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張志堅
Chang, Chih-Chien
論文名稱: 工程契約架構與風險條款之研究
A Study on Contract Structure and Risk Clauses of Construction Contracts
指導教授: 葉婉如
Yeh, Wan-Ju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社會科學院 - 法律學系
Department of Law
論文出版年: 2023
畢業學年度: 11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81
中文關鍵詞: 工程採購契約契約架構契約風險條款工程索賠FIDIC Conditions of Contract for Construction
外文關鍵詞: Construction Procurement Contracts, Contractual Structures, Contractual Risks Clauses, Construction Claims, FIDIC Conditions of Contract for Construction
相關次數: 點閱:222下載:26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公共工程採購為我國政府之主要預算支出模式,公共工程採購除依政府採購法規範辦理外,關於實體之私法契約關係之建立,各級採購機關均以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頒布之工程採購契約範本進行締約。工程履約爭議在實務上履見不鮮,主要爭議多圍繞在工程契約之解釋及適用問題,法院實務對於相同條款之適用在解釋及見解亦有分歧,因此,本文將以探討工程採購契約範本造成履約爭議之主要原因及解決方式為核心。
    本文透過風險管理概念,分析契約可能衍生爭議之風險主要源自於:(1)契約條款本身存在之風險、(2)契約條款以外之風險。在契約條款之風險部分,會因契約擬定之初缺乏完整架構之設計規劃,導致契約訂定時欠缺結構化及規範性要件,進而使本應作為規範當事人權利義務之契約條款,反因契約規範不當,而影響其等權益;至於契約條款以外之風險部分,則因當事人未能預先就風險問題提前因應,並建立處置標準,致當事人於風險實現時,產生損失責任歸屬之爭議。
    為解決上開問題,本文就契約條款之風險部分,利用軟體規劃及程式設計之概念,將程式化思考模式套用於契約條款之擬定,使契約架構及條款結構具有一致性標準,並透過合目的性、明確性等特性,實際應用於契約條款之規範要件,以降低契約條款出現爭議之風險;就契約條款以外之風險部分,依風險管理處置之概念,歸納出契約風險預防、損失抑減、風險移轉及風險調整等契約風險條款之類型,以作為管理契約條款以外風險之規範基準。後續藉由前揭契約架構設計及風險契約條款之概念,實際就現行工程採購契約範本與FIDIC紅皮書通用條款比對及檢驗後,歸納出工程採購契約範本在架構上未經過縝密之規劃,導致契約架構鬆散、欠缺定義;又因契約條款本身存在諸如契約範圍、權利義務與責任、價金調整、保證金與擔保制度、索賠權利及程序等不明確之瑕疵,以致於契約欠缺可預測性,使契約當事人對於契約適用易生爭議之結論。
    工程採購契約範本既作為全國各級政府機關鉅額預算之採購基礎規範,其架構及內容影響當事人權益及公共利益甚深,主管機關實有通盤檢討之必要,相信契約架構設計之標準化,對於整體契約管理之資訊化或應用發展研究上必能添增助益,減少相關爭議之發生。

    Contracts act as a vital tool for outlining the rights and obligations among the parties and shall not be a risk source for the parties entering into contractual relationships therefrom. Disputes that arise during the performance of contracts based on the current Model Contract for Procurement, mostly result from the risks of the defects within the Model Contract per s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ontract’s structure and its risk clauses, we may understand the functions and normative assessment methods manifested within it.
    This study attempts to summarize both formal and substantive requirements for a contract, by comparing the Model Contract for Procurement with FIDIC Conditions of Contract, to amend existing defects in contractual structures and risk allocation problems. With suggestions provided in this study, decrease of disputes arising from the performance of contract could be expected provided that revisions of Model Contract for Procurement are completed and principles of drafting contracts are conformed to by all parties entering into a contract in the future.

    摘要 I Extended Abstract III 誌謝 V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源起 1 第一項 研究動機 1 第二項 問題意識 4 第三項 研究目的 5 第二節 研究範圍及方法 7 第一項 研究範圍及限制 7 第二項 研究方法 9 第三節 文獻探討 10 第四節 研究架構及流程 11 第一項 研究架構 12 第二項 研究流程 14 第二章 契約風險概述 15 第一節 風險概論 16 第一項 定義 17 第二項 風險的要素 20 第二節 契約條款之風險概述 23 第一項 契約定性之風險 24 第二項 契約文義之風險 25 第三項 契約範圍之風險 27 第四項 契約風險分配之風險 28 第五項 契約解釋之風險 28 第六項 小結 29 第三節 非契約條款之風險概述 29 第一項 自然風險 29 第二項 經濟風險 31 第三項 政治風險 31 第四項 社會風險 32 第五項 履約風險 33 第四節 小結 - 區別契約條款與非契約條款之風險實益 33 第三章 契約條款之架構與設計 35 第一節 契約之要件 36 第一項 契約成立及生效要件 37 第一款 契約成立要件 37 第二款 契約生效要件 38 第二項 契約規範要件 38 第一款 合目的性 39 第二款 明確性 41 第三款 可預測性 43 第四款 可執行性 43 第五款 可讀性 44 第六款 補充性 44 第二節 契約架構之設計 45 第一項 契約架構概說 46 第二項 結構化設計 49 第一項 物件導向設計 53 第二項 契約式設計 57 第三項 小結 58 第三節 契約架構之形式檢驗 60 第一項 定義檢核 60 第二項 契約條款之結構檢核 61 第三項 契約條款之規範要件檢核 62 第一款 合目的性 63 第二款 明確性 63 第三款 可預測性 63 第四款 可執行性 63 第五款 可讀性 63 第六款 補充性 64 第四項 執行與除錯 64 第五項 結果確認 65 第六項 小結 66 第四節 契約架構之實質檢驗 67 第一項 契約條款之事實檢核 67 第二項 契約條款之合法性檢核 67 第一款 契約當事人之合法性 68 第二款 契約內容之合法性 70 第三款 契約方式之合法性 72 第三項 契約風險是否為當事人所瞭解 72 第四項 契約風險分配是否合理 73 第五項 契約執行結果是否符合當事人預期 74 第六項 契約執行結果與法院實務是否相符 75 第五節 小結 76 第四章 契約風險條款 77 第一節 風險管理概述 77 第一項 風險管理之風險處置 78 第二項 風險處置方案的選項 78 第三項 風險處置方案的選擇 86 第四項 制定和實施風險處置計畫 88 第二節 風險管理於契約條款之應用 90 第一項 風險預防條款 91 第二款 風險損失預防條款 92 第二項 風險損失抑減條款 93 第三項 風險移轉條款 93 第一款 風險控制之契約性移轉條款 94 第二款 風險財務之契約性移轉條款 95 第四項 風險調整條款 96 第一款 可預見之風險調整條款 97 第二款 不可預見之風險調整條款 99 第三節 小結 100 第五章 公共工程契約條款架構與風險分析 103 第一節 國內公共工程契約範本概說 103 第一項 工程採購契約範本之法源依據 103 第二項 工程契約範本之效力 103 第三項 工程採購契約範本之性質 104 第四項 工程採購契約範本之架構 105 第五項 小結 107 第二節 FIDIC工程契約條款 108 第一項 FIDIC工程契約範本概述 108 第二項 FIDIC施工契約條款(紅皮書)之架構 109 第三項 FIDIC契約條款與風險分配 114 第三節 工程採購契約範本與FIDIC工程契約條款之檢驗 115 第一項 契約之形式檢驗 115 第一款 契約之成立及生效要件檢核 115 第二款 契約之定義檢核 116 第三款 契約之結構檢核 119 第四款 契約之規範要件檢核 121 第五款 小結 137 第二項 契約之實質檢驗 137 第一款 契約之事實檢核 137 第二款 契約之合法性檢核 139 第三款 契約風險條款分析 144 第四款 契約之執行及預測結果之檢核 161 第五款 契約規範與法院實務之檢核 161 第四節 小結 - 改善策略及建議 161 第六章 結論 173 第一節 結論及建議 173 第二節 未來展望 175 參考文獻 176

    一、中文部分(按姓氏筆畫順序排列)
    (一) 專書
    1.Diomidis Spinellis, Georgios Gousios編輯 ; 莊弘祥譯 (2012),架構之美 : 頂尖架構師於軟體設計中蘊含的智慧結晶,台北:碁峰資訊股份有限公司出版。
    2.Martin, Robert C著,戴于晉譯(2013),無瑕的程式碼 : 敏捷軟體開發技巧守則,台北:博碩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出版。
    3.Martin, Robert C著,林欣穎譯(2018),無瑕的程式碼 : 整潔的軟體設計與架構篇,台北:博碩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出版。
    4.王伯儉(2016),工程契約法律實務,三版,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出版。
    5.王澤鑑(2000),民法總則,增訂版,台北:自版。
    6.王澤鑑(2021),債法原因:基本理論債之發生,四版,台北:自版。
    7.王澤鑑(2018),損害賠償,三版,台北:自版。
    8.洪國欽(2021),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逐條釋義,二版,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出版。
    9.洪國欽、陳宗坤、曾俊智(2010),情事變更原則與公共工程之理論與實務,高雄:兆全法律事務所出版。
    10.李允中(2009),軟體工程 = Software engineering,台北:美商麥格羅.希爾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出版。
    11.李志永、劉俊穎編著(2020),國際工程索賠與爭端解決,中國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12.李家慶(2004),工程法律與索賠實務,台北:中華民國仲裁協會出版。
    13.金玉瑩總審訂,何曜琛、張馨云著(2012),英美契約法律及英美商務契約導讀,台北:建業法律事務所出版。
    14.邱聰智著,姚志明校訂(2002),新訂債法各論(中),初版,台北:自版。
    15.姚志明(2015),公共工程之履約,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出版。
    16.姚志明(2014),工程法律基礎理論與判決研究:以營建工程為中心,二版,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出版。
    17.姚志明(2015),契約法總論,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出版。
    18.國際諮詢工程師聯合會編,唐萍、張瑞杰等譯(2021),施工合同條件:原書2017年版,中國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
    19.黃茂榮(2003),債法總論﹙第一冊﹚,二版,台北:植根法學叢書編輯室出版。
    20.黃仁伯(2013),物件導向系統分析與設計,新北:歐亞書局出版。
    21.陳自強(2014),契約之成立與生效,三版,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出版。
    22.陳自強(2018),契約之內容與消滅,四版,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出版。
    23.陳自強(2020),契約違反及履行請求,二版,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出版。
    24.陳自強(2018),違約責任與契約解消,二版,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出版。
    25.陳櫻琴、陳希佳、黃仲宜(2010),工程與法律,二版,台北:新文京開發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出版。
    26.張水波、何伯森編著(2019),FIDIC新版合同條件導讀與解析,二版,中國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27.張錦源(2015),國際貿易實務詳論,第19版,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出版,台北市,2015年。
    28.梁鑑、陳勇強編著(2011),國際工程施工索賠 = Construction claims international project,三版,中國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29.劉春堂(2001),判解民法債編通則,修訂五版,台北:三民書局出版。
    30.鄭燦堂(2020),風險管理理論與實務,十版,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出版。
    31.謝哲勝.李金松(2014),工程契約理論與實務,三版,台北:翰蘆圖書出版有限公司出版。
    32.謝哲勝.李金松(2017),政府採購法實用,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出版。
    33.盧有杰(2019),FIDIC合同條款准確應用指南-2017年第2版重要條款翻譯辨析,中國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34.顏春煌(2009),軟體工程:理論與實務,台北:碁峰資訊股份有限公司出版。
    (二) 專書論文
    1.古嘉諄(2007),工程契約索賠款研究國際詢工程師聯合會(FIDIC),1999年版《新紅皮書》為例,收於:寰瀛法律事務所、古嘉諄、陳希佳、陳秋華主編,工程法律實務研析(三) ,頁3-22,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出版。
    2.吳詩敏(2004),情事變更原則,收於:古嘉諄、劉志鵬主編,工程法律實務研析﹙一﹚,頁169-208,台北:寰瀛法律事務所出版。
    3.吳詩敏(2007),論保留款,收於::寰瀛法律事務所、古嘉諄、陳希佳、陳秋華主編,工程法律實務研析(三),頁73-97,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出版。
    4.吳詩敏、劉素吟、李天惠(2016),營建工程爭議之鑑定,收於:吳詩敏等著,工程法律實務研析﹙七﹚法院判決與營建工程鑑定之探討,頁7-76,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出版。
    5.陳秋華(2004),漏項,收於:古嘉諄、劉志鵬主編,工程法律實務研析﹙一﹚,頁141-154,台北:寰瀛法律事務所出版。
    6.陳俐宇(2008),契約文件及效力,收於:古嘉諄、吳詩敏、孫丁君主編,工程法律實務研析﹙五﹚-營建工程契約條款之比較分析,頁3-25,台北:寰瀛法律事務所出版。
    7.張嘉真、謝易哲(2009),FIDIC條款與我國工程實務之架橋,收於:萬國法律事務所主編,工程法律探索,頁185-220,台北:萬國法律事務所出版。
    8.顏玉明(2007),FIDIC國際工程標準契約與國內工程契約文件風險分配原則之比較研究,收於:寰瀛法律事務所、古嘉諄、陳希佳、陳秋華主編,工程法律實務研析(三),頁101-128,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出版。
    9.劉志鵬(2004)、銀行履約保證書,收於:古嘉諄、劉志鵬主編,工程法律實務研析﹙一﹚,頁61-65,台北:寰瀛法律事務所出版。
    (三) 期刊論文
    1.林誠二(2008),工程實務中監督付款協議之法律性質,台灣法學雜誌,109期,頁202-208。
    2.吳英亮、李建中(2006),論債權讓與與監督付款,臺灣公路工程,第32卷第10期,頁426-441。
    3.曾惠斌、林文雄、洪五爵、黃智弘(2011):我國公共工程契約與FIDIC紅皮書一般條款之比較研究-以工程實務觀點為例,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刊,第23卷第4期,頁405-415。
    4.姚志明(2008),一般情事變更於給付工程款案例之適用-兼評最高法院九十四年台上字第八九八號判決,月旦法學雜誌,第156期,頁255-275,2008年5月。
    5.陳自強(2010),FIDIC工程契約條款在契約法源之地位,仲裁季刊,第90期,頁74-95,2010年4月。
    6.薛西全,張行道(2014),最高法院 97 年度台上字第 1654 號民事判決意旨評析-以工程管理費與工期關係為例,仲裁,第99期,頁61-78,2014年3月。
    7.鄧勝軒、黃世昌(2010),公共工程工程進度展延爭議的探討,仲裁,第92期,頁97-117,2010年12月。97
    (四) 學位論文
    1.李金松(2004),營建工程契約風險分配之研究-以公共工程為中心,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李庭桂(2013),公共工程風險分配與爭議解決機制最佳化之研究,輔仁大學法律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3.沈添賜(2014),建立公共工程履約保證金額度決策模式之研究,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土木與防災技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4.周慧瑜(2002),營建工程專案承包商風險處置決策模式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5.周毓良(2013),台電建築工程契約風險分配機制之研究,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系碩士論文。
    6.邱志平(2005),台灣營造業工程履約保證定價模型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學系碩士論文。
    7.張芷晴(2019),工程契約之瑕疵擔保制度,國立臺北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
    8.孫玉珊(2011),美國法下擬制變更理論於我國公共工程契約上之應用,國立清華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9.謝松武(2020),論工程契約之解釋—兼論FIDIC國際工程標準契約於我國工程契約解釋之角色,國立臺北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
    10.顧美春(2003),工程契約風險分配與常見爭議問題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二、外文文獻(按字母順序排列)
    (一)、專書
    1.Atle Refsdal, Bjørnar Solhaug & Ketil Stølen(2015), Cyber-Risk Management, Springer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2.Charles Fried(2015), Contract as Promise, 2d ed., Oxford press, NY.
    3.Ovidiu Cretu, Robert Stewart & Terry Berend(2011), Risk Management For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John Wiley & Sons, Inc., Hoboken, NJ。
    (二)、期刊論文
    1.George G. Triantis(1992), Contractual Allocations of Unknown Risks - A Critique of the Doctrine of Commercial Impracticability, The University of Toronto Law Journal, Autumn 1992, Vol. 42, No. 4, pp. 450-483.

    下載圖示 校內:立即公開
    校外:立即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