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章郁佳
Chang, Yu-chia
論文名稱: 企業重整法制之研究 ─從公司重整到法人重整之理論變遷
A Legal Study on Enterprise Reorganization --Theory Transition from Corporate Reorganization to Juridical Person Reorganization
指導教授: 王志誠
Wang, Chih-che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社會科學院 - 法律學系
Department of Law
論文出版年: 2009
畢業學年度: 9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37
中文關鍵詞: 破產法人重整公司重整重整自動凍結制度債務清理法
外文關鍵詞: Reorganization, Debt Liquidation Act, Corporate Reorganization, Juridical Person Reorganization, Automatic Stay, Bankruptcy
相關次數: 點閱:171下載:5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文研究主題係以司法院2007年1月30日公布之「債務清理法草案」為核心,就現行公司法之「公司重整程序」及債務清理法草案之「法人重整程序」分別為說明、分析及比較。換言之,從我國現行公司重整法制之規範及檢討出發,探討債務清理法草案針對重整程序所為之重大變革、全新機制及相關法理基礎,並針對法人重整程序之流程規範為詳細之分析,對我國企業重整法制之變革作一完整之研析。全文將企業重整法制研究之主題分為「債務清理法制之基礎概念」、「美國重整法制之現況分析」、「我國重整法制之現況分析」、「債務清理法草案之變革及法理基礎」與「債務清理法草案之法人重整制度」五大面向。
    首先,有鑒於重整程序乃債務清理制度之一環,故本文為求對重整制度有全面性瞭解,從整體債務清理法制之基礎概念出發,不僅就各債務清理程序之內涵及選擇適用加以討論,更分別針對我國現行及未來法規範下之債務清理程序建立完整之體系;第二,就美國重整法制之架構、流程及特殊規範內容提出說明,希能藉由比較法之觀察作為我國日後修法之參考;第三,分析我國現行重整法制之現況,包括立法沿革、重整流程及各階段之法律規範,並整理說明學界對現行公司重整法制之檢討及建議;第四,探討債務清理法草案中對於法人重整制度之重大變革、新增機制及其相關法理基礎;第五,本文將全新之法人重整制度依程序進行之流程詳細說明各階段之法條規範,且一併比較與現行公司重整制度及學界看法之異同處,此外,本文更特別針對過渡案件應如何適用法律之疑義提出討論。最後,在結論部分就草案之規範內容提出相關評論,檢討此一全面革新的企業重整法制是否已將重整制度向來備受批評之缺失加以改進,並就草案不足之處提出淺見,且製作建議修正條文及理由之對照表。
    本文對於司法院債務清理法草案之通過施行抱持著高度的期盼,期待全新的債務清理法制能夠早日在我國實現,為我國久未變革之債務清理法制注入新血,開啟改革的扉頁。本文之研究希能對我國即將到來的全新法人重整制度有更深入的瞭解,使國內企業能夠更有效率地充分運用此一制度解決暫時性之財務危機,達成維護社會經濟秩序安定之目的。

    The main subject of This Thesis is concentrated on “Bill of Debt Liquidation Act (hereinafter “Bill”)” which is made public by Judicial Yuan in Jan. 30, 2007; separately interprets and analyzes “Corporate Reorganization” of Company Act and “Juridical Person Reorganization” of the Bill, and has a comparison research of them. In other words, from reviewing present Corporate Reorganization Framework under Company Act, this Thesis introduces revolutionary changes and new measures and relevant legal bases of Reorganization under the Bill, and detailed analyzes “Juridical Person Reorganization” procedures to achieve a comprehensive study and research on the changes of Taiwan’s Corporate Reorganization Framework. This Thesis discusses from 5 perspectives as follows, “Basic Concepts for Debt Liquidation,” and “Analysis of Present Reorganization Framework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Analysis of Present Reorganization Framework of Taiwan,” and “Changes and Legal Bases under the Bill,” and “Juridical Person Reorganization Framework of the Bill.”
    First part, considering that Reorganization is one sub-concept of Debt Liquidation Framework and expecting to have a thoroughly understanding, this Thesis, begins from basic concepts of whole Debt Liquidation Framework, not only discusses contents and applications of distinct Debt Liquidation procedures, but also outlines complete structures for Taiwan’s present and future Debt Liquidation Frameworks. Second part, to provide advices to further revisions through a comparison research, this Thesis expresses structures and procedures and special contents of Re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Third part, this Thesis analyzes present Taiwan’s Reorganization Framework, including legislative history and distinct applicable laws for different periods and procedures under reorganization; collects and reviews opinions, of the academia, about present Corporate Reorganization. Fourth part, this Thesis elaborates revolutionary changes and newly added measures and relevant legal bases of Juridical Person Reorganization Framework under the Bill. Fifth part, this Thesis elaborates articles of brand new Juridical Person Reorganization under the Bill in accordance with procedures proceeding, and compares them with present Corporate Reorganization Framework and different opinions of the academia. Besides, this Thesis especially discusses what’s the applicable law of interim cases. Final part is Conclusion, where this Thesis comments the Bill about whether the new Corporate Reorganization Framework corrects flaws of prior framework, which had been criticized for long time, and thereto provide solutions against drawbacks of the Bill and a diagram illustrating articles suggested and reasons for amending.
    This Thesis highly looks forward the enactment of the Bill and expects it to renew Taiwan’s Debt Liquidation Framework. Nevertheless, this Thesis expects to bring a deeper and more detailed understanding about upcoming Juridical Person Reorganization Framework, and to help domestic business entities to apply and adopt this Framework more efficiently and survive temporary financial crises, and finally to achieve a solid and stable social economic order.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 5 第三節 國內文獻回顧 6 第四節 論文架構 9 第二章 債務清理法制之基礎概念 11 第一節 債務清理法制之目的 11 第二節 債務清理法制之類型 14 第一項 和解 15 第二項 破產 17 第三項 重整 19 第四項 清算 20 第五項 單一程序或複數程序之立法型態 22 第三節 債務清理法制之立法模式 24 第四節 我國債務清理法制之立法沿革 26 第一項 破產法(1935年) 26 第二項 公司法(1966年) 27 第三項 破產法修正草案(2004年) 28 第四項 公司重整破產法草案(2005年) 28 第五項 債務清理法草案(2007年) 30 第五節 我國債務清理法制之體系架構 31 第一項 現行之債務清理體系 31 第二項 未來之債務清理體系 34 第三項 債務清理程序之選擇 36 第一款 重整程序或破產程序 36 第二款 破產程序或特別清算程序 38 第三款 重整程序或和解程序 39 第三章 美國重整法制之現況分析 43 第一節 美國債務清理法制之緣起及沿革 43 第二節 美國債務清理法制之整體架構 45 第三節 美國重整法制之分析 47 第一項 重整制度適用對象 47 第二項 聲請權人及其發動條件 48 第三項 重整事件之管轄及聲請之程序 51 第四項 公司資產保全措施-自動凍結制度(Automatic Stay) 52 第五項 重整法人之機關 53 第一款 執行機關 53 第二款 檢查人(Examiners) 55 第三款 各種委員會(Committee) 56 第六項 進行中雙務契約(Executory contract) 57 第一款 承受(assumption) 57 第二款 拒絕(rejection) 58 第三款 讓與(assignment) 58 第七項 新資金之融資取得 59 第八項 重整計畫 60 第一款 重整計畫之提出 60 第二款 重整計畫之內容 62 第三款 重整計畫之可決(acceptance) 63 第四款 重整計畫之認可(confirmation) 64 第五款 重整計畫經認可後之效力 66 第九項 重整程序之終結 67 第一款 重整計畫之完成(consummation) 67 第二款 重整程序之轉換(conversion)與駁回(dismissal) 68 第四章 我國重整法制之現況分析 71 第一節 公司重整制度之意義與目的 72 第二節 建構現行公司重整制度之法源 73 第三節 我國公司重整制度之沿革與修正趨勢 75 第一項 民國90年11月修正 75 第二項 民國95年2月修正 77 第四節 現行公司重整制度概述及檢討 78 第一項 公司重整程序之流程 79 第二項 重整程序之聲請 81 第一款 重整制度之適用對象 81 第二款 聲請重整之原因 82 第三款 聲請重整之要件 83 第四款 聲請權人 85 第五款 聲請重整之管轄 87 第六款 聲請程式 89 第三項 重整裁定前之保全處分 89 第四項 法院審查後裁定開啟重整程序 93 第一款 形式上審查 93 第二款 輔助機關之意見徵詢 94 第三款 檢查人之選任及調查 95 第四款 重整聲請之准駁 98 第五款 准予重整裁定之效力 100 第一目 對公司之效力 100 第二目 對債權人之效力 100 第三目 對股東之效力 102 第四目 各項程序停止 103 第五目 保全處分之效力及另為處分 103 第五項 重整債權、重整債務與股東權 103 第一款 重整債權 104 第一目 重整債權之概說 104 第二目 重整債權人抵銷權之行使 105 第三目 有擔保重整債權人之保護 106 第二款 重整債務 109 第三款 股東權 111 第六項 重整程序中之公司機關 112 第一款 重整人 112 第一目 重整人之選任 112 第二目 重整人之任務 115 第三目 重整人之責任與報酬 116 第二款 重整監督人 116 第一目 重整監督人之選任 116 第二目 重整監督人之任務 117 第三目 重整監督人之責任與報酬 118 第三款 關係人會議 118 第七項 重整計畫 120 第一款 重整計畫之提出 120 第二款 重整計畫之可決與認可 123 第三款 重整計畫之修正 125 第四款 重整計畫之執行 126 第八項 重整程序之終結 128 第一款 重整程序之終止 129 第二款 重整之完成 130 第五章 債務清理法草案之變革及法理基礎 133 第一節 債務清理法草案之立法架構 133 第二節 債務清理法草案之重大變革 134 第一項 重整制度適用對象之放寬 135 第二項 債務清理程序進行之促進 136 第一款 集中處理債務清理事件 136 第二款 非訟法理之酌採 138 第三項 責任財產之回復及擴大 139 第一款 撤銷權制度之充實 139 第一目 擴大撤銷權行使之範圍 140 第二目 統一撤銷權之行使方式 141 第三目 明定撤銷權行使與不行使之效果 141 第四目 擴大對轉得人行使撤銷權之範圍 142 第二款 重整聲請後債務人行為之限制 143 第三款 未履行雙務契約之解消 144 第四款 企業經營者責任之追及 146 第四項 事業更生的促進機制 148 第一款 保全處分制度之健全 148 第二款 營業讓與之簡化-重整計畫外之營業讓與 151 第三款 融資取得新資金之強化 152 第五項 權利行使之限制 154 第一款 擔保權實行之限制 154 第一目 有擔保債權人之協力義務 155 第二目 強制有擔保債權參與重整程序 156 第三目 擔保權除去制度及特別優先權制度 156 第二款 抵銷權行使之限制 158 第六章 債務清理法草案之「法人重整」制度 161 第一節 法人重整制度之研析 161 第一項 重整程序之聲請 161 第一款 重整制度之適用對象 161 第二款 重整之要件 162 第三款 重整聲請權人 163 第四款 重整聲請之管轄 163 第五款 聲請程式 164 第二項 重整裁定前之保全處分 165 第三項 法院審查後裁定開啟重整程序 167 第一款 形式上審查 167 第二款 輔助機關之意見徵詢 168 第三款 檢查人之選任與調查 169 第四款 准予或駁回重整聲請之裁定 170 第五款 重整裁定之效力 172 第一目 法人機關職權之停止 172 第二目 債權人依單一程序行使權利 173 第三目 訴訟、非訟及強制執行程序之中止 174 第四目 保全處分之續效及另為處分 175 第四項 重整債權、重整債務、社員權 176 第一款 重整債權 176 第二款 重整債務 178 第三款 社員權 180 第五項 重整程序中之機關 181 第一款 管理人 182 第一目 管理人之選任 182 第二目 管理人之職權與限制 183 第三目 管理人之義務 186 第四目 管理人之辭任、監督及撤換 188 第二款 監督人 189 第一目 監督人之選任 189 第二目 監督人之職權 190 第三目 監督人之義務 190 第四目 監督人之辭任、監督及撤換 191 第三款 監查人 192 第四款 關係人會議 193 第六項 重整計畫 195 第一款 重整計畫之提出 195 第二款 重整計畫之內容 196 第三款 重整計畫之可決 197 第四款 重整計畫之認可 198 第五款 重整計畫之修正 199 第六款 重整計畫之執行與重行審查 200 第七項 重整程序之終結 201 第一款 重整程序終止及轉換 201 第二款 重整程序之完成 202 第二節 過渡案件之處理 203 第一項 重整聲請之准駁 204 第二項 撤銷權制度之適用 205 第三項 未履行雙務契約解消制度之適用 205 第四項 重整債務之適用 206 第七章 結論與建議 207 參考文獻 231

    壹、中文文獻(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序)

    一、專書著作

    1.王文宇,<新公司與企業法>,「我國重整法制之檢討與建議」,元照出版,2003年1月初版。
    2.王文宇,<公司法論>,元照出版,2003年10月初版。
    3.王文宇,<新金融法>,「從經濟觀點論我國公司重整制度」,元照出版,2004年11月二版。
    4.王文宇,<新金融法>,「資產管理公司政策與法制問題研究」,元照出版,2004年11月二版。
    5.王泰銓、王志誠合著,<公司法新論>,三民書局,2006年10月增訂四版。
    6.武憶舟,<公司法論>,自版,1998年3月。
    7.柯芳枝,<公司法論(下)>,三民書局,2004年5月增訂五版二刷。
    8.陳計男,<破產法論>,三民書局,2006年7月修訂三版。
    9.陳榮宗,<破產法>,三民書局,2001年4月增訂二版。
    10.廖大穎,<公司法原論>,三民書局,2005年9月修訂二版。
    11.鄭有為,<破產法學的美麗新世界>,元照出版,2006年10月初版。
    12.劉連煜,<現代公司法>,新學林出版公司,2006年8月初版。
    13.劉連煜,<新證券交易法實例研習>,元照出版,2007年2月增訂五版。
    14.賴英照,<公司法論文集>,「以債作股之法律問題」,財團法人中華民國證券市場發展基金會,1990年3月三版。
    15.賴源河等合著,<新修正公司法解析>,元照出版,2002年1月初版。
    16.羅建勛,<公司如何重整>,永然文化出版公司,1992年9月。

    二、期刊論文

    1.王志誠,<公司重整法制-重整之聲請程序、重整債權及重整債務>,月旦法學教室,2005年12月第38期。
    2.王志誠,<公司重整法制-重整公司之治理、重整計畫及重整完成>,月旦法學教室,2006年1月第39期。
    3.王志誠,<從重整法制之目的評釋司法實務之見解>,經社法制論叢,2006年1月第37期。
    4.王志誠,<清算型債務清理制度之解構-以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之清算機制為中心>,月旦法學雜誌,2007年11月第150期。
    5.王志誠,<重整開始之效力-債務清理法草案之評釋與建議>,月旦法學雜誌,2008年1月第152期。
    6.王志誠,<重整程序中債權人抵銷權之行使>,月旦法學教室,2008年2月第64期。
    7.吳光陸,<假扣押執行與公司重整前之緊急處分>,月旦法學雜誌,2002年7月第86期。
    8.周金芳,<公司重整之研究>,法學叢刊,民國69年3月第25卷第1期。
    9.林國彬,<我國公司重整立法修法芻議-以美國聯邦破產法第十一章重整為例>,賴英照大法官六秩華誕祝賀論文集:現代公司法制之新課題,元照出版,2005年8月。
    10.林群弼,<由比較法之觀點論我國現行公司重整之規定>,國立台灣大學法學論叢,2005年1月第34卷第1期。
    11.許士宦,<擔保權在債務清理程序上所受處遇-破產法修正草案之新走向>,月旦法學雜誌,2003年4月第95期。
    12.許士宦,<債務清理之理論與立法-破產法修正草案解說>,台灣本土法學雜誌,2003年10月第51期。
    13.許士宦,<倒產企業之重建-兼評破產法修正草案及公司重整破產法草案>,台灣法學新課題(四),元照出版,2006年8月。
    14.許士宦,<企業之債務清理>,月旦法學雜誌,2007年11月第150期。
    15.許士宦,<企業重整法制之新開展>,月旦法學雜誌,2008年1月第152期。
    16.梁宇賢,<論公司重整規定及其修正>,中興法學,民國67年10月第14期。
    17.梁宇賢,<論公司重整之以債作股及增資發行新股由特定人認購>,軍法專刊,1992年1月第38卷第1期。
    18.郭土木,<公司重整法律問題之探討>,實用稅務,2001年4月第316期。
    19.郭宗雄,<淺談公司重整制度>,實用稅務,2000年3月第303期。
    20.郭宗雄,<從博達案看公司重整制度>,實用稅務,2004年8月第356期。
    21.陳世榮,<重整債權、股東權及重整監督人(一)>,一銀月刊,第12卷第5期。
    22.陳世榮,<重整債權、股東權及重整監督人(二)>,一銀月刊,第12卷第6期。
    23.陳計男,<破產法第149條免責問題之探討>,月旦法學雜誌,1999年6月第50期。
    24.曾湘慈,<從美、日立法例看我國之公司重整制度>,臺中商專學報,1994年6月第26期。
    25.黃虹霞,<公司重整制度之檢討>,萬國法律,2002年4月第122期。
    26.黃虹霞,<公司重整-法律上的棄嬰>,萬國法律,2007年2月第151期。
    27.黃政民,<我國公司重整制度的檢討與建議>,證券管理,民國74年11月第3券第6期。
    28.葉大殷、賴中強,<公司重整破產新制的再思考-兩個版本差異之比較>,台灣法學新課題(四),元照出版,2006年8月。
    29.廖郁晴,<公司重整制度之再省思>,萬國法律,2007年2月第151期。
    30.鄭有為,<論公司重整之新資金融資取得>,法令月刊,2007年2月第58卷第2期。
    31.鄭有為,<兩岸破產法典的最新發展-從大陸公布企業破產法說起>,萬國法律,2007年2月第151期。
    32.鄭有為,<兩顆太陽的昇起-從「公司重整」角度出發論司法院債務清理法草案未來的發展方向>,月旦法學雜誌,2007年11月第150期。
    33.鄭有為,<從破產法學出發論司法院「債務清理法草案」中重整債權、社員權、重整債務與關係人會議未來可有的發展方向>,月旦法學雜誌,2008年1月第152期。
    34.鄭憲成,<公司重整法律現況與建議-兼論債權銀行應積極面對公司重整以提高債權回收效益>,台灣經濟金融月刊,2004年12月。
    35.劉紹樑,<再造企業破產與重整法制-兼論聯合國立法原則>,經社法制論叢,2006年1月第37期。
    36.謝易宏,<從「倫敦模式」探討我國企業重整之法律佈局>,月旦法學雜誌,2004年3月第106期。
    37.簡祥紋,<公司重整時債權實現之研究-以租稅債權為例>,法令月刊,2005年11月第56卷第11期。

    三、學位論文

    1.白梅芳,<從經濟觀點論公司重整法制>,東吳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5月。
    2.沈宗儒,<影響企業重整成敗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1月。
    3.周英惠,<從比較法觀點探討我國重整法制之改革-以華隆公司與博達公司案為例>,東吳大學法律學系碩士專業班碩士論文,2007年1月。
    4.林佑鴻,<公司重整實務問題研究-以國產汽車重整案為中心>,中國文化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12月。
    5.徐漢堂,<債務清理法制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6月。
    6.陳政弘,<問題公司之診查、重整與再生之探討>,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高階經營碩士班碩士論文,2000年6月。
    7.陳俊宏,<公司重整制度之新思維-法院外重整制度>,國立中央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1月。
    8.陳夏毅,<公司重整程序中法院扮演的角色-由比較法角度評示我國公司重整法制實務見解之妥適性>,國立台北大學法學系碩士論文,2007年7月。
    9.陳盈君,<論重整制度之適用與修正趨勢-自規範目的出發>,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9月。
    10.陳湘茹,<論公司重整制度之監控機制>,東海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7月。
    11.曾彥芬,<公司重建型債務清理機制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7月。
    12.曾婉如,<公司重整制度之研究-兼論重整法院之輔助機關>,國立中興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年。
    13.葉子葳,<公司重整制度之理論與實務現況探討>,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6月。
    14.詹儒樺,<公司重整與債權協商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7月。

    貳、外文文獻(依作者名字母排序)

    一、書籍期刊

    1.BARRY E. ADLER, FOUNDATIONS OF BANKRUPTCY LAW (FOUNDATION PRESS, 2005).
    2.BRYAN A. GARNER (EDITOR), BLACK’S LAW DICTIONARY (7th Ed., 1999).
    3.DAVID G. EPSTEIN, BRUCE A. MARKELL, STEVE H. NICKLES AND ELIZABETH L. PERRIS, BANKRUPTCY (INCLUDING BAPCPA): 21ST CENTURY DEBTOR-CREDITOR LAW (THOMSON WEST, 2nd Ed., 2006).
    4.EDWARD I. ALTMAN AND EDITH HOTCHKISS, CORPORATE FINANCIAL DISTRESS AND BANKRUPTCY (JOHN WILEY & SONS, INC., 3rd Ed., 2006).
    5.ELIZABETH WARREN, BUSINESS BANKRUPTCY (FEDERAL JUDICIAL CENTER, 1993).
    6.J. RONALD TROST, BUSINESS REORGANIZATION UNDER CHAPTER 11 OF THE NEW BANKRUPTCY CODE (BUSINESS LAWYER, 1979).
    7.MICHAEL A. GERBER, BUSINESS REORGANIZATIONS (LEXIS PUBLISHING, 2nd Ed., 2000).
    8.Robert J. Keach, Solvent Debtors and Myths of Good Faith and Fiduciary Duty, 23-Jan Am. Banker. Inst. J. 36 (2005).

    二、實務判決

    1.In re Advance Press v. Litho, Inc., 46 B.R. 700 (Bankr. D.Colo. 1984).
    2.In re Catapult Entertainment, Inc., 165 F. 3d 747 (9th Cir. 1999).
    3.In re Cumberland Investment Corp., 118 B.R. 3 (Bankr. D.R.I. 1990).
    4.In re Danny Thomas Prop.ⅡLtd Ptshp., 241 F. 3d 959 (8th Cir. 2001).
    5.In re Dow Corning Corp., 244 B.R. 673 (Bankr. E.D.Mich. 1999).
    6.In re Keck, Mahin & Cate, 241 B.R. 583 (Bankr. N.D.III. 1999).
    7.In re Napoleon G. Soares v. Brockton Credit Union, 107 F. 3d 969 (1st Cir. 1997).
    8.In re Qualitech Steel Corp., 276 F. 3d 245 (7th Cir. 2001).
    9.In re Scioto Valley Mortgage Co., 88 B.R. 168 (Bankr. S.D.Ohio 1988).
    10.In re Sentry Operating Co. of Texas, Inc., 64 B.R. 850 (Bankr. S.D.Tex. 2001).
    11.In re Sierra-Cal, 210 B.R. 168 (Bankr. E.D.Cal. 1997).
    12.In re Victory Construction Co., Inc., 9 B.R. 549 (Bankr. C.D.Cal. 1981).
    13.Institut Pasteur and Pasteur Sanofi Diagnostics v. Cambridge Biotech Corp., 104 F. 3d 489 (1st Cir. 1997).

    下載圖示 校內:立即公開
    校外:2009-01-15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