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謝家芳
Xie, Jia-Fang
論文名稱: 戲曲與歌謠為素材之箏曲探析 -以《夜深沉》、《望秦川》、《古城之憶》為例
A Study on the Zither Music with the Chinese Operas and Folk Songs as Source Materials: “Yeh Shen Chen”, “Wang Qing Chun” and “Gu Cheng Zhi Yi” as Examples
指導教授: 施德玉
Shih, Te-Yu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文學院 - 藝術研究所
Institute of Art Studies
論文出版年: 2020
畢業學年度: 10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16
中文關鍵詞: 古箏音樂《夜深沉》《望秦川》《古城之憶》戲曲音樂臺灣歌謠
外文關鍵詞: Chinese Zither Music, “Yeh Shen Chen”, “Wang Qing Chun”, “GU CHENG ZHI YI”, Chinese Opera Music, Taiwanese Folk Songs
相關次數: 點閱:210下載:3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戲曲音樂出現並且運用於傳統戲劇中,用以襯托出劇中情節的人物情感與帶動劇情發展,戲劇演出的無形中也觸動了無數觀眾;臺灣歌謠則是存在於日常生活中,用以勞動工作或心情抒發,是平易近人也容易引起共鳴的音樂。在現今的音樂演奏裡,許多器樂作曲者將戲曲或歌謠當作譜曲素材單獨取出,並運用於創作之器樂曲進行演奏。所以戲曲與歌謠在當代不只出現於戲劇或平日生活,在藝術領域中更是以另一種形式豐富了大眾的聽覺感官,也拓展了器樂曲的作品風格範圍。
    研究內容從古箏歷史背景與型制的發展演變開始著手,接著為戲曲與歌謠元素應用於古箏之音樂特色,提出幾首箏樂曲作為舉例論述,並分析其中古箏所演奏的特點與音樂風格。其次為筆者透過本身的古箏演奏背景基礎,藉由以京劇曲牌為素材創作之古箏曲《夜深沉》、陝西同州梆子音樂特色創發之《望秦川》以及臺灣民謠編創之《古城之憶》三首箏樂曲為例,探析其中的創作理念、樂曲結構、應用效果、技法運用及風格特色等,從中探究作曲者如何將傳統戲曲與傳統歌謠融入當代古箏音樂中。期望透過本文研究成果能提供給箏樂同好或是戲曲與歌謠研究者參考。

    Today, i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Chinese Zither Music, many instrumental music composers separately extract Chinese Operas and Folk Songs as source materials for making music, and use them i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newly-created instrumental music. The author of this study analyzes Zither Music works using Chinese Operas and Folk Songs as source materials, such as “Yeh Shen Chen”, “Wang Qing Chun”, and “GU CHENG ZHI YI”. The analysist targets include the music background, musical forms, application effects, performance techniques and style characteristics. Then, this study is further extended to investigate the styles, characteristics, backgrounds and representativeness of the three Zither Music work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s brought forward by different music characteristics and how Zither Music composers Deduce works in different fields through Chinese Zither music syntax. It is hoped that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this paper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researchers studying Zither Music or Chinese Operas and Folk Songs.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Ⅱ 誌謝辭 IX 目 錄 X 表目錄 XIV 圖目錄 XV 譜目錄 XV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一、研究動機 2 二、研究目的 2 第二節 文獻探討 3 一、古箏歷史與型制相關論著 3 二、古箏音樂中戲曲與臺灣歌謠元素應用之特色 6 三、同州梆子音樂及以其為素材之古箏相關論著 9 四、京劇音樂及以其為素材之古箏相關論著 10 五、臺灣歌謠及以其為素材之古箏相關論著 11 六、古箏曲譜與演奏技法相關論著 12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14 一、研究方法 14 二、研究步驟 16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18 一、研究範圍 18 二、研究限制 18 第五節 古箏歷史背景與發展演變 19 一、古箏產生之說 20 二、古箏型制演變軌跡 24 第二章 古箏音樂中以戲曲與歌謠為元素之應用舉隅 32 第一節 陝西箏樂 33 一、碗碗腔之箏曲舉例作品-《秦桑曲》 35 二、秦腔之箏曲舉例作品-《雲裳訴》 41 第二節 京劇箏樂 49 一、京劇曲牌之箏曲舉例作品-《曉霧》 50 二、京劇樣板戲之箏曲舉例作品-《打虎上山》 62 第三節 臺灣歌謠箏樂 70 一、再生於臺灣之歌謠舉例箏曲作品-《六月茉莉》 73 二、歌舞小戲改編之箏曲舉例作品-《牛犁歌》 80 第三章 以同州梆子音樂為素材之箏曲《望秦川》 87 第一節 創作理念 88 第二節 樂曲分析 89 一、引子音樂分析 90 二、第一樂章音樂分析 95 三、第二樂章音樂分析 98 四、第三樂章音樂分析 101 五、第四樂章音樂分析 104 第三節 同州梆子之應用效果 106 一、[慢板] 108 二、[二六板] 109 三、[流水板] 110 四、[箭板] 112 五、[滾板] 113 六、[二倒板] 114 第四節 特殊演奏技法 116 一、大指按弦 116 二、連續雙托劈 117 三、快速指序 117 四、掃搖 118 第五節 風格特色 120 一、苦音調性音階 120 二、音程之進行特點 121 第四章 以京劇音樂為素材之箏曲《夜深沉》 123 第一節 創作理念 124 第二節 樂曲分析 126 一、引子音樂分析 130 二、中板音樂分析 131 三、快板音樂分析 140 第三節 京劇曲調【夜深沉】之應用效果 154 第四節 特殊演奏技法 157 一、輪指 157 二、三指搖 158 三、彈搖 159 四、快速指序 159 第五節 風格特色 160 第五章 以臺灣歌謠為素材之箏曲《古城之憶》 167 第一節 創作理念 167 第二節 樂曲分析 169 一、引子音樂分析 171 二、〈城門〉音樂分析 172 三、〈月琴〉音樂分析 178 四、〈老歌手〉音樂分析 183 五、〈憶〉音樂分析 186 第三節 〈思想起〉之應用效果 188 第四節 特殊演奏技法 192 一、滑音 192 二、短拂音與流水 193 三、顫音、點音 194 四、泛音 195 五、快速指序 195 第五節 風格特色 197 結論 204 參考文獻 211 一、專書 211 二、期刊與學術會議論文 212 三、學位論文 213 四、期刊雜誌文章 214 五、曲譜 215 六、影音資料 215 七、網路資料 215

    一、專書
    清高宗。《清朝通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35年。
    杜佑。《通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35年。
    馬端臨。《文獻通考》。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36年。
    劉熙。《釋名》。臺北:國民出版社,1959年。
    應邵。《百部叢書集成:風俗通義》。臺北:藝文印書館,1966年。
    許慎。《說文解字》。臺北:商務印書館,1971年。
    顧瑛。《玉山樸稿》。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71年。
    脫脫。《宋史》。臺北:成文出版社.1971年。
    崑岡。《大清會典》。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76年。
    陳暘。《樂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9年。
    徐鉅才。《古箏心得十一談》。苗栗:七燈出版社,1978年。
    劉向。《戰國策》。臺北:里仁出版社,1982年。
    林東河、黃好吟。《箏曲彈奏集(第一集)》。第十六版。臺北:學藝出版社,1990年。
    常靜之。《論梆子腔》。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1年。
    杜文靖。《大家來唱臺灣歌》。臺北:道鄉出版社,1993年。
    武俊達。《崑曲唱腔研究》。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3年。
    余從。《戲曲聲腔劇種研究》。第二版。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4年。
    王正強。《秦腔音樂概論》。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4年。
    王正強。《秦腔音樂概論》。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5年。
    中國戲曲志編輯委員會。《中國戲曲志.陝西卷》。中國ISBN,1995年。
    劉吉典。《京劇音樂概論》。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第二版,1996年。
    周耘。《古箏音樂》。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2000年11月。
    司馬遷。《史記:李斯列傳》。北京:線裝書局,2001年。
    蔣菁。《中國戲曲音樂》。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第二版,2001年。
    鄭恆隆、郭麗娟。《臺灣歌謠臉譜》。臺北:玉山社,2002年。
    海震。《戲曲音樂史》。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3年。
    藍雪霏。《閩臺閩南語民歌研究》。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年。
    顏美娟。《舞弄鬥陣:陳學禮夫婦傳統雜技曲藝-文學篇》。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2004年。
    莊國年、鍾嘉鳳。《琹韻箏曲選(六)汨羅江上》。臺北:生韻出版社,2004年。
    劉昫。《宋本舊唐書二百卷》。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
    邱建發。《箏藝薪傳:古箏工藝博覽會特輯》。臺北:臺北市立社會教育館,2007年。
    許常惠。《臺灣音樂史初稿》。臺北:全音樂譜出版社。2010年。
    簡上仁。《福爾摩沙之美-臺灣的傳統音樂》。臺北:文建會,2010年。
    張珊。《當代古箏名作教學與演奏詳解》。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2010年。
    孫守剛。《大弦子戲 東路梆子》。山東:友誼出版社,2012年。
    袁靜芳。《中國傳統音樂概論》。第十五版。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12年。
    流沙。《清代梆子亂彈皮黃考》。臺北:國家出版社,2014年。
    焦海民。《秦腔1807年的轉折》。西安: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2014年。
    楊蔭瀏。《中國音樂史(下)》。全兩冊。第十七版。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14年。
    李萌。《中國現代箏曲集粹(一)》。第四版。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15年。
    二、期刊與學術會議論文
    焦金海。〈中國箏古今談—箏的種類與弦制探討〉。《中國音樂》。第4期,(1998年)。頁16-18。
    李子偉等。〈秦箏溯源〉。《浙江藝術職業學院學報》。第1期,(2006年7月)。頁62-68。
    杜鵬。〈淺談京劇聲腔和音樂的發展〉。首屆國戲研究生論壇論文集,北京:中國戲曲學院,2007年6月。頁63-68。
    張維、一龍。〈古箏型制及技法演變軌跡〉。《民族音樂》。第2期,(2008年)。頁16-17。
    王珣。〈"秦箏歸秦"引領陝西箏樂的復興之路〉。《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第4期,(2009年12月)。頁76-79。
    陳萍。〈“新箏”之“新”:古箏改革的成功探索〉。《淮海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第24期,(2011年5月)。頁109-112。
    張維。〈古箏改良與教育傳承的反思〉。《雲南藝術學院學報》。第1期,(2012年10月)。頁93-96。
    翁志文等。〈由微觀陳達《思想起》看臺灣民歌的「再創造」〉。《南藝學報》。第8期,(2014年6月)。頁157-176。
    王玲。〈古箏顫音的功能及其演奏特點〉。《北方音樂》。第1期,(2015年3月)。頁139。
    張儷瓊等。〈臺灣箏樂創作的文本背景及音聲概念的變遷〉。《臺灣音樂研究》。第20期,(2015年4月)。頁1-46。
    鐘英。〈淺談戲曲表演的形式美-以京劇〈賣水〉中的人物為例〉。《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第23期,(2015年7月)。頁495-496。
    趙露。〈論京劇曲牌【夜深沉】的伴奏音樂特徵〉。陝西師範大學。《東南傳播》。第10期,(2015年12月)。頁1-3。
    三、學位論文
    邵宇彤。〈樣板戲研究〉。東北師範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博士論文,2007年5月。
    郁茜茜。〈從古箏協奏曲《臨安遺恨》的創作成功談箏樂發展〉。南京師範大學音樂學,碩士論文,2002年5月。
    辛玫芬。〈二十一弦箏的時代性與聲學性之探討〉。臺南藝術大學民族音樂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1月。
    蔡馨儀。〈臺灣民歌的本質與再生〉。臺北藝術大學音樂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1月。
    王敦玲。〈三首箏樂作品及其演奏技法研究:《姜女淚》、《夜深沉》、《望秦川》〉。中國文化大學,音樂學系碩士班中國音樂組,碩士論文,2010年6月。
    寇濤。〈秦腔傳統劇劇目研究〉。陝西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論文,2012年5月。
    凌旭丹。〈箏曲《曉霧》中京劇音樂元素及其演奏表現〉。南京藝術學院,碩士論文,2014年5月。
    鄧禕琪。〈古箏“輪指”演奏技法研究〉。武漢音樂學院中國器樂系,碩士論文,2015年4月。
    郭艷。〈箏樂作品《曉霧》的演奏手法與創作特色探析〉。湖南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8年5月。
    四、期刊雜誌文章
    開煒、玉琥。〈中國樂器-古箏〉。《中國婦女:英文月刊》。第1期,(2001年1月)。頁20。
    北海翁。〈曲牌【夜深沉】的緣起〉。《中國京劇》。第1期,(2006年)。頁31。
    丁相名。〈京胡《夜深沉》的衍變和欣賞〉。《戲劇之家》。第4期,(2008年6月)。頁4-5。
    韓建勇。〈談談古箏制作與裝飾工藝〉。《樂器》。第9期,(2009年10月)。頁13-15。
    張亮。〈淺談古箏搖指技法〉。《大舞台》。第2期,(2010年5月),頁175-176。
    王彩云。〈京胡曲牌《夜深沉》的衍變〉。《戲曲藝術》。第1期,(2011年5月)。頁116-118。
    魏軍。〈淺析樣板戲《智取威虎山》與古箏樂曲《打虎上山》〉。《黃河之聲》。第3期,(2013年8月)。頁121。
    張忠蕾。〈論古箏快速指序技巧的訓練與在樂曲中的應用〉。《音樂大觀》。第1期,(2014年3月)。頁61-62。
    尚靖雅。〈從《惜.姣》看古箏在新創京劇音樂中的發展空間〉。《樂器》。第10期,(2015年11月)。頁49-50。
    彭聰慧。〈箏曲《夜深沉》音樂分析與演奏詮釋〉。《當代音樂》。第1期,(2017年2月)。頁60-61。
    牟婷。〈高撥子在戲曲聲腔的運用〉。《北方音樂》。第3期,(2019年5月)。頁66-67。
    范玉嬋。〈箏曲《秦桑曲》中的碗碗腔音樂元素〉。《藝海》。第10期,(2020年1月)。頁42-49。
    五、曲譜
    焦承允。《壬子曲譜》。臺北:中華書局,1980年。
    李萌。《中國傳統古箏曲大全(下)》。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4年。
    王中山。《曉霧》。未出版。2006年。
    楊佩璇。《楊佩璇箏樂作品集I:臺灣歌謠采風篇》。臺北:秀威資訊科技,2006年。
    沙里晶等。《新編古箏教程修訂本(三)》。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2010年。
    張儷瓊。《古城之憶》。新北:大關箏樂團發行,2011年。
    李萌。《中國現代箏曲集粹(一)》。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15年。
    閻黎雯。《中國古箏名曲薈萃》。全三冊。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17年。
    六、影音資料
    《大師集21-王中山古箏專輯》。臺北:搖籃唱片有限公司,2000年9月。
    七、網路資料
    中國古箏網:
    http://www.guzheng.cn/zhengren/show/96.html(檢索日期:2018/6/1)
    https://www.guzheng.cn/news/9833.html(檢索日期:2020/2/11)
    崑曲藝術研習社:
    http://www.kunqu.org/bnhj.html(檢索日期:2018/6/10)
    中國曲譜網:
    http://www.qupu123.com/xiqu/qita/p232379.html(檢索日期:2018/6/4)
    中國著名京劇琴師、著名戲曲音樂家:
    http://big5.china.com.cn/culture/zhuanti/zgjj/2007-11/06/content_9185753.htm(檢索日期:2018/6/6)
    擊鼓罵曹的反思:
    https://read01.com/2E0EQj.html#.WxffokiFOUk(檢索日期:2018/6/6)
    周志強京胡基功教學淺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0124b70100huj5.html(檢索日期:2018/6/10)
    樂曲速度:
    http://www.cycschool.com.tw/new_page_475.htm(檢索日期:2019/8/24)
    臺灣古典音樂網:
    http://dictionary.t-classical.com/(檢索日期:2019/10/16)
    搜韻,《望秦川》〈唐.李頎〉:
    https://sou-yun.cn/Query.aspx?type=poem&id=28448&lang=t(檢索日期:2020/2/11)
    神韻藝術團〈五音五行與身體健康〉:
    https://zh-tw.shenyunperformingarts.org/news/view/article/e/K2yyWVBR700/%E4%BA%94%E9%9F%B3%E4%BA%94%E8%A1%8C%E8%88%87%E8%BA%AB%E5%BF%83%E5%81%A5%E5%BA%B7(檢索日期:2020/2/19)
    談古詩詞網:
    http://fanti.dugushici.com/ancient_proses/47613(檢索日期:2020/6/19)

    下載圖示 校內:2020-11-19公開
    校外:2020-11-19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