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黃聖維
Huang, sheng-wei
論文名稱: 從生態的角度擬定古蹟保存區景觀設計準則-以台南市五妃廟為例
Drawing up landscape design guidelines for historic preservation districts from the viewpoint of Eco-engineering - Wufei Temple in Tainan as an example
指導教授: 李鎨翰
Lee, Soen-Ha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規劃與設計學院 - 建築學系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論文出版年: 2010
畢業學年度: 9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09
中文關鍵詞: 生態保存區景觀設計都市防災
外文關鍵詞: ecological, preservation, landscape design, urban disaster prevention
相關次數: 點閱:145下載:12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近年由於環境規劃的精神趨向永續發展與生態城市的議題,而國際間對於文化資產保存的重要概念已由「凍結式保存」演變為「動態保存」。在保存的空間向度上,也由古蹟本體建築延伸為區域性的整體環境保存。因此區域環境的保存亦可嘗試結合生態景觀的概念,透過單點建築、街道景觀、區域環境形成永續的生態網絡。
    目前國內已嘗試進一步將古蹟及其周圍環境一併考量:民國94年修正後的文化資產保存法已將古蹟保存區周邊整體環境納入,應就區域景觀風貌進行整體規劃,但因目前劃設古蹟保存區範圍之後,區域內環境建築增改建須送都市設計審查控管,以限制周邊建築物造型、高度、顏色等增改建變化作為規範。顯見管制居多偏向建築物主體、人行及開放空間等,因此缺乏永續生態為導向的概念進行規劃設計。有鑑於此,本研究嘗試以兼具文化、生態景觀及都市景觀特質的台南市國定古蹟五妃廟為例作為調查研究對象,探討從生態景觀規劃的角度,擬定開放空間古蹟保存區之景觀設計準則,試圖整合古蹟保存區區域內場所精神與周邊景觀,將可闡明先人對於環境的態度與意義,而不是純粹以科學概念所能描述的「客觀」知識。

    In recent years, due to the environmental planning toward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the issues of ecological city, the important concept of cultural assets preservation has changed from "frozen type save" into "dynamic preservation." in the world. The dimension of preservation also extends from the historic building to overall 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 within the region. Therefore, the preservation of regional environment combined with the concept of ecological landscape is an attempt worth trying-for example, by forming a sustainable ecological network with a single point of architecture, streetscape, and regional environment.
    Nowadays the Taiwanese government has gone further and taken both the historic monument and its surroundings into consideration. After the amendment of Cultural Heritage Preservation Act in 2005, the environment surrounding of the historic preservation district has been included in historic preservation plans. Hence, the regional landscape should be put into an overall plan. However, since the scope of historic preservation area is under regulation, any plans regarding alterations in regional environment buildings shall be reviewed and controlled for the purpose of urban design, the limitation of which includes change of styles, heights, and colors in surrounding buildings. Obviously, most regulations tend to focus on main buildings, pedestrians and open space, resulting in plans and designs that lack sustainability-oriented concept. Thus, this study uses Wufei Temple, a national historic monument in Tainan City characterized with cultural, ecological, and urban landscape, as an example and tries to draw up urban design guidelines for historic preservation districts from the viewpoint of landscape ecology. By integrating the spirit of the historic preservation district with the surrounding landscape, landscape design under these guidelines is no longer an objective knowledge of science; instead, it will be able to manifest the ancestors’ attitude toward the environment and its meaning.

    目錄 I 表目錄 Ⅱ 圖目錄 Ⅲ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1-1研究動機 1-2研究目的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內容 3 2-1研究範圍 2-2研究內容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流程 4 3-1研究方法 3-2研究流程 第二章 相關文獻回顧 第一節 生態景觀相關研究與理論 7 1-1城市生態景觀要素構成及特點 1-2何謂生態景觀 1-3生態工程和生態工法定義及發展沿革 第二節 保存區與都市設計相關研究與理論 13 2-1國際重要保存區理論及趨勢概況 2-2國內文化資產保存觀念的演進 2-3「文化資產保存法」修法歷程及討論 2-4古蹟保存區執行管制及都市設計面向 第三節 都市防災相關研究 25 3-1都市防災意涵 3-2都市中的公園綠地 第三章 基地調查與分析 第一節 歷史發展脈絡與變遷 28 1-1區域環境概況 1-2區域歷史變遷 1-3五妃廟歷史沿革 第二節 都市空間結構環境現況 33 2-1上位及相關計畫 2-2土地使用調查 2-3區域產業結構調查 2-4交通環境 2-5公共設施調查 2-6街道傢俱調查 2-7自然及人文景觀資源調查 2-8封閉場域與環境對話 第三節 課題與對策 71 第四章 古蹟保存區景觀設計準則研擬 第一節 建築物管制設計準則 75 1-1 規劃構想 1-2 建築設計準則 第二節 景觀設計準則 80 第五章 五妃廟古蹟保存區規劃方案 第一節 古蹟保存區整體規劃構想 82 第二節 植栽配置計畫 90 第三節 防災計畫 96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規劃方案檢討 97 第二節 結論 98 第三節 後續研究建議 99 參考文獻 100 附錄一 訪談紀錄 104

    參考文獻
    專書
    方偉達(2009)《城鄉-生態規劃、設計與批判》,六合出版社。
    台南市政府(2005)《都市願景戰略-新古都台南的公共論述》,台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
    台北市政府(2002)《城市的歷史魅力¬台北市歷史建築之規劃與應用宣傳手冊》,台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
    林信輝、張信彥(2005)《景觀生態與植生工程規劃設計》,明文出版社。
    林欽榮(1995)《都市設計在台灣》,創興出版社。
    侯鑫(2006),《基於文化生態學的城市空間理念-以天津、青島、大連研究為例》,東南大學出版社。
    俞孔堅、李迪華、劉海龍(2005),《反規劃途徑》,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俞孔堅(1998),《景觀、文化、生態與感知》,田園城市文化。
    施鴻志(1997)《都市規劃》,建都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孫建雄(2008)《帶形空間-景觀規劃設計》,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
    鄔建國(2005)《景觀生態學-格局、過程、尺度與等級》,五南出版社。
    廖世璋(2000)《都市設計應用理論與設計原理》,詹氏書局。
    Crant W. Reid ALSA著‧鄭嘉玲、張華蓀譯(1994)《景觀設計中從意念到形式》,六合出版社。
    Dieter Prinz著‧崔征國譯(1991)《圖解都市景觀》,詹氏書局。
    Dieter Prinz著‧崔征國譯(1991)《圖解都市計劃》,詹氏書局。
    Hans Dieter Schaal著‧張華蓀譯(1997)《景觀-靈感之源》,六合出版社。
    John Ormsbee Simonds著‧張效通譯(2002)《環境規劃設計導論》,六和出版社。
    John L. Mothloch著‧呂以寧、林炯行譯(1999)《景觀設計概論》,六合出版社。
    Jala Makhzoumi、Gloria Pungetti著‧陳淑貞譯(2003)《生態景觀設計與規劃-地中海地區》,六合出版社。
    Sophie Barbaux編著(2010)《生態景觀》,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
    Strom Nathan Woland著‧吳樹陸譯(2008)《敷地工程¬景觀建築基礎工程教本》,六合出版社。

    期刊
    內政部營建署(2010)《生態城市之規劃與實踐講習手冊》。
    汪敏、顏京松、吳琼、王如松、徐曉波(2004)《生態工程研究進展,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14(5),P120-124。
    汪靜明(2003)《生態工法之生態評估模式探討》,國際生態工法研討會。
    林鎮洋、邱逸文(2002)《生態工法概論》,國立台北科技大學水環境研究中心,台北,P18-19。
    林鎮洋、邱逸文(2000)《總論及各國經驗》,生態工法-理論與實務-研討會,台北。
    林信輝、簡伃貞、黃俊仁(2005)《植生工程應用植物多樣性保育之探討》,朝陽設計學報,第六期,P17-31。
    林信輝(2009)《植生工程相關名詞釋義》,水保技術,4(2),P138-142。
    林維明(2009)《自然生態工法在溪流治理上的規劃設計理念》,水利會訊,第十二期。
    俞肇球、吳學禮、方克立、徐碧秀(2005),《生態工程之透水性鋪面》。鋪面工程,3(2),P1-20。
    郝桂玉、黃民生、徐亞同(2004)《環境工程與生態工程復合系統發展動態》,環境科學與技術,27(4),P84-88。
    黃書禮、吳修绮、陳維斌(1994)《引介生態工程理念評估都市生態經濟系統之環境品質》,都市計畫,21(2),P215-232。
    黃瓊王彪(2008),《漫談生態工程與生態工法》,林業研究專訊,15(1),P25-30。
    經濟部水資源局(1998)《水資源保育生態工法技術彙編》,台北。
    解鴻年、林文欽、陳建忠、周芳如、黃家皇(2003)《都市防災規劃增修洪災應變空間系統》,建築與規劃學報,4(1),P73-89。
    鄭曦、孫曉春(2008),《城市綠地防災規劃建設和管理探討-基於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思考》,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18(6),P152-156。
    薛方傑、周正明(2006)《朴子溪河口生態工法實施成效研究-以溪流狀況指數評估》,環境與藝術期刊,第四期。
    謝金德(2002)《他山之石-國外自然生態工法案例探討》,水土保持自然生態工法研討會,台北。
    聶蕊(2009)《城市公園綠地的防災設計》,新建築,第二期,P98-101。

    研究報告
    王鴻楷、楊沛儒(1999)《綠色生態城市規劃,台北市主要計畫通盤檢討》,台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委託研究計畫。
    中華民國造園學會(1998),《台中市新市政中心專用區都市計畫暨景觀設計規範研究計畫技術報告》,台中市政府。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2005)《台東市都市防災空間系統規劃示範計畫》,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研究報告。
    孫全文(2009)《德國古蹟保存區及歷史街區保存保令制度》,行政院文建會資產總管理籌備處。
    陳建忠(2002)《大里市都市防災空間系統規劃》,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陳建忠(2002)《斗六市都市防災空間系統規劃》,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財團法人成大研究發展基金會(2000)《台南市孔廟文化園區都市設計綱要計畫-未來發展策略研究》,財團法人成大研究發展基金會。
    郭瓊瑩(1998)《公園綠地系統規劃與生態城市之營造》,生態規劃與都市工程研習會,中華民國建築學會。
    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規劃事研究(1991)《台北市古蹟與歷史性建築物及其附近地區發展管制與維護制度》,台北市政府工務局都市計畫處委託。
    曾國恩(1986)《第一級古蹟五妃廟調查研究及修護計劃》,台南市政府。
    楊仁江(1998)《五妃廟修護工程工作報告書》,台南市政府。
    龍邑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2001)《泰安風景特定區計畫都市設計準則規劃研究》,苗栗縣政府委託研究計畫。

    論文
    江宜錦(2007),《天然災害統計指標建構與分析-以台灣各縣市為例》,銘傳大學媒體空間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建德(2005)《台南市都市設計審議制度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俊鈴(2001)《台灣地區治山防災政策之探討》,國立中興大學森林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杰諭(2006)《都市防災機制應用與檢討改進》,國立中正大學應用地球物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書存(2006)《都市防災公園設施細部設計準則之研究》,中華大學建築與都市計劃學系碩士論文。
    林孟章(1994)《台灣古蹟保存政策執行與保存論述關係初探》,東海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高雅力(2004)《都會區生態廊道規劃之研究-以台南市為例》,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淑君(2007)《古蹟保存永續經營管理機制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農村規劃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素毓(2005)《鄰里公園永續發展特性之分¬析-以高雄市為例》,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育瑞(2002)《新市區建設地區公共開放空間系統都市設計規範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建研所碩士論文。
    許哲禎(1995)《都市保存之初步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貞綺(2009)《以生態觀點檢視台南市好望角計畫》,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香吟(2001)《都市防災公園空間更新計畫模擬研究-以台北市文山區景華公園為例》,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建築與都市設計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陳妙雲(2001)《古蹟保存區劃設與執行機制之研究》,逢甲大學建築及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國安(2003)《老舊都市實質空間防救災避難系統規劃之研究-以苗栗市舊都市計畫範圍為例》,中華大學建築與都市計劃學系碩士論文。
    趙家棟(2005)《生態防災工程運用於軌道運輸之策略研究》,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土木與防災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蔡照華(2004)《台北市南區防災主題公園規劃》,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建築與都市設計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潘國雄(2001)《大規模地震災害時防災公園評估基準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消防科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網站資料
    生態工法, http://www.cc.ntut.edu.tw/~wwwwec/eco/eco_index.htm
    生態工法之推動與預期成效,http://www.coa.gov.tw/view.php?catid=4196
    生態工法與生態多樣性領域, http://yearbook.stpi.org.tw/pdf/2009/99-C-6-2.PDF
    台南市都市計畫書圖資訊系統,http://bud.tncg.gov.tw/Urban_sys/
    防災領域,科技年鑑網,科技年鑑網,2009。http://yearbook.stpi.org.tw/pdf/2009/99-C-6-9.PDF
    傅朝卿教授建築與文化資產部落格,http://blog.yam.com/ccfu/article/14311711,2009,06,15

    下載圖示 校內:立即公開
    校外:立即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