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 |
陳品鈞 Chen, Pin-Chun |
|---|---|
| 論文名稱: |
「送給自己的禮物」繪本創作 「Gift For Myself」Creation Of A Picture Book |
| 指導教授: |
陳明惠
Ming TURNER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 系所名稱: |
規劃與設計學院 - 科技藝術碩士學位學程 Master Program on Techno Art |
| 論文出版年: | 2022 |
| 畢業學年度: | 110 |
| 語文別: | 中文 |
| 論文頁數: | 59 |
| 中文關鍵詞: | 高敏感特質 、觸覺 、視覺障礙 、文化平權 、共融藝術 |
| 外文關鍵詞: | Hypersensitivity, Tactile, Visual Impairment, Cultural Affirmative, Inclusive Arts |
| 相關次數: | 點閱:129 下載:24 |
| 分享至: |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藝術共融為近年備受重視的議題,期望能透過通用設計的概念,讓藝術可以以年齡、種族、身體等類別,大家都能共同參與其中,創作者藉由雙視覺繪本的創作,講述高敏感特質議題,期望透過此創作可以讓大眾認識藝術共融,作為探討與創作的動機。
本創作由「送給自己的禮物」是一本童趣且活潑的繪本故事,藉由創作者自身的高敏感特質講述日常生活的故事,此繪本創作的方式以搜集相關的文獻資料,創作者以電腦繪圖為主要創作表現,並依據分鏡草圖進行繪圖,以童趣的方式讓讀者有療癒的感受。 並與視覺障礙者合作進行點字的文字轉譯,讓繪本同時具備一般視覺者與非視覺者都能閱讀的文字方式,此創作型式以繪本為主要呈現,表現方式是透過故事的腳本, 創作分鏡草圖,以圖文編排的方式為主要創作,最後以印刷的方式輸出繪本,並以手工的方式上光完成創作。
期望透過此「送給自己的禮物」的創作過程中,將自身對於插畫的熱愛與議題的講述,以繪本的形式呈現,希望能透過這本創作讓閱讀者都能更加認識自身特質,了解獨一無二的自己,也更認識在日常生活中遇見與眾不同的人,並透過共融的方式參與在藝術中。
HSP (Highly Sensitive Person) was coined by Dr. Elaine Aron, an American psychoanalyst, in 1996. HSPs are prone to discomfort due to external stimuli, and their discomfort is magnified. With 1 in 5 people being hypersensitive, 15-20% of the population are hypersensitive, so we wanted to create a picture book to help people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ypersensitivity.
The artist used computer graphics as the main creative expression and sketches based on a mirror, procreate software as the main creative software and illustrator for text layout, built-in pencil and watercolour strokes for painting media to increase the texture of the picture. The story is illustrated by computer graphics, with the main character, the yellow dog ' GoGoMen ', linking the whole story in a childlike way to give the reader a healing feeling.
The main presentation is in the form of an illustrated book, which is created through the scripts of the story, sketched out in a split screen, illustrated in the form of text, and finally printed.
中文文獻
一、書籍
伊麗絲‧桑德(2017)。高敏感是種天賦:肯定自己的獨特,感受更多、想像更多、創造更多。三采出版社。
仲谷正史、筧康明、三原聰一郎、南澤孝太(2017)。觸覺不思議 : 從觸感遊戲、感官實驗及最新研究,探索你從不知道的觸覺世界。臉譜出版社。
趙欣怡(2018)。藝術。可見/ 不可見: 視障美術創作與展演教學實踐。白象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郝廣才(2006)。好繪本,如何好。格林文化。
教育部盲人點字研究小組(1994)。國語點字教學手冊。台北:教育部。
二、期刊雜誌
吳可久(2012,10)。<通用設計之意義與發展>。《臺灣建築學會》 會刊雜誌,14。
葉嘉青(2009,03)。零到6歲幼兒繪本的選擇與應用。季刊第廿六卷三期。
曾怡惇、謝曉菁(2019)。點字觸覺繪本教學方案提升國小盲生 寫作能力之行動研究。44 卷 2 期,83-114 頁
蘇仟雯、莊素貞、吳筱萱、莊念慈(2018)。 以通用設計七大原則探討國美館友善導覽之研究。特殊教育與輔助科技半年刊,18,47-57頁
易君珊(2016)。障礙文化與社會正義: 博物館無障礙可及性 服務的實踐與服務關係中的權力議題。博物館與文化第 12 期頁 5~42
吳麗娟(2016)。博物館視障服務研究── 以國立臺灣美術館「非視覺探索計畫」為例。博物館與文化 第 12 期 頁 65~104
三、論文
林蔚竹(2021)。《胖狐狸小奇》繪本創作論述。崑山科技大學
黃朝群(2020)。《我曾存在的空間》系列作品創作論述。國立成功大學。
劉家穎(2019)。《探討國小心智障礙學生文化近用—以易讀導覽文件設計為例》。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張譽馨(2021)。《博物館視障觀眾口述影像方案之研究-以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為例》。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張雅雯(2018)。視覺障礙者的觸覺空間認知差異調查。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四、網路文章與資料
台灣注音點字規則整理 [聲韻調、拼法](2107)
https://class.kh.edu.tw/19061/bulletin/msg_view/75
文化平權,藝術無障礙的未來願景—專訪众社會企業林崇偉執行長(2021)
https://vocus.cc/article/613ef872fd897800012c04ea
五、參考繪本書目
馬特.德拉佩尼亞(2016)。《市場街最後一站》。臺灣:小天下出版社。
金.克拉貝爾斯(2020)。《長刺的我》。臺灣:奧林出版社。
葛瑞格‧皮佐利(2015)。《山姆第一名》。臺灣:小魯文化出版社。
安.艾珀(2013)。《風是什麼顏色》。臺灣:遠流出版社。
蔡兆倫(2012)。《看不見》。臺灣:小兵出版社。
中川李枝子 (2013)。《古利和古拉》。日本:福音館書店。
玉米辰(2019)。《我早就知道》。臺灣:嘖嘖募資。
英文文獻
Chao, H. Y. (2011). Art Education for the Visually Impaired: from A Visual allyimpaired Artist to Art Appreciation for the Visually lmpaired.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Unpublisheddissertation.
網路資料
What is a highly sensitive person?(2022)
https://www.medicalnewstoday.com/articles/highly-sensitive-per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