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黃均荏
Huang, Chun-Jen
論文名稱: 論沉浸式劇場《剝離動物園》之導演呈現手法與創作歷程
The Directing and Creative Process in Immersive Theatre “The Menagerie”
指導教授: 高美華
Kao, Mei-Hua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文學院 - 戲劇碩士學位學程
MA Program in Drama
論文出版年: 2020
畢業學年度: 10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61
中文關鍵詞: 沉浸式劇場《剝離動物園》導演手法遊戲劇場互動劇場
外文關鍵詞: immersive theater, “The Menagerie”, the skills of director, theatre games, promenade theatre
相關次數: 點閱:101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關於沉浸式(immersive)一詞的開始眾說紛紜,有人說首先來自於沉浸式體驗一概念,可能出自人們總是希望獲得最深沉的體驗(immerse in sth),特別是在娛樂方面,其中包括了遊戲、電影,甚至是劇場等等。因此沉浸式的遊戲體驗開始出現了密室逃脫、VR虛擬實境等;而電影的部分則出現了3D電影、4D電影,創造出了不同的視覺感官體驗,而沉浸式劇場的出現,則不在限制觀眾好好的坐在位置上觀看戲劇演出,它開始打破了一般劇場的空間形式,直接讓觀眾推敲劇情走向,甚至直接讓觀眾進入劇中,成為故事的一部分,讓觀眾與角色在劇中空間能近距離互動,透過人體的五官及五感:觸覺、視覺、聽覺、嗅覺、味覺之綜合互動,讓參與者「身歷其境」,身為觀眾的同時也成為了演員之一。沉浸式劇場就是一種讓觀眾在虛擬與現實之中遊走的劇場形式,利用一個編織出來的故事,將觀眾們牽引其中,甚至是陷入劇情之中,但又對所有參與者在劇場內的發展不設限,讓大家能夠利用邏輯思維及各種五感來自我探索。
    而本篇論文將藉由《剝離動物園》一沉浸式的演出製作來進行探討,並著眼於其中的導演手法和自身的創作歷程,以此進行成果報告書的撰寫。除了在事前作業中探討沉浸式劇場的出現與演變,並參照相關的概念和相關的戲劇演出等;也將探討進行沉浸式戲劇創作時,所要呈現的中心思想、導演理念,包含對於文本分析後的呈現手法、表演者的安置、劇場的空間運用等等,並且如何運用上面三點來作用於觀眾的五感,最後則希望透過這次的沉浸式演出,來得知導演手法對於觀眾造成了什麼影響,包含表演者們與觀眾互動造成的影響、空間運用上對於觀眾所產生的作用,以及最後在這些導演手法運用上,使得在文本(劇情)上走向的演變。接著將之加以敘述比較以及探討,最後對實驗上的瑕疵予以自我反省和改進。藉此希望能使對沉浸式劇場或是沉浸式此一概念有所喜愛的觀眾或讀者有更深的認識,並且提供台灣想要研究沉浸式概念的研究者們做為研究參考之用。

    There are a lot of concepts about the word“immersive”. Some people say that the concept of immersive experience may come from people who always want to get the deepest experience, or you can say that they want to immerse in something, especially in entertainment, including games, movies, even theatres. Therefore, the immersive game starts to rise as escape room, VR (virtual reality), etc. And the part of the film, such as 3D movies and 4D movies, creating different visual sensory experiences. The emergence of immersive theatre does not restrict the audience to sit in a proper position to watch performances. It begins to break the spatial form of the general theater, directly allowing the audience to scrutinize the plot, and even directly allows the audience to enter the play and become a part of the performance. And the audience and the characters can interact close in the immersive theatre, through the comprehensive interaction of the five senses of the human body: touch, sight, hearing, smell, and taste, allowing participants to "immerse themselves". As an audience, he also becomes one of the actors. Immersive theatre is a form of theatre that allows the audience to wander between virtual and reality. By creating the story, the audience is drawn into it, but it also unlimi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all participants in the theatre. So that everyone can use logical thinking and five senses to explore themselves.
    This thesis will discuss the production of an immersive theatre which is called "The Menagerie ". And I will focus on the directing and my creative process to write the project report. In addition to discussing the emergence and evolution of immersive theatre in the pre-work, and referring to related concepts, related theatre performances, and also central ideas of the director when creating this immersive theatre, including analysis of the script. How to use the above points to affect the audience’s five senses are important. In the end, I hope that through this immersive performance, I can learn how the directing affects the audience. Including the influence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performers and the audience, the effect of the use of space on the audience, and finally the evolution of the plot in the use of these directing techniques. Then it will be compared, discussed, finally self-examined and improved on the flaws in the experiment. It is hoped that audiences or readers who are fond of immersive theatre or the concept of immersive will be more understanding here, and it will provide researchers in Taiwan who want to study the concept of immersive as a research reference.

    目錄 摘要 II 誌謝 IV 目錄 V 表目錄 VIII 圖目錄 IX 第1章 緒論 1 1.1 創作背景 1 1.2 創作動機 1 1.3 文獻探討 2 1.3.1沉浸式劇場的出現、演變及相關類型 2 1.3.2劇場空間之運用的相關論述 6 1.3.3觀眾與沉浸式體驗之連結的相關論述 8 第2章 導演手法的運用 10 2.1導演理念與發想 10 2.1.1 中心思想與運用 10 2.1.2導演手法參照 11 2.1.3 沉浸式作品參照 13 2.2文本分析 14 2.2.1《剝離動物園》中心思想 15 2.2.2劇本分析—前導劇 16 2.2.3劇本分析—沉浸式體驗 23 2.2.4劇本分析—結局 37 2.3 角色分析 44 2.3.1個別分析 45 2.3.2角色關係圖 57 2.4 劇場空間的利用 58 2.4.1場地平面圖與規劃動線 59 2.4.2 各區使用規劃與實際狀況 63 第3章 創作過程與實際展演 109 3.1 演員甄選 109 3.1.1事前準備 110 3.1.2 甄選狀況 125 3.2 排練過程 143 3.2.1 排練前讀劇 144 3.2.2 排練期 151 3.2.3 各期會議與技術點 181 3.2.4 時程甘特圖 194 3.3 實際展演 195 3.3.1 演出流程 196 3.3.2 實際進行狀況 200 3.3.3 場次分配(觀眾)、觀眾反饋 219 3.3.4 票券、主視覺與周邊 224 第4章 沉浸式戲劇展演創作結論 230 4.1 結果與反思 230 4.1.1結果 231 4.1.2反思(檢討) 235 4.2 創作貢獻 238 4.3 未來展望 239 參考文獻 240

    一、 專書
    Peter Brook《空的空間》,台北: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2008年2月25日
    葉基固《李安電影的鏡語表達:從文本、文化到跨文化》,臺北:新銳文創,
    2012年11月18日
    張靚蓓《十年一覺電影夢》,臺北:時報出版,2002年11月16日
    柯瑋妮《看懂李安》,臺北:時周文化,2009年10月
    藍劍虹《回到史坦尼斯拉夫斯基——人作為一種技藝》,臺北:唐山出版社,2002年09月15日
    Michael Bloom《導演實務手冊》,臺北:五南,2010年06月
    Katie Mitchell《劇場導演的技藝》,臺北:五南,2019年2月
    于善祿、林于竝 編撰《臺灣當代劇場四十年》,臺北:國家文藝基金會,2019年2月1日
    莫昭如、林寶元 編撰《民眾劇場與草根民主》臺北:唐山,1994年
    林偉瑜《當代台灣社區劇場》,臺北:揚智文化,2000年
    賴淑雅 主編《區區一齣戲:社區劇場理念與實務手冊》,臺北:行政院文建會,2006年6月1日
    朱靜美《意象劇場:非常亞陶》,臺北:揚智文化,1999年
    曹小容《實驗劇場》,臺北:揚智文化,1998年
    紀蔚然《現代戲劇敘事觀》,臺北:書林出版,2007年1月
    Robert Mckee《故事的解剖》,臺北:漫遊者文化,2014年8月
    汪其楣《歸零與無限》,臺北:聯合文學,2010年12月
    邱坤良、李強編撰《劇場家書》,臺北:書林出版,1997年5月
    王墨林《都市劇場與身體》,臺北:稻香出版,1992年7月
    林尚義《劇場表演空間的架構》,臺北:財團法人成長文教基金會出版,2000年1月
    Roger Trancik《找尋失落的空間》,臺北:創興出版,1991年9月
    Augusto Boal《被壓迫者的劇場》。臺北:揚智出版,2000年

    二、 論文
    李思漢:《探討沉浸式虛擬實境RPG遊戲設計—以HTC Vive為例》。國立中山大學資訊管理學系,高雄市,2017。
    曾柏諺:《虛擬實境電子運動遊戲之設計研究》,2018。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理學院數位科技設計學系
    胡亭羽:2018《夜長夢多:異境重返之求生計畫》專案之製作統籌角色探討。2018,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管理研究所
    林宗漢:《向晚的迷途指南》。2016。國立成功大學建築所
    黃平瑋:《行雲——雲門舞集空間形塑》,2013。國立成功大學建築所
    彭希超:《數位溫情空間》,2007。國立成功大學建築所
    儲裕娟:《互動式工作空間》,2003,國立成功大學建築所
    謝玉玲:《表演藝術設施觀眾現況及設施需求之研究》,2008,國立成功大學建築所
    盧俞樸:《重返梅杜莎——關於空間神話(化)之可能》,2010,國立成功大學建築所
    林軒丞:《藝術、建築與科技性的探索:實驗性互動設計》,2014,國立成功大學建築所
    吳志輝:《聚觀——形塑市民劇場空間》,2013,國立成功大學建築所
    秦嘉媛:在藝術的邊陲創作―― 參與式劇場《夜市劇場》、 《夜遊》在花蓮,2017,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
    三、 網路資料
    PAR表演藝術,沉浸式劇場x VR科技《夜長夢多》五感刺激體驗挑戰觀戲經驗極限
    https://par.npac-ntch.org/tw/news/doc-沉浸式劇場x-VR科技《夜長夢多》-五感刺激體驗挑戰觀戲經驗極限-f70xbl4rn5,2018
    ACCUPASS雙姝記 (沉浸式體驗劇場)(https://www.accupass.com/event/1911210307381035878972),2019
    ACCUPASS我的眷味食代—憲光二村沉浸式劇場體驗活動
    https://www.accupass.com/event/1909030446271791413842,2019年09月28日-10月13
    聯合新聞網。誰說劇場只是等著看?不只感官沉浸 更要主動思辨。取自https://udn.com/news/story/7232/3575214 (2019-01-07 10:38)
    中國舞臺美術學會。沉浸式劇場——變革時期藝術的交疊。取自https://read01.com/5RyzQJ.html(2017年1月19日)
    VIDE創誌。沒有人是局外人:探索沈浸式觀演體驗。https://vide.tw/7024(2017/07/07)
    朱淵。「沉浸式戲劇」,你能沉浸其中嗎?取自https://read01.com/DkPBm3.html(2016年10月16日)
    徐文瀚。一夜賣掉100萬,沉浸式神劇《Sleep No More》玩什麼?。取自:https://read01.com/P0nd4D.html(2016年8月10日)
    表演藝術評論台。劇場與現實的呼應《我聲,我城》。https://pareviews.ncafroc.org.tw/?p=54632(2019-10-28)
    表演藝術評論台。近身的虛構或真相《夜長夢多:異境重返之求生計畫》。https://pareviews.ncafroc.org.tw/?p=32617(2018-12-05)
    表演藝術評論台。當聲音或視覺成為沈浸《在棉花田的孤寂》。https://pareviews.ncafroc.org.tw/?p=32606 (2018-12-04)
    表演藝術評論台。權力布置下恥的觀看《恥的子彈》。https://pareviews.ncafroc.org.tw/?p=28284 (2018-02-26)
    高培德。人權鬥士柯旗化故居VR體驗 高市史博館邀你夢遊烏托邦。取自https://freshweekly.tw/index.asp?pn=vw&id=n03vhq5w9f4m (2018年1月15日)
    甄拔濤。太陽底下找新事——倫敦觀劇經驗小結。取自http://www.iatc.com.hk/doc/68904 (2015年6月)
    鄭景雯。VR浪潮指引臺灣電影新藍海。取自https://www.cna.com.tw/culture/article/20181109w002 (2018年11月12日)
    鴻鴻。以VR重回白色恐怖—走進柯旗化故居。取自http://news.ltn.com.tw/news/culture/paper/1190538 (2018年4月8日)

    四、 影音資料
    沉浸式劇場「旅行者計畫」演出精華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hnq5Vskgnk
    沉浸式劇場「旅行者計畫」演出精華+幕後訪談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ZxjoaLkmbA
    雙姝記 (沉浸式體驗劇場)預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StWXGD3l3M
    【Daily Vlog】在倫敦看MadHatter愛麗絲夢遊仙境的沈浸式劇場|Blair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8F1Jo1AQdc
    重現「大亨小傳」場景 英國打造沉浸式劇場 20200111 公視早安新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5ji28HFg3M
    Netflix《黑鏡—— 潘達斯奈基》https://www.netflix.com/title/80988062
    THE AWAKE 6min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qX_qO6Qxt8
    Sleep No More【不眠之夜】浸入式话剧 纽约首刷初体验! tip分享+现场感受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cmVExOyf5c
    來防空洞看戲 中山大學打造沉浸式劇場感受不同於傳統劇場的氛圍。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iM_Wkl7roQ

    五、 展覽
    數位藝術美術館「teamLab Borderless」、「teamlab planets」

    附錄—《剝離動物園》演出計劃書

    無法下載圖示 校內:2026-01-01公開
    校外:2026-01-01公開
    電子論文尚未授權公開,紙本請查館藏目錄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