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 |
陳姿君 Chen, Tzu-Chun |
|---|---|
| 論文名稱: |
從賽局理論分析地區性選舉 From the Point of Game Theory to Analysis of the Small Area Election |
| 指導教授: |
溫敏杰
Wen, Miin-Jye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 系所名稱: |
管理學院 - 統計學系 Department of Statistics |
| 論文出版年: | 2003 |
| 畢業學年度: | 91 |
| 語文別: | 中文 |
| 論文頁數: | 68 |
| 中文關鍵詞: | 地區性選舉 、邏輯斯迴歸模型 、決策樹 、賽局理論 |
| 外文關鍵詞: | Small Area Election, Decision Tree,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Game Theory |
| 相關次數: | 點閱:137 下載:9 |
| 分享至: |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現在是講求政治行銷的時代,民調資料的統計分析結果在候選人的競選過程中經常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作為擬定選戰的策略與戰術的參考,因此選前民調結果已不代表實際選戰最後的輸贏,卻提供候選人的選戰方向。本研究中利用邏輯斯迴歸模型進行選舉預測,並經由決策樹進行選民區隔,可提供候選人作為選戰的參考。研究發現,此次民調中游離選民比例過高,因此兩人對於選舉的最後結果仍存在不確定性。如從選舉預測的角度看待邏輯斯迴歸模型的分析結果,可以明顯看出模型預測成效不佳。因此利用決策樹進行選民區隔,仍可提供候選人作為選戰的參考。
但此類型的地區性選舉,受到人為因素的影響頗大,畢竟在選舉未開票前,許多不確定因素都會影響實際投票結果。同時分析結果並無法顯示實際上可能存在的配票、動員選民的策略,且其代表的是電訪時間點前的民意,無法觀察到在電訪時間點後至選舉投票日前兩人間的互動,因此經由賽局理論的觀念,利用策略思考、推估候選人間的互動,以彌補數據分析結果沒有觀察到的部分。
研究中經由統計分析結果結合賽局理論的觀念,推估兩人間的策略互動可發現,在未表態選民因素影響頗大的情況下,兩人最後仍以積極應戰為最適策略,而這樣的推估結果亦與實際選舉中的情況相符。因此民調分析結果可提供候選人與對手間的策略思考,並推估兩人間的最適策略,而進一步的統計分析結果亦可提供候選人作為策略的參考。
一、中文部分
[1]王玥晴,選舉預測模式之修正與比較,國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2000
[2]王鼎銘,政策議題對台灣選舉行為之影響──混合型洛基分析之應用,選舉研究,8卷2期,頁95~124,2001
[3]吳珮菁,模糊統計分析在選情預測之應用,國立政治大學統計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
[4]吳統雄,形象投票預測模式在台北市實施的效果研究,民意研究季刊,189期,頁41~66,1994
[5]呂金河、張世英,選舉預測方法的實證研究,國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1998
[6]巫和懋、夏珍,賽局高手─全方位策略與應用,2002
[7]李錦河、溫敏杰,從行銷學「產品屬性」角度建構「選民需求指標」選舉預測模式─以1997年台南市市長選舉為例,選舉研究,5卷2期,頁1~33,1999
[8]周玫芳、王旭,「用區辨分析法預測結果-以民國八十四年嘉義市立委選舉為例」,梁世武主編,民意調查:一九九六年總統選舉預測,頁103~137,華泰書局,1996
[9]洪永泰,選舉預測:一個以整體資料為輔助工具的模型(ADAM),選舉研究,1卷1期,頁93~110,1994
[10]洪永泰,分裂投票:八十三年台北市選舉的實證分析,選舉研究,第2卷第1期,頁119~145,1995
[11]洪永泰,Logit預測模型與政治版圖預測模型之比較,87年政治大學統計研討會,1998
[12]洪永泰,選舉預測模型適用性的探討,民調、策略、廣告與選舉預測論文研討會,世新大學民意調查研究中心與世新大學公共傳播系主辦,1998
[13]范凌嘉,台灣縣市長選舉預測模型之研究: 一個基礎模型的建立及其應用,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1999
[14]范凌嘉,選舉預測誤差控制與嘗試:以特質調整模型(JIA Model)為例,選舉研究,8卷1期,頁25~70,2001
[15]張紘炬,七十二年台北市區域立法委員選舉民意調查,明日世界,109期,頁1~14,1984
[16]張紘炬,七十五年台北市區域立法委員選舉得票率統計預測與比較,中國統計學報,24卷20期,頁6~26,1986
[17]張紘炬、林顯毓,台北市長選舉投票傾向的Logit模式分析,民意研究季刊,第192期,頁1~11,1995
[18]張紘炬、張建邦,台灣省省長選舉民意調查,民意研究季刊,第191期,頁181~189,1995
[19]梁世武,一九九四年台北市長選舉之預測:「候選人形象指標」預測模型之驗證,選舉研究,1卷2期,頁97~129,1994
[20]梁世武,選舉預測─一九九四年台北市長選舉中「候選人形象指標」預測模型之驗證,華泰書局,1996
[21]梁世武,民調、策略、廣告與選舉預測論文集,世新大學民意調查研究中心,2000
[22]盛杏湲,選民的投票行為與選舉預測,選舉研究,5卷1期,頁37~76,1998
[23]盛治仁,總統選舉預測探討-未表態選民與情感溫度計,選舉研究,7卷2期,頁75~108,2000
[24]陳俊明、劉念夏,民意調查與選舉預測結果之推估比較─一個協助閱聽大眾解讀媒體民調的嚐試,理論與政策,1998
[25]陳義彥,我國選民的集群分析及其投票傾向的預測─從民國八十一年立委選舉探討,選舉研究,第一卷第一期,頁1~38,1994
[26]陳義彥、鄭宇庭、蔡孟熹,選舉預測之研究:一九九七年台南縣市長選舉之分析,民調、策略、廣告與選舉預測論文研討會,世新大學民意調查研究中心與世新大學公共傳播系主辦,1998
[27]溫敏杰、杜宜軒、陳婉貞、李佳霖、李錦河,統計方法在選舉預測上之研究,三合一選舉研討會,師範大學,1999
[28]溫敏杰、杜宜軒、李錦河,統計方法在選舉預測上之研究,民意研究季刊, 211期,頁40~65,2000
[29]劉文卿,台北市長選舉之基因預測模型,選舉研究,2卷1期,頁1~16,1995
[30]劉念夏,一九九六年總統大選選舉預測:民意調查中未表態選民投票行為規則假設的提出與驗證,選舉研究,3卷2期,頁131~156,1996
[31]劉念夏,一九九七年縣市長選舉預測方法之比較:最高形象評分法(VI)、洛基模型預測法(LOGIT)以及政治版圖亞當預測法(ADAM),民調、策略、廣告與選舉預測論文研討會,世新大學民意調查研究中心與世新大學公共傳播系主辦,1998
[32]劉念夏,台灣地區選舉預測研究的知識脈絡(上):學科生產的知識典範,國政研究報告,2001
[33]劉義周,選舉預測:一組簡單理論的檢驗,選舉研究,3卷2期,頁107~130,1996
[34]謝邦昌,民意調查中游離選民之判別推估方式,統計學會研討會實錄,臺北,中華民國,1996
[35]謝淑貞,賽局理論,三民書局,1999
[36]蘇淑枝,選舉預測模型之研究─以公元2000年總統大選為例,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2000
二、英文部分
[1]Agresti A., An Introduction to Categorical Data Analysis, John Wiley & sons, Inc., New York, 1996.
[2]AnswerTree 3.0 User's Guide, SPSS Inc., 2001.
[3]Harsanyi, J., "Games with Incomplete Information Played by Bayesian Players," Management Science, 14, 159-182, 320-334, 486-502, 1967.
[4]Keller, Stanley. Jr. & Thad W. Mirer, "The Simple Act of Voting"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68, 572-591, 1974.
[5]Lewis-Beck, M.S. & T.W. Rice, Forecasting Elections. Washington, DC:Congressional Quarterly, 1992.
[6]Marija J. Norusis, SPSS Regression Models 10.0, SPSS Inc.
[7]Nash, J., "Equilibrium Points in n-Person Games," Proceedings of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36, 48-49, 1950.
[8]Selten, R., "Spieltheoretische Behandlung eines Oligopolmodellsmit Nachfagetragheit," Zeitschrift fur die gesamte Staatswissenschaft, 12, 301-324, 1965.
[9]Selten, R., “Reexamination of the Perfectness Concept for Equilibrium Points in Extensive Gam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ame Theory, 4, 25-55, 1975.
[10]Von Neumann, John & Oskar Morgenstern, The Theory of Games and Economic Behavior. New York, Wiley, 1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