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蔡郁蘋
Tsai, Yu-Pin
論文名稱: 十七世紀鄭氏家族對日貿易關係之研究
A study of the Zheng family-Japan trade relations during the 17th Century
指導教授: 石萬壽
Shyr, Wan-Show
學位類別: 博士
Doctor
系所名稱: 文學院 - 歷史學系
Department of History
論文出版年: 2015
畢業學年度: 10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65
中文關鍵詞: 鄭氏家族鄭芝龍鄭成功鄭經長崎貿易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
外文關鍵詞: Zheng family, Iquan, Koxinga, Zheng Jing, Nagasaki, VOC
相關次數: 點閱:195下載:66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17世紀東亞之變動,除西人東來參與東亞貿易競爭之外,尚有日本幕藩國家的形成,以及中國的明清交替。此時,為日本寬永至寬文初期,鄭氏家族是同時擁有海盜與商人兩方面的冒險貿易商人,活躍於17世紀的東亞。鄭氏家族,即為鄭氏四代鄭芝龍、鄭成功、鄭經、鄭克塽。鄭芝龍的活動期至日本正保3年(1646)為止,鄭成功則是至日本寬文2年(1662)為止,涵蓋鄭成功子鄭經、孫克塽的活動期在內,鄭氏一族的日本長崎貿易從寬永12年(1635)至天和3年(1683)約50年。這50年之間,鄭氏一族積極的以一官船、安海船、漳州船、國姓爺船、臺灣東寧船等,搭載大量的生絲、絲織品、砂糖、鹿皮,與日本貿易得到巨額的利益。本論文將鄭氏家族與日本貿易區分為三個時期,一為鄭芝龍時期,一為鄭成功抗清至退至臺灣為止,一為鄭成功退至臺灣至鄭氏覆滅為止。貿易利潤為鄭氏家族生存的後盾,於東西洋貿易中,鄭氏始終偏重於東洋貿易,也曾多次向日本乞師乞資。與日本貿易期間,鄭氏一族與荷蘭人爭奪日本市場,乃至兵戎相向,日本幕府遂禁止荷蘭人攻擊赴日船隻;另一方面,鄭氏一族壟斷對日貿易,幕府廢除「糸割符」與「市法商法」之貿易制度,皆與鄭氏所載貨物多寡相關。鄭氏對日貿易由於前後歷經四代,以及受到明清鼎易的影響,鄭氏家族之貿易組織前後有別,貿易航線及貿易船隻數皆有變化。由於鄭氏家族之海外貿易在中日貿易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從探究鄭氏家族與日本的貿易關係,不僅對深入研究鄭氏一族有很大的幫助,而且也是十七世紀中日關係史的一個重要研究課題,同時對於理解17世紀的日本、臺灣、中國以及荷蘭之間貿易,鄭氏家族對日貿易是一很重要且不可或缺的環節。

    This thesis explores the 17th century trad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Japan and the Zheng family, a Ming loyalist organisation that controlled the Eastern Seas. On this period, Ming and Qing alternately, and Japan-Sakoku, Between Zheng family and VOC were unable to avoid disputes at Nagasaki. The Edo-Bakufu maintains neutrality to deal with this matter. And Zheng family asking Japan for help to against the Qing, the Edo Bakufu also refused. The trad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Zheng family and Japan were different before-and-after, because of the different timing were changed.

    第一章 序 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回顧與檢討 6 第三節 分析視角 13 第二章 鄭芝龍崛起的背景 14 第一節 海上冒險家的生涯 14 第二節 整備雄踞海上之實力 23 第三節 與荷蘭人亦敵亦友關係 31 第三章 鄭芝龍對日貿易之擴張 46 第一節 日本鎖國的形成 46 第二節 一官船直航日本與荷蘭人爭奪日本市場 56 第三節 一官船貿易商品分析 69 第四節 貿易請援──「此度難問」之分析 91 第四章 鄭成功之貿易組織 105 第一節 山海五商之組織與功能 105 第二節 牌餉與田川七左衛門 115 第三節 朱成功獻日本書 120 第五章 鄭成功對日貿易之消長 124 第一節 安海船輸出入商品分析 124 第二節 國姓船操縱絲價與日本貿易制度 135 第三節 幕府對於海賊事件之處置 141 第六章 東寧王國與日本之關係 150 第一節 清朝遷界令下浴火重生 150 第二節 鄭泰存銀事件與日本唐通事 157 第三節 漂人問答—林寅觀船 166 第四節 琉球貢清船之對日斷航 173 第七章 鄭經對日貿易之情況 180 第一節 西征前後貿易狀況 180 第二節 臺灣船輸出入商品分析 186 第三節 後期東寧風説書內容 199 第八章 結 論 205 參考文獻 211 附 錄 228

    一. 中文資料
    (一) 史料
    不撰著人
    《大清聖祖仁皇帝實錄》,臺北:華文書局,1964。
    《清實錄臺灣史資料專輯》,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
    《吳耿尚孔四王全傳》,臺灣文獻叢刊第241種,1967。
    《李朝肅宗實錄》,東京:學習院東洋文化研究所,1964。
    《李朝顯宗改修實錄》,東京:學習院東洋文化研究所,1964。
    《明季荷蘭人侵據彭湖殘檔》,臺灣文獻叢刊第154種 1962。
    《明實錄閩海關係史料》,臺灣文獻叢刊第296種,1971。
    《明史選輯》,臺灣文獻叢刊第307種,1972。
    《偏安排日事蹟》,臺灣文獻叢刊第301種,1972。
    《崇禎實錄十七卷》,臺灣文獻叢刊第294種, 1971。
    《欽定大清會典》,臺北:新文豐,1976。
    《鄭氏史料初編》,臺灣文獻叢刊157種,1962。
    《鄭氏史料續編》,臺灣文獻叢刊第168種,1963。
    《鄭氏史料三編》,臺灣文獻叢刊第175種,1963。
    《鄭氏關係文書》,臺灣文獻叢刊第69種,1960。
    《鄭成功族譜四種》,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
    《歷代寶案》,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印行,1972。
    《南疆繹史摭遺》,臺灣文獻叢刊第132種,1962。
    C.E.S
    《被遺誤之臺灣》,《臺灣經濟史三集》,臺北:臺銀經濟研究室,1956。
    Ludwig Riess
    《臺灣島史》,《臺灣經濟史三集》,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6。
    川口長孺
    《臺灣割據志》,臺灣文獻叢刊第1種,1957。
    《臺灣鄭氏紀事》,臺灣文獻叢刊第5種,1958。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校刊
    《崇禎實錄》,臺北:中央研究院,1967。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編輯部編
    《康熙統一臺灣檔案史料選輯》,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
    《清初鄭成功家族滿文檔案譯編》,《臺灣文獻滙刊》 第一輯,第6冊至第8冊,北京:九州出版社廈門大學出版社,2005。
    《鄭氏族譜》,《臺灣文獻滙刊》第一輯,第5冊,北京:九州出版社廈門大學出版社,2005。
    王夫之
    《永曆實錄》,臺北:明文書局,1991。
    甘為霖英譯,李雄揮漢譯
    《荷據下的福爾摩莎》,臺北:前衛出版,2003。
    向達校注
    《兩種海道針經》,北京:中華書局,2006。
    江日昇
    《臺灣外記》,臺灣文獻叢刊第60種,1960。
    江樹生譯註
    《熱蘭遮城日誌》第一冊,臺南:臺南市政府,1999。
    《熱蘭遮城日誌》第二冊,臺南:臺南市政府,2002。
    《熱蘭遮城日誌》第三冊,臺南:臺南市政府,2004。
    《熱蘭遮城日誌》第四冊,臺南:臺南市政府,2010。
    《荷蘭臺灣長官致巴達維亞總督書信集1622-1626》,臺北:南天出版,2007。
    《荷蘭臺灣長官致巴達維亞總督書信集1622-1626》2,南投:臺灣文獻館,2010。
    吳偉業
    《鹿樵紀聞》,臺灣文獻叢刊第127種,1961。
    李元春
    《臺灣志略》,臺灣文獻叢刊第18種,1958。。
    李光地
    《榕村續語錄》,北京:中華書局,1995。
    李桓輯
    《國朝耆獻類徵初編》,臺北:明文書局印行,1985。
    村上直次郎,郭輝譯
    《巴達維亞城日記》第一、二冊,臺北:臺灣文獻委員會,1970。
    村上直次郎,程大學譯
    《巴達維亞城日記》,臺北:眾文圖書,1991。
    沈 雲
    《臺灣鄭氏始末》,臺灣文獻叢刊第15種,1958。
    沈國元
    《兩朝從信錄》,臺北:京華出版,1968。
    谷應泰
    《明史紀事本末》,北京:中華書局,1977。
    阮旻錫
    《海上見聞錄》,臺灣文獻叢刊第24種,1958。
    《海上見聞錄定本》,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2。
    周 煌
    《琉球國志略》,臺灣文獻叢刊第293種,1971。
    周 凱
    《廈門志》,臺灣文獻叢刊第95種,1961。
    周鍾瑄
    《諸羅縣志》,臺灣文獻叢刊第141種,1962。
    季麒光
    《東寧政事集》,《臺灣文獻匯刊》第4輯第2冊,2004。
    岩生成一抄輯,周學普譯
    《17世紀臺灣英國貿易史料》,臺北:臺銀經濟研究室,1959。
    花村看行侍者撰
    《花村談往》,臺北:大華書局。
    邵廷采
    《東南紀事》,臺灣文獻叢刊第96種,1961。
    施 琅
    《靖海紀事》,臺灣文獻叢刊第13種,1958。
    計六奇
    《明季南略》,臺灣文獻叢刊第148種,1963。
    《明季北略》,臺灣文獻叢刊第275種,1969。
    郁永河
    《偽鄭逸事》,臺灣文獻叢刊第44種,1959。
    夏 琳
    《閩海紀要》,臺灣文獻叢刊第11種,1958。
    徐 鼐
    《小腆紀年》,臺灣文獻叢刊第134種,1962。
    徐葆光
    《中山傳信錄》,臺灣文獻叢刊第306種,1972。
    張 燮
    《東西洋考》,北京:中華書局,1985。
    曹履泰
    《靖海紀略》,臺灣文獻叢刊第33種,1959。
    陳倫炯
    《海國聞見錄》,臺灣文獻叢刊第26種,1958。
    陳壽祺
    《福建通志臺灣府》,臺灣文獻叢刊第84種,1960。
    彭孫貽
    《靖海志》,臺灣文獻叢刊第35種,1959。
    程紹剛譯註
    《荷蘭人在福爾摩莎》,臺北:聯經出版,2000。
    菲力普.梅,江樹生譯註
    《梅氏日記》,臺北:漢聲雜誌,2003。
    黃叔璥
    《臺海使槎錄》,臺灣文獻叢刊第4種,1957。
    黃宗羲
    《海外慟哭記》,臺灣文獻叢刊第135種,1962。
    《賜姓始末》,臺灣文獻叢刊25種,1958。
    楊 英
    《先王實錄》,臺灣文獻叢刊第32種,1958。
    楊 捷
    《平閩記》,臺灣文獻叢刊第98種,1961。
    楊友庭
    《明鄭四世興衰史》,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1991
    楊陸榮
    《三藩紀事本末》,北京:中華書局,1985。
    董應舉
    《崇相集選錄》,臺灣文獻叢刊第237種,1967。
    鄒維璉
    《達觀樓集》,收錄《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第183冊,臺南:莊嚴文化事業出版,1997。
    劉獻廷
    《廣陽雜記》,臺北:臺灣商務,1966。
    鄭亦鄒
    《鄭成功傳》,臺灣文獻叢刊第67種,1960。
    謝杰
    《虔臺倭纂》,北京:線裝書局,2005。
    藍鼎元
    《鹿州初集》,臺北:文海出版,1975。

    (二) 專書
    不著撰者
    《臺灣經濟史二集》,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5。
    《臺灣經濟史三集》,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6。
    《臺灣經濟史八集》,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9。
    《臺灣經濟史十集》,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出版,1966。
    《臺灣經濟史十一集》,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出版,1974。
    José María Alvarez著,李毓中、吳孟真譯
    《西班牙人在臺灣1626-1642》,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06。
    大庭脩,朱家駿譯
    《唐船圖考證》,北京:海洋出版,2013。
    大庭脩著,徐世虹譯
    《江戶時代日中秘話》,北京:中華書局,1997。
    中村孝志著,許賢瑤譯
    《荷蘭時代臺灣史論文集》,宜蘭:佛光人文社會學院,2001。
    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編輯委員會主編
    《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第二輯》,臺北:中研院三民主義研究所,1986。
    張炎憲編
    《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第三輯》,臺北:中研院三民主義研究所,1988。
    湯熙勇主編
    《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第七輯》,臺北:中山人文社科研究所,1999。
    劉序楓主編
    《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第九輯》,臺北:中研院人文社科院海洋史研究專題中心,2005。
    孔德騏
    《鄭成功收復臺灣—披浪逐波斬荷夷》,南寧: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
    木宮泰彥著,陳捷譯
    《中日交通史》,高雄:復文,1984。
    王耀華、謝必震主編
    《閩臺海上交通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出版社,2000
    司徒琳著,李榮慶等譯
    《南明史(1644-1662)》,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石守謙主編
    《福爾摩沙:十七世紀的臺灣荷蘭與東亞》,臺北:故宮博物院,2005。
    江樹生
    《鄭成功和荷蘭人在臺灣的最後一戰及換文締和》,臺北:漢聲雜誌社,1992。
    李云泉
    《朝貢制度史論》,北京:新華出版社,2004。
    周忠賢
    《海上遊龍鄭成功》,臺北:理得出版,2002。
    林仁川
    《明末清初海上私人貿易》,上海:華東師範大學,1987。
    泉州市政辦、南安市政協辦編
    《鄭成功與臺灣》,廈門:廈門大學出版,2003。
    泉州市鄭成功學術研究會編
    《民族英雄鄭成功—紀念鄭成功收復臺灣335周年特輯》,福建:泉州市鄭成功學術研究會出版,1997。
    《鄭成功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
    孫 文
    《唐船風説:文獻與歷史──華夷變態初探》,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
    徐興慶
    《朱舜水與東亞文化傳播的世界》,臺北: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08。
    《朱舜水與近世日本儒學的發展》,臺北: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2。
    馬厄利爾.詹遜(Marius B. Jansen),吳偉明譯
    《德川日本》,臺北:前衛,1996。
    高淑娟、馮斌
    《中日對外經濟政策比較史綱──以封建末期貿易政策為中心》,北京:清華大學出版,2003。
    張仁忠
    《六十年風雲:鄭氏四世與臺灣》,北京:九洲圖書出版社,2000。
    曹永和
    《臺灣早期歷史研究》,臺北:聯經出版,1979。
    《臺灣早期歷史研究續集》,臺北:聯經出版,2000。
    章巽
    《古航海圖考釋》,北京:海洋出版社,1980。
    陳在正、孔立、鄧孔昭等著
    《清代臺灣史研究》,福建:廈門大學,1985。
    陳寅恪
    《柳如是別傳》,北京:生活讀書新知3聯書店,2001。
    陳智超等編
    《旅日高僧隱元中土來往書信集》,北京:新華出版,1995。
    傅衣凌
    《明清時代商人及商業資本》,臺北:谷風出版,1986。
    湯錦臺
    《開啟臺灣第一人鄭芝龍》,臺北:果實出版,2002。
    廈門大學臺灣研究所歷史研究室編
    《鄭成功研究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9。
    《鄭成功收復臺灣史料選編》,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1982。
    廈門大學歷史系編
    《鄭成功研究論文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5。
    《鄭成功研究論文選》,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1982。
    福建師大鄭成功史料編輯
    《鄭成功史料選編》,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1982 。
    鄧孔昭
    《鄭成功與明鄭臺灣研究》,北京:臺海出版社,2000。
    鄭成功研究學術討論會學術組編,
    《鄭成功研究文選續集》,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1982。
    《鄭成功研究論叢》,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1984。
    鄭廣南
    《中國海盜史》,福建: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1998。
    鄭樑生
    《日本史》第4冊,臺北:黎明文化出版,1977。
    聶洪萍
    《東西洋航海圖》,Bodleian Libraries, University of Oxford, 2014。
    楊彥杰
    《荷據時期臺灣史》,臺北:聯經出版,2000。

    (三) 期刊
    小野和子
    〈抗清運動與日本──關於隱元禪師〉,《清代區域社會經濟研究》,北京:中華出版,1992,頁1220-1230。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
    《鄭芝龍海上活動片斷》上,《歷史檔案》,1981:4,頁3-11。
    《鄭芝龍海上活動片斷》下, 《歷史檔案》,1982:1,頁2-6。
    方真真
    〈1664-1670從大員到馬尼拉的船隻文件〉,《臺灣文獻》55:3,2004,頁321-352。
    〈明鄭時代臺灣與菲律賓的貿易關係-以馬尼拉海關記錄為中心〉,《臺灣文獻》54:3,2003,頁59-105。
    石師萬壽
    〈明鄭時期研究的回顧與展望〉,《臺灣風物》39:4,1989,頁71-106。
    〈臺灣棄留議新探〉,《臺灣文獻》53:4,2002,頁151-181。
    〈論明鄭的兵源〉,《大陸雜誌》41:6,1970,頁188-196。
    〈論鄭成功北伐後的兵鎮〉,《臺灣文獻》24 :4,1973,頁15-26。
    〈鄭成功登陸臺灣日期新論〉,《臺灣文獻》54:3,2003,頁209-248。
    朱德蘭
    〈清康熙年間臺灣長崎貿易與國內商品流通關係〉,《東海大學歷史學報》9,1980,頁1-21。
    〈清初遷界令時明鄭商船之研究〉,《史聯雜誌》7,1985,頁18-41。
    〈清康熙年間臺灣長崎貿易與國內商品流通關係〉,《東海大學歷史學報》9,1980,頁1-21。
    何孟興
    〈詭譎的閩海1628-1630〉,《興大歷史學報》12,2001,頁133-156。
    宋增璋
    〈三藩之役鄭經西征始末〉,《臺灣文獻》27:3,1976,頁168-182。
    李毓中
    〈明鄭與西班牙帝國:鄭氏家族與菲律賓關係初探〉,《漢學研究》16:2,1998,頁29-57。
    〈塞維亞印度總檔案中有關鄭經的西班牙史料譯述〉,《臺灣風物》49:1,1999,頁137-145。
    〈葡萄牙、西班牙兩國檔案館所藏有關臺灣史料的概況與展望〉,《臺灣史研究》5:2,頁135-146。
    周明德
    〈天氣對澎湖癸亥海戰之影響〉,《臺灣風物》37:3,1987,頁63-76。
    岩生成一著,許賢瑤譯
    〈明末僑寓日本支那人甲必丹李旦考〉,《臺北文獻》128,1999,頁179-230。
    林子候
    〈明鄭對日關係與存銀事件〉,《臺灣文獻》25:4,1974,頁47-53。
    林呈蓉
    〈國姓爺日本乞師之再考〉,《臺灣風物》45:1,1995,頁15-32。
    林偉盛
    〈1633年的料羅灣海戰-鄭芝龍與荷蘭人之戰〉,《臺灣風物》45:4,1995,頁 47-82
    〈荷據時期的臺灣砂糖貿易〉,《曹永和先生八十壽慶論文集》,臺北:樂學出版,2001,頁1-29。
    〈荷據時期的臺灣貿易──以貿易路線和貿易品為中心〉,《臺灣歷史與經濟發展研討會論文集》,2004,頁1-13。
    〈荷據時期臺灣的國際貿易──以生絲貿易為主〉,《國史館學術集刊》5,2005,頁1-30。
    〈荷蘭貿易與中國海商(1635-1662)〉,《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17,2000,頁1-45
    林偉盛譯
    〈雷理生司令官日誌〉,《臺灣文獻》,54:3,2003,頁139-187。
    金成前
     〈鄭經與明鄭〉,《臺灣文獻》23:3,1972,頁119-137。
    南炳文
     〈周鶴芝的姓名及其乞師日本〉,《明史研究》7,頁177-189。
    孫衛國
    〈義理與現實的衝突──從丁未漂流人事件看朝鮮王朝之尊明貶清文化心態〉,《漢學研究》25:2,2007,頁187-208。
    徐恭生
     〈試論鄭氏與日本的貿易關係〉,《福建師大學報》1983:2,頁96-102。
    徐翠紅
     〈鄭成功與荷蘭人的三次貿易協定〉,《福建文博》,2009:3,頁62-66。
    浦廉一
     〈臺灣鄭氏與朝鮮之關係〉,《臺灣文獻》11:4,頁57-74。
    浦廉一著,李孝本譯,賴永祥校訂
     〈延平王戶官鄭泰長崎存銀之研究〉,《臺灣風物》11:3,1961,頁25-150。
    浦廉一著,賴永祥譯
     〈清初遷界令考〉,《臺灣風物》20:2,1971,頁51-180。
    翁佳音
    〈十七世紀東亞大海商亨萬(Hambuan)事蹟初考〉,《故宮學術季刊》,22:4,2005,頁83-101。
    張 菼
    〈鄭成功的五商〉,《臺灣文獻》36:2,1985,頁15-34。
    〈關於臺灣鄭氏的牌餉〉《臺灣文獻》19:2,1968,頁1-20。
    張啟雄
    〈琉球棄明投清的認同轉換〉,《琉球的認同與歸屬論爭》,臺北:中研院東北亞區域研究所,2001,頁1-62。
    盛清沂
     〈明鄭內政考略〉,《臺灣文獻》27:2,1976,頁76-94。
    莊金德
     〈鄭清和議始末〉,《臺灣文獻》12:4,1961,頁21-35。
    陳支平
    〈從新發現的鄭氏族譜看明末鄭芝龍家族的海上活動及其廣東澳門的關係〉,《明史研究》10,中國明史學會編,2007,頁240-246。
    陳東有
    〈試論鄭氏集團在中國海洋社會經濟發展史上的地位〉,《江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30:4,1997,頁50-53。
    陳思
     〈明末臺海官商盜三角關係與臺海貿易〉,《廈門大學學報》2014:4。
    陳柯雲
     〈從朝鮮李朝文獻看鄭氏集團的海外貿易〉,安徽師大學報:哲社版,1985:1,頁92-116。
    陳荊和
     〈清初華舶之長崎貿易及日南航運〉,《南洋學報》13:1,頁2657-2708。
    黃玉齋
    〈明延平王世子鄭經光復閩粵〉,《臺灣文獻》16:2,1665,頁97-131。
    〈明延平王世子鄭經的反攻大陸與三藩的反清〉,《臺灣文獻》16:1,1665,頁89-114。
    〈明鄭成功的家族〉上,《臺灣文獻》14:3,1963,頁134-158。
    〈明鄭成功的家族〉下,《臺灣文獻》14:4,1963,頁79-134。
    〈明鄭成功等的抗清與日本〉,《臺灣文獻》9:4,1958,頁99-126。
    〈明鄭抗清的財政與軍需的來源〉,《臺灣文獻》9:2,1958,頁17-32。
    〈鄭成功時代與日本德川幕府〉,《臺灣文獻》13:1,1962,頁114-134。
    黃啟臣
    〈明中葉至清初的中日私商貿易〉,関西大学《東西学術研究紀要》37,2004,頁85-116。
    楊佳瑜
    〈從英國東印度公司史料看鄭氏來臺後國際貿易地位的變化(1670-1674)〉,《臺灣風物》48:4,頁19-50。
    楊彥杰
    〈1650年~1662年鄭成功海外貿易的貿易額和利潤額估算〉,《福建論壇》4,1982,頁80-88。
    楊國楨
    〈十七世紀海峽兩岸貿易的大商人──Hambuan文書試探〉,《中國史研究》,2003:2,頁145-172。
    楊龢之
    〈朝鮮李朝實錄中的明鄭漂漢及唐舡事件〉,《臺灣文獻》38:4,頁123-142。
    葉高樹
    〈三藩之亂時間鄭經在東南沿海的軍事活動〉,《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報》27,1999,頁55-77。
    廖漢臣
    〈鄭芝龍考〉下,《臺灣文獻》10:4,1960,頁1-15。
    劉序楓
    〈由《華夷變態》看清初東亞海域的海上交通情況──以船隻的往來和人員的移動為中心(1674-1728)〉,《海洋史研究》1,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頁32-56。
    〈明末清初的中日貿易與日本華僑社會〉,《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11:3,1999,頁435-473。
    〈近代華南傳統社會中「公司」形態再考:由海上貿易到地方社會〉,收錄林玉茹編,《比較視野下的臺灣商業傳統》,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2012,頁227-266。
    蔡郁蘋
    〈熱蘭遮城在東亞貿易地位之探討〉,《臺南文獻》3,2013,頁48-83。
    鄭喜夫
    〈鄭芝龍滅海寇劉香始末考〉,《臺灣文獻》18:3,1967,頁19-39。
    鄭瑞明
    〈日本古籍華夷變態的東南亞華人史料〉,《海外華人研究》2,頁123-145。
    〈近世初期荷蘭東印度公司VOC在臺日貿易初探1624-1662〉,《臺灣文獻》57:4,2006,頁1-36。
    〈從明鄭戶官鄭泰長崎存銀爭訟事件看十七世紀中葉的日本唐通事〉,《笠征教授華甲紀念論文集》,臺北:臺灣學生出版,2001,頁286-290。
    〈臺灣明鄭與東南亞之貿易關係初探-發展東南亞貿易之動機、實務及外商之前來〉,《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報》14,頁57-108。
    盧建一
    〈論清前期閩臺海防對海外貿易的影響〉1,泉州:海交史研究,2001,頁107-113。
    賴永祥
    〈臺灣鄭氏與英國的通商關係史〉,《臺灣文獻》16:2,1965,頁1-50。
    〈鄭英通商略史〉,《臺灣風物》4:4,1954,頁45-58。
    〈歷代寶案中明鄭記載〉,《臺灣風物》4:4,1954,頁32-34。
    謝國楨
    〈清初東南沿海遷界考〉,《國學季刊》2:4,1930,頁797-826。
    韓 昇
    〈清初福建與日本的貿易〉,《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2,1996,頁59-64。
    聶德寧
    〈鄭成功與鄭氏集團的海外貿易〉,《南洋問題研究》,1993:2,頁20-27。
    魏能濤
    〈明清時期中日長崎商船貿易〉,《中國史研究》2,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1982,頁49-63。
    蘇同炳
    〈鄭芝龍與李魁奇〉,《臺灣文獻》25:3,1974,頁1-11。

    (四) 學位論文
    李嘉祥,
    《鄭荷勢力在臺灣消長之研究》,臺南:國立成功大學歷史所碩士論文,2005。
    李德霞
    《17世紀上半葉東亞海域的商業競爭》,廈門:廈門大學博士論文,2006。
    周育賢
    《由華夷變態看鄭成功-以國姓爺一族為中心》,臺北:淡江大學日本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2003。
    荊曉燕
    《明清之際中日貿易研究》,山東:山東大學博士論文,2008。
    趙元良
    《鄭芝龍與十七世紀的東亞國際貿易》,臺中:國立中興大學碩士論文,2012。
    蔡郁蘋
    《鄭氏時期臺灣對日本貿易之研究》,臺南: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二. 日文資料

    (一) 史料
    不著撰者
    《長崎和蘭支那海針路誌》,早稻田圖書館藏本,書寫年不明。
    《長崎實錄大成》,長崎:長崎文獻社,1973。
    《增補訂正幕府時代の長崎》,長崎市:長崎市役所,1913。
    大田南畝
    《蜀山人全集》第五,〈增訂一話一言〉,東京:吉川弘文館,1908。
    永積洋子譯註
    《平戶オランダ商館日誌》第1輯,東京:岩波,1980。
    《平戶オランダ商館日誌》第2輯,東京:岩波,1980。
    《平戶オランダ商館日誌》第3輯,東京:岩波,1980。
    《平戶オランダ商館日誌》第4輯,東京:岩波,1980。
    近藤守重
    《外蕃通書》,收錄近藤瓶城編,《史籍集覽》21,東京:近藤出版部,1959。
    熊野正紹著,森永種夫、丹羽漢吉校訂
    《長崎港草》,長崎:長崎文獻社,1973。
    松浦東溪
    《長崎古今集覽》,長崎:長崎文獻社,1976。
    西川如見
    《華夷通商考》上下,京都:甘節堂,1695。
    《增補華夷通商考》,寺町五条上ル町:甘節堂,1708。
    石井良助編
    《德川禁令考》東京:創文社,1981。
    村上直次郎譯
    《出島蘭館日誌》上中下卷,東京:文明協會,1938。
    大岡清相
    《崎陽群談》,東京:近藤出版社,1974。
    大阪府立圖書館編
    《南方渡海古文献図録》,小林写真製版所出版部,1943。
    太田勝也編
    《近世長崎對外關係史料--長崎諸事覚書》,京都:思文閣出版,2007。
    東京大學史料編纂所編
    《イギリス商館長日記》譯文篇之上,東京:東京大學,1979。
    《イギリス商館長日記》譯文篇之下(上下),東京:東京大學,1980。
    《オランダ商館長日記》譯文篇之二(上下),東京:東京大學,1975。
    《オランダ商館長日記》譯文篇之三(上),東京:東京大學,1977。
    《オランダ商館長日記》譯文篇之三(下),東京:東京大學,1978。
    《オランダ商館長日記》譯文篇之四(上),東京:東京大學,1983。
    《オランダ商館長日記》譯文篇之四(下),東京:東京大學,1984。
    《オランダ商館長日記》譯文篇之五,東京:東京大學,1985。
    《オランダ商館長日記》譯文篇之六,東京:東京大學,1987。
    《オランダ商館長日記》譯文篇之七,東京:東京大學,1991。
    《オランダ商館長日記》譯文篇之八(上),東京:東京大學,1995。
    《オランダ商館長日記》譯文篇之八(下),東京:東京大學,1997。
    《オランダ商館長日記》譯文篇之九,東京:東京大學,2001。
    《オランダ商館長日記》譯文篇之十,東京:東京大學,2005。
    《唐通事會所日錄》第1冊,東京:東京大學,1955。
    矢野仁一
    《長崎市史》,〈通交貿易編西洋諸國部〉大阪市:清文堂出版,1981。
    寺島良安編
    《倭漢三才圖會》,中近堂,1942,頁14。
    林春齋
    《南塾乘》,收入《國史館日錄》5,東京:続群書類従完成会,2005。
    林春齋、林信篤編
    《華夷変態》上冊,東京:東方書店,1981。
    林復齊編
    《通航一覽》第四第五,東京:泰山社,1940。

    (二) 專書
    Osker Hachod, 富永牧太譯
    《十七世紀日蘭交涉史》,奈良:天理大學出版,1956。
    八百啟介
     《近世オランダ貿易と鎖国》,東京:吉川弘文館,1998。
    三田村泰助
    《明と清》,東京:河山書房,1969。
    大庭脩
    《江戸時代における唐船持渡書の研究》,関西大学東西学術研究所研究叢刊(一),関西大学東西学術研究所,1967。
    《德川吉宗と與康熙帝:鎖国下の日中交流》,東京:大修館書店,1999。
    小葉田淳
    《金銀貿易史の研究》,東京:法政大學出版,2005。
    山本博文
    《鎖國と海禁の時代》,東京:校倉書房,1996。
    山脇悌二郎
    《近世日中貿易史研究》,東京:吉川弘文館,1960。
    《長崎の唐人貿易》,東京:吉川弘文館,1964。
    日蘭学会編
    《洋学史事典》,東京:雄松堂出版,1984。
    中村質
    《アジアのなかの日本史(海上の道)》,東京:東京大學,1992。
    《近世長崎貿易史の研究》,東京:吉川弘文館,1988。
    《近世対外交涉史論》,東京:吉川弘文館,2000。
    中村質編
    《鎖国と国際関係》,東京:吉川弘文館,1997。
    太田勝也
    《鎖國時代長崎貿易史の研究》,東京:思文閣出版,1992。
    《長崎貿易》,東京:同成社,2000。
    藤田覺主編
    《17世紀の日本と東アジア》,東京:山川出版,2000。
    加藤榮一
    《幕藩制國家の成立と對外關係》,京都:思文閣,1998。
    外山幹夫
    《長崎奉行》,東京:中央社,1988。
    永積洋子
    《唐船輸出入品数量一覽1637-1833》,東京:創文社,1988。
    《近世初期の外交》,東京:創文社,1990。
    《朱印船》,東京都:吉川弘文館,2001。
    永積洋子編
    《鎖国を見直す》,東京:山川出版社,2001。
    石原道博
    《明末清初日本乞師の研究》,東京:富山房,1945。
    《國姓爺》,東京:吉川弘文館,1991。
    任鴻章
    《近世日本と日中貿易》,東京:六興出版,1988。
    安野真幸
    《港市論──平戶長崎橫瀨浦》,東京:日本エディタースクール出版部,1992。
    寺尾善雄
    《明末の風雲兒鄭成功》,東京:東方書店,1986。
    佐久間重男
    《日明關係史の研究》,東京:吉川弘文館,1992。
    李獻璋
    《長崎唐人の研究》,東京:親和銀行,1991。
    岩生成一
    《朱印船與日本町》,東京:白泉堂,1963。
    《鎖国》,東京:中央公論社,1966。
    《朱印船貿易史の研究》,東京:吉川弘文館,1985。
    松方冬子
    《オランダ風説書と近世日本》,東京:東京大学出版会,2007。
    松浦章
    《清代海外貿易史研究》,東京:朋友書店,2002。
    《江戸時代唐船による日中文化交流》,京都:思文閣出版,2007。
    林田芳雄
    《鄭氏臺灣史-鄭成功三代の興亡實紀》,東京:汲古書院,2003。
    林陸朗
    《長崎唐通事──大通事林道栄とその周辺》,東京:吉川弘文館,2000。
    稻桓其外
    《鄭成功》,臺北:成文出版,2000。
    鄭樑生
    《明日關係史の研究》,東京:雄山閣出版,1985。
    瀨野精一郎等著
    《長崎県の歴史》,東京都:山川出版,1998。
    藤家禮之助
    《日中交流二千年》,東京:東海大學,1988。

    (三) 期刊論文
    龐新平
    〈『華夷変態』から見た清初の海禁と長崎貿易〉,《大阪経大論集》55:1,2004,頁 227-242。
    小宮木代良
    〈明末清初日本乞師に対する家光政權の対応:正保3年1月12日付板倉重宗書狀の検討を中心に〉《九州史学》97,1990,頁4。
    松浦章
    〈李朝時代における漂着中國船の一資料-顯宗八年1667の明船漂着と「漂人問答」を中心に-〉,《関西大學東西學術研究所紀要》,1982:3,頁53-101。
    〈朝鮮使節の琉球通事より得た臺湾鄭経・琉球情報〉,《南島史學》63,2004:04,頁1-13。
    中村久四郎
    〈明末の日本乞師及び乞資〉,《史學雜誌》26:5,1915。
    田中梓都美
    〈臺湾情報から臺湾認識へ-江戸幕府の収集した臺湾情報と人々の臺湾認識-〉,《東アジア文化交渉研究》4,2011,頁467-482。
    白井康太
    〈17世紀前半福建沿海の海商と海寇──漳州泉州地域を中心として──〉,《東洋史論集》38,頁72-98。
    岩生成一
    〈近世日支貿易に關する數量的考察〉,《史學雜誌》62:11,1953,頁1-40。
    木崎弘美
    〈糸割符制度廢止の幕政史的意義〉,《駒澤史学》34,1986,頁頁34-57。
    黑木國泰
    〈17世紀・18世紀環シナ海地域システムの変容と鄭氏臺湾-漂流・漂着船関係史料を中心に-〉,《宮崎女子短期大学紀要》31,2005,頁57-74
    真榮平房昭
    〈17世紀の東アジアにおける海賊問題と琉球〉,《經濟史研究》4,2000,頁36-47
    田中克己
    〈清初の支那沿海」〉《歷史學研究》,6:1及6:3,1936,頁73-81及頁83-94。

    三. 西文專書與期刊
    C.R.Boxer
    Seventeenth Century Macao on Contemporary Documents and Illustrations, I Iong Kong, 1984.
    Portuguese Merchants and Missionaries in Feudal Japan 1543-1640, London: Variorum Reprints, 1986.
    Dutch Merchants and Mariners in Asia 1602-1795, London: Variorum Reprints, 1988.
    Johannes Huber
    Relations between Cheng Ch’eng-kung and the Netherlands East India Company in the 1650s, Around and About Formosa,(Taipei:Essays in honor of Professor Ts’ao Yung-ho,2003),pp209-241.
    Wei-Chung Chen
    War, Trade and piracy in the China Seas1622-1683, Leiden: Brill Academic Pub, 2013.
    Femme S. Gaastra
    “The Export of Precious Metal from Europe to Asia by the Dutch East India Company, 1602-1795”, in J.F.Richards ed., Precious Metals in the Later Medieval and Early Modern Worlds(Durham, North Carolina:Carolina Academic Press, 1983), pp447-475.
    Paul van Dyke
    “How and why the Dutch East India Company become competitive in Intra-Asiantrade in East Asia in the 1630s”, Itinerario, 21:3(1997),pp41-56.

    下載圖示 校內:2017-08-07公開
    校外:2017-08-07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