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鄭慧君
Cheng, Hui-Chun
論文名稱: 科技風險治理法制中專家參與之法律問題研究
A Study on Legal Issues of Experts Participation in Legal System of Technology Risk Governance
指導教授: 王毓正
Wang, Yu-Che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社會科學院 - 法律學系
Department of Law
論文出版年: 2018
畢業學年度: 10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61
中文關鍵詞: 科技風險治理專家參與民主正當性法律保留
外文關鍵詞: technology risk governance, experts participation, Democratic Legitimacy, the principle of Legal Reservation
相關次數: 點閱:251下載:3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在科技高度發展的現代社會中,我們的生活已然伴隨著各種人類無法掌控的未知風險,像是核能、基因工程、生態災難…等,正因為這類的風險特質在事實上與價值上具有高度的不確定性,政府如何應對與治理這些風險,儼然成為需要被關注的議題。在面對這些高度不確定的風險時,政府部門時常仰賴專家學者們的意見,這也進一步使得專家參與在政府部門治理科技風險的過程中,扮演著不容忽視的角色。然而,隨著這種風險治理方式成為一種常態時,其將出現一定的隱憂甚至破壞了民主原則之運行-民主正當性與法律保留原則受到考驗。
    因此,本文研究目的在於觀察上述的隱憂是否已具體呈現,並期望能為政府部門在面對相關的問題時,提出可解套的方式。在本文研究中,將使用文獻分析法與案例研究法二者來進行。首先,將藉由文獻來回顧「專家參與」之形成原因、在憲法與行政法上對其之評價,最後並透過其類型之分類界定本文欲討論之對象為針對個案而產生之專家參與政府部門決策形成之態樣。為了能突顯國家機關在為科技風險治理決策時所遇到的問題,選擇借鑑環評制度中「專家參與」的情況來對照本文研究的標的,亦即圍繞「國光石化事件」與「美牛開放之風險議題」所為之討論,來歸納其共同面臨之問題,並嘗試探討可行的解套方法。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there are lots of the risks that human couldn’t control and recognize, such as nuclear energy, chemical issue, genetic engineering, Ecological disaster…and so on. Because of that they have the feature of high uncertainty in the facts and the values; the government how to deal with and govern these risks will become issues that we need to concern. Facing with these uncertainty technology risks, the government is accustomed to rely on the knowledge and the profession of the experts. Therefore, the view or the value of the experts will be the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total technology risk governance process. However, this situation is accompanied with some worries in legal system and may destroy the principle of democracy. The objectives of this research are to observe the problems which are caused by the experts participation in the legal system and try to find effective solutions to solve the problems. In this research, it will adopt Document Analysis method and Case Study method to complete. In the study, it uncovers the doubt that the experts participation in the legal system will cause the shortage of Democratic Legitimacy and violate the principle of Legal Reservation. So, how to deal with the related worries will be discussed around these two topics in the research.

    目錄 第壹章 前言 1 第一節 問題緣起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2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步驟 2 第貳章 「專家參與」之形成背景 4 第一節 科技風險與治理之間的連結 4 第二節 風險應對之理論基礎 6 一、傳統風險應對理論 6 二、「專家參與」理論基礎 8 第三節 「專家參與」之意涵 9 一、形成原因 9 二、「專家政治」與「專家參與」之概念選擇 10 第參章 「專家參與」於法領域中之論述 13 第一節 傳統上法學界對於專家參與政府機關決策形成現象之看法與變遷 13 第二節 「專家」在法律上的概念 14 第三節 專家參與政府機關決策意見形成之憲法評價 16 第四節 專家參與政府機關決策意見形成的行政法地位 17 第五節 風險治理中之專家參與型態與判斷餘地之連結 20 第六節 類型與權限 21 第肆章 科技風險之實例探討 35 第一節 國光石化事件之介紹 35 一、事件始末 35 二、國光石化事件中「專家參與」的運作狀況與問題 36 第二節 美牛事件之介紹 40 一、事件始末 40 二、美牛事件中「專家參與」的運作狀況 41 第三節 「專家參與」產生之疑慮 42 一、「專家參與」於兩事件比較下呈現之隱憂 42 二、美牛政策中「專家參與」的定位分析 43 三、民主正當性不足 44 四、法律保留原則之牴觸 46 第伍章 現行法制相關規定之探討 50 第陸章 總結 53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一)期刊
    1.牛惠之,<預防原則之研究-國際環境法處理欠缺科學證據之環境風險議題之努力與爭議>,《臺大法學論叢》,第34卷,3期,頁1-71,2005年。
    2.牛惠之,<「科技」法律與「科技」治理-研究生醫、安全與環境等跨科技議題之方法與省思>,《月旦法學雜誌》,166期,頁1-14,2009年。
    3.王毓正,<論環境法於科技關連下之立法困境與管制手段變遷>,《成大法學》,12期,頁125,2006年。
    4.杜文苓,<環評制度中的專家會議—被框架的專家理性>,《台灣民主季刊》,第9卷,3期,頁119-155,2012年。
    5.吳明孝,<發展觀光條例第53條之合憲性研究-簡評台北高等行政法院96年度簡字第85號判決>,《法治與公共治理學報》,1期,頁13,2013年。
    6.周桂田、徐健銘、林怡均,「科技治理模式創新委託研究計劃」結案報告,委託單位: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2017年1月,頁1-73。
    7.孫海法、朱瑩楚,〈案例研究法的理論與應用〉,《科學管理研究》,22卷,1期,頁116-120,2004年。
    8.許世榮、許紹峰,<以民眾觀點探討環境影響評估制度>,《臺灣土地研究》,2期,頁101-130,2001年。
    9.許登科,<關於環評中公私協力的法理及其省思─以永續發展和正當程序為中心 >,《台灣法學雜誌》,第281期,頁69,2015年。
    10.黃之棟、黃瑞祺,<光說不安全是不夠的:美牛風險、管制理論與政策選擇>,《國家與社會》,9期,頁151-188,2010年。
    11.黃源銘,<論專家學者參與公共事務之法律地位-以行政法與刑法觀點為中心>,《臺北大學法學論叢》,75期,頁1-61,2010年。
    12.程明修,〈憲法基本原則:第二講—民主國原則(一)〉,《月旦法學教室》,18期,頁63-72,2004年。
    13.湯京平、邱崇源,<專業與民主:台灣環境影響評估制度的運作與調適>,《公共行政學報》,35期,頁1-28,2010年。
    14.張英磊,<多元移植與民主轉型過程中我國環評司法審查之發展-一個以回應本土發展脈絡為目的之比較法分析 >,頁1-361,2009年。
    (二)書籍
    1.Thomas Herzog,朱柔若譯,《社會科學研究方法與資料分析》,楊智,新北市,1996年。
    2.李惠宗,《行政法要義》,元照,台北,2013年。
    3.林秀蓮,<行政程序法有關聽證制度之檢討>,《行政法人與組織改造、聽證制度評析》,元照,台北市,2005年。
    4.林水波,《公共政策-本土議題與概念分析》,五南,台北市,2011年。
    5.吳濟華、汪明生、周明顯、洪英榮、洪崇軒、洪萬隆、袁中新、高明瑞、眭台生、黃俊英、楊芳玲、楊金鐘、樓基中、謝建台,《污染防治與環境管理》,巨流圖書,台北市,2009年。
    6.陳敏,《行政法總論》,新學林,台北市,2013年。
    7.陳俊文、楊銘,《公共政策精論》,千華數位,新北市,2014年。
    8.許宗力,<行政程序的透明化與集中化>,《憲法與法治國行政》,元照,台北市,2007年。
    9.許育典,《憲法》,元照,台北市,2010年。
    10.張麗卿,《驗證刑訴改革的脈動》,五南,台北市,2004年。
    11.蕭文生,《國家・基本人權・政府組織》,五南,台北市,2011年。
    12.羅傳賢,《行政程序法論》,五南,台北市,2004年。
    (三)網站
    1.余紀忠文教基金會,http://www.yucc.org.tw/water/features/kuokuang,取用日期:2018/06/15。
    2.財政部財政史料陳列室,http://museum.mof.gov.tw/,取用日期:2018/06/28。
    (四)文章報導
    1.環境資訊中心,2011,馬總統:不支持國光石化 環團:撤案是唯一選項。http://e-info.org.tw/node/65974,取用日期:2018/06/15。
    2.立報,2012年,黑箱美牛會議 專家憤而退席。http://history.n.yam.com/lihpao/garden/201202/20120221582289.htmla,取用日期:2018/06/25。
    3.自由時報,2012年,還原美牛會議 專家斥馬政府土匪。http://news.ltn.com.tw/news/focus/paper/566296,取用日期:2018/06/25。
    4.自由時報,2012年,馬談美牛 專家︰只會卸責,http://news.ltn.com.tw/news/focus/paper/585231,取用日期:2018/06/25。
    5.林巍,2012年,美牛問題面面觀。http://www.npf.org.tw/post/1/11086,取用日期:2014/06/25。
    6.林立春,天下雜誌,2016年,怎麼讓聽證會與公聽會發揮最高效用?先站在過去經驗上改善程。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52/article/5180,取用日期:2018/08/30。

    外文部分:
    1. Catherine Lyall & Joyce Tait, Shifting Policy Debates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Governance, in NEW MODES OF GOVERNANCE, pp1-17,2005
    2. Rutgers, M R. and M. A. Mentzel , The precautionary principle: Risk, regulation and politics. Science and Public Policy, 26(3), pp.146-150,1999
    3. Wynne, B. , Technology, risk and participation: On the social treatment of uncertainty. In J. Conrad (Ed.) Society, technology and risk assessment.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pp. 173-208,1980

    無法下載圖示 校內:2023-08-31公開
    校外:不公開
    電子論文尚未授權公開,紙本請查館藏目錄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