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許品堯
Hsu, Ping-Yao
論文名稱: 新冠病毒時期下台灣企業實施無薪假之研究:從政府、企業與勞工三角關係來分析
A Study on Taiwan Business Implementing Unpaid Leave during the COVID-19 Period: The Triangular Relationship Analysis Among Government, Business, and Labor
指導教授: 宋鎮照
Soong, Jenn-Jaw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社會科學院 - 政治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Continuing graduate program in political economy
論文出版年: 2021
畢業學年度: 10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13
中文關鍵詞: 無薪假新冠病毒疫情三角分析
外文關鍵詞: Unpaid leave, COVID-19, Triangular Relationship Analysis
相關次數: 點閱:157下載:58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論文係針對新冠病毒(COVID19)疫情下台灣企業實施無薪假之情形進行研究,故在文獻評析的章節裡,主要先針對台灣企業實施無薪假的歷史情形進行回顧,而在理論建構的方面,便以政府、企業與勞工的三角互動關係來出發,並分成「企業與無薪假」、「勞工與無薪假」、「政府與政策」及「政府、企業與勞工之三角互動關係」來進行探討,並建構出一個以三角關係分析台灣企業實施無薪假的框架;除此之外,亦針對了德國的短工津貼制度進行介紹,以作為台灣企業實施無薪假的國外制度參考,使本論文更具有全面性。
    而在進行三角關係的分析之前,本論文亦先針對台灣現行的無薪假規範、無薪假通報制度及台灣政府在新冠病毒(COVID19)疫情下的因應措施進行相關之分析與討論,如因應景氣影響勞雇雙方協商減少工時應行注意事項、地方勞工行政主管機關因應事業單位實施勞雇雙方協商減少工時通報及處理注意事項、充電再出發訓練計畫及安心就業計畫等,以釐清台灣現行之相關規定。
    另針對以三角互動關係來分析企業實施無薪假的勞資議題部分,本論文為了聚焦企業、勞工與政府針對企業實施無薪假不同面向之觀點,特將相關分析與討論以不同章節之段落進行區分。
    以企業端而言,在新冠病毒(COVID19)疫情下,因其面臨營運上之困難,故其有使勞工實施無薪假來減少人力成本之需要,另一方面,其亦希望政府可以鬆綁相關之法令規範,並推出相關之企業補助方案,以協助其度過難關;以勞工端而言,在新冠病毒(COVID19)疫情下,其亦瞭解企業有相關實施無薪假之需求,但其認為企業在規劃推動實施無薪假前,應善盡其它減少成本支出之程序,除此之外,亦應與勞工與工會進行理性之協商,以推動一個具有公平性及合理性的無薪假實施方式,另一方面,勞工端則希望政府可以重新檢視現行的無薪假保護規範,並推動相關之勞工無薪假補助方案,以保障其勞動權益。
    以政府端而言,在新冠病毒(COVID19)疫情下,企業面臨了營運上的危機、而勞工則面臨了失業或因實施無薪假而有薪資減損之問題,故其應發揮其國家機關職能,並推動相關之公共政策,以達到國家治理之目的所在;本論文以政府、企業與勞工之三角關係來分析新冠病毒(COVID19)疫情下台灣企業實施無薪假之勞資議題,除了讓無薪假議題能有更全面之視角與面向之探討外,更有別於相關學者針對無薪假議題之傳統分析方式,為企業實施無薪假的研究領域帶來了全新的風貌。

    This research is focus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Taiwan business implementing unpaid leave during the COVID-19 period. Primarily by reviewing the historical situation of the unpaid leave in Taiwan. Furthermore, viewing the regula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unpaid leave in Taiwan.
    Above all, analyzing the triangular relationship among government, business, and labor.
    Author will provide the unpaid leave issue with a comprehensive discussion.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1 第二節 研究動機6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目的9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流程10 第五節 研究限制1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台灣企業實施無薪假之歷史情形及現況20 第二節 相關理論與文獻評析28 第一項 企業與無薪假28 第二項 勞工與無薪假35 第三項 政府與政策48 第四項 政府、企業與勞工之三角分析56 第三節 德國短工制度之探討65 第三章 無薪假之意義及台灣現行之規範 第一節 無薪假之意涵及背景75 第二節 台灣現行的無薪假保護規範及通報機制86 第一項 台灣現行的無薪假保護規範87 第二項 台灣現行的無薪假通報機制95 第三節 小結100 第四章 政府與無薪假措施 第一節 充電再出發訓練計畫內容與措施103 第二節 安心就業計畫內容與措施114 第三節 補助計畫之競合及企業因應作為126 第一項 補助計畫之競合127 第二項 企業之因應作為與策略132 第四節 台灣與德國無薪假補助制度之比較與探討136 第五節 小結142 第五章 企業與無薪假 第一節 企業與勞工之關係144 第二節 企業與政府之關係148 第三節 企業人員之訪談152 第四節 小結158 第六章 勞工與無薪假 第一節 勞工與企業之關係160 第二節 勞工與政府之關係165 第三節 無薪假勞工之訪談170 第四節 小結175 第七章 政府與無薪假 第一節 政府與企業之關係177 第二節 政府與勞工之關係180 第三節 政府官員之訪談184 第四節 小結191 第八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研究發現193 第二節 政策建議195 參考文獻197 附錄1 勞團訴求與勞委會之回應一覽表201 附錄2 因應景氣影響勞雇雙方協商減少工時應行注意事項204 附錄3 勞雇雙方協商減少工時協議書(範例)208 附錄4 地方勞工行政主管機關因應事業單位實施勞雇雙方協商減少工時通報及處理注意事項210

    陳妍蒨、劉錦添和齡懋,2016,〈失業對離婚的影響〉,《經濟論文叢刊(Taiwan Economic Review》, 44(4):頁77–610。
    黃曉瑜、吳肖琪和李綢,2008,〈高中職學生憂鬱情緒與父母失業及其他相關因素之探討〉,《長庚科技學刊》,(8):頁97-144。
    曾敏傑,2009,〈我國結構性失業與因應政策之探討:以1996年至2000年資料推估〉,《東吳社會工作學報》,(20):頁95-137。
    洪嘉瑜和羅德芬,2008,〈台灣失業保險制度對失業期間的影響〉《經濟論文叢刊(Taiwan Economic Review)》,36(2): 頁235–270。
    李健鴻,2012,〈後工業社會的失業風險調控 台灣因應金融危機的就業政策與治理困境分析〉,《政大勞動學報》,(28):頁87-155。
    黃琬玲,2009,〈加拿大失業保障與就業促進制度之探討〉,《政大勞動學報》,(24):頁1-42。
    劉梅君和黃仁志,2020,〈企業人力管理策略與勞工勞動意識之辯證關係的初探〉,《勞資關係論叢》,22(1): 頁1-22。
    李怡慧、吳建明和林尚平,2019,〈「勞資衝突」是必然,還是偶然?從結構化理論探討台灣企業勞資衝突之歷程研究〉,《NTU Management Review》,29(3) : 頁83-124。
    陳柏謙,2019,〈台灣勞工行使爭議權的崎嶇道路-從機師與空服員罷工談起〉,《台灣人權學刊》,5(2): 頁163-72。
    張昌吉和劉政彥,2009。〈工會集體行動策略分析:以中華電信工會為例〉,《政大勞動學報》,(24): 頁43-94。
    吳育仁,2010,〈台灣集體協商法律政策之分析〉,《台灣勞動評論》2(2): 頁351-372。
    吳姿慧,2011,〈台灣「無薪休假」之現況與爭議問題-以德國短工制度(Kurzarbeit)為參照對象〉,《政大法學評論》,(120): 頁339-415。
    馬財專和張琇華,2013,〈台灣的工資補貼政策-中高齡失業勞動者再就業之檢視〉《研究台灣》,(8): 研究論文,頁41-78。
    鄒孟文、何沛娟和劉錦添,2016,〈關廠失業對個人薪資與健康的影響〉,《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經濟論文》。
    郭明政和林宏陽,2013,〈台灣社會安全制度面對經濟危機的借鏡:歐盟之短工津貼與部分失業制度〉,政治大學之「勞動市場變遷與社會安全制度—兩岸勞動法與社會法的比較」研討會研究論文
    林佳和,2012,〈金融危機下的德國勞動市場政策:理解與判讀的嘗試〉《就業與勞動關係季刊》,2(1):頁:102-120。
    成之約鄭津津,2000,〈派遣勞動的發展現況與未來展望〉,《勞工行政》,台北:勞工行政雜誌社出版,(146):頁47-48)。
    衛民、許繼峰,1999,《勞資關係與爭議議題》,蘆洲:空中大學出版,頁8。
    葉海平,2007,《大都市公共政策》,北京大學出版社。
    邱駿彥,2012-2013,〈企業僱用調整目的下各種措施之勞工權益保障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
    宋鎮照,2019,《發展政治經濟學》,第二版,五南出版社出版。
    李碩望 ,2015,〈台灣「無薪休假」實務之觀察與研究-以2008年迄今之發展為檢討對象〉,中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韋文梵,2013,〈台灣企業實施無薪休假的研究〉,國立中正大學勞工關係學系暨研究所碩士論文。
    江振鈞,2015,〈以減少工時因應不景氣效益之探索 —以A公司某部門為例〉,國立中正大學高階主管管理所碩士論文。
    蘇龍昇,2011,〈員工對無薪假認知、自我認同與組織認同關係之研究-以C科技公司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人力資源所碩士論文。
    李宛蓉,2012,〈員工對公司無薪假實施之感受-組織正義、工作滿意度、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科技管理所碩士論文。
    林佩蓉,2008,〈無薪假對電子工程師生涯規劃影響之研究-以T公司與M公司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人力資源所碩士論文。
    蔡菘萍,2013,〈勞工於無薪休假中權益之保障〉,國立臺北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
    茆昔文,2010,〈台灣工會參與政策與治理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馬金華,2019,〈工會在勞動三權所扮演的角色之研究〉,中原大學財經法律學系碩士論文。
    樓沛安,2010,〈公司治理與工會關係之探討-以臺銀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為例〉,淡江大學保險學系保險經營碩士班碩士論文。
    黃新政,2012,〈降低成本的策略研究〉,國立清華大學工業工程與工程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張家瑞,2018,〈製造業管理中運用人力精實策略降低人力資源成本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高階經理人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Thomas A. Kochan, 1989, The Transformation of American Industrial Relations, New York: Basic Books.
    Thomas A. Kochan et.al., 1984, Industrial Relations, by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23(1)(Winter 1984) pp.25.
    Thomas A. Kochan, 1985,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Industrial Relations, Boston: The Addison-Wesley Press.
    G.S.Brain & H.A.Clegg, 1974, 〝A Strategy for Industrial Relations Research in Great Britain〞, British journal of industrial relations, 12(1), pp.91-113.
    H.S.Roberts, 1986, Roberts’Dictionary of Industrial Relations, Washington DC: The bureau of national affairs.
    R. L. Sauer and K. E. Voelker, Labor Relations: Structure and Process (2nd Ed.), New York: 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
    John Rogers Commons, 1934,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 New York: Macmillan.
    Talcott Parsons, 1970, The Social System, London: The Routledge Press.
    Georg Simmel, 1908, Sociology : inquiries into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 forms, Leiden: The Brill Academic Press.
    Ralf Dahrendorf, 1959, Class and Class Conflict in Industrial Society,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Lewis Alfred Coser, 1956, The Functions of Social Conflict,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Theodore J. Lowi, American Business, Public Policy, Case-Studies, and Political Theory, World Politics, 1964, 16 (4): pp.677–715.
    John T. Dunlop, 1993, Industrial Relations System,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Theda Skocpol, 1979, State and Social Revolution: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France, Russia, and China,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Nicos Poulantzas, 1980, State, Power, and Socialism, London: Verso Editions.
    Rueschemeyer and Evans, 1985, The State and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Towards an Analysis of the Conditions Underlying Effective Invention in Bringing the State Back In ed. by P.Evans, D.Rueschemeyer, and T.Skocpol,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p.44-77.
    成之約譯, Greg J. Bamber; Russell D. Lansbury; Joseph S. Lee 編著, 2000, 《比較就業關係序論:比較勞資關係》, 臺北:華泰書局。

    下載圖示 校內:立即公開
    校外:立即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