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李昀樺
Lee, Yun-Hua
論文名稱: 歷史與小說——以魏忠賢故事為中心
History and Novelette--Centered on the Story of Wei Zhongxian
指導教授: 王三慶
Wang, San-Chi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文學院 - 中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論文出版年: 2023
畢業學年度: 11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01
中文關鍵詞: 魏忠賢時事小說東林黨爭閹黨明史
外文關鍵詞: Wei Zhongxian, current-affairs novel, Controversy of Donglin party, eunuch party, Ming history
相關次數: 點閱:71下載:17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明末清初時事小說中,內容涉及魏忠賢亂政的小說頗多,其中《警世陰陽夢》、《魏忠賢小說斥奸書》、《皇明中興聖烈傳》、《檮杌閒評》四部小說,皆以揭露魏忠賢惡行、迫害東林黨之事為主要書寫對象。四部小說內容取材相似,所涉及的歷史事件大致相同。
    本文先從明朝中後期的朝政亂象切入,討論魏忠賢亂政的原因,並將四部小說所選取的事件內容,與時間相近或後來所撰寫的史料記載進行對比,嘗試探討四部魏忠賢小說對歷史事件的選取、虛構與竄改。最後分析四部小說對人物的塑造,探討四部小說對人物描繪的不同側重。

    Among the current-affairs novel in the late Ming and early Qing dynasties, there are many novels involving Wei Zhongxian's chaotic politics, including four novelettes: “Jing Shih Yin-Yang Meng”(警世陰陽夢), "Wei Zhongxian's Siao Shuo Zhihxian Shu"(魏忠賢小說斥奸書), "Huang Ming Zhong Xing Sheng Lie Zhuan"(皇明中興聖烈傳), and "Tao Wu Xian Ping"(檮杌閒評) , all of which focus on exposing Wei Zhongxian's evil deeds and persecuting the Donglin Party. The four novels have similar content and cover roughly the same historical events.
    This article first starts with the political chaos in the middle and late Ming Dynasty, discusses the reasons for Wei Zhongxian's chaos, and compares the events selected in the four novels with historical records written at a similar time or later, trying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the four Wei Zhongxian novelettes on history. Selection, fabrication and falsification of events. Finally, the character creation in the four novels is analyzed, and the different emphasis on character description in the four novels is discussed.

    第壹章、緒論 1 第一節、研究動機 1 第二節、學術進程 3 第三節、研究方法 7 第貳章、晚明政治文獻紀錄中的亂象 9 第一節、明史文獻 9 第二節、明朝政治亂象 13 一、宦官干政 13 二、東林黨爭 21 三、魏忠賢亂政 32 第參章、魏忠賢小說 41 第一節、《警世陰陽夢》41 一、作者與成書年代 41 二、情節論述 42 三、主題思想 44 第二節、《魏忠賢小說斥奸書》46 一、作者與成書年代 46 二、情節論述48 三、主題思想 50 第三節、《皇明中興聖烈傳》 51 一、作者與成書年代51 二、情節論述 52 三、主題思想 54 第四節、《檮杌閒評》 55 一、作者與成書年代 55 二、情節論述 57 三、主題思想 59 第肆章、魏忠賢出生經歷的虛構想像與對歷史事件的挪用61 第一節、各書史實事件的挪用與竄改 61 一、出生及宮外經歷——隆慶三年至萬曆十七年 61 (一)史書紀錄與小說情節對比 61 (二)小說中展現的社會景況 78 二、初入宮禁,夤緣求升——萬曆十七至天啓元年82 第二節、各書的虛構情節 94 一、高人相助 95 二、魏忠賢的感情經歷 97 第三節、小結 98 第伍章、奏疏的延伸與歷史事件的改寫 101 第一節、天啟元年,計殺王安 101 第二節、禍亂中外,侵權干政——天啟元年至天啟七年 113 一、禍亂朝堂117 二、毒肆內圍126 三、設立內操133 四、大興牢獄 136 五、走馬弄舟,涿州進香 140 六、假冒功爵,竊奪軍功 145 七、建生祠 147 第三節、敗亡自縊,逆案定奪——天啟七年至崇禎二年 149 第陸章、小說人物塑造的成敗 153 第一節、魏忠賢153 第二節、閹黨眾人165 一、李永貞、劉若愚165 二、崔呈秀 168 三、客氏170 四、對閹黨人物的評價171 第三節、反閹黨人物173 一、內廷人士173 (一)王安 173 (二)後宮貴人 175 二、外朝人士175 第四節、皇帝 177 第柒章、結論181 徵引文獻185

    一、原典文獻
    明.不列撰者:《檮杌閒評》,收入《古本小說集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明.西湖野臣:《皇明中興聖烈傳》,收入《古本小說集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明.朱常祚撰,仇正偉點校:《玉鏡新譚》(北京:中華書局,1989)。
    明.沈德符:《萬曆野獲編》(臺北:新興書局,1976)。
    明.吳越草莽臣:《魏忠賢小說斥奸書》,收入《古本小說集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根據明崇禎元年刻本影印)。
    明.吳應箕等撰:《東林本末》,收錄《東林本末》(上海:神州國光社,1947)。
    明.長安道人國清編次:《警世陰陽夢》,收入《古本小說集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明.張應俞:《杜騙新書》,收入《古本小說集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明.談遷著:《國榷》(臺北:鼎文書局,1978),楊家駱主編:《中國學術類編》。
    明.董倫等修:《明實錄.神宗實錄》(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7)。
    明.劉若愚:《酌中志》,收入《筆記小說大觀二十四編》(臺北:新興,1979年)。
    清. 王士貞:《弇山堂別集》(北京:中華書局,1985)。
    清.谷應泰,河北師範學院歷史學系點校:《明史紀事本末》(北京:中華書局,2015)。
    清.邵廷采撰,陳雪軍,張如安點校:《邵廷采全集》(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5)。
    清.計六奇:《明季北略》(上海:商務印書局,1936)。
    清.夏燮:《明通鑑》(臺北:西南書局,1982)。
    清.夏允彞:《倖存錄》,收錄於《中國野史集成》(成都:巴蜀書社,1993)。
    清.張廷玉等:《新校本明史》(臺北:鼎文書局,1978)。
    清.張廷玉等撰:《百衲本二十四史.明史》(臺北:台灣商務印書局,2010據清乾隆武英殿元刊本影印)。
    二、專書
    小野和子著,李慶,張榮湄譯:《明季黨社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頁10-17。
    王天有,高壽仙著:《明史:多重性格的時代》(北京:中信出版社,2017年)。
    王天有,高壽仙:《明史——一個多重性隔的時代》(臺北:三民書局,2019)。
    王三慶:《《新選合併明朝三春演義大全》研究(二)》(臺南: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2023)。
    吳辰伯:《燈下集》(新北:古風出版社,1986)。
    李建武:《明代鎮守內官研究》(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6年)。
    孫楷第輯錄:《中國通俗小說書目》(北京:國立北平圖書館,1933年)。
    黃彰健:《明光宗熹宗實錄校勘記》(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8)。
    黃霖,韓同文選注:《中國歷代小說論著選》(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
    陳大康:《明代小説史》(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0)。
    溫功義:《明末三案》(新北:谷風,1986)。
    歐陽建:《歷史小說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3年)。
    歐陽建:《明清小說采正》(台北:貫雅文化,1992年),頁86-103。
    錢靜方:〈《檮杌閒評》考〉,《小說叢考》(臺北:長安出版社,1979年)。
    三、學術論文
    王珍華:《明末時事小說人物形象研究》(臺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王柏翰:《晚明司禮監之研究》(桃園: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
    李超:《明清之際魏忠賢題材小說戲劇研究》(長春:吉林大學文學碩士論文,2011)。
    李沛沛:《重評王振》(長春:吉林大學中國古代史碩士論文,2014)。
    吳珺琴:《從歷史人物到小說形象——魏忠賢研究》(武漢:華中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1)。
    金孝真:《型世言人物、主題、評點之研究》(臺北:私立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
    姬忠勛:《明清之際時事小說研究》(北京:首都師範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博士論文,2004)。
    柴曉娜:《魏忠賢題材小說研究》(漢中:陝西理工學院中國古代文學碩士論文,2012)。
    陳大道:《檮杌閒評研究》(臺中: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7年)。
    黃千珊:《警世陰陽夢研究》(臺南: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黃豔:《檮杌閒評研究》(南京:南京師範大學古代文學碩士論文,2005)。
    梅碧波:《論明末清初白話小說中的魏忠賢形象》(武漢:華中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8)。
    郭書瑄:《明末清初「魏忠賢」小說研究》(臺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
    閆鳴:《明末清初政治書寫研究——以時代變局中的形象塑造與身份認同為視角》(上海:復旦大學歷史系博士論文,2013)。
    楊更生:《檮杌閒評敘事藝術研究》(北京:中央民族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中國古代文學碩士論文,2008)。
    楊書青:《檮杌閒評的題材來源與思想意藴研究》(青島:青島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論文,2018)。
    劉春:《檮杌閒評研究》(合肥:安徽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論文,2010)。
    劉洁:《魏忠賢題材小說研究》(南昌:華東交通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論文,2018)。
    顏美娟:《明末清初時事小説研究》(臺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2)。
    權寧愛:《型世言研究》(臺北:私立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3年)。
    四、期刊論文
    王廣信:〈《檮杌閒評》諷刺手法初探〉,《徐州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期(1993年),頁85-88。
    王猛:〈《魏忠賢小說斥奸書》著者為馮夢龍考論〉,《明清小說研究》第99期(2011年),頁209-214。
    毛劼:〈「忠臣」的誕生——以斥魏小說為參照看斥魏戲曲中的忠奸鬥爭〉,《文藝評論》第4期(2018),頁101-107。
    井玉貴:〈《警世陰陽夢》、《清夜鍾》作者新考〉,《中國典籍與文化》第4期(2002年),頁41-48。
    井玉貴:〈「傳信」與「違實」——《魏忠賢小說斥奸書》論〉,《明清小說研究》第79期(2006年),頁189-201。
    任祖鏞:〈誰是《檮杌閒評》的作者〉,《揚州師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4期(1986年),頁206-208。
    任曉潤:〈《檮杌閒評》悲劇意蘊探尋〉,《明清小說研究》第4期(1991年),頁136-148。
    江守義:〈《檮杌閒評》的倫理取位〉,《學術界》第242期(2018年),頁109-119。
    呂博:〈論《警世陰陽夢》的自宮風氣〉,《現代語文》第3期(2009年),頁50-51。
    吳振漢:〈明代邸報的政治功能與史料價值〉,《人文學報》第28期(2003年),頁18-19。
    余黎明:〈試論《檮杌閒評》情與慾的衝突〉,《安徽文學》第10期(2010年),頁124。
    侯曉琴:〈矛盾的人性抒寫——《檮杌閒評》中的魏忠賢形象〉,《滄桑》第4期(2007年),頁227-228。
    高爾豐:〈一部頗有史料價值的小說——《警世陰陽夢》〉,《明清小說研究》第2期(1989年),頁138-143。
    孫一珍:〈各有千秋,一枝獨秀——明末四部魏閹小說之比較〉,《明清小說研究》第3期(1994年),頁173-182。
    梁紹杰:〈明代宦官教育機構的名稱和初設時間新証〉,《史學集刊》第3期(1996年),頁18-23。
    夏太娣:〈論反閹時事劇及時事小說的新聞性和文學性〉,《學術交流》第158期(2007年),頁165-168。
    柴曉娜:〈時事小說中魏忠賢形象的演變〉,《現代語文》第4期(2011年),頁27-29。
    莎日娜:〈《檮杌閒評》與《魏忠賢小說斥奸書》比較研究〉,《明清小說研究》第1期(2000年),頁204-216。
    顧克勇,蔚然:〈《警世陰陽夢》作者為朱長祚考〉,《許昌師專學報》第18卷,第3期(1999
    年),頁44-45。
    顧克勇:〈《魏忠賢小說斥奸書》及斥魏小說創作特色〉,《昆明學院學報》第33期(2011年),頁57-60。
    張平仁:〈《檮杌閒評》作者非李清考〉,《中國典籍與文化》第2期(2003年),頁96-99。
    張平仁:〈時事小說作者創作意圖探析〉,《孝感學院學報》第23卷,第4期(2003年),頁50-53。
    歐陽建:〈《檮杌閒評》的思想傾向與形象體系〉,《河北學刊》第4期(1984年),頁86-90。
    歐陽建:〈《檮杌閒評》本事考〉,《明清小說研究》第4輯(1986年),頁202-250。
    歐陽建:〈《檮杌閒評》作者為李清考〉,《社會科學戰線》第1期(1986年),頁164-169。
    劉鶴岩:〈試論《魏忠賢小說斥奸書》的歷史意識與文學意識的結合〉,《渤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8卷,第5期(2006年),頁6-9。
    蕭相愷:〈《魏忠賢小說斥奸書》、《幻影》、《章台柳》——中國小說史研究中若干問題的考辯之二〉,《明清小說研究》第2期(1989年),頁126-137。
    關四平:〈《檮杌閒評》文化藝蘊管窺〉,《明清小說研究》第77期(2005年),頁214-221。

    下載圖示 校內:立即公開
    校外:立即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