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賴人楷
Lai, Jen-Kai
論文名稱: 都市中心商業區空中通廊系統規劃設計考量因素之研究:以台北信義計畫區立體連通系統為例
The Key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Skywalk System in the Urban CBD:An Empirical Study of the Skyway System of Xin-yi District in Taipei
指導教授: 吳綱立
Wu, Kang-Li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規劃與設計學院 - 都市計劃學系
Department of Urban Planning
論文出版年: 2010
畢業學年度: 9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98
中文關鍵詞: 空中通廊系統人行空間考量因素偏好滿意度
外文關鍵詞: Skyway-system, Pedestrian space, Decision-making factors, Preference, Satisfaction
相關次數: 點閱:93下載:1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發展空中通廊系統(Skywalk System)來促進都市商業區的發展,是許多高強度亞洲都市積極推動的政策。有別於寒帶國家因氣候考量而設置空中通廊系統,亞洲主要大都市的空中通廊系統更具有串連都市活動、連接人行空間及帶動地區發展的功能,並可與周遭商圈節點及交通動線相互連結,進而帶動地區商業發展。發展空中通廊系統是台灣主要都市車站商圈地區的主要建設項目之一,然而目前國內關於空中通廊的相關研究,多偏於橋體設計及工程方面的考量,以致空中通廊規劃及設計未能就「周遭土地使用」、「使用者感知」及「都市景觀」等面向,給予一套整體性、系統性的評估。空中通廊系統雖具有連接都市活動及促進地區發展的功能,但缺乏完整規劃考量的空中通廊系統也可能產生對都市景觀及地面層都市活動的衝擊。
    有鑑於此,本研究透過人行空間評估概念與空中通廊規劃相關文獻之彙整,以都市設計之觀點加以分析,擬定「運輸及土地使用」、「活動規則」、「空廊空間規劃設計」、「空廊維護管理」、「空廊空間體驗」、「使用者滿意度」五個影響面向,並透過影響因子初步架構之研擬,並配合使用者意見之問卷調查及專家意見訪談,了解空中通廊系統與都市商業區之間關係及其規劃設計的考量因素,以期能對相關建設提供一些具體的參考依據。根據研究結果發現,使用者對於大眾運輸及商業活動的連結感多屬重視,對於空廊系統的規劃設計以實質空間設計項目為考量。而整體滿意度感受均為「普通」、「滿意」以上,顯示出使用者對於空廊之規劃設計項目均屬認同。此外使用者屬性上則有認知差異存在。專家意見方面,普遍認為空廊建置需檢視區位及時程,而對於串連商業活動則為必要之考量,且其商業行為應向外。對環境維護管理則需重視,以免造成都市景觀上之衝擊。

    Constructing skywalk system to develop urban business districts is an important policy that many high strength cities actively promote in Asia. The skywalk system can connect urban activities, pedestrian space and improve urban business districts development in major Asia cities. Lacking an integral consideration must strike against the urban landscape and the ground urban activities, based on this, this study will analysis five affective directions: “Transportation and land-use”, “Activity regular pattern”, “Skywalk planning and designing”, “Skywalk maintain and management”, “Space experience” and “User satisfying”. Through the user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affective factors framework that supply the reference in accordance for the related constructions.
    According to results, public transportation and business activities links and the skyway systems planning and design projects in real space is being attention by users. The overall satisfaction feelings are "normal", "satisfactory" or above, indicating that users are to agree the skyway systems planning and design items. In the expert opinions, the general view that construct skyway systems needs to survey location and timetable, and connecting with urban business activities. And it also needs view important to environmental maintenance in order to avoid the impact on urban landscape.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內容 3 一、相關文獻回顧 3 二、實證地區調查 3 三、考量因子架構之研擬 4 四、實證操作 4 五、結論與建議 4 第三節 研究範圍 5 一、時間範圍 5 二、空間範圍 5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流程 7 一、研究方法 7 二、研究流程 7 第二章 文獻回顧 9 第一節 空廊系統之相關理論 9 一、空廊系統之定義與功能 9 二、空廊系統國內外之發展 11 三、空廊系統規劃相關論述 15 四、國內空廊系統設置相關法令 20 第二節 步行空間相關論述 22 一、步行空間規劃設計原則 22 二、步行環境認知及心裡物理變項 25 三、都市中心商業區與步行空間之關係 27 第三章 研究設計 29 第一節 研究架構 29 一、運輸與土地使用情形構面 29 二、活動規則狀況構面 31 三、空廊空間規劃設計構面 32 四、空廊維護管理情形構面 33 五、空廊空間體驗構面 34 第二節 實證地區環境分析 35 一、信義計畫區發展歷程 35 二、信義計畫區空廊系統之規劃 36 三、信義計畫區空廊系統現況之田野調查 38 四、實證地區規劃設計課題初探 52 第三節 問卷設計及調查計畫 53 一、使用者問卷設計 53 二、使用者問卷分析方法 57 三、問卷調查計畫 58 四、專家訪談 60 第四章 實證研究結果 62 第一節 基本敘述統計分析 62 一、樣本特性統計分析 62 二、規劃項目偏好之分析 65 三、規劃設計項目滿意度之分析 66 第二節 規劃設計項目與滿意度相關分析 68 一、運輸與土地使用情形與滿意度之關係 68 二、周邊活動規則狀況與滿意度之關係 69 三、空廊空間規劃設計與滿意度之關係 70 四、空廊維護管理情形與滿意度之關係 72 五、空廊空間體驗與滿意度之關係 74 六、小結 74 第三節 使用者屬性差異分析 75 一、使用者目的與規劃項目偏好、滿意度之差異性分析 75 二、使用頻率與規劃項目偏好、滿意度之差異性分析 76 三、使用者年齡與規劃項目偏好、滿意度之差異性分析 78 四、使用者居住地與規劃項目偏好、滿意度之差異性分析 79 五、小結 79 第四節 專家訪談分析 81 一、專家意見之整理 81 二、專家意見衍生之課題探討 86 第五節 實證結果評析 8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90 第一節 結論 90 一、使用者認知方面 90 二、專家認知方面 92 三、專家與使用者認知差異比較 93 第二節 建議 94 一、市中心商業區空廊系統規劃設計建議 94 二、後續研究建議 95 參考文獻 96

    一、外文文獻
    1.Allen B. Jacobs (1995), "Great streets", MIT Press.
    2.Bernard Jacob (1985), "Architectural Form in the Urban Setting / Design Quarterly", No. 129, Skyways, pp. 29-31.
    3.Colin Jefferson (1994), "The sustainable streets the environmental, human and economic aspects of street design and management."
    4.John J. Fruin (1987), "Pedestrian Planning and Design."
    5.Ken Altucker (2003), "Downtown skyway falls into disfavor." Cincinnati.
    6.Kevin Lynch (1959), "The Image of the City."
    7.Lanson, P. and Kaufman (1985), "The skyway cities."CSPI, Minneapolis.
    8.Lanson, P. and Kaufman, S (1985),"The Skyway Cities", CSPI, Minneapolis.
    9.Mikko Rasanen (2007), "Pedestrian self-reports of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use of pedestrian bridges."
    10.Robertson Kent A (1994), "Pedestrian malls and skywalks: traffic separation in American Downtowns." Avebury Press, London.
    11.Robertson Kent A (1993), "Pedestrian Strategies for Downtown Planners."Journal of the American Planning Association, 01944363, Summer93, Vol. 59, Issue 3.
    12.Stephen Grooch (1936), "Skyway to Asia."
    13.Sheila S. Mitra-Sarkar (1994),” A method for evaluation of urban pedestrian spaces”, Thesis (Ph.D.)--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14.TomTurner (1995), "Greenways, blueways, skyways and other ways to a better London."
    二、中文書籍及期刊
    1.內政部營建署編制(1993)。市區道路人行道設計手冊。
    2.于正倫(1995)。城市環境藝術─景觀與設施。遠博出版社。
    3.葉光毅(1995)。有關步道設置之基礎研究。國科會專題計畫。
    4.Michael Freedman(1995)。都市中心街道景觀設計。造園季刊。 p.22~31。
    5.葉光毅(1997)。論步行空間及其周邊的問題。規劃學報第24卷第1期。p.99~111。
    6.日本土木學會(1997)。[ped-]步道橋。
    7.葉明(1999)。香港的 CBD 與天橋步行系統。規劃師。Vol.15 No.41999。
    8.美國交通容量手冊(2000)。
    9.戴志中等著(2003)。城市橋空間。東南大學出版社。
    10.于正倫(2004)。城市環境創造─景觀與環境設施設計。田園城市出版。
    11.楊世瑩(2005)。SPSS統計分析實務。旗標出版。
    12.Allen B. Jacobs著,黃文珊等譯(2006),城市大街─景觀街道設計模式與原則。
    13.白仁德(2006)。由台北市信義計畫區經驗探討空中立體橋樑系統之課題與發策略。
    14.王立新(2006)。模糊理論與應用。全華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15.林佩瑤(2007)。信義計畫區的空中立體橋樑系統研究。
    16.三大聯合建築師事務所(2008)。談新光三越信義新天地整體設計概念。
    17.吳綱立(2009)。高雄市區鐵路地下化站區新生地都市設計開發策略規劃案。
    三、中文論文
    1.陳覺惠(1977)。台北市住宅地區商業設施之研究。
    2.莊建德(1985)。步行街-本省中心商業區準步行街-行為場所的分析,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3.林暉博(1995)。建築物間跨越道路人行立體連通設施之研究,東海大學建築工程學系碩士論文。
    4.黃哲崇(2000)。建築物跨越道路立體連通設施發展層面與法令機制之研究,中華大學建築與都市計畫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5.趙晉緯(2002)。人行空間綜合評估指標建立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6.鐘政偉(2002)。景觀知覺偏好與地景結構指數關鍵之研究。
    7.羅怡珊(2003)。落實人行空間水平連續性規劃之研究 - 以台北市大直地區為例,國立台北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
    8.許維哲(2004)。建立步行空間評估模式之基礎研究-以台南市為例,長榮大學土地管理開發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9.黃義宏(2004)。捷運車站周邊人行空間設計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10.蔡幸真(2005)。新光三越信義新天地人行通道研究,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應用媒體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11.呂采芳(2005)。新市區建設地區人行空間及步道系統動線配置規劃準則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12.黃映捷(2006)。市中心商業區步行環境改善之研究-以台南市中心商業區為例,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
    13.蔡明峰(2006)。陸橋結構體色彩與植栽綠化影響景觀偏好之研究-以台北市為例,東海大學景觀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14.董娟鳴(2004)。步行者空間認知對空間選擇影響之研究-以台北西門徒步區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15.王偉臨(2006)。都市性住宅社區道路空間服務品質評估及改善之研究-以高雄市民族社區為例,樹德科技大學建築與古蹟維護研究所碩士論文。
    16.石心寧,(2001),市中心商業步行空間領域標示物機能之研究-以台中市繼光街行人徒步區為例,東海大學工業設計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17.陳俊嘉,(2007),都會型形象商圈的環境色彩意象之研究-以台北市信義商圈為例,國立台中技術學院商業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18.呂采芳,(2006),新市區建設地區人行空間及步道系統動線配置規劃準則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
    19.蔡瓊儀,(2006),都市設計管制建築退縮作為人行空間規劃與執行之研究-以高雄大學特定區為例,國立高雄大學都市發展與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20.俞致偉,(2008),藉空間知覺品質觀點探討行人天橋系統-以新光三越信義新天地行人天橋為例,中華大學建築與都市計劃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21.方維宏,(2009),都市園道環境偏好與使用滿意度之研究-以台南市東豐路園道為例,國立成通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
    22.王偉帆,(2009),生態廊道觀之都市綠園道評估架構之研究-以台南市為例,國立成通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

    下載圖示 校內:立即公開
    校外:2011-08-27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