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 |
郭貞慧 Kuo, Chen-Hui |
|---|---|
| 論文名稱: |
非營利組織對台灣城市外交發展之功能研究—以社團法人台南市台日友好交流協會為例 A Study on the Function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in Taiwan's Urban Diplomacy Development: A Case Study of Taiwan-Japan Friendship Exchange Association of Tainan City |
| 指導教授: |
王明隆
Wang, Ming-Long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 系所名稱: |
管理學院 - 高階管理碩士在職專班(EMBA) Executive 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EMBA) |
| 論文出版年: | 2018 |
| 畢業學年度: | 106 |
| 語文別: | 中文 |
| 論文頁數: | 82 |
| 中文關鍵詞: | 非營利組織 、城市外交 、台日友好 |
| 外文關鍵詞: | Non-profit organization, City diplomacy,, Taiwan-Japan friendship |
| 相關次數: | 點閱:148 下載:4 |
| 分享至: |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台灣自1971年退出聯合國以來,在國際社會上的特殊處境,讓傳統以國家為主體的外交作為窒礙難行,也從而更加彰顯藉由民間參與國際事務進而達到為國家發聲的重要性。其中尤以非營利組織透過各種領域的公共參與,最能夠為台灣在國際舞台上帶來持續發聲的能量。
本文以社團法人台南市台日友好交流協會之於台南市城市外交的推廣與發展為例,如協助台南市議會順利與京都市議會簽訂友好協定,創下京都市議會與海外議會簽訂協定之首例等,同時藉由文獻探討及實際案例的研究分析,輔以對當前外交事務有經驗的社會知名人士的深度訪談,來了解非營利組織對於城市外交發展之具體影響與貢獻,將收集到的案例資訊與相關文獻資料,配合訪談取得的第一手資訊進行研究分析,歸納出實踐的成功關鍵因素,以期能做為未來各非營利組織參與外交公共事務之參考依據。
Ever since Taiwan was expelled from the United Nations in 1971, the unique position the island holds i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has made country-based traditional diplomacy difficult. This also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the general public participating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Of public involvement, the participation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in all areas has most been able to bring a voice for Taiwan i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This article takes the development of Tainan City's diplomacy by Taiwan-Japan Friendship Exchange Association of Tainan City as an example. Through literature discussion and analysis of actual cases, it is supplemented by in-depth interviews with social celebrities who have experience in current foreign affairs. To understand the impact and contribution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to the development of city’s diplomacy, to analyze the case information and related literature and the first-hand information obtained through interviews, and to extract the pros and cons of it as a future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participate in the reference of diplomatic public affairs.
一、 中文部分
毛樹仁、吳坤霖 (2004)。台灣非政府組織於政府外交事務的角色與功能。國家政策季刊,3(1),175-200頁。
王仕圖、官有垣、李宜興 (2010)。非營利組織的相關理論,13-34頁。高雄市::巨流。
司徒達賢 (1999)。非營利組織的經營管理,38-39頁。台北市::天下文化。
田弘茂、周世雄、羅致政 (1999)。台北市政府城市外交政策成效評估之研究。台北市政府研考會。
吳寧遠 (1998)。非營利組織會員對其組織認同之研究:以高雄市婦女服務性社團為例。非營利組織之經營管理與社會角色論文集。國立高雄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所,307-360頁。
沈家齊 (2011)。我國城市外交之制度與問題分析。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政治學系政治研究碩士班碩士論文,12-15頁。
彼得˙杜拉克 (2002)。下一個社會。台北市:商周。
彼得˙杜拉克 (2004)。使命與領導。台北市:遠流。
林吉郎 (2004)。非政府組織(NGOs):台灣經驗的戰略思考。非營利組織管理學刊,3(1),45-70頁。
林淑馨 (2007)。日本非營利組織 現況、制度與政府之互動,307-310頁。台北市::巨流。
林淑馨 (2008)。非營利組織管理。台北市::三民。
林淑馨 (2011)。非營利組織概論,5-6頁。台北市::巨流。
林淑馨 (2017)。非營利組織概論(增訂二版),5-6頁。台北市::巨流。
林嘉誠 (1998)。台北市城市外交的現況與展望。新世紀智庫論壇,19(3),15-20頁。
林聯章 (1998)。非營利組織經營管理實務粹要。台北:台北市立圖書館。
邱楹棟 (2017)。探討非營利組織的永續經營—以嘉義市嘉邑行善團為例。華南大學企業管理學系非營利事業管理碩士班碩士論文,58-59頁。
范麗娟 (1994)。深度訪談簡介。戶外遊憩研究,7(2),25–35頁。
張紹勳 (2001)。研究方法。台北市::滄海書局。
陶明仁 (2013)。非營利組織人力資源管理研究與反思—以原住民部落老人日間關懷站為例。國立東華大學民族發展與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
彭懷真 (2014)。非營利組織:12理。台北市::洪葉。
馮俊傑 (2004)。以非營利組織之觀點探討其與政府間互動關係—以社會福利財團法人為例。東海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論文。
馮燕 (1993)。公益性非營利組織資源的運作與管理。理論與政策,11(3),99-112頁。
楊倩蓉(2005)。<來「非營利」,擁抱21世紀>。遠見30雜誌,12(8)。取自http://www.30.com.tw/?ser=11207&Pg=1
楊淳卉 (2018)。台日交流 郭貞慧勇於搭橋。自由時報,人物速寫。
萬文隆 (2004)。深度訪談在質性研究中的應用。生活科技教育月刊,37(4),17-23頁。
穆春香 (2010)。教會醫院執行政府社會福利方案之研究。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
蕭瑞麟 (2006)。不用數字的研究,43-46頁。台北市::培生。
戴志聰 (1998)。非營利組織理念,經營型態與服務對象關係之研究—以臺灣原住民文教組織為例。國立東華大學國際企業研究所碩士論文。
二、 英文專書
Badelt, C. (1997). Entrepreneurship theories of the non-profit sector. VOLUNTA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oluntary and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8(2), 162-178.
Hansmann, H. (1980). The Role of Nonprofit Enterprise. The Yale Law Journal, 89(5), 835-901.
Kramer, Ralph M. (1981). Voluntary Agencies in the Welfare State.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Lester M. Salamon, and Helmut K. Anheier (1996). Th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Working paper,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Levitt, T. (1973). The Third Sector: New Tactics for a Responsive Society. New York: Amacom.
M. Featherstone, S. Lash and R. Robertson (1995). Global Modernities. London: Sage, 25-44.
McKean, R. (1965). The Unseen Hand in Government.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55(3), 496-506.
Murray, V., B. Tassie, R. D. Herman (Ed.) (1994). The Jossey-Bass Handbook of Nonprof-it Leadership and Management.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Salamon, L. M. (1995). Partners in Public Service: Government-Nonprofit Relations in the Modern Welfare State.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Renz, D. and Herman, R. (2016). The Jossey-Bass Handbook of Nonprofit Leadership and Management, fourth Edition.
三、 日文部分
中村研一 (1992)。NGOの可能性ー国家主權を超えて。世界,8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