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 |
王詳閔 Wang, Hsiang-Min |
|---|---|
| 論文名稱: |
戰後臺灣虱目魚地方產業的歷史發展與變遷-以臺南七股地區為例(1950﹣1980年代) The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of the local industry of Milk fish in Taiwan after World WarⅡ - A case study of the Qigu area in Tainan (1950-1980) |
| 指導教授: |
陳文松
Chen, Wen-Sung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 系所名稱: |
文學院 - 歷史學系 Department of History |
| 論文出版年: | 2023 |
| 畢業學年度: | 112 |
| 語文別: | 中文 |
| 論文頁數: | 121 |
| 中文關鍵詞: | 虱目魚 、養殖 、七股魚塭 、曾文海埔地 、區域開發 、產業認同 |
| 外文關鍵詞: | Milk fish, aquaculture, Qigu fishponds, Zengwen coastal plains, regional development, industrial identity |
| 相關次數: | 點閱:320 下載:72 |
| 分享至: |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台南的七股地區向來以養殖產業為出名,特別是虱目魚的養殖有著悠久的歷史。因此本研究的目的為探討戰後虱目魚養殖的發展,先以方志等資料探討七股地區的開發和虱目魚養殖,再藉由水產雜誌以及水產試驗所人物口述錄來呈現整個台灣的水產養殖發展,特別是虱目魚魚苗試驗、養殖技術,並整理出市場上草蝦病變對虱目魚產生跌價的影響,最後聚焦於台南七股的虱目魚產業,以縣議會史料來探討。
過去七股地區或虱目魚養殖的相關研究都是單獨將七股地區的養殖特色提點出來,卻較少將地方開發史與產業兩者做結合,因此本研究以區域社會史的角度,在戰後台灣虱目魚產業發展背景下,將產業發展與地方開發結合,進而提出七股地區更完整的歷史脈絡。
從本文研究中,七股的虱目魚產業往往受到自然地理、公權力和民間的互動影響。從清領時期的自然開發,到日治時期的七股北方遭到官方鹽業的襲奪,戰後因官方投入而推展出南部七股魚塭與曾文海埔地,這些大規模的建設發展卻壓縮到當地漁民賴以維生的漁業空間。最後,台南縣政府企圖將七股區域改為工業區,被當地漁民以養殖產業上需要轉型與規劃來反對工業區建設。最後在官方強勢下養殖區的設置被駁回,使得虱目魚養殖在七股已成為地方官民開發的角力點,並且在台南沿海區域有其養殖的特殊性。
The Qigu area in Tainan has long been renowned for its aquaculture industry, particularly in the cultivation of Milk fish. This study aims to explore the after World WarⅡ development of tilapia aquaculture, examining the development and cultivation of Milk fish in the Qigu region through local chronicles and other sources. Additionally, it utilizes fisheries magazines and oral history records from the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to present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aquaculture in Taiwan, with a specific focus on tilapia fry experiments, cultivation techniques, and the impact of shrimp disease outbreaks on Milk fish prices in the market. Finally, attention is concentrated on the Milk fish industry in the Qigu area of Tainan, exploring historical records from the county council.
Past research on the Qigu area or Milk fish cultivation often highlighted the distinctive features of local aquaculture but rarely integrated the history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with the industry. This study adopts a regional social history perspective to connect industrial development with local development in the context of post-war Milk fish industry in Taiwan, providing a more comprehensive historical context for the Qigu area.
Through this research, it becomes evident that the Milk fish industry in Qigu is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by the interaction of natural geography, governmental authority, and local communities. From the natural development during the Qing dynasty to the northern Qigu being impacted by official salt industry during the Japanese occupation, After World WarⅡefforts, includ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large-scale fishponds in southern Qigu and the reclamation of the Zengwen coastal plains, have squeezed the fishing space crucial for local livelihoods. Ultimately, the Tainan County government's attempt to convert the Qigu area into an industrial zone faced opposition from local fishermen who advocated for the transformation and planning of aquaculture. The forceful establishment of the aquaculture zone was eventually rejected under local pressure, making tilapia aquaculture in Qigu a focal point of contention between local authorities and residents and contributing to its uniqu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coastal region of Tainan.
參考文獻
一、 史料
(一)清代方志史料
1. 王必昌,《重修臺灣縣志》,台北市: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1。
2. 周鍾瑄,《諸羅縣志》,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2。
3. 黃典權編,《臺灣南部碑文集成》,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6。
4. 姚瑩,〈籌建鹿耳門砲臺〉,《東槎紀略》,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7。
5. 陳國瑛,《臺灣采訪冊》,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9。
6. 丁曰健,《治臺必告錄》,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9。
7. 范咸,《重修臺灣府志》,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1。
(二)、日治時期官方史料
1. 陳金田譯,《臨時舊慣調查會第一部調查第三回報告書臺灣私法(第一卷)》,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0。
2. 北門郡役所編,《北門郡概況:昭和十一年版》,臺北市:成文出版社,1985。
3. 北門郡役所編,《北門郡概況:昭和十二年版》,臺北市:成文出版社,1985。
(三)政府官方檔案
1.「農林廳簽為六十三年二月廿四日至廿八日寒流侵襲期間,農作物及越冬虱目魚苗受災情形及補救對策,請提府會報告案。」(1974-03-04),〈臺灣省政府委員會議第1233次會議〉,《臺灣省政府委員會議》,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原件: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典藏號:00501123318。
2. 臺灣省政府函,〈訂定「申請向國外進口虱目魚苗處理要點」〉,《臺灣省政府公報》六十四年夏字第二期,台中市:台灣省政府秘書處,1975。
3.〈臺南縣七股鄉民代表會主席陳○○呈…〉,(1949-03-09):〈臺灣省議會史料總庫.檔案〉典藏號:0014320838006。
4.「第901次首長會談報告事項(三)附件」(1989-10-09),〈臺灣省政府首長會議第901次會議〉,《臺灣省政府委員會議》,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原件: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典藏號:00502090106。
5.〈七股等漁民代表請解除虱目魚各種限制(一)〉,《行政院衛生署》,國史館藏,數位典藏號:028-040000-0160。
(四)立法院公報
1. 洪玉欽質詢,〈臺南縣七股等地區養殖虱目魚苗凍死達70%以上, 亟待緊急救助及減免田賦、租金〉,《立法院公報》,第七十三卷第三十八期,台北市:立法院公報處,1984。
2. 洪玉欽質詢,〈臺南縣七股、將軍、北門地區養殖之虱目魚苗遭受寒流侵襲, 造成嚴重災害〉,《立法院公報》,第七十三卷第四十九期,台北市:立法院公報處,1984。
3. 蕭瑞徵質詢,〈應禁止虱目魚苗進口等事項〉,《立法院公報》,第七十三卷第八十四期,台北市:立法院公報處,1984。
4. 羅傳進質詢,〈停止進口虱目魚苗等問題〉,《立法院公報》,第七十四卷第九十八期,台北市:立法院公報處,1985。
5. 羅傳進質詢,〈近日強烈寒流南下, 虱目魚苗大量凍斃請採取援救措施〉,《立法院公報》,第七十五卷第二十期,台北市:立法院公報處,1986。
6. 羅傳進質詢,〈停止進口虱目魚苗以免影響國內漁民生計〉,《立法院公報》,第七十六卷第三期,台北市:立法院公報處,1987。
7. 羅傳進質詢,〈虱目魚苗之進口問題〉,《立法院公報》,第七十六卷第十八期,台北市:立法院公報處,1987。
(五)政府統計資料
1. 台灣省政府農林廳漁業局編,《中華民國七十九年台灣地區沿近海及養殖漁戶經濟調查報告》,南投縣:台灣省農林廳漁業局,1992。
2. 臺灣省政府農林廳漁業局,《漁業年報》,南投縣:台灣省農林廳漁業局,1981。
3. 臺灣省政府農林廳漁業局,《漁業年報》,南投縣:台灣省農林廳漁業局,1982。
4. 臺灣省政府農林廳漁業局,《漁業年報》,南投縣:台灣省農林廳漁業局,1983。
5. 臺灣省政府農林廳漁業局,《漁業年報》,南投縣:台灣省農林廳漁業局,1984。
6. 臺灣省政府農林廳漁業局,《漁業年報》,南投縣:台灣省農林廳漁業局,1985。
7. 臺灣省政府農林廳漁業局,《漁業年報》,南投縣:台灣省農林廳漁業局,1986。
8. 臺灣省政府農林廳漁業局,《漁業年報》,南投縣:台灣省農林廳漁業局,1987。
9. 臺灣省政府農林廳漁業局,《漁業年報》,南投縣:台灣省農林廳漁業局,1988。
10. 臺灣省政府農林廳漁業局,《漁業年報》,南投縣:台灣省農林廳漁業局,1989。
11. 臺灣省政府農林廳漁業局,《漁業年報》,南投縣:台灣省農林廳漁業局,1990。
12. 臺灣省政府農林廳漁業局,《漁業年報》,南投縣:台灣省農林廳漁業局,1991。
13. 台南縣政府主計室,《台南縣統計要覽》,台南縣:台南縣政府,1991年。
(六)台灣省議會公報史料
1. 臺灣省議會秘書處編,《臺灣省議會第三屆第三次大會專輯(一)》,台中市:臺灣省議會秘書處,1964。
2. 臺灣省議會秘書處編,《臺灣省議會公報》,第十一卷第二十一期,台中市:臺灣省議會秘書處,1964。
3. 臺灣省議會秘書處編,《臺灣省議會公報》,第三十九卷第二十期,台中市:臺灣 省議會秘書處,1978。
4. 臺灣省議會秘書處編,《臺灣省議會公報》,第四十卷第十六期,台中市:臺灣省 議會秘書處,1978。
5. 臺灣省議會秘書處編,《臺灣省議會公報》,第五十二卷第十三期,台中市:臺灣省議會秘書處,1984。
6. 臺灣省議會秘書處編,《臺灣省議會公報》,第五十二卷第十六期,台中市:臺灣省議會秘書處,1984。
7. 臺灣省議會秘書處編,《臺灣省議會公報》,第五十二卷第二十五期,台中市:臺灣省議會秘書處,1984。
8. 臺灣省議會秘書處編,《臺灣省議會公報》,第六十七卷第六期,台中市:臺灣省議會秘書處,1984。
(七)台南縣議會史料
1. 臺南縣政府編,《臺南縣議會首屆第一次大會議事錄》,臺南縣:臺南縣政府,1951。
2. 臺南縣政府編,《臺南縣議會第二屆第一次大會議事錄》,臺南縣:臺南縣政府,1953。
3. 臺南縣政府編,《臺南縣議會第二屆第六次大會議事錄》,臺南縣:臺南縣政府,1955。
4. 臺南縣政府編,《臺南縣議會第四屆第四次大會暨第三、四、五次臨時會議事錄》,臺南縣:臺南縣政府,1959。
5. 臺南縣政府編,《臺南縣議會第四屆第五次大會暨第六、七次臨時會議事錄》,臺南縣:臺南縣政府,1959。
6. 臺南縣政府編,《臺南縣議會第四屆第七次大會暨第九次臨時大會議事錄》,臺南縣:臺南縣政府,1960。
7. 臺南縣政府編,《臺南縣議會第五屆第二次大會暨第一次臨時大會議事錄》,臺南縣:臺南縣政府,1961。
8. 臺南縣政府編,《臺南縣議會第五屆第五次大會暨第四次臨時大會議事錄》,臺南縣:臺南縣政府,1962。
9 .臺南縣政府編,《臺南縣議會第五屆第八次大會暨第七次臨時大會議事錄》,臺南縣:臺南縣政府,1963。
10. 臺南縣政府編,《臺南縣議會第六屆第一次大會暨第一次臨時大會議事錄》,臺南縣:臺南縣政府,1964。
11. 臺南縣政府編,《臺南縣議會第六屆第四次大會暨第三次臨時大會議事錄》,臺南縣:臺南縣政府,1965。
12. 臺南縣政府編,《臺南縣議會第七屆第一次大會暨第一次臨時會議事錄》,臺南縣:臺南縣政府,1968。
13. 臺南縣政府編,《臺南縣議會第八屆第四次大會暨第七次臨時會議事錄》,臺南縣:臺南縣政府,1974。
14. 臺南縣政府編,《臺南縣議會第十屆第六次大會暨第十三、十四、十五次臨時會議事錄》,臺南縣:臺南縣政府,1984。
15. 臺南縣政府編,《臺南縣議會第十屆第七次大會暨第十六、十七、十八次臨時會議事錄》,臺南縣:臺南縣政府,1985。
16. 臺南縣政府編,《臺南縣議會第十一屆第一次定期大會暨第一、二次臨時會議事錄》,臺南縣:臺南縣政府,1986。
17. 臺南縣政府編,《臺南縣議會第十一屆第三次定期大會暨第五、六次臨時會議事錄》,臺南縣:臺南縣政府,1987。
18. 臺南縣政府編,《臺南縣議會第十二屆第二次定期大會第四、五、六次臨時會議事錄》,臺南縣:臺南縣政府,1990。
19. 臺南縣政府編,《臺南縣議會第十二屆第三次定期大會暨第七次臨時會議事錄》,臺南縣:臺南縣政府,1991。
二、 報刊雜誌
(一)《豐年半月刊》系列
1. 唐允安,〈虱目魚塭的大害蟲-紅筋蟲〉,《豐年半月刊》,8卷8期,臺北:財團法人豐年社,1958年4月。
2. 郭河,〈魚塭為什麼發生泛池〉,《豐年半月刊》,10卷23期,臺北:財團法人豐年社,1960年12月。
3. 吳燊藩,〈草鏈魚人工繁殖〉,《豐年半月刊》,15卷12期,台北:財團法人豐年社,1965年6月。
4. 鄧火土,〈虱目魚浮頭原因〉,《豐年半月刊》,21卷21期,臺北:財團法人豐年社,1971年11月。
5. 陳勝香,〈虱目魚飼養管理〉,《豐年半月刊》,28卷22期,臺北:財團法人豐年社,1978年11月。
6. 陳勝香,〈虱目魚飼養管理〉,《豐年半月刊》,28卷23期,臺北:財團法人豐年社,1978年12月。
7. 鄭鴻銓,〈虱目魚養殖〉,《豐年半月刊》,24卷17期,臺北:財團法人豐年社,1974年9月。
8. 鄭鴻銓,〈紅目鱸與虱目魚混養〉,《豐年半月刊》,30卷18期,臺北:財團法人豐年社,1980年9月。
9. 鄭鴻銓,〈虱目魚越冬溝養殖紅目鱸〉,《豐年半月刊》,31卷20期,臺北:財團法人豐年社,1981年10月。
(一) 《中國水產》系列
1. 周清溪,〈發展虱目魚養殖芻議〉,《中國水產》第2卷,臺北市:中國水產協會,1953年2月。
2. 周清溪,〈民國六十一年本省虱目魚苗供應情形〉,《中國水產》第240卷,臺北市:中國水產協會,1972年12月。
3. 蘇國珍,〈臺灣虱目魚養殖工作概要〉,《中國水產》第49卷,臺北市:中國水產協會,1957年1月。
4. 唐允安,〈虱目魚塭紅筋蟲的防治〉,《中國水產》第56卷,臺北市:中國水產協會,1957年8月。
5. 謝錫欽、張明輝、黃茂春、盧大作,〈虱目魚越冬池保溫試驗報告〉,《中國水產》第237卷,臺北市:中國水產協會,1972年9月。
6. 丁雲源、張明輝,〈虱目魚越冬凍斃調查〉,《中國水產》第256卷,臺北市:中國水產協會,1974年4月。
7. 曾雷強、蕭世民,〈池中養成虱目魚種魚首次人工繁殖經過〉,《中國水產》第320卷,臺北市:中國水產協會,1979年8月。
8. 林烈堂,〈魚塭養成虱目魚之人工繁殖初報〉,《中國水產》第357卷,臺北市:中國水產協會,1982年9月。
9. 邱加進,〈台灣深水式虱目魚養殖介紹摘要〉,《中國水產》第389卷,臺北市:中國水產協會,1985年5月。
(三)《漁友月刊》系列
1. 林明男,〈深水式虱目魚養殖之理論與實際(一)〉,《漁友》第41卷,臺北縣:臺灣省漁會,1981年5月。
2. 林清龍,〈虱目魚越冬期間之病害及其對策〉,《漁友》第54卷,臺北縣:臺灣省漁會,1982年6月。
3. 蔡昇璋,〈日本時代的臺灣養殖漁業發展(上)〉《漁友月刊》,第523期,新北市:中華民國全國漁會,2021.7,頁22﹣27。
4. 蔡昇璋,〈日本時代的臺灣養殖漁業發展(下)〉《漁友月刊》,第524期,新北市:中華民國全國漁會,2021.8,頁18-23。
(四)台灣民聲日報
1. 佳里訊,〈禁止虱目魚捕獲,漁塭損失慘重,業者提出陳情〉,《臺灣民聲日報》,1962年7月27日,版5。
2. 經濟社訊,〈為充裕魚苗供應,本年度决先進口,草鰱魚苗千萬尾〉,《臺灣民聲日報》,1965年5月10日,版5。
3. 南縣訊,〈麻佳等九鄉鎮聯合水廠,正式成立〉,《台灣民聲日報》,1963年5月13日,版5。
4. 七股訊,〈曾文海埔地漁撈糾紛,有關協調獲合理解决〉,《台灣民聲日報》,1971年8月15日,版3。
5. 中央社特稿,〈臺灣省水產試驗所東港分所魚蝦人工繁殖工作已著績效〉,《臺灣民聲日報》,1973年1月8日,版3。
(五)其他
1. 丁雲源,〈台灣省水產試驗所台南分所沿革〉,《湧升流》第37期,基隆: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1992年1月。
2. 郭裔培、楊順德,〈吳郭魚育種先驅者-前鹿港分所長郭河先生生平紀要〉,《水試專訊》64期,基隆: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2018年12月。
三、 人物口述訪談資料
(一)口述訪談錄
1. 薛月順、曾品滄訪談、記錄整理,《黃丁郎‧林烈堂訪談錄》,臺北縣:國史館,2006。
2. 林清芬訪談;林清芬,蕭李居記錄整理,《廖一久:水產養殖的開路先峰》,臺北縣:國史館,2008。
3. 薛月順訪談、記錄整理,《臺灣漁業推手:闕壯狄》,新北市:國史館,2015。
4.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採集組編校,《臺南縣鄉土史料》,南投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2000。
5. 許献平,《鹽田曬玉細說從前-七股鹽場職工口述歷史》,臺南:鹽鄉文史工作室,2018。
(二) 人物傳記
1. 臺灣省政府農林廳漁業局編,《台灣早期漁業人物誌》,南投縣:臺灣省政府農林廳漁業局,1996。
2. 廖嘉展,《水產養殖先鋒廖一久》,台北市:遠哲科學教育基金會,1999。
3. 王靜儀等編撰,《台灣省臨時省議會議員小傳及前傳》,台中市:臺灣省諮議會,2016。
4. 王靜儀等編撰,《臺灣省議會議員小傳及前傳》,台中市:臺灣省諮議會,2016。
四、 專書
1. 中華年鑑社編,《中華年鑑(下)》,台北市:中華民國年鑑社,1948。
2.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臺灣之水產資源》,台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1。
3. 葉屏侯,《臺灣省通志稿‧卷四‧經濟志水產篇》,台北市:臺灣省政府,1955。
4. 曹建,《增修臺灣省通志稿‧卷四‧經濟志水產篇》,臺北市,台灣省文獻委員會編纂組,1964。
5. 陳清春、胡興華等,《重修臺灣省通志‧卷四‧經濟志漁業篇》,南投市: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3。
6. 張繡文,《臺灣鹽業史》,臺北市:臺灣銀行,1955。
7.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臺灣漁業之研究》,台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74。
8. 吳新榮等著,《臺南縣志》〈卷首〉,台南縣:台南縣政府,1980。
9. 吳新榮著;張良澤總編撰,《震瀛採訪記》,台北縣:遠景出版社,1981。
10. 盧嘉興,《輿地纂要》,台南縣:台南縣政府,1981。
11. 華松年,《臺灣糧政史》,台北市:台灣商務,1984。
12. 施添福總編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採集組編撰,《臺灣地名辭書(卷七)臺南縣》,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02。
13. 陳丁林,《南瀛鹽業誌》,台南縣:台南縣政府,2004。
14.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灣漁業40年專輯》,臺北:行政院農業委員會,1993。
15.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灣農家要覽增修訂再版策劃委員會,《臺灣農家要覽‧漁業篇》,臺北市:豐年社,1995。
16. 胡興華,《拓漁臺灣》,臺北市:臺灣省漁業局,1996。
17. 胡興華,《台灣的養殖漁業》,台北縣:遠足文化,2004。
18. 胡興華,《台灣漁會譜》,台北市:台灣省漁業局,2008。
19. 胡興華,《話漁臺灣》,台北市: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漁業署,2000。
20. 胡興華,《躍漁臺灣》,台北市: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漁業署,2004。
21. 吳建民總編纂 ;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採集組編輯,《臺灣地區水資源史‧第五篇(下冊)》,南投市 :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2000。
22. 黃文博編,《台南縣議會志》,台南縣:台南縣議會,2010。
23. 林朝成等主修;鍾廣吉等纂修,《安平區志》,台南市:台南市安平區公所,1998。
24. 林德政纂修,《安南區志》,台南市:台南市安南區公所,1999。
25. 吳建昇等主撰;許獻平總編輯,《七股鄉志》,台南縣:七股鄉公所,2010。
26. 連惠珠主持;楊貴三等撰,《北門區志》,台南市:台南市北門區公所,2017。
27. 蔡炅樵,《大臺南的鹽業》,臺南市:臺南市政府,2013。
28. 吳茂成,《臺江內海及其庄社:大洪水里的小地方記憶》,臺南市:臺南市政府,2013。
29. 林朝成編著,《曾文溪流域綜論》,台南市:成大出版社,2016。
30. 張靜宜,《臺灣全志‧卷五經濟志‧漁業篇》,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16。
31. 賴志彰、魏德文,《臺南四百年古地圖集:導讀指引》,臺南市: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8。
32. 楊棻糸、周世瑤、詹維德等編,《輔導會真情故事—農林機構篇(108年五版)》,台北市: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2019。
五、 學位論文
1. 陳肅容,〈七股潟湖區漁業生態的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1999)。
2. 王俊昌,〈日治時期臺灣水產業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6)。
3. 林淑雅,〈一個單姓村的凝聚―七股篤加邱姓村落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
4. 許耿肇,〈大潭寮許姓宗族與聚落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
5. 陳彥文,〈頂山村聚落發展的歷史變遷〉,國立臺南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
6. 鍾均玟,〈濱海區域文化景觀形塑之研究─以台江地區漁業為例〉,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
7. 吳建昇,〈道光三年以前台江內海及周圍地區歷史變遷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博士論文(2010)。
8. 李品臻,〈臺南虱目魚產業之地方形塑〉,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2013)。
9. 蔡昇璋,〈興策拓海:日治時代臺灣的水產業發展〉,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17)。
10. 羅皓群,〈魚鄉變形記:台南台江魚塭的社會生態轉型〉,國立臺灣大學工學院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2017)。
11. 賴炯明,〈食用虱目魚養殖在臺南之變遷與發展〉,國立臺南大學文化與自然資源學系臺灣文化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8)。
六、期刊論文
1. 石再添,〈台灣西南部嘉南洲潟海岸的地形及其演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研究報告第五期(1979)。
2. 石再添、陳翰霖、張瑞津,〈台灣西南部台南海岸平原地形變遷之研究〉,師大地理研究報告,第26期,1996。
3. 祝平一,〈碎鏡零史--戰後臺灣漁業史研究回顧〉,《新史學》,12:2(2001),頁195-231。
4. 曾品滄,〈塭與塘:清代臺灣養殖漁業發展的比較分析〉,《臺灣史研究》,19:4(2012),頁1–47。
5. 鄭維中,〈烏魚、土魠、虱目魚:多元脈絡下荷治至清領初期臺灣三種特色海產的確立〉,《臺灣史研究》,25:2(臺北市,2018),頁1–60。
6. 吳文星,〈日治時期臺灣的水產教育-以師資分析為中心〉,《國史館館刊》,第ˋ41期,台北市:國史館,2014.9,頁43-75。
7. 蔡昇璋,〈戰後初期臺灣的漁業技術人才(1945 -1947 )〉,《師大臺灣史學報》,第3期,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2010 .3,頁93 - 134。
8. 薛月順,〈臺灣「草蝦王國」的形成(1968-1988)—政府與民間扮演的角色〉,《國史館館刊》,第24期,台北市:國史館,2010.6,頁139-176。
9. 薛月順,〈美國「洛克菲勒基金會」與臺灣水產養殖業的發展〉,《國史館館刊》,第36期,台北市:國史館,2013.6,頁99-139。
10. 薛月順,〈吳郭魚在臺灣-外來種之適應問題探討〉《國史館館刊》,第64期,台北市:國史館,2020.6,頁37-78。
七、網路資料
1. 「八、臺南州下ニ於ケル魚塭價格調」,〈昭和十五年三月編鹽田用地買收關係〉,《臺灣鹽業》,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6-010007-008,頁90-91,國史館台灣文獻館(https://onlinearchives.th.gov.tw/index.php?act=Display/image/1282311JvaeX2h#2FVa)。最後檢索日期:2023.02.18。
2. 臺南州廳,〈養殖場收獲物ノ一(數量)(斤)〉,《臺南州第三統計書》至《臺南州第九統計書》(1921-1927),臺灣日治時期統計資料庫(http://tcsd.lib.ntu.edu.tw/main_search.php),最後檢索日期:2022.10.31。
3. 臺南州廳,〈水產養殖ノ一(鹹水)〉,《臺南州第十七統計書》至《臺南州第二十統計書》、《臺南州第二十三統計書》,臺灣日治時期統計資料庫(http://tcsd.lib.ntu.edu.tw/main_search.php),最後檢索日期:2022.11.01。
4. 「三、塩田開設豫定地保留ニ關スル通達」(1926-12-27),〈昭和十五年三月編鹽田適地保留關係〉,《臺灣鹽業》,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6-010002-003,頁11-12。國史館台灣文獻館(https://onlinearchives.th.gov.tw/index.php?act=Display/image/1282326bdJ=ugJ#8do)。最後檢索日期:2023.02.18。
5. 中研院人社中心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臺灣百年歷史地圖(https://gissrv4.sinica.edu.tw/gis/twhgis.aspx),最後檢索日期:2023.2.27。
6.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歷任所長:鄧火土〉,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https://www.tfrin.gov.tw/News_Content.aspx?n=221&s=974〉,最後檢索日期:2022.12.28。
7.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歷任所長:陳同白〉,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https://www.tfrin.gov.tw/News_Content.aspx?n=221&s=975〉,最後檢索日期:2022.12.28。
8.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歷任所長:廖一久〉,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https://www.tfrin.gov.tw/News_Content.aspx?n=221&s=972〉,最後檢索日期:2022.12.30。
9. 吳新榮著;張良澤總編撰。《吳新榮日記》,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臺灣日記知識庫(https://taco.ith.sinica.edu.tw/tdk/吳新榮日記/1967-01-09),最後造訪:2022.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