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 |
鍾逸 Chung, Yi |
|---|---|
| 論文名稱: |
從建築物業管理研究到建築性能服務化設計 From Building Property Management Research to Building Performance Service Design |
| 指導教授: |
劉舜仁
Liou, Shuenn-Ren |
| 共同指導教授: |
黃謙智
Huang, Arthur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 系所名稱: |
規劃與設計學院 - 建築學系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
| 論文出版年: | 2019 |
| 畢業學年度: | 108 |
| 語文別: | 中文 |
| 論文頁數: | 54 |
| 中文關鍵詞: | 物業管理 、維修 、數據分析 、建築全生命週期 |
| 外文關鍵詞: | Properties Management, Maintenance, Data Analysis, Building Lifecycle Management |
| 相關次數: | 點閱:143 下載:12 |
| 分享至: |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在房齡不斷老化、大量建築更新改造以及維修品質問題的背景下,本文從針對北京某高校物業管理中心設計的物業數據分析系統來說明,如何分析物業數據以及物業數據、維修理論與物業管理的相互關係。本案例中的物業數據分析系統主要分析物業中心的報修資料以及庫房資料。透過分析提出對物業管理的管理建議。並且從物業管理研究中發現建築問題,其中包含建築產業問題以及建築設計問題等等。從這些問題中找到新的設計方法,即建築性能服務化設計。
建築性能服務化設計意在將建築的功能以服務化的方式呈現,讓建築的硬體功能如建築設備等等能以新的形式在建築中出現。以服務化的方式讓建築功能更彈性,以單元式的方式讓建築功能效率提升,也讓整體的建築維護管理更容易。整個設計大致圍繞這一個輸送系統加上地下的性能服務層。如此的設計可以將空間、結構與功能設備分離,不再有硬體上互相衝突的問題。並且也體現了近代的循環設計議題以及共享的概念。另外設計也是基於許多新科技及技術如地下物流基礎建設以及物聯網技術等等。整體而言是基於現在許多建築議題的前瞻性概念設計。
The service design of building performance is intended to present the functions of the building in a service-oriented manner, so that the hardware functions of the building, such as construction equipment, can appear in the building in a new form. Make the building functions more flexible with a service approach,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building functions with a unitized approach, and make the overall building maintenance management easier. The entire design roughly revolves around this transport system plus an underground performance service floor. This design can separate space, structure and functional equipment, and there is no longer a problem of conflicting hardware. It also reflects the circular design issues and the concept of sharing in modern times. In addition, the design is also based on many new technologies and technologies such as underground logistics infrastructure and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ies. Overall it is a forward-looking conceptual design based on many contemporary architectural issues.
參考文獻
中文書目
[1] 左洪福、蔡景、王華偉(2008)。維修決策理論及方法[M]。北京:航空工業出版社。
[2] 李慧民、馬海騁、盛金喜(2017)。建設工程品質保險制度基礎[M]。北京:科學出版社。
[3] 何井遠(2017)。建築物維護與管理研究[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4] 斯蒂芬基蘭、詹姆斯廷伯萊克(2009)。再造建築[M]。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5] 詹姆斯道格拉斯、比爾蘭塞姆(2014)。解讀建築失效[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
外文書目
[1] Elma Durmisevic(2019), Circular Economy in Construction: Design Strategies for Reversible Buildings, Netherlands.
[2] Elma Durmisevic(2019), Explorations for Reversible Buildings, Netherlands.
期刊論文
[1] 于洪軍(2009)。深圳住宅社區物業管理服務品質評價體系構建及分析[D]。浙江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浙江。
[2] 宋秋紅(2017)。高校維修改造工程造價控制的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建築與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廣東。
[3] 何厚全(2005)。RCM在住宅維修中的應用研究[D]。東南大學結構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南京。
[4] 郎智穎(2012)。大連既有住宅病理現象庫與初步診斷範本構建方法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建築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遼寧。
[5] 梁居正(2016)。建築維修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D]。華南理工大學軟件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廣東。
[6] 劉存(2014)。建築壽命影響因素及延長建築壽命策略研究[D]。重慶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重慶。
[7] 廖坤儀(2013)。廣州市住宅社區物業管理服務品質評價體系的構建與分析[D]。華南理工大學國民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廣東。
[8] 顧輝(2007)。建築維修決策系統與程式開發[D]。同濟大學結構工程與防災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