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董百坊
Tung, Bai-Fang
論文名稱: 1940-1970年代的長榮中學體育史
A Historical Overview of Physical Education at Chang Jung High School (1940s-1970s)
指導教授: 謝仕淵
Hsieh, Shih-Yua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文學院 - 歷史學系
Department of History
論文出版年: 2024
畢業學年度: 11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31
中文關鍵詞: 長榮中學體育運動史國家政策在地體育運動社群校友
外文關鍵詞: Chang Jung High School, sports history, national policy, local sports community, alumni
相關次數: 點閱:85下載:37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長榮中學從日治時期一路至戰後時期,兩時代間累積了可觀的體育運動能量,不僅曾培育出許多優異的體育運動選手,其校友們也深耕於臺南和臺灣的體育界。
    而經由研究可以發現,日治時期長榮中學的體育運動雖在殖民政府的框架下,課內的體育科只能配合總督府之規劃。不過,其仍自主地在校園內發展多元的課外體育活動,並建立出一股運動風氣,校友們亦把這股運動風氣擴散至南部區域。
    儘管,後來受到戰爭影響,1940年代初期開始,課內外的體育活動皆被中止,轉變成因著國家所需的軍事訓練。但是,於政權轉換後,長榮中學透過校方的倡議和校友們的學校體育推廣,再次延續了日治時期以來的體育運動榮景。且在1950-1960年代期間,長榮中學已經可以將校內普及的體育運動風氣,轉化為實質的校外競賽成績。
    1970年代,長榮中學遭遇招生危機,在學校在存亡之際時,校方將體育運動進行「重編」,讓其恢復成一種學校的教育特色,並期望該特色能達成有效的招生宣傳。且此階段,長榮中學也積極地回應來自國家由上至下的教育、體育相關政令,並在與政府展開互動的同時,也持續壯大校內體育運動的容受度,校方藉由新增各種體育運動的發展策略,來招收更多人才。與此同時,校友們也將社會體育的推展成果,連結回母校,以仲介者的身份開展出有別於日治時期的體育運動傳播路徑,成為學校體育和社會體育的橋樑。
    本篇論文以長榮中學為主體,探討其在1940-1970年代間的體育運動發展樣貌,以及當中的各種歷史路線交會。

    Chang Jung High School, spanning from the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to the post-war era, amassed significant athletic prowess, producing numerous outstanding athletes and establishing a strong presence in Tainan’s and Taiwan’s sports communities. Research reveals that, despite the constraints imposed by the colonial government during the Japanese era, the school independently fostered a diverse array of extracurricular sports activities, cultivating a robust sporting ethos that its alumni later disseminated throughout southern Taiwan.
    During the early 1940s, wartime disruptions led to the suspension of both curricular and extracurricular sports activities, which were supplanted by military training programs. However, following the war, Chang Jung High School successfully revived its athletic tradition, driven by initiatives from both the school administration and alumni. By the 1950s and 1960s, this revival translated into tangible success in external sports competitions, reflecting the school’s deep-rooted sports culture.
    Facing an enrollment crisis in the 1970s, the school strategically restructured its sports programs, re-establishing them as a distinctive element of its educational identity, with the goal of enhancing student recruitment. During this period, Chang Jung High School also actively engaged with national education and sports policies, further bolstering its athletic programs through targeted development strategies aimed at attracting new talent. Concurrently, alumni played a crucial role in linking societal sports achievements back to their alma mater, forging new pathways for sports dissemination that bridged school and community sports, distinct from those of the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This thesis focuses on the evolution of Chang Jung High School’s sports programs from the 1940s to the 1970s, examining the intersections of various historical trajectories during this period.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回顧 4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史料 9 第四節 章節安排 12 第一章 日治時期的長榮中學發展 14 第一節 日本帝國下的校務發展 14 第二節 長榮中學的「課內」、「課外」體育活動 30 小結 42 第二章 戰後長榮中學的校務方針與體育運動發展 44 第一節 戰後長榮中學的校務發展 44 第二節 1940-1960年代的學校體育運動 59 第三節 1970年代的體育運動發展策略 69 小結 81 第三章 長榮中學校友與戰後臺南體育運動社群 83 第一節 跨時代的臺南足球佈道者:長榮中學足球OB隊 83 第二節 臺南橄欖球的拓荒者:黃茂卿 91 第三節 臺南桌球的培育與代表隊組訓機制 97 第四節 曇花一現的國球:長榮中學棒球隊 103 小結 107 結論 110 徵引書目 115

    一、檔案
    (一)日治時期
    〈私立臺南長老教中學設立認可〉,1922 年 11 月 11 日,《臺灣總督府府(官)報》,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典藏號:0071022799a003。
    〈臺灣公立中學校規則〉,1922 年 04 月 01 日,《臺灣總督府府(官)報》,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 典藏號:0071022620e004。
    (二)戰後時期
    〈教育部令第10693號:為公布修正「私立學校規程」〉,《教育部公報》,1933年10月22日,頁25-39。
    〈臺灣省各級學校及教育機關接收處理暫行辦法(1945年11月7日)〉,《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公報》。
    〈電頒「臺灣省私立中等學校管理規則」,希遵照〉,《臺灣省政府公報》,1946年12月18日秋字號,頁1045。
    〈電各縣市政府為轉飭私立學校尅速辦理立案手續〉,《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公報》,1946年12月26日,頁1149。
    〈公布修正「私立學校規程」〉,《教育部公報》,1947年6月30日,頁1-10。
    〈電各縣市政府轉飭所屬各私立學校依限填呈立案表件〉,《臺灣省政府公報》,1947年7月7日秋字號,頁90。
    〈電各縣市政府為劃一規定「私立中等學校征收學生各費標準」,希轉飭遵照〉,《臺灣省政府公報》,1949年9月2日秋字號,頁783。
    〈私立學校規程〉,《司法專刊》,1954年10月15日,頁1684-1686。
    〈轉發「56學年度各公私立中等學校體育成績優良學生保送升學辦法」〉,《臺灣省政府公報》,56夏,第42期(1967年),頁11-12。
    〈檢發「57學年度各公私立中等學校體育成績優良學生保送升學作業規定」〉,《臺灣省政府公報》,57夏,第8期(1968年),頁4-5。
    〈檢送「58學年度各公私立高級中等學校畢業生體育成績優良保送甄試升學大專院校體育系(科)辦法補充規定暨注意事項」〉,《臺灣省政府公報》,58夏,第6期(1969年),頁26-28。
    〈訂定各公私立高級中等學校體育成績優良畢業生保送甄試升學大專體育系科59年續辦甄試申請日期及有關規定〉,《臺灣省政府公報》,59夏,第71期(1970年),頁2。
    〈檢發「臺灣省公私立中等學校體育班設置計劃」〉,《臺灣省政府公報》,60秋,第28期(1971年),頁3-4。
    〈各公私立高級中等學校體育成績優良畢業生保送甄試升學大專院校體育系科60年繼續辦理,希依限呈報彙辦〉,《臺灣省政府公報》,60夏,第15期(1971年),頁5-6。
    〈績優良學生保送甄試升學大專院校實施細則」〉,《臺灣省政府公報》,61夏,第7期(1972年),頁7-9。
    〈抄發「62學年度高級中等學校體育成績優良學生保送甄試升學大專院校實施細則」〉,《臺灣省政府公報》,62夏,第3期(1973年),頁7-10。
    〈抄發「63學年度高級中等學校體育成績優良學生保送甄試升學大專院校體育系科實施細則」〉,《臺灣省政府公報》,63春,第65期(1974年),頁4-6。
    〈公布「私立學校法」〉,《司法院公報》,1975年1月15日,頁3-7。
    〈檢發「中等學校體育成績優良學生保送升學辦法」暨「61學年度中等學校體育成
    〈中等學校體育成績優良學生保送升學輔導辦法,《教育部公報》,(1975年),頁5。〈67學年度公私立高級中等學校運動成績優良畢業生輔導甄試升學大專院校體育科系實施細則〉,《教育部公報》,(1978年),頁2-7。
    二、長榮中學史料
    《私立臺南長老教中學校友會雜誌》,第1期(1924)。
    《輔仁 第二號》,臺南:私立臺南長老教中學,1925。
    《私立臺南長老教中學校友會雜誌》,第3號(1926)。
    《私立臺南長老教中學校友會々報》,第1號(1931)。
    臺南市私立長榮高級中學校史館藏,《昭和九、十年度學校日誌》。
    加藤鷹太郎,《會員名簿》,臺南:臺南長榮中學校長中校友會,1942。
    長榮中學編,《母校長中》,第1期(臺南:臺南市私立長榮高級中學,1970)
    長榮中學編,《母校長中》,第2期(臺南:臺南市私立長榮高級中學,1970)
    長榮中學編,《母校長中》,第5期(臺南:臺南市私立長榮高級中學,1971)
    長榮中學編,《母校長中》,第11期(臺南:臺南市私立長榮高級中學,1973)
    長榮中學編,《母校長中》,第12期(臺南:臺南市私立長榮高級中學,1973)
    長榮中學編,《母校長中》,第13期(臺南:臺南市私立長榮高級中學,1973)
    長榮中學編,《母校長中》,第17期(臺南:臺南市私立長榮高級中學,1974)
    長榮中學編,《母校長中》,第23期(臺南:臺南市私立長榮高級中學,1976)
    長榮中學編,《母校長中》,第24期(臺南:臺南市私立長榮高級中學,1976)
    長榮中學編,《母校長中》,第25期(臺南:臺南市私立長榮高級中學,1976)
    長榮中學編,《母校長中》,第29期(臺南:臺南市私立長榮高級中學,1977)
    長榮中學編,《母校長中》,第31期(臺南:臺南市私立長榮高級中學,1978)
    長榮中學編,《母校長中》,第32期(臺南:臺南市私立長榮高級中學,1978)
    長榮中學編,《母校長中》,第36期(臺南:臺南市私立長榮高級中學,1979)
    長榮中學編,《母校長中》,第37期(臺南:臺南市私立長榮高級中學,1979)
    長榮中學編,《母校長中》,第41期(臺南:臺南市私立長榮高級中學,1980)
    長榮中學編,《母校長中》,第65期(臺南,臺南市私立長榮高級中學,1986)
    長榮中學編,《母校長中》,第66期(臺南:臺南市私立長榮高級中學,1986)
    長榮中學編,《母校長中》,第87期(臺南:臺南市私立長榮高級中學,1992)
    長榮中學編,《臺灣省臺南市私立長榮中學 學校概況 (光復後第一號)》,臺南:長榮中學,1953。
    長榮中學編,《臺灣省臺南市私立長榮中學七十週年校慶紀念刊物:校長回憶錄》,臺南:臺南市私立長榮中學,1956。
    長榮中學編,《臺灣省臺南市私立長榮中學 七十週年校慶紀念特刊》,臺南:長榮中學,1956。
    長榮中學編,《臺灣省臺南市私立長榮中學創校90年史》,臺南:長榮中學,1975。
    張厚基,《長榮中學百年史》,臺南:臺南市私立長榮中學,1991。
    方嚴總編輯,《發現長榮 120週年特刊》(臺南:長榮中學,2006)。
    三、專書
    臺灣教育會編,《臺灣教育沿革誌》,臺北:臺灣教育會,1939。
    李汝和主修,《臺灣省通志 卷五 教育志教育行政篇》,臺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69。
    李汝和主修,《臺灣省通志 卷五 教育制度沿革篇》,臺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70。
    台灣省教育廳編,《台灣教育發展史料彙編 國民教育篇》,台中:台灣省教育廳,1984。
    台灣省教育廳編,《台灣教育發展史料彙編 體育教育篇(上)》,台中:台灣省教育廳,1988。
    陳鳴鐘、陳興唐編,《臺灣光復和光復後五年的省情(上)》,南京:南京出版社,1989 。
    林本炫,《臺灣的政教衝突》,臺北:稻鄉出版社,1994。
    李筱峰,《林茂生·陳炘和他的時代》,臺北:玉山社,1996。
    台灣省教育廳編,《台灣教育發展史料彙編 訓育篇(上)》,台中:台灣省教育廳:,1997。
    葉永華,《臺灣政教關係》,臺北:風雲論壇,2000。
    吳學明,《從仰賴到自立:終戰前臺灣南部基督長老教會研究》,臺南:人光出版社,2003。
    曾瑞成總編,《臺灣百年體育人物誌》,臺北:臺灣身體文化協會,2006。
    王國裕編,《澎湖研究第一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澎湖:澎湖縣政府文化局,2006。
    程瑞福總編,《臺灣百年體育人物誌 第四輯》,臺北:臺灣身體文化協會,2007。
    查忻,《旭日旗下的十字架》,臺北:稻鄉出版社,2007。
    吳學明,《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研究》,臺北:宇宙光出版社,2007。
    許佩賢,《殖民地臺灣的近代學校》,臺北:遠流出版公司,2007。
    Tony Schirato著,國立編譯館主譯,《運動的文化分析》,臺北:韋伯文化國際出版公司,2009。
    林丁國,《觀念、組織與實踐:日治時期臺灣體育運動之發展》,臺北:稻鄉出版社,2012。
    邱漢生,《臺南市橄欖球隊》,臺南:作者自編,2012。
    鄭連明主編,《臺灣基督教長老教會百年史》,臺南:臺灣基督長老教會,2013。
    近藤正己著,林詩庭譯,《總力戰與臺灣:日本殖民地的崩潰》,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4。
    蘇南成口述,薛文鳳、劉阿蘇編,《大頭仔市長蘇南成》,臺南:作者自行出版,2014。
    高俊明口述、杜英助整理,《高俊明回憶錄》,臺北:前衛出版社,2017。
    許光麃總編,《臺灣百年體育人物誌 第十三輯》,臺北:臺灣身體文化協會,2018。
    駒込武著,蘇碩斌、許佩賢、林詩庭譯,《「臺灣人的學校」之夢:從世界史的視角看日本的臺灣殖民統治》(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9)。
    林欣楷,《我們的足球夢:從日治到戰後,臺灣百年足球記憶》,臺北:衛城出版,2022。
    四、學位論文
    林忠宏,〈台南市桌球運動發展之研究(1949-2003)〉,國立臺南大學體育學系碩士論文,2004。
    李尚儒,〈戰後台灣桌球運動發展之研究(1945~2004))〉,國立臺東大學體育系碩士論文,2006。
    王政文,〈天路歷程:台灣第一代基督徒研究(1865-1895)〉,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博士論文,2008。
    王坤煌,〈台南縣桌球運動發展之研究(1946-2008)〉,國立臺南大學體育科教學碩士論文,2009),頁134。
    莊皓閔,〈府城橄動史~臺南市橄欖球運動發展過程之研究(1945~2010)〉,國立臺南大學體育學學系碩士論文,2012。
    鄭健源,〈台灣橄欖球運動發展之研究-1913 年至1980年〉,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學學系碩士論文,2013。
    金珮嬋,〈臺南市男子桌球隊全國運動會22連霸發展歷程之研究(1984-2011)〉,國立臺南大學體育學系碩士論文,2014。
    張瑞鈴,〈臺灣高級中等學校體育班歷史軌跡之探究(1968~201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碩士論文,2015。
    陳奕璋,〈連霸夢.王朝魂——臺南市橄欖球隊之實踐過程探析(1946-199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學院體育學系碩士學位論文,2015。
    徐雯琪,〈戰後淡江中學研究﹙1945-1996﹚〉,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16。
    陳冠廷,〈「教澤拔萃」:一位足球運動舵手的生命經驗〉,國立臺南大學體育學系碩士論文,2016。
    郭惠玲,〈臺南市學校射箭發展之現況與困境〉,國立臺南大學體育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8。
    林欣楷,〈誰在踢足球?國家與社會交會下的臺灣足球史(1910-1970年代)〉,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19。
    蔡軒誠,〈日治時期長榮中學體育史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20。
    五、期刊與會議論文
    (一)英文期刊
    Edward A. Allen, “Public School Elites in Early-Victorian England: The Boys at Harrow and Merchant Taylors' Schools from 1825 to 1850,” Journal of British Studies, Vol. 21, No. 2, 1982, pp. 87-89.
    M. B. Norton, “Rugby School,” The Journal of Education, Vol. 38, No. 3, 1893, p. 63.
    (二)中文期刊
    蘇南成,〈從臺南市橄欖球成長過程談政府在推展橄欖球運動必須擔負的責任〉,《國民體育季刊》,第9卷第4期(1980),頁58-61。
    林素珍,〈臺灣基督長老教會意識形態發展之研究(1865-1990)〉,《大仁學報》,第16期(1998),頁137-138。
    台南市體育會,〈國內校壇最具潛力的一支生力軍 長榮中學「藍白衫軍」〉,《南市體育》,第5期(1990),頁23-24。
    台南市體育會,〈運動明星的搖籃--長榮中學〉,《南市體育》,創刊號(1990),頁40-41。
    台南市體育會,〈台南市參加歷屆省運、區運成績〉,《南市體育》,第5期(1992),頁3-10。
    查時傑,〈光復初期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的一個家族一以臺南高長家族之發展為例〉,《臺大歷史學報》,第18號(1994),頁159-160。
    桌球委員會,〈台南市男子桌球幕後推手 林忠雄〉,《南市體育》,第20期(2003),頁8-11。
    駒込武著、李明芳譯,〈臺南長老教中學神社參拜問題:「踏繪」式的權力型態〉,《中外文學》 第31卷第10期(2003),頁 66-67。
    林忠雄,〈台南市桌球館的故事〉,《南市體育》,第22期(2004),頁14-18。
    謝仕淵,〈1916年「體操科教授要目取調委員報告書」編纂之研究〉,《臺灣文獻季刊》,第56卷第3期(2005),頁66-68。
    李建璋、徐詩怡,《成大體育學刊》,40卷第3&4期(2008),頁1-21。
    許雪姬,〈2007年臺灣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臺灣史研究》,第16卷第2期(2009),頁161-204。
    陳翠蓮,〈2008年臺灣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臺灣史研究》,第17卷第2期(2010),頁171-211。
    范燕秋,〈2009年臺灣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臺灣史研究》,第18卷第2期(2011),頁197-236。
    許佩賢,〈臺灣教育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2011-2013 年)〉,《師大臺灣史學報》,第7期(2014),頁113-146。
    張素玢,〈2012-2013年臺灣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臺灣史研究》,第22卷第2期(2015),頁197-282。
    蔡秀美,〈臺灣教育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2020-2021年)〉,《臺灣史研究》,第30卷第2期(2023),頁191-214。
    (三)會議論文
    林玫君,〈2009年度臺灣體育休閒史的回顧與展望〉,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2009臺灣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2010年12月16-17日,頁1-17。
    林玫君,〈2010年度臺灣體育休閒史的回顧與展望〉,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2011臺灣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2012年12月7日,頁1-23。
    林玫君,〈2012年和2013年臺灣運動休閒史文獻回顧〉,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2012-2013年臺灣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2014年12月5-6日,頁1-26。
    許佩賢,〈臺灣教育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2014-2017 年)〉,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2016-2017年臺灣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2018年12月6-7日,頁1-21。
    許佩賢,〈臺灣教育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2018-2019 年)〉,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2018-2019臺灣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2020年12月10-11日,頁1-18。
    六、報紙
    編輯室,〈Tâi-lâm Tiúⁿ-ló N̂g Goa̍t-tek ê Sió-toān〉,《臺南府城教會報》,270卷(1907),頁27。
    〈鑽石杯 國校足賽 台南勝利擊敗台北日新〉,《聯合報》,1968年6月23日,第5版。
    〈鑽石杯學童足球賽 台南勝利國小 贏得雙料冠軍〉,《聯合報》,1969年6月16日,第6版。
    〈鑽石杯學童足賽 勝利三度封王 將于月底應邀訪日〉,《聯合報》,1970年7月7日,第6版。
    〈張聘三昨譴責共匪 以體育作政治工具 斥匪嗾使在日外圍組織 冒名組隊參加桌球比賽〉,《聯合報》,1973年8月5日,第3版。
    〈青棒新人展露頭角 中正盃賽長榮奪魁 由府城、復興蛻變成長榮 歷經滄桑 不堪回首當年〉,《聯合報》,1977年10月13日,第8版。
    〈中華青棒昨力戰受挫 敗部復活要連贏六場 日夜兩場延賽至八局美南以四比三獲勝〉,《聯合報》,1979年8月14日,第3版。
    〈僑胞傷心球員落淚 謝國城說這是我們自己的疏忽 郭教練說只知隔場不知要隔天〉,《聯合報》,1979年8月19日,第3版。
    〈日華成功桌隊訪台 80歲戴雅頌 受到熱烈歡迎〉,《民生報》,1998年12月27日,第4版。
    〈昔日「紅黑衫軍」屢戰屢敗時 出錢出力支持橄欖球運動文炳仙分享16連霸 喜孜孜〉,《中國時報》,1991年11月14日,第14版。
    〈在國外穿針引線 促成桌協恢復國際桌總會籍陳炎山 戴雅頌功在桌壇〉,《中國時報》,1992年1月8日,第14版。
    〈台灣桌球運動 推向國際舞台的重要功臣 林忠雄〉,《聯合報》,2004年1月9日。
    〈長中69級體育班 36年後再聚首〉,《中華日報》,2016年10月9日,臺南報導。
    七、電子資料
    (一)英文
    Rugby School, “Thomas Arnold: Head Master 1828-42”, About Us History, https://www.rugbyschool.co.uk/about/history/ (accessed August 2, 2024)
    (二)中文
    中華民國橄欖球協會,〈歷屆全國錦標賽成績一覽表〉,中華民國橄欖球協會官方網站(https://www.rocrugby.org.tw/international.php?class=7),最後檢索日期:2024年4月15日。
    臺南市民德國民中學,〈校史沿革〉,臺南市民德國民中學(https://www.mtjh.tn.edu.tw/modules/tadnews/index.php?ncsn=34&nsn=14989),最後檢索日期:2024年5月2日。
    校長室,〈歷屆校長〉,臺南市立忠孝國中(http://120.115.36.2/office/president/president_history.html),最後檢索日期:2024年5月2日。
    八、口述資料
    〈戴憲次先生訪問稿〉,2022年11月29日。
    〈楊豐明先生訪問稿〉,2023年4月13日。
    〈陳敬能先生訪問稿〉,2023年4月21日
    九、其他
    黃月德公親族會,〈黃月德家譜〉,《黃月德公親族會通訊》,第11期(2002),頁31、43、66。

    下載圖示 校內:立即公開
    校外:立即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