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愛妮
Chen, Ai-Ni
論文名稱: 論商標法之描述性合理使用—— 比較我國法、美國法及歐盟法
A Study on Descriptive Fair Use of Trademark Law—— Comparing Taiwan law, American law and EU law
指導教授: 林易典
Lin, Yi-Te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社會科學院 - 法律學系
Department of Law
論文出版年: 2022
畢業學年度: 11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17
中文關鍵詞: 描述性合理使用商標權之範圍商標使用非商標使用
外文關鍵詞: descriptive fair use, the scope of trademark right, trademark use, non-use as a trademark
相關次數: 點閱:109下載:21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商標法是一個與社會經濟活動密不可分的法律,隨著商業活動的蓬勃發展,也伴隨著可能侵害商標法的風險。為了避免對商標權人的權利過度保護,以維持公眾領域的權利,商標法合理使用的規定就顯得極為重要。根據我國商標法第 36 條第 1 項第1 款的規定,在以符合商業交易習慣之誠實信用方法,表示自己之姓名、名稱,或其商品或服務之名稱、形狀、品質、性質、特性、用途、產地或其他有關商品或服務本身之說明,非作為商標使用者的情況下,他人使用商標權人的商標時將不會落入落入商標侵權的罰則與損害賠償。該條規定確保了第三人得以使用涉及侵害商標權人商標的圖文用以描述自己商品或服務的空間,即所謂的「描述性合理使用」。
    然而,相較於著作權法中的合理使用條款種類劃分較多,也較為重視,商標法中的描述性合理使用於實務學說的討論著墨較少,法院在審理上也缺少對「以符合商業交易習慣之誠實信用方法」等合理使用之要件有較為明確的解釋。
    而在討論描述性合理使用之前,首先應該討論的是如何界定商標權之範圍?以及再進一步值得探討的疑問是,商標使用與非商標使用的界定為何?至於伴隨商標法之描述性合理使用的規定所帶來的疑問,包括描述性合理使用的要件與判斷標準、混淆誤認對於描述性合理使用判斷的影響、以及判斷是否符合描述性合理使用之依據等,於我國的討論相對較少;相比之下,美國對於商標法描述性合理使用的探討已經累積相當多的判例經驗;歐盟法對於商標權的限制規定也有較縝密的討論。故本研究之目的係希望透過了解美國與歐盟的法規制度,近一步整理美國與歐盟實務針對描述性合理使用要件的判斷原則,並與從我國實務判決的爭點中,比較美國與歐盟已經形成的穩固見解,以期整理出有助於實務具體判斷之描述性合理使用的準則。

    Trademark law is a law that is closely related to social and economic activities. With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commercial activities, there is also the risk of possible infringement of trademark law. To avoid excessive protection of the rights of trademark owners and balance the rights in the public domain, the fair use doctrine of trademark law is extremely important. One of the fair use doctrines is called “descriptive fair use”, which targets the behavior of a third-party using words that may infringe the trademark owner to describe his or her products. In other words, the “descriptive fair use” is a limitation of trademark right.
    Before discussing descriptive fair use, what should be discussed first is how to define the scope of trademark right? And the question worthy of further discussion is, what is the definition of “trademark use” and “non-use as a trademark”? As for the doubts arising from the provisions of descriptive fair use in the Trademark Law, including the elements and judgment standards of descriptive fair use, there are relatively few discussions in Taiwan; in contrast, the United States and EU has accumulated a lot of precedent experience on the discussion of descriptive fair use in trademark law.
    Therefor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discuss the questions above and to further organize the judgment principles of descriptive fair use requirement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EU by understanding the laws and regulations.

    摘要 i Abstract ii 誌謝 v 目錄 vi 詳目 vii 表目錄 xiii 圖目錄 xiv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2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 3 第一項 研究範圍 3 第二項 研究方法 4 第一款 文獻分析法 4 第二款 比較分析法 4 第四節 論文架構 4 第二章 與描述性合理使用相關之基礎理論 7 第一節 商標使用與商標侵權之關係 8 第一項 我國法商標使用與商標侵權之分析 8 第一款 商標使用之總則性解釋 8 第二款 在一般商標侵權中「商標使用」之解釋 13 第二項 美國法商標使用與商標侵權的關係 17 第一款 「商標使用」的解釋 18 第二款 「商標使用」與商標侵權之關係 20 第三款 「商業上使用」與商標侵權之關係 21 第三項 歐盟商標使用與商標侵權之關係 22 第一款 「交易過程中使用」的定義與態樣 23 第二款「與商品或服務相關的使用」的解釋 24 第四項 小結 25 第二節 商標法描述性合理使用制度之介紹 25 第一項 商標法描述性合理使用之性質 26 第一款 屬於商標權之限縮 26 第二款 屬於商標侵權之抗辯 27 第三款 小結 27 第二項 商標法描述性合理使用制度之目的 27 第一款 言論自由與公眾領域之保護 28 第二款 競爭自由的保護 31 第三項 商標法上描述性合理使用之利益與弊端 31 第一款 描述性合理使用之利益 32 第三款 描述性合理使用之弊端 33 第四項 小結 34 第三節 與描述性合理使用相關之國際條約 35 第一項 巴黎公約 35 第一款 概述 35 第二款 《巴黎公約》第 10 條之 2 之條文內容 36 第三款 巴黎公約第 10 條之 2 與歐盟的關係 38 第二項 與貿易有關之智慧財產權協定 38 第一款 概述 38 第二款 TRIPS 第 17 條之條文內容 39 第三款 各國適用的情況 42 第四款 小結 43 第三章 美國法之描述性合理使用 44 第一節 《藍哈姆法》有關描述性合理使用之規定 44 第一項 立法歷程與立法目的 45 第二項 描述性合理使用之法律性質 47 第三項 描述性合理使用之要件 47 第一款 非作為商標使用 48 第二款 僅作為用來描述商品或服務之用 50 第三款 公平與善意 51 第四款 有混淆誤認之虞時是否能主張描述性合理使用之爭議 53 第二節 《不正競爭法第三整編》與描述性合理使用相關之規定 57 第一項 不正競爭法上描述性合理使用的定義與性質 58 第二項 不正競爭法上描述性合理使用之要件 58 第一款 行為人係描述性地使用術語 58 第二款 善意之判斷 60 第三款 與混淆誤認之虞的關係 61 第二項 小結 62 第三節 美國法有關描述性合理使用之實務判決 63 第一項 美國法之實務判決 63 第一款 Sunmark Inc v. Ocean Spray Cranberries Inc. 63 第二款 Dessert Beauty, Reporter Inc. v. Fox 67 第三款 Fortune Dynamic Inc. v. Victoria’s Secret Stores Brand Mgmt 73 第四款 SportFuel, Inc. v. PepsiCo, Inc. 78 第五款 Kelly-Brown v. Winfrey 83 第二項 美國法實務判決之觀察 89 第一款 描述性合理使用的範圍不限於描述性術語 89 第二款 描述性的判斷:不需想像力的飛躍 90 第三款 公平與善意的判斷標準 90 第四節 現行規範與未來發展 91 第一項 「混淆誤認之虞」要件對實務判斷上的影響 91 第二項 事實調查複雜 92 第三項 合理使用的範圍與要件不明確 93 第一款 範圍的不明確 93 第二款 構成要件不明確 93 第四項 小結 94 第四章 歐盟商標法之描述性合理使用 95 第一節 與描述性合理使用相關之歐盟商標法 95 第一項 歐盟法上描述性合理使用之概述 95 第二項 與描述性相關的商標權限制的類型 97 第一款 「作為自己名字使用」之類型 97 第三款 「描述性使用」之類型 99 第二項 商標權限制的例外規定—— 「誠實使用」之要求 102 第一款 條文分析 102 第二款 「誠實使用」之判斷要件 103 第三項 地理標示的描述性合理使用 106 第一款 拒絕註冊之絕對事由的例外 106 第二款 地理標示的描述性合理使用 107 第四項 主張商標權限制之舉證責任 108 第二節 歐盟法關於描述性合理使用之法院判決108 第一項 歐盟法之實務判決 108 第一款 Michael Hölterhoff v Ulrich Freiesleben 108 第二款 Gerolsteiner Brunnen GmbH & Co. v Putsch GmbH 115 第三款 Adam Opel AG v Autec AG 120 第四款 Céline SARL v Céline SA 125 第五款 Portakabin v Primakabin 130 第二項 歐盟法實務判決之觀察 134 第一款 描述性合理使用的範圍不限於描述性文字 134 第二款 裝飾性的使用未必符合描述商品或服務之「特徵」 134 第三款 誠實使用之判斷標準 135 第三節 現行規範與未來方向 136 第一項 現行法規定限制要件應明確化 136 第二項 確立商標立法中的基本權利和價值 137 第三項 對「誠實使用」評估的建議 137 第四項 小結 138 第五章 我國法之描述性合理使用規定 140 第一節 商標法中有關描述性合理使用之規定 140 第一項 概述 140 第二項 修法歷程 141 第一款 民國 19 年到民國 86 年的用語:「普通使用」且「惡意使用不在此 限」 142 第二款 民國 86 年至民國 100 年的用語:「非作為商標使用」且「善意且合 理使用之方法」 142 第三款 民國 100 年後的用語:「非作為商標使用」並「符合商業交易習慣之 誠實信用方法」 143 第二項 描述性合理使用之類型 143 第一款 表示自己姓名、名稱之說明 143 第二款 表示其他類型之說明 144 第三項 描述性合理使用之要件 146 第一款 「表示自己姓名、名稱或其他有關商品/服務本身之說明」 146 第二款 「非作為商標使用」 147 第三款 「符合商業交易習慣之誠實信用方法」 155 第二節 與地理標示相關之合理使用 160 第一項 條文解釋 160 第二項 與商標法第 36 條第 1 項第 1 款之差異 161 第三項 小結 161 第三節 美國法與我國法有關描述性合理使用法規之比較 161 第一項 描述性合理使用的法律性質 162 第二項 言論自由的討論 162 第三項 實務對主觀要件判斷的運作 163 第四節 歐盟法與我國法有關描述性合理使用法規之比較 165 第一項 描述性合理使用的法律性質 165 第二項 合理使用之條文內容 165 第一款 區分合理使用的類型 165 第二款 描述性合理使用要件之差異 166 第三款 誠實使用的判斷依據 166 第六章 我國實務有關描述性合理使用之判決與評析 168 第一節 我國實務有關描述性合理使用之判決 168 第一項 最高法院 110 年度台上字第 583 號民事判決 168 第一款 案件事實 168 第二款 法院判決 171 第三款 判決評析 172 第二項 智慧財產法院 105 年民專上字第 16 號民事判決 174 第一款 案件事實 174 第二款 法院判決 176 第三款 判決評析 178 第三項 智慧財產法院 108 年民商上字第 10 號民事判決 179 第一款 案件事實 179 第二款 法院判決 180 第三款 判決評析 181 第四項 智慧財產法院 109 年民商上字第 2 號民事判決 183 第一款 案件事實 183 第二款 法院判決 185 第三款 判決評析 187 第五項 智慧財產法院 109 年民商訴字第 7 號民事判決 188 第一款 案件事實 188 第二款 法院判決 189 第三款 判決評析 190 第六項 智慧財產及商業法院 110 年度民商訴字第 20 號民事判決 191 第一款 案件事實 191 第二款 法院判決 193 第三款 判決評析 194 第二節 我國與描述性合理使用相關之判決暨規範之檢討 195 第一項 現行法規的觀察 195 第二項 實務法院判決的觀察 195 第一款 偏重對「非商標使用」的判斷 196 第二款 法院的判斷標準不一 196 第三款 欠缺「替代可能性」的考量 197 第四款 「誠實信用」與識別性高低有關 198 第三節 未來方向 198 第一項 學者見解與建議 198 第一款 建議可刪除「非作為商標使用」一語 198 第二款 將合理使用的類型區分規範 199 第三款 充實對「誠實信用」的解釋 200 第二項 本文見解與建議 201 第一款 建議增加對「商品或服務之說明」、「誠實信用」要件之審理密度 201 第三款 建議納入「替代可能性」的檢驗 202 第四節 小結 202 第七章 結論 204 第一項 描述性合理使用制度之介紹 204 第二項 描述性合理使用制度之比較 204 第一款 美國法之制度觀察與比較 204 第二款 歐盟法之制度觀察與比較 206 第三項 我國法有關描述性合理使用之實務觀察與建議 207 參考文獻 210

    一、中文文獻
    (一)中文專書
    民國 111 年商標法修正案,立法院公報,第 111 卷第 54 期 5025 號一冊,2021 年 4 月。
    民國 86 年商標法修正案,立法院公報,第 86 卷第第 17 期 2909 號上冊,1997 年 4 月。
    民國 100 年商標法修正案,立法院公報,第 100 卷第 45 期 3897 號一冊,2011 年 5 月。
    汪渡村,商標法論,3 版,臺北:元照,2012 年 10 月。 陳文吟,商標法論,臺北:三民,1998 年。
    陳文吟,商標法論,4 版,臺北:三民,2012 年 9 月。
    陳文吟,商標法論,5 版,臺北:三民,2020 年 9 月。 陳秉訓、謝國廉、王怡蘋、黃銘傑、黃惠敏、李素華、蔡惠如、沈宗倫、陳龍昇,「商標使用」規範之現在與未來,臺北:元照,2015 年 4 月。
    陳昭華、王敏銓,商標法之理論與實務,6 版,臺北:元照,2021 年 3 月。
    陳昭華,商標法,3 版,臺北:經濟部智慧財產局,2013 年 2 月。
    曾陳明汝,蔡明誠,3 版,臺北:新學林,2007 年 4 月。
    楊智傑,智慧財產權法,3 版,臺北:新學林,2019 年 6 月。
    劉孔中,比較商標法,臺北:新學林,2014 年 9 月。
    謝銘洋,智慧財產權法,11 版,臺北:元照,2021 年 9 月。
    (二)中文期刊
    月旦法學編輯部,掌握關鍵字就掌握商機!? ──論商標侵權與商標使用,月旦法學教 室,頁 132-134,2019 年 10 月。
    王立達,TRIPS 協定之例外條款 ——以概括型例外條款為中心,政大法學評論,第 107 期,頁 83-127,2009 年 2 月。
    王敏銓、扈心沂,商標侵害與商標使用評台灣高等法院九十六年度上易字第二 九一 號判決與智慧財產法院九十七年度民商上易字第四號判決,月旦法學 雜誌,第 185 期,頁 151-169,2010 年 10 月。
    王德博,商標合理使用之判斷原則,智慧財產權月刊,第 151 期,頁 27-54,2011 年 7 月。
    邵瓊慧,商標侵權使用之判斷──兼論智慧財產法院最新見解,智慧財產權月刊,第 135 期,頁 7-32,2010 年 3 月。
    許曉芬,以證明標章及團體商標保護地理標示之研究,科技法學評論,第 13 卷第 2 期,頁 1-46,2016 年 12 月。
    陳柏如,商標合理使用之研究——以實務見解為中心,全國律師,第 4 卷第 12 期, 頁 37-50,2000 年 12 月。
    董延茜,歐盟商標制度檢討——馬普報告重點介紹,智慧財產權,第 163 期,頁 5- 47,2012 年 7 月,。
    葉德輝、余賢東,地理標示之註冊與合理使用——從「池上米」、「麻豆文旦」 到「讚歧烏龍麵」,科技法律評析,第 5 期,頁 159-180,2012 年 12 月。
    蔡明誠,論商標之合理使用,萬國法律,第 94 期,頁 74-82,1997 年 8 月。
    蔡惠如,商標權之侵害概念與法律保護,智慧財產權,第 151 期,頁 8-26,2011 年
    7 月。
    蔡惠如,商標使用於商標法體系之重要性,檢察新論,第 10 期,頁 41-53,2011 年
    7 月。
    劉蓁蓁,關鍵字搜尋啟動商標保護與合理使用之探討,智慧財產權,第 111
    期,頁 25-50,2008 年 3 月。
    鍾文菁,由洪瑞珍商標侵權爭議案評析論商標法之合理使用,月旦會計實務研
    究,第 43 期,頁 58-68,2021 年 7 月。
    謝國廉,以比較法之視角論商標誠實使用:以歐盟法與我國法為中心,中正財
    經法學,第 8 期,頁 114-161,2014 年 1 月。
    蘇郁雅,我國合理使用判斷基準之實證研究分析,政大智慧財產評論,第 10 卷第 2
    期,頁 133-237,2012 年 12 月。
    (三)碩士論文
    余賢東,商標合理使用——兼論商標不專用制度與商標權濫用,逢甲大學財經 法律
    研究所碩士,2007 年。
    黃倩怡,論美國法上商標權侵害之合理使用——以商業性言論為主,國立中正大學
    法律學研究所碩士,2007 年。
    曾雅玲,論商標合理使用之判斷原則,國立交通大學管理學院碩士在職專班科技法
    律組碩士,2007 年。
    廖珮羽,論商標使用——以歐盟及我國實務判決為中心,東海大學法律學系碩士,
    2018 年。
    (四)中文網路資料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110 年商標法逐條釋義,2021 年 9 月, https://topic.tipo.gov.tw/trademarks-tw/cp-514-896911-d731c-201.html(最後瀏覽 日:2021 年 7 月 9 日)。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註冊商標使用之注意事項,2019 年 8 月, https://topic.tipo.gov.tw/trademarks-tw/cp-517-860272-d71ad-201.html (最後瀏覽 日:2022 年 7 月 26 日)。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商標侵權與合理使用——以十字架銀飾品為例,2010 年 5 月 12 ,https://ord.ym.edu.tw/ezfiles/141/1141/img/31/945018955.pdf(最後瀏覽日: 2022 年 7 月 9 日)。
    陳薇如,賣十字架銀飾竟侵權?!攤販頻吃官司 ,TVBS 新聞網,2010 年 5。月 4 日,https://news.tvbs.com.tw/local/91286(最後瀏覽日:2022 年 7 月 9 日)。
    二、英文文獻 (一)英文專書
    AMERICAN LAW INSTITUTE, RESTATEMENT OF THE LAW THIRD, UNFAIR COMPETITION: AS ADOPTED AND PROMULGATED BY THE AMERICAN LAW INSTITUTE AT WASHINGTON, D.C., MAY 11, 1993 (St. Paul, American Law Institute Publishers, revised and enlarged ed., 1995).
    BEEBE, BARTON, COTTER, THOMAS F., LEMLEY, MARK A., MENELL, PETER S., AND MERGES, ROBERT P., TRADEMARKS, UNFAIR COMPETITION, AND BUSINESS TORTS (New York, Wolters Kluwer, 2d ed., 2016).
    DINWOODIE, GRAEME B., TRADEMARKS AND UNFAIR COMPETITION: LAW AND POLICY (New York, Wolters Kluwer, 4th ed., 2014).
    GERVAIS, DANIEL J., THE TRIPS AGREEMENT: DRAFTING HISTORY AND ANALYSIS (London, Sweet & Maxwell, 4th ed., 2012).
    HASSELBLATT, GORDIAN N. ed, EUROPEAN UNION TRADE MARK RAGULATION (EU) 2017/1001: ARTICLE-BY-ARTICLE COMMENTARY (Oxford, Hart Publishing, 2d ed., 2018).
    HILLIARD, DAVID C., WELCH II, JOSEPH NYE, AND WIDMAIER, ULI, TRADEMARKS AND UNFAIR COMPETITION (Durham, Carolina Academic Press, 11th ed., 2016).
    HOLAH, MARK AND COLLIS, PATRICIA, THE EUROPEAN UNION TRADE MARK: A PRACTICAL GUIDE (Woking, Globe Law and Business Limited, 2016).
    JANIS, MARK D., TRADEMARK AND UNFAIR COMPETITION IN A NUTSHELL (Saint Paul, West Academic Publishing, 3rd ed., 2021).
    KANE, SIEGRUN D., KANE ON TRADEMARK LAW A PRACTITIONER’S GUIDE (New York, Practising Law Institute, 6th ed., 2013).
    KUR, ANNETTE AND SENFTLEBEN, MARTIN, EUROPEAN TRADE MARK LAW,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7).
    LUNNEY, GLYNN, CASES AND MATERIALS ON TRADEMARK LAW (St. Paul, West Academic Publishing, 2d ed., 2016).
    MALBON, JUSTIN, LAWSON, CHARLES, AND DAVISON, MARK,
    THE WTO AGREEMENT ON TRADE-RELATED ASPECT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 COMMENTARY (Cheltenham, Edward Elgar, 2014).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INTELLECTUAL PROPERTY & COMPETITION LAW, STUDY ON THE OVERALL FUNCTIONING OF THE EUROPEAN TRADE MARK SYSTEM (Munich,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INTELLECTUAL PROPERTY & COMPETITION LAW, 2011).
    MÜHLENDAHL, ALEXANDER VON, BOTIS, DIMITRIS, MANIATIS, SPYROS, AND WISEMAN, IMOGEN, TRADE MARK LAW IN EUROPE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3rd ed., 2016).
    NARD, CRAIG ALLEN, MADISON, MICHAEL J., AND MCKENNA, MARK P., THE LAW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New York, Wolters Kluwer, 4th ed., 2014).
    RICKETSON, SAM, THE PARIS CONVENTION FOR THE PROTECTION OF INDUSTRIAL PROPERTY: A COMMENTARY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5).
    WIPO, WIPO INTELLECTUAL PROPERTY HANDBOOK (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zation, 2d ed., 2004).
    (二)英文期刊與專書論文
    Anemaet, Lotte, Which Honesty Test for Trademark Law? Why Traders’ Efforts to Avoid Trademark Harm Should Matter When Assessing Honest Business Practices, 70
    GRUR INTERNATIONA.1025 (2021).
    Austin, Graeme W, Tolerating Confusion About Confusion: Trademark Policies and Fair Use, 50 ARIZONA L. REV.157(2008).
    Barnes, David W. and Laky, Teresa A., Classic Fair Use of Trademarks: Confusion About Defenses, 20 SANTA CLARA HIGH TECH. L. J. 833 (2004).
    Barrett, Margreth, Finding Trademark Use: The Historical Foundation for Limiting
    Infringement Liability to Uses "In the Manner of a Mark", 43 WAKE FOREST
    L. REV. 893 (2008).
    Barrett, Margreth, Reconciling Fair Use and Trademark Use, 28 CARDOZO ARTS & ENT. L. J. 1 (2010).
    Bartholomew, Mark and Tehranian, John, An Intersystemic View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and Free Speech, 81 GEO. WASH. L. REV.1 (2013).
    Bohaczewski, Michal, Conflicts Between Trade Mark Rights and Freedom of Expression Under EU Trade Mark Law: Reality or Illusion?, 55 IIC-INT. REV. P. 856
    (2020).
    Callmann, Rudolf, Trade-Mark Infringement and Unfair Competition, 14 LAW AND
    CONTEMPORARY PROBLEMS. 185 (1949).
    Cheng, Adrienne, Y, KP Permanent Make-Up, Inc. v. Lasting Impression I, Inc.:
    Reconciling Fair Use and the Likelihood of Confusion, 21 BERKELEY TECH. L. J., NO.1. 425 (2006).
    Dogan, Stacey L. and Lemley, Mark A., Trademarks and Consumer Search Costs on the Internet, 41 HOUSTON L. REV. 777 (2004).
    Dogan, Stacey L. and Lemley, Mark A., Grounding Trademark Law Through Trademark Use, 92 IOWA L REV. 1669 (2007)
    Ewelukwa, Uche U., Comparative Trademark Law: Fair Use Defense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Europe-The Changing Landscape of Trademark Law, 13 WIDENER L.
    REV. 97 (2006).
    Gerhardt, Deborah R., A Masterclass in Trademark's Descriptive Fair Use Defense, 52
    AKRON L. REV. 787 (2019).
    Greene, Stephanie M., Sorting out "fair use" and "likelihood of confusion" in trademark
    law, 43 AM. BUS. L.J. 43 (2006).
    Grynberg, Michael, Things Are Worse Than We Think: Trademark Defenses in A
    “Formalist “Age, 24 BERKELEY TECH. L. J. 897 (2009).
    Janis, Mark D. and Dinwoodie, Graeme B., Confusion Over Use: Contextualism in
    Trademark Law, 92 IOWA L. REV. 1597 (2007).
    Kasparie, Alexander J., Freedom of Trademark: Trademark Fair Use and the First
    Amendment, 18 U. PA. J. CONST. L. 1547 (2016).
    Linford, Jake, The False Dichotomy Between Suggestive and Descriptive Trademarks, 76 OHIO ST. L.J. 367 (2015).
    McGeveran, William, Four Free Speech Goals for Trademark Law, 18 FORDHAM
    INTELL. PROP. MEDIA & ENT. L.J. 1205 (2008).
    McGeveran, William, Rethinking Trademark Fair Use, 94 IOWA L. REV. 49 (2008). McGeveran, William, The Trademark Fair Use Reform Act, 90 BOSTON UNI. L. REV.
    2267 (2010).
    McGeveran, William and McKenna, Mark P., Confusion Isn't Everything, 89 NOTRE
    DAME L. REV. 253(2013).
    Miller, Joseph S., Abercrombie 2.0 - Can We Get There from Here? The Thoughts on
    'Suggestive Fair Use’, 77 OHIO ST. L.J. FURTHERMORE. 1 (2016), Ramsey, Lisa P., Descriptive Trademarks and the First Amendment, 70 TENN. L. REV.
    1095 (2005).
    Ramsey, Lisa P., Increasing First Amendment Scrutiny of Trademark Law, 61 SMU. L. REV. 381 (2008).
    Ramsey, Lisa P. and Schovsbo, Jens, Mechanisms for Limiting Trade Mark Rights to Further Competition and Free Speech, 44 IIC-INT. REV. P. ISS.6. 671 (2013). Scourfield, Tom et al, Annual Review of EU Trademark Law: 2018 in Review, 109 THE
    TRADEMARK REPORTER. 442 (2019).
    Senftleben, Martin, Adapting EU Trademark Law to New Technologies – Back to Basics?, in CONSTRUCTING EUROPEAN INTELLECTUAL PROPERTY 137 (GEIGER,
    CHRISTOPHE ed., Northampton, Edward Elgar Publishing, 2013).
    Senftleben, Martin et al, The Recommendation on Measures to Safeguard Freedom of Expression and Undistorted Competition: Guiding Principles fo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EU Trade Mark Law, 37 EU. INTELL. PROP. REV. 337 (2015). Sumner, Stuart F., Use it or Lose It: The Sixth Circuit's New Approach to Evaluating
    Likelihood to Cause Consumer Confusion in Trademark Disputes, 25 J. INTELL. PROP. L.71 (2017).
    (三)英文網路資料
    Aufderheide, Patricia and Peter Jaszi, Untold Stories: Creative Consequences of the Rights Clearance Culture for Documentary Filmmakers, CENTER FOR SOCIAL MEDIA, AM. UNIV, 2004, available at http://www.centerforsocialmedia.org/files/pdf/UNTOLDSTORIES
    _Report.pdf.
    Gilson, Anne LaLonde and Jerome Gilson, Gilson On Trademarks § 13.07, in
    GILSON ON TRADEMARKS, 2021, available at https://advance.lexis.com/document?crid=e92c15d1-ebed-4018-96ff- e6cfd598b894&pddocfullpath=%2Fshared%2Fdocument%2Fanalytical- materials%2Furn%3AcontentItem%3A5VJ0-6NK0-R03K-H4SX-00000- 00&pdsourcegroupingtype=&pdcontentcomponentid=155279&pdmfid=151831 4&pdisurlapi=true
    John Graziadei, Can the owner of a mark registered for toy cars prohibit the manufacture. and sale of toy cars which constitute naturalistic reproductions of real cars on which the owner’s mark appears?, 2014, available at
    https://www.businessjus.com/zh-hans/can-the-owner-of-a-mark-registered-for- toy-cars-prohibit-the-manufacture-and-sale-of-toy-cars-which-constitute- naturalistic-reproductions-of-real-cars-on-which-the-owners-mark-appears/
    Po Jen Yap, Essential Function of a Trade Mark: From BMW to O2, 31 EUR. INTELL. PROP. REV. N.2, 2009, available at
    SSRN: https://papers.ssrn.com/sol3/papers.cfm?abstract_id=3046292
    Po Jen Yap, Honestly, Neither Celine Nor Gillette Is Defensible!, 30 EUR. INTELL.PROP. REV.N.1, 2017, available at
    SSRN: https://papers.ssrn.com/sol3/papers.cfm?abstract_id=3046294
    Senftleben, Martin, Trademark law and the public domain, in ACCESS TO INFORMATION AND KNOWLEDGE: 21st CENTURY CHALLENGES IN INTELLECTUAL PROPERTY AND KNOWLEDGE GOVERNANCE, D. Beldiman, ed., Edward Elgar Publishing, 2013, available at
    SSRN: https://ssrn.com/abstract=2280058
    WIPO, Summary of the Paris Convention for the Protection of Industrial Property (1883), available at
    https://www.wipo.int/treaties/en/ip/paris/summary_paris.html
    WTO, TRIPS — Trade-Related Aspect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vailable at
    https://www.wto.org/english/tratop_e/trips_e/trips_e.htm

    下載圖示 校內:立即公開
    校外:立即公開
    QR CODE