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 |
張雅晴 Chang, Ya-Ching |
|---|---|
| 論文名稱: |
從實體法與程序法觀點探究行政罰與刑罰之競合 The Research of the Concurrence of Administrative Penalties and Criminal Penalties (study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substantive law and procedural law) |
| 指導教授: |
許澤天
Hsu, Tze-Tien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 系所名稱: |
社會科學院 - 法律學系 Department of Law |
| 論文出版年: | 2015 |
| 畢業學年度: | 103 |
| 語文別: | 中文 |
| 論文頁數: | 306 |
| 中文關鍵詞: | 一行為不二罰原則 、一事不再理原則 、競合 、行為數 、刑事優先原則 、確定力 、同一案件 、比例原則 、行政罰 |
| 外文關鍵詞: | no double jeopardy principle, concurrence, the numbers of behavior, criminal priority, administrative penalty, criminal penalties, the principle of proportionality |
| 相關次數: | 點閱:181 下載:15 |
| 分享至: |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對於刑罰與行政罰競合之議題,多數學者經常未仔細區分實體與程序,便逕行闡述「禁止雙重處罰原則」概念之內涵、憲法基礎與例外,且多借鏡德國基本法第103條第3項推導出該原則具有憲法位階之結論。然本文認為此作法實非妥適,「一行為不二罰」是指「實體法」上國家不得對同一行為人的「一個行為」為兩次之處罰,著重於實體法層面,旨在處理處罰與否及優先順序;而多數學者常使用的「一事不二罰」,究其本質應是指涉刑事法上的「一事不再理」,係指就特定被告之特定犯罪事實,只應受到國家「一次性」的追訴、處罰。既然此兩概念有別,自然應分別探討其內涵、法理基礎與效力範圍。
於實體面上,我國行政罰法於第26條第1項明確規定當行政罰與刑罰競合時應採「刑罰優先」,惟對該條文的質疑聲浪仍舊不斷,例如「刑事優先原則」之正確性及妥當性、實務在適用上可能存在的問題等等,尤其是2013年發生的大統假油案,更加凸顯了我國法制捉襟見肘之處;而在程序面上,我國行政罰法第26條第2項將許多情形均列入嗣後得再行政裁罰之規定中,從「審理或評價可能性」觀之,行政罰法第32條第1項僅規定「移送犯罪部分」,刑事機關只審理了犯罪部分,並無進一步審理該行為是否該當行政罰之構成要件,據此,行政機關再次追訴,甚至對同一案件各自判斷之作法無可厚非,只是此作法難免有違反一事不再理及認定矛盾之虞。對此,本文認為除非從法律或事實錯誤的角度來突破確定力,否則人民不該因國家處罰權限的分配問題而面臨多重訴追。進一步思考,我國之所以造成此種兩難境地,無非係因我國過度區分行政裁處與刑罰裁處,忽略了兩者皆為對人民之處罰。是否應如同德國法,將行政罰歸於刑事法領域,使刑事法院對行政違法行為有更大的審理權限,而後讓刑事法院之裁決拘束行政機關,是件頗值深思之事。
綜上所述,本文將聚焦於「刑罰和行政法競合之處理」,試圖從實體及程序法兩方面探究該議題可能產生的問題,並在參酌德國法制後,提出更為妥適之修法建議。
【SUMMARY】
When it comes to concurrence of administrative penalties and criminal penalties, the majority of scholars always do not differentiate between substantive perspective and procedural perspective carefully.
However, this thesis argues that this approach is not suitable.The concept of “One act shall not to be punished twice” means to avoid punishing people more than once for the same violation. The concept focu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substantive law, and aimed at dealing with the penalties or not and the priority. By contrast, the concept of “ne bis in idem” means that a particular defendant of the specific facts of the crime should only be subjected to the prosecution and punishment by the State for once. Now that these two concepts are different, we should naturally discuss these two concepts’ connotation, legal basis and scope of validity separately.
Therefore, this thesis will focus on “the concurrence of administrative penalties and criminal penalties”, and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questions which arisen from this subject from the point of substantive law and procedural law separately. Finally, proposed amendments for the legislation are provided as the conclusion of this thesis after consulting Germany's legislation.
【參考文獻】
(按作者姓氏筆劃排列)
一、 書籍
1、 王兆鵬,《刑事訴訟講義》,元照,五版一刷,2010年9月。
2、 王兆鵬,《一事不再理》,作者自版,元照經銷,初版第一刷,2008年4月。
3、 Helmut Satzger 著、王士帆 譯,《國際刑法與歐洲刑法》,元照出版,初版一刷,2014年4月。
4、 李惠宗,《行政罰法之理論與案例》,自版,元照經銷,初版二刷,2005年8月。
5、 李惠宗,《行政法要義》,元照出版,四版第一刷,2008年。
6、 余振華,《刑法總論》,三民書局,初版一刷,2011年8月。
7、 林山田,《刑事程序法》,五南圖書,增訂五版,2004年9月。
8、 林山田,《刑法通論(下冊)》,作者發行,元照總經銷,增訂十版一刷,2008年1月。
9、 林錫堯,《行政罰法》,自版,元照經銷,二版一刷,2012年11月。
10、 林俊益,《刑事訴訟法概論(下)》,新學林,十版一刷,2011年2月。
11、 林鈺雄,《新刑法總則》,自版,元照經銷,四版一刷,2014年9月。
12、 林鈺雄,《刑事訴訟法(上冊)》,自版,元照經銷,六版一刷,2010年9月。
13、 林永謀,《刑事訴訟法釋論(上冊)》,作者自版,改訂版,2010年12月。
14、 吳景芳,《刑事訴訟法》,國立空中大學發行,修訂再版,2011年8月。
15、 吳庚,《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三民書局,增訂十版,2007年9月。
16、 洪家殷,《行政秩序罰論》,五南圖書,初版一刷,1998年2月。
17、 洪家殷,《行政罰法論》,五南圖書,增訂二版,2006年11月。
18、 陳文貴,《行政罰競合理論與實務-雙重處罰禁止論-》,自版,元照經銷,初版一刷,2012年9月。
19、 陳敏,《行政法總論》,新學林,七版,2011年9月。
20、 陳新民,《行政法》,國立空中大學發行,二版,2005年8月。
21、 陳清秀,《行政罰法》,新學林,二版,2014年9月。
22、 許澤天,《刑總要論》,元照出版,二版,2009年2月。
23、 許育典,《憲法》,元照,初版一刷,2006年10月。
24、 黃俊杰,《行政罰法》,翰蘆圖書,初版,2006年3月。
25、 黃東熊、吳景芳,《刑事訴訟法論(上)》,三民書局,修訂七版,2010年2月。
26、 黃榮堅,《基礎刑法學(下)》,元照出版,四版第一刷,2012年3月。
27、 黃常仁,刑法總論─邏輯分析與體系論證,二版,2009年1月。
28、 蔡震榮、鄭善印,《行政罰法逐條釋義》,新學林出版,一版一刷,2006年1月。
29、 蔡志方,《訴願法與訴願程序解說》,正典,一版,2001年9月。
30、 蔡志方,《行政罰法釋義與運用解說》,三民書局,初版一刷,2006年11月。
31、 劉建宏,《基本人權保障與行政救濟途徑》,元照出版,一版,2007年9月。
32、 鄧衍森,《法治與人權》,新學林出版,一版一刷,2006年6月。
二、 期刊文獻
1、 Helmut Satzger 著、王士帆 譯,《歐洲人權公約》對德國刑法及刑事訴訟法之影響-探討基礎理論與重要問題,台灣法學雜誌,189期,2011年12月,頁39-61。
2、 王兆鵬,論一事不再理之憲法原則(上),台灣本土法學雜誌,80期,2006年3月,頁51-67。
3、 王韻茹,罰鍰裁量與司法審查—以行政罰法第十八條適用為中心,收錄於:《2010行政管制與行政爭訟》,黃丞儀主編,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編印 專書(14),新學林,2011年11月,頁195-248。
4、 李震山,「先行政後司法」之行政制裁,月旦法學雜誌,60期,2000年5月,頁26、27。
5、 李震山,論行政罰法之「具裁罰性之不利處分」及「特別法優先適用原則」,法學叢刊,52卷3期,2007年7月,頁1-21。
6、 李建良,行政程序罰與一事不二罰則,月旦法學雜誌,58期,2003年3月,頁30、31。
7、 李建良,行政罰法中「裁罰性之不利處分」的概念意涵及法適用上之若干基本問題-「制裁性不利處分」概念之提出,月旦法學雜誌,181期,2010年6月,頁133-163。
8、 李建良,行政程序罰與一事不二罰原則,月旦法學雜誌,58期,2000年3月,頁30-31。
9、 李建良,「裁罰性處分」、行政處分之廢止與法律保留原則-簡析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六一二號解釋,台灣本土法學雜誌,85期,2006年8月,頁213-218。
10、 李建良,刑事罰與行政罰之關係及其競合問題-2011年行政罰法修正簡析,台灣法學雜誌,202期,2012年6月,頁1-21。
11、 何賴傑,緩起訴處分之要件及撤銷,法學講座,五期,2002年5月,頁39-46。
12、 邱忠義,由禁止雙重危險概念論案件單一性及同一性,月旦法學雜誌,173期,2009年10月,頁305-321。
13、 法治斌,試讀一事不二罰,收錄於:《台灣行政法學會學術研討論文集—行政救濟、行政處罰、地方立法》,元照出版,2000年,頁302-325。
14、 林山田,競合論概說與行為單數,政大法學評論,39期,1989年6月,頁29-64。
15、 林山田,論想像競合與牽連犯,軍法專刊,44卷6期,1998年6月,頁1-14。
16、 林錫堯,淺析「行政罰法」草案,法學叢刊,192期,2003年10月,頁1-35。
17、 林錫堯,行政罰法上「一行為」概念初探,法學叢刊,198期,2005年4月,頁1-8。
18、 林錫堯,行政罰法上「行政罰」之概念-從司法院釋字第612號解釋談起,收錄於:《二十一世紀公法學的新課題-城仲模教授古稀祝壽論文集(II行政法總論篇)》,新學林,2008年10月,頁383-412。
19、 林三欽,作成「預防性行政處分」之時間上限制,收錄於:司法院印行,《行政訴訟制度相關論文彙編 第6輯》,第一版,2009年12月,頁345-371。
20、 林佩宜,「一行為不二罰」之實務分析,收錄於:《行政法實務研究(第五冊)》,臺中高等行政法院編印,2012年5月,頁233-292。
21、 林明昕,論行政罰法中「單一行為」之概念,收錄於:《2008行政管制與行政爭訟》,王必芳主編,臺北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籌備處 專書(10), 2009年11月,頁35-125。
22、 林騰鷂,德國行政處罰制度之研究,東海法學研究,14 期,1999 年,頁1-23。
23、 林錦村,附條件緩起訴處分之實務運作-以台北地檢署為例,檢察新論,2期,2007年7 月,頁120-143。
24、 林鈺雄,緩起訴期間內發現新事證之再行起訴-評94年台非字第215號判例及相關判決,檢察新論,4期,2008年7月,頁92-109。
25、 林鈺雄,行為數與競合論,收錄於:《新修正刑法論文集》,司法院,2006年12月,頁231-266。
26、 林鈺雄,食安防線與食品犯罪-從正義、頂新黑油事件說起,台灣法學雜誌,259期,2014年11月,頁1-7。
27、 林鈺雄,利得沒收之法律性質與審查體系-兼論立法之展望,月旦法學雜誌,238期,2015年3月,頁52-83。
28、 吳巡龍,我國應如何妥適運用緩起訴制度,台灣本土法學雜誌,35期,2002年6月,頁98-111。
29、 柯耀程,緩刑與緩起訴附條件之分析與檢討,軍法專刊,56卷4期,2010年8月,頁101-121。
30、 洪家殷,論行政秩序罰之概念及其與刑罰之界限,東吳法律學報,9卷2期,1996年8月,頁77-110。
31、 洪家殷,違規停車連續處罰相關問題之探討-以釋字第六0四號解釋為中心,月旦法學雜誌,129期,2006年2月,頁179-196。
32、 洪家殷,我國現行法上連續處罰規定性質之探討,月旦法學雜誌,33期,1998年2月,頁74-80。
33、 洪家殷,行政罰中一事不二罰之適用,台灣本土法學雜誌,58期,2004年5月,頁139-145。
34、 洪家殷,行政罰上之一行為不二罰原則及其適用,月旦法學教室,88期,2010年2月,頁42-54。
35、 洪家殷,行政院版「行政罰法草案評析」(上),法學講座,23期,2003年11月,頁25-30。
36、 洪家殷,行政罰之概念及種類,月旦法學教室,84期,2009年10月,頁43-56。
37、 洪家殷,行政院版「行政罰法草案」有關處罰種類之探討,月旦法學雜誌,111期,2004年8月,頁21-33。
38、 洪家殷,行政罰之責任要件及行為,月旦法學教室,93期,2010年7月,頁28-40。
39、 洪家殷,行政罰一行為與數行為問題的探討-以行政罰法施行後之實務見解為中心,月旦法學雜誌,155期,2008年4月,頁5-22。
40、 洪家殷,行政調查與刑事偵查之界限,東吳法律學報,25卷1期,2013年7月,頁1-48。
41、 陳正根,論一行為不二罰──以交通秩序罰為探討重心,高大法學論叢,4期,2008年11月,頁31-83。
42、 陳運財,犯罪之競合與刑事裁判確定的效力,月旦法學雜誌,122期,2005年7月,頁81-99。
43、 陳運財,緩起訴制度之研究,台灣本土法學雜誌,35期,2002年6月,頁73-97。
44、 陳運財,吳偉豪,緩起訴制度實務運作狀況之檢討-以台北、台中、雲林地方法院檢察署為調查中心,刑事法學研討會-緩起訴制度之理論及其實踐, 東海大學法律學系,2003年6月20日,載於:東海法學研究18 期,2003年6月。
45、 陳文貴,談我國行政罰法制度下的行政不法行為與刑罰之界限-行政法學與刑事法學的對話,法學新論,4期,2008年11月,頁101-129。
46、 陳文貴,從行政罰看行政不法與刑事不法之交錯,法令月刊,58卷11期,2007年11月,頁36-51。
47、 陳文貴,緩起訴處分與行政罰法第二十六條第二項不起訴,月旦法學雜誌,153期,2008年2月,頁132-150。
48、 陳英鈐,追繳不法利得不生一罪二罰問題-一0三年衛部法字第一0三0一一七五二0號訴願決定評析,月旦裁判時報,29期,2014年10月,頁5-15。
49、 陳淑芳,行政罰上之狀態犯與繼續犯,台灣本土法學雜誌,128期,2009年5月,頁169-173。
50、 陳淑芳,行政罰上接續行為之裁處,台灣法學雜誌,156期,2010年7月,頁129-133。
51、 陳重言,第三人利得沒收之立法必要及其基礎輪廓-源自德國法規範與實務之啟發,月旦法學雜誌,238期,2015年3月,頁84-100。
52、 許澤天,刑事確定判決對行政裁罰的拘束力,月旦法學教室,141期,2014年7月,頁33-35。
53、 許澤天,刑法規範的基本權審查-作為刑事立法界限的比例原則,收錄於︰《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黃舒芃主編,台北,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籌備處,2010年12月,頁259-323。
54、 許澤天,刑事罰與行政罰競合之刑事優先與一事不再理原則─評大統混油案之訴願決定-,台灣法學雜誌,260期,2014年12月,頁112-128。
55、 許澤天,樂見非常上訴帶來利得沒收本質釐清的契機,台灣法學雜誌,265期,2015年2月,頁7-10。
56、 許育典,行政罰與刑罰的競合-評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九十五年訴字第一四三六號判決,月旦裁判時報,3期,2010年6月,頁20-25。
57、 張麗卿,評析新增訂之緩起訴制度,月旦法學雜誌,89期,2002年10月,頁114-125。
58、 張明偉,不起訴處分實質確定力之界線,月旦法學雜誌,170期,2009年7月,頁261-267。
59、 曾淑瑜,犯罪所得沒收追徵及保全程序之研究,軍法專刊, 58 卷 2 期 ,2012年4月,頁41-66。
60、 黃士元,經濟犯罪不法所得扣押、沒收或發還被害人之理論與實務,刑事法雜誌,54卷6期,2010年12月,頁113-167。
61、 黃翰義,論緩起訴制度在我國刑事訴訟法上之檢討,月旦法學雜誌,127期,2005年12月,頁165-188。
62、 傅玲靜,行政罰法上不法利益之審酌及追繳,月旦法學雜誌,174期,2009年11月,頁327-336。
63、 靳宗立,犯罪所得之剝奪與沒收、追徵、追繳、抵償制度之檢討,檢察新論,5期,2009年1月,頁156-168。
64、 湯德宗,行政程序法,收錄於:翁岳生編,《行政法》,元照,三版,2006年,頁25-125。
65、 楊義翔,負擔≠刑罰 緩起訴≒不起訴 緩起訴處分後,可否再行政罰?—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九十五年度交抗字第一九○號裁定之評析,法令月刊,58期,2007年9月,頁37-46。
66、 詹鎮榮,「裁罰性」不利處分之概念及其範圍界定-兼論菸害防制法第二三條「戒菸教育」之法律性質,台灣法學雜誌,93期,2007年4月,頁125-139。
67、 廖義男,行政處罰之基本爭議問題,收錄於:台灣行政法學會主編,《行政救濟 行政處罰 地方立法》,元照出版,初版第一刷,2000年12月,頁273-300。
68、 廖福特,法院應否及如何適用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台灣法學雜誌,163期,2010年11月, 頁45-65。
69、 廖福特,邁向「台灣人權法典」,全國律師,7卷12期,2003年12月,頁11-23。
70、 劉柏江,淺談行政罰法上的「一行為」,治未指錄:健康政策與法律論叢,創刊號,2013年1月,頁21-42。
71、 劉邦繡,論緩起訴處分之撤銷,月旦法學雜誌,94期,2003年3月,頁204-211。
72、 劉建宏,大法官釋字第604號解釋之研究─行政罰法上「單一行為」概念之探討,臺北大學法學論叢,64期,2007年12月,頁1-23。
73、 劉建宏,行政罰法上「單一行為」概念之探討-一行為違反數個行政法上義務規定而受處罰者,月旦法學雜誌,152期,2008年1月,頁205-217。
74、 蔡志方,論共同管轄-一個行政法特有的制度,萬國法律,132期,2003年12月,頁84-98。
75、 蔡志方,論共同行政處分,萬國法律,135期,2004年6月,頁78-97。
76、 蔡震榮,行政罰法草案之探討,月旦法學雜誌,105期,2004年2月,頁197-212。
77、 蔡震榮,行政罰法草案評析,月旦法學雜誌,111期,2004年8月,頁9-20。
78、 蔡震榮,行政執行法:第三講-怠金與連續處罰,月旦法學教室,105期,2011年7月,頁44-54。
79、 蔡震榮,由釋字第六一二號解釋論不利益處分或裁罰性不利處分,台灣法學雜誌,88期,2006年11月,頁147-154。
80、 蔡震榮,論行政罰法上一事不二罰原則,收錄於《公法學與政治理論-吳庚大法官榮退論文集》,元照出版,2004年,頁521-555。
81、 蔡震榮,緩起訴性質與行政罰之關係,月旦法學雜誌,155期,2008年4月,頁23-46。
82、 蔡震榮,論釋字604號解釋對交通裁量之影響,臺灣本土法學雜誌,78期,2006年1月,頁31-48。
83、 謝開平,想像競合與實質競合-由刑法內躍升為公法間之一般原則,收錄於:《刑法之比較與繼受》,元照出版,出版一刷,2012年1月,頁163-206。
三、 論文
1、 洪韻婷,論行政法上一行為不二罰原則之適用,國立成功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09年8月。
2、 許哲維,論一行為不二罰原則於我國行政罰之適用,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碩士論文,2008年。
3、 楊春桐,行政罰概念與內涵之研究,東吳大學博碩士論文,2010年7月。
4、 黃義偉,行政法上一行為不二罰原則理論與實務之研究,國立台北大學法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1月。
5、 戴育仁,我國行政罰法第二十六條之再探,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年8月。
6、 江彥佐,稅捐行政罰之研究-以德國法制之比較為中心,東吳大學法律學系博士班博士論文,2014年12月。
四、 德國文獻(按首位字母順序排列)
1、 Bohnert, Joachim: Ordnungswidrigkeitenrecht, 4. Auflage, 2010.
2、 Bohnert, Joachim: Kommentar zum Ordnungswidrigkeitengesetz, 3. Aufl., 2010.
3、 Dreier, Horst (Hrsg.), Grundgesetz: Kommentar, Bd. 3. Artikel 83-146, 2000. (zitiert nach Bearbeiter, in: Grundgesetz Kommentar)
4、 Esser, Robert: Europäisches und Internationales Strafrecht, 2014.
5、 Göhler, Erich: Ordnungswidrigkeitengesetz, erläutert von Erich Göhler, fortgeführt von Peter König und Helmut Seitz, 16. Auflage, 2012. (zitiert nach Göhler/Bearbeiter)
6、 Graf, Peter Jürgen: Strafprozessordnung mit Gerichtsverfassungsgesetz und Nebengesetzen : Kommentar, 2010. (zitiert nach Graf/Bearbeiter)
7、 Klesczewski, Diethelm: Ordnungswidrigkeitenrecht, 2010.
8、 Karlsruher Kommentar: Gesetz über Ordnungswidrigkeiten, hrsg. von Lothar Senge, 3. Auflage, 2006. (zitiert nach Bearbeiter, in: KK-OWiG)
9、 Karlsruher Kommentar: Strafprozessordnung : mit GVG, EGGVG und EMRK, 7., Auflage, 2013.(zitiert nach Bearbeiter, in: KK-StPO)
10、 Karpenstein, Ulrich/Mayer, Franz C.: EMRK: Konvention zum Schutz der Menschenrechte und Grundfreiheiten : Kommentar, 2012.
11、 Löwe/Rosenberg: Die Strafprozeßordnung und das Gerichtsverfassungsgesetz: Großkommentar, 26., neu bearbeitete Aufl., 2006. (zitiert nach Bearbeiter, in: LR-StPO)
12、 Mitsch, Wolfgang: Recht der Ordnungswidrigkeiten, 2. Auflage, 2005.
13、 Meyer-Ladewig, Jens: EMRK, Europäische Menschenrechtskonvention: Handkommentar, 3. Auflage, 2011.
14、 Pfeiffer, Gerd: Strafprozessordnung: Kommentar, 5., neu bearbeitete Aufl., 2005.
15、 Systematischer Kommentar: Strafprozessordnung : mit GVG und EMRK, Band III §§137-197 StPO, 4. Auflage, 2011. (zitiert nach Bearbeiter, in: SK-StPO)
16、 Wieser, Raimund: Gesetz über Ordnungswidrigkeiten (OWiG) : Kommentar mit Vollzugsbestimmungen und sonstigen einschlagigen Vorschriften des Bussgeldverfahrens, 101. Aktualisierung, Stand 1., Ordner I, 2009.
2、 網路文獻與新聞投書
1、 憲政法制組助理研究員 何子倫,刑事犯與行政犯之區別初探,財團法人國家研究基金會,國政研究報告,2003年1月28日,http://old.npf.org.tw/PUBLICATION/CL/092/CL-R-092-005.htm (最後瀏覽日:2013年10月7日)
2、 報告人:蔡蕙芳(中興大學財經法律學系副教授),題目:刑與緩刑,頁7、8。此處即可見之:http://web.nchu.edu.tw/~hftsai/downloads/article/Criminal%20Law_punish/a1.pdf (最後流覽日:2014年10月14日)
3、 行政法院86年2月19日庭長評事聯席會議決議,此處即得見之:http://www1.hl.gov.tw/webplaw/data/%E8%A1%8C%E6%94%BF%E6%B3%95%E9%99%A2%E5%BA%AD%E9%95%B7%E6%B3%95%E5%AE%98%E8%81%AF%E5%B8%AD%E6%9C%83%E8%AD%B002.htm#_民國86年(9) (最後瀏覽日:2014年11月3日)
4、 「兩公約施行監督聯盟」,http://covenants-watch.blogspot.tw/p/blog-page_09.html (最後瀏覽日:2014年12月2日)
5、 <研擬制定「人權法」草案,研議各種重要法案及參與法規諮商>,2011年12月30日公布於法務部官網,http://www.moj.gov.tw/ct.asp?xItem=166772&ctNode=27633&mp=001 (最後流覽日:2014年12月7日)
6、 許澤天,<食安修法 循正軌完善制度設計>,聯合報,A18,103年10月28日。
7、 許澤天,<第三人的不當所得也應沒收>,自由時報/自由共和國,2014年11月3日,http://news.ltn.com.tw/news/opinion/paper/826945 (最後瀏覽日:2014年11月4日)
8、 許澤天,<官僚正在唬弄立委們>,蘋果日報,2014年11月06日,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forum/20141106/36191285/ (最後瀏覽日:2014年11月6日)
9、 林鈺雄,<頂新不法利得 不能沒收嗎?>,自由時報/自由共和國,2014年11月10日,http://news.ltn.com.tw/news/opinion/paper/828882 (最後瀏覽日:2014年11月17日)
10、 林鈺雄,<不沒收,就能保護消費者嗎?>,自由時報/自由共和國,2014年11月12日,http://news.ltn.com.tw/news/opinion/paper/829471 (最後瀏覽日:2014年11月18日)
11、 陳英鈐,<食安管制關鍵 阻絕違法獲利>,自由時報/自由共和國,2014年9月12日,http://news.ltn.com.tw/news/opinion/paper/812558 (最後瀏覽日:2014年11月4日)
12、 <大統高振利等4人被起訴 沒收非法所得18.5億>,中時電子報,林宜靜/綜合報導,2013年10月25日 15:47,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31025003613-260401 (最後瀏覽日:2014年10月19日)
13、 <大統高振利 依詐欺等罪起訴>,中央通訊社新聞,中央社記者陳淑芬,發稿時間:2013年10月25日 17:01 最新更新:2013年10月25日 18:04,http://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310250051-1.aspx (最後瀏覽日:2014年10月19日)
14、 <高振利重判16年 火速羈押>,中時電子報,鐘武達、洪璧珍/彰化報導,2013年12月17日 04:09,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31217000382-260102 (最後瀏覽日:2014年10月19日)
15、 <賣假油靠智慧 智財法院續押高振利>,蘋果日報,黃哲民/新北報導,2014年2月11日15:54,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40211/342381/ (最後瀏覽日:2014年10月19日)
16、 <一罪不兩罰!大統黑心油18.5億罰鍰 衛福部撤銷>,NOW今日新聞,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2014年 07月 10日 13:06,http://www.nownews.com/n/2014/07/10/1316348 (最後瀏覽日:2014年10月19日)
17、 <大統黑心油18.5億罰款 不用繳了!>,蘋果日報,邱俊吉/台北報導,2014年07月10日12:01,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40710/430895/ (最後瀏覽日:2014年10月19日)
18、 <大統訴願成功 18.5億罰鍰免了>,自由時報,記者洪素卿、張聰秋、湯世名、歐素美/綜合報導,2014年7月11日,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794928 (最後瀏覽日:2014年10月19日)
19、 <是否再對大統開罰 彰縣視二審結果決定>,自由時報,記者張聰秋、湯世名/彰化報導,2014年7月10日 20:20,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1052218 (最後瀏覽日:2014年10月19日)
20、 <大統混油 高振利二審判十二年>,中央通訊社新聞,中央社記者蔡沛琪台北24日電,發稿時間:2014年7月24日 09:56 最新更新:2014年7月24日 11:16,http://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407245003-1.aspx (最後瀏覽日:2014年10月19日)
21、 <大統案二審 改判12年罰3800萬>,YAHOO奇摩新聞,轉自台灣醒報,台灣醒報記者杜胤廣台北報導,2014年7月24日 下午5:48,https://tw.news.yahoo.com/%E5%A4%A7%E7%B5%B1%E6%A1%88%E4%BA%8C%E5%AF%A9-%E6%94%B9%E5%88%A412%E5%B9%B4%E7%BD%B03800%E8%90%AC-094854012.html (最後瀏覽日:2014年10月19日)
22、 <【社福衛環】《食管法》過初審「一罪不兩罰問題」待朝野協商>,國會無雙 戰報,作者武陵,2014年10月17日,http://musou.tw/news/78 (最後瀏覽日:2014年10月21日)
23、 <食安法初審通過:食品飼料分廠分照、食品追蹤、義美條款、提高罰鍰>,上下游新聞,文/ 上下游特約記者黃沛云,2014年10月18日,http://www.newsmarket.com.tw/blog/59231/ (最後瀏覽日:2014年10月21日)
24、 <食安法刪除法人罰金刑 惹爭議>,中時電子報,記者張國仁、崔慈悌/台北報導,2014年10月23日 04:09,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023000158-260205 (最後瀏覽日:2014年10月26日)
25、 <食安修法/罰得快、罰得重、罰得到...妄語>,聯合新聞網,聯合報╱張奉策/檢察官(台中市),2014.10.26 02:20 am,http://udn.com/NEWS/OPINION/X1/9023500.shtml (最後瀏覽日:2014年10月26日)
26、 <一行為不二罰之困境非得靠修法解決嗎?>,ETtoday 論壇,作者吳景欽,2014年10月26日 00:15,http://www.ettoday.net/news/20141026/417970.htm?from=rss (最後瀏覽日:2014年10月26日)
27、 <食管法通過四大重點:舉證責任反轉、沒收不法利得、法人罰金提高至20億、飼料食品分廠分照>,上下游新聞,文/上下游記者林慧貞 2014 年 11 月 18 日 吃安心,系列專題,食管法五大漏洞,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61049/ (最後瀏覽日:2014年11月20日)
28、 <《食安法》罰不到頂新 蔣丙煌:法不溯及既往>,蘋果日報,黃信維/台北報導,2014年11月18日19:02,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politics/20141118/508702/%E3%80%8A%E9%A3%9F%E5%AE%89%E6%B3%95%E3%80%8B%E7%BD%B0%E4%B8%8D%E5%88%B0%E9%A0%82%E6%96%B0%E3%80%80%E8%94%A3%E4%B8%99%E7%85%8C%EF%BC%9A%E6%B3%95%E4%B8%8D%E6%9C%94%E5%8F%8A%E6%97%A2%E5%BE%80 (最後瀏覽日:2014年11月20日)
29、 <千呼萬喚 食安法過關 政院版全軍覆沒>,自立晚報,記者蕭文彥/陳金寶 台北綜合報導,2014/11/18,http://www.idn.com.tw/news/news_content.php?catid=1&catsid=2&catdid=0&artid=20141118abcd023 (最後瀏覽日:2014年11月20日)
30、 <成立食安警察 刻不容緩>,中時電子報,黃文博/特稿,2014年10月11日 04:10,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011000289-260102 (最後瀏覽日:2014年11月25日)
31、 <食品警察救食安? 警政署認沒必要:中央地方運作順暢>, ETtoday政治新聞/ ETtoday 新聞雲,記者賴于榛/台北報導,http://www.ettoday.net/news/20141013/412832.htm (最後瀏覽日:2014年11月26日)
<提非常上訴 檢查總長追大統18億>,自由時報,記者錢利忠、王定傳、顏宏駿、吳為恭、吳亮儀/綜合報導,2015年1月16日,http://news.ltn.com.tw/news/focus/paper/847911 (最後瀏覽日:2015年1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