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曹筠
Cao, Yun
論文名稱: 探討“一中框架”下台灣非政府組織之國際參與空間
The Potential Engaging Space of Taiwan's NGOs in INGOs under "One China Framework"
指導教授: 丁仁方
Ting, Jen-Fa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社會科學院 - 政治經濟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Political Economy
論文出版年: 2015
畢業學年度: 10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48
中文關鍵詞: 一中框架台灣中國大陸非政府組織國際參與
外文關鍵詞: One China Framework, Taiwan, Mainland China, NGOs, Engaging Space
相關次數: 點閱:122下載:22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台灣的國際空間一直是影響兩岸關係發展的重要問題,而由於其解決直接關涉兩岸的主權及政治爭議,因而很難突破。而本文則嘗試探討兩岸可先從敏感低的非政府組織領域進行合作,累積一定經驗和互信程度後再擴展到高敏感度領域的合作。
    “一中框架”是中國大陸新近提出的兩岸政策,亦作為本文的理論架構,建立在“一中框架”下台灣非政府組織的國際參與空間。以國際政治現實中傳統模式如聯邦制、邦聯制、一國兩制、德國模式等,與發展中模式如第三方主體和坦桑模式的經驗作為兩岸政治安排的參考,發展“一中框架”下適應兩岸現況的新模式。兩岸在此模式中從低政治性的民間合作開始,利用SWOT分析模型,從中國大陸的內外部具體情況出發,分析中國大陸面對不同情況下所應採取的策略,並比較在當前階段,為處理具體如台灣非政府組織國際參與空間問題所應該選擇的最佳策略。

    International engaging space of Taiwan is always influenced by Mainland China, who claims it is about the important problem of sovereignty. And this research is about to deal with the problem from the least politically sensitive aspect of the potential engaging space of Taiwan’s NGOs in INGOs. Documentary research and historical research methods are used. Through comparing different models in international history, like traditional and developing models, this research first clarifies the most approariate interaction ways between Taiwan and Mainland China. Then, with the theory of sovereignty and integration, “One China Framework” can be extended to deal with the problem of potential engaging space of Taiwan’s NGOs in INGOs. In conclusion, this research believes Mainland China should use flexible theory of sovereignty when thinking about similar problems, and it should try its best to do nothing to change Taiwan’s NGOs’ names or identities in INGOs. In the long term, Taiwan and Mainland China will cooperate well and increase confidence.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對象與限制 3 第三節 研究架構與流程 4 第四節 研究途徑與方法 7 第二章 公民社會與非政府組織 8 第一節 非政府組織 8 第二節 非政府組織與國際交流 10 第三節 台灣非政府組織之發展 15 第四節 小結 20 第三章 “一中框架”理論概述 23 第二節 “一中框架”之內容分析 28 一、一中框架之具體內容 28 二、“一中框架”之特點 33 第三節 一中框架之延伸 39 第四節 小結 41 第四章 國際參與空間之模式 44 第一節 台灣國際空間安排 44 第二節 國家統合之傳統模式 50 一、傳統模式 51 二、比較傳統模式 60 第三節 國家統合之發展中模式 65 一、共建第三體模式 65 二、坦桑模式 71 三、比較第三主體與坦桑模式 74 第四節 小結 76 第五章 台灣非政府組織 80 國際參與之設計 81 第一節 理論論證兩岸主權紛爭 81 第二節 兩岸之“類坦桑模式”安排 88 第三節 台灣非政府組織國際參與之具體安排 99 第四節 政策建議 116 第五節 小結 119 第六章 結論 123 參考文獻: 132

    參考文獻:
    (1) 專書
    a. 中文
    中國大百科,1992,《中國大百科全書》(政治學卷),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中國大陸研究學會,1995,《主權問題與兩岸關係論文集》,臺北:中國大陸研究學會。
    中華民國外交部非政府組織國際事務委員會,2006,《迎向世界的台灣NGO》(第二版),台北:外交部。
    王央城,2007,《前瞻兩岸關係發展的趨勢》,台北: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出版。
    王杰、張海濱、張志洲,2006,《全球治理中的國際非政府組織》,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王英津,2004,《國家統一模式研究》,台北縣:博揚文化出版。
    包宗和、吳玉山,2012,《重新檢視爭辯中的兩岸關係理論》,臺北:五南圖書。
    包承柯、倪永傑,2011,《兩岸關係的現實與未來》,香港:台商雜誌社。
    包霞琴、蘇長和,2002,《國際關係研究:理論、視角與方法》,上海:上海文匯出版社。
    巨克毅,2012,《兩岸和平發展的思維與前景——兩岸和平論壇論文集》,台北:國立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當代中國研究中心出版。
    石之瑜,1997,《創意的兩岸關係》,臺北:揚智文化。
    朱浤源,1999,《一國良制論文集》,台北:一國良制研討會籌備委員會。
    江明修,2008,《第三部門與政府:跨部門的治理》,台北:智騰文化。
    江澤民,1995,《為促進祖國統一大業的完成而鬥》(單行本),北京:人民出版社。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2002,《台灣非政府組織國際參與策略之研究》,台北:行政院。
    余紀忠,2002,《提筆為時代》,台北:時報文化。
    吳友法,2007,《德國現當代史》,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
    吳英明、林德昌,2001,《非政府組織》,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
    肖佳靈、唐賢興,2003,《大國外交》,北京:時事出版社。
    林德昌,2003,台灣非政府組織與國際社會參與,高雄:國立中山大學國際非政府組織研究中心。
    邵宗海,2005,《兩岸關係》,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孫寶華,2007,《坦桑聯合踏著困難前進》,北京:時事出版社。
    徐瑩,2006,《當代國際政治中的非政府組織》,北京:當代世界出版社。
    海協會,2005,《“九二共識”歷史存證》,北京:九州出版社2005年。
    郝望,2005,《台海兩岸綜合實力對比及預測》,台北:秀威資訊。
    張亞中,2000《兩岸統合論》,臺北:生智出版社。
    張亞中,2003,《全球化與兩岸統合》,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許禎元,1998,《政治學研究與網路應用:網際網路(InterNet)的資料蒐集》台北:立威出版社。
    楊國樞,2000,《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方法》,台北:東華書局。
    鄭海麟,2000,《兩岸和平統一的思維與模式》,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
    蕭元愷,2010,《台灣問題:政治解決策論》,香港:三聯出版社。
    蕭新煌,2009,《非營利部門:組織與運作》,臺北:巨流圖書公司。
    瞿海源、顧忠華、錢永祥,2002,《法治、人權與公民社會》,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蘇起、童振源,2013,《兩岸關係的機遇與挑戰》,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蘇起、鄭安國,2005,《“一個中國,各自表述”共識的史實》,台北:翰蘆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b. 英文
    A. LeRoy Bennett. 1991,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Principles and Issues, 5th ed. N.J.: Prentice Hall
    J. Clark. 1991. Democratising Development: The Role of Voluntary Organizations. London: Earthscan.
    Johan A. Hall. 1995. Civil Society: Theory, History, Comparison. Cambridge: Polity Press.
    John Boli, George M. Thomas. 1999. Constructing World Culture: International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since 1875. Californi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Karl W. Deutsch. 1966. The Nerve of Government.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Lester M. Salamon, Helmet K. Anheier. 1997. Defining the Nonprofit Sector: A Cross-national Analysis. Manchester and New York: 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
    M. Walzer. 1995. Toward a Global Civil Society. Oxford: Berghahn.
    Stephen D. Krasner. 1999. Sovereignty – Organized Hypocrisy. New Jers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 期刊
    a. 中文:
    丁仁方,2007,<公民社會與民主政治的相互建構——日本與台灣近年來組織性公民社會發展之比較>,《臺灣民主季刊》4(2):1-31。
    小約瑟夫奈,2010,<新公共外交 非政府組織與網絡>,《公共外交季刊》。
    王英津,2009,<關於“一國兩制”台灣模式的新構想>,《台灣研究集刊》,104(2):1-7。
    王英津,2012,<“一國兩區論”與“兩岸一國論”:評價、比較與融合>,《太平洋學報》,20(11):77-88。
    王英津,2012,<一國兩區論”與“兩岸一國論”之比較分析>,《中國評論》,180(12)。
    王英津,2012,<從“兩德模式”看“一國兩制”港澳模式:優勢、特色及評價>,《學術探索》,10:20-24。
    王英津,2014,<論兩岸關係研究中“主權-治權”分析框架的缺陷及替代方案>,《中國評論》,199(7)。
    王昇,2014,<對務實探討兩岸政治關係的幾點看法>,《中國評論》,200(8)。
    王貞威,2011,<聯合共和國:坦桑尼亞模式與兩岸統一模式初探>,《中國評論》,158(2)。
    王緝思,2010,<為求真知而研究>,《美國研究》,2:115。
    毛啓蒙,2014,<從“主權”與“治權”的話語透視兩岸關係>,《台灣研究集刊》,134(4):25-34。
    毛樹仁,吳坤霖,2004,<台灣非政府組織於政府外交事務的角色與功能>,《國家政策季刊》,3(1):175-200。
    尹寶虎,2014,<“一國兩制”台灣模式的正解>,《中國評論》,199(7)。
    杜鈴玉,2011,<新形勢下推動公共外交與提升國家軟實力之研究>,《臺灣警察專科學校警專學報》,5(2):265-286。
    李奎泰,2015,<構築南北朝鮮和平關係機制需要新關係範式>,《中國評論》,2。
    李秘,2013,<以“互為主體”的默契鞏固“兩岸一中”的共同認知>,《北京聯合大學學報》,11(4):84-88。
    李秘,2014,<“一個中國框架”的內涵>,《中國評論》,199(7)。
    李義虎,2014,<台灣定位問題:重要性及解決思路>,《中國評論》,196(4)。
    李鵬,2014,<以‘當局’作為兩岸商談政治定位起點之理論探討>,《台灣研究集刊》,132(2):1-7。
    吳乃德,2005,<麵包與愛情:初探台灣民眾民族認同的變動>,《台灣政治學刊》,9(2):5-39。
    吳玉山,2001,<兩岸關係中的中國意識與台灣意識>,《中國事務》,4:71-89。
    邵宗海,1994,<兩岸的政治定位之探討>,《國立政治大學學報》,68:45-66。
    邵宗海,1999,<中國統一模式與統一過程的互動評估>,《亞洲評論》,9:1-15。
    邵宗海,2014,<“一國兩制”在台灣存在發展空間的探討——對1991-2008年台灣社會“一國兩制”民調的解讀>,《臺灣研究季刊》,4。
    邵寶明,2014,<“一中框架”理論初探>,《當代社科視野》,9:39-42。
    林吉郎,2003,<非政府組織(NGOs)外交:台灣經驗的戰略思考>,《全球政治評論》,4:1-23。
    林伯海,2001,<聯邦制、邦聯制抑或“一國兩制”——關於中國統一模式的政治學思考>,《理論與改革》,5: 10-14。
    林照真,2004,<NGO讓世界看到台灣>,《天下雜誌》,299:120-124。
    林德昌、王重陽,2007,<非政府組織和公民社會德建構與發展:國際與國家層面的解析>,《非政府組織學刊》,2:1-24。
    修春萍,2010,<兩岸關係新形勢與台灣“國際活動空間”問題>,《兩岸關係》,9。
    耿曙,2009,<經濟扭轉政治?中共“惠台政策”的政治影響>,《問題與研究》,48(3):1-28。
    耿曙、劉嘉薇、陳陸輝,2009,<打破維持現狀的迷思:台灣民眾統獨抉擇中理念與務實的兩難>,《台灣政治學刊》,13(2):3-56。
    倪永杰,2013,<兩岸政治定位與一中框架芻議>,《台海研究》,2:12-19。
    郭震遠,2014,<進入深水區的台灣“國際空間”問題>,《中國評論》,197。
    郭震遠,2015,<深水區台灣“國際空間”問題分析>,《中國評論》,2。
    陳動,2014,<對“一個中國框架”的解讀>,《中國評論》,193(1)。
    陳豔雲、區小熒,2013,<論陳水扁執政時期台灣的“非政府組織外交”>,《台灣研究集刊》,125:23-30。
    孫炳耀,1994,<中國社會團體官民二重性問題>,《中國社會科學季刊》,6:17-23。
    許志熊,2012,<往下沈淪的“一國兩區”論>,《新世紀智庫論壇》,58:47-50。
    章念馳,2015,<必須重新認識“和平統一、一國兩制”>,《中國評論》,2。
    張文生,2014,<海峽兩岸“第三主體”的建構>,《台灣研究集刊》,132(2):8-15。
    張亞中,2000,<兩岸統合之理論與實踐:歐盟經驗的啟示>,《美歐季刊》,14(1):35-81。
    黃嘉樹,2001,<“一個中國”內涵與兩岸關係>,《台海研究 兩岸關係》,4:1-5。
    黃嘉樹,2010,<關於兩岸政治談判的思考>,《中國評論》,156(12)。
    黃嘉樹,2012,<未來四年兩岸關係面臨的矛盾與挑戰>,《全球政治評論》,40:21-28。
    黃嘉樹,2012,<高舉和平發展的旗幟繼續前進——讀十八大政治報告感言>,《兩岸關係》,11。
    黃嘉樹,2013,<”未統一前兩岸政治關係”剖析>,《台海研究》,1:1-6。
    黃嘉樹,2014,<論兩岸關係新思維中的“同”與“異”>,《中國評論》,200(8)。
    黃嘉樹,王英津,2002,<主權構成:對主權理論的再認識>,《太平洋學報》,4:3-15。
    楊開煌,2009,<從政治定位看兩岸關係60年>,《海峽評論》,227(11):29-32。
    路陽、莊虔友、王鴻志,2011,<坦桑聯合過程和經驗及其對兩岸統一的啟示>,《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2:154-161。
    鄭華,2011,<新公共外交內涵對中國公共外交的啟示>,《世界經濟與政治》,4:143-153。
    劉國深,2008,<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新課題淺析>,《台灣研究集刊》,4:1-6。
    劉國深,2009,<試論和平發展背景下的兩岸共同治理>,《台灣研究集刊》,4:1-7。
    潘錫堂,2000,<從邦聯制意涵——論“一個中國架構下邦聯制”的可行性>,《政策月刊》,62:14-19。
    潘錫堂,2001,<從連戰“邦聯制”主張展望兩岸關係>,《海外情勢輯要》,1339。
    蕭新煌,2004,<台灣的非政府組織、民主轉型於民主治理>,《台灣民主季刊》,1(1):65-84。
    賴怡忠,2013,<國共共識:從九二共識向一中框架轉移>,《國際瞭望》,9:62-70。
    謝郁,1999,<對影響祖國和平統一若干外部因素之探討>,《台灣研究》,4。
    b. 英文:
    Michael Edwards. 1993. “Does the doormat influence the boot? Critical thoughts on UK NGOs and international advocacy.” Development in Practice 3:162-175.
    Sidney Tarrow. 2001. “Transnational Politics: Contention and Institutions in International Politics.” Annual Review of Political Science 4:1-20.
    (3) 博碩士論文
    a. 中文
    王立君,2010,<城市事件行銷的框架——以高雄市世界運動會為例>,國立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侯承緯,2014,<馬英九總統與活路外交:2008年到2012年>,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科學院中山與中國大陸研究所中國大陸組碩士論文。
    (4) 翻譯文獻
    李勇剛譯,John Keane原著,2012,《全球公民社會》,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林添貴譯,朴睿哲原著,2010,《台灣的未來:如何解開兩岸的爭端》,台北:遠流出版公司。
    賈西津、魏玉譯,Lester M. Salamon原著,2002,《全球公民社會——非營利部門視野》,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蘇長和、信強譯,Kenneth Neal Waltz原著,2008,《國際政治理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5) 網路資源
    a. 中文
    人民網,2012,<胡錦濤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網:http://cpc.people.com.cn/n/2012/1118/c64094-19612151.html,檢索日期:2014年12月19日。
    王宗銘,2015,<陸委會:未與國台辦溝通台入亞投行名稱>,中國評論新聞網:http://hk.crntt.com/doc/1037/1/3/3/103713363.html?coluid=46&kindid=0&docid=103713363&mdate=0416184420,檢索日期:2015年4月22日。
    中華民國外交部,2007,<針對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第75屆年會表決通過貶抑我會籍地位與名稱之決議,外交部強烈譴責中國藉由政治操弄,打壓台灣參與功能性國際組織之惡劣手法>,中華民國外交部:http://www.mofa.gov.tw/News_Content.aspx?n=5028B03CED127255&s=EFF2ACCAA5B965B7,檢索日期:2015年4月18日。
    中華民國總統府,2008,<活路外交>,中華民國總統府網站:http://www.president.gov.tw/Default.aspx?tabid=1077,檢索日期:2014年12月17日。
    中國新聞網,2013,<習近平會見吳伯雄,就兩岸關係發展提四點意見>,中國新聞網:http://www.chinanews.com/gn/2013/06-13/4925518.shtml,檢索日期:2014年12月19日。
    中評社,<陳水扁宣稱:兩德統一歐盟統合可為兩岸借鏡>,中評社:http://hk.crntt.com/doc/1002/2/2/7/100222703.html?coluid=39&kindid=775&d
    中評社,2009,<馬英九:沒外交休兵 可能再斷交兩三個>,中評社:http://hk.crntt.com/doc/1009/4/8/2/100948271.html?coluid=7&kindid=0&docid=100948271,檢索日期:2015年3月9日。
    中評社,2014,<“大一中架構”行不通>,中評社:http://hk.crntt.com/crn-webapp/mag/docDetail.jsp?coluid=21&docid=103219209&page=2,檢索日期:2015年3月27日。
    內政部,2015,<發展現況>,人民團體全球資訊網:http://cois.moi.gov.tw/moiweb/web/frmSinglePage.aspx?FunID=886a1982ea44a215,檢索日期:2015年5月6日。
    內政部統計處,2014,<103年第42週內政統計通報(103年6月底人民團體概況)>,內政部統計處網站:http://www.moi.gov.tw/stat/news_content.aspx?sn=8917,檢索日期:2014年12月18日。
    外交部NGO國際事務會,2012,<部長歡迎詞>,外交部NGO國際事務會網站:http://www.taiwanngo.tw/files/11-1000-194.php?Lang=zh-tw,檢索日期:2014年12月18日。
    台海網,<倪永杰談“大一中架構”:“不現實、不合理、不可行”>,台海網:http://www.taihainet.com/news/twnews/bilateral/2014-05-28/1257183_2.html,檢索日期:2015年3月27日。
    朱衛東,2014,《努力構建新型的兩岸關係發展模式——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思想初探》,中評網:http://hk.crntt.com/doc/1034/7/3/7/103473799.html?coluid=5&kindid=23&docid=103473799&mdate=1112094533,檢索日期:2014年12月20日。
    朱衛東,2015,<朱衛東:習近平對台重要講話展現三個自信>,人民網:http://tw.people.com.cn/n/2015/0306/c104510-26651500.html,檢索日期:2015年5月2日。
    行政院陸委會,<台海兩岸關係說明書>,陸委會:http://www.mac.gov.tw/ct.asp?xItem=57868&ctNode=5645&mp=2,檢索日期:2015年3月26日。
    全國人大常委會,1979,<告台灣同胞書>,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3-01/23/content_704733.htm,檢索日期:2014年12月19日。
    吳榮泉,2014,<我國非政府組織參與之現況與展望>,外交部網站:http://www.taiwanNGO.tw/files/15-1000-16913,c104-1.php?Lang=zh-tw,檢索日期:2014年12月20日。
    余東輝,2015,<朱光耀:兩岸在談台灣加入亞投行的合適名稱>,中國評論新聞網:http://hk.crntt.com/doc/1037/1/5/6/103715665.html?coluid=93&kindid=7950&docid=103715665&mdate=0418095115,檢索日期:2015年4月22日。
    宋國誠,2013,<中國大陸的“新兩岸論述”——兩岸和平發展的“屋頂理論”>,台北論壇:http://140.119.184.164/taipeiforum/print/P_43.php,檢索日期:2015年3月21日。
    林艷,2013,<李秘:兩岸民間政治對話可從外圍向中心>,中國評論新聞網:http://hk.crntt.com/doc/1027/9/3/6/102793621_2.html?coluid=3&kindid=13&docid=102793621&mdate=1015091853,檢索日期:2015年5月2日。
    周建閩,2014,<“一中框架”蘊含的特殊意涵與兩岸政治商談>,中評社:http://mcn.zhgpl.com/doc/1028/9/0/6/102890661.html?coluid=7&kindid=0&docid=102890661,檢索日期:2015年3月18日。
    郝沛然,2014,<“兩德模式”與兩岸關係之辨析>,中評社:http://mag.chinareviewnews.com/doc/1030/4/3/6/103043622.html?coluid=93&kindid=2910&docid=103043622,檢索日期:2015年3月27日。
    胡全威,2002,<陳水扁總統的“統合論”之評析>,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http://old.npf.org.tw/PUBLICATION/NS/091/NS-B-091-015.htm,檢索日期:2015年5月10日。
    胡錦濤,2005,《胡錦濤就新形勢下發展兩岸關係提出四點意見》,人民網: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024/3220012.html,檢索日期:2014年12月20日。
    胡錦濤,2008,《偕手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同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8-12/31/content_10586495_2.htm,檢索日期:2014年12月20日。
    胡錦濤,2008,<携手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8-12/31/content_10586495.htm,檢索日期:2015年3月16日。
    修春萍,2013,<兩岸政治對話前景淺析>,中國評論新聞網:http://hk.crntt.com/doc/1027/6/7/4/102767414.html?coluid=7&kindid=0&docid=102767414,檢索日期:2015年5月2日。
    馬英九,2010,<只要出現一、兩個江平,兩岸協商成果瞬間煙消雲散>,中評社:http://hk.crntt.com/doc/1015/0/6/3/101506333.html?coluid=7&kindid=0&docid=101506333,檢索日期:2014年12月15日。
    夏立平,2012,<對台灣擴大國際空間問題的若干思考>,中評社:http://hk.crntt.com/doc/1021/2/6/8/102126812.html?coluid=7&kindid=0&docid=102126812,檢索日期:2015年3月18日。
    倪鴻祥,2015,<楊開煌語中評:兩岸政策需前瞻性統一論述>,中國評論新聞網:http://hk.crntt.com/doc/1037/1/8/5/103718537.html?coluid=93&kindid=2910&docid=103718537&mdate=0421004745,檢索日期:2015年4月22日。
    高易伸,2015,<吳益政語中評:蔡英文沒看法 我們如何接受>,中評網:http://hk.crntt.com/doc/1037/0/7/3/103707390.html?coluid=93&kindid=9970&docid=103707390&mdate=0414100958,檢索日期:2015年4月14日。
    高照芬,2014,<蘇起施明德 拋大一中架構>,中央社:http://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405275004-1.aspx,檢索日期:2015年3月27日。
    唐永紅,2015,<唐永紅語中評:堅持九二共識 給台時間思考>,中國評論新聞網:http://hk.crntt.com/doc/1037/3/4/4/103734402.html?coluid=93&kindid=10094&docid=103734402&mdate=0502003353,檢索日期:2015年5月2日。
    陸委會,2005,<國內民意對中共打壓我參與世界衛生組織之反應>,《大陸委員會2006年大陸工作參考資料》,陸委會:http://www.mac.gov.tw/ct.asp?xItem=61948&ctNode=6226&mp=1,檢索日期:2015年3月9日。
    陳水扁,2000,<台灣站起來——迎接向上提升的新時代>,中華民國總統府網站:http://www.president.gov.tw/Default.aspx?tabid=131&itemid=7542&rmid=514,檢索日期:2014年12月15日。
    陳先才,2015,<蔡英文大陸政策新論述 虛與實>,中評社:http://hkmag.crntt.com/crn-webapp/mag/docDetail.jsp?coluid=21&docid=103697625,檢索日期:2015年4月7日。
    孫儀威,2015,<鄭振清語中評:習近平講話為兩岸大船把舵>,中評社:http://hk.crntt.com/doc/1036/5/0/1/103650127.html?coluid=93&kindid=10092&docid=103650127&mdate=0306003342,檢索日期:2015年3月21日。
    國台辦,2015,<習總書記“四個堅定不移”為兩岸關係發展指明方向>,國台辦:http://www.gwytb.gov.cn/wyly/201503/t20150311_9250814.htm,檢索日期:2015年3月16日。
    章念馳,2013,<中國夢與兩岸的歸宿>,中評網:http://hk.crntt.com/doc/1026/3/6/2/102636256.html,檢索日期:2015年4月6日。
    張志軍,2013,《承前啓後 繼往開來 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紀念<告台灣同胞書>發表三十五週年》,中國新聞網:http://www.chinanews.com/tw/2013/12-31/5680849.shtml,檢索日期:2014年12月20日。
    張亞中,2009,<追憶汪道涵先生的共同締造論>,中評社:http://www.cdwzx.com/doc/33_4372_101177928_1.html,檢索日期:2015年3月16日。
    張永泰,2014,<台灣批評中國打壓台灣非政府組織>,美國之音:http://www.voachinese.com/content/taiwan-ngo-china-20140616/1937681.html,檢索日期:2015年6月20日。
    張順,2014,《一中框架”的研究現狀與主要問題》,華夏經緯網:http://www.huaxia.com/thpl/djpl/2014/06/3925885.html,檢索日期:2014年12月20日。
    黃文傑,2015,<謝大寧:北京提前亮底線,不給綠揣測空間>,中評社:http://hk.crntt.com/doc/1036/4/9/4/103649405.html?coluid=93&kindid=8110&docid=103649405&mdate=0306004121,檢索日期:2015年3月19日。
    黃蔚,2014,<劉國深:兩岸政治話語完全融合沒有必要>,中評社:http://hk.crntt.com/doc/1034/4/5/7/103445704.html?coluid=238&kindid=13358&docid=103445704&mdate=1223143921,檢索日期:2015年4月16日。
    賈慶林,2012,<贾庆林在第八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2012-07/28/c_112559535_3.htm,檢索日期:2015年3月16日。
    新民黨新聞館,<宋主席談兩岸關係:“一中屋頂,兩岸兩席,三段三通”>,新民黨網站:http://www.pfp.org.tw/article_show.asp?id=66,檢索日期:2015年3月27日。
    新華社,2014,<習近平提對台工作三個有利於>,東方早報:http://www.dfdaily.com/html/33/2014/2/19/1119257.shtml,檢索日期:2014年12月19日。
    新華網,<授權發佈:《反分裂國家法》全文>,新華網: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tai_gang_ao/2005-03/14/content_2694168.htm,檢索日期:2015年5月15日。
    新華網,1993,<台灣問題與中國的統一>,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3-01/23/content_704463.htm,檢索日期:2015年4月18日。
    新華網,2012,<2012年對台工作會議在京舉行賈慶林出席並作重要講話>,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2-03/01/c_111591488.htm,檢索日期:2014年12月19日。
    新華網,2012,<賈慶林在第八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開幕式上的致辭>,新華網:http://www.gov.cn/ldhd/2012-07/28/content_2194141.htm,檢索日期:2014年12月19日。
    新華網,2013,<習近平總書記會見連戰一行>,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2/25/c_114794281.htm,檢索日期:2014年12月19日。
    新華網,2013,<習近平總書記會見蕭萬長一行>,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3-10/06/c_117603401.htm,檢索日期:2014年12月19日。
    新華網,2014,<張志軍接受媒體採訪,暢談訪台成果和體會>,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tw/2014-06/30/c_126692219.htm,檢索日期:2014年12月19日。
    溫家寶,2009,<政府工作報告——2009年3月5日在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新華社:http://www.chinanews.com/gn/news/2009/03-14/1601848.shtml,檢索日期:2015年3月18日。
    趙春山,2014,《穩中求進,國際空間最不滿》,國政評論:http://www.npf.org.tw/post/1/14135,檢索日期:2014年12月20日。
    鳳凰網,2012,<馬英九:德國統一模式或可作為兩岸借鑑>,鳳凰網:http://news.ifeng.com/taiwan/3/detail_2012_05/25/14807778_0.shtml,檢索日期:2015年3月27日。
    鳳凰網,2012,<國台辦:胡吳會就兩岸同屬一中形成更清晰認知>,鳳凰網: http://news.ifeng.com/taiwan/3/detail_2012_03/28/13499556_0.shtml,檢索日期:2014年12月19日。
    鄧冠英,2014,<朱松嶺:兩岸民間對話有助於形成話語權>,中國評論新聞網:http://hk.crntt.com/doc/1033/9/6/0/103396041.html?coluid=7&kindid=0&docid=103396041&mdate=0924000758,檢索日期:2015年5月2日。
    劉國深,2015,<劉國深:兩岸共同參與領域的潛力很大>,中國評論新聞網:http://hk.crntt.com/doc/1037/3/0/7/103730786_2.html?coluid=93&kindid=10094&docid=103730786&mdate=0510001424,檢索日期:2015年5月11日。
    聯合國,2014,<非政府組織與聯合國新聞部:一些問題和回答>,聯合國新聞部:http://www.un.org/chinese/aboutun/ngo/qanda.html,檢索日期:2014年12月20日。
    聯合新聞網,2015,<小辭典:台灣加入國際組織的名稱>,聯合新聞網:http://udn.com/news/story/7928/802852-%E5%B0%8F%E8%BE%AD%E5%85%B8%EF%BC%8F%E5%8F%B0%E7%81%A3%E5%8A%A0%E5%85%A5%E5%9C%8B%E9%9A%9B%E7%B5%84%E7%B9%94%E7%9A%84%E5%90%8D%E7%A8%B1,檢索日期:2015年4月18日。
    魏翠萍,2000,<坦桑聯合過程及經驗的研究>,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http://iwaas.cass.cn/kycg/hjcg/2009-04-30/250.shtml,檢索日期:2015年3月27日。
    蘋果日報,2015,<我加入亞投行國際名稱 Chinese Taipei可能性高>,蘋果日報: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finance/20150331/584472/%E5%8F%B0%E7%81%A3%E5%9C%8B%E9%9A%9B%E5%90%8D%E7%A8%B1%E6%9C%894%E7%A8%AE%E3%80%80ChineseTaipei%E5%8F%AF%E8%83%BD%E6%80%A7%E9%AB%98/,檢索日期:2015年4月18日。
    政治中心,2012,<NGO青年代表以“中國一省”入聯 遭批:悲哀至極>,東森新聞雲:http://www.ettoday.net/news/20121213/139213.htm,檢索日期:2015年6月20日。
    (6) 研討會文章
    a. 中文
    丁仁方,2014,<從北京的立場檢視台灣非政府組織的國際參與空間>,2014年兩岸建立互信與換位思考學術研討會,9月25日,台北:中國文化大學。
    林文程,2013,<台海兩岸非政府組織行為準則>,首屆兩岸和平論壇,10月11-12日,上海。
    林岡,2013,<再論國家尚未統一特殊情況下的兩岸政治關係>,首屆兩岸和平論壇,10月11-12日,上海。
    金燦榮,2001,<冷戰後的中美關係與台灣問題>,新世紀兩岸關係研討會,10月20-22日,北京。
    修春萍,2013,<和平發展與兩岸涉外事務及非政府組織國際活動問題探析>,首屆兩岸和平論壇,10月11-12日,上海。
    倪永杰,2013,<從兩岸政治定位看“一中框架”>,首屆兩岸和平論壇,10月11-12日,上海。
    翁松燃,2001,<國家統合模式初探>,“國家主權與統合模式的比較”研討會,2月24日,台北。
    章念馳,2001,<兩岸關係中必須釐清的一些誤區>,新世紀兩岸關係與中國前途研討會,6月19日至20日,香港。
    黃嘉樹,2013,<和平發展階段兩岸處理政治關係的矛盾與難點>,首屆兩岸和平論壇,10月11-12日,上海。
    湯紹成,2014,<學運之後兩岸的和平發展關係>,第二十三屆海峽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7月22日,青海。
    鄭海麟,2001,<關於“主權”研究的幾個理論問題>,新世紀兩岸關係發展與中國前途研討會,6月19日-20日,香港。
    劉國深,2013,<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中的合情合理安排問題>,首屆兩岸和平論壇,10月11-12日,上海。
    魏鏞,2002,<邁向民族內共同體:台海兩岸互動模式之建構,發展,與檢驗>,佛光人文社會學院第一屆社會與文化發展研討會,5月25日,宜蘭。
    嚴峻,2013,<兩岸政治問題解決難點及路徑探索>,首屆兩岸和平論壇,10月11-12日,上海。
    饒戈平,2013,<促進兩岸民間團體在國際非政府組織中的互動雙贏>,首屆兩岸和平論壇,10月11-12日,上海。
    b. 英文
    Jacques deLisle. 2002. Varieties of Sovereignty and China: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in the Cross-strait Relationship: A Conference Report. Foreign Policy Research Institute. July.
    (7) 新聞
    吳典蓉,1999,<陳水扁:多元出擊 融入國際公民社會>,《中國時報》,11月29日。
    宋丁儀,2012,<王毅:主動澄清兩岸一國疑慮>,《旺報》,8月11日。
    胡錦濤,2012,<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京開幕——胡錦濤代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報告>,《人民日報》,11月9日。
    張志軍,2015,<運用法治方式扎實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人民日報》,3月13日。
    張亞中,2001,<參考歐洲統合,創造第三主體>,《聯合報》,1月8日。
    郭宏志,2003,<台灣人民的健康權,不容政治力剝奪>,《新聞週報》,5月21日。
    富權,2013,<只有統一後才能考慮“一國三席”問題>,《新華澳報》,4月17日。
    黃國樑,2014,<蘇起:兩岸實力對比 有利統一>,《聯合晚報》,11月7日。
    盧素梅,2013,<北京會談,許信良將促設中國議會>,《中國時報》,6月15日。
    蘇起,2013,<兩岸關係的大趨勢>,《聯合報》,2月21日。
    自由時報,2011,<台灣亞醫被逼改名 我方代表發動連署>,《自由時報》2月7日。
    (8) 專題研究計劃資料
    財團法人開創台灣文化基金會、國立成功大學公共事務研究中心,2008, <NGO互動平台建制推動及外交拓展之專案規劃>,台北:外交部非政府組織國際事務委員會。

    下載圖示 校內:立即公開
    校外:立即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