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張婉婷
Chang, Wuan-Ting
論文名稱: 社區公園設計準則研究
Research on the Design Guidelines for Community Parks
指導教授: 吳玉成
Wu, Yu-Che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規劃與設計學院 - 建築學系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論文出版年: 2010
畢業學年度: 9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85
中文關鍵詞: 社區公園設計準則設計本質設計品質
外文關鍵詞: Community Parks, Design Guidance, Nature of Design, Design Quality
相關次數: 點閱:123下載:17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近年來政府積極推動「社區總體營造」,社區公園改造則成為多數社區重要工作,也造就了許多成功案例。但社區公園設施欠當、硬體過多、環境不協調等缺失亦甚普遍。除了制度性的問題,對公共空間設計認識不足、美感貧乏也是主因,因此專業者發展了一定的「社區公園設計原則與設計準則」作為改造社區公園時的提醒,但諸多設計準則並未能符合專業者與社區的需要,本研究即針對過去準則的問題,提出改善建議。
    本研究以文獻回顧為主,輔以實地調查,瞭解國內社區公園普遍性的設計問題,歸納需要突出強調的設計概念。接著由國內設計過程的檢討,瞭解既有準則可能出問題的所在,歸納出準則未能有效「協助設計者充分認識設計」、「促進專業者與社區討論設計」這兩方面來檢討。
    比較國內外相關設計準則,從準則內涵、準則的表達方式兩面向加以探討。就準則內涵而言,發現國內準則傾向各項理性設計指標與小尺度的討論,較難有效傳達設計各面向互相影響的關係、感性體悟的設計思考、對於傳達塑造整體環境的設計概念也有待加強;就準則表達方式而言,則可見部份準則缺乏清楚的體系與層級,內容描述過於細節、缺乏簡單扼要的具體內容與圖文說明等。本研究依據前文的調查與發現,修改相關準則,並以國內既有準則為基礎,草擬出一修改後的社區公園設計準則,再透過與專業者及社區的互動,調整內容與表達方式。
    本研究認為有效的社區公園設計準則,需要幫助設計者回到設計該有的思考方式去討論設計,而本研究建議準則分兩部分:首先以構成「舒適且和諧的美感環境」作為準則的討論核心;接著標明五個設計品質面向-易親近的環境、舒適的視覺感受、支持活動的空間、近自然的環境、發揮社區意識與創造意識,藉正反面圖文範例說明。期待提醒準則使用者統合感知思考設計,並恰當、整體地回應設計品質的各個面向。

    Taiwan’s recent community development programs had helped local communities improved their public spaces. However, unsatisfactory results are not unusual-inappropriate facilities, excessive hardware, and visual chaos etc. Although some design guidances had been developed to help improve the situation, their influence and effectiveness is limited. This study explores both existing design guidances for community parks or open spaces, and some cases, aiming at developing a better design guidance.

    This study bases mainly on literature review, with limited field surveys and interviews. Selected design guidances a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criticisms on general design problems of community parks are reviewed. With the help of site surveys and interviews with local designers, key problematic areas in the design of community parks are identified. The comparison of selected design guidances focuses on their contents and presentation styles. Comments on quality guidance and foreign examples offer useful lessons Taiwan’s designers can learn.

    A refined design guidance was drafted, focusing on exploring the nature of design and the expectation for quality. Images are selected for explanation. Suggestions were collected from local community designers and architects for revision. The final “pamphlet“ emphasizes five key qualities:accessibility, visual appropriateness, activity supporting, natural elements, and community awareness and a sense of creativity.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研究範疇與對象 2 第三節、研究方法與內容 3 第四節、研究架構 5 第二章 理論探討與台灣社區公園設計的問題 7 第一節、理論探討 7 一、社區環境設計本質 7 二、設計管制與準則的位置 9 第二節、社區層級設計準則構成的注意事項 與 當協助的部分 11 一、社區層級設計準則構成的注意事項 11 二、設計過程中準則當協助的部分 12 第三節、台灣社區公園設計的問題 - 成果與過程 14 一、社區公園的設計問題(成果) 14 二、社區公園設計過程中的缺失 18 第四節、小結 19 第三章 國內外相關設計準則的比較 21 第一節、設計準則內涵的比較 21 第二節、設計準則表達方式的比較 26 第三節、小結 30 第四章 社區公園設計準則改善提議 31 第一節、社區公園設計準則內容改善提議 31 一、談論設計本質的內容 31 二、談論設計品質面向與內容的改善提議 38 三、本研究社區公園設計準則 48 第二節、設計準則之測試與檢討 49 一、訪談者的選定 49 二、設計準則之測試與檢討 50 第三節、小結 53 第五章 結論 55 參考文獻 57 附錄一:社區公園現況調查 61 附錄二:國內設計準則表達方式比較表 67 附錄三:日本真鶴町社區總體營造的建築「美學準則」 69 附錄四:Albert J.Rutledge的公園規劃設計「概要性引導準則」的架構 70 附錄五:黃定國的社區公園設計準則 71 附錄六:本研究設計準則 75

    一、中文參考書目
    1. Albert J.Rutledge,李麗雪譯,1997,公園的剖析,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台北。
    2. Germany、Austria、Switzerland,付天海譯,2006,新景觀設計2:德國、奧地利、瑞士,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
    3. John Punter,龐玥 譯,2006,美國城市設計指南-西海岸五城市的設計政策與指導,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北京。
    4. Michael Laurie,林靜娟、邱麗蓉譯,1998,景觀建築概論,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台北。
    5. 小形研三、高原榮重,王思慶譯,1995,造園意匠論-綠地設施設計,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台北。
    6. 五十嵐敬喜,黃蘭翔譯,1996,〈『景觀』和真鶴町的『美意識基準』〉,《空間》,83期,頁113-126。
    7. 王明蘅,2005,台南市環境景觀政策擬議:當前的課題與建議,財團法人成大研究發展基金會。
    8. 王庭玫 主編,2005,公共藝術在波士頓,藝術家出版社,台北。
    9. 台北市工務局公園路燈管理處 編,2000,台北市公園之美,財團七星環境綠化基金會,台北。
    10. 吉野正治,陳湘琴譯,2008,寫給一般民眾的社區總體營造,詹氏書局,台北。
    11.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2008 (初版二刷),社區公園設置規劃問題之研究,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台北。
    12. 吳玉成,2004,台灣當前社區健康環境與空間營造的問題與可能性,健康城市學刊,No2,pp1-14。
    13. 吳玉成,2007,健康的公共空間設計概念,健康城市學刊,No5,pp1-13。
    14. 施坤鑑,2006,埔鹽鄉社區發展與營造之美,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彰化縣文化局,財政部印刷廠,台中。
    15. 草圖設計意識工房,2006,台北市後花園訪趣-台南市鄰里公園改造成果與環境教育手冊,台北市政府民政局,台北。
    16.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OURs),1993,台灣地區住宅社區環境問題與改善策略之研究,內政部營建署,台北。
    17.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OURs),1994,參與式設計手冊,p1。
    18.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OURs),2002,鄰里公園社區設計技術手冊,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台北。
    19. 張子見,2006,環境殺手:公共建設對環境的破壞,琢磨社區文化與生活:打造美好的共和國-文化建設與社區生活系列論壇專輯,pp188-191。
    20. 陳啟文,2002,一個公園設計的認知模型-以台北市都市公園為例,淡江大學建築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21. 陳瓊花,2006,公民美學社會和社會教育之未來展望,公民美學系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pp78-67。
    22. 曾旭正,2005,打造美樂地-社區公共藝術,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台北。
    23. 曾旭正,2007,重思台灣的社區參與-社區建築中「參與」的概念與作法,藝術與公共領域-藝術進入社區,遠流出版社,台北,p35-61。
    24. 黃大洲,2001,蛻變-大安森林公園的誕生,正中書局股份有限公司,台北。
    25. 黃定國,1994,社區開放空間設計準則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
    26. 楊裕富,1998,空間設計-概論與設計方法,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台北。
    27. 熊淑一,1993,城市環境與美育,城市環境美學,地景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台北,pp46-51。
    28. 鄭晃二,2006,入口意象,可以不要再做了。社區營造學會電子報第六十六期。
    29. 蕭家興,2002,社區規劃學,唐山出版社,台北。

    二、外文參考書目
    1. Kevin Lynch, 1981, A Theory of Good City Form,The M.I.T. Press, Cambridge-London.
    2. John Punter, 2005, “Developing the Design Dimension of Planning: Best Practice Principles for Design Review.” paper for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lanning and Design,14-15 May 2005,College of Planning and Design,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下載圖示 校內:立即公開
    校外:立即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