學刊》2:2(2010),頁 55-67。
    朱錦鳳:〈畫人測驗在大學生輔導之應用:以畫人測驗篩選適應不良的學
    生〉,《測驗學刊》59:1(2012),頁 75-101。
    王韋琇:〈「命運好好玩」——從算命觀點應用OH卡於EAP〉,《輔導季
    刊》49:4(2013),頁73-77。
    鍾明諺:〈運用投射性牌卡創意玩出心理位移效果——以OH卡為例〉,
    《諮商與輔導》335(2013),頁26-30。
    鍾明諺:〈運用投射性藝術圖卡於敘事取向生涯諮商之經驗初探——以OH
    卡為例〉,《輔導季刊》49:2(2013),頁47-56頁。
    張家甄:〈圖卡與輔導工作-連續性會談之主觀效益研究〉,《東吳社會工作
    學報》29:5(2015),頁111-147。
    張家甄、尹平、邱英芳、張敏強:〈心理投射OH卡對促進自我察覺的探索
    性研究──以廣州市和新北市為例〉,《輔導季刊》52:1(2016),頁
    37-47。
    梁啟超、許育光:〈運用投射性視覺圖卡於喪親青少年團體諮商:成效初探
    與媒材運用衝擊或助益分析〉,《台灣遊戲治療學報》5(2016.12),頁
    64-85。
    劉泰一:〈投射性繪畫應用於成人觀護案主心理衡鑑之案例探究〉,《輔導
    季刊》53:1(2017.3),頁 35-48。

    2. 寫作相關期刊論文
    蕭乃瑛:〈學習障礙學生運用圖像組織於寫作活動之研究〉,《特殊教育季刊》127(2013),頁33-44。
    劉欣靄、劉惠美:〈電子白板結合心智圖寫作方案對國中學習障礙學生寫作之成效〉,《特殊教育研究學刊》41:1(2016),頁1-32。

    3. 體育班教學相關期刊論文
    陳羿戎、王宗進:〈運動員知覺學業影響因素之調查研究〉,《臺灣體育學術研究》48(2010),頁39-54。
    蔡玄俊、盧瑞山、陳智明:〈臺北市高中體育班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之研
    究〉,《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11:3(2012),頁153-162。
    林孟萱:〈高中體育班英語適性化教學面臨的困境及因應初探〉,《臺灣教育評論月刊》4:4(2015),頁140-143。
    葉思含、林靜萍:〈高中體育班教室生態之個案研考〉,《臺灣運動教育學
    報》12:1(2017),頁 57-71。

    二、報章網路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國家教育研究院》網站,網址:https://reurl.cc/2AyZa(2018年10月3日上網)。
    〈指考作文:在人際互動中找到自己 符合課綱核心素養〉,《自由時報》網站,2017年07月02日,網址: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2118605(2018年10月3日上網)。
    〈國中會考作文「捨不得」 爺爺奶奶又「過世」了!〉,《ETtoday新聞雲 》網站,2015年06月05日,網址:https://www.setn.com/News.aspx?NewsID=79018(2018年10月4日上網)。
    〈為什麼作文裡都是阿公阿嬤?〉,《鳴人堂》網站,2015年06月08日,
    網址: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7344/952411(2018年10月5日
    上網)。
    〈106學年度指定科目考試試題國文考科〉,《大學入學考試中心》網站,網
    址:https://reurl.cc/7ALzk(2018年10月5日上網)。
    〈為什麼學生會選擇在大考作文「造假」自己的人生?〉,《鳴人堂》網
    站,2017年07月02日,網址: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8517/2563224(2018年10月5日上網)。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國民中小學暨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
    語文領域——國語文〉,《國家教育研究院》網站,網址:https://reurl.cc/2AyZa(2018年11月10日上網)。
    〈覺得熱血!36個運動員激勵人心的名言〉,《msn運動》網站,2015年04月21日,網址:https://reurl.cc/1rlMQ(2018年12月10日上網)。
    王鼎鈞:〈作文是練習使用本國語文的初階,文學創作是使用本國語文的極
    致〉,《鳴人堂》網站,2018年12月17日,網址:
    https://www.openbook.org.tw/article/p-28853(2019年01月05日上網)
    〈喪文化〉,《Baidu百科》網站,網址:
    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8%A7%E6%96%87%E5%8C%96 (2019年01月13日上網)。
    〈大學入學考試中心 103學年度指定科目考試試題〉,《大學入學考試中心》,網址:https://reurl.cc/pRv5l(2019年5月3日上網)。

    無法下載圖示 校內:2024-09-01公開
    校外:不公開
    電子論文尚未授權公開,紙本請查館藏目錄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