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廖翊均 Liao, I-Chun |
---|---|
論文名稱: |
地方創生發展之公私協力研究: 以臺南市後壁區仕安社區為例 The Public-private Collaboration of Regional Revitalization: A Case Study of Shih-An Community |
指導教授: |
宋鎮照
Soong, Jenn-Jaw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社會科學院 - 政治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Continuing graduate program in political economy |
論文出版年: | 2023 |
畢業學年度: | 111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09 |
中文關鍵詞: | 地方創生 、公私協力 、社區經濟 、社區合作社 、仕安社區 |
外文關鍵詞: | Local creation, Public-private collaboration, Community economy, Community cooperatives, Shih-An Community |
相關次數: | 點閱:118 下載:36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以臺南市後壁區仕安社區作為研究對象,探討地方創生政策下公私協力對社區發展的影響。隨著全球人口老化問題的浮現,本研究將地方創生政策應用於臺灣農村,以改善農村環境、提升生活品質並吸引年輕人回鄉就業。仕安社區作為典型案例,經歷了公私協力模式的轉變,並成為地方創生的成功典範。
研究方法包括討論與觀察法以及個案研究法。透過觀察和討論,本研究分析了仕安社區在公私協力下的發展歷程,並收集相關資料和實地訪談,以了解公私部門間的合作模式和轉變。
研究發現,仕安社區的成功發展歸功於居民的自主改變和公私部門的支持。在社區自我意識萌芽階段,公部門提供補助資金和技術支援,支持居民的創意和行動。隨著社區自主經濟的發展,社區合作社成立並開展各項事業,提供穩定收入支持社區發展。在此階段,公私協力型態轉變為公部門的輔導和私部門的主導,公部門提供專業知識和行政支援,幫助社區提升經營能力。最終,公私協力進一步轉變為公私部門的合作,共同制定和實施永續發展項目,促進社區凝聚力和發展潛力。
總結而言,本研究的典範案例展示了公私協力在地方創生中的重要性和作用。仕安社區的發展過程證明了公私協力從補助到輔導再到合作的轉變,以及公部門和私部門在其中的不同角色和貢獻。這一過程促進了社區的自我意識和經濟發展,為其他農村地區提供了參考和借鑑。建議政府在地方創生政策中更多地注重補助和支持壯年人返鄉,以加速地方發展和解決人口老化問題。
關鍵字:地方創生、公私協力、社區經濟、社區合作社、仕安社區
1. The Public-private Collaboration of Regional Revitalization: A Case Study of Shih-An Community
2. I-Chun Liao
3. Jenn-Jaw Soong
4. Continuing graduate program in political economy
5. SUMMARY
This thesis focuses on the Shihan community in Houpi, Tainan, exploring the impact of public-private collaboration on its development under the local revitalization policy. The study reveals that the community's success stems from self-initiated changes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public and private sectors. With growing self-awareness, the government provides financial assistance and technical support to address challenges and boost economic capacity. Through collaboration, the community established cooperatives and engaged in various initiatives, leading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findings serve as a reference for revitalizing other rural areas, suggesting increased subsidies and support for adults returning to their hometowns to address aging population issues and promote local development.
Key words : Local creation、Public-private collaboration、Community economy、 Community cooperatives、Shih-An Community
一、專書
Gidron, L., M. Kramer., & L. M. Salamon,1992, Government and the Third Sector: Emerging Relationships in Welfare States. San Francisco: Jossey - Bass.
Strauss, Corbin,1998, Basic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Techniques and Pro-cedures for Developing Grounded Theory: Sage Publications, Inc.
Yin., 1989, Case Study Research: Design and Methods.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山岡義典,2005,《NPO基礎講座》,東京:ぎょうせい。
木下齊,2020,《寫給凡夫俗子的地區再生入門: 20年實證經驗, 122個地方創生關鍵詞, 擺脫寄生政府、再造故鄉價值的教戰法則》,台北:臉譜出版社。
松下啟一,2002,《新しい公共と自治体》,東京:信山社。
林佩璇,2002年,《個案研究及其在教育研究上的運用》,高雄:麗文文化。
林淑馨,2021年,《NPO、公私協力與地方創生》,臺北市: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孫鴻沂、湯登朝譯,Alexander F. Laidlaw原著,1985,《公元二千年的合作社》,台北:中華民國儲蓄互助協會發行。
徐震,1980,《社區與社區的發展》,台北:正中書局。
荒木昭次郎,2012,《協働型自治行政の理念と実際》,東京:敬文堂。
陳柏村、趙榮松,2001,《合作社組織管理通論》,台中:財團法人臺灣省合作事業發展基金會。
陳義彥、陳景堯等譯,David Marsh & Gerry Stoker原著,2009,《政治學方法論與途徑》,臺北市:韋伯文化國際出版。
彭師勤譯,G. Holyoake原著,1989,《羅虛戴爾公平先驅社概史》,台北:中華民國儲蓄互助協會發行。
曾旭正,2007,《臺灣的社區營造》,臺灣:遠足文化。
詹鎮榮,2014,《公私協力與行政合作法》,臺北: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臺南市後壁區仕安社區發展協會,2015,《臺南市後壁區仕安社區農村再生計畫草案》
增田寬也,2019,《地方消滅:地方創生的理論起源》,東京:行人出版社。
賴志雄,2004,《臺灣合作經濟史》,台北:三民書局。
二、期刊
Butterfoss, F. D., Kegler, M.,2009, Toward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community coalitions: Moving from practice to theory. In Health behavior and health education (pp. 157-176).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Grimshaw, D., Vincent, S., Willmott, H.,2002, Going privately: partner-ship and outsourcing in UK public services, Public administration, 80(3), 475-502.
Himmelman, A. T,1996, On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formational col-laboration: from social service to social justice, Creating collabo-rative advantage, (Ed. by E Huxham), In: Sage Publications: Thousand Oaks, CA, 19-43.
王鴻慶,1994,〈臺灣地區合作運動的起源與發展〉,《臺灣經濟研究月刊》,17(5):55-59。
江惠珍、邱瑞祥,2014,〈臺灣合作社之機制與發展〉,《農業推廣季刊》,76:9-16。
李柏諭,2005,〈公私協力與社區治理的理論與實務:我國社區大學與政府經驗〉,《公共行政學報》,16:59-106
侯勝宗,2012,《見所未見:詮釋性個案研究方法探討》,《組織與管理》,5(1):111-153。
陳敦源、張世杰,2010,〈公私協力夥伴關係的弔詭〉,《文官制度季刊》,2(3):17-71。
彭立忠、洪淑容,2020,〈我國勞動合作社之現況與發展初探〉,《發展與前瞻學報》,28:45-66。
楊蓓涵、楊平安,2019,〈日本群馬縣川場村地方振興案例之探討〉,《社區永續觀光研究》,3(1):17-38。
熊健英,1976,〈社區合作社的需要及推行情況〉,《社區發展月刊》4:13。
蔡振義,2020,〈社區型社會企業與生態系統發展-價值共創觀點〉,《社區企業專刊》,28(1):69-106。
蔡鳳凰,2018,〈借鏡日本經驗發展我國地方特色產業〉,《文官制度季刊》,177:107-113。
鄭錫楷,2008,〈法制化與公、私協力的管理-以BO為例〉,《競爭力評論》,11:28-46。
三、博碩士論文
周軒睿,2016,〈從社造到造社—台南仕安社區的營造經驗〉,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建築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佩樺,2006,〈薑麻園農業產業文化發展之探討〉,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碩士論文。
陳佳容,2005,〈合作社參與社區營造之可行性研究-社會經濟取向〉,逢甲大學經營管理碩士碩士論文。
黃郁勝,2008,〈合作社參與社區營造之研究-以白米、泰安社區合作社為例〉,國立臺北大學合作經濟學系碩士論文。
劉羽茵,2007,〈社區合作經營模式之探討:連江縣南竿鄉鐵板社區個案〉,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系碩士論文。
蘇昱誠,2021,〈地方創生文化觀光經濟策略之探討-以埔里產業為例〉,亞洲大學經營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論文。
蘇素珍,1997,〈社區意識與臺灣地方自治的發展〉,臺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
四、網路
內政部合作事業入口網,〈我國合作事業簡介〉,內政部合作事業入口網:https://coop.moi.gov.tw/cphp/aboutView/list2,檢索日期:2023 年 04月15日。
內政部統計查詢網,〈合作事業案類別分〉內政部統計查詢:http://statis.moi.gov.tw/micst/stmain.jsp?sys=100,檢索日期:2022 年 08 月 28 日。
內政部統計處,〈人口統計資料〉,內政部統計處: https://www.moi.eov.tw/fi.es/site_s tuff/321/1/month/month.htm.,檢索日期:2022 年 08 月 06 日。
仕安社區合作,〈合作社簡介〉,仕安社區合作:https://zh-tw.facebook.com/shihaninfo/,檢索日期:2022 年 08 月 06 日。
臺灣主婦聯盟消費合作社,〈什麼是合作社?〉,臺灣主婦聯盟消費合作社:https://www.hucc-coop.tw/about_description,檢索日期:2022年08月30日。
行政院農委會,2018年,〈臺灣農村的最高榮譽「金牌農村」今日揭曉〉。行政院農委會:https://www.coa.gov.tw/theme_data.php?theme=news&sub_theme=agri&id=7292,檢索日期:2022年08月30日。
前瞻消費合作社,〈合作社簡介及認識合作社〉,前瞻消費合作社:https://foresight.org.tw/about/,檢索日期:2022年08月30日。
南投縣埔里鎮戶政事務所,2023,〈埔里鎮 2022年12月 鄉鎮里鄰人口統計〉,南投縣埔里鎮戶政事務所:https://household2.nantou.gov.tw/02census/index.php,檢索日期:2023年4月15日。
風傳媒,2017年,〈被天皇打槍的米,梵蒂岡教宗、外媒卻盛讚!偏鄉變景點,全靠這個日本最熱血公務員〉,風傳媒:https://www.storm.mg/lifestyle/311027?page=2,檢索日期:2023年04月15日。
風傳媒,2018年,〈日本偏鄉空屋免費送你住,外籍人士也能申請!鄉村人口流失,「空屋銀行」應運而生〉,風傳媒:https://www.storm.mg/article/687812?mode=whole,檢索日期:2022年08月30日。
國父孫中山紀念網,<國父著作及研究民生主義 1-4 講>,2020 年 2 月 28 日下載, http://www.sinofather.org/index.php?s=/Article/Content/article/content_id/802.html
國家發展委員會,2018年,〈推動地方創生政策〉,國家發展委員會:https://www.ndc.gov.tw/Content_List.aspx?n=78EEEFC1D5A43877&upn=C4DB8C419A82AA5E,檢索日期:2022年08月30日。
國家發展委員會,2018年,〈設計翻轉、地方創生〉,國家發展委員會:https://www.ndc.gov.tw/Content_List.aspx?n=4A000EF83D724A25,檢索日期:2022年08月30日。
曾怡陵,2020年,〈薑麻園休閒農業區 用地方特色領航農業區的永續發展〉,農傳媒:https://www.agriharvest.tw/archives/43341,檢索日期:2023年4月15日。
董安琪,2020年,〈人口老化,禍兮福兮?〉,中研院訊:https://newsletter.sinica.edu.tw/21036/,檢索日期:2022年08月30日。
総務省,2006,《地方自治体と NPO 等との協働推進に関する調査》,東京総務省自治行政局地域振網頁,http://www.soumu.go.jp/s-news/ 2006/pdf/060512_1_1.pdf,檢索日期:2022年11月15日
臺南市白河戶政事務所,〈後壁區人口統計資料〉,臺南市白河戶政事務所:https://web.tainan.gov.tw/baiheagr/Default.aspx,檢索日期:2023年04月10日。
臺南市政府社會局,2014年,〈合作社籌組入門手冊〉,臺南市政府社會局:https://sab.tainan.gov.tw/News_Content.aspx?n=21456&sms=19558&s=4378825,檢索日期:2022年08月30日。
衛生福利部統計處,2020年,〈健康平均餘命〉,衛生福利部統計處:https://dep.mohw.gov.tw/DOS/cp-5082-55400-113.html,檢索日期:2022年08月30日。
閻紀宇,2013年,〈安倍經濟學「三支箭」〉,風傳媒:https://www.storm.mg/article/21646,檢索日期:2022年11月27日。
謝志誠,2018年,〈地方創生政策應法制化,導引國家資源到弱勢的地區與人民〉,上下游新聞: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115491/,檢索日期:2022年08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