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田倧源
TIEN, Chung-Yuan
論文名稱: 形影:以動態影像探討空間設計方法論
Shaping Images:Motion-Images Based Spatial Methodologies
指導教授: 劉舜仁
Liou, Shuenn-Ren
共同指導教授: 王明蘅
Wang, Ming-Hu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規劃與設計學院 - 建築學系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論文出版年: 2016
畢業學年度: 104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31
中文關鍵詞: 動態影像空間形體設計方法論包覆性空間影像敘事量體化
外文關鍵詞: Motion-Images, Spatial Form, Design Methodology, Warped Space, Narrative Film, Solidification
相關次數: 點閱:229下載:17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動態影像與空間設計都是一種建構的藝術,並且具有開放性的詮釋,透過屬於自身的邏輯操作,並同時探究影像/建築的基礎」-本論文以此為觀點,從動態影像出發,探討它的三個面向:動態的機制為何?如何用動態影像敘事?場景中的運動與運鏡如何交互作用?分別研究這些主題,發展三套方法論,目的是藉之轉換成不同的空間形體創作,並以影像、空間並存、互相關聯的綜合形式為成果。最後以「展覽事件」為載體與舞台將三個方法論與創作成果呈現於臺南的一棟老屋。

      本論文分為兩個階段進行-方法論階段包含:選定符合主題的動態影像,透過描述系統篩選適當的影像參數,將之轉換為空間參數的操作系統,建立以造形的方式處理影像的方法;創作階段包含:形體的創作與動態影像的創作,將兩者結合成一件作品,相互往返,揭示著「形影不離」的關係。

      方法論 I 動態呈現-建構:影格的堆積變化經追蹤,以空間「邊緣」的連續化同步轉換成形體,屬類比式的。
      方法論 II 敘事劇情-建構:影像敘事與空間情節的各種因子互相對應,程序性地以空間語彙「線」與「板」的歷時變化來轉換,屬象徵式的。
      方法論 III 運動與運鏡-建構:以場景中角色與攝影機兩者運動路徑的量體化來操作。屬類比、象徵皆具的。

      “Motion-images and space design could both be seen as an ambiguous construction, open interpretation, operating within the borders of a given art while concurrently questioning the foundations of itself.” Based on this point of view by Marc M. Angelil, three aspect about motion-images are explored in this thesis design : how it works- motion mechanism; how it organizes story- film narration; how it arranges characters and camera position- Mise-en-scène and camera movement.
    From the afore-mentioned three aspects , to transform the data derived from the motion-images into different spatial form.As a result, a synthetic achievement consists of the coexistence between
    motion-images and spatial form. Finally, an exhibition event is held in an old house in Tainan.

    摘要 I Summary II Introduction III Material and Methods III Results and Discussion IV Conclusion IV 誌謝 V 第一章 緒論─形影 4 1-1 以動態影像探討空間設計方法論 4 研究動機 4 論旨 5 1-2 操作觀點與研究方法 7 操作觀點 7 研究架構 8 第二章 I : 動態呈現-建構 12 2-1 方法的主題 12 主題與目的 12 操作的影像-自行攝錄的影像 13 2-2 方法的建立 14 描述系統 14 操作系統 16 2-3 方法的呈現 24 形體的製作 26 影像的製作 28 形影的結合 30 第三章 II : 敘事劇情-建構 38 3-1 方法的主題 12 主題與目的 12 操作的影像-敘事電影 39 《不死殺陣,Death Proof》 39 3-2 方法的建立 40 描述系統 40 操作系統 48 3-3 方法的呈現 56 形體的製作 60 影像的製作 62 形影的結合 64 第四章 III : 運動與運鏡-建構 70 4-1 方法的主題 70 主題與目的 70 操作的影像-長鏡頭 71 4-2 方法的建立 72 描述系統 72 操作系統 78 4-3 方法的呈現 86 關於家屋的創作 86 形體的製作 98 影像的製作 100 形影的結合 102 第五章 展覽與討論 108 5-1 展覽策畫 108 展覽場地 108 展覽配置 108 5-2 展覽事件 116 5-3 後續討論 124 方法論與創作 124 參考資料 128 參考文獻 128 參考圖片 129 作品影像 129

    中文專書
    吳佩慈,《在電影思考的年代》,臺北:書林,2007
    陸邵明,《建築體驗-空間中的情節》,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2007
    齊隆壬,《電影符號學:從古典到數位時代》,臺北:書林 ,2013
    胡亞敏,《敘事學》,臺北:若水堂股份有限公司,2014

    中文譯書
    Andrew,Dudley,陳國富,《電影理論:電影:材料.方法.形式.功用》臺北:志文,1983
    Aumont, Jacques、Marie, Michel,崔君衍、胡玉龍,《電影理論與批評辭典》上海:上海人民,2011
    Benjamin, Walter,許綺玲、林志明,《迎向靈光消逝的年代》,桂林:廣西師範大學,2004
    Bordwell, David,Thompson, Kristin,曾偉禎,《電影藝術:形式與風格第十版》,臺北:麥格羅希爾,2013
    Jacques Aumont, Michel Marie,吳佩慈,《當代電影分析方法論》,臺北:遠流,1996
    Mascelli, Joseph V.,羅學濂,《電影的語言》,臺北:志文,1980
    Pudovkin, V. I.,劉森堯,《電影技巧與電影表演》,臺北:書林,2006
    Stam, Robert、Burgoyne, Robert、Flitterman-Lewis, Sandy,張梨美,《電影符號學的新語彙》臺北:遠流,1997
    van Sijll, Jennifer,王旭鋒,《電影化敘事》,桂林:廣西師範大學,2009

    西文專書書
    Angelil, Marc M., Inchoate : an experiment in architectural education,Zürich:Swiss Feder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ETHZ),2003.
    Gausa, Manuel, The Metapolis Dictionary of Advanced Architecture: City, Technology and Society in the Information Age,Barcelona:Actar,2003.
    Marey, Etienne-Jules, Le Vol des Oiseaux ,Paris, G. Masson,1890.
    Tshumi, Bernard,Architecture Concepts: Red is Not a Color,New York:Rizzoli,2012.
    Winters, Nathan B., Architecture is Elementary: Visual Thinking Through Architectural Concepts,Salt Lake City: Gibbs M. Smith, 1986.

    中文學位論文、期刊:
    王槐三,<楚浮「隔壁的女人」中的宿命邏輯>,《時報雜誌》第114期(1982年2月)
    邱國書,《律動:空間的序列編織》,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2001
    劉克峰,<廢墟的概念>,《ACT藝術觀點》第62期(2015年4月)

    下載圖示 校內:立即公開
    校外:立即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