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 |
洪毓良 Houng, Yu-Liang |
|---|---|
| 論文名稱: |
求職過程中使用基因資訊之正當性—僱用差別待遇之防止 |
| 指導教授: |
蔡維音
Tsai, We-In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 系所名稱: |
社會科學院 - 法律學系 Department of Law |
| 論文出版年: | 2004 |
| 畢業學年度: | 92 |
| 語文別: | 中文 |
| 論文頁數: | 168 |
| 中文關鍵詞: | 就業上差別待遇 、基因資訊 、基因歧視 |
| 外文關鍵詞: | discrimination in employment, genetic discrimination, genetic information |
| 相關次數: | 點閱:79 下載:2 |
| 分享至: |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隨著生物科技之發展,人類基因資訊隱含的秘密已逐漸被破解與公開,基因資訊運用到社會現實生活將引發諸多問題,不過在國內似乎尚未受到重視。然而不可諱言的是,隨著科技日新月異,有朝一日吾人終將還是要面對這些問題。其中基因資訊運用在就業上的議題,除有關基因資訊之使用外,也與就業上差別待遇之爭議息息相關。
基因資訊為個人資訊之一,關係個人隱私權、資訊自決權與資訊自由權等基本權利,目前保障個人資訊之呼聲與法律雖已日漸受到重視,然而基因資訊卻因有其特殊性而無法完全被目前保障個人資訊之法律所涵蓋,就此而言,基因資訊本身無法完全受到規範一般個人資訊法律之保障,應有進一步加以規範之必要。
就業上差別待遇之問題由來已久,不過在基因檢驗技術發達,而可以取得求職者基因資訊後產生的問題,也非以往規範就業上差別待遇之法律所能涵蓋。基因資訊顯示求職者潛在、將來之健康狀態,也有發病機率以及發病程度之因素必須考慮。就求職者而言,以此一基因資訊對之為差別待遇看似不利,不過相對的雇主也有值得保障之權利,何況基因資訊也有相當之蓋然性,如果雇主能藉此篩選適任之勞工,求職者能藉此避免容易發病之工作或環境,以基因資訊對求職者為差別待遇也非全然不合理。
因此,本文認為基因資訊使用在求職過程中有其必要性,然而對於雇主使用基因資訊全然不加以管制,亦非妥適,因此本文依照基因資訊所顯示之求職者將來健康狀態,提出一判斷標準用以判斷雇主使用求職者之基因資訊是否合理。並根據此一判斷標準之各種狀況整理出類型化之分類,對於各類基因狀態之求職者根據其發病類型、機率、是否影響工作能力等各項問題,整理出規範各種類型求職者基因資訊使用之管制方向。並以此引伸將來立法時應有之規範方式,作為本文之結論。
none
中文部分
一、碩博士論文
江俊彥,從「資訊不對稱」觀點論公司併購消息之規範—附論公司法上合併資訊之公開,台北大學法研所碩士論文,2002年。
何建志,基因歧視與法律對策之研究,台大法研所博士論文,2002年。
何愛文,特別公課(Sonderabgaben)之研究—現代給付國家新興之財政工具,台大法研所碩士論文,1994年。
李曜崇,從比較法觀點探討我國資訊防火牆中國牆年之法律佈局,中原財法所碩士論文,2003年。
林建中,隱私權概念之再思考—關於定義、概念範圍與權利形成方法,台大法研所碩士論文,1999年。
洪宗賢,刑事程序上DNA鑑定相關問題之研究,中興法研所碩士論文,1999年。
郭家祺,「兩性工作平等法制」之研究—兼論我國兩性工作不平等之原因,輔大法研所碩士論文,1996年。
陳宏達,個人資料保護之研究,輔大法研所碩士論文,1992年。
陳志忠,個人資訊自決權之研究,東海法研所碩士論文,2000年。
劉建宏,論人民職業自由之保障,輔大法研所碩士論文,1991年。
蔡達智,生命科技的發展對基本人權的影響,中興法研所碩士論文,1997年。
蔡維音,罷工行為規範之憲法基礎探討,台大法研所碩士論文,1991年。
盧中玲,反就業歧視法理之研究,文化勞研所碩士論文,1996年。
二、書籍
王汎森、戴華策劃,打開潘朵拉的盒子?基因科技的人文議題,時報出版公司,台北市,2001年。
王澤鑑,民法總則,王澤鑑,台北市,2001年。
司法院編,日本國最高法院裁判選譯,第一輯,司法院,台北市,2002年。
司法院編,美國聯邦最高法院憲法判決選譯,第一輯,司法院,台北市,2001年。
司法院編,美國聯邦最高法院憲法判決選譯,第三輯,司法院,台北市,2002年。
司法院編,美國聯邦最高法院憲法判決選譯,第四輯,司法院,台北市,2003年。
台灣行政法學會主編,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五南出版公司,台北市,2000年。
安‧布蘭絲康(Anne Wells Branscomb)著,陳月霞譯,出賣資訊(譯自Who Owns Information?),時報出版公司,台北市,1996年。
吳信華等合著,二00二年判解回顧,元照出版公司,台北市,2003年。
李建良,簡資修主編,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第二輯,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台北市,2000年。
李惠宗,權利分力與基本權保障,韋伯文化事業出版社,台北市,1999年。
李震山,人性尊嚴與人權保障,元照出版公司,台北市,2000年。
李鴻禧,憲法與人權,三版,李鴻禧,台北市,1986年。
李鴻禧等合著,台灣憲法之縱剖橫切,元照出版公司,台北市,2002年。
林子儀,蔡明誠主編,基因技術挑戰與法律回應:基因科技與法律研討會論文集,學林文化公司,台北市,2003年。
林更盛,勞動法案例研究,林更盛,桃園縣,2002年。
法治斌,人權保障與釋憲法制,憲法專論(一),再版,月旦出版社,台北市,1993年。
法治斌,董保城合著,中華民國憲法,修訂三版,國立空中大學,台北縣,2001年。
翁岳生教授祝壽論文集編輯委員會編,當代公法新論(上)、(中),翁岳生教授七秩誕辰祝壽論文集,元照出版公司,台北市,2002年。
許文義,個人資料保護法論,三民書局,台北市,2001年。
許必奇、絲鈺雲,論勞資爭議類型與處理機制,司法院,台北市,2003年。
許宗力,憲法與法治國行政,元照出版公司,台北市,1999年。
曾淑瑜,生命科學與法規範之調和,翰蘆出版公司,台北市,2003年。
曾隆興,現代損害賠償法論,第九版,曾隆興,台北市,2000年。
焦興鎧,勞工法制之最新發展趨勢,美國勞工法論文集(二),元照出版公司,台北市,1997年。
焦興鎧主編,美國最高法院重要判例之研究:一九九三~一九九五,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台北市,1998年。
黃立主編,楊芳賢等合著,民法債編各論(上),元照出版公司,台北市,2002年。
黃程貫,勞動法,修訂再版,國立空中大學,台北縣,2000年。
黃越欽,勞動法新論,初版二刷,黃越欽,台北市,2001年。
奧柏瑞‧米蘭斯基(Aubrey Milunsky)著,嚴愛鑫譯,別讓遺傳決定你的命運(譯自Your Genetic Destiny: know your genes, secure your health, save your life),商週出版公司,台北市,2002年。
楊日然教授紀念論文集編輯委員會編,法理學論叢:紀念楊日然教授,元照出版公司,台北市,1997年。
詹火生、彭台臨、陳聰憲、郭振昌合著,職業訓練與就業服務,修訂三版,國立空中大學,台北縣,2003年。
詹森林,民事法理與判決研究,初版三刷,詹森林,台北市,2001年。
雷夫金‧傑瑞米(Rifkin, Jeremy)著,李文昭譯,第二個創世紀(The biotech century: harnessing the gene remarking the world),晨星出版社,台中市,1999年。
劉孔中、陳新民主編,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第三輯(上),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台北市,2002年。
蔡維音,社會國之法理基礎,正典出版文化有限公司,台南市,2001年。
鄧學仁、嚴祖照、高一書合著,DNA鑑定-親子關係爭端之解決,元照出版公司,台北市,2001年。
蘇永欽著,合憲性控制的理論與實際,月旦出版社,台北市,1994年。
蘿莉‧安德魯斯(Lori Andrews)、桃樂絲‧聶爾金(Dorothy Nelkin)合著,廖月娟譯,出賣愛因斯坦(譯自Body Bazaar, The Market for Human Tissue in the Biotechnology Age),時報出版公司,台北市,2001年。
三、期刊論文
George J. Annas, Leonard H. Glantz, Patricia A. Roche著,何建志譯,基因隱私法範本,生物科技與法律研究通訊,第七期,2000.7。
朱世霓,美國人類健康服務部公佈「可辨識之個人健康資訊隱私保護標準規範」概說,科技法律透析,2003.1。
李昂杰,德國DNA採樣規範修正草案之簡析,科技法律透析,2002.9。
李建良,基本權利的理念變遷與功能體系—從耶林內克「身分理論」談起(下),憲政時代,第二十九卷第二期,2003.10。
李惠宗,憲法工作權保障譜系之再探—以司法院大法官解釋為中心,憲政時代,第二十九卷第一期,2003.7。
周慧蓮,資訊隱私保護爭議之國際化,月旦法學雜誌,第一百零四期,2004.1。
林素鳳,日本個人資訊保護法制之展望與課題,中央警察大學法學論集,第八期,2003.8。
陳秀峯,日本個人資訊保護法制—以個人資訊保護法為中心,成大法學,第四期,2002.12。
陳運財,刑事程序DNA鑑定之研究,成大法學,第五期,2003.6。
焦興鎧,工作場所規範之最新發展趨勢—美國之經驗—(下),萬國法律,第一三0期,2003.8。
焦興鎧,工作場所規範之最新發展趨勢—美國之經驗—(上),萬國法律,第一二九期,2003.6。
黃茂榮,租稅減免與促進就業,植根雜誌,第十九卷,第十期,2003.10。
黃程貫,勞動法發展趨勢之觀察與展望,月旦法學雜誌,第一百期,2003.9。
黃程貫,德國勞動法上關於工作權保障之討論,憲政時代,第二十九卷第一期,2003.7。
雷文玫,歧視有理—美國健康保險與基因歧視之研究,中原財經法學,第五期,2000.7。
外文部分
Ashley M. Ellis, Genetic Justice: Discrimination by Employers and Insurance Companies Based on Predictive Genetic Information, 34 Texas Tech Law Review, 2003.
Glasner, Peter & Rohtman,Harry, Genetic imaginations: ethical, legal, and social issues in human genome research, Ashgate Publishing Co, 1999.
Heather Rae Watterson, Genetic Discrimination in the Workplace and the Need for Federal Legislation, 4 DePual Journal of Health Care Law. Winter /Spring, 2001.
Patricia A. Roche,The Genetics Revolution: Conflicts, Challenges and Conundra: The Genetic Revolution at Work: Legislative Efforts to Protect Employees, American Journal of Law & Medicine, 2002.
Player, Mack A, Federal law of employment discrimination in a nutshell, West Publishing Co., 1992.3rd.Ed.
Yudell, Michael & DeSalle, Robert,The genomic revolution: unveiling the unity of life, A Joseph Henry Press Book., 2002.
棚村友博,雇用契約と遺傳子檢查,法學せミナー,2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