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簡子諭
Chien, Tzu-yu
論文名稱: 北島詩意空間研究
A Study of Bei Dao’s Poetic-Space
指導教授: 翁文嫻
Yung, Man-Ha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文學院 - 中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論文出版年: 2016
畢業學年度: 104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38
中文關鍵詞: 北島詩歌詩意空間巴舍拉
外文關鍵詞: Bei Dao’s poems, Poetic-Space, Gaston Bachelard
相關次數: 點閱:112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北島詩成為一代人的記憶,普遍關注前期與現實世界對抗的詩歌張力,在後期詩歌寫作中他不斷嘗試著不同的寫作方式,更因他個人閱讀受到東西方文學的影響下,形成了他獨特風格。面對北島詩歌風格的轉變,詩歌研究論述也不該被前期的研究囿限,應該回到詩歌文字本身,觀察北島從前期轉變到後期時,寫作方式的延續與進步,更藉此看見他詩歌境界營造上的用心,會發現他以空間場景的轉換來做為詩句的連結,將所有的空間聚合成一個詩歌的獨立世界,這詩歌境界中的空間會觸發讀者的共鳴,讓詩歌不僅為時代發聲,更能形成一個獨立自足的世界,讓被觸發的經驗能在詩意空間中得到昇華。故本文探究北島詩歌中所含有的空間結構及其精神意志,透過相關理論的輔助,試圖勾勒出北島詩意空間的輪廓,讓北島詩歌的閱讀能夠回到詩歌語言的本身。

    Bei Dao’s poetry become memories of generation. Most research focus on the earlier poetry that contend with the real world. The later, he continued writing poetry to try a different way of writing. His personal reading and experience form his unique writing style. In pace with Bei Dao’s conversion of poetic style, the research of Bei Dao’s poem should return to research the verse, and then in which the discovery of aesthetics and value of poetry. By creating a realm of poetry, he was found to convert the space to do the scene for a linked verse, all the space is aggregated into a separate world of poetry. Poetry realm of space will trigger the reader's sympathy, let poetry not only sound for era, the formation of a more self-contained world, so the experience can be triggered by distillation poetic space. Therefore, this paper will explore the spatial structure and the spirit of Bei Dao’s Poetry contained through the auxiliary theories, trying to outline the contours of Bei Dao’s poetic space, so that reading can be back to Bei Dao’s poetic.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一、北島詩歌研究的幾個面向……………………………………2 (一)朦朧詩派研究……………………………………………2 (二)北島生平與作品…………………………………………3 (三)世界詩歌與精神追求……………………………………4 二、詩學課程的啟發………………………………………………5 三、研究方向………………………………………………………5 第二章 北島詩歌研究概況及研究方法的使用 ……………………………7 第一節 文獻回顧 …………………………………………………………7 一、期刊及專書論文研究概況 …………………………………7 (一)北島詩歌精神意識及其地位 ………………………… 7 (二)詩歌寫作技巧及題材類型…………………………… 17 (三)闡釋詩歌的思維方式 …………………………………19 (四)翻譯文學與世界詩歌 …………………………………24 (五)訪談資料 ………………………………………………26 二、碩博士研究概況 ……………………………………………28 (一)北島生平與創作的關係 ………………………………28 (二)意象研究 ………………………………………………29 (三)精神哲學 ………………………………………………30 (四)其他 ……………………………………………………30 第二節 研究方法 ……………………………………………………31 一、 回到詩歌字詞的思維:「字思維」、「變形詩學」 ……31 二、 詩歌「瞬間」形成內在自足的世界 …………………32 三、 詩人的意志投射 ………………………………………33 四、 從巴舍拉的「空間意象」到詩歌整體空間 …………34 五、 詩歌所懷抱的「夢想」 ………………………………36 六、 「高邁精神」的展現 …………………………………38 第三章 讓詩成為醒著的夢――北島詩所關心的題材…………………41 第一節 生與死的恐懼 ………………………………………………41 一、 黑暗中的頌歌 …………………………………………43 二、 以「人」為核心的思考 ………………………………47 第二節 真理的力量 …………………………………………………51 一、 外部現實的焦慮 ……………………………………52 二、 詩歌語境追尋的方向 ………………………………55 第三節 透過《時間的玫瑰》細探北島詩歌觀 …………………58 一、 個人苦難境遇的思考 …………………………………59 二、 母語與創作的關係 ……………………………………60 三、 重視的詩歌價值 ………………………………………62 第四節 結語 ………………………………………………………63 第四章 北島詩歌中的三種空間型態 …………………………………65 第一節 以「否定」去除現實的紛擾 ……………………………65 一、 在否定中看見信念 ………………………………………66 二、 以正反並列建構敘事空間 ………………………………70 第二節 走向遠方世界回望現實 …………………………………72 一、 夢想境地的幸福感 …………………………………74 二、 隱於現實的憂慮 ……………………………………76 第三節 現實瞬間開展的對話空間 ………………………………80 一、 私有空間的隱密性 …………………………………80 二、 經驗湧現開啟對話 …………………………………83 第四節 結語 ……………………………………………………85 第五章 北島詩意空間的某些規律 ……………………………………87 第一節 從現實瞬間到詩意空間 …………………………………87 一、 瞬間懸離現實 ………………………………………88 二、 意象流動性 …………………………………………92 三、 迴盪出空間 …………………………………………95 第二節 詩句平衡關係和空間轉換 ………………………………97 一、 失衡到平衡的詩句張力 ……………………………97 二、 從場景轉換看空間敘事 …………………………103 第三節 北島詩意空間所闡發的「高邁精神」 …………………109 一、 俯視的敘述主體 …………………………………110 二、 空間自足性 ………………………………………113 三、 釋放讀者的自由 …………………………………116 第四節 結語 ……………………………………………………123 第六章 結論 …………………………………………………………124 第一節 從一個人到一個世界:北島詩意空間的完成 ……………124 一、 一代人到一個人 ………………………………………124 二、 朝向人性共有經驗探討 ………………………………125 三、 以詩歌文字作為線索 …………………………………125 四、 詩意空間存在的意義 …………………………………126 第二節 北島詩歌研究困境 …………………………………………126 一、 詩集版本 ………………………………………………126 二、 抽象空間的論 ………………………………………127 第三節 北島詩歌研究可開展的方向 ………………………………127 參考書目 ………………………………………………………………129

    一、 北島詩歌作品
    北島,《在天涯》,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1993年。
    北島,《午夜歌手》,臺北市:九歌出版社,1995年。
    北島,《零度以上的風景》,臺北市:九歌文化出版社,1996年。
    北島,《開鎖》,臺北市:九歌出版社,1999年。
    北島,《時間的玫瑰》,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5年。
    北島,《守夜》,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09年。
    北島,《結局或開始》,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11年。
    北島,《北島詩集》,太原:北岳文藝出版社,2013年。
    北島,《在天涯:詩選1989-2008》,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5年。
    北島,《履歷:詩選1972-1988》,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5年。

    二、 北島其他作品
    北島,《過冬》,香港:明報月刊出版社、新加坡青年書局聯合出版,2011年。
    北島,《北島作品》,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12年。
    北島,《古老的敵意》,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12年。
    北島,《青燈》,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09年。
    北島,《藍房子》,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09年。
    北島,《城門開》,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10年。
    北島,《午夜之門》,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09年。
    北島,《波動》(修訂版),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12年。

    三、 北島編輯書籍
    方梓勳、北島、宋子江、柯夏智、陳嘉恩、馬德松(主編) (2013),《島嶼或大陸ISLANDS OR CONTINENTS》,香港:香港中文大學,2013年。
    方梓勳、北島、宋子江、柯夏智、陳嘉恩、馬德松(主編),《詩歌與衝突》,香港:香港中文大學,2015年。
    方梓勳、北島、柯夏智、陳嘉恩、何潔賢 (主編) ,《詞與世界》,香港:香港中文大學,2011年。
    方梓勳、北島、陳嘉恩(主編),《另一種聲音:香港國際詩歌之夜2009》,香港:香港中文大學,2009年。
    北島,《給孩子的詩》,香港:香港中文大學,2015年。
    北島,《給孩子的散文》,香港:香港中文大學,2015年。
    北島,《魚樂:憶顧城》,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年。
    北島、李陀,《七十年代》,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08年。
    北島、李陀,《七十年代續集》,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14年。
    北島、曹一凡、維一,《暴風雨的記憶──1965-1970年的北京四中》,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2年。

    四、 中文書目
    江弱水,《抽思織錦》,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0年。
    吳曉東,《二十世紀的詩心》,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
    於可訓,《中國大陸當代文學史》,台北:秀威資訊科技,2013年。
    查建英,《八十年代訪談錄》,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06年。
    洪子誠、劉登翰 (2005),《中國當代新詩史》,北京:北京大學,2005年。
    唐曉渡,《與沉默對刺──當代詩歌對話訪談錄》,北京市: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
    秦曉宇,《玉梯:當代中文詩敘論》,台北:新銳文創,2012年。
    翁文嫻,《創作的契機》,台北:唐山出版社,1998年。
    翁文嫻,《變形詩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年。
    高友工,《中國美典與文學研究論集》,臺北市:臺大出版中心,2011年。
    陳大為,《中國當代詩史的典律和生成》,臺北市:萬卷樓,2009年。
    陳永國(主編),《翻譯與後現代性》,北京:中國人民出版社,2005年。
    陳超,《精神重力與個人詞源──中國先鋒詩歌論》,臺北市:新銳文創,2013年。
    陳曉明,《文學超越》,北京市:中國發展出版,1999年。
    黃冠閔,《在想像的界域上──巴修拉詩學曼衍》,臺北市: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4年。
    楊小濱,《迷宮‧雜耍‧亂彈──楊小濱文學短論與文化隨筆》,台北:釀出版,2012年。
    楊小濱,《語言的放逐:楊小濱詩學短論與對話》,臺北市:釀出版,2012年。
    楊嵐伊,《語境的還原:北島詩歌研究》,臺北市:秀威資訊科技,2009年。
    葉維廉,《比較詩學》,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
    霍俊明,《變動、修辭與想像:中國當代新詩史寫作問題研究》,臺北市:新銳文創,2013年。
    簡政珍,《臺灣現代詩美學》,臺北市:揚智文化,2004年。
    蘇歷銘,《詩的記憶:我與54位當代中國詩人》,臺北市:新銳文創,2013年。

    五、 翻譯書目
    François Cheng (程抱一)著,涂衛群譯,《中國詩畫語言研究》,臺北市:典藏藝術家庭出版,2011年
    François Jullien (朱利安)著,林志明譯,《本質與裸體》,新北市:桂冠圖書出版,2004年。
    François Jullien(朱利安)著,卓立、林志明譯,《間距與之間──論中國與歐洲思想之間的哲學策略》,台北:五南出版社,2013年。
    François Jullien(朱利安)著,卓立譯,《進入思想之門──思維的多元性》,北京市: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年。
    Gaston Bachelard(加斯東˙巴舍拉)著,杜小真、顧嘉琛譯,湖南:岳麓書社,2005年。
    Gaston Bachelard(加斯東˙巴舍拉)著,劉自強譯,《夢想詩學》,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9年。
    Gaston Bachelard(加斯東˙巴舍拉)著,龔卓軍、王靜慧譯,《空間詩學》,臺北市:張老師文化出版,2003年。
    Jean-Paul Sartre(沙特)著,劉大悲譯,《沙特文學論》(原作者:沙特),臺北市:志文出版社,1980年。

    六、 期刊論文
    一平,〈孤立之境——讀北島的詩〉,《詩探索》(理論卷),2003卷2期,2003年,頁144-163。
    丁宗皓,〈人格的界碑:北島的位置〉,《當代作家評論》,1998卷4期,1988年,頁35-42。
    牛殿慶,〈北島這個人〉,寧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3卷6期,2010年,頁5-9。
    牛殿慶,〈孤獨與行走——回溯北島詩歌〉,《現當代文學》,04期,2007年,頁126-129。
    王 靜,〈時間在夢想的玫瑰中綻放——試論北島的詩歌翻譯觀〉,《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05期,2007年,頁81-83。
    王干,〈北島:孤獨的島,真誠的島〉,《當代作家評論》,04期,1988年,頁29-35。
    王干,〈歷史•瞬間•人—─論北島的詩〉,《文學評論》,03期,1986年,頁53-59。
    王亞斌,〈北島海外詩歌的荒誕意識〉,《巢湖學院學報》,05期,2012年,頁75-79。
    王亞斌,〈北島國內詩歌( 1973- 1989) 的荒誕意識〉,《滁州學院學報》,01期,2011年,頁15-18。
    王冠,〈北島詩歌的兩種風格〉,《大眾文藝文藝評論》,18期,2009年,頁31-32。
    王冠,〈嬗變中的誤解:北島接受史的批判〉,《當代文壇》,2010卷6期,2010年,頁67-69。
    王星星,〈堅守時代的理性精神:又看北島國內詩作〉,《名作欣賞》,35期,2012年,頁121-122。
    王玲,〈論北島詩歌的悲劇意識〉,《遼寧教育學院學報》,03期,1987年,頁41-45。
    李 庶〈脆弱的堅定和難堪的猶疑——北島詩歌的兩種困境〉,《四川文化產業職業學院(四川省幹部函授學院)學報》,04期,2012年,頁75-79。
    王學東,〈北島詩學與中國現代詩學的當代轉型〉,《當代文壇》,2010卷3期,2010年,頁101-104。
    宇文所安,〈環球影響的憂慮:何謂世界詩歌?〉,《中外文化與文論》,02卷,1997年,頁47-60。
    成令方,〈訪北島〉,《聯合文學》,第四卷第四期,1988年,頁103-111。
    江弱水,〈孤獨的舞蹈──從一篇序文談北島詩〉,《傾向:文學人文季刊》,10期,1997年,頁21-30。
    何東玲,〈從北島詩歌看朦朧詩中的「人」〉,《文學界》,04期,2010年,頁51-52。
    吳曉東,〈走向冬天――北島的心靈歷程〉,《讀書》,01期,1987年,頁53-59。
    李清泉,〈世界詩歌: 自由體詩發展過程中的一次精神倒退———從北島的海外詩歌創作說開去〉,《牡丹》,02期,2008年,頁103-106。
    杜麗娟,〈北島詩歌中的傳統因子〉,《綿陽師範學院學報》,01期,2015年,頁110-113。
    亞思明,〈詩意棲居的中間地帶———北島創作與翻譯文學的關係探析〉,《東嶽論叢》,05期,2012年,頁15-20。
    周忠浩,〈細讀與表現——北島的詩歌翻譯觀〉,重慶交通大學學報(社科版),11卷4期,2011年,頁73-75+87。
    周長才,〈北島與諾貝爾文學獎〉,《外國文學》,02期,1999年,頁71-76。
    林巾力,〈「流亡」與現代主義詩學:雙重視角下的商禽與北島〉,《淡江中文學報》,29期,2013年,頁235-269。
    林少陽,〈詩與史之間——早期北島的詩〉,《讀書》,04期,2011年,頁144-152。
    林平喬,〈北島詩歌的三個關鍵詞——北島前期詩歌簡論〉,《理論與創作》,02期,2005年,頁95-98。
    林平喬,〈試論北島的愛情詩〉,《湘潭師範學院學報( 社會科學版)》,05期,2005年,頁76-78。
    林賢治,〈北島與《今天》─詩人論之一〉,《當代文壇》,2007卷2期,2007年,頁23-28。
    洪子誠,〈「限度」的意識──「我的閱讀史」之五〉,《海南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頁1-7
    洪子誠,〈北島早期的詩〉,《海南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01期,2005年,頁4-10。
    胡冰,〈論雜耍蒙太奇與北島1980年代前期詩歌〉,《時代文學》(雙月版),02期,,2007年,頁110-111
    唐曉渡,〈北島: 沒有幸福, 只有自由和平靜〉,《當代作家評論》,03期,2004年,頁17-20。
    唐曉渡,〈我一直在寫作中尋找方向──北島訪談錄〉,《詩探索》(理論卷),2003卷2期,2003年,頁164-172。
    唐曉渡,〈傳統就像血緣的召喚──北島訪談錄〉,《詩潮》,3期,2004年,頁68-72。
    夏俊華,〈畸形的年代詩性的呈示———北島早期詩歌的認知價值〉,《南都學壇(人文社會科學學報)》,03期,2014年,頁64-67。
    夏俊華,〈論北島詩歌意境營造的審美價值〉,《作家評論》,03期,2011年,頁119-120。
    殷穎,〈試論北島的詩歌翻譯觀〉,《山花》,2006卷2期,2006年,頁135-140。
    翁文嫻,〈「出神」與「凝注」:詩人的心怎麼會去得這樣遠──葉維廉詩學專訪〉,《台灣文學研究》,8期,2015年,頁103-128。
    張琳琳,〈「叛軍」的領舞:論北島、芒克與《今天》的關係〉,《現代語文(學術綜合版)》,03期,2014年,頁66-67。
    梁艷,〈“修改背景”的困境: 北島移居海外後的詩歌創作〉,《華東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04期,2014年,頁138-144。
    陳明火,〈北島:反復修辭之變〉,《寫作》,21期,2005年,頁8-10。
    陳昶,〈時間的玫瑰——北島的文化漂泊與回歸之旅〉,《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06期,2012年,頁114-117。
    陳菲,〈北島無題詩的多義結構探析〉,《渤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02期,2011年,頁81-85。
    陳超,〈北島論〉,《文藝爭鳴》,08期,2007年,頁89-99。
    陳慧、李霞,〈漂泊:尋回生命的方向─論北島90年代詩歌〉,《當代文壇》,2010卷1期,頁91-94。
    黃香菊,〈北島前期創作思想略論〉,《安陽師範學院學報》,06期,2007年,頁78-79。
    楊四平,〈北島海外詩歌的傳播與接受〉,《井岡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期,2012年,頁66-74。
    楊四平,〈北島論〉,《涪陵師范學院學報》,06期,2005年,頁25-32。
    楊嵐伊,〈鄉音之內─北島流亡詩作的問題探討(1993-1998)〉,《臺灣詩學學刊》,14期,2009年,頁217-253。
    董迎春,〈「廣場」的隱喻敘事與政治透支——北島詩歌的話語特徵新論〉,《廣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01期,2012年,頁52-57。
    遊宇明,〈論北島早期詩歌的人的意識〉,《當代評論》,20期,2006年,頁41-43 。
    翟朋,〈在語言中漂流——北島詩歌立場的一個側面〉,《名作欣賞》,05期,2014年,頁128-129。
    趙紅程、賈曉雲,〈北島詩歌中的意象翻譯〉,《安徽文學》,11期,2014年,頁27-28。
    劉長華,〈北島的詩歌與記憶詩學〉,《吉首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06期,2009年,頁74-78。
    劉德崗,〈直覺思維與現實摧毀:北島後期詩歌思維方式與言說方式〉,《社科縱橫》,09期,2012年,頁84.85.91。
    劉德崗,〈悖論修辭:北島創造詩美的路徑及審美價值〉,《社科縱橫》,11期,2013年,頁124-126。
    劉德崗,〈虛實互化與現實摧毀——北島後期詩歌藝術特徵探析〉,《詩人詩作》,3期,2013年,頁10-11。
    範瀟兮,〈孤獨的吟唱:北島詩歌的悲劇美〉,《文學》,01期,2007年,頁111-113。
    譚旭東、吳德利,〈從英雄時代到個人化時代——以北島的詩 《無題》為例〉,《名作欣賞》,21期,2006年,頁64-66.70 。
    鐘文,〈北島的文本意義〉,《南方文壇》,02期,2014年,頁74-83。
    七、 碩博士論文
    崔春:《論北島及《今天》的文學流變》(山東大學博士論文,2014年)
    陳昶:《尋找民間:《今天》知識份子研究(1978-2012)》(武漢大學博士論文,2013年)
    張志國:《《今天》與朦朧詩的發生》(暨南大學博士論文,2010年)
    粱艷:《《今天》(1978-1980年)研究》(華東師範大學博士論文,2010年)
    王正印:《「古老的敵意」──北島詩歌的精神內核》(東北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4)。
    王冠:《掙扎中的平衡──北島詩歌的常與變》(東北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8年)。
    石軍:《北方的孤島──北島詩論》(安徽大學碩士論文,2006年)。
    奚旺:《文體學視野下北島創作的意象復調》(蘇州大學碩士論文,2009年)。
    殷穎:《北島出國後詩歌研究》(上海交通大學碩士論文,2007年)。
    秦健:《北島詩歌鏡類意象中的歷史與自我》(西南大學碩士論文,2015年)。
    張國飛:《筆在絕望中開花──論北島詩歌的生命哲學》(西南大學碩士論文,2010年)。
    陳伊:《歸來的陌生人》(復旦大學碩士論文,2011年)。
    陳菲:《北島無題詩語義開放性研究》(渤海大學碩士論文,2012年)。
    蔡志飛:《堅守與嬗變──北島詩歌的精神特徵》(海南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2年)。
    龍吟嬌:《我是被你否認的身份,從心里關掉的燈》(西南交通大學碩士論文,2013年)。
    熊嵐:《守望孤獨的存在之旅─北島詩歌研究》(華中科技大學碩士論文,2010年)。

    八、 網路資料
    北島(2011)。〈翻譯與母語〉,《財新週刊》,34。
    網路出處: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1-08-26/100295196.html?p0#page2
    香港城市大學圖書館的《今天文學雜誌資料檔案》。
    網路出處: http://lbdparchive.lib.cityu.edu.hk/jintian/index.html
    歸來者北島:「我到處漂泊,永遠在失敗」
    網路出處:http://www.ifuun.com/a201675207005/

    無法下載圖示 校內:2020-09-01公開
    校外:不公開
    電子論文尚未授權公開,紙本請查館藏目錄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